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个人简历 4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月落乌啼 时间:2024-08-31 04:11:1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刘汉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而构建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教育从功利向本质回归,向生命回归,向人性回归。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改变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改善育人环境,为每个师生提供和谐发展的空间。

    一、目标统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要建设一个稳定、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必须加强师生团结协作意识教育,按照组织领导好、道德风尚好、经济效益好、科学管理好、综合治理好、文化生活好和环境氛围好的目标,把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统一起来,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学校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结合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升学导向思想和功利教育思想,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上下同心,目标统一,形成合力。

    二、科学决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科学是和谐校园的基石,在职业教育中,学校管理的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专题调研、专家论证、群众讨论、教代会通过”的民主科学决策程序,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避免决策的失误。例如学校在创建国重后,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有人提出了搞校园建设、改善办学环境,有人提出向县城迁移,拓展发展空间等思路,学校在广泛调研后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路,那就是“不大兴土木,不超前发展,不保守落后,创特色教育”。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合理的,避免了财力、物力的浪费。又如进人问题,学校早在2024年就预见到,职业学校必将向就业转变,为避免将来师资膨胀,学校严格控制文化课教师数量,提出“宁愿现在 担子重一点,也不将来没饭吃”,使得我校教师结构一度比较平衡。

    三、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所谓民主,就是校园内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应当是平等的、尊重的,教师、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对象,本身又是管理者。学校向来重视人性化管理,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长制。

    一是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将学校财经管理、人事安排、评优评模、奖惩晋级、收费购物、招生就业等凡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利益的事项都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悬挂“意见箱”接受老师和学生监督。学校曾先后被评为“苍溪县校务公开先进集体”、“广元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和“广元市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二是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充分尊重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的权利,每年定期发放教职工提案征集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依法行使职权,听取各项工作汇报,审议学校工作计划、方案、规划和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对于教师的提案,学校领导总是认真对待,并召开专题校务委员会对教职工热点难点问题拟定改革方案和措施,几年来,共采纳教职工合理化建议百余条。

    三是改革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工作,学校一改传统领导评教模式,而是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家长的满意度、学生的满意度为核心指标;以教师的工作过程,工作责任心为评价重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查和学期评定相结合。对于学生学习,我们改革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唯一指标,“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而是将学生学习分解为若干能力模块,将过程性学习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为学生建立“学分银行”,大力实施学分制,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四、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1、领导以教师为本。

    在学校里有大批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求各利的教师,也许他 们不曾受过表扬,也不是模范,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辛勤地、默默地工作,只有充分激发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才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关爱全体教师,为每一个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用人上扬其所长。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教师,一句问候,一个赞许,一句知心话,一份宽容,更能使教师的情绪、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其工作的热情与效率必将提高。

    2、教师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改变传统“唯分数”、“为考试”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善于容纳学生缺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如在学生中设立维权岗,建立学生申诉制度,设立心理咨询室,全面启动“贫困学生助学工程”和“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机会,努力营造健康、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3、学生以发展为本。

    针对职高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低,道德素质较差,心理不健全等特点,学校提出了“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功”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和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品展演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成功感,大力实施“工学结合”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就业岗位,促进学生技能发展。

    展望未来,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改变育人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氛围,为每一个师生提供和谐成长的环境。

    第二篇:加强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巩义市第三中专工会汇报材料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师98人,班级30个,学生1400余人,是郑州市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标兵学校、郑州市示范职业学校。2024学校被评为“郑州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24年我校工会在市教育工会的领导下,在校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服务意识”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阵地建设,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认真落实校务公开,推进学校的民主化建设,培养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现借教育工会调研之际,把我校本工会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意识,进一步打造民主管理机制。

    学校在党支部领导下,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加强工会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工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形成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学校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为了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学习《郑州市教师惩戒十六条》。在教职工中间开展廉洁自律活动,让教师谈心得,写体会。组织教师学习先进人物及事迹,如身患重病,仍坚持助学的歌手从飞;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等,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教师,感动着教职工。

    2、工会牵头,发出倡议,开展献爱心活动。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外加家庭经济条件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连正常的学费都难以支付,而面临辍学边缘。工会得到这信息以后,立即和学校商量一方面让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家访,若情况属实可免除部分或全部学杂费;另一方面,在校党支部的指导下,校工会和团委分别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中倡导关心他人,帮助弱者,献一片爱心,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集中时间倡议和动员全体师生开展了“爱心一日捐”活动。募集资金两千多元,由学校按月补助几个学生的生活费。第三方面设立勤工助学岗,补贴更加贫困学生。

    三、组织教职工开展业务竞赛和以老带新活动

    为了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工会配合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各种业务竞赛。如:为了增强老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工会配合教务处组织老教师举行示范课活动月;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特别是以老带新的新教师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为了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工会倡导在教师节举行青年教师的“拜师”活动,使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结成对子,以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结合这一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涌现出了薛艳霞、赵鹏生、张利君、赵卫平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拿大奖。

    另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今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奖的二十多篇,CN级论文十余篇,教研成果十多项,受到教研室的一致好评。

    四、创设参政情景,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职业学校的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子,没有成型的模式,需要很多人去发现去探索。学校为了进一步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积极落实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为教职工创设参政议政情景,实行群策群立,齐抓共管,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学校工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民主评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规定了工会主席及工会委员的职责,使工会委员各司其职,工作有规可循。

    其次,学校广开言路,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学校的领导班子会议除工会主席必须参加以外,每次教师代表闫智广也要参加,遇到重大事件召开学校科组长以上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比如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上,崔校长多次带领科组长,分层次带领教师到实地进行考察,和各层面的教师讨论论证其可行性,研究规划其建设方案,展望其在职业学校发展中的前景。如今的基地红红火火,学校和多家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正在逐步实现企业进学校,学校进企业的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为了消除部分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外出考察就是变相出去旅游的偏见,今年十月份崔校长带领学校部分领导和部分科组长及教师代表先后到深圳、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增强了教职工外出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增加了学校外出考察工作的透明度。为了使更多的教职工关心学校的发展、参与学校的发展,学校从去年到现在先后三次向全体教职工发放学校发展征询建议书,很多教职工就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积极实行校务公开,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学校把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制定教职工聘任方案、津贴考评方案、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等内部管理制度中,先行政会提出讨论稿,交教职工人手一册讨论修改并在教工大会上会通过;学校在考核、职称评定、骨干教师及先进评比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到了文件条件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示;学校经费开支每期一公布。比如学校在职评工作中,首先把职评的条件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学习,并张贴让教师对照;其次,学校按照各级评审文件规定,组织部分教师组成评

    审小组对参评教师进行民主评议打分;第三,由部分领导和教师组成条件审核委员会,对参评教师的证件进行审验,按照学校职称评定积分办法进行积分并公示;最后把推荐结果在公示出来。正是基于以上校务管理的公开和民主,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或个人上访事件,确保了政令畅通,人和业兴。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为了增强教职工体质,丰富业余生活,学校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首先,每年五一和教师节都要举行教职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三八节组织女教工和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等;每年的学生运动会教师组队和学生同场竞技,场面异常热闹。其次,配合教育工会办好巩义市教工运动会,每次运动会我校参加的项目最多,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操等,凡是允许参加的项目都要参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我校连续两届协助教体局承办乒乓球比赛,都比较圆满。去年教体局组织了教体系统青年教师联谊会,我校参加人数最多,受到了教育工会的好评。

    六、积极维护教职工利益,为教职工办实事

    学校工会积极为教职工谋利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疾苦,为教职工办实事。学校在广泛听取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教师生活、办公条件,先后在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装配电脑、给教师餐厅铺地板、装暖气、配电视、开放教师阅览室、在教工之家装配卡拉ok等。对学校外地教师定期召开座谈会,搞好业余活动,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创设“家”居环境。从2024年开始,学校计划每年至少到一个外地教师家慰问,至今先后到闫智广、张丰建、高文彬、李俊亚等教师家慰问过。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学校组织外地教师集体聚餐,开茶话会,为远离家乡的教师送去“家”的温暖。学校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坚持“五必到”

    原则,即教职工生病住院、办喜事、办丧失、女职工生小孩、教职工家庭遇到重大事故或困难,学校领导到职工家中进行慰问,必要时进行资金援助。学校关心离退休教师,坚持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到离退休教师家慰问。崔校长在每周的教职工会议上专门开辟了“为您服务”专栏,每周都要为教师送一条有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信息或建议。

    七、以教工大会为主渠道,增强教职工参意识,推进民主管理工作。

    1、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工大会制度建设。近几年来,在校党支部重视和领导下,我校教工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每年按时召开我校教工大会,认真听取并审议学校工作报告,以主人翁的态度,围绕学校发展规模、教学、科研和基本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听取并审议通过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教工大会提案审议办法、教工大会民主评议干部细则、校务公开实施方案等。

    2、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和处理工作。近年来,就学校发展、校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德育教育等多方面累计收集教职工提案86条,提案答复率100%,处理率达98%以上。2024年1 2月的二届八次教工大会,收集整理提案22条,并进行全部答复,会后按程序将各项提案、意见分送各有关领导,并督促落实,到目前已落实21条,处理率95.5%。

    3、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工作,是教师们发挥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每学期都要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就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议。满意、基本满意率93.2%

    八、关心女职工,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1、学校党支部和校工会组织遵循《妇女权益保护法》,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提高女职工的政治地位,宣传教育教学中先进女职工典型及事迹,全校形成尊重女职工,关心女职工的良好氛围。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住房分配及报酬待遇等方面都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2、认真落实妇女“五期”保护制度,特别是产期、哺乳期严格按照教体局规定的时间期限休息,条件允许时休息时间会更长,产期发放100%工资,校酬部分拿平均数。

    3、关心女职工的身体健康,丰富女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女职工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学校拿出部分资金为年龄大的女职工办了“安康保险”,孕期安排较轻的工作,50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适当降低,考试不安排监考等。在三八节、五

    一、教师节组织女教师进行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组织年轻教师开联谊会、舞会等,在活动中增进了女职工之间的了解,融洽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学校在民主管理建设中尝到甜头。教职工凝聚力、战斗力增强。教职工看到了学校“改善生活条件,让教师安心育人;改善工作生活,让教师善于教书;改善学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我”的信心和决心,民主管理推动学校质量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对口升学连续五年大踏步上台阶,上本科线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巩义市三所中专之首,技能竞赛成绩骄人,2024年参加河南省竞赛,一举获得四个专业的省团体二等奖。招收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经民主决策,筹建了一个综合性实训基地,目前已初见成效,相信经过三中专人的共同努力,三中专的明天会更好。

    巩义市第三中专工会

    2024年10月22日

    第三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要为学校、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的人文环境入手,切实去除不利于和谐发展的因素,让师生充分享受到教育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提高。要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协调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首先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和个人素养要不断提高。领导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任人唯贤,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领导说话做事不要夸大其词,更不能高高在上,藐视老师的工作热情、工作结果,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有事说事,指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但不能“一棒子打死”“新帐旧账一起算”或是“秋后算总帐”,意气用事,凭印象、凭交情办事、“一碗水不能端平”等等都不利于队伍的团结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反而让另一部分教师学会“投机取巧”、“冷眼旁观”,形成一股不正之风。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依法治校,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制定制度时要集思广益,多学习别人的办学经验,但生搬硬套、“芝麻西瓜一起抓”或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都是不可取的。而且要实事求是,防微杜渐,不合理的落后的制度要及时改革。其中制度的完善最关键的莫过于激励教师或说评价教师的制度,要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为原则,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例如个性有差异、做事方法有差异、上课风格有差异等等),不要太拘泥于形式,太吹毛求疵,而应公平的、理智的面对差异,合理地进行调控,使每个教师都有所发展与创新,而不是等着领导来“硬性规范”或是“机会赏赐”。制度一旦制定,便会成为所有教职员工努力的方向与动力,如果“朝令夕改”,随意性太强,动不动就“一票否决”,动不动就在某个阶段对某个行为实行“高压政策”或是进入“严打阶段”,这样不但会严重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让个别教师袖手旁观,随波逐流。

    再次是加强民主管理,集思广益。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问卷调查,结合学校管理现状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教师的不同意见,要正确对待,理性处理;健全和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教师发言的权利,不要听不顺耳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打击报复,应本着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为原则,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

    另外是积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创设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支持教师学历进修,经常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或是多请教育专家来校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教研教改信息,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挖掘教师的潜能,人尽其才,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同时,由于教师长期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的压力,80%的教师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差,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要适当为教师“减负”,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加强教师之间的竞争合作意识。而且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有困难要及时施出援手,让教师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最后要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让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凝聚人心,以保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在全体教师中加大“敬业爱生、勤学乐教”的教师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力度,以“关爱学生”为主题,树立“爱,是一种教育目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把师德建设与师能建设相结合,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打造一支精业勤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打好稳定的基石,起到示范作用。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坚持“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学会感动、学会表达,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生存的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注重学生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校园犯罪,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个别行为或心理有偏差的学生要耐心帮教、经常沟通,开设心理辅导室和知心老师信箱,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心理疏导,淡化心理问题,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多学习,多感悟,多观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发展差异,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健康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首先勤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现今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可以说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这点在部分民办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其实是很多时候,社会将孩子的教育全部甩给学校,导致“5+2=0”的现象日趋严重,也有一部分家长单纯的将孩子的教育一股脑儿扔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仅是学校全权包办,使教师的工作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因此与家长的主动沟通成为教师教好学生的重要途径。沟通的形式有很多,例如经常家访、电访,或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家校网上交流平台等等,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想办法解决。同时宣传家长也要多从精神上多关爱自己的孩子,细心地了解孩子学习、心理上的最新动态,及时和老师联系,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只是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有一句话说得好:21世纪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新一代家长的竞争!虽然有些言过其词,但也表明家庭教育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家校联合,才能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使孩子得到完备的、良好的、统一的教育,避免陷入“在校一条虫,在家一条龙”的教育怪圈。

    其次,通过各种家校联系的活动,促进家校合作。例如每学期坚持开一次家长会,开一次家委会会议,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广泛地听取家长有建设性的意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举行亲子游园活动,或每到母亲节、父亲节等等节日,布置学生做表达亲情的作业加深孩子和家长的感情等等。通过各种联络方式,让家长更全面、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包括养成习惯方面、心理教育方面、学习技能方面等等,以达到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的效果,营造了和谐的家校氛围。

    四、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它不仅能对学生的身心起到良好的调节、舒缓作用,而且可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精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营造文明、高雅、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如悬挂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等;建设高标准的校史展览室、荣誉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陶艺室、多媒体教室、生物园等;创办校园网站、文学社、英语沙龙、校报等。在后勤方面,也要精心营造和谐的寝食环境,例如在饭堂张贴诸如“文明就餐”“节约粮食”等宣传字幅,或是每日食谱、一些饮食文化方面的简介等等;在宿舍设置娱乐休闲区,学生可以聊聊天,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新闻等等,既可以舒缓身心,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是积极举行各种文化比赛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例如每举行一次运动会,收集一次校园文学作品并结集出版、搞一次短期军训等等;每学期举办一次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个人能力展示等等。经常举行朗诵比赛、英语比赛、棋艺比赛、辩论赛等等;尽一切机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秋游、春游,参观工厂、博物馆、去敬老院慰问、去拜祭烈士纪念碑„„以开放性、丰富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的学习、实践、体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竞技技能。有了这种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在活泼、生动、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可以稳定师生人心,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符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符合学校的未来发展。让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其中,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工作,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添砖加瓦。

    第四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学校文化的构建

    太原市实验小学聂三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这一概念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展示,学校长期凝练、积淀下来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师、校友等等。它主张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的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构成学校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在此,我想结合我校的实

    际情况谈谈学校文化的构建及其管理。

    一、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构建学校文化。

    现代教育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一套整体有序的,满足学生各种需要的环境设施,一种充满了学习气氛,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是熏陶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的外在条件。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都说话”。校园的规划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使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位于国家级样板小区——漪汾苑内。这里整体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在有关部门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校园硬件建设的过程中,精心规划,全面考量,讲究建筑的韵律与和谐,强调恢弘与含蓄的统一。层次丰富的校园环境使自然、建筑和人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校园里还特别开辟了科学试验田、动物园、气象站、休闲健身区、画吧等;在学校的多处位置安放了与环境协调的休闲椅;同时还大量植绿,营造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耳濡目染,性情得到了陶冶。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制约着、规范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我校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做到了墙壁会说话、草坪会说话,各式各样警示牌上的标语都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如“小草也会疼,脚下请留情”、“我们装扮校园,校园释放美丽”等。我们将学生自己收集、创作的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漫画精心装裱后悬挂在学校的走廊墙壁上,这些来自学生的作品,其反映的内容,学生特别乐于接受。我校的走廊墙壁是闪烁学生思想火花的阵地,它能让学生在充满智慧语言的熏陶下受到心灵的洗礼、智慧的启迪,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这种优化的校园环境中,丰富的人文性感染着师生们的心灵。

    (二)、学校的文化设施突显学校文化的品位与特色

    1、图书馆

    从文化角度思考学校的建筑,还应特别关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里要藏有师生们需求的各种图书,随时为大家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使大家有广阔的精神探索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倘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学

    校”。这一看法表明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的显性标准。

    近几年,我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图书,修建图书走廊,开辟图书阅览室。目前已有各类图书多达几百种,期刊杂志一百多种,这里成为了学生和教师们学习研究的好去处。我校图书阅览室、图书走廊的设计和建设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里所谓的以人为本,不是指我校的图书阅览室和图书走廊有多么宽敞舒适,而是指我校图书走廊的选址,经过大家再三斟酌就设在一个学生平时活动很多的走廊里,走廊两侧安放了供学生阅读的小桌,在学生够的着的地方排满了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他们喜爱的书籍。这些书籍敞开摆放,随时取阅,方便了学生。在图书阅览室,我校安排了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选借与阅读图书。建设以人为本的学校图书馆,可以给教师、学生带来喜悦和兴奋,带来休整和放

    松。以下是我校一名教师对学校阅览室的感受:

    当繁重的备课和作业堆集在你面前的时候;当单调的教师工作环境让你生厌之时;当紧张的工作压力向你袭来之际;当你感到心灵无助与无力之时;当你体会到自己“江郎才尽”又或烦躁之情无以抵御之时;幽雅的图书馆便是你最好的去处。轻松、舒适的阅览室,干净、漂亮的写字台,丰富的书籍都是我的最爱。我热衷于在此翻阅资料。闲暇时,眺望窗外喧嚣的城市,自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惬意。在教学工作感到疑惑时,要了解教学动态时,都可在此找到答案。试问,在如此身心俱佳的环境中品

    味教学心得,感悟教学人生,怎能不事半功倍呢?

    2、校园网络建设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校园的网络建设已是迫在眉睫。校园网络便于网络资源的检索和查寻,使网络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我们必须用健康的丰富的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络,去最大占有学生的网络生活的空间,以确保学生健康的网络喜好。我校的校园网在建成以来,已建立了学校网页和校园管理平台,教师们平时将自己编写的成功教学设计共享在网络平台上,大家共同分析、借鉴,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新教师编写教案的水平。许多教师、学生还在上面各抒己见,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校园管理平台成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个性和专长的平台。校园网是我校师生畅所欲言,形成直接

    交流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健康的丰富多彩的平台。

    3、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窗口

    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使学生亲身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我校专门在各班门前设立了班级考核箱,其中一项就是“每周标兵”。另外,每个班级外墙都有展示栏,每周都有好的书画作品或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以激发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并且每期展览由学生自行负责,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教室内墙的展示栏,是给每个学生以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都可以随时展

    示给大家,并且不断更新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 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

    1、让“校史文化”成为师生的又一座精神家园

    校史文化是属于学校文化的软件建设部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而历史是一个老师,他用优秀的传统滋养着后来的人。认识自己的“校史文化”,也就是认识、了解前辈师生在学校发展史中留下的足迹与精神资源,这意味着现在的师生可以通过研究前辈的师生,看看他们的校园生涯是怎样度过的,期间他们有过一段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其学习生活的热情又来源于何处,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便可以与学校历史上“那些执着于教育的人物”达成精神对话与交流,不断地理解将教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到底意味着什么。校史文化亦可以成为师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课题,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学校发展史上的教师是如何从事教育的,他们为什么要从事教育,而且还可以去研究过去的学生是如何长大成人的,这是一面最

    直接的镜子,也是一个最亲切的榜样。

    以“校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除了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了解另一个时代的学校及社会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而强化学生对于本校文化的认同。总之,可以将校史文化融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学习中去,让教师与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校史中的人物展开对话,感受校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校史文化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又一座精神家园。我校现在正在积极筹备校史的编写,而且准备在校史编写完成后,尝试在四年级以上建立校史研究兴趣小组,从本校校史入手

    追根溯源,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热爱现在的学校,增强学习的动力。

    2、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人们提到某一所名校时,总会提到该校的一些著名的教师。许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谈到母校时,也会讲到某某教师对自己有过怎样的启发与帮助。

    母校常常是同一些老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一所学校有没有“文化”,重要的也是要看它有没有“名师”,有没有优秀的教师,有没有全身心热爱学生的教师。这些教师之所以有口碑,决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职务或职位,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真实的个性,有感人的故事,所以他们的名字才会被学生记住,才会成名。如果我们从有真实的个性,有感人的故事、能给学生留下温馨记忆这一角度来理解“名师”,那么一般的学校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名师”,并体会其文化力量。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老师是学生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成绩卓著的教师,那么,它的文化底蕴一定十分浅薄,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也一定十分力不从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几年,我校在尽全力打造我校的名师队伍。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精神、物质方面的需求,关注教师生命的价值,从而激起了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强烈的热情,使学校的发展目标逐步与教师的成长融在一起。五年来,我校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近四倍,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整体的发展。所以,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环节。无论是拥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名校,还是建设不久的新学校,都要努力用自

    己学校的优质教师队伍来丰富、厚实本校的文化底蕴,并让它成为本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3、学校文化必须有鲜明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学风、教风,礼貌的行为,高雅的举止都是文化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表现。因此,学校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校多数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此产生推动力,推动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这就可

    以形成凝聚力,促使上下左右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学校精神可通过校训、校旗、校徽、校服、校歌等作为标志体现出来。恪守校训,尊重校旗,爱护校徽,穿校服,唱校歌,要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我校的校训是:健康、和谐、求真、创新。校训非常醒目地悬挂于各班黑板上方,师生每天都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工作无轰动效应,但日久天长地反复强化,对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渐渐形成传统,持久地发挥导向和

    激励作用。

    校风也是学校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良好的校风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和学习。在校风建设中,教风是核心。我校确立的“乐学上进、合作创新、自然和谐”的原则,使我校的教风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学校每年举行的“育新杯”教学大赛上已形成一种“人人争上公开课,你追我赶争上进,取长补短共提高”的好风气。

    教风在校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形象对于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暗示和潜在的作用。教风和学风关系密切。教风正,即学风正。可以说学风是由教风带来的。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生在学校直接接受的影响大都来自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而这种班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它要在正确的引导下经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种引导中,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组织开展文明班级的评比;争当文明小使者的评比;让学生接受体验性教育等活动,推动了我校未

    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发展。

    在我校,有两项德育课题被指定为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近五年中,我校被授予的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19个,获得各级政府颁发的奖项73个。这些都是良好校风的直接反映,也是学校文化中学校精神的直接体现。

    4、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也在于人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展示。学校应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各项课外活动

    健康地开展,以提高学校文化的整体水平。

    多年来,我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引入新机制,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96年以来我校形成了乒乓球、合唱、美术、民乐、篮球等14类兴趣小组,通过科技节、艺术节等学校传统节日,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我校电视台、广播站、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学生中的管理角色等都采用竞争的方式产生,使学生充分感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道理。学校通过兴趣小组、学校传统节日、各种大型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识别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比如,我校的“六一”素质展示会、“跳蚤市场”等活动的过程,从编排,演练,现场组织等均由学生自己一条龙完成。在我校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个个受益。我们改变侧重于竞赛夺标的做法,注重弘扬学生的个性。在我校校园中处处彰显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氛围和气

    势。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是我校文化沉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三 对不断提升和创新学校文化的思考

    1、建立、完善、创新现代学校制度的问题。时代在转型,社会在转型,教育在转型,学校的功能也在转型,这就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所要关注的“现代”现象,如何透过这个个现象去寻找现代学校制

    度的本质,是学校着重研究的问题。因为制度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2、不断优化学校的课程文化结构,提升学校课程文化的水准和层次,打造一流的课程文化。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重建学校文化,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要把落脚点放在学校文化的重建上。

    3、努力营造激励人、发展人的学校管理文化。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呼唤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时代,学校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质量、效率、创新三者的关系,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继续攀高。

    总之,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丰厚的学校文化,给学校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扎得深,则叶长得茂。要使学校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努力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深化学校文化的构建,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第五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构和谐校园

    摘要: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有着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就如何建构和谐校园谈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并将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光明前景,而且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乃是“大社会”范畴内的“小社会”,承担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等重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在其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职责。鉴于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和谐校园成为了学校的重中之重。而在整个和谐校园构建链条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员,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重任,其作用尤其突出。因此,更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和谐教育,努力建构和谐校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我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历史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学校未来的一种概念定位。一个好的办学理念,从宏观上说应具有独特的凝聚力、感召力;微观上说,它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处,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学校每一个人普遍认可。以"和谐"为目标的学校文化,就是要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对学校的核心理念达成共识。求真务实正是这一共识的重要基础。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既要体现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爱,又要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这样的办学理念才能成为指引学校发展的灵魂。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立“以人为本,质量兴校,贴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服务理念,形成正确的办学导向。学校应坚持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推进,构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模式。因为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坚定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是我们建构和谐校园的必然途径。于学生而言,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预见光明的发展前景,这样便会乐学。于教师而言,能施展所长,有一定社会地位,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尊,壮有所用,新有所求,人尽其才,这样便会乐教。如此,每人也就拥有了幸福满足的心态。这样的校园也就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其乐融融的校园。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人文精神培养,通过各种教育教 1

    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工作认真,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三、优美良好的绿色环境

    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学校应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原则,寓教育于校园美的环境之中。合理规划的校园布局,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造型优美的校园雕塑,蕴含文化的校园景点,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都将使人心境愉悦,形成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必然会使人的心灵美化。生活、学习、工作在其中的师生自然会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把外化在环境中的和谐内化、升华为个人和谐的意识,并付诸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中,从而实现校园的和谐。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让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以通过塑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他们产生激励因素。并内化为人生信念,渐次促进他们向真善美的境界进取。以此产生无声胜有声、滴水石穿的作用和效果。

    四、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三位一体”之和谐

    家庭、学校、社会不仅是学生生活的全部空间,更是接受各类教育的阵地。教育需要形成合力,必须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这样才能达成最佳教育效果。首先是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管理的开放性,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真正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促进学校、社会的接轨。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应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第三是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

    (二)、人际关系之和谐

    构成学校管理的成分有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诸要素,居于首位的,发挥重要最作用的是人。干群关系的和谐、教师队伍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生活在同一所校园里的每位成员来讲,应提倡宽容他人,宽和处事,做到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不仅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容忍别人的缺点。试想,一个领导心中装不下教师的不足,他怎能和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共同进步;一位教师无法容忍学生的缺点,他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个学生不能包容同学的错误,他怎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1、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校长在处理各项工作时,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努力营造班子内部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关心不冷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校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干群关系自然得以建立。

    2、教师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在教师管理中,要搭建民主、平等的平台,真正落实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要为每一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创造民主、积极进取的学术气氛,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氛围;要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精神和乐业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虚心请教和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温馨的人文环境中,教师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教育思想才能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融入学校文化的主流。

    3、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对待学生要关爱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把学生真正当成孩子,不以成人的要求来强求他们,允许犯错,允许善意的恶作剧,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氛围。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蹲下身来看学生”,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要求教师改变形象,授课幽默一点,充分运用教学机智,让课堂充满笑声,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构建“教学自主学习和谐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论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4、生生和谐是学校追求的目标。

    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同样要为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和引导生本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和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逐步引导他们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

    对于学生之间来说,由于他们长时间相处,很容易产生一些小摩擦和矛盾,而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心理调适能力的欠缺,往往使他们在产生矛盾后缺少沟通的手段,容易造成不和谐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入手,结合开展团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值得珍贵的,但这样的友谊又是需要双方细心呵护和精心培植的,对于一些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典型例子,我们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三)、文化之和谐

    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挖掘提炼属于本校的特色文化,开发具有校本意义的教育资源,实现特色与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明确的文化活动,使全校师生达成共识。可以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独特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关注学生就业为指针,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要做到“一请二放”。一是请进来,引进企业文化,让学生熟悉企业,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二是放出去,要积极推进“产教结合”培养模式,定期安排学校师生深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兴趣,让他们尽早接触相关岗位,接近企业环境,接受职业熏陶,为将来学好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制度之和谐

    和谐的社会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谐校园的建设更需要构建科学的、民主的、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文化,让所有师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气息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

    而和谐校园的制度文化就是要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考虑科学制度下的井然有序,又要以民主尊重和发展人为核心,努力构建着眼于创新活力、体现人文关怀和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要以制度创建和谐,以制度保障和谐。让广大师生在有序中,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呈现优劳优酬、人尽其才的风貌。我们认为,这也应该是和谐校园的一种境界。

    五、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按照职业教育规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要创设职业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它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全面参与,不懈努力,需要长时间推进,更需要多方面探索和实践。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把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欧阳修说:“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打造,和谐校园必将能让师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文史哲百科大词典》

    2、《心理学大词典》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4、《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XX年9月暑期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幼儿园小小班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黑泥小学五心总结
    汉办文件
    上一篇:助力追赶超越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