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述职报告 七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雪飘飘 时间:2024-08-28 19:09: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和发展本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早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已有的研究以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管理为主;幼儿教师的究稳步增长但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匮乏;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关注不够;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评价研究较少。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 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 求越来越高,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既定发展目标,需要各级各部门全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提高指导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推动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一、充分认清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规划纲要发布一年来,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要求,近年来各级财政在学前教育上的总投入相对较低。目前,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的平均只有1.3%,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7%的平均水平。巴西、墨西哥、蒙古等与我国国情较为接近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也已达到或超过了8%,其中蒙古更是达到了18%。二是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调整相对滞后。与幼儿园日益增加的运行成本相比,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明显偏低,很多地区的幼儿园收费标准10多年未进行调整,无法满足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需要。严重的收支倒挂,影响了单位办园的积极性,也引发了社会的择园需求,使“入园难”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加重了家庭负担。据调查,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总收入来自家长的占80%,33.3%的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竟高达家庭收入的20%~50%。家庭是当前公共幼儿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幼儿园,家庭几乎是幼儿教育经费的全部责任承担者。尽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但家庭仍然承担了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成本。

    (2)、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一是公办园数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从1993年起,我国内地公办幼儿园逐步减少,到2024年,包括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而民办幼儿园却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公办园与民办园比例严重失调。二是优质幼儿园占比较低。由于缺乏资金来源,大部分幼儿园经费只能用于教师工资、日常办公等开销,硬件建设、设施更新、师资培养等无力投入,影响了办园质量的提高。三是民办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作为城市办园新增量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基本由开发商招标承包给个人经营,受办学成本推动和利益驱动,凭借较好的办学条件,提高收费标准,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另外一些民办园则在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给教育管理、幼儿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3)、幼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队伍规模缺口较大。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只有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远远超出国家《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所规定的1:6-1:7 的比例,幼教缺口达上万人。二是学历层次有待提高。整体而言,我国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很多地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还占较大比例,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毕业为主,硕士、本科学位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4)、城乡幼儿园教育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一是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由于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农村幼儿园收费普遍较低,甚至在某些沿海发达地区,月收费在100元以下的幼儿园也占到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低廉的收费扣除教师工资外, 几乎没有剩余资金改善办园条件。设施设备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尤其缺乏大型活动器械、现代教学设备、玩具和活动材料;办园场所不规范,没有独立卫生间、多功能活动室、保健室等配套用房。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与城市幼儿教师相比,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更低,更难吸引正规幼师毕业生。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幼儿教育培训,有些中小学转岗教师,虽经短暂培训,但多数不适合岗位要求。有的地方学前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托幼阶段,缺乏科学的幼教知识、保教方法、教育能力,难以完成学前教育的任务目标。

    二、根据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我国应当如何解决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拓展多种运营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欧洲国家的教育体制及法制建设很完善,且教育较为公平,政府投入的公办学校从硬件配备到师资分配都很均衡。家长很自然地就近选择学校,从而避免了盲目择校、扎堆入学、乱收费等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的出现,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也有章可循。完善的教育督导制度更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公正与良性发展。而当前我国公办幼儿园的特点是国家不仅在人员工资上给予财政拨款,在园舍建设、装备配备上每年也会投入一定资金,但在收费标准上并未体现出与时俱进,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水准,这种现状就导致了公办幼儿园物美价廉、人满为患、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少数人享有,呈现出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另外,近几年各种大小规模的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收费可观,办园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却没有规范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去制约。对此,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应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政府应大力完善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法制建设,强化教育督导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保障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加强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提高管理者及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与水平在师资培养上,法国强调不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需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其中不乏博士学位的园长,大学本科毕业更是幼儿园教师从业的基本条件。在经过严格公正的层层选拔之后,刚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一名新手型教师,入职之后紧接着就是教师培训。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国家之一,近20 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法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向制度化、社会化、多样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完善的督学制度、定期的督导考核更是对教师的无形鞭策。据了解,督学对教师的督导评分和教师的待遇息息相关。如果一位教师在督导过程中连续三次成绩不佳,那么这位教师退休时所拿的工资将和其他教师形成 12 年的差距。当前,我国教师人才的选拨起点也在逐步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质量的提升,但对于各类人才的职后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在幼儿教师的学历教育费用上,教师全部或部分自费的机率是83%,幼儿园支付的机率较小,上级部门基本不负担教师学历教育的费用。在幼儿教师的非学历教育费用上,幼儿园负担的较多,上级部门全部负担的机率是6%,负担1/3费用的机率是9%。可见,政府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投资是微乎其微的。政府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应进行统一管理,运用有关规划、政策等手段,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理顺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保证经费投入;其次还应通过督导和表彰等形式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幼教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在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中应构建以“幼儿园为本”的,由高校、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院、省市区级教研室、幼儿园共同参与并分工合作的教育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各个培训部门应以教师的需要和发展为本,探索科学的培训程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摸索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科学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教师反思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

    (三)完善人性化的学前教育管理网络法国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每个城市按人口数量设立幼儿园。通常情况下,小城市一个或几个居民区设一个幼儿园,大城市有的居民区可设两个以上的幼儿园。每个公立学校的设备都由市里统一安排,条件都较好。另外,在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服务上,法国也采取了众多人性化的措施。如法国各市政府把“教育和儿童”一项放到政府网页第二大主题的位置上,其中公布了与“幼教”有关的一切事宜,大到这个城市幼儿园的分布图,哪个居民区要新开幼儿园,小到哪个幼儿园在整修,每个幼儿园招多少孩子,有什么娱乐设施等,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有些甚至还会把每个幼儿园下周给孩子们吃什么全部列在网上。

    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也应该加强人性化服务,如鉴于我们的国情,宏观的幼教政策法规、幼教动态、本地区发展现状、前沿教育交流等内容都应该能在政府网页上查找到,并要适时更新这些内容,以体现政府的权威性、引领性、时效性;细腻的园所动态、班级管理、卫生保健、营养食谱、家园互动、育儿知识等则应可以在每个幼儿园的网站上找到,并能方便家长分享交流。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在根本上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态度,只有主动服务,重视细节,并持之以恒,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3]邓志伟.二十一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日、美、德、法四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1998,(6)[2]曾莉.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教育导刊,2024,(2)[4]谢延龙.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其启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24,(1)[5]叶平枝.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学前教育,2024(,9)

    第二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将取决于人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积累能力、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是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的主要手段。幼儿教育不仅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关键,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2]

    本文以CSSCI(2024—2024)为数据源,以第一分类号“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在CSSCI(2024—2024)中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到学前教育专题论文954篇,然后对这些文章的分布期刊、论文著者及机构、文献引文进行分析;以被引期刊名为《学前教育研究》在CSSCI(2024—2024)中进行精确检索,共被引113篇次,然后对引用《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的期刊及论文进行了分析。

    二、学前教育专题论文发表情况

    (一)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对某一学科、专题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上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3]CSSCI(2024—2024)共收录“学前教育”专题论文954篇,占该时间段教育类论文36597篇的2.6%,可见该专题论文只占教育类论文的极小比例。相比之下,CSSCI(2024—2024)共收录“高等教育”专题论文9210篇,占该时间段教育类论文25.2%。

    对表1数据和CSSCI(2024—2024)来源期刊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24—2024年学前教育专题论文明显多于2024—2024年。这是由于CSSCI(2024—2024)收录了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学前教育研究》,2024—2024年则没有收录该专业期刊,2024—2024年除去该刊的发文数,其他教育类期刊发表学前教育专题的论文数分别为:54,67,57,与2024—2024年的发文情况基本持平,在CSSCI(2024-2024)数据中即反映为学前教育研究专题论文的大幅减少。这一现象说明,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像《学前教育研究》这样的专业杂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收录这样的专业期刊将不利于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

    (二)论文期刊分布

    对期刊所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确定论文的期刊分布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对CSSCI(2024-2024)中的954篇学前教育论文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这些论文分布于46种期刊中,按照发文量递减排序,可以得到表2 CSSCI(2024—2024)年收录的学前教育专题论文的期刊分布。

    从该表所列各期刊的发文情况来看,可以较为明显地将这些期刊分为四类:一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学前教育研究》,该刊为CSSCI(2024—2024)来源期刊,以三年共发表673篇论文高居榜首;二是《上海教育科研》《教育评论》《教育发展研究》等教育学综合期刊,这些期刊对学前教育专题论文各年均有反映,但并不构成这些刊物关注的重点,只是对学前教育表示一般性关注;三是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以及师范类高校学报,这些期刊虽然对学前教育有所关注,但是发文较少,也比较分散;四是其他专业期刊,如《社会学研究》《战略与管理》《求是》等,对学前教育有零星反映。这充分说明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主要限于学前教育专业内部。

    (三)著者分析

    1.核心著者。

    在所统计的954篇学前教育专题论文中,共有作者(包括合著者)983人,其发文情况如表3 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研究学前教育的学者较多,但是核心著者较少,发文仅有1篇的著者有832人,占总著者数的84.6%。这反映出该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不是很成熟,稳定的核心著者群人数较少,发文量也不是很高,这是造成学前教育专题论文整体发文数量偏低的重要原因;另外,从表中《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的收录情况来看,研究学前教育的学者将大多的研究成果都发表在该刊上,有4位核心著者甚至没有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该领域的论文,这一方面说明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学者对《学前教育研究》专业期刊的认可和信赖,另一方面,也可以推知,CSSCI不再收录这样的专业期刊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埋没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2.合著情况分析。

    期刊论文作者的合作规模是科研劳动组织规模在期刊论文中的真实体现,通常用篇均论文作者数,即合作度指标来考察和评价。[4]合著率是指在一定的论文集合中合著论文与单作者论文的比例。[5]目前,国内外学者分析论文合著率有两种方法:一是一类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二是一类期刊在一定时域内多著者论文数与总论文数之比。[6]

    在所统计的2024-2024年954篇学前教育专题论文中,共有作者1236人次,按照合著率的第一种定义,平均每篇论文有1.30个作者。按照第二种定义计算出的合著率为41.09%(见表4)。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内论文的合著情况较好,但仍以个人智力及小型课题合作研究为主。

    (四)发文作者机构分析

    按机构性质不同将论文作者的机构分为高校及各类进修培训学校、研究所及专业研究会、幼儿园及学校、杂志社、医院、政府部门等进行统计。从表5可以看出,高校及各类进修培训学校参与研究的作者数最多,达641人次,占51.94%;幼儿园以参与研究的392人次紧随其后,占总人次的31.77%。可见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机构是研究主体,同时专业研究学会和政府机构的参与也使得学前教育研究变得多元化。

    三、引文分析

    (一)高被引文献分析

    除了根据期刊、著者以及机构分布评价学前教育研究实力和学术影响之外,还可以借助CSSCI的数据资料分析单篇论文或著作的学术影响。一般说来,在本学科领域被多次引用、长期评析的著述,往往学术影响较大,生命力较强。

    表6 列出了学前教育专题论文经常引用的文献,基本反映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不难发现高被引的文献全部为书籍,期刊文献未能进入视野。可见学前教育类文献对期刊论文的引用不够,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经典论文集。

    (二)《学前教育研究》杂志2024-2024年被引情况分析

    一般说来,一种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它在信息交流中越活跃,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越重要,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鉴定核心期刊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024—2024年,《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在CSSCI数据库中共被引113篇次(如表7所示),其中《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在2024—2024年自引52篇次,自引率为46.02%,这一方面反映出《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也反映出这一领域的科研人员及其研究具有延续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这一较高的自引率也证实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教育类其他刊物上发文较少,由此可以推知,在CSSCI数据库中去掉《学前教育研究》这类杂志,必然会使学前教育这种专业深度较强、受众较窄的小学科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就提醒我们在CSSCI的选刊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科有适当的倾斜和照顾,否则会失去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

    (三)引用《学前教育研究》杂志论文的学科分布

    当代学科发展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增强,这在不同学科论文的互相引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研究引文的学科分布就是透视这种亲缘关系的科学方法。通过调查某刊论文被引的期刊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刊的载文被引所涉及的学科范围、该刊的读者群及影响范围。[7]

    表8列出了引用《学前教育研究》杂志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教育学领域论文对《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的利用占了该刊被引的绝大多数,说明学前教育与大教育学息息相关。对于教育来说,抽象的理论只能在生动的实践中存活。[8]第二,学前教育领域论文对《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的利用遥遥领先,说明《学前教育研究》杂志是该领域重要的专业期刊,从目前《学前教育研究》被利用的情况来看,该刊渗透广泛,如研究儿童心理及儿童行为的心理学论文对该刊的引用也较为突出,凸现了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互交叉的特点。CSSCI数据库应该给《学前教育研究》这种小学科的专业期刊提供一席之地,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的成熟与发展。

    四、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目前学前教育研究的现状,对学前教育专题论文的发表年代、期刊分布、著者、机构等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影响越来越大,并且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越来越清晰;同时也可以发现,学前教育学是一个小学科,其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但很稳定,CSSCI数据库中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期刊,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将不能及时被反映,不仅不利于这种小学科及其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交流,而且不利于国家完整的教育学科与教育系统的发展。如何扶持这类小学科的专业期刊,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与深思。参考文献:

    [1] 智学.追求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3)

    [2] 庞丽娟.论学前教育的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24,(1)

    [3] 王克平,梁战平,李勇,王立学,孙玉伟,王志玲.我国竞争情报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情报学报.,2024,(3)

    [4] 钟旭.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情报学报.,2024,(3)

    [5] 吴潇.竞争情报论文定量分析及趋势预测一中国期刊网 1994 — 2024 年竞争情报论文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24,(6)

    [6] 邢志强.《统计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及引文分析.统计研究.,2024,(6)[7] 于进伟.《现代情报》载文被引定量分析.现代情报,2024,(5)[8] 皮军功.卷首语.学前教育研究.,2024,(10)

    第三篇:近二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07学前教育鱼婷妮40715050

    【摘要】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学前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的必要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就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为促进《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实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就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进行了探索,使评价的主要方法从“描述性”转变为“量化”的方式;注意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进入21世纪,在新的教育思想的冲击下,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逐步拓展了原有的范围、功能和意义。由于我国近二十年学前教育评价方面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文从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对我国近二十年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

    一、关于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反馈信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成为幼教各界重要的研究内容。近二十年来,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介绍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想潮及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如适宜发展性教育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启示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注重差异性评价;构建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评价内容;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倡导以观察和描述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等。

    2、幼儿发展评价从注重结果评价渐渐转向注重过程评价,从关注定量评价到关注定性评价,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我国幼儿发展评价发展的历程中,最初的幼儿发展评价是简单的定性描述,到20世纪80年代引进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西方的标准化测验以后,定量评价代替了定性评价,实证化方法垄断了整个教育评价领域包括幼儿发展评价领域。就这样,幼儿发展评价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徘徊,要么强调定量,要么强调定性,非此即彼,把两者对立起来。近二十年,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适宜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幼儿发展评价渐渐地从关注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体现出过程取向的评价理念。在幼儿发展评价方式上出现了个案观察记录、时间观察、档案袋记录、轶事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都是通过不断的观察,对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保存幼儿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进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非统一标准的描述性评价。

    3、提倡真实评价或情境化评价模式,即在幼儿真实生活情境中和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所在。

    4、美国教师档案袋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美国教师档案袋评价超越了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较之以前的测验测量、课堂听课,它使教师评价更具真实性、全面性、发展性,便于展现教师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于教师工作评价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所具有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评价,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因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教育评价发展史上留下了斯塔弗尔比姆的一句名言———“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多以“证明”为取向,它往往将自身功能仅仅定位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鉴定和甄别,大多以对教师进行

    资格认定或等级排定为终极目标。这种教师评价并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而是注重对教师在某段时间(一节教学、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实效做出总结性的评定。而以“改进”为目的教师评价不仅仅是给教师一个“证明”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结果,更是启迪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方面的研究如下:

    1、进行分层评价,关注不同发展层面教师的专业需求,对不同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策略,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评价的要点,让评价帮助教师看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2、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反思性评价。幼儿教师学会反思性自我评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是其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地纳入自我反思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通过评价和分析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积累成功经验,使教育活动更具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3、走向以对话和理解为基础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现代教师评价观更倾向于把评价看做是教师与外在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看做是双方以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被评价个体发展为共同目的、相互对话与理解的过程。”通过对话,教师真诚地向外在评价者交流自己的经验与想法,从自身所处的具体背景出发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见,由此,整个评价过程将因为所有评价者对教师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话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外在评价者则表达自己的看法,双方分享彼此的意见和经验,继而通过对话互相回应、互相商讨、互相理解。”因此,教师与外在评价者进行充分的对话与沟通,是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关键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对评价对象分等鉴定。

    总之,学前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导向机制,具有激励作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幼教同仁中已达成共识。近二十年,关于学前教育评价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评价体系及评价对象的复杂性,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之路仍是一条漫长之路。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在借鉴国外评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合理、全面、具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不是为证明而评价,而是为改进而评价。

    三、关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制定颁布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即分级分类验收标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我国也就从无到有,逐渐发展,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对促进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在我国,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通常采取的还是一种差距评价模式,即首先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出一套评价标准,然后依据这套标准去考量幼儿园的工作,衡量或判断它们符合或偏离这套标准的程度。这套标准通常由从业人员的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率标准和效果标准构成。在托幼机构评价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开展评价的核心,而当下我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视静态的制度建设而非动态的师幼互动过程,评价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因而有研究者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做了一些尝试。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虽然在近些年有所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24.[2]刘霞.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改革[J].教育导刊,2024,(6).[3]刘霞,胡祖祥.档案袋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幼教版),2024,(12).[4]曾广慧.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重要依据[J].早期教育,2024,(7).[5]夏靖.轶事记录法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24,(7—8).[6]励琦.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幼儿教育,2024,(7—8).[7]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4,(8).[8]张婕,朱家雄.从接受他评到自主参与评价———论幼儿园教师评价中教师角色的嬗变[J]幼

    儿教育,2024,(2).[9]刘焱,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

    究, 2024,(6).[10]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9·

    [11] 白爱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0·

    [12]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3··

    [13] 何卫红.幼儿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初探.学前教育研究·1997,(6)

    第四篇:关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研究的调查报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过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幼儿园难”问题突出。202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建议》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园准资格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督,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个行动计划。克称之为“学前教育发展三条纲要”。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发展学前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发展学前教育依赖于学前教育财政体制的建立。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财政体制开始了以“放权让利”为主基调的财政改革,许多企事业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迫使大量公办幼儿园随意作价出售,迫使大量公办幼儿园被推向社会,面临“关、停、并、转、卖”的境地,公办园的数量大幅下降。与公办园少相对应的是民办园贵的问题。许多私立园学费高贵大雪,贵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如佛山市禅城区的民办幼儿园高达1600元/月的收费标准。民办园的收费依据成本计算,再加之以营利为目的,物价部门批的价格就高,而国家法律法规并未对该价格进行封顶。民办幼儿园的市场化导致其费用越来越高。此外,黑户园乱的问题也很严重。在城市周边地区和偏远农村,普遍存在黑户园泛滥、条件简陋、经费短缺、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政府应该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进行职能定位?是否需要财政投入。该如何投入?这都是本文尚需探究的问题。

    一、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

    学前教育具有外部性是政府对其进行财政投入的首要原因。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商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当某一实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一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人的福利是,这种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性。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正外部性指某一实体的经济行为附带使其他实体受益,而其成本并未反映到市场价格中。之分要对学前教育进行财政投入是因为星期借用的受益者除了儿童及家庭外,国家及整个社会都是主要受益者。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个人能力的发展,解放妇女劳动力,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人口,营造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公平等诸多因素都有积极意义。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JamesHeckman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美金,将比在幼儿时期之后投入同样金额收益更大。而高詹-佩里早期教育方案研究表明:当人40岁时,学前教育对其在儿童时期的回报率为1:4.17,而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其中,社会回报中88%源于犯罪率的减少,4%源于教育开支的减少,7%源于收入税的增加,1%来自社会福利开支减少。

    (二)学前教育市场的缺陷

    学前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计时赛公办园也呈现出市场化管理趋势。市场具有逐利性,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在提高均等化教育服务方面却存在失灵现象。通常我们认为教育是一项投资,而投资的多少必然受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限制。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进入高价民办园或高品质公办园,低收入家庭子女只能进入条件恶劣的黑户园学校,这势必导致两极分化的“马泰效应”出现,不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不公和实现社会和谐。现阶段我国通过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来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学前教育才是

    终身教育的起点,政府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和宏观调控政策来实现学前教育市场的公平目标。

    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调整的整体思路

    目前,政府在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总体思路存在偏差。在论及其他教育阶段时,都提出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而论及学前教育时,则变为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规划纲要仍将学前教育的作用仅与个体联系起来,而没有看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之外,忽视了其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特征,政府职责出现弱化趋势。可以说认识不足是当前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继而影响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为了扭转这种现状,首先要进行总体思路的转变。

    第一、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儿童习惯的养

    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大都将其纳入社会福利体系,即使

    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仍投资10亿欧元来支持成员国学前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不断提高,有必要将其纳入公

    共服务的范围。

    第二、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学

    前教育市场失灵和发展不均衡的一种表现,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承担起

    主要责任。政府成为学前教育办学主体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政府还有必要将义务教育延伸至学前教育。

    第三、财政资助主体应兼顾民办园。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投入集中在公办园上,造成公办园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地位”,导致公办园愈加抢手,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不断升级。而民办园获得的支持很少,也缺乏相关引导,导致民办园收费

    不透明日益严重。因此财政资金应适当向民办园倾斜,财政资助主体应兼顾民

    办园。

    第四、以普及基本学前教育为工作重点。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建示范”上,而现今应向“保基本”转变,在园所布局上要向城市郊区和偏远农村延伸。应

    将大量黑户园管理起来,成为普惠性幼儿园,并提高普惠园的教学质量,为广

    大适龄儿童实现办园条件的基本均衡和学前教育的起点公平。

    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具体建议

    (一)加大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我国是人口大国,0-6岁儿童多达1.3亿,占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而据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组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10年间维持在0.03%至0.05%之间,学前教育始终处于我国财政结构的最边缘,并有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而在欧盟19国的学期教育中,政府承担了儿童教育经费的87.9%,占其GDP的平均比重0.5%,相当于我国的10倍,匮乏的资金在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介于此,建议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并基于学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外部性,这部分资金投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考虑到地方政府也是主要受益者,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同时也是迫切的。

    (二)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投入

    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主要包括1987年的《幼儿管理条例》1989年的《幼儿学前班工作意见》和1995年的《加强学前班工作意见》,主要的法律依据则是《教育法》。前三个文件约束力弱、强制力低。只停留在规章制度的层面;在《教育法》中,对学前教育并未有单独的明确规定。对英美两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皆依据法治原则,将对学前教育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规范,并根据实施情况和新的问题不断补充、完善。

    这样一来可以较为有效的保证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充足,同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金滥用、挪用和不合理的侵占问题,有助于学前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三)对学前教育投入进行预算列单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模糊的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中未单独列算。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可投可不投,有钱多投,没钱少投,甚至有钱也不投。由此可见,没有预算列单,学前教育经费很难在政府预算中有所反映,不可避免的造成学前教育经费的需求与供给脱节,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此外,从国外相关政策可知,预算列单中还可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该问题的投入比例以明确各级政府飞责任。中央经费可以主要用于普及学前教育的维护教育公平方面,而地方政府经费可致力于当地学前教育服务设施的改善,通过对学前教育投入进行预算列单还具有可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控学前教育经费流向的优点。

    (四)建立学前教育专项基金以促教育公平

    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公办园等“扶强不扶弱”的特点。财政投入在地域、幼儿园、儿童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现实主义政策,点面结合,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基础上,愤青轻重缓急,对儿童中的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性援助。通过政策性的倾斜,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保障欠发达地区及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权。

    对于促进公平的学前教育专项基金,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资为主,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参照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实专项基金的来源,还可以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五)通过教育券加强对学前教育需求方的财政支出

    教育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为了改变贫困学生教育机会不均等与不公平的 状况而提出的改进措施。其具体做法是:政府发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以帮助学生支付部分学费。我国现有的教育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学前教育的供方,即幼儿园及其管理机构,教育券的出现可以弥补我国对学前教育需求方财政补助的空白。

    通常认为教育券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一‘教育券采用直接资助的形式,减轻了家庭对学前教育的经济负担。其二,教育券是一种特殊的有价证券,只能用于儿童教育,有效避免家长挪作他用,经费使用指向非常明确。其三,拥有教育券后,家长可以任意的为子女选择学校就读,学校为了多收教育券以降低成本,将尽量改善教育质量。

    这样可以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有助于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良性竞争,也可以改变目前民办幼儿园“无投入”和“少投入”的现象。

    (六)引入监评机制,提供学前教育经费使用率

    对于现存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的供方引入监督、评估机制,使政府对供方即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投入与其质量评估结果相挂钩,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关于监评主体的选择,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工商部门等多部门联网,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注册、师资、收费等方面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协会、学术组织、家长组织,尤其是社区等第三方的力量,例如社区定期进行 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摸底调查,并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通过政府与民间力量的联合沟通、互通有无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对幼师进行注册管理,提高幼师工资待遇

    目前许多幼儿园迫于生存压力,一味地降低成本,靠压缩教师编制、增加班级、降低教师工资等方式维持生存,造成大量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师队伍。编制少、待遇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这直接威胁到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议对幼师进行资格审查和注册管理,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制定幼师专业培养和就职后培养方案。其次,提高幼师的工资待遇,以法令形式规定非在编幼师的最低

    工资水平、建立健全幼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幼师行列。

    第五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伦理性

    2.预测性假设

    3.自然观察法

    4.个案研究

    5.课题论证

    6.“行动研究环”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确立研究课题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3.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特点。

    4.比较循环组实验与等组实验在操作顺序上的不同。

    5.访谈中的记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例子,谈谈教育实验实施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试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推荐阅读: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XX年物业公司个人工作总结_1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反思[五篇模版]
    2024教师政治表现评语(精选合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