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职转正 闭幕词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片区内教育均衡思考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时间:2024-07-20 09:40: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片区内教育均衡思考

    片区内教育均衡思考

    福集中心校 李继军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而今,制约教育发展的,是教育均衡的问题。眼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参差不齐,严重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提高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我片区现状呼唤教育均衡

    1.我片区内办学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金费投入较少,学校硬件设施很差,我片区5所小学中,中心校校本部办学条件稍微好一些,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其余学校只能保证有地方上课,一些基本的教学配套设施如:音乐室、美术室、健身房、图书室、实验室等,就根本谈不上。

    2.师资薄弱,配备不合理。学校很缺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专职教师。为应对上级的督导把课开齐,可教师多为兼职,还要走教;师资结构不合理,出现老龄化,老教师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一部分教师出身民办,文化程度不高,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较为低下,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校之间生源存在很大差别。随着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和农民进城务工以及选择学校等原因,村校学生数正逐年减少。出现了十几名学生的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学校。这样,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师生对外界接触少,对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接收少,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思想保守,还固守着传统、僵化的老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张板,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

    4.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加,孩子教育更成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孩子在家只有隔代长辈代为照管,他们只能管好孩子的生活:吃饱穿暖,对孩子溺爱有余,教育引导欠缺。

    5.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上升,学生家长教育意识存在差别。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家长思想理念也发生了歧变,认为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上了大学还照样打工,谈不上对孩子进行远大的理想教育。

    6.缺乏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教师和领导班子,学校差特色,教师欠专长,学生缺特长。教育均衡既是我国现实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望。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片区内教育均衡的思考

    1.办好家长学校和重视校外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关心、重视教育的氛围,让人们认识到经济要腾飞、国家要发展、教育问题是关键。让家长们相信学校,放心学校,愿意把孩子送到就近学校就读。

    2.制定学校办学综合督导评价体系。制定学校办学综合督导评价体系,帮助落后学校清楚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确立改进措施,努力整改,让学校有较快的发展。

    3.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名师共享”活动,让中心校骨干教师到片区村校上指导课,帮助村级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

    4.有针对的制定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发放细则。推行支教、走教活动,扩大教师的流动面,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中心校教师到村校任教一至二年,才能得到职称晋升资格。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坚持在村校任教的教师和长期走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教师到村级学校任教。

    5.调整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寄宿学校,完善管理方法,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存在价值不大的村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优化配置,保证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结构互补。集几村之力办一所学校,对学校的投入相对增加,逐步改善村级学校硬件设施。

    6.营造集资办学氛围,多方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学校的资

    金投入,帮助村校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保障村校物质基础。

    7.健全教师自我发展体系,加强校本教研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8.改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评价督导方向和内容,重视“特色教育”与“教育特色”。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是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均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9.完善对校长的评价机制。任用有创新意识、责任心强、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的教师担任校长,扩大办学自主权,奖励办学有特色、学校有起色的校长,激发校长办学热情。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的关键。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不搞一刀切,不搞绝对化,农村小学就会在教育事业中添上光辉的一笔。

    第二篇:宁老庄中心学校学区内均衡教育自查报告

    颍泉区宁老庄中心小学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宁老庄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十月

    颍泉区宁老庄中心小学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泉政办【2024】87号、【2024】96号文件和泉教督【2024】21号文件《关于做好迎接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区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将我校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中心小学位于阜阳市西北15公里处,颍泉区西城乡结合部,毗邻中市办,服务区域8.5平方千米。共有公办教师72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39人。在校学生1236人,共19个教学班,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71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86.14万平方米。

    二、指导思想

    我中心小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创新办学理念,拓展规模,优化结构,丰富内涵,显现特色,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加快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进程,特成立宁老庄中心小学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常 非 李 辉 李 英 曹保华 王 琦

    成员:靳海涛 张 洁 王 雷 王 朋 谭 孝

    董 峰

    范玉林 张丽娟

    四、均衡教育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均衡规划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泉政办【2024】22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我校认真做好中小学均衡教育发展和布局调整工作,办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基地。

    计划在2024--2024年内将进行新学区建设,新建宁老庄中心小学,位于宁老庄镇政府南端,宁坎路东侧文碧路北,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经颍泉区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0亩,规划建设一座科技楼1780.44平方米,一座综合办公楼2347.86平方米,两座教学楼4279.29平方米,一座食堂1856平方米,学生公寓1422.56平方米,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1686.14平方米。届时,舞蹈室、语音室、洗浴室、标准化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将一应俱全。

    (二)均衡师资力量配备,强化业务管理

    我校始终把教学业务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自2024年起,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三段式开放性”、“三段五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中心学校已全面推行。并以课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均衡师资力量的配备,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师德师风档案

    和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大练兵、中小学联片教研、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和“同课异构”观摩课等活动全面展开,立体式多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效提升了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均衡发挥义保经费使用效益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义保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按照生均使用的原则,统筹分配经费,发挥义保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做好基础报表,建立固定资产统计台账统计,严格执行报销制度,防止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重点提高设施设备各功能室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德育教育均衡 我校把创建“安静、和谐、健康”、“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优美”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目标,把创建校园精神文化,构建校园环境文化,丰富校园活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抓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注重实践,科学评价,体现情感。显现自然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环境文化。积极开展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形成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达标。我校目前72教职工,有专任教师72名,(大学专科)达标率100%,本科学历另有达24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有专职美术教师1人、信息技术教师1人、兼职音乐教师

    3。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8人。

    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学习培训是基础。引领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的转变。一是坚持每周两次教职工学习,主要进行是集中培训。二是自我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做一本笔记。三是坚持外出培训学习,上学年,我们派出学习达50多人次,外出培训教师回校要汇报学习收获,不但促进了教师认真学习,也促进了教师整理资料和讲演能力,也培训了其他老师。

    2、集体备课是关键。校内教研活动抓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了对教材的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3、课堂教学是根本。上学期,我们开始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提出“让每一堂课都有价值”,要贯彻“有趣、有序、有效”的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要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把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先预习、先讲,暴露问题或学生质疑后,学生小组或全班集中解决问题,发挥小组对学、群学的合作学习功能。老师则引导点拨或解答疑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三段式开放性”、“三段五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中心学校已全面推行

    除了注意自己的课堂外,我们还加强了教学管理干部对课堂教学的检查指导。学校对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提出了听课任务,没学期要达到45节,课后与老师交流,教学指导。为了促进同行互助和共

    同进步,我们对教研组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听课要求,促使教师走进其它学科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开展校内优质课竞赛,学校领导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师德是保证。每学期,学校注意领导都要进行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或安排教师参加区教委组织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全体教职工观看视频,谈体会;学习刘玉美事迹,开展学做刘玉美式好干部等活动。学校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关系纳入考核,通过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改进态度、方法和提高水平。我们还把师德考核纳入月考核,先由教师自评,然后学校师德考核小组进行评价。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转变为工作的持久热情和教研的永久动力。

    六、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校实行平行班教学,严格控制班额。平均班额小于50人,没有违规补课现象。

    1、用规范的办学行为,为学生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严格执行课程

    2、坚持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强健身体的时间空间。体育课安排4课时,每天坚持开展大课间、2+2活动、眼保健操。开展春季趣味体育比赛,秋季开展竞技体育比赛。

    3、学校逐渐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安全注意事项、德育工作制度、班主任职

    责及评优办法、学生管理制度、学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4、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校在明确了学校的岗位后,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岗位职责,加强了学校管理。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中坚力量;

    2、相当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低下,亟待提高。

    3、青年教师中学科带头人少,教学方法、业务水平与学历文凭不成正比,缺乏钻研教学业务的事业心。

    八、工作发展思路

    在今后各项工作中,我校继续严格执行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下期工作中,继续深化思想、理清思路,开拓创新。

    1、进行学区建设,宁老庄中心小学的建设工作将按计划实施,预计202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按时对中层班子全面考核和培训,培养一批高效务实的学校管理人才。并打造一批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形势的名师,到达辐射效应。

    3、继续规范办学行为。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教师十不准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乱收费行为,规范招生程序。

    4、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改革方法,继续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学习前人的成功教学经验,为我所用。

    5、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走办特色学校之路,育新时代的“四好少年”。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在区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竭诚尽智,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强化管理责任,扬长避短、务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宁老庄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宁老庄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三篇:观教育均衡发展纪实片有感

    观教育均衡发展纪实片有感

    尚志小学王丽娟

    观看了安徽及全国各地的教育均衡发展的纪实片,我深有感受:安徽的教育发展适应了中央的教育发展思路,他们通过十多年的教育均衡的改革今天初有成色,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标准化进程的推进,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力的改善,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当然,要想做到均衡教育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学校的教育设备、人员师资都要均衡。需要上级领导的经济调控、人员调控和教育的统一协调。

    要做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就要保证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以下是我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体会 :

    第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关于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规定,作为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依据,以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按照标准拥有大致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政府首先应该针对办学条件低于标准的薄弱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积极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达标。同时,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

    第二,统筹教师资源,实现师资水平均衡。现在择校的学生还有很多,因为这些学校间的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与优质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师资水平是关键因素。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师资。比如,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项制度,以指导、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名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第三,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都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与机会平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大致包含五种情况:一是外来民工子女;二是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四是残疾儿童少年;五是品德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学生都能够顺利而愉快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总之,要做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与配合,做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要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均衡发展观后感

    尚志小学张艳艳

    观看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纪实片,我深有感触,下面是我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和想法: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农村教师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待遇问题,一个是素质问题。

    一是切实为教师减负。应实施切实可行的备课模式,比如采用活页备课,自己以前的备课可以再利用,不过再利用时要对原有备课教案再修订、补充,这样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案编写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读教材,研究教法,制定高效的教学措施及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今后的工作及自身发展作好基础,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供保障及动力。

    二是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农村教师的教学有丰富的经验,但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加之每人都要担任数门学科的教学,为此,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尤为迫切。但事实上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能参加培训的机会是极少的,有也是为数不多的县级、市级,省级则更少,如凤毛麟角,一所学校一年难得有一人次的省级培训,国家级的培训则更少,少得几乎为零,而同城里教师相比,城里教师的培训机会比农村教师多得多,级别也高得多,那么我省在制定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能否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让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吸取先进的理念。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与督查。尤其是要对各种培训的内容作详细的论证,要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让参训教师学有所获,毕竟类似的培训一年才一次,不能流于形式。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交流制度。为了均衡教育发展,可让一些优秀教师去一些薄弱学校支教,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调动了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能放宽限量的岗位设置,增设几个特岗,保证教师能够脱产进名校、拜名师,在名校的氛围中,在名师的带领下学习名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那这样的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将会是巨大的。

    四是注重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一项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校本教研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青睐,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调动了学校教科研的发展及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我是义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更是响应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中的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积极配合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第四篇:教育均衡

    万紫千红春满园

    ——庐阳区构建均衡教育实践纪实

    “安徽教育看合肥,合肥教育看庐阳”,庐阳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区,庐阳教育一直是首善庐阳引以为豪的教育品牌。2024年,随着区划调整,庐阳教育不断壮大,庐阳教育人创新机制,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闯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庐阳区2024年被授予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24年被授予安徽省教育强区。《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了庐阳推进均衡教育的种种先进做法,庐阳教育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回眸近十年的均衡发展历程,庐阳教育人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用“创新”炼出“金字品牌”,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然而十年来,庐阳教育人又是怎样走上这条高位优质的均衡发展之路的呢?

    困境与挑战

    ——为什么要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

    (一)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

    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的反差

    原中市区(庐阳区的前身)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名校和一批优秀教师队伍,拥有在全省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一、六、八高中,42、45、46等中学,南小、六小、师范附小等小学,合肥市仅有的四所百年老校均在该区,是优质教育聚集的地方。庐阳教育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是千万学子向往的地方。2024年合肥市实施区划调整,新成立的庐阳区在原中市区的基础上又划入了三十岗乡、大杨镇和杏花镇三个乡镇,总面积扩大到139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37.14万增加到60万。18所农村学校并入庐阳教育,另外,7所企业自办中小学划转庐阳区。这些新划入的乡镇、企业学校,教室破旧,设备简陋,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城乡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老城区学校与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反差 随着,合肥发展“三大战略”的推进,庐阳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近郊融入城市,远郊面向城市”,在原近郊的土地上,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而新建小区多在北一环、二环附近,绝大多数未配套学校,且小区周围学校多为原乡镇学校,因此入住率低,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发展。而老城区学校密集,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拥有高中6所,初中6所,小学19所小学,公办幼儿园6所。学校虽然教育教学质量高,但城市用地紧张,学校面积狭小,学生多,已成为遏制学校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张。

    (二)区域内义务教育暴露出四大问题,并日益尖锐

    1、区域内教育极度不均衡。城区学校已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们如饥似渴的更新教育观念;可新划入的乡镇学校,简陋的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不知课改为何物,形成天壤之别。

    2、择校之风愈演愈烈。教育由于极度的不均衡,庐阳老城区又聚集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择校的首选地。

    3、由于大量学生择校,导致上学时间段,进入庐阳老城区的各条道路拥挤堵塞,形成道路交通的瓶颈问题。

    4、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实中,受客观条件限制,优质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谋划与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怎么办?庐阳区被“逼”着走上了推行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之路。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出台了庐阳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庐阳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庐阳教育人确定了异地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教育,谋求优质均衡,实现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均衡发展机制,吹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序曲。

    (一)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精心打造北部地区教育新亮点

    由于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鉴于此,我区本着“合理布局、规模效益、撤弱入新”的原则,全力整合教育资源。先在北部地区新建了杏林小学和庐阳中学;继而高起点举办小区配套的柏景湾小学、南国花园小学、海棠花园小学和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去年,中铁42中校区和六安路小学校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南小、红星、逍遥津等城区名校的分部也即将落成。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城区学校削减了一半,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一举破解了老城区学校过于密集的问题。而在北部地区新建的学校,不仅继承了原有的办学特色,还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北部地区教育的新亮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也从根本上缓解了北部地区学生入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需求。曾经的舒城路小学,巴掌大三四亩地,坐落在省政府宿舍区内,现在迁至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占地近三十亩,办学规模同时扩大为36个班,教学设施,配备到位。在继承原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管理,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成长,三年来已形成有自己办学特色的“舍予”校园文化。

    (二)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整合、改造全区薄弱学校 学校硬件条件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庐阳区政府2024年就将中小学基本建设和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列为重要民生工程。运用撤弱入新壮大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条件简陋的窘状。近三年来,连续投入资金5千多万元,对19中、钢小等7所乡镇中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和异地重建。同时充分利用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加强乡镇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常规教学设备建设。自2024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和“三个一”工程。2024年,区乡镇学校全面实施农远工程,重点抓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现在乡镇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全部完善了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自然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以及篮球场、60米跑道、钢琴、电子琴等适合学龄段要求的体育器材和专用音乐器材。现在全区最漂亮的校舍在乡镇,最好的教学设备在乡镇!

    (三)依托“共同体”,全面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根据《庐阳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区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并将城区中小学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21个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帮扶活动。实行三个“一对一”,即学校、学科、老师三者均为“一对一”结对帮扶,促使“共同体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交流融合。其中“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被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由于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庐阳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基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以中心城区带动边远乡镇的教科研均衡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城区品牌学校合肥45中与地处偏远的合肥19中还建起了“共建班”,使19中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捆绑与深入

    ——城乡学校结对“捆绑”,探索均衡发展新途径 一个学校硬件再好,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等软件跟不上,也不算真正实现教育均衡,更无法称为优质教育。2024年,我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谋求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创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做法——施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

    (一)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前期探索

    为缩小城乡差距,2024年,庐阳区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企业划转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建立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对口帮扶制度,以城区学校带动乡镇学校,播撒先进理念的种子。建立支教制度,开展“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等,同时,城区中小学也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教育“共同体”。随着结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家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共同体两所学校之间虽然也经常交流,但制度上并没有要求共同发展,连带意识不强,有时就会出现松懈现象。于是庐阳人开始思考如何将结对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带动更深的均衡发展?很快大家的思想上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把两校的办学捆绑起来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三步走”

    第一步、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全面改造乡镇学校。庐阳区政府出台《庐阳区实施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建设方案》,坚持“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并分批进行整合、改造。三十岗乡原有3所村小,一所中心校,学校小、旧、弱,生源不足,课程开不齐。经过调研,政府投资扩建中心校,异地重建一所学校,扩大办学规模,配齐教育教学设备,两座现代化新校拔地而起。同时为综合学科引进专业教师,让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为方便原乡镇的学生上学,建立交通保障机制,采取校车免费接送学生方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步、撤销乡镇中心校,理顺乡镇学校管理机制。2024年春,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撤销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原大杨镇、三十岗乡中心校所辖的8所小学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首开“一竿子插到底”的乡镇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先河。古城小学、幸福小学、大杨中心小学、跃进小学、五里拐小学、十张小学、新农小学、岗西小学8所小学为独立的法人单位,由区教育局直管。为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理顺了机制。第三步、依托“共同体”,全面深化城乡学校“捆绑”机制。2024年,庐阳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2月份制定出台了《庐阳区教育局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城乡学校共同体“捆绑”机制为载体,通过办学理念的传播、办学经验的交流、学校文化的影响、优质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强化城市学校的“连带”责任,加大对乡镇学校的指导帮扶力度,增强乡镇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快乡镇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的接轨,实现城乡学校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在原来较松散的“手拉手”学校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进一步结对捆绑”,“捆紧”的是共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二)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核心

    1、两所学校,一个法人。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结对“捆绑”,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城区小学校长同时兼任乡镇小学第一校长,乡镇小学校长为执行校长;城区学校的校长为共同体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学校的校长为第二责任人。

    2、多级“捆绑”,实现“四共”。城乡学校共同体结对“捆绑”管理以城区学校为核心,双方签订共同体办学协议,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从而实现共同体结对“捆绑”内各成员“四共”: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建立学校间同教研组的“二级捆绑”和教师之间的“三级捆绑”乃至学生间的“四级捆绑”;建立学校共同管理、教师共同提高、学生结对交流、教学业务互通、弱势贫困帮扶和“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及考核评估等六种机制;制定了“捆绑”学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系人每周汇报“捆绑”工作信息制度。

    3、明确职责,同奖同惩。明确学校责任:城区学校是促进共同体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有提高乡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有接受共同体领导、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城区学校各方面帮助的权利。明确校长职责:第一校长职责:帮助乡镇学校构建自我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拥有对中层干部任免的建议权和教师统一调配权;每年至少互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对方学校任职,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帮助乡镇学校建立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拥有乡镇学校财务管理权和委托审批权,接受上级的审计、监督等。

    执行校长职责:负责乡镇学校常规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是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协助、支持第一校长在乡镇学校开展工作;受第一校长委托管理学校财务工作,保全学校固定资产等;积极谋划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明确教师责任:城区学校的教师有到乡镇学校任教或参与管理,帮助扶持乡镇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乡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的教师有到城区学校学习,接受城区学校教师结对帮扶的权利。

    明确区教育局责任:区教育局负责全区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的协调、指导、考核、评估、总结等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及时配套出台深化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相关文件,细化实施意见。

    (三)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两校一体”破难题

    当然,在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过程中,也不出意料的遇到了种种难题,如:第一责任人两地奔波,如何既管理好老校又因地制宜管好新校?一级捆绑活动频繁,互动频率过高,而二、三级捆绑落实不够到位,教师参与面不大,乡镇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师的交流推进难度大,乡镇学校个性发展不足等等问题。善于革新的庐阳教育人通过第一校长统一领导,派驻城区“执行校长”,强化一体化管理等措施,有效的破解了这些难题。

    1、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模式。共同体学校要在第一校长的组织下,集班子全体成员智慧,紧密结合乡镇学校办学传统和现有发展水平,因校制宜,思考拟定乡镇学校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以促进乡镇学校实现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2、加大城乡学校级干部交流的力度。城区学校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很高的副校长,让他们深入乡镇“捆绑”校,担任执行校长。执行校长接受第一校长领导,任期2年,全面履行执行校长职责,享受小学校级正职待遇,其绩效考核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执行校长负责日常学校管理,贯彻共同发展和第一校长的治校方针,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也是庐阳捆绑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3、加大城乡教师互派的力度。城乡捆绑学校间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可以综合“岗位需求、支教愿望、专业引领”等因素考虑,各校要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拟出倾斜政策。城乡教师互派的核心是两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师资配置。

    4、加大对弱势群体关爱力度。在乡镇,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缺失;乡镇学校应主动作为,利用家长学校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师生结对帮扶、开设“放心班”等形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5、加大特色办学创设力度。在乡镇学校特色尚不明晰阶段,乡镇学校每校先尝试1-2项特色活动,如经典诵读、腰鼓队、三国文化校本课程等。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展示学校积极进取的状态、师生的精神风貌,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凝练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均衡与发展

    ——城乡携手同进,共创优质均衡

    南小与古城捆绑的故事:古城小学原为三十岗乡中心校,2024年,区划调整后,划归庐阳区管理。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因为政策、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少,校舍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农村教师整体实力不强,长期形成的安于现状,对于教育改革创新不积极,学校整体向心力、凝聚力差。南门小学,是老城区一所百年名校,省特色学校,拥有积淀深厚的办学经验和学校文化。

    2024年3月,根据《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南门小学和古城小学牵手为城乡共同体“捆绑”学校。南门小学校长任“捆绑”校第一校长,全面管理两校事务,财政、人事统一调配;2024年、2024年连续两年指派一名副校长任古城小学执行校长,在此期间,原古城小学校长任南门小学副校长,到南门小学挂职学习。两校积极抓住机遇,并及时制定了“捆绑”共同体发展战略:以“引领·自主·创新”为整体发展思路,按照“三年三步走”——“一年实现观念转变、管理规范;两年实现特色引领、课程渗透;三年实现自主创新、特色凸显”的目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捆绑发展三年来,古城小学找准定位,明确思路,从实际出发,以最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为精神支柱,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锻造平台,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走出了农村学校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校容校貌、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领导作风与管理水平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项工作制度步入规范,学生精神面貌和素质也有了可喜的进步。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脚步坚实而有力。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尤其是在捆绑工作深入开展至今,庐阳的均衡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镇学校办学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镇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变化。在城区学校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许多学校变美了,变亮了,变得更有生机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比以前更浓厚了。

    乡镇农村学校管理层人员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发展思路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乡镇农村学校的校长及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对办学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不再单纯强调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而是能够从内部管理、办学理念、内涵发展上探求,从而一改过去十分被动的办学为较为主动的去发展。

    乡镇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捆绑”机制给教师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通过“教学互动”、“课题共研”、“送课下乡”、“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了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其业务素养、教研教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乡镇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在城区学校的帮助下,乡镇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课外活动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充实。同时,城乡两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机会也多了,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乡镇农村学校的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综合素质也得以整体提升。

    在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庐阳区教育体育局作为均衡教育先进单位,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介绍,所做的《践行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均衡》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高位、优质、均衡教育的推进,大大缩短了庐阳城乡教育的差距,加快了庐阳“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区教育优质化,义务教育均衡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奏响了庐阳均衡发展的最强音!

    第五篇:均衡教育

    官渡口小学

    关于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

    督导评估的自查报告

    官渡口镇人民政府: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 我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评估方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讨论,让教师理解指标内涵;二是分解指标到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并负责收集资料;三是对照指标开展自查,按指标写出评估意见和打分,同时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学校工作;四是在完成各部分自查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报告报镇政府。现将自查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招生辖区面积较大,涵盖全镇 十多个行政村,在校学生265人。其中0-5岁人口为293人(其中女101人),6-11岁人口为302人(其中女137人),12-14岁人口为138人(其中女73人)。

    目前,我校为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人,在职教职工21人, 专任教师21人,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18人,学历合格率为85%。其中获中级职称的教职工15 人,占学校在职教师总数的71%,获初级职称的教职工 6人,占学校在职教职工总数的29%。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 7178平方米,教学用房建筑面积 277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约 10,5平方米。

    二、自查情况

    (一)全面提升保障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1、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一是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等规划,立足现实,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推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学校的规划发展纳入城区整体规划之中,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在现实基础上,我校按照规划,不断提高师资,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校园文化,满足学生“上好学”的愿望。

    2、不断健全运行体制机制。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理顺了管理体系,制订了包括绩效管理与考核办法在内的全套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按照城乡编制一体化标准配置教师。目前,我校教师的编制已经超过了师资配置标准。共有老师21人,其中40周岁及以下的教师 6 人,比例占 28 %,而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 71 %。教师学科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2.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素质与能力培训。从多角度去培养老师,使教育首先具有崇高的思德和敬业的精神,从而打造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全部教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专任教师胜任率达100%; 70%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20%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

    (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建设。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71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772平方米。学校有学生图书 5千余册。添置了学生课桌凳,更换了老师办公桌椅,添置了办公电脑。2.扎实推进“五个校园”建设。

    完成校安工程工作。校园安全警务体制勤务机制运行良好,全面建成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订“五个校园”建设规划;“唱读讲传”活动步入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轨道。

    3、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学校无实验班、重点班、大班额,实现了招生考试、教师行为、收费支出、课程开设、课外辅导等办学行为的全面规范。

    (三)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教育投入。我校近来年改建了学生浴室,添置了不锈钢晾衣杆200余米,安装电扇20余台,开辟安全通道三十余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学校近期多渠道筹集资金5万元,改善了学生厨房设备和住读生的床铺,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到教学中去。

    2、保障教师待遇。设立教师工资入卡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领取,教师绩效工资已开始全面落实。

    3、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每学期落实两免一补,对困难学生进行慰问与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国家各项困资助资金每期足额及时发放到学生或家长手中。

    (四)依法办学(1)、办学秩序:

    通过“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和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学校安全管理立体网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聘请保安全天候值班、护校队上课期间值班巡逻,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办学环境:

    我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内坚持不设摊点;教师不延时补课,不乱收费,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与社区及派出所密切联系,使周边环境得到治理。

    (3)、规范办学。学校执行国家和重庆市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改成效明显。能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课堂教学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效率较高,效果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小学毕业生毕业率达到市规定要求。在校生辍学率为0,在校生体质健康达到标准。学校无乱办班、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等现象。(4)办学特色: 学校在保证学科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我校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五个校园”为重点,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一切为教师的成长搭台,一切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思想,从“励学、励志、修身”的特色办学思路出发,重视“自信、自律、乐观、主动、坚韧、执著”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建设新亮点,开创新局面,全方位突出“激励教育”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 数字校园。

    三、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几年来,学校工程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师生办公、学习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投入了资金较多,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加大了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落实总资料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及规程,根据规程指标体系,动员全体教师分村、分片摸清辖区内学龄儿童情况,并抽出责任心强的教师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突击“档案建设”工作。

    (二)、坚持“软硬件”俱严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管理趋于规范。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领导,团结协作,注重安全。

    学校形成了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管理育人为主导,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为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配备专职安监员。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生参加火灾、地震等各种应急演练,确保遇到危险情况全体学生能够井然有序,安全撤离。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1、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的教师,统一调配使用,使学生都能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也将是学校今后的生命线。学校着力为教师创建了三个平台,即: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多年来,许多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多篇论文获奖。同时,我们也时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人之长。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业引领。学校积极主动组织区教科所的送课下乡活动,请教科所教研员、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施专业引领,优秀教师献课现场观摩,学习课堂处理技能技巧。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校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已渐渐形成。3、2024年我校建立健全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2024年我校完成了中、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方案的修订,通过对学校核心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最大程度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教学。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领导苦抓、教师苦教,营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乐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社会声誉的良好。

    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团队力量。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我校重点是通过弘扬“执著追求,创新求变”精神,所有的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层级管理,竭力发挥干部管理的高效能、高效益;实施巡课制度,校级领导分段负责教师上课的巡查工作,同时,在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之外,每位干部还包段负责,做到每期不少于30节推门课,每月召集一次联系会议。严格考试考核,把好教师工作检查关,把好学生学习考试关。学校每期中都要组织各年级学生的质量抽测,把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倡导减负提质、教师规范发展。我校倡导有效教学,“少时间,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是我校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师六认真工作进行了细化要求,对各学科教学做了专门的规范,比如教师要写出备课详案,没课前有教学构想,后有教学反思。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每月接受学校检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探索课、创新课、评优课、观摩课、等几种公开课,还必须听别10节公开课。

    3、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班级”和“四有五星”好儿童的主题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斗志。

    (五)关注弱势群体,爱洒“留守儿童”。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特成立了由桂家庭校长任组长,吴芳、卢先红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自2024年以来,我校都一直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几年来,我校每年都如实整理留守儿童相关资料存档,利用班队活动、家长会和爱心电话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为了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受到均衡教育,不留盲点,我们还发动每一位女教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留守儿童,担任“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不缺失母爱。

    四、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打算

    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学校地处城区和农村的交接处,又是库岸滑坡观测区,上级投入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2、由于学校公用经费紧张,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师教学辅助工具简单,至今为止学校还无一间多媒体教室及媒体设备,全校可供办公使用电脑不足五台。

    3、教师年龄结构趋忧。教职工整体年龄老龄化严重,学科分配上已经存在一定的困难,艺体科目专业教师显得有些欠缺了。

    4、各种功能房欠缺。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学校功能房暂时基本没有,特别是学生无食堂,住读生雨天冒雨打饭吃饭。走读生中午靠家长送饭。给教师的管理也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为此,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更好发展: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积极协调,主动争取继续以“五个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追求更好发展,以质量、声誉、形象来解决生源减少的问题。

    特此报告。

    2024年9月20日



    推荐阅读:
    片区内教育均衡思考
    新天堡小学安全工作计划4
    二年级教师述职报告讲述
    高级教师生物课程教学总结范文
    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个人总结
    上一篇:护士检讨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