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聘用合同 六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后彩虹 时间:2024-07-15 12:38: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

    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经过这种“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训练,学生的机加工技能和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机械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调整,如果仅仅在课内的理论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每种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课内实践,学生理解好掌握容易。

    4)实施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抓好过程和结果控制,确保了实训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所有实训项目资料齐备,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实训中,每班保证至少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训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3.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综合实习,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毕业综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技能,以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掌握常用机床的正确操纵方法和机床附件的使用。能正确选用刀具、量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加工工艺。了解各种机床的维护保养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某些典型现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方法。了解实习所在工厂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改革情况。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现场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特点。实习方式采取“学生自主择点,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学生择点后,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并由实习单位监督实施“实习计划”。采取这种实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毕业时择业及就业,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实习方式,使不少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用工合同,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组织管理: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实行“两级管理”。一级管理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与学校签定的“实习协议”,负责学生的日常劳动纪律考核及实习计划的落实,并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遵守纪律、实习完成进度等情况,并填写“实习鉴定书”。二级管理是由学校派出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协调解决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实习计划落实、考勤、劳动纪律等情况,认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及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协商调整修改实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最后落实一至两类机床重点实习操作,为实习考核作准备。每个实习点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不少于两次。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分两步进行。一是由巡回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在实习地进行现场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进行考核,巡回指导教师协助组织落实,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考核内容,由实习单位填写考核记录并加盖公章汇入学生个人档案,学生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二步考核为“操作证”考核,此项内容在学生实习完后于毕业分配前回校集中考核,学校请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工种的“操作证书”,使大部分同学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技能操作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以“能力”为本位,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机械加工行业的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那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锻炼,在专题讲座中得到教诲。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的方式,设立课内实践和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并且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训,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改变“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提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

    2、课程综合化改革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先进、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如:《机械基础》课程综合化,即将原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中的有关内容,以“典型机构”为主线进行融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综合化,即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内容,以“典型零件工艺”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实践证明,课程综合化,对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具有明显效果,特别适合中职教学的要求。

    3、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如:《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配有德国的MTS仿真模拟加工软件,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切削参数与刀具的选择、加工轨迹控制与全角度机床加工过程的演示;《机械CAD/CAM》课程配有相应的设计与加工软件(Cimatron、Solidworks等),该课程在机房授课,学生边学边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造型设计与模拟加工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改革考核办法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基础类课程如“机械基础”,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 实施细则,理论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如:“机械CAD/CAM”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了利用Cimatron软件上机考试,杜绝了学生作弊现象,真实的反映出其水平,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仿真操作与实做作品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5、教材改革

    根据本专业特色自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中职系列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在无法找到适合的教材时自编讲义,现已用的较好的讲义有:《车工实习》、《车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等。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着培养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满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如:车工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电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焊接实训车间等先进设备;并加强软件建设,配置CAXA软件电子图板软件50套、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50套、CAXA实体设计软件50套、UG:SOLIDEDGE软件50套。

    并且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齐全。加强校企合作,现有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八个:融力集团、汉智数控加工设备、广成电气化设备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采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及近年来的师资引进,现拥有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3人;专职教师双师型比例为56%,老、中、青比例为1:5:7,结构合理,师资力技术应用量雄厚。全体教师积极致力于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钻研业务,教学组织严谨,课程施教规范。

    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了学校教研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撰写专业教学研究论文23篇,编写教材3本。

    五、专业特色建设

    1、专业建设中除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外,注重“学用一体化”建设,通过“学练结合、学做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关课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忽然职业岗位的需求在理论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课内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设立实训专用周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学生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了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以切实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中级焊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绘图员、中级数控车工等证书考试。

    3、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六、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制造业实用人才。但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还需不断深入,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还有待继续完善等。我们要在现阶段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二篇: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草稿)

    我院正大力推进“单科精进”教学改革,各专业正全面落实。目前,我院机电工程系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自2024年以来呈逐年递减,生源压力较大,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数控专业存在问题分析

    1、生源不足

    生源乃教育之本、学院根本、教师之本、系部之本,没有生源就是无本之源,不能长久。数控加工专业自2024年以来呈每年下降,目前,16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只有1个班级(23人),影响数控专业生源的因素很多如:社会方面(轻视职业教育、重口号,轻落实、教育机构结构不合理等)家庭方面(重普教,轻职教、传统专业认识片面)学校方面(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就业推荐不合理,宣传专业力度不够等)学生方面(自暴自弃、专业认识不足)。学院系部可加大数控专业招生宣传力度,生源问题能有所改观。(宿迁市2024年参加中考人数最少44350人,从2024年呈逐年增加)

    2、师资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院机电系从事数控专业教学的教师有6人(包含吴晶大赛选手):数车教学2人,数铣教学3人,大赛1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国赛选手1人;数车2人不在一个办公室,数铣3人不在一个办公室。

    教师教学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有的课程2位教师进行教学(数铣张全、王柱)也存在知识内容不一致,很多学校实行教学团队教学(注意考核机制建立)效果良好。教学团队需建立、优化。

    3、专业设置陈旧

    目前数控加工专业设置陈旧、粗犷。专业陈旧导致招生时对学生家长没有吸引力,甚至不知道这专业干什么的,这也是专业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粗犷、笼统,数控加工专业没有按照企业工种进行细分,导致学生毕业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该干什么。专业设置应更新、细化。

    4、教学内容脱离企业

    我们学院数控专业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操作机床,我们学生毕业在企业可能就是装卸工件、机械的按循环按钮,这样的工人社会上很多。

    但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工程素质”人员如:加工工艺、设计、自动编程、机床维护、维修。因此,教学内容要和企业对接。

    5、一体化教学名存实亡

    虽然我院一直在推行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我们教学时可能就是按照教材将知识点进行分块教学,而不是真正的按照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产品)进行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将知识产品化、项目化、任务化。

    针对以上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开展的“单科精进”教学改革,数控加工专业应做好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教学改革在数控加工专业顺利实施。

    二、教学改革举措

    总体思路:依据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产品紧密联系,将学习效果与考工机制相结合,使技能提升与企业

    锻炼(三段式培养)同步,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做乐”、“学乐”、“会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实施正常教学的首要条件,没有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可能不会很好。建设一支教学团队的基本原则:

    (1)教师结构要优化(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相结合,能力强、弱相搭配,新老教师互学习)

    (2)办公布置要合理(一个教学团队尽量一个办公室,办公地点尽量在实训处)

    (3)考核机制要跟上(要建立教学团队考核机制)

    2、专业设置

    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培养学生主要是动手操作机床的人,而企业更需要的是具有“工程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企业需求,数控加工专业可将专业再细分。

    (1)设计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能合理安排工艺,能识读零件图,会绘制、设计零件图,能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CAD高级工、数车中级工、数铣中级工)

    (2)编程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能合理安排工艺,会基本的手动编程知识,能利用软件实现自动编程(企

    业多用UG、PRO/E、mastercam)并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软件高级工、数车中级工、数铣中级工)

    (3)数控维修(维护)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能独立排除机床故障并进行维修。(考电工中级工,维修高级工)

    (4)多轴加工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会基本的手动编程知识,能利用软件(UG、PM、hypermill)实现自动编程并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软件高级工、加工中心中级工)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健全“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大力推行实施“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1)全程“产学结合”

    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实习工厂、企业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

    (2)以证促学(3)以赛促学(4)全程“单科精进”

    4、构建“产学证赛”课程体系(以设计员为例)

    围绕“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附件

    第三篇: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看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种教给学生怎样对汽车进行维修,怎样对汽车进行检测等的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强调技能性的工科类专业。

    为使我校的专业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够用、实用、能继续发展深造。也为使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进行的更顺利,使学生更能突现专业性。故我们需要将教学进行一次合理的改革。具体改革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师的思想认识中改。

    目前有很多教师,当然不仅是汽修教研组有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各组亦有同样的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以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很容易对其他同事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改的就是教师的思想意识。要让教师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很大,不得不好好工作努力工作;让其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故我建议适当的给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考核学生即是考核教师等方法来改变教师的这种不积极的思想观念。

    (二)从管理制度上改。

    管理制度,关系到一个群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速度,所以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专业的管理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人士参与,尤其是在实验实训主管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很专业的人士来任职,并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勇于承担责任,不怕背负责任。所以要求,在需要实习时生产实习处与教务处应当提前作好如下准备:

    1)应该与实习单位领导提前三天到一周时间进行学生实习工作的协商,确保实习按时进行。

    2)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当与实习指导教师配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确保实践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3)对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内容、考核方法等应该由相应科目的任课老师来制定。生产实习处与教务处应该提供很好的实践实习保障。确保实践实习与理论教学能够有机结合。

    (三)从课程设置中改。

    汽修专业不同于我校的其他专业,学好汽车修理必须具备相应的一些机电液方面的知识及语言组织方面的知识。因为汽车是机电液的一个综合体,另外汽修专业还必须要会一些简单的公文写作。如:总结、收条等等。故我们经过教研组的研

    讨,把《钳工》、《制图》、《液压》、《汽车材料》、《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电焊〉〉、〈电工与电子技术〉、〈维修企业服务〉等八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建议放置在第一学年进行。由于职业教育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时间改为两年。故我们将在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进行传统车系构造原理检修;现代新技术等的学习。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理论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严抓实践教学。

    (四)从教学设备中改。

    实践教学要以我们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后盾。但我校目前所具有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汽修专业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与某修理厂进行联合或引进相应的教学设备。建立起我校自己的实训室。如:传统汽车发动机实训室、传统汽车底盘实训室、传统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传统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ABS制动系统实训室、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陈列室、钳工实训室、电焊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等十二个实训室。各任课教师管理自己的实训室,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的冲突,也可以灵活机动的安排实践教学。

    (五)从课本内容中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汽修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偏重面亦不同,每位教师对同一本教材的看法也不同,虽然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但仍难避免对同一本教材产生意见分歧的现象。故,我组建议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应该定哪个版本或哪种书均由该任课老师自己决定并要以“实用、够用、发展”为依据,通过组内的商定。这样该教师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本教材的特长来带好学生。

    (六)从教学方法中改。

    有了好的教学设备,好的教课书,好的工作态度等,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好的比较理想合理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主要以学生的技能为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1:1的比例进行,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合理的穿插教学,让实践与理论得到充分的结合。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出合理的课程计划既有理论的教学计划也有实践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有步骤的教学。

    宣志勇2024-10-23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要以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其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1、将培养“动手能力”定为本位目标。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那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就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2、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多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能力;(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维护和处理能力;(4)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5)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

    (1)能将应用软件操作知识运用到各类企业日常办公中去;(2)能将硬件维护和检测能力运用到各类计算机相关公司中去;(3)能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运用到网络公司中去。(4)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运用到电视广播行业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重点在计算机一级教程,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动手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学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小组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黄水职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科组

    2024-10-28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要以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其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1、将培养“动手能力”定为本位目标。

    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那么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就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2、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多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能力;(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操作能力;(3)熟练掌握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维护和处理能力;(4)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5)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

    (1)能将应用软件操作知识运用到各类企业日常办公中去;(2)能将硬件维护和检测能力运用到各类计算机相关公司中去;(3)能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运用到网络公司中去。(4)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运用到电视广播行业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重点在计算机一级教程,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动手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学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小组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024-03-28

    计算机技术是飞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尽管我国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但是计算机类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报告称,从2024年起,我国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目前,全国共有500多所高校开办有计算机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30万人,在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专业。从供求关系看,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是非常紧缺的,然而,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时,往往感到工作难找,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反映人才紧缺,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很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符,没有形成与企业的无缝连接。因此,本专业在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而教学内容总是滞后,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陈旧。这是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往往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二)、重理论轻实践,与需要脱节

    由于思想意识和办学理念一时还很难转变过来,虽然,当前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直在强调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实践性课程开设仍然较少,且少数实践性课程也会变成讲技术的课程,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少有学生真正能编写出可以使用的、稍有规模的程序。

    (三)、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不够

    不少用人单位指出有些毕业生就业后,适应期较长,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有的毕业生具备了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缺乏适应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有的甚至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危机。以上问题是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或者到用人单位不能立即上岗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专业培养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教学改革措施。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进课程体系的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去掉课程结构在理论上的完整性思想,在教学中彻底贯穿实践技能、岗位技能就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在整体的课程设置中,不断进行调整,将部分理论课程进行适度裁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评教、师生座谈会、教学问卷等反馈渠道,同时结合制度化的教学检查、教学研讨、职场调研等方式,作为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的手段和依据。

    1、主要的改进模式

    (1)、在课程改革中,逐渐提高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根据职场的岗位技能需求(包括专业技能证书需求),增加新的专业技能课程,或者对原有的课程中技能和知识点有部分重叠的课程进行合并,并剔除对于实践技能关联度比较低的章节、模块乃至课程。

    (2)、逐步建立以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将来主干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首选对象,使专业技能课程首先成为受学生欢迎、被行业认可的课程。

    2、本的培养计划修订

    (1)、将以前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门课程改为《计算机电路》

    一门课程。

    (2)、增加《网页图形图象设计》、《Flash动画制作》、和《网站建设与

    维护》课程。

    (二)、提升课程内涵的职业技能含量

    在课程体系结构的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对课程内涵(教学大纲)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精细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实践教学、岗位教学、技能

    教学的思想。

    本次课程内涵的改革方案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路:

    1、引入双证教学的课程思想

    双证教学的课程理念在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中逐渐开始占据主流思想,并且其教学成果也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本专业的部分课程的设置均与该课程理念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在专业整体的教学思想中还没有完全标准化、程序化。所以将它提升到课程教学标准的高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全面贯彻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第二个课程教学的思想是以能力为教学为主线,完全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标准。

    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在学院领导的倡导和统一部署下展开并实施的,目前隶属本专业的课程中共有下列几门参与了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

    ◆ Flash动画制作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图象处理技术(Photoshop)

    ◆.NET程序设计 ◆ JAVA程序设计语言 ◆ Windows/Linux服务器管理

    ◆ 网络程序设计

    按照学院和系部的规划,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教学中将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

    教学。

    在能力本位的教改项目完成以后,计划将09年专业培养计划中新增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投入到后续的能力本位课程改革项目中。

    双证教学的思想事实上在能力本位的教改方案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因此,计划在能力本位的教改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然后提炼其标准,并在后续的课程改革(包括能力本位的教改)中强化并贯彻实施。

    (三)、改进教学手段、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结构的持续调整和课程内涵向能力本位和双证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其中不能忽视的环节。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教学大纲

    使得教学大纲,尤其是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真正地与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相

    一致。

    2、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

    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必须

    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

    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

    (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要加

    强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保持和改进传统教学制度的先进性

    在以前的教学建设中创建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制度与做法,应该继续,并适时改进。如保持教学日志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教案,习题集、库,试题集、库,课件及其它教学资料等)的完备,以便进行总结和可持续改进。发挥教学检查、尤其是教学研讨机制的作用,对于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增强教学设备与教学文件的适用性

    1、进一步使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目前,系部已经有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当部分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呈现出超负荷使用的状态,但个别的实训场所仍然有提高使用率的潜力,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实训设置中进一步进行挖掘。

    2、抓好教材建设

    在实行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完全适合的教材估计不容易找到。因此,组织编写具有课改特色、质量较高的自编教材,尤其是针对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编写一些相关的实训教材,是一项需要积极鼓励和倡导的工作。

    3.鼓励教案、教具的制作与改进

    与教材和大纲相关联的是教案,前者作了改变,后者通常是需要同步改进的。而随着能力本位的教学环节的实施,部分的实训环节、课授以及考核可能会出现手段和工具的缺乏。因此,教案、教具的制作与改进,是需要加以鼓励的工作。

    (五)、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

    1、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跟踪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把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技术引入到课程中,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法法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科和专业才会不断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累积和丰富实践性知识,逐步提升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3、有计划地外出培圳、进修,聆听专家讲座,努力使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业

    务水平不断提高。

    (六)加强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

    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突出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犯了许多高职院校都有的通病:偏重于关注专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造成了不少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适应能力差等。

    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与企业文化教育相关的讲座、课程。如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开设和企业文化相关的讲座或

    课程,学生毕业时进行就业指导。

    2、在校园环境、专业教室、实训室等场所,有意识地烘托专业文化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性格的培养,营造育人氛围。



    推荐阅读: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工地消缺工作总结(合集34篇)
    银辉行动工作总结(精选8篇)
    美甲师2024工作总结(优选6篇)
    法院旁听工作总结100字(推荐7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