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九号文库 入职转正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精选合集]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繁花落寂 时间:2024-08-03 21:14:3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1

    词语(包括熟语)梳理

    (一)理解下列词语

    1.《林黛玉进贾府》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2.《祝福》

    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天有不测风云:(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

    3.《老人与海》

    皮开肉绽:指人因被毒打,皮肉开裂。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4.《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5.《琵琶行》

    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

    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6.《寡人之于国也》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7.《劝学》

    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子蓝。”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寥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8.《过秦论》

    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军。

    9.《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0.《动物游戏之谜》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

    偭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宇宙的边疆》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为雄伟盛大。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撒手人寰:比喻人去世。

    刨根究底: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畏葸不前:畏惧胆怯,不敢前进。

    13.“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蓬牖茅椽:牖,窗子。椽,架设屋瓦的木条。蓬牖茅椽比喻屋舍简陋。

    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指点迷津: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多用于比喻。

    寄人篱下:寄居在别人家里,指依靠别人过活。

    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子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2

    文化知识

    (一)教材内容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推荐的士人。

    黎民:即“众民”“百姓”之意。也称“蒸黎”“黎元”等。

    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故名。

    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氓隶:被奴役的平民。

    君子:特指有学问的人。

    巫医:以祈祷鬼神为人治病的人。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神明:①天地间神的总称。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人的精神。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六艺:①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四海:泛指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六合:①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②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隋唐时也指中亚粟特人。汉以后泛指外国人。

    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南以东的少数民族。古代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鞭笞:古刑罚,用鞭子抽打。

    风骚:①原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文采。②体态俊俏美好,如《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③也指人风流放荡。

    新正:农历新年正月。

    阴司:指阴间。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3

    教材内容

    1.《蜀道难》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蜀道因险峻而与世隔绝。五丁开路的传说,恰好说明入蜀由无道到有道的过程,使险不可攀的蜀道蒙上了一层恐怖与神秘的色彩。

    ②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营造了“畏途”凄清、惊险的气氛,凸显了“蜀道难”中“难”的特点,也为后面警示世人谨防有野心的军阀凭借险要之地作乱作了铺垫。自然的环境越是险恶,对政治的预警就越是充分。

    2.《秋兴八首》(其一)

    ①首联中包含了哪些信息?为全诗确立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答案】首联点明了巫山巫峡这一具体的空间环境,也点明了时令特征,并以典型的自然环境烘托了肃杀、冷寂的气氛。为全诗确立了感伤、悲怆而又苍凉、豪壮的情感基调。

    ②颈联中的“丛菊”能否改为“残菊”?为什么?

    【答案】不能。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菊花的盛开,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更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两度菊花盛开,诗人流下了思乡的眼泪,以乐景写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悲苦心境。

    3.《咏怀古迹》(其三)

    ①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笔不凡。你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吗?

    【答案】将生长明妃的荆门与她远嫁的“朔漠”对照起来,暗示了昭君的悲剧命运;昭君虽然已成古人,但其生长的村落尚在,可见其后人对其功绩是铭记的,对其不幸是同情的。

    ②怎样看待王昭君的悲剧?作者为王昭君鸣不平有何深意?

    【答案】昭君出塞身死异地,就个人命运而言,无疑是悲剧。但她以牺牲个人换来了匈奴与汉族间较长时期的和平,昭君的牺牲是有价值的。表面看,昭君出塞因奸臣毛延寿而起,其深层的原因是君王昏聩,有眼无珠。作者为昭君鸣不平,意在抒发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4.《登高》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句中的“独”字如何理解?

    【答案】运用了对偶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漂泊异乡、举目无亲、年老多病的孤独与凄苦之感。“独”字应理解为孤独。

    ②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等词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形象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琵琶行》

    ①如何理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场景的描绘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答案】一方面是急急以求,一方面是默默以待;一方面是频频呼唤,一方面是迟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尽管用语平实,但欲露还藏的情态,已经入木三分。“千呼万唤始出来”,并非孤傲忤慢,而是因为自有志趣,不露才扬己;更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的难言之恨,不便说明,也不愿见人。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时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

    ②作者是如何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请从二至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作者多角度地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第一,以琵琶女出场时听众的期待之切,暗示其演奏技艺之高;第二,以众多的修辞手法描绘琵琶女的演技,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有夸张的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精彩新颖的比喻;第三,从听众的反应入手,渲染琵琶女的演技,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

    6.《锦瑟》

    ①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

    ②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缥缈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7.《马嵬》(其二)

    ①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现了唐玄宗怎样的情感?

    【答案】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紧接首联次句,追述出逃的情境,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一事。夜间只能听见禁军中报更的刁斗声,哪里还能像平时在宫中那样听到宫廷卫士传唱的报晓鸡鸣呢!这两句将出逃生活与宫内生活放在一起加以对照,又用“空闻”二字写出了唐玄宗失去往日宫中沉迷美色、高枕无忧生活的寂寞与失落和失去杨贵妃之后品尝自酿苦酒的孤独滋味。

    ②“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含义何在?试加以分析。

    【答案】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帝王的婚姻生活与寻常百姓的婚姻生活予以比照,强烈地讽刺了统治者荒于理政造成悲剧的事实。


    第二篇:语文知识点(必修三第三单元)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作者介绍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通“只”,不过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涂有饿殍

    通“途”,道路 輮以为轮

    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

    通“又”;通“曝”,晒干 知明而行无过

    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天赋,资质 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通“横”

    孝公既没

    通“殁”,死亡 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通“纵”,合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敝”,疲惫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呢 倔起阡陌之中

    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矣

    通“又”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通“亢”,高

    威振四海

    通“震”,震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

    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 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 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兵器

    今义:战士,士兵; 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

    5.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6.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7.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劝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輮以为轮 /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古义:介词“以”+动词“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3、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

    今义:泛指绳索

    4、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走狗、帮凶

    7、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过秦论

    1.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以西

    今:河的西面

    3.国之师

    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4.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背负

    今:胜,获胜 5.山东豪俊遂并起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7.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9.以致天下之士

    古:来,招纳

    今:给予

    10.斩木为兵

    古:兵器

    今:士兵

    11.迁徙之徒也

    古:征发

    今:迁移,搬家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一词多义 寡人之于国也

    •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以

    请以战喻(让,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读cù,密)• 发

    百发百中(发射)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

    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胜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兵士)• 时:

    不违农时

    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

    机会、时机;名词 • 然:

    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

    地、„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

    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 • 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

    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转接连词;却

    劝学

    • 之

    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水为之

    代词,代冰 须臾之所学

    结构助词,的登高之博见

    结构助词,的 锲而舍之

    代词,代雕刻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前置的标志

    蛇鳝之穴

    结构助词,的• 而

    • 表转折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水为之而寒于水

    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 表递进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表并列

    知明而行无过

    /蟹六跪而二螯

    • 表修饰

    终日而思 / 跂而望 / 登高而招

    / 顺风而呼

    • 表承接

    锲而舍之

    / 锲而不舍

    • 表因果

    而神明自得

    • 于

    取之于蓝

    介词,从

    青于蓝

    介词,比

    寒于水

    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引出对象

    • 者

    不复挺者

    语气词,表停顿

    见者远 /闻者彰/ 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的人

    无可寄托者

    助词,表判断

    • 一

    骐骥一跃

    数词,一次

    用心一也

    专一

    过秦论

    • 固

    据崤函之固

    险固,形容词作名词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顽强,形容词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 因

    因遗策

    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

    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

    凭借,依据,介词 •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损失,动词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指逃亡的军 吞二周而亡诸侯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 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统治、控制,动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

    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

    兵器 •策

    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策,名词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名词 •致

    以致天下之士

    招引、招纳,动词 致万乘之势

    达到、获得,动词

    • 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

    代“天下之兵”,代词 • 及

    非及向时之士

    比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

    到,等到,介词 •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名词作状语

    追亡逐北

    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 度

    内立法度

    制度,名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长短 • 遗

    因遗策

    遗留下来,动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动词 • 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动词

    宽厚而爱人

    爱护,尊重,动词

    师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于”,前“在”的意思;后“比”,表比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

    •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圣人之所以为圣

    代词,指代这件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这,这一类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 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

    副词,难道

    •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比

    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于其身也

    介词,对于

    皆出于此乎

    介词,从

    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 • 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 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

    汉大兴兵伐匈奴(《史记〃张汤传》)

    发动

    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兴旺

    • 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君有疾在腠理

    小病 疾恶如仇

    厌恶、憎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妒忌 • 焉

    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此,从这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代词,的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代词,的地方

    •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 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相似也

    • 惑

    惑之不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

    •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

    然而不王者

    •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谨庠序之教

    •动词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

    名词,老师

    动词,从师求学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动词,传授

    动词,流传

    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名词,道理

    有“风尚”的意思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疑难问题

    形容词,糊涂

    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

    击鼓

    种植

    穿上

    归罪

    称王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认真从事

    劝学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名词作动词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走得快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泳,游水。

    知明而行无过矣

    犯错误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形容词做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变直;变锋利

    形容词做名词

    登高而招 / 登高之博见也

    高处

    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见者远

    远处 积善成德

    善行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专一

    过秦论

    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作窗户; 系户枢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抽; 用竹杖打

    《过秦论》

    指摘过失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形容词作名词

    据崤函之固

    险要的地势

    自以为关中之固

    坚固的屏障

    尊贤而重士

    贤者,贤能的人

    因利趁便

    便利的条件;便利的条件

    • 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用绳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深谋远虑

    从长远

    动词作名词

    • 追亡逐北

    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 使动用法

    •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争斗

    • 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削弱

    • 约从离衡

    使……离散

    •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漂浮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 以愚黔首

    使……愚蠢

    •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意动用法

    尊贤而重士

    以……为重,看重

    师说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名词作动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

    遇到疑难问题

    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劝学

    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状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宾语前置 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判断句

    师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徒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状语后置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宾语前置 宋、卫、中山之君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被动句 定语后置 不拘于时 铸以为金人十二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1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2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7、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二、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

    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

    7、体温调节

    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点比较

    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3

    一、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异养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会数食物链条数)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食物链三原则:①以生产者开始;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存在客观的捕食关系。

    4、功能: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d、能量的传递效率:10%—20%

    e、能量金字塔:处于最底层是生产者,以能量或质量表示

    f、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①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4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 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四、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奈乙酸。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5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计算方法:逐个计数 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的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Nt=N0λt

    (2)曲线(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四、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四篇:必修三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Ⅲ知识点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2工业化阶段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1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2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3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1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2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3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1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2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3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1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2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3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发展状态 1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不平衡增长 3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南方(缺)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1东线 2中线 3西线

    调水源地 1长江下游扬州附近2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3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1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2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3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1较大2 较小 3大 水质 1差 2较好 3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

    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

    等问题。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突出问题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2治理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2.3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美国主要农业带:

    1农业带 2分布 3区位因素

    1乳畜带 2东北部五大湖沿岸 3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1玉米带 2中部3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

    1小麦带 2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3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1棉花带2南部 3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阶段 2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3城市化进程特点改革开放初期2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3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2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3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

    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

    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1类型 2概念 3优点

    1航天遥感2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3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等

    1航空遥感2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3机动性强,分辨率较高 1近地遥感2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3分辨率高、范围小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第五篇: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政治必修三整理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

    中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

    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6、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7、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8、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动力。

    10、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推广为标志的。

    11、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

    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1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两者是同一

    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

    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着社会变革。

    16、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17、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18、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

    1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20、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

    23、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

    务之一,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24、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推动教育信息化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6、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7、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28、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一个民

    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0、中华文化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

    优秀传统文化中。

    3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4、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

    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5、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3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7、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8、党的先进性要求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党自身的要求。

    39、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0、区域文化≠民族文化

    4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2、①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③“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④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各方面文化工作,检验和衡量文化工作成果。

    43、“毛、邓、三、科”四大理论成果是党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

    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和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45、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不是用理论。

    44、在新时期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45、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

    4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最根本要求。

    47、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4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

    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4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0、发展教育事业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

    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大计。

    51、文化的源头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

    5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5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

    5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55、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5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

    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5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

    环节。

    5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

    体主义为原则。



    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精选合集]
    关于亲情最珍贵500字作文(含5篇)
    困难不可怕小学生作文[全文5篇]
    高二考试作文优秀(5篇模版)
    预算管理工作职责[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