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聘用合同 自查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么时候公布[优秀范文5篇]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枫叶飘零 时间:2024-08-03 00:04:5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么时候公布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一直是很多朋友们都想要知道的,但是这个结果却迟迟不公布,那想要了解啥时候公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么时候公布_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数预测,希望大家喜欢。

    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么时候公布

    将于5月11日上午10时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有哪些?

    1.总人口

    人口总数是生活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的人口群的总和。由不同年代出生并生存下来的各个人所组成。是人口统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指标,是计算有关人口构成和各种人口分析指标的基础。一国人口数量的多少,表明该国人力资源的规模和水平,是国家决定方针政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由于人口总数随着人口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而不断发生增减变化,因此,在计算人口总数时,首先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其次要明确规定哪一类人应该在哪一个地区登记。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居民分为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两类,并指明其登记的地区范围(通常是指行政地区,如县、市),以便取得准确的人口总数资料。

    2.人口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

    (2)迁移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

    人口增长的绝对幅度以人口净增加额来衡量,人口净增加额等于人口自然增长额与人口迁移增长额之和。人口增长的相对幅度是人口净增加额与总人口的比率。一般地,人口增长率应小于经济增长率,否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3.性别构成性别结构亦称种群性别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雌雄个体各自的绝对数量,和它们分占种群总数量的比率,以及二者的相对比值。在2024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2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4.人口的流动

    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数预测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1.从性别结构看

    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2.从城乡结构看

    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3.全国人户分离人口

    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因此,预计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数大概也在14亿左右。

    为什么要进行全国人口普查?

    一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包括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等。因此,开展此次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及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并且及时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最新公布2024

    很多人很好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已经公布,大家可以看看,关心一下国家人口状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最新公布2024查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2024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24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镇人口占比63.89%,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24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24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62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24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第七次人口普查意义

    全国人口普查有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整详尽的人口信息既是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的基础,也可以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公共资源分配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才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有什么作用

    1、人口普查可以掌握现在人口流动在哪,因为以居住地为准普查的;

    2、人口普查可以知道哪个省份人口数量;

    3、人口普查可以知道男女比例;

    4、人口普查可以知道国民的基本就业分布、文化程度;

    5、人口普查可以知道国民的年龄结构,如老年人多少、中年人多少等等

    人口普查登记自然特征比如说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生育、死亡等等,另外还有社会特征,比如人的迁移、分布、文化特征、教育特征、宗教等等。另外就是经济特征,包括就业状况、职业、行业。这次人口普查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次,与十年前相比,我国流动人口激增,人户分离现象比较严重,这给庞杂的人口普查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第三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14.1178亿人),与2024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

    据介绍,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4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24年到202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从户别人口来看,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24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在人口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24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在性别构成方面,数据显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24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24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从年龄构成来看,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24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在受教育程度人口方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24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在城乡人口方面,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24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流动人口方面,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24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民族人口来看,数据同时显示,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24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国家统计局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七人普”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国家统计局正在抓紧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呈现六个特点

    数据显示,人口总量方面,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4年,我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比2024年增长了5.38%,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十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第二,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24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24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24年的4.08%下降为2.67%。

    第三,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4年为111.3,较2024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第四,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24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24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4年的50%左右。

    第五,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4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第六,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普查结果表明,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年间,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智慧、传承、发挥和需求拓展扩大。五是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镇化和经济集聚的趋势性变化,也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过了1000万人。

    第二,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24年-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第三,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差异,除了经济社会原因外,与人口流动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第四,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24年增加了2024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4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24年增加了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比如,人口老龄化从挑战方面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而且,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接下来,要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

    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文盲率降至2.67%

    在受教育程度人口方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24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

    在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 人口增速今后将继续放缓

    数据显示,人口总量方面,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人口总量仍居世界第一,过去十年人口保持了继续增长态势,十年间人口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的规模与前一个十年增加7390万人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起作用:

    第一,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第二,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的数量快速回升,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普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0-14岁少儿人口数量达到了25338万人,比2024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第三,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我国近十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条件明显改善,这使得我国死亡人口一直是少于出生人口,人口总量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些人口增长的积极因素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普查的结果还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通过这次普查了解到是38.8岁,总的来看,依然年富力强。下一步,我们应当持续关注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挑战。

    “全面两孩”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两孩”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的生育情况呈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出生人口规模大。2024年和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2024年以来出生人口的数量有所回落,“七人普”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个规模仍然不小。

    第二,“二孩”占比高。从生育孩次看,2024-2024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24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4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第三,生育率降低。“七人普”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4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应当认识到,低生育水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还应该看到,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第四篇:202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最新数据公布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已经公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最新数据公布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在2024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4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024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4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24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共141178万人,与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24年到202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24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24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24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24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24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24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24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24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九)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24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人口普查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做好民生工作,都需要有详实准确的人口数据,而人口普查就是取得人口数据的重要途径。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意义就是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意义就是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我国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报告,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2024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自正式启动,于12月10日完成。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逐人、逐户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或者由普查对象使用个人手机进行自主填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700多万普查人员将于11月1日起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

    第五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报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报告

    国务院决定,2024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国务院、省、州“七人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人普办提早谋划,通过实行县、乡(镇)两级政府推动,我县“七人普”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普工作,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专门就“七人普”工作听取县统计局工作汇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七人普”领导小组组长在全县“七人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及州级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反复强调,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把“七人普”工作提升到加快富民强县、构建和谐的高度。乡镇“七人普”工作要求做到“四专”(专人、专门场所、专用设备、专门档案)。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力做好“七人普”工作。(二)县、乡、村三级普查机构健全。2024年4月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组建了县级“七普”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25个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的“七人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统计局。各乡镇于5月底组建了“七人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按照要求,各乡(镇)、七人普各成员单位分别上报了近500名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名单。县人普办按照“以人为本、以工作重”的原则精心选调办公室组成人员,通过县委组织部门行文批准,分别从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县自然资源局抽调了3名人员到县人普办工作。县统计局合理统筹人员安排,在持续推进统计调查常规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同时,全员全过程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三)普查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成员单位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村(居)委会、相关单位向乡镇人民政府递交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七普”责任落实到了村级。二是建章立制促进“七普”工作。县人普办印发了《关于印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县、乡人普办明确专人负责“七普”工作进展情况、信息的报送,确保“七普”工作信息畅通。(四)宣传动员有声有色。一是宣传动员行动快。县委宣传部、县人普办联合行文印发了《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县人普办、县统计局利用人口普查动员会、州级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清查摸底、入户登记等工作时间节点,大力宣传《人口普查条例》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在县城主要街道、镇试点区域悬挂“七普”宣传标语30余条,在317边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一处,在机场大道路口设置宣传栏一处,县融媒体中心同步对“七普”工作进行立体宣传,在全社会广泛营造了扎实开展人口普查的良好氛围。(五)普查经费物资保障充足。县政府领导明确指出,要着力保证人口普查必需的工作经费,不能因经费问题而影响人口普查工作。县政府为“七普”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县人普办精心编制“七普”工作经费预算。

    2024年,县财政安排“七普”工作经费25万元且全部到位。目前,各项普查物资已采购完毕,能够满足基本所需。

    二、州级七人普综合试点取得良好成效

    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定我县作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州级综合试点单位,6月9日至13日在我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及入户登记工作。为提前锻炼队伍、探索方法经验,县人普办积极做好思想发动、任务安排及后勤保障准备各项工作,多维度确保了“七人普”州级综合试点在县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精心谋划选点。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来户、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全县最大,人口信息最为复杂,在全县乃至全州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镇在全县22个乡(镇)中经济发展程度最高,交通便利,有利于取得人口普查所包含的各种复杂信息。所选择的试点区域中具有城区、城郊结合部、村庄、寺庙等多种不同的结构,外来常住人口众多,当中还包含有外籍人士,在全县和全州都具有代表性。综合试点工作对1个社区、12个村,1个寺庙,共1044户,约2462人开展普查试点,普查试点共分为16个普查小区进行。本次试点确定的区域各种因素交织,情况极为复杂,在全县来说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既然是综合试点,其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次试点可以检验我县人普组织工作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开展人口普查的各项措施和对普查方案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力求本着探索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的目的,自加压力,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七人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举全县之力搞好了此次综合试点工作。二是制定严密的综合试点方案。县人普办在认真学习国家、省、州综合试点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州(县)级综合试点方案》,对试点目的、试点区域、标准时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工作保障等作了具体规定,确保了整个试点工作万无一失和紧张有序地开展。三是组建强有力的试点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县人普办主任、统计局长、镇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统计局、人普办、镇政府、寺管会、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州(县)级综合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及内设各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及职能职责。镇也及时成立了相应的试点领导机构。通过分级联动,做到责任到组、到人,增强了参加试点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为试点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四是精心准备,稳妥推进。州级试点任务确定后,我县及时召开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专项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会议要求,参加试点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参加培训,严格按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质量;要甘于奉献,善于思考,及时总结好经验、好方法,用实际行动,为推进全州人口普查工作提供经验。首先是将户口清理整顿作为本次试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县公安局明确了由分管户籍工作的副局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镇派出所克服人手紧张,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提高思想认识,结合“一标三实”工作,利用多种形式现场逐户、逐人、逐项核对、采集各项人户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和变更,使人口信息资料准确鲜活,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采集质量。其次是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开展户口清理整顿,入户摸底的同时,广泛进行人普宣传,消除群众的思想疑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普查认识,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三是扎实开展七人普部门资料收集整理。县人普办组织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召开七人普部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会议。会上,明确了部门工作任务和部门资料互换共享事项。四是做好

    “两员”选聘及培训。本次试点,我们聘请了镇12名大学生参与普查区地图标绘和入户摸底调查工作,这部分大学生热情高,懂双语,又熟悉本地情况,通过培训很快掌握了建筑标绘方法和入户摸底调查技巧,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任务。五是认真做好摸底工作和入户登记工作。严格执行试点方案流程;严格持证入户;工作遇到新问题及时汇报,不随意更改变通。工作中,积极取得寺管会、社区干部、网格员的支持和配合。针对群众平时家中无人的情况,采取提前预约、差时上门、通知等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摸底调查和入户信息采集工作取得实效。截止6月20日,采集上报率达到**%。六是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单纯从试点的角度,本次试点取得成功。通过试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入户难、信息采集难、协同配合难、资料比对难、两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需要在下一步正式普查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认真做好正式普查各项工作

    县第七次人国人口普查工作已迈出坚实步伐,下一步,我们将在州普查办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握时间节点,加强质量控制,力争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解决好普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运用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册、手机推送短信、农民夜校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和普查方法,着力提高普查对象的知晓度、参与度、配合度。二是大力加强“两员”培训,克服普查员消极厌战情绪。近年来,统计部门牵头的普查有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调查,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调查,今年又承担了脱贫攻坚普查任务,大家难免有厌战情绪。因此,要围绕普查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大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发动,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做,重点是解决怎么做,如何做好的问题。三是深入推进部门协作,尤其是配合公安部门认真做好户口清理工作。户口清理整顿是人口普查工作的基础,户口清理工作必须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人户分离”户、“空挂”户、“一房多户”、“户口冻结”、“应上未上”等问题,县公安局应严格按照上级公安部门关于开展七人普户口清理整顿工作的相关通知和工作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提高七人普数据质量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要广泛运用各部门行政资料,加强信息比对,提高摸底调查质量。四是采取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办法,着力破解特殊群体入户难、面访难的问题。本次试点过程中,寺划分为两个普查小区,镇党委、政府,寺管委会等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工作,但入户调查仍极为困难,存在入户时间短、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试点期间仅完成了不到

    20%的上报量。建议在正式普查开展过程中,统战、民宗、各寺管会(局)、人普办等多部门要集中研究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另外,我县异地迁居人口众多,个别异地迁居户不听众属地村委会的管理,不如实申报提供相关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从我县来说,人口普查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将影响我县未来的转移支付收入。一般来说,影响转移支付的几个因素主要有:“人口、地域面积、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均gdp”等,其中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所占权重更大。所以,必须通过我们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广泛动员各部门、各乡镇的力量齐抓共管,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



    推荐阅读:
    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么时候公布[优秀范文5篇]
    有关自然作文600字(精选多篇)
    成长日记
    词语祖宗的意思及造句(五篇)
    喜出望外成语谜语及造句(5篇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