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涉外合同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人口老龄化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情深意重 时间:2024-09-25 12:54:0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定义: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减少、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而导致的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原因:

    世界性(含中国)

    1、长寿与低生育率是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2、人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老龄人口的数量。

    3、生育率下降或者婴幼儿死亡率增高。

    4、社会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革。家庭对孩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需求。中国1、19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高生育力是造成中国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2、现在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低生育率的催化剂。

    特点:

    中国(含世界)

    1、老年人口基数大。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3、高龄化趋势明显。

    4、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5、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6、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世界

    1、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影响:

    1、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支出大量增加)。

    2、急速增加的老龄人口使得劳动结构老化。

    3、老年消费者增加并引发出相应的各种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导致扶养比升高,增加适龄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

    对策:

    1、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实行家庭自主生育政策。

    2、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使大部分家庭有能力赡养四个老人和养育两个孩子

    1、加强健康老龄化建设,促进老龄人身心健康长寿。

    2、社会:政府应考虑积极的社会政策(医疗保障政策、养老保障政策、老年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等)

    3、家庭:政府应着重切实减轻中青年人的养老负担(使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社会地位得到应有的保障)

    4、老年人个体:让老人在身心健康中安度晚年(财政投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

    第二篇: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24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前几年公布的2024年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背后,一张中国 “人口图谱”也浮出水面:劳动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萎缩,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人户分离以近千万的规模增加。所有这些,都已经或还将加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劳动人口连续三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劳动力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绝非首次。202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前一年减少345万人,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比预期提前三年到来。这一趋势虽然在2024年得到缓解,244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量要少于往年。但是,202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迎来了“三连缩”,其371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的表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至少在2024年以前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劳动人口下降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今后会加速下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全面影响。”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人口规模下降会造成市场萎缩和购买力疲软,同时劳动力下降导致用工严重不足,催生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就上不去,对各类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推涨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价格。对此,我国要主动适应这种人口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智力型转变。与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加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24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6张,今年计划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但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要有更多弹性空间,并与养老保险待遇适当挂钩。“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老年人口增多也给银发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围绕着老年人的产品或服务还满足不了需求。”老年人需求也分不同层次,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全国申请生育二胎的单独夫妇约100万对,远低于国家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从以往数据来看,2024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其中,2024年54.77%的城镇化率相较2024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目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已经得到了至上而下的共识,按照国家政策部署,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将分两步走,到2024年落户1亿人,另外2亿人通过居住证制度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五、人口老龄化影响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我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24年已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71.3亿元。我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也曾高达GDP的13%,近年稳定在5%左右。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各种类型精神疾病困扰着广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家庭联系松散,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无助。我国则强调尊老爱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家庭和社区组织等部门在关爱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老年人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调查,2024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农村老人收入增长1.7倍。我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城市75.6%和农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农村,86.1%的老年人认为比起过去在生产队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过去离退休职工“经济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现代生活设施从1992年的4种增加到2024年的8种,50%的城市老人有独立的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70多平方米。农村老人50%有两种现代化家庭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还很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们的家庭财产也明显少于青壮年。国家统计局2024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岁老年户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户家庭财产少43%。

    我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加重。据1993年和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费用0-4岁为817元,10-19岁增加到2244元,40-49岁为4577元,65岁以上则增加到5096元。可见,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退休职工医疗费用与在职职工相比约为3:1,有的国家甚至达到5:1。我国正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这些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视加强社区建设,使老年人在社区中得到方便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降低了医疗开支,这些都是有益的经验。从管理体制上,还可实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一些地区试点,对大病治疗给予有力的支持。据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21世纪我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20世纪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后果,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一致。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至今,使我国少生3亿多人,降低了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减轻了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老龄化严重的21世纪30年代前后,仍可保持在总人口50%以上,在21世纪20年代前劳动力总量最丰富时甚至可达总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亿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因此,今后数十年内都是我国劳动力充沛的黄金发展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不会发生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仍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尽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劳均耕地却有13亩,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我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差别巨大。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于死亡率,从1993年起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水平,个别区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时,也有少数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轻,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人口零增长。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应当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我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我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六、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趋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202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超过2亿,未来二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年人口,预计2024年将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根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2024年左右达到4亿,2024年左右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比世界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还要多出约6700万人。同时,我国高龄人口快速增加,2024年左右8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至1.18亿左右,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升至24.4%,年均净增318万。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本世纪后半叶我国老龄人口将稳定到3.8—4.0亿之间,我国一直处在人口老年化规模最大的国家。由于健康水平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低4—5岁,老年人口患病率比发达国家高15%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人达到1.5亿。

    第三篇:哈萨克斯坦人口老龄化

    议题:老龄化问题

    (哈萨克斯坦)

    背景:世界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在2024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据联合国推算,今后40年间全球人口将膨胀至93亿。2024年世界人口将增至目前的1.3倍,但在这之前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就会增加两倍;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口老龄化正在迅速逼近。重要的是,青年人口的增长率放缓,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惊人;全球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到2024年全球老龄人口将达到现在的3倍,也就是15亿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老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到2024年将达到29%,超过社会相对成熟的欧洲。

    单单就我国而言,我方国家统计署署长斯迈洛夫近日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哈萨克斯坦社会已步入到老龄化阶段。斯迈洛夫说,据2024年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65岁以上公民占全国人口的7.1%。依照联合国标准,此比例超过7%的国家即属于老龄化国家。据我方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人口约为1600万;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立场:人口老龄化对各方面经都会产生影响,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与成长性问题。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人口增速放缓和老龄化趋势加剧却在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到2024年,中国和泰国的人均GDP每年将为此付出0.8%的损失,韩国的损失更大,将达到1.4%。;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税收减少,社会保障费用的不断扩大压迫着政府财政。在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目前日本的社会保障费用达到了28.7万亿日元(2024预算)占到政策经费的53%。我方希望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借鉴他国经验,采取增加老年人就业,完善养老金和医疗制度来控制防止老龄化的扩大化,经济的衰退。

    倡导:借此我方希望通过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解决全球的老龄化问题,防止不利因素的产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四篇:浅谈人口老龄化和养老

    浅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随之延长,再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并且如今还有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一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问题也日渐严峻,因此,本文就根据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四一二家庭银发浪潮

    一、现状分析

    1.老龄化特点:2024年中国老年人口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且每年以

    近800万的速度增加。

    具体来看:①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

    亚洲老年人口的1/2。

    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龄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四十年。

    ③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

    ④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大约是在2024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

    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在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老先富”国家。预计到2024年,中国每四个人都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银发浪潮”已不容忽视。

    2.养老现状: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使一对夫妇养育四个老人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年轻夫妻,不仅面临工作压力,还肩负着养老与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养老制度完善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难满足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态势。

    二、写作目的通过对我国老龄化和养老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那些老年人提供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既可以缓解四二一家庭的沉重负担,也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引起大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

    三、养老出现的问题

    1.家庭

    ①代际冲突。老人随着年龄增大和长期的赋闲在家,一方面老人内心的孤独感也会增加,总会感觉无所事事;另一方面由于与子女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与子女由于生活习惯、观念不同等出现的代际冲突也会越来越多,而且有的家庭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这样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各种矛盾也会随之滋生。

    ②子女负担加重。由于年龄的增大,老人们的身体势必会或多或少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今“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中年子女开始面临事业、孩子和养老三方的问题,是以造成 “四二一”家庭面临巨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养老单依靠家庭力量已有些不足。

    2.养老机构:

    ①床位缺乏。由于老龄化的激增,老年人数越来越多,使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越来越热衷,但是养老机构设施不全,无法完全提供充足的床位和房间。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各类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4万余个,床位约170万张。按照现有

    1.45亿老年人口、5%的老人需要人住养老院来计算,将需要约700万个床位,这与现有17万个床位相距甚远,仅占总需求0.24%,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数大、入住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仍是以“养”为主,仅满足于让老年人吃好、住好,康复、医学护理、精神慰藉服务项目很少,甚至是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

    ③服务人员素质低下。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部分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则多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而且上岗后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又很少,对于老年病的护理和一些基本生活护理技术缺乏了解。更有甚者,由于养老机构的工作相对繁重和枯燥,使得有些服务人员出现态度差、虐待老人现象,使得老人对养老机构形成了一种极差的印象。

    四、应对措施

    1.家庭:

    为了解决家庭中出现的代际冲突和子女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告别传统的全天居住,换为一种“托老所”的方式,即是平常子女上班时可把老人送到机构,而在子女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将老人接回,这样一方面缓和了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也通过老人们之间的多样活动,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多彩,缓解了年老孤独的感觉,给他们心灵带来慰籍。另外,不用整日在养老机构居住,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班子女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在照料父母及工作的冲突。

    2.养老机构:

    ①在床位缺乏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床位的增加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生活能够过得舒适和安逸。同时也可以发挥其号召力,不断宣传养老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吸引社会募捐,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机构养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②面对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的问题,养老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多招募志愿者来和老人一起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增加热闹的气氛,而且年轻人的到来也会让老年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另外,志

    愿者的支持也会减少对养老机构人员的使用。

    b.养老机构可在节日时候,邀请老人的家人一起参加家庭活动,既可以

    增加子女对老人所在的养老机构的了解,从而放心的将老人交给养老

    机构,又可以增进老人与子女的感情。

    c.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投入养老的队伍中,尤其可

    以争取一些主营休闲、娱乐的企业的支持,例如,一些农家院、采摘

    园等,为老人提供一些户外活动。

    ③在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上,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让老人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同时养老机构也可以博得政府的支持,让政府坚强监管力度,对服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奖惩措施,让老人投票选择服务水平和态度比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那些态度较差的人员采取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其改正,严重者采取罚款或辞退,或者送交行政部门惩处。

    五、结束语

    在如今的养老环境下,虽然政府已做了很大努力来改善养老状况,但是养老关系着社会各项发展,要想成功解决老龄化对于养老造成的压力的问题,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后,期待以后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老年人能够有一份安适的老年时光。

    六、参考文献

    1.牟 莹《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

    2.林宝《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改革方向》

    3.李业俊 何瑞银《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思考》

    4.谢霞《养老之忧何解?》

    5.苏永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

    第五篇:社会实践论文--人口老龄化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是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以及对如何解决此问题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老龄化

    60年代是中国人口急速增长的年代,其中196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高达43.37%,如此高的出生率导致这个年代的人们成为中国人口的主力军。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那批婴儿已渐渐步入中老年时期,不难想象,再过10年、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如此庞大的地步。

    在社区的实习工作更让我体会到老年人口的重要性,如何解决和安置好老年人,成为社区以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社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概述

    (一)中国现状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2、老龄化发展迅速。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3、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4、城乡倒置显著。

    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万-1900万人。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三)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此外,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2024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但现在的情况是,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二、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结论与意见

    1.21世纪中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20世纪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后果,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一致。

    2.计划生育这一基该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至今,使中国少生3亿多人,降低了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减轻了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

    3.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中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老龄化严重的21世纪30年代前后,仍可保持在总人口50%以上,在21世纪20年代前劳动力总量最丰富时甚至可达总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亿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因此,今后数十年内都是中国劳动力充沛的黄金发展时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不会发生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4.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仍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基该国情。尽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劳均耕地却有13亩,远远高于中国。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5.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中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中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

    6.中国各个地区人口差别巨大。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于死亡率,从1993年起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水平,个别区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时,也有少数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轻,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人口零增长。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应当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7.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8.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中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中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中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

    9.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

    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中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三、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

    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4)将老龄工作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5)逐步实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改善居家养老环境

    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10)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11)适度调整市场机制以带动老龄产业发展

    12)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13)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

    (二)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

    1)加大有关老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2)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

    3)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4)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5)加强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6)健全政府的老龄事务管理机构

    7)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化服务队伍

    (三)战略对策

    1)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2)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3)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4)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四、社区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数目越来越多,赡

    养老人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于是,社区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养老也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首先,社区服务对养老保障有着重要的经济补给作用。虽然我国经过十几年在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上的努力,使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得到了一定的保’正。但是,养老金的社会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仍然是我圜养老保障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仅1998年全国养老保障基金收不抵支即达 70亿元以上。这就意味着,社会上不仅有一批老年人不能按时足额地领到养老金,即便是领到养老金的人,从这里得到的经济保障水平也是有限的。当政府与企业还不能为退休人员提供更高的退休待遇时,社区服务便充当了弥补这种不足的角色。社区可以通过发展社区经济,走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道路,大量吸收、安置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使他们在为社区创造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从而改善和优化他们的退休生活。虽然目前用这种方式为老年人解决的经济问题是有限的,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其发展的潜力不可估量

    其次,社区服务对于退休老人的日常生活有保障作用。现代中由于流动加快,不少老人的子女身处异地他乡,所以离退休后老人只能自己单独居住。这样,他们的日常生活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即便是和子女一起居住,由于子女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能为父母日常生活提供的照顾也常常是不全面的,老人的日常生活保障依然离不开社区服务这一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据上文提到的那次社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当问及老人是否可以享受到来自街区组织和领导等方面的日常生活照顾时,回答“是”的占到41.9%。其享受到的具体照顾依次是“作伴聊天”占70.8%;“逢.7%;“其他”占5.5%。当进一步问及老人是否想利用街道和居委会为老年人设立的服务项目年过节看望”占37.5%;“看病买”占25%;“帮助买东西”占23.1%;“病后护理”占11%;“帮助做饭”占3时,回答“想利用”的占42.4%;回答“不知道”的占13.5%。这些情况表明,由社区组织和机构提供的社会照顾资源已经开始被老年人接受,并逐步开始在养老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社区服务对离退休人员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从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方式中疏离出来,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疏远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再加上退休后老人在家里的时间较多,子女由于忙于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陪伴老人,这就更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和被冷落感。另外,由于“代沟”的存在以及年龄的原因在一些老人身上引发的健康问题,都易造成老人的精神苦闷。而社区服务则能够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前述老人们对社区照顾资源中“聊天解愁”的利用看,老人们在精神需要满足方面对社区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社区服务在解决各类与老年人生活有关的问题上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作为生命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常常面临着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多、也更棘手的问题,如老年人基本权益保障问题、医疗护理问题、老年婚姻问题以及由住房改革带来的住房调换和住房困难问题,当然还有临终关怀问题等。所有这些老年人问题往往是政府鞭长莫及、单位无能为力的,家庭也因种种原因不能解决的。而社区服务在处置这些问题上则能发挥独特的优势。如社区的咨询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社区的信息协调服务和婚姻介绍服务、精神安慰服务等,都对老年人幸福安康地安度余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运行载体,在养老得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参考资料:

    中国网 china.com.cn 2024-05-04 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7大特征》 朱尧耿 王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推荐阅读:
    人口老龄化
    7.11知识竞赛市领导致辞(模版)
    交通安全拉力赛方案
    戴道晋在全市招商引资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