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半年工作总结 问候语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读《海子诗传》后感[范文模版]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风徐来 时间:2024-05-25 21:48:31

    第一篇:读《海子诗传》后感[范文模版]

    读《海子诗传》后感

    在历史、童话、社科和小说之外,还需要一点诗意,就一瞬间的动念,给儿子买了这本书---《海子诗传》,倾蓝紫著。

    看过介绍才知道,原来《锦瑟无端五十弦》也是她的著作,只不过,我只记得那本书,不记得倾蓝紫这个人。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的现实是压抑的,而诗是心灵的盔甲,也是灵魂的翅膀,给孩子一点诗意生活,希望他在烟火气之外,有思维的想象空间,心灵得以歇息。

    这本书,是关于海子诗歌的解析,也是海子诗歌的一趟旅程,能看到海子诗歌的风景,坐上蓝皮火车欣赏他诗歌的旅游景点。

    十二个章节,缘起缘灭,情起情灭。我很喜欢这样读诗,读诗人。能读懂,也能领略高潮和曲终人散。

    图片

    海子曾踏上雪域高原,寻找自己的归乡,最终还是回归大海,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如屈原投江一样果断。

    作者在解析海子诗的过程中,把短短10年的人生由诗歌而起摆渡到诗歌和生命的终点。

    不说遗憾,只说一个年轻生命的追索,有诗意的,有哲学的,也有人类终极命运的。既是生命的结束,更是诗歌时代的黄昏。

    那个时候,海子发现了自己,世界还没有发现他。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诗由好友西川整理发表,人们才渐渐认识海子和他的诗。他热爱浮世,却绝世而去,热爱凡尘,却自掘红尘埋葬。因为太炽烈地爱这个世界的美丽,所以更加激烈地愤恨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爱得愈深心越痛,恨不得身心分离,于是,那个光明的海子,血溅红尘归去。

    自杀是他的自我流放,他以绝恋的姿态,怀抱悬崖上幸福的花草纵身而下:我知道自己终究会幸福/和一切圣洁的人/相聚在天堂。

    图片

    当我想要为海子自杀而暗暗惋惜时,读到了余华的这句话: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对于年轻的海子来说,好像真的只是走出了自己的时间隧道,留给我们关于麦子,村庄,太阳和野花的诗歌,也是关于人类最终命运的探问。

    读完,合上书页,想一下这个15岁出走、25岁投身铁轨之下的诗人短暂一生,有什么风景呢?

    从写诗出发的旅程,实在短暂,但诗歌路上的硕果却是累累。

    我不懂诗,可我喜欢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首任何人读完都不能不喜欢的诗。不管是喂马劈柴,幸福的闪电,还是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都最终归为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内心激荡的幸福,波涛滚滚。

    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13万字,不是很长,最过瘾的是读了一首又一首海子的诗,短诗,长诗。有给初恋女友的《房屋》《幸福》《海湾》,有探索诗人终极情怀,关于孤独的诗篇《孤独的东方人》《为什么你不生活在沙漠上》,海德格尔说: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每一个生命都是自孤独起,至孤独终,这些诗篇都是海子这颗火热的心脏,迸发的激情。

    图片

    对海子,我是陌生的,想要成全儿子的阅读世界,才有了认识的缘起,最终儿子没有读,他说读不懂,放置了几年,由我来完成。

    谁说这是给儿子的?多少次,都是因为儿子而却成全了我的成长。

    为了儿子能够看到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力量的妈妈,我把阅读坚持到今天。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的出发,一路捡拾到的思想贝壳,比孩子还多。

    作为妈妈,应该是我塑造了一个阳光、健康、向上的儿子,可事实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引领了我,督促了我,成就了我。从最初的尝试付出,努力做好教育和陪伴,到最后是我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走上了一条努力成长之路,收获了内心的充盈,思想的成熟,理念的丰富,人生沉甸甸。这是生命呼唤生命,生命成全生命,从师者妈妈到学生妈妈,以为会的那些,都被推倒了重来,时代造就的,不如生命成就的更多。孩子是妈妈最好的老师。

    第二篇:读海子诗有感

    读海子诗有感

    作者 | 冯燕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是海子抒情短诗《日记》中的小节,每每读来,总有想落泪的感觉,诗中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寂寞,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有着纯情与幻想,有着异于常人的奇思异想,有着特殊敏感的感受力,可誉为天才的诗人,居然在风华正茂时选择早夭,让人甚是惋惜,这个忧伤至死的诗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数量繁多的诗歌,其中有100多首极为精粹的短诗,读来令人觉得美不胜收,《北方的森林》、《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活在珍贵的人间》、《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揪树》、《两座村庄》、《给母亲》、《秋天的祖国》、《十四行诗,玫瑰花园》等等,题材辽阔,奇致纯美,洋溢着大地本质的清新悠远。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性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初读海子的诗,是收录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内心总会涌现一份悲凉。

    海子在《麦地》中这样写“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由此可见单薄的海子内心承担如斯大的忧伤。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海子内心的寂寞是何等的巨大,这简直就是生命的黑洞,吞噬着海子内心的一切,人生百味在这里不停地流失,连握住一滴眼泪的力量都没有,在强大的自然与人类整体的愚昧面前,我一无所有,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便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姐姐,这样一个无限温暖的称谓,诗人内心极度渴望,呼唤着。这是唯一能替诗人抵挡无边无际寒冷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词汇……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无可讳言,海子是独特的。他的诗歌,充满浪漫、敏感、纤细,甚至能让人产生怜惜的痛感。海子无疑是很让人同情的,他是可怜的,追求幸福到了死亡的绝路,活着的时候不被理解,甚至被当做神经病,曾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这种评价深深打击了他脆弱的心灵。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他的诗把我们带入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在这里,一切浮华退却,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自然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我们去修饰,他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是心灵的洗涤。在他的笔下,流动的是最真实的清水,发出的是最诚挚的呐喊。

    借用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的一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第三篇:读《海子的诗》有感

    读《海子的诗》有感

    推荐书目:《海子的诗》

    推荐理由:海子,原名查海生,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他在他短暂而美好的生命里,把他所有的追求与梦倾注于诗歌当中,《海子的诗》中集中了他一生中所有著名的诗目。他的诗中有创新,也充满了对尘世间美好的希望,鼓励着人们为寻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绵绵秋夜,在九月与十月擦肩交际的某个夜晚,我翻找着书架,忽然将目光停留在了《海子的诗》身上,而后便跟随着海子悄悄然进入了他的世界„„

    过重重迷雾,我终于见到了他。他蓄着胡子,留着长乱的头发,而我却从他朦胧的双眼中发掘出了很深很深的笑意。他看上去有那么一点落拓,却又是那么样的快乐。我上前一步,海子便轻轻捉住了我的手,飞快地奔跑起来。停下来久久驻步,只感觉有人在身后轻拍我肩,我回过身,震撼的景象几乎将我淹没——那是最为汹涌磅礴的大海,在寥寥零落枯枝的映衬下显得更为凄凉。趁我茫然的片刻之间,枯枝上飞速抽出了绿油的新芽,海水也听话地安静了少许。我惊异地看着身旁的海子,他笑着,不语。我开始踱步于这半梦半醒的幻城之间,才发现在我们所处的悬崖上,正面对着大海的,是一幢小屋。它身旁的枝节绽开了花,它面前的田地发起了芽。我正沉浸于这突然到来的美好,望向海子,却发现他眼中滚起了突兀的泪,悲伤不合时宜的攀上了他的脸。我大惑不解地走向他,他却又拉起我,再次飞快地跑了起来。

    我理所当然的充满期望,等待着他轻拍我肩,脑海里不断幻想一切美丽的风景。而当我转过身,映入我眼眸的却是无边无际的黑夜。少顷,天微微泛光,天气越发的寒冷。我裹紧身上的衣服,隐约看到几处落败的茅屋,焦急地等待。而场景似乎永远定格了,定格在这永恒的黎明前的黑夜,那是无穷尽的压抑与挣扎。然而海子的脸上没有悲伤,更多的亦是兴奋,兴奋于对这个尘世的厌恶,兴奋于他即将承载着他的梦翱翔。

    场景再次变换,那是一个夕阳与晚霞交映的黄昏,乌鸦缓慢地盘旋而低鸣,云朵柔软的像是要载着我们一块儿翻滚。我仰起头,忽地看见那云中央裂了开来,渐渐地化作一个大口,万丈千阳就这么浓烈地涌下来,空气中躁动着宁静的期盼。终于,一道洁白神圣的天梯直竖入天,我身旁的海子早已不见,耳廓边响起火车轰鸣的韵律。那韵律悲壮而沉稳,述说了将要发生的一切。我闭上眼,不去打扰也不随意想象。海子就这样走了。

    我依旧坐在桌前,恍若千年已逝。他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个黑夜的海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村庄。他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海子仿若一个遍体鳞伤的孩子,他躲了起来,用无尽的诗歌与创作来舔舐自己的伤口。我将海子的死看作一个勇敢者的冒险游戏,当他累了的时候,当他再也无法在尘世中找寻幸福的时候,他怀抱《圣经》,他内心深处最圣洁的梦,去另一个世界追梦。在诗中他寄予了他全部的美好与梦,海子的诗让我渐渐相信,每个人灵魂中都有一处远离喧嚣的地方,那是梦和理想支撑的勇敢的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沉浸在追梦旅途中的你,是否终于在宁静的天堂里,找到了你的幸福呢?

    第四篇:读《江青传》后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读《江青传》感悟

    东源县实验中学吴美英

    一个人的成就与成长中的“耳濡目染、环境磨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这是读完《江青传》后我的感慨。

    江青,原名李云鹤,她出生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使她过早地体验了人间的人情冷暖,因为受她母亲的影响,江青偏执地认为婚姻是不可靠的,男人是不可信的,从她五段婚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一个人的少年,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实际上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可见它们之间是水乳交融般地联系在一起。

    良好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江青因为结交了康生、田汉等文化底蕴比较高的人,后来还与毛主席结为连理,使一个井底之蛙在革命的生涯中显露峥嵘,最终凌驾于中央常委之上,可见,她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她的人生。而当我们拥有良好环境的同时,重要的是怎样的陶冶自己的心境,而不是利用它成为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贪得无厌,做一些违背世人的事情。所以好景之时,要学会珍惜,好好的把握、利用,将其发光发热。在我们漫长的岁月中结交不一样的朋友,就会陶冶出不同的心境,态度决定人生,故此,慎交良友益友是很重要的!

    顺境中长大的人,意志往往会比较薄弱、优柔寡断、眼 1

    光短浅等。因生活太美好、顺畅,生活不需要付出坚强的意志,没有太深刻的体会,成长中既定的生活轨道使人墨守成规,剥夺了许多磨练的机会,可能最终会导致一事无成。而俗话说不是在逆境中死去就是在逆境中重生。逆境往往还会催人奋进、使人果断、目标明确。如果逆境中遇到了良师益友,那便是枯木逢春,犹如雪中送炭,若你把握住机遇,那将会有所作为。从中告诉我们平时要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心胸要宽广,相信自己无私的付出将会带来无限的温馨和回报。

    戏子出身的江青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懂得看人如何演戏并自己也演绎着,在后来的反革命生涯中正是因为她善于观察别人,了解对方,所以她掌控了时事局情,她为了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不择手段,为了一己私利,损害人民的利益、祸害国家,她这利欲熏心的阴谋还最终还是被邓小平、毛泽东等人识破,最终走向毁灭。这些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总结、知己知彼,内心善良的人,而不是做自我为中心的人。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进取、总结、还有坚韧的毅力,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再作计划,不能盲目的较劲。做善于计划的人,才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办最有效的事情;善于分析事情,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善于总结自己,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

    不进去。我们可以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别人不懂,我们不用去责怪。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我们可以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别人不懂,我们也不用去责怪。只要我们执着一颗善良的心;拥着一颗乐观的心;捧着一颗阔达的心,任何困难在我们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生活中,不是给我们财富我们就拥有,给我们祸事,我们就不幸。我们不能给生活套住了,不能看到消极的一面就放弃,不做任何的努力。例如,我们是不可以选择出生的,所以我们的家庭是不能选择的,但是我们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不管家庭好不好,我们都不要引以为傲或自怨自艾,因为那只是父母的创造成果,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应抛开这些外在因素,做一个这样的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争取的权力,只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挣脱黑暗,阳光总在风雨后,用坚定的信心去迎接太阳吧!

    为我们无限向往的未来迈进,为我们拥有更精彩的明天,让我们在书海里驰骋吧!

    第五篇:蒋介石传读感

    《蒋介石传》是大陆出版物,2024年出版,作者何虎生,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本书凡涉及到国共关系时,自然都是站在我党立场上讲话。未涉及到我党的,则应视为比较客观的。读该传时,我发现,凡是未涉及我党之处时,笔者常常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蒋介石的赞赏甚至敬意。

    首先关于蒋介石这个人,第一他是个爱国者,民族主义者,这与我们以前卖国贼的概念截然相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事实;第二是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保护者,其酷爱读书与毛泽东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只是不好作诗。关于此点事例颇多,不胜枚举。拜其所赐,台湾成了中华文化传统最深厚的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堡垒。

    蒋介石一生最大的功绩有两件事,一是领导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二是组织了两次世界罕见的文物大迁徙,一次是抗战初期由南京迁到重庆,另一次是赴台前夕将大批珍贵文物运送到台湾。第一条毋庸赘言,抗日战争的领导者是“蒋核心”的国民党,而不是自称“中流砥柱”的我党,这一点我们现在都不好意思再否认了。八年抗战打得有血有肉,可歌可泣,以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之魂,绝不窝囊,绝不萎懦,最后的胜利是体面赢得的,绝不是拜人所赐。蒋委员长功垂宇宙。第二条已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那些文物如留在大陆,文革中不知要毁掉多少。

    蒋介石的成功,是从正当途径走上去的,成绩优异,百里挑一考上保定陆军学校,然后又被选中赴日学习军事,与大多数共产党人靠革命起家不同。

    蒋介石的性格,一是坚强,二是狡黠,但不暴戾、不乖张,讲求规范,不苟言笑,曾经与希特勒交好,梦想建立纳粹德国那样的国家体制。

    蒋介石一生最大的痛,在于对独裁统治的留恋,这也断送了他所有的功绩,掩去了他一切光环。像拿破仑、克伦威尔,由革命者蜕变为独裁者,最终事业倾颓。

    前几天同事问我,国民党怎么那么快就完了呢?我想了想,说:

    一、从“迷信”角度,蒋介石继1926年统一中国后,又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功业已达极点,气运到头了;

    二、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是腐败的最理想温床,抗日战争后对沦陷区的“劫收”,居功自傲的心理,违背民意发动内战,使民望迅速下跌,官兵们不想打仗;

    三、我党斗争智慧冠于全球;

    四、苏联背信弃义,二战末期强迫蒋介石签订《中苏友好协定》,获得东北利益,明里支持国民政府,暗里帮助我党,提供大批武器。

    当然,第二条是最主要的,所谓堡垒从内部攻破嘛。可怜了黄伯韬、张灵甫、薛岳等一

    批抗日名将,令日本人闻风丧胆,却不明不白死在内战战场上。

    今天又看了一遍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片子代表了相当部分国人的看法,以为日本鬼子并不是被我们打败的,抗战胜利只是拜美苏所赐,所以日本鬼子依然气焰嚣张,并不服输。所以才有影片中酒塚队长的话:“遗憾啊,我们并不是输在战场上„„”

    看了《蒋介石传》以及其它一些抗战史料之后,我不这么认为。

    我们为什么“仇日”?因为我们背负着强烈的屈辱感,心中的怨气总不能释怀。一个人被痛打、被羞辱,却无还手之力,挥几下拳头也没伤着对方,凭别人帮忙才免于被打死,心中能不怨恨吗?能不天天想着报复,有朝一日置对方于死地吗?尤其是长壮实点了之后?

    很不幸,我们从学校教育得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以为我们当年就是那个被痛打而没有多少还手之力的病夫。课本上说,中国政府,也就是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军事上连连溃败,为逃命丧心病狂地炸开花园口大堤,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涂炭,陪都重庆依然花天酒地„„

    很不幸,我们没有了解到事情的另一面。

    我们只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没有听说过“八百壮士守四行”;

    我们只听说过歼敌200余人(最初说是3000余人)的平型关大捷,却没有听说过歼敌整整一个师团的万家岭大捷;

    我们只听说过百团大战,却没有听说过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英美在东南亚一败涂地,同盟国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我们打的第三次长沙会战;

    我们只听说过国民党军在抗战一年内连丢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五个大城市,却没有听说过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百万中国军人浴血奋战,以2~3:1的代价使日寇伤亡20余万,从此丧失大规模全面进攻的能力;

    我们只听说过国民党军的豫湘桂大溃败,没有听说过那是日寇组织了50万人狗急跳墙式的最后垂死挣扎,而此次战役中的衡阳保卫战1万中国军人殊死抵抗,死守50余天,歼敌近2万人,勇敢壮烈令日寇和英美均为之折服;

    我们只听说过抗战中国民党军获得大批美援赖以苟延残喘,没有听说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我们基本是孤军奋战,老英老美怕得罪日本袖手旁观,而大批美援

    也是我军将士奋勇作战打通印滇缅公路后才有可能得到的。

    我们只知中日国土、人口相差甚巨,不知抗战前两国军力、工业相差更为悬殊,倭寇“三个月灭亡中国”并非痴人说梦的狂言(可以对比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到半年日军20万人将英美荷军30万人打得落花流水,横扫整个东南亚、西太平洋的骄人“战绩”)

    我们没听说过的还有:

    抗战初期英美德纷纷施压,以调停为名,要中国向日本乞降,是蒋介石顶住巨大压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忍抗击日寇,与之周旋,等待世界时局变化。

    抗战最后一年的湘西会战打得日寇心惊胆战,4万日军成为瓮中之鳖。远征印度、两次远征缅甸重创日军,拯救了无数英军的生命,令英军驻缅司令官感激涕零;

    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盛赞中国军队的骁勇善战,而称赞之后即陷入沉默,因为一是反衬了英军在亚洲对日作战的溃不成军,二是感到了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后对英国在亚洲殖民利益的威胁。

    „„

    抗日战争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国际地位一跃千丈,战后成为与英美苏并列的四强之一。

    抗战中,中国人团结一心,坚忍不拔,付出巨大牺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领导者蒋介石是当之无愧是最坚定和最顽强的抗日民族英雄。

    可是,这样一场奋张民族精神,使一个一盘散沙、濒于灭顶的民族浴火重生的气壮山河、永载史册的伟大战争今天却被我们很多人看成是耻辱,当成表现中国人劣根性的教材,这实在不能不说他们不懂历史,或者说历史被歪曲了,真相被隐藏了。

    重新认识八年抗战,有助于我们从“仇日”的不健康心理阴影中走出。对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自有公论,下面转引网友文章,虽非自己所写,但基本代表了我的观点:

    蒋介石,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重新审视历史后发现,是他领导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最坚定和最顽强的抗日民族英雄。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在一份批文中说,“今后如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说与日本和谈的问题,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其中可见其对抗战的决心与态度。

    蒋介石的日记被其后人全部存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最近,蒋介石1917年至1945年的日记已对学者开放,从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人品超群的人。他如何修身,如何励志,也值得后人特别是青年人学习。蒋介石从1917年开始,几乎每天写日记,连续55年,不但记录政事,也有私生活。他的日记不但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还成为人们认识他内心世界的重要入口。蒋介石心怀坦荡,日记中不但有他的功绩,也有他的败笔和寻花问柳的丑事。从他的部分日记,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愿意而且勇于向历史负责的人,他的内心是光明的。他思考的是中国的大事,而不是个人的势力和地盘。这样一个有着伟大功绩,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是中国20世纪的伟人之一。

    回顾中国几十年来,一些被誉为“伟大”的人物,他们有蒋介石的功绩吗?他们有蒋介石的人品吗?他们敢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书写下来,留给后世评判吗?他们留下的只是是经过再三斟酌、高级秘书润色甚至代笔的文选,有些还是会议讨论的结果。他们不敢也不愿向后人负责,向历史负责。他们朝思暮想的是权力,他们把用暴力夺来的权力当私有财产,不但想守住权力,还想死后谁来继承权力。对比之下,蒋介石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人物。

    由于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创建者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它四国为美、英、法、苏),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蒋介石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就历史而言,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外国(或外族)的全面入侵,其中有两次亡国(或亡朝):其一是宋,其一是明。唯一没有亡国(或亡朝)、并且全面战胜了侵略的,就是中华民国。有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优势尚且败于蛮夷小邦并亡国(或亡朝)灭身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反侵略人物,都能被称为民族英雄,那么在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内讧连连、四分五裂的情况下,领导中华民族长期守土抗战,击败用坦克、飞机、战舰武装起来的工业大国日本,最终赢得胜利的蒋介石,怎能不是民族英雄!(此段文字值得商

    榷,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只能说是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因为蒙古族、女真都是从属于中华民族)

    就二战而言,凡被德、日、意侵略的大国,在欧洲除了苏俄,在亚洲除了中国,没有不亡国的(英国本土只遭轰炸,未遭登陆,故不在此列)。而未亡国家的领袖,如苏俄的斯大林,其沦陷的土地不比中国小,伤亡的人数亦不比中国少;被亡国家的领袖,如法国的戴高乐,都能身负民族英雄的荣耀;非但没有亡国,并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卓越贡献的战胜国——中华民国领袖——中华民国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反法西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又怎能不是民族英雄!

    就二战期间各国的国内情形而言,应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比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更加难以领导。因为刚刚统一了中国的蒋介石所面临的,不仅有外患,更有内忧;不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各式各样军阀残余的连续反叛。这些大大小小的武装割据势力,对如何扩大自己的私人武装与地盘向来是处心积虑,但对如何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主权、加强民族团结则缺乏热情,套用古书来说,就是“喜则连横抗上,怒则竞力相拚”,完完全全是一盘散沙。当此之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华民国,虽然面临“数面作战、国无同类”的困境,却仍能团结国人,内平叛乱叛国,外抗强敌侵略,非但没有亡国,而正是在这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中,荡尽了百年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奇耻大辱,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以一积弱之国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国之一,争得了举世公认的荣耀。作为中华民国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先生,若不是民族英雄,那么,世界上还有谁敢称民族英雄?!(写得好!!)

    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还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战时领袖和他拥有领导抗战的功绩,还在于他是那一场伟大抗战的实际指挥者和参加者。他在“8.13”抗战中,曾数次冒着被日军击落的危险多次飞向上海火线督战,其夫人宋美龄亦曾在劳军途中被日军飞机炸伤。而这,在所有二战各国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遥坐衙内,指挥虎门销烟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亲赴前线的全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更是民族英雄中的大英雄!(与林则徐比虽显牵强,但蒋介石在抗战中多次亲临前线指挥确乎属实)

    中国军队正是在蒋委员长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民族圣战,在一个极端贫困弱小的农业国家,中国军队凭借血肉之躯与顽强的民族斗志与强敌周旋,以冷兵器参与现代化战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由最初的空间换时间的非对称的拖延战,最后发展为逐渐对称的反击战。这支军队是伟大的,统帅这支军队的蒋委员长更是伟大中之伟大者。当时中国国民之抗战勇气不曾有丝毫之泯灭,当时中国军队之抗战勇气亦不曾有丝毫之泯灭,就因为中国还有陪都重庆在,重庆还有蒋委员长在。蒋委员长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置个人安危生死于度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领导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率领一支四分五裂的军队实现一致对外的民族圣战,其功其德,翻阅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唯有他一人而已。



    推荐阅读:
    读《海子诗传》后感[范文模版]
    中班健康活动反思(汇编)
    教师节家长代表经典讲话稿
    优选为患病学生捐款倡议书(五篇模版)
    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五篇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