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经营合同 销售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尘浅笑 时间:2024-07-16 03:59:0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临淄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实验室安全的规范及应急处理工作 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我单位成立了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疾控中心生物安全工作。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定期统计汇总单位病原微实验活动的情况,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环境设施、设备条件,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范与知识培训,落实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及操作技术规程并开展督导检查。

    成立了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实施我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理组。我单位相关科室在处理生物安全突发事件过程中,根据科室职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做好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防控工作所需的经费、物资、设备、技术保障和人员培训,有效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迅速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

    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

    1、建立起了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2、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3、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4、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并组织进行了贯彻落实。

    三、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各项安全。

    第二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 总则

    (一)目的对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 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 反应及时 4.依法处理 措施果断 5.机制通畅 遏制危害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实验室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

    (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1、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2、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二)职能与工作

    1.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 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等等。

    (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

    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二)现场控制措施

    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传染源控制 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的定点医院。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 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生物毒素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6.卫生知识宣教 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7.人员疏散 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可报请政府取消集会性活动,采取必要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人员疏散措施。

    8.消除区域民众心理障碍和精神应激 采取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针对性解决。

    (三)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上报与部门协调

    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放射源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要与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协调,搞好相关区域的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监督。

    对于实验室人员受到感染和侵害事件,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疫情的解除

    如果查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由于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差的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较小的污染,经实验室消毒处理后即可解除封锁。但对感染者必须加强治疗和必要的限制。如查明生物污染或泄漏是由于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上述相应疾病的病症时,应继续封锁,并应将封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各封锁圈之间应完全隔离开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对病原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根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灭鼠;对小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的病人发生,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2.人员培训

    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 相关实验室要定期自查,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4.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1、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2000mg/L漂白剂(或5%次氯酸钠溶液);但在飞机发生溢出时,则应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

    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5、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 30 分),将所处理物质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 锐器,则要使用簸或硬的厚纸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 理。

    6、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 2~5 步)。

    7、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8、再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二.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 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三.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 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15~20 分。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 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四.皮肤次伤 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 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五.离心管发生破裂

    (一)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 闭离心筒至少 30 分,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 30 分。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 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 清理玻璃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玻璃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 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 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二)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 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消毒安全杯。

    六、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人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2、就地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人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七、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实验室的工作人出现于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的症状,则应被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如实主诉 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在就诊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疾病传播。

    第三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附件1)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附件2)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5.各实验科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6.演习活动需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得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2.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3.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需通过相关门禁识别装置后方可进入。

    三、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备及耗材(碘伏、酒精、纱布、眼药水等),并保证以上设施可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附件3)(注:实验室风险告知标识,标本、人员走线图)

    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存完整的培训记录。

    6.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7.实验室安全防护要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注:档案管理需专人负责)

    三、消防安全保障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附件4)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6.定期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7.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存整改意见。

    8.有关人员需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保存演练记录。

    四、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附件5)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理流程,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暴露的培训及演练,保存完整的相关记录。

    3.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五、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附件6)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3.标本溢洒处理流程。(附件7)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方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5.保留各种消毒记录,记录完整。(附件8)

    6.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

    六、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附件9)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3.建立相应应急预案。

    4.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七、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附件10)

    2.有明确的责任人,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3.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4.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要完整。(附件11)

    八、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附件4,附件12)1.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详细记录。4.有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第四篇: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各种管理制度和保卫制度。

    二、落实制度,措施到位

    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制度、无菌室操作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保卫制度、实验室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制度、菌毒种保存管理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各种生物安全相关制度。

    三、检验考核,及时整改

    7月26日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本单位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自查和检查后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措施。通过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生物安全工作得到了逐步的改善。

    四、搞好培训,提高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认识的转变,按

    照中心领导的要求,5月13日-16日举办了以生物安全管理、食物中毒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的学习班,莦主任就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生物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意识,转变了观念,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实施制度,规范管理

    制菌毒株和剧毒化学品保存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保存保管工作,做好登记,设有专用保存设施,双人双锁保管,并制定了严密的批准、使用程序,做好登记记录。

    六、强化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为防止实验污染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对实验室污染及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了操作细则,并严格按操作细则规范操作,以防止因废弃物处理不当发生染污事故。一旦发生,严格按处理规定去做。

    存在问题:

    一、菌株保存制度不完善。

    二、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应进一步完善。

    湘潭市疾病预预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2024年11月13日

    第五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4.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6.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7.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8.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

    9.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

    二.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3.严格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标签。

    3.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4.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5.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6.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7.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工作台表面应消毒。

    8.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三.菌种管理制度:由于微生物细菌室工作内容仅限于临床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因此本工作完成后作灭菌消毒处理,原则上不保留菌种。

    四、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任何检验室。

    2024年5月20日



    推荐阅读: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宋集镇一中举行校园反邪教签名活动
    乡村少年宫毛笔书法活动计划
    胡店乡中心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自评报告
    乡镇法律进校园活动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