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九号文库 合同样本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产业经济学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前尘往事 时间:2024-08-21 10:06:0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产业经济学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落。国内外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

    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的意义

    在于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促进技术人才和资本合理流动、配置,并且通过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对于一个区域来讲,产业集群是

    驱动力很强的增长过程,在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同时,必然会促进同一地区社会的跟进,在解决就业、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和催生新产业等方面,都会发挥较大作用,使区

    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

    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就必须加速培育产

    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以

    集群优势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

    加快江西产业集群发展,不能盲目撒网,必须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选择重点,量力而行。从全省宏观角度看,目前重点要打造七大产业集群,形成带动江西区

    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一是打造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汽车产业集群。立足江西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

    头,继续提升汽车产业在全国的位置,打造出居全国前列的汽车产业集群。围绕江铃、昌河、上饶客车等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商用车、乘用车、越野车三大产品系列。依托汽车工业产

    业链优势,改造、整合、提升、发展江西的传统机械电子工业,使之形成汽车产业的零部件

    配套工业体系,着力提高我省汽车工业的省内零部件配套率。

    二是打造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江西铜、稀土、钨、锂、钽、铌等储量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江西铜业公

    司为龙头,以铜板带、铜管、铜箔和漆包线为主导产品,带动配套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铜工业产业集群;以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永磁

    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碳化钨粉以及高性能钽粉、钽丝等高技术产品,促进赣南地区数十家

    企业形成稀土和钽铌加工产业集聚。

    三是打造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南昌小蓝医药产业集群的层

    次,培育壮大汇仁、江中、济明可信、金水宝等品牌知名度,促进该产业集群在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等方面创特色、上规模;以仁和制药为龙头,加快药都樟树医药企业产业集聚;

    以天施康为龙头,加快鹰潭医药企业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治疗肿瘤、乙肝、艾滋病、心脑血

    管疾病的新型药物,引导医药制造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打造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以清华泰豪、先

    锋软件、中兴电讯为核心的南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奥克斯、TCL、格林柯尔、齐洛瓦为

    龙头的家电产业集群,以赣中氯碱、宏铂化工、科海化工、蓝恒达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萍乡矿山机械产业集群,星火有机硅产业集群,共青服装制造产业集群。及时抓住国际和国

    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

    五是打造前景广阔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山青山,这是江西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方针。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

    约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发展生物化工、铜尾矿、煤化工、醇类燃料、秸秆燃料、秸秆废弃物利用等产

    业,以此打造前景广阔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六是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江西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

    势,加快推进粮食、油料、畜禽、水产、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有机茶、白莲、百合、竹笋、葛根、茶油、食用菌、蜜橘、猕猴桃以及食用野生菜、山珍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努力培育赣南脐橙加工产业集群、广昌白莲加工产业集群、玉山横峰葛加工产业集群、万载百合加工产业集群、奉新猕猴桃加工产业集群、婺源茶业加工产业集群、上犹野生菜加工产业集群、英雄阳光乳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井冈山竹笋加工产业集群、共青板鸭种养殖加工产业集群等十大产业集群。

    七是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江西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滕王阁等旅游景点举世闻名,完全可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农家乐旅游、民俗旅游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以及经贸、文化、科技相结合的节庆旅游产品,并在全省打造出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目前,应重点建设好以“四山三城”为中心的世界级旅游胜地,着力对南昌、九江、赣州及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等不同特点旅游区的开发,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精品线路,延长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工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在加快江西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应有所作为。当然,对产业集群的这种“干预”必须建立在市场体制的基础

    2.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专业化工业园区是促进江西产业集群向高端发展的基本模式

    3.培育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核心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在鼓励现有核 心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外和沿海具有较强衍生能力或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关键企业,通过该企业的成功发展,逐步培育起新的产业集群。

    4.要重视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培养,在制定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时,要重视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培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传导机制,推动网络的形成和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实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环境建设是必要的前提,但是并不意味着只有政策才能提升竞争力。首先应该研究当地环境,在此基础上思考应该怎样消除发展障碍,制定合适的促进政策。

    5.加快区域品牌建设,引导产业集聚.江西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企业。鼓励企业建设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志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各地应根据财力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联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共创区域品牌,以此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

    规模经济: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大小,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FC=AC/MC,FC>1,存在规模经济, FC<1,存在规模不经济, FC=1,规模经济不变.芝加哥学派观点:集中度,利润 市场集中与利润率存在某种正相关关系,条件是要求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垄断动机的影响;国家政策与法制因素的影响;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扩大动因的影响

    限制性定价(目的)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静态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霍夫曼定理:重工业转化过程是指在工业结构中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变成以重工业为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被人们称为“霍夫曼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律: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变化的规律.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中间需求为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其他产业(包括该产业本身)在经济活动中对某产业产出的消耗之和.中间投入则是指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某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从其他产业(包括该产业本身)得到的投入之和.并购类型基本定义

    纵向并购是指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前向并购:生产原材料的企业通过并购进而向经营第二次加工阶段的业务扩展,或者一般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向经营流通领域等业务扩展;后向并购:装配或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向零件或者原材料生产业务扩展等.横向并购又称水平并购,是指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市场集中度提高:适度集中有利于企业发挥规模经济效用;过度集中会产生企业垄断、限制竞争

    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追求组合效应,降低经营风险.混合并购有三种类型:在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产品扩张型并购;对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市场扩张型并购;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纯粹的混合并购.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动力影响(垄断大企业→竞争小企业)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比垄断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从而导致较好的市场绩效.但在创新能力上,垄断企业有优势:垄断企业的规模较大,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创新存在风险,垄断企业一般资金雄厚,在筹措创新所需资金方面占有优势;垄断企业有能力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创新.两产品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性关系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可替代性的减少程度通常用需求交叉弹性来衡量,即某一种产品需求量变化率对另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率之比形成原因:产品的物理特性;买方的主观印象;销售的地理差别;销售服务的差别

    产品附加值率与中间投入率关系:附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

    库兹涅茨 产业结构演变: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1,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则大于1;第二产业的情况是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上升是普遍现象;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分析来看,一般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勒纳指数:MR=P(1+1/ε)ε表示价格的需求弹性 L=(P-MC)/P=1/ε;勒纳指数的值在0,1之间变动.L越大,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越大,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低.消耗系数Aij=Xij/Xj: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它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通常用bij表示,指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要直接

    -1和间接消耗i部门的产品数量.B=(I-A)-1;其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规模经济来源 原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专用设备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的~,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大批量运输的~,大规模管理的~ 产业结构优化后的主要内容含义: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内容:合理化,高度化,均衡发展,产业发展的效率性 横向并购的动机成本节约,追求市场势力(规模经济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市场势力效应)

    结构性进入壁垒的内容规模经济壁垒(在市场需求有限且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新企业的进入会超过市场容量而导致所有企业亏损,新企业也不能获利)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原有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必要资本量壁垒(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就越大,筹措资金越困难,进入市场的难度也越大)网络效应壁垒(潜在进入者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支持,用户基数的不对称)产品差异化壁垒(原有企业在市场中拥有进入企业所没有的消费者偏好优势)政策法律制度壁垒(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会面临政策和法律的限制)

    垄断的基本类型经济~(市场主体利用经济优势限制或排斥竞争),行政~(政府运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斥竞争),自然~(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

    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买者和卖者,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任何企业都没有占很大的份额,任何企业之间不存在共谋行为)市场效果标准(企业存在改进产品和技术的压力;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价格能够向下调整,具有一定的弹性;生产集中在不大不小的最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行;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基本协调,无慢性设备过剩;能避免销售中的资源浪费)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CRn HHI EI 基尼系数)CRN((x1+x2+„+Xn)/(x1+x2+„+xN))市场上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越大越集中);HHI(∑Si*2,Si=Xi/X,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通常乘以10000来进行放大);EI(∑Si·log1/Si,越大越集中);基尼系数(阴影部分面积除以对角线(均等分布线)以下面积)

    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过渡并购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过渡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反竞争效应)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在生产顺畅进行;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推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知识与技术创新,自然资源禀赋,需求结构,人口规模与结构,国际贸易

    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微观角度)收益率(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等于净收入除以资本价值;收益率越高,超额利润越多,越偏离完全竞争状态,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价格—成本加成,勒纳指数(MR=MC=P(1+1/ε),ε为需求的价格弹性,MR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L=1/ε,在0~1之间,越大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低,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禁止限制竞争协议(反垄断政策的核心内容),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差别待遇、强制交易、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掠夺性定价、独家交易)控制并购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静态来看,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高;动态来看,支柱产业具有较大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快,对相对产业具有较大带动作用.支柱产业振兴目标: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通过促进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地培育新兴支柱产业:通过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替代原来的或者通过对原来支柱产业群进行分化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适度跳跃来振兴支柱产业:立足求实,重在创新,跟踪世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优化有关支柱产业产品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优化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拉动支柱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化和产业升级 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协调三次产业纵向比例,曾经产业协调发展;协调产业级次关系,保证有关支柱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均衡产业增长速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本内容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即随着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化和经济服务化,是的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高度化三个阶段:1产业机构的重化工业化,重化工业比重不断增高;2高加工度阶段,高加工度化既意味着加工组装工业的发展大大快于原材料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化,也意味着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产品为主过渡;3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在高加工率化过程中,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级技术,导致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兴起.高度化的表现: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技术集约;工业结构软性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含义(4种):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全部情形和内容:不利于对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深入探索.合理化是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而言,即总量平衡:容易掩盖产业各种要素的不合理的状态.合理化是反映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要按照一定比例发展:容易陷入绝对均衡化,与实际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相背离;缺乏衡量这个相对地位及各自所占比例合理与否的标准.一国的产业机构合理化要符合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一般国际标准结构:需求和生产结构的改变在人均收入300美元为临界点,超过的话,产业结构变化最快,总的结构变化值75%-80%发生在人均收入300-1000美元之间.合理化基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有利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机构合理化为高度化提供了基础,高度化推动产业结构在高层次实现合理化.合理化着眼于近期利益,高度化关注结构成长的未来.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原因: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规模经济效益造成规模报酬递增,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在位企业将不停扩大生产规模直至实现垄断.此外,由于新进入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无法形成与在位企业抗衡的力量,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存在巨大沉没成本.自然垄断产业中将形成进入壁垒,因此政府需要对该产业进行规制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SCP范式假定,可以对市场绩效进行客观的度量,并认为市场绩效取决于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取决于市场结构,这种单向的决定关系,可以用市场结构来解释市场绩效.根据SCP范式,产品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关系以及经济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结构.垄断产业中,企业具有市场力量,价格可以高于边际成本,获得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绩效较差;企业之间竞争程度高则相反.芝加哥对SCP的批评认为哈佛学派提出的SCP 范式过于简单,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决非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的多重关系;认为在结构、行为、绩效的关系链中,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认为,垄断竞争理论将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垄断势力的提高视为等同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并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为特征的市场结构,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的那些高效率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象哈佛学派所指出的那样,是因为产业中存在垄断势力.芝加哥学派政策主张的主要取向是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反对哈佛学派所主张的对长期存在的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割政策和实行严格的兼并控制的做法.认为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上,其中主要是对卡特尔等企业间价格协调行为和分配市场的协调行为实行禁止和控制.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机构政策是通过控制产业集中度,以挑战有可能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结构的政策.行为政策是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垄断力量,以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实行控制的政策.区别:1理论基础:结构是以哈佛学派的”SCP”理论为基础,强调市场结构对垄断的决定作用;行为是以芝加哥学派的”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垄断结构不一定导致垄断行为,强调市场行为对垄断的决定作用.2政策重点:结构注重对企业垄断地位的判定,重在维护和营造竞争性市场结构;行为注重市场主体是否滥用优势地位或排斥、限制竞争,旨在制裁反竞争行为3制裁手段:结构通常采用分拆大型企业;行为通常采用管制、罚款、征收垄断利润税等.总体而言,结构制裁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许多国家的反垄断中心由结构转向行为.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供给者、需求者、供给和需求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梯度发展理论: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W 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有直接消耗,而且还有间接消耗。

    X 1.X非效率:即内部低效率,它是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一个指标。

    Y 1.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Z 1.纵向兼并: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2.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3.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简答 B 1.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素:(1)博弈的参加者(2)策略空间。(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C 1.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等。2.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产业发展的效率 3.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技术创新环境。(2)完善的基础设施。(3)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4)优美的生态环境。(5)高素质人才的供给。(6)地方文化的亲和力。

    F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H 1.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2.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J

    1.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L 1.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Q 1.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生产结构的分析。(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3)编制企业生产计划。(4)在企业生产计划调整上的应用。2.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

    3.企业如何将兼并与创新结合,既获得更新效应保持最大的创新动机,也维持最高的创新能力?

    原有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对于自身在新一代产品的技术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还有另一层积极的含义:(1)如果新进入企业被原有企业的收购行为吓倒,自动退出竞争,这时候原有企业选择威慑策略成功。虽然付出了一些额外成本,但对原有企业来说,它可以遏制竞争对手的创新活动。(2)兼并与收购就是原有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充分利用创新技术的最有效途径。

    R 1.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理解: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度量:令TC(Qx,Q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x单位的产品X和Q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x,Qy)<TC(Qx,0)+TC(0,Qy)实例: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3.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退出壁垒过高,则会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弱化,行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

    S 1.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

    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2.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a.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b.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

    c.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d.反映共谋潜力

    3.市场绩效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①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②勒纳指数,即价格—成本加成。

    ③ 托宾q,是指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Z 1.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该行业的现行市场为垄断或者寡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形成自然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根源在于经济效率的优先考虑;一个国家的法律对之必须持肯定的态度。2.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中,哪一个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

    横向并购;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

    三、案例分析题 1.中国啤酒企业并购

    (1)什么是企业并购?有几种类型?

    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2)几种并购类型的区别是什么?上述并购属于哪种并购类型?

    (1)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

    (2)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3)混合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上述并购属于横向并购。

    (3)在几种并购类型中,哪一种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 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2.苏泊尔市场集中度纷争

    (1)市场集中度的含义,计算方法。

    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2)上述市场属于高集中度,还是中等或低集中度产业?

    中等集中度产业

    (3)爱仕达等企业反对SEB绝对控股中国炊具行业老大苏泊尔,原因何在?

    如果法国SEB集团成功获得苏泊尔的绝对控股权后,必然垄断中国相关产品市场。法国SEB公司会利用资金优势,将打破目前良性竞争格局,导致以价格战、广告战等为先导的恶性竞争。而这势必会导致诸多国内相关企业破产倒闭,行业内数十万员工失业。

    3.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1)什么是不对称管制?

    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2)根据案例,分析电信市场不对称的内容。

    不对称管制主要应用于基础产业从垄断向竞争转变时,表现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支配者的管制较其他企业严格。在电信业中,不对称管制通常主要表现在对新老企业的不对称管制上,对原有企业的管制有: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帐务独立。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对新企业的管制有:新企业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新企业在短期内不提供遍服务义务。新企业可采取灵活价格政策。

    (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

    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是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扶持新进企业,引入竞争。4.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特征: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形成因素:①自然条件。辽宁本就是重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②经济因素。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增长很快;③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试进行汽车产业群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

    四、论述题

    1.试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马歇尔等。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后来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产业结构研究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3.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

    (1)主导产业政策。各国都采取各种相关政策,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支柱产业政策。(2)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幼稚产业是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机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的同行产业而言。

    (4)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等来促进幼稚产业的发展。衰退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且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在国民经济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4.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

    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和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5.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

    (1)价格管制政策。价格管制是政府对垄断性产业管制的核心内容。

    (2)进入管制政策。刺激企业降低成本,几级开阵技术创新,使消费者能享受较低的价格,也有利于提高管制效率。

    (3)联网管制政策。联网管制在电信产业中具有典型性,它是政府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4)质量管制政策。把企业的最高限价与质量水平挂钩;对低质量的服务进行经济制裁等。

    (5)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在被管制的垄断性产业中,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是普遍存在的。6.简述哈佛学派关于市场绩效的观点,并做出评述。

    哈佛学派构建了现代产业组织的描述性研究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SCP分析范式假定,可以对市场绩效进行客观的度量,并认为市场绩效取决于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取决于市场结构。由于存在这种单向的决定关系,可以用市场结构来解释市场绩效。

    根据SCP分析范式,企业产品的价格P与其边际成本MC的关系以及经济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结构。因此,在垄断产业中,企业具有市场力量,可以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从而获得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市场绩效也就比较差。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越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就越小,价格越接近边际成本,难以获得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就比较高,市场绩效好。7.简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主要问题问题:(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

    调整对策:(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8.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NIO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NIO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9.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该模型,强调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入者不知道原有企业的生产成本类型,低成本原有企业试图利用限制性定价手段向进入者显示自己是个低成本的企业,以区别于高成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而高成本的企业则制定高的价格才符合其自身利益,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分离均衡。当然,一家高成本的原有企业为了扰乱进入企业对他的成本类型的估计,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手段使进入者产生原有企业是低成本企业的幻觉。进入者可能把他误认为是一个低成本的企业,这一结果在博弈论中称为混同均衡。

    10.试论中国产业布局的有效路径。

    参照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和产业集群发展新要求,中国产业布局集群化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突出生态效率的原则、追求有序的均衡协调发展原则、培育新区位因素的原则。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创新对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要性,应注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群政策的功能目标,以及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多层面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其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促进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11.试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

    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__(D)产业 2._____ 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

    3.SCP理论指的是__(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4.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__(B)投入产出分析 5.产业组织是指 _(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6.下列活动属于主观的产品差异化影响因素_(A)加强广告、宣传等劝导性销售活动 7.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8.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__(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9.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一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二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__(A)广告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11.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__(A)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12.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__(C)投入产出表负

    13.在产业关联分析研究中,下列属于我国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__(A)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

    14.产业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__(C)产业结构理论

    15.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__(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16.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_____实现的。(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17._____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C)罗斯托 18.近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___(C)韦伯 19._____提出产品周期理论。(D)弗农 20.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_____提出。(C)日本

    21.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其理论依据是__(B)福利经济学 22._____是最早直接制定保护竞争法的国家。(B)英国 23._____是现代最早的反垄断法。(C)禁止限制性贸易的合并法

    24.下列对现代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B)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

    25.在下列国家中哪一个是采用民间主导模式_(A)美国

    26.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__(C)行业自律规制

    多选题

    1.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_(A)农业(B)工业(C)服务业系(D)信息业 2.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_(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3.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A)农业、工业、服务业(B)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4.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__(A)张伯伦(B)梅森(C)贝恩(D)谢勒

    5.下列那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__(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6.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_(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增长率

    7.市场行为主要包括_(A)竞争性行为(B)协调行为

    8.促成合谋因素有_(A)提高行业价格水平能力(B)卡特尔企业间的成本或需求相近(C)较低组织成本和较低觉察欺骗成本(D)较低的严厉惩罚预期

    9.对消费群识别的定价方式主要 有_(A)搭配销售(B)会员制(C)折扣(D)质量选择 10.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__(A)产品同质(B)每个厂商都根据对手的行动作出决策(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11.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_(A)消费者剩余竞争性行为(B)生产者剩余协调行为(C)社会总剩余企业兼并与重组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所依赖的主要因素是__(A)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B)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依赖程度(C)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13.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包括__(A)直接消耗系数(B)直接折旧系数(C)国民收入系数(D)劳动报酬系数

    14.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_(A)投入系数表(B)逆阵系数表

    15.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有_(A)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B)主导产业转换规律(C)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D)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6.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分析有_(A)配第-克拉克定理(B)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C)霍夫曼定理(D)钱纳理理论

    17.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__(A)足够的资本积累(C)充足的市场需求(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18.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有__(A)地区要素禀赋(B)需求结构导向(C)地区间的经济联系(D)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19.产业结构优化包括__(A)供给结构的优化(B)需求结构的优化(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20.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方法有__(A)市场供求判断法(B)需求适应性判断法(C)结构效果判断法(D)影子价格分析法

    21.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__(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22.新产业区理论包含_(A)企业网络与产业区的灵活性(B)劳动力市场网络与工人合作关系(C)学习培训网络(D)创新网络

    商业服23.产业区机构稠密性内涵体现在_(A)作为社会网络基础的大量机构如贸易协会、务委员会(B)各机构间建立有机网络,并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C)各机构有强烈的社区意识(D)各机构间网络联系

    24.新产业区类型划分标准有_(A)政府干预程度(B)所有集权集中程度(C)内源力(D)竞争力和协作程度

    25.大型公司是构成行业的最重要的企业实体的决定性特征是_(A)集中性(B)聚合性 26.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有_(A)知识技术密集(B)高度的创新精神(C)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的作用大(D)资金密度,风险性大

    27.垄断企业滥用其优势的行为有_____类。(A)提高价格(B)掠夺性定价(C)价格歧视(D)拒绝交易

    28.下列哪些是行政规则的作用:__(C)培养市场(D)宏观产业指导

    29.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主要包括_____。A)进入规制(B)价格规制(C)质量规制(D)实行许可制、注册制和申报制

    30.规制的依据有 _(A)自然垄断(B)信息不对称(C)破坏性竞争或过度竞争(D)再分配合理性

    31.规制目标有_(A)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避免收入的再分配(B)企业财务状况稳定(C)确保企业内部效率(D)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2.社会性规制方式包括__(A)直接限制(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信息提供与公开

    33.规制失灵主要表现在__(A)产生企业内部低效率(B)规制滞后使企业蒙受损失(C)规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判断题

    1.请问,可竞争市场即为完全竞争市场?错误 2.请问,固定费用越大,则沉没成本越高?错误

    3.市场结构衡量指标最常用的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和赫分因德指数吗?正确 4.请问,在现实经济中,寡头会意识到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对方的反应,从而意识到,如果它们协调生产与定价,就可通过限制产出和提高市场价格来增加共同利润以及单个利润,这种行为称为合谋吗?错误

    5.请问,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行为吗?正确 6.请问,投入产出表编制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直接推导法吗?错误

    7.请问,直接消耗系数也称投入系数,刻画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正确 8.请问,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所提供的最有效的工具是衡量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波及大小的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它们分别衡量了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受其他产业对自身的影响力?正确

    9.请问,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正确

    填空题

    1.产业联系是 _产业活动_ 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是物质、信息的交换与流动

    2.生产链_ 是能够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

    3.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形成_全球生产系统_,在局部范围内流动形成局域生产系统4._帕鲁_ 提出了“抽象的经济空间”。

    5._增长极理论_ 是一种合成理论,指那些通过解释区域发展过程,说明增长中的经济中心诱使周围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

    我国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__6.随着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柔性生产系统

    7.企业集聚并实现本地化之所以有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实现了的结合_社会与区域__ 8._卡特尔_ 协议是为了控制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而在特定的行业和商品中取得垄断的一种协议。

    9._价格歧视_指货物的出卖人要求购买同一等级同一质量的不同买受人支付不同的价格。10._垄断_是限制竞争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

    11.《_谢尔曼法_》是主要针对贸易中存在的垄断问题。

    12.美国反 托拉斯法并不是毫无限制地、同样适用于全体经济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特别法如 _反托拉斯例外法_。

    13._施蒂格勒_ 提出了规制需求理论

    14.税收和收费以及补贴属于_社会性_规制经济手段

    15.贝克尔探讨了规制经济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更能的合理性_解释经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_ 16.政府规制可分为_直接规制___ 和_间接规制__ 17._激励性规制_就是指那些能给被规制企业提供金融刺激的办法,诱导垄断者去实施某种行动,已达到某个规制目的的规制政策

    23.世界各国放松规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_引入竞争_

    名词解释

    1.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

    纵向关系是指两个企业之间在价值链上的前后关系。对企业之间纵向一体化、3.纵向关系:纵向约束的概括。4.产业规制:产业规制:简要地说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具体地说,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5.进入壁垒:进入是指在某一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潜在进入者会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6.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回收的部分。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7.市场集中度: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8.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9.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产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10.反垄断法:一般是指国家调整企业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该法的名称因国而异。美国称反托拉斯法,德国称卡特尔法等。

    1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地区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就是这些研究所形成的经济理论和相应的政策。

    1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13.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

    14.主导产业:一般来说,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有着广泛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的、持续的发展速度的产业。15.国际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它是企业之间达成的超出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程度的一种合作模式。

    16.产业关联:所谓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17.可竞争市场理论:(1)提出: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2)主要内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18.“马歇尔冲突”理论: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如何维护竞争机制的作用,确保经济的活力,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即如何兼容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性,就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中心课题。这个矛盾最早由马歇尔提出,故而通常又称作“马歇尔冲突”。

    19.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否则就不可能对消费者收取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各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必须是不同的,或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随购买量而变化的,也就是说,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即阻止购买者以低价购买再以高价出售给另外的消费者。(怎样阻止或限制转卖)。类型: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非线性定价: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产品收取另一种价格。在非线性定价下,企业具有垄断力量并且能防止或控制消费者之间的转卖活动,但企业不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它所知道的只是人群中的需求分布,并据此进行非线性定价。其一般形式主要有单一两段收费和两种两段收费。

    20.广告对产品差异化影响: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不仅可以传递信息,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而且通过持续的广告投放,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对其产品的品牌、商标、信誉等要素的偏好。(1)广告对增加利润的作用 企业投放广告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使消费者增加对其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2)广告与搜寻性产品差异化。一是告诉消费者该商品的存在;二是标识一个产品的特征组合;三是通过一个品牌名称确认该商品的质量。没有这些信息,消费者无法做出决策。因此,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对于搜寻性产品差异化是至关重要的。(3)广告与经验性和信任性产品差异化。对经验性和信任性商品做广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偏好。广告使得逍费者更熟悉产品的品牌,熟悉就可能尝试这个品牌。如果对一个品牌用过之后感到满意。熟悉程度也会促使消费者重复购买。广告使公众产生了一种品牌知觉,使消费者的日常习惯具体化,使他意识到在消费中应该保持一定的惯例。

    21.产业间联系方式有哪些类型:所谓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前向关联关系,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后向关联关系,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22.产品差异化的分类及来源:分类:横向差异(不同产品品牌)和纵向差异(高质量和低质量)。来源 :客观差异。客观差异是指由产品的物理性能、服务和销售地理位置不同带来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差异。主观差异是指产品客观上是同质的,但由于消费者拥有信息和卖方推销行为的不同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差异

    23.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的价格形成方式,从而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企业的价格政策、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成果。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等方面对市场绩效优劣进行评价。SCP分析框架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从而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简答题

    1.纵向一体化的动机

    参考答案:降低交易成本、降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风险、解决有限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提高投入品选择效率、消除市场垄断势力、实施价格歧视、保证重要投入品的供应、消除外部性、避免政府干预。解题思路:

    2.简述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参考答案: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进入壁垒形成原因: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3.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参考答案:(1)哈佛学派的SCP范式(2)芝加哥学派。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能成立。只要绩效良好,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3)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4)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吸收和融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果;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理论化”与“经验性”的平衡;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运用博弈论方法之后实现了理论范式的创新。4.试简述投入产出表的构成

    参考答案:(1)中间需求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2)最终需求部分: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3)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的价值及其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额在各产业部门见的分布比例。5.产业政策目标和手段

    参考答案: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产业政策的目标也不一样。在经济起飞阶段,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成熟阶段,产业政策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产业的均衡发展、保持经济稳定。产业政策的手段(1)直接干预手段。包括政府的直接规制和政府的行政干预。直接规制包含的内容有:市场进入规制、数量规制、价格规制、技术规制、环境规制、安全规制等。行政干预指政府以其权威地位与影响力,通过各种形式协调具体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之趋向于政府的有关产业发展意图。(2)间接干预手段。包括经济杠杆干预手段和信息诱导手段。经济杠杆干预手段包括财政手段、金融手段、政府订购等。信息诱导手段包括发展计划、政府信息发布等。6.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

    参考答案: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根植性、机构稠密性、创新性。

    (一)根植性,它的含义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嵌入社会关系之中。从社会学角度看,考察经济行为时要注意它的社会网络结构,这是因为只有嵌入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的信息和经济关系,才是经济活动者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所乐意接受的。

    (二)理解新产业区的现象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网络密切联系起来。产业区机构稠密性的内涵基本体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社会网络基础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地方商会、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地方势力、发展机构、创新中心、工会、提供基础设施的政府机构、商业服务组织、专业委员会等等;(2)各机构间建立有机的网络,并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3)各机构都有强烈的社区意识。

    (三)持久的创新能力是产业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7.论述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我国的应有对策

    参考答案: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制定综合性竞争法典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尽快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期在全球竞争及其国际协调中争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目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有关竞争和跨国竞争的法律体系(1)认真执行《反垄断法》,并设立独立的执法机构。(2)尽快制定我国的《跨国并购审查法》,以规范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3)尽快制定《中国海外企业投资法》,以便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对外并购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跨国竞争有关的其他法律,如证券交易法、企业兼并与破产法、反倾销法等,以便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1)加强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及跨国并购审查制度和法律的研究,吸收先进经验,在制定和完善国内竞争法的基础上,与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加强关于竞争政策的双边协调。(2)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关于竞争政策的多边协调,尤其是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关于竞争政策的多边框架协议的讨论、研究和制定,以期在未来占据主动,使国际协议能够反映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借助多边组织和国际力量对跨国公司和跨国并购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干预。

    8.综观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产业政策时间的得失,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1)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以客观经济规律为基础。一定要深入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而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一厢情愿地搞经济建设。特别要强调注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2)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而不能只讲产出,不讲投入,搞群众运动,搞“五小”,造成经济效益低下。(3)产业结构的制定在着眼于国内的供需自我平衡的同时,也要能着眼于国际市场,争取进人国际市场大循环,保持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当然这段时期未能加入国际市场也有客观原因的存在。(4)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不能单靠直接的财政支持,而应讲究各种措施并用,特别应多使用间接手段来诱导。(5)产业政策的实施基本单位是企业,要改变以往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提高企业主体地位,增加企业活力。(6)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要改变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分割。要加强地方与地方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体系。

    9.为什么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参考答案:在工业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起先导作用,除高新技术自身的产业化外,它还担负着改造传统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任务。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和主导力量。而且,在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这是因为:(1)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2)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动力。(4)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与效率。正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予以高度的重视。10.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参考答案:(1)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其在著作《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对组织的概念有所论述;

    (2)1932年贝利和米恩的《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3)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4)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被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11.影响产业联系的因素

    参考答案:产业类型(新产业、以非标准化或顾客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的产业;企业规模和企业战略;技术(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和生产技术);地方政策(有时企业迫于地方或中央政府的压力,需要增加产业联系的本地化程度);社会文化(近距离的产业联系对于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近距离产业联系中面对面交流的质量常常受到地方社会文化的制约);心理因素,从心理因素上看,地理接近可以使企业被相关企业知道并了解,从而增加合作的机会;有时企业对地方的归属感、对本地政府行为规范化的认同、对本地政府官员的信任和熟悉也是造成企业在地方建立产业联系的重要原因;以市场开拓为目的的企

    业跨国投资通常首先选择具有相同文化和消费心理特征的地区。12.政府为什么要规制产业经济?政府规制的类别和目标?

    参考答案:在政府.企业.市场所组成的三要素体制中政府基于维护市场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规制产业经济。具体说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公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直接规制:以防止发生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非价值物品有关的规制,并且这些规制具有依据由政府机构认可和许可的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的特点。间接规制: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仅制约阻碍市场机制发挥职能的行为,并以建立完善的制度,有效发挥市场机制职能为目的。

    1、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财务状况稳定,确保企业内部效率,避免收入的再分配,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前四个目标属于经济性规制目标,第五个是通过社会性规制来实现的。13.简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及其衡量

    参考答案: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于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大类产业之间、各大类产业内部的具体产业部门之间数量比例合理,投入产出均衡,过剩和短缺现象没有或者不严重,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所需的资源可以得到较好满足,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2)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并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减少以至消除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二者并存的不合理现象。14.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参考答案: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15.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

    参考答案: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在我国产业结构关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应用于全国宏观整体的产业结构的关联比较研究,也应用于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产业结构关联研究。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业部门以及第二产业中的采掘部门。而感应度系数大于1,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能源和运输部门等基础产业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部门,这些部门受到社会需求压力最大,往往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16.依据产业演进规律,如何理解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答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如下: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二)库兹涅茨法则。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

    (三)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①重工业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业化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即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在第二阶段,虽然消费资料工业生产的规模仍远远大于资本资料工业,但就其发展而言,资本资料工业开始加速;在工业化的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已与消费资料工业并驾齐驱了;到了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就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②高加工度化过程,所谓的高加工度化,是指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度逐步下降,中间产品的利用能力不断增加,最终产品中附加价值的比重日益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工业经济不断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我国产业结构目前仍处于初级化阶段。中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能源消耗偏高,产出效率偏低加大了中国能源短缺,因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17.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参考答案:(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最优组织形式,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创造市场秩序和最优经济社会。(3)政府不要过多敢于经济活动。

    18.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参考答案:(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

    19.中国政府规制的趋势为何由直接式的行政规制转向间接式的行政规制?

    参考答案:(1)行政规制的弊端:单一行政规制方式无法保证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均衡;单一行政手段容易使经济活动被行政规制所“肢解”;单一行政规制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④ 直接控制下企业严重缺乏活力,致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2)中国行政规制间接化,间接规制具有四方面的优势:在间接规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由企业自主作出,国家并不直接地进行干预,而仅仅通过调节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来促使企业行为符合政府目标;间接控制条件下政府面对的是作为产业经济主体的无数企业,政府对企业一视同仁,有利于打破行政性权力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壁垒,形成全国范围内一体化的统一市场;间接规制下的政府通过调节经济参数进而调节市场机制,但并不否定市场机制本身;间接规制条件下,政府致力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的指令式的行政规制同时规制宏观与微观决策的两线作战的弊端,使政府精力集中于主要目标。20.试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所使用的基本工具及应用。

    参考答案:(1)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所提供的最有效的工具是衡量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波及大小的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等于该产业在逆矩阵中的列系数之和除以全部产业在逆矩阵中的各列系数和的均值。感应度系数又称为产业推动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产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反映了某个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即其他产业部门发展对该产业部门的诱发程度。即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等于该产业在逆矩阵中的行系数之和除以全部产业在逆矩阵中的各行系数和的均值。(2)投入产出分析应用。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业部门以及第二产业中的采掘部门。采掘部门属于较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主要为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后向部门,因而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辐射力较小,这些部门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四大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有21个部门,它们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位于前列的部门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些部门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属于高技术产业,它们的发展不但会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有19个部门,大多集中在原材料、能源和运输部门等基础产业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部门,其产品大多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金属矿采选业这两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达到2以上。感应度系数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产业部门大多是第三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也有少数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其中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部门诸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感应度系数尽管略低,但其系数值接近社会平均水平。

    2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应如何调整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答案:我国目前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还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小,企业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行政垄断严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调整的原则: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推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弹性调整。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完善市场制度环境。(1)培育市场体系(2)推动企业规模扩大(3)促进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分工协作。

    二、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1)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2)加强技术引进(3)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一方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网络。同时鼓励各种信息传输与处理软件的开放和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技术贸易、技术合作以及对外交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促进信息公开,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

    1、规模经济: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是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可以区别的特点。

    2、产品差别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产业内

    3、进入壁垒:与产业内的原有企业相比,潜在的新进入企业在竞争条件上所具有的不利性。//的现象。

    4、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

    5、主导产业: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直接、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在社会劳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地区专门化生产部门;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部门;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6、市场结构:指市场主体的构成、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

    7、产业集群:指一个由许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所组成的集团,作为该集团中一员是每一个成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整个集群凝结在一起的纽带是“买卖关系”、共同的技术、共同的客户或分销渠道,或共同的劳动力市场。

    8、梯度推移理论: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客观上存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即经济技术梯度,而产业的空间发展规律是从高梯度地区向的梯度地区推移。

    9、产业结构协调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较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10、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指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简答

    1、什么是纵向一体化?它的成因是什么?

    含义:沿着某种产品生产链扩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在企业内部连续完成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和最终产成品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生产过程。

    原因:1.获得连续生产效率2.节约交易费用3.节约信息费用4.强化控制能力。

    2、产业布局的模式和原则

    模式:1.增长极布局模式2.点轴布局模式3.网络(或块状)布局模式4.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5.区域梯度开发模式。

    原则:1.全局原则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3、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待定】

    需求潜力大 技术进步快且适用性强 部门带动性强 就业效果好 有进口替代或出口创汇能力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1.产业关联效应基准;2.收入弹性基准;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1.在社会劳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地区专门化生产部门2.综合利用了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力量、技术水平等有利条件,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3.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4.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4、产业结构趋同的危害及原因

    严重后果:1.产业规模不经济2.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3.加剧全国周期性的经济波动4.造成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直接原因:各地投资方向趋同。

    根本原因:1.历史的封闭性思维2.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影响3.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成熟4.地方权力利益的作祟。

    5、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重点

    产业布局政策:政府为实现产业分布的合理化而采取的政策手段的综合。

    产业布局政策目标:实现产业分部的合理化,合理化的标准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标实际是:保持地区间的某种平衡关系来实现国家整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同阶段重点:

    1.在经济不发达阶段:政府的产业布局政策应该强调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优先发展具有某些优势的地区,使其实现超常规增产,成为区域增长极,从而带动其他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

    2.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业布局政策应该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注重地区发展的均衡性,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重点扶持。

    3.经济发展到相当发达水平:一个国家之内各个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之后,这时的产业布局政策就不用再对某些地区倾斜,而应该以分散布局为主。

    6、产业空间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特征

    (1)低水平均衡阶段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架构呈原始状态,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形成封闭式循环,道路网尚未形成;2.地域的城镇没有形成等级规模体系。

    (2)极核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1.大范围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一些地区开始得到加速开发,而另一些地区仍处于原来的农业经济状态;2.地域中开始出现“一点一轴”(轴是指交通线路)状态,城镇开始形成等级规模体系。一般情况下,这一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相邻等级城镇之间的规模差别愈来愈明显。

    (3)扩散阶段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1.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程度愈来愈大,集聚现象显著;2.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构架基本形成,社会及产业发展主要集聚与高等级的城镇和轴线上,形成“点—轴”网络系统;3.城市发展迅速,不同等级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达到最大。

    (4)高水平的均衡阶段

    城镇体系的特征:均衡化、网络化和多中心。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基本特征:1.大地域间的发展差距缩小。各地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群体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较为均衡;2.形成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的完善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不同等级城镇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

    7、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及设置原则

    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条件,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各产业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其核心是在尊重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对市场不能调节和无力调节的领域进行政策性引导。

    设置原则:1.体现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原则2.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3.产业机构合理化调整原则4.产业结构合理转换原则5.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6.立足现状,坚持创新和特色的原则7.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8、企业竞争力含义

    包括五个基本含义1.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2.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产率3.企业竞争体现在消费者偏好和企业自身利益两个方面4.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5.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些因素相互间经常发生作用。

    9、产业集群理论基础

    1.早期新古典经济学流派——集大成者——马歇尔2.德国古典区位经济学流派——韦伯3.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新产业区”学派5.新经济地理学派——克鲁格曼6.战略管理学派——波特7.欧洲创新学派。

    10、产品差别与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之间的关系【待定】

    (1)产品差别化条件下的企业行为:1.产品差别化对价格的影响;2.产品差别化与垄断;3.产品差别化与市场分割;4.产品差别化与销售策略和产品策略。

    (2)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绩效的影响:1.影响方面:A销售成本B平均利润率C需求满足度2.影响程度:A产品的差别化程度B导致差别化的因素C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

    论述

    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演进路径及机制

    (一)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演进路径:1.技术模块化到市场模块化2.市场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拉动力3.产业组织模块化的催化力。

    (二)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演进机制:1.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推动力2.产业组织模块化的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垄断结构

    (一)模块化垄断结构的形成:1.模块化的创新优势能够促进模块化垄断结构的形成2.模块化组织内企业的扁平化与柔性化能够强化模块化垄断结构3.模块化集群可化解内生风险的特点能促进模块化垄断结构的延伸4.模块化能够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来强化模块化垄断结构

    (二)模块化垄断结构的重要特征:1.模块化垄断结构与有效竞争2.模块化垄断结构与规模经济效应3.模块化垄断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

    产业组织模块化对反垄断的影响

    (一)产业组织模块化致使现行的反垄断方式遇到挑战

    (二)产业组织模块化加大了反垄断政策的实施难度

    (三)产业组织模块化使反垄断具有国际化的特征

    (四)产业组织模块化促使反垄断的重点转向垄断行为

    模块化产业组织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以虚拟运作为特征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经历了从技术模块化到市场模块化再到组织模块化的过程,受到拉动力、推动力和催化力三种力量共同驱动。具有创新优势和化解内生性风险能力的模块化产业组织以及模块化产业组织中具有高级资源位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和模块整合优势的企业,通常会在相关市场上形成垄断结构;这种垄断结构并不妨碍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也不损害模块化的技术创新效率,但却能够提升规模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模块化产业组织致使政府现行的反垄断方式和政策的实施遇到了挑战;而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反垄断具有了国际化的特征。由于模块化垄断结构往往是竞争的结果,而且模块化垄断结构的市场也往往是有效率的市场,因此在产业组织模块化条件下,我们在进行反垄断时必须注重垄断结构的效率分析,重点是反对有损效率的垄断行为。

    三、其他

    (一)产业组织

    1、完全按垄断市场的均衡行为:短期行为、长期行为;

    2、少数垄断的市场行为与绩效:市场价格呈刚性;

    3、产业组织政策的目的主要是:在产业内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用竞争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的利益。

    (二)产业结构

    1、产业发展形态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的相互联系形态和发展趋势;产业联系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产业间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序列

    2、产业序列:一国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3、主导产业的转换

    (1)更替顺序: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重化工业→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2)演替的内在逻辑: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原材料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

    (3)需求结构变化的逻辑:维持基本生存型需求→中间型需求→满足享受性发展型需求。

    (4)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逻辑: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4、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演进路线: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的产业阶段交替。

    5、产业结构演变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三个理论前提:①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②以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为均衡结构变化的指标。③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

    6、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内容:①现行产业结构的优化;②供给结构的优化;③需求结构的优化;④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⑤技术结构的优化。

    7、关联关系: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三)产业布局

    1、劳动地域分工

    (1)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地理、空间)所进行的分工。

    (2)个别区域的角度,地区生产专门化。

    (3)相互联系的区域体系,全社会的生产专门化体系。

    (4)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固有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规律。

    2、市场对企业布局的作用

    (1)市场与企业的相对位置,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会影响产品的运输成本。

    (2)市场的规模和竞争情况,这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

    3、现有产业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部门分工的细化,企业之间的 各种写作关系也越发密切,而企业空间布局集中所产生集聚效应也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外部收益,因此一个地域现有的产业基础所形成的产业环境也会对新企业的布局产生影响。

    4、指向性原则: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突出其中一个起决定性的因素,将企业布局在具有该因素优势的地域。原材料指向、燃料动力指向、运输指向、劳

    动力指向、市场指向。

    5、集聚效应(集聚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简单相加之和,其超出部分被称作集聚效应)表现在:①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②改善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协作条件。

    6、扩散规律

    (1)扩散原因:①渗透效应;②消聚效应(集聚过度);③产品生命周期。

    (2)扩散形式:邻域扩散和等级扩散。

    (3)扩散方向:取决于技术因素和成本因素。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其扩散基本上采用等级扩散的形式,而且一般是先向技术梯度差较小的方向扩散;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一般采用邻域扩散的方式。

    7、倒U字型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经过一段时期后,平衡的力量使得这种差距保持稳定;在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将随整体经济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8、社会经济活动地域演变规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面”,最终形成点——线网——面的融合,从而实现地域的整体发展。其中“点”是指地域系统结构中不同级别的节点,“线网”是指地域系统结构中的交通线路,“面”是指范围广泛的地域。

    9、城镇的演变与产业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一方面,城镇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也必需依托在城镇这个载体之上。

    10、增长极布局模式

    (1)理论含义: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其主导产业,然后通过各种直接和简介措施,将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嵌入该地区,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极。然后通过增长极的扩散作用,逐步带动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2)住到产业必须具有生产规模大,有很强的增长推动力和与地区其他产业有着广泛关联,能够与地区现有产业的很好地融合的特点。

    11、梯度推移理论

    (1)正确理解梯度推移理论的含义:在重点开发高梯度区域时,考虑下一阶段的推移衔接,对低梯度区域给予一定的超前投入,创造推移的条件。

    (2)精确确定地区的梯度:在具体产业布局时,不能仅仅是粗略地划分一个区域的梯度,而应该尽可能详细按照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其梯度。

    (3)反梯度开发:只要一个国家政策适当,完全有可能用较快的速度赶上甚至超过中梯度国家,跻身高梯度的国家的行列。

    12、自主发展原则:①形成地区产业结构的主导能力;②形成地区产业结构的持续发展能力;③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使地区产业的聚集效益、外部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相互协调。

    13、衰退产业的行业特征:①地区内该类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开工严重不足。②该地区内该行业收益率很低,利润率连续下降,甚至长期亏损严重。③资金投入减少,优秀人才含量减少。低收益率使这些行业难以吸收新的投资,同时优秀技术、管理人才“留不住”、“进不来”。④行业技术进步缓慢,处于停滞状态,全行业几乎没有明显的技术创新。⑤从地区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具备动态比较优势。产业政策。

    14、产业布局政策的层次:国家产业布局和地区产业布局→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



    推荐阅读:
    产业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分析
    节水产品认证标志应如何使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简介(精选5篇)
    大连市人口计生委作风建设经验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