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经营合同 其他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课改材料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玄霄绝艳 时间:2024-06-10 01:03: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晋城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晋城市科技示范校”、“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单位”、“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中国教育》、《现代教育报》、《山西教育报》、《太行日报》、《晋城教育》等多家报刊介绍了我校的课改经验,阳城电视台进行了追踪报道。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新课改中有10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关键词,这就是:平等、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互动、体验、建构、个性、创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下理念:

    只为成功想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教育是教师的幸福事业,学习是学生的快乐需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首先要有好习惯。

    第二是确立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少讲开始”这一具体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备好每一堂课,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精讲多练提高效率。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出风格,创出流派。

    第三是确立“好课堂”的标准: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是五个“让”,即新知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探究,作业让学生选择,着力构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活力课堂。强调关注课程标准比关注教材、关注练习更重要。离开成绩去谈改革是没有说服力的。我校倡导立足课堂主阵地,坚持“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小于80%、当堂达标要在80%以上”的指导思想,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第四是确立“以课题来引领课改”的理念。确立“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的学校总课题,课堂中的教学困惑通过课题来解决。具体的指导思想有: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出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容量大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教过了不等于学过了,教完了不等于学会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是确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我们破除了原有“以教论教”,制定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重点是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师上课的好坏不再是单一地由成绩来决定,而是通过同行、家长和本班学生的评价来确定的。

    十年来,我校先后有王凌义等6位教师获“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称号;张良蒲、吴书霞等28位教师获“市、县教学能手”称号;吴红卫等35位教师获省、市、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常周元、延小软、刘群等5位教师被评为“阳城县名教师”,教师有86人次在各级教学观摩、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有140多篇论文在各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

    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这一环节约5分钟。开课后,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明确本节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背景、场景、情景(三景)的作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约1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根据第一环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充分自学、独立思考,圈画重点、标明疑难。在此基础上,同桌、小组合作互动互议教材,研讨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试做教材上的习题,不会的可再看教材上的提示、例题或互相讨论、询问老师,初步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或个别指导。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这一环节10—15分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片断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归纳,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矫正感知过程中认识和做题的错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师采用的方法有释疑解惑、典例精讲、点拨提升等。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这一环节约15分钟。根据学情,对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分层达标活动。训练题要精选习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达标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文科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理科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这一环节大约5分钟。学生、教师对本堂教学内容、研究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小结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同步发展,要指导学生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选择和确定专题,以多种形式进行研究,以达到能应用、能迁移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巩固加深知识,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当然,“导、学、问、练、评”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各教师、各班级、各学段、各学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我们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师死套模式,更提倡教师自创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学校连续九年中考成绩居阳城县第一名;县市中考状元连续四年花落该校:2024年中考段海燕同学以668分夺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二名,2024年中考郭凯杰同学以664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24年中考吴云燕同学以667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24年中考赵婧宇同学以656分夺得全市并列第一名;2024年中考,阳城三中616分以上118人,全市650分以上11人,阳城三中4人。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祁县三中是祁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单办初中,担负着祁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们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课改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文昌小学 刘辉

    一、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

    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教育观念。它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长远,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其它方面也必然要随之而动。在课改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明确理念,构建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5”指学习流程的五个基本步骤。即下发提纲,自主学习;对学群学,解惑生疑;组组互动,讨论释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巩固训练,拓展延伸;“2”指二项反馈提高:学生整理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教学反思,生成教学智慧。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方向,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课堂教学体现“10+35”的时间分配原则。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充分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标。为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宣传讲解,强化对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加大监督、指导的力度,强力推进“352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采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的办法,让教师从经验的模糊理解到充分运用。让他们通过与传统的方式比较对课改认可和实施。第三,广泛开展集体备课。同学年同学科要相互研究,对自主课、展示课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集思广益,优化方案。第四,深入开展“一人一课”展示活动。同仁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五,主抓教学领导要经常召开研讨会,教

    研组也要不断开展研讨活动,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六,采取领导包学年的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实施。保证了实施过程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第七,领导和包学年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教研组进行听课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力推进,动态监控。第八,建立新的课堂评价目标,并把教师课堂表现与量化考核挂钩。第九,学校加大投入力度,解决配套设施不足和不到位的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搞好调研工作;深入到学年组和班级与师生沟通交流,解决师生困惑。

    与此同时,我们落实与课改模式配套的教学要求。这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能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出台了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辅导作业管理制度、考评评价管理制度。细则的制定,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

    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常规的内容,教学领导以教研组为单位解读常规要求,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新常规与旧常规在教学理念上、课堂模式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区别,切实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课程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师在课改中有效地落实。

    (二)严抓过程,确保课改质量

    工作中我们本着“抓落实就是走捷径“的工作理念,严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课改学科——全面:学校所开设的三级课程,全部按此模式教学。教务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校长行政力推,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逼着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创新:针对一些教师不写教案、抄教案的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师备课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导学提纲的编写过程遵循“自主备课,编制初稿——合作研讨、优化方案——自主修订,补充完善——教务审阅,签批印发”的原则。

    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使用的导学提纲的编写。导学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导学提纲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在设计导学提纲时,把着眼点和侧重点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辅导、作业管理——突破:分析学生差异,针对个别情况采用不 同的辅导方法。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把辅导重点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问题学生,发现闪光点,放大、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并逐步引导他们全面提高。

    优化学生作业:学生作业取消了传统的作业本(个别学科保留,如语文学科作文、英语学科的单词书写等)。作业以“剪刀+糨糊”形成的反馈习题为主。(“剪刀”即把搜集到的典型习题剪下来,“糨糊”即把搜集到的典型习题粘贴在空白卷纸上。学校速印机印刷下发。这一过程是广泛汲取信息、重组加工、优化组合的过程。用精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利民二中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消化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教师作业批改要认真,要求做到两个及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同时开展作业交流,学校每月对常规作业检查一次,纳入期末教师量化考核,以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检查——规范:教务处依据《西村中心小学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汇总表》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好统计,纳入学期末的教师量化考核之中。规范、严格的检查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强化师资,提供课改保障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此,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学校多措并举。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以教研联席为契机,促进教师借鉴提高;以校园百师讲坛为载体,促进教师引领提高;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核心,促进教师抱团提高。学校构建了声像教材、案例教材、文本教材三个模块的培训资源,用以发挥理论引导、典型示范、强化训练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采用“一研二摩(模)三练”的培训方式。即,注重校本教研,强化课堂教学的观摩和名优教师教学的模仿,强化平日课堂教学的锻炼、上级教学比赛的历练和系列教研活动的拉练。以此提高教师的岗位能力和素质。

    (四)实施课改,提升教学智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创新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个“基本”:小组合作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效课堂是分组的。小组是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有效手段。小组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习惯的场所。我们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

    分。主张“同质交流,层级请教”。“组间同质”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而“组内异质” 又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同质交流”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第二个“基本”:“学中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中心”的对立面是“教中心”。它是中国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它的产生是受教育体制影响的结果。他的危害是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泯灭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抑制了创新能力的生成。在“学中心”与“教中心”新旧理念的搏杀中,“学中心“占了上风,回归了本位。真正的教育找到了生长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保障。

    第三个“基本”:全员参与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告诉我们,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每个班级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真正价值追求。在体现主体性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做人的尊严,找到了人生的自信,找回了为学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才有爱

    现阶段,我校正在思考和践行一个比较大的模式:“自主—自主教育—自主的人。” 自主是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仅此,我们又不能满足,思考着如何把它升华到一种自主教育。不仅在学习中自主,在做事中、生活中、在处世中、人生中仍至以后社会中也能自主,这是对“自主” 更加完美的诠释,最终的落脚点是通过自主教育培养自主的人。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自主人格的人,独立意识非常强的人。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广泛认可。呼兰区教育局于万金局长在深入调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四个特点:具有启智性,即(1)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抢学、攀学。(2)开启教师智慧,让教师横贯学科知识,纵达知识顶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具有包容性,即学生包容了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教师包容了学困生的知识缺陷。(4)具有迸发性,即迸发出教师作为群体内领跑者的激情,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了所有教师专业的全面成长,也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催生出一流的教育思想,激励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历练出空前的进取精神,打造出优质的教育质量。

    课改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品学端正的上进学生。我校现在班级的孩子们全部能阳光自信的走向讲台,展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他们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害怕下课。”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课改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给了孩子更多展示机会,现在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表演,他们不但表演的很流畅,带有表情和动作很丰富很到位,而且还能改编创新,在展示和讲解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创造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一题能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在物理课堂上,能设计出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微笑,作为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职业幸福感。

    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由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在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组织课堂纪律的双重压力下完成每一节课,每节课下来我们都身心疲惫,但现在课改使我们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开放课堂,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情与灵动的课堂。

    同时,课改也营造了一种笃学求实,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允许有牺牲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纵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们仍感到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一个信念就是:一切为学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谋出路、谋未来、谋幸福。我们会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负重前行,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

    第三篇:课改[模版]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这个偏居鲁西北的普通农村中学,硬是靠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蹊径”。那么,校长崔其升是如何解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从老师独讲到学生人人参与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历经10年改革,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1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24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二是课堂过关。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第四篇:课改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2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模式化课堂教学,促成教学、教研滚动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目标,学校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我们引礼仪进课堂,建礼仪生态,创魅力教学;

    二、为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我们鼓励教师教学“三贴近”〔贴近学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创造性用好“三步·六环”教学模式;

    三、为促进“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进课堂,我们坚持赛课与论坛,用赛课引领,借论坛推进。

    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是,教学拉动了教研内需,教研促进了教学创新,教学与教研的滚动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进教研,进课堂,已催生出集体备课的新常态,大周课时管理的新常态,合作学习的新常态,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新常态,赛课评课的新常态,自主评价的新常态,等等。这些行之高效的教学管理,我们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并不断赋予其新内涵,注入其新元素,使其常做常新。这些新常态激活了思想,和谐了课堂,保护了热情,提高了效益,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回顾过去学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历,反思教学实践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重要认识——

    一、创建礼仪课堂,打造魅力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阵地上的主体人是学生,主导者是教师。课堂阵地用得好不好,就看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摆得正不正,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怎样让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主导作用彰显?对此,课改实践给了我们新认识、新回答,那就是,让礼仪进课堂,进而改变课堂教学生态。

    我们制定课堂礼仪10条,从师生的站姿、坐姿、举止、表情、言语、合作、交流、展示、评点等方面,充分体现“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让全体师生懂得:有礼的课堂,人心怀敬畏,气氛是和谐的,没有伤害;有礼的教学,人心怀尊重,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冲突。有礼的课堂,有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有礼的教学,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照。

    为保证礼仪课堂建设,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增加了礼仪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第10条明确指出,“课堂规范,文明礼仪自然彰显”。要求质疑、答辩,以理服人;互动、展示,以礼相待。仙源的课堂里没有傲慢、悲观,没有歧视、边缘。“好,非常好”,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感受的最强音;“棒,你真棒”,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口头禅”。自主、自尊,在以礼施教中体现,自信、自强,在以礼受教中形成。敬、雅,和、合成为仙源独有的一种课堂礼仪文化。

    礼仪课堂创建实践告诉我们,礼仪课堂环境好,氧气足,适宜关爱与尊重孕育。礼仪教学适度高,魅力强,适宜兴趣与激情成长。礼仪进课堂,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尊重与平等,自然与和谐,培植的是一个个健康、安全的教学新常态。

    礼仪不是文明课堂的标签,它是师生内在思想,外在行为的集中表现。礼仪能影响人的思想,礼仪能改变人的行为,礼仪能丰富人的情感,礼仪能生成课堂魅力。“亲其师,信其道”。“信”必先“亲”。礼仪就能让师生拉近距离,和谐关系。没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平衡就必被打破,“亲”与“信”也不复存在了。

    仙源学校礼仪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由师生共建,教学由学情牵引,成果由师生共享,评价由学生结论。教学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在乎自己的地位;学生做了教学的主人,他们就会在乎教师的评价。当学生对课堂在乎了,对教学敬畏了,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魅力就开始形成了。

    二、推进“三步·六环”,保障教学定力

    一个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学思维,可以影响教学生态,可以转化教科成果,可以固化教学定力。保障师生的教学权利,应成为我们打造教学模式的重要思考。仙源今天运用的“三步·六环”教学模式,是多年“讲学稿”教学实践经验、成果积淀的产物,是仙源人虚心学习、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学洋思,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找到了课堂的基本架构--“三步”,即先学-后教-检测;我们学精英,从“6+1”中找到了教学支点--“六环”,即导、思、议、展、评、检。这样,就构建起了一个有架构,有支点的教学模式。

    “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创建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个教学法根基,它又反过来服务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表现为,尊重两主地位,教学“退耕还林”,培植激情基因,增添幸福元素,让教师的教权与学生的学权在教学程序上得到固定,受到保障。“六环”中的“思、议、展”是学生自学、互学、群学时间,“导、评”是老师主导时间。“三步·六环” 不仅是个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教学维权武器。我们制定的与其配套的听评课细则10条,有效、有力保证了教学双方谁也不想越位、谁也不能越位。

    要改变一个人的教学行为不难,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教学思想就很难了。怎样让“三步·六环”进大脑,进课堂?怎样使一个新教学模式产生定力?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是:

    一、让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感受模式的便捷;

    二、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赛课。每大周各分校向总校报告赛课学科、节次、人数、教者。保证天天赛,人人赛。

    二、用好学案。没有导学案的,或师生模式不熟悉的,一律不能授新课。

    三、建设小组。要给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命组名、建组规,树立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自信、能力自信。

    四、做好评价。评价分两块:一是学案叙写,“三步”结构清晰;二是课堂实践,“六环”运作链接。

    五、结果通报。整个赛课分三个赛区,即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学部校长是赛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节节有人评,天天有通报。

    推进“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过程,是仙源人感受创新、收获快乐、坚定自信、提升自我的过程。实践“三步·六环”,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起点--教学的起点就在学生的现有学力不及的困惑里;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节点--教学的节点就在各环节学习的结果里;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终点--教学的终点就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着力点--教学的着力点,一是对学生现有学力的高度利用,二是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深度挖掘。“三步·六环”模式教学生成了极大、极强的教学定力。陈杏安老师在第四届教学论坛中对“六环”运用价值的阐释,丁卫荣、刘世涛、尹 伟、汤海清、张金洲、李永忠、魏斯、王文娟、万津、陈良军、张春娥等一大批老师的教学展示,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激情与效果告诉我们:原来,课堂教学可以这样构建,教学权利可以这样保障,学习激情可以这样唤醒,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融洽,学生潜能可以这样挖掘,教学魅力可以这样生成。“三步·六环”正在改变仙源人的教学思想,在翻转仙源的常规课堂,展示出一种全新的课堂价值。

    三、改革备课方式,力求简洁高效

    备课是教学前的必需,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的结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一直试图找到一个简洁高效的,可信可行的,不折腾人的备课方式。有人说,我教材熟,有经验,不用备课也能上得好。这些教师根本不知道备课的“课”指的是什么。“课”,指教学的科目;教学的时间单位;教材的段落等。据此,备课要研究学科特点,要思考时间配置,要决定内容取舍,要审计教学成本。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学情是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学情是动态的,有些要素还是隐形的。备学情没有教辅资料,远比备教材难。越是有经验的教师越发要关注学情,因为他们最容易被经验牵着走。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咬住备课方式不放松。我们强调教师的自主备课,挖掘教师的“小聪明”;我们强化小组集体备课,集中教师的“大智慧”。“自我思考--集体交流--资讯互享--质疑思辨--形成共识”的备课流程,大大缩短了教学准备时间,大大增加了资讯信息流量,大大提高了问题研究效率。现在我们推行的备课叙写样式,融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于一体,两项叙写一并呈现。教师集体备课中倾听的、思考的、修改的、增补的内容,与自主备课“六环”叙写一一对应,便于课堂教学时直接运用。这样,“三步”节点明晰,层递推进;“六环”内容丰满,着力有点。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这一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获得有力保证。小学部三场集体备课影像展示就是很好地说明。

    备课,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做加减法。教学形式做好减法,减少那些多余的累赘的环节,让教学程序紧凑,进而带来教学节奏的紧张;教学内容做好加法,把那些有用的必需的内容予以浓缩,打好“教学包”,让教学内容丰满,进而带来教学的高效。

    由于教学准备中的加减法做得好,所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乘除法效果也明显。我们的课堂,学生激情高,教学效率高,精细化程度高。市教科院专家在教学巡视督导时,听了高中部的18节课,那是节节被肯定,人人受好评。教研员们感叹地说,这样的模式课堂,教学自然,没有做作,学生主动,没有包办,自学、合作、展示、点评、检测,一气呵成。看了我们的教学教研资料,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每次到仙源总有新发现,每次来检查,总有新经验。仙源重教学研究,重教师培训,重教法创新,有学不完的东西。这些评价,我们是受之无愧的。

    本学期,以“三步”为架构,以“六环”为支点,以结果为节点的“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有效运用。总校赛课报告台信息显示:2024年秋季学期,小学部赛课76节,初中部赛课192节,高中部赛课96节。三部赛课展示台信息显示:听课人员达标,评课客观公正,“天天赛课”得到了落实,“堂堂打假”得到了执行。赛课,把以“三步·六环”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高潮,引向深入,也引领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2024年课改留给我们的思考

    学习、创新是仙源的特质,保先、创优是仙源发展的硬道理。学习,就是借智;创优,就是追求。在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学习—消化—吸收—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思考着—— 自主备课怎样高效服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怎样着实引领自主备课?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及考点的不同要求,哪些内容必须集体备课研究,哪些内容必须统一制卷检测?集体备课成果怎么互享?怎么构建一套自主备课、集体备课新常态保障机制?

    “六环”间的教学节点怎么构建,怎样利用好学生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并通过教学链接使“六环”体现出节奏感、层递感?怎样构建一套“三步·六环”模式教学新常态评价机制?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怎样合理预设各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时间?或要不要对每个教学环节配置的具体时间作硬性规定?要不要把环节配置时间的运用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怎样处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统一的问题?在研究教学形式服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积极研究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的问题,不要走进了教学研究的怪圈。我们的很多次教学,为什么教师难推进,学生难跟进,上一个环节的学习结果不能成为下一个学习环节的节点,教学出现碎片化。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做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我们要知道,有些内容在一定的形式里是学不出预想的结果的。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不热烈?那是“思”的内容没有设计好,引发不了思考,激发不了追问。为什么学生展示不积极?那是“议”的不充分,没有“议”出结果,没有“议”出自信,没有“议”出表达冲动。为什么老师的点评不知所云?那是“展”的学习结果模糊,老师得不到准确的学情信息,找不到评价的切入点。

    2024年教学计划已经制定。我们在反思2024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力争利用改革成果,思考改革路径,坚定改革决心,创新改革方式,首先把2024年教学工作留给我们的问题思考好,有的问题,我们将作为小课题立项研究,再把2024年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研究好,实现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可深化。

    为落实2024年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将做好下列工作:

    严格大周教学课时管理。各备课组教学计划以大周为单位设计,包括大周周次、课时总量、教学内容、课型名称〔新授课、练习课、检测课、评讲课〕、课时分配等,确保大周课时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严肃教研组备课纪律。没有自主备课的,不能进行集体备课,没有集体备课的,不能形成导学案,没有导学案的,或自主教案没获教研组通过的,一律不能进行教学。自主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集体备课是自主备课的深化。先自主后集体的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严格按“三步·六环”框架备课。以大周课时为标准核算,自主备课多少节,集体备课多少次,内容要在计划中规定下来,叙写清楚。集体备课的研究结果记录要与自主备课中的六环节一一对应,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自主备了些什么,小组集体研究了些什么,你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了些什么,对集体研究成果,你准备运用些什么。

    继续坚持赛课。要变“要我讲”,为“我要讲”,要把赛课变成自我教学创新成果的展示台,确保赛课质量。

    继续办好教学论坛。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引思维在这里碰撞,引观察在这里聚焦,引成果在这里共享,让论坛成为教学经验的传播地,教风展示的大舞台,教学交流的好去处。

    建设好学科备课组,紧紧依靠备课组。把各年段备课组的工作结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式调整的重要依据。

    回顾2024,我们的成果是丰硕的;展望2024,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坚持理念自信,模式自信,特色自信,能力自信,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就会更宽,创新的意识就会更强,实现目标的决心就会更大,新的教学常态就会不断生成。让我们在“孝雅立德,礼乐育人”办学思想指引下,善于思考,积极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老师、学生们在创新教学,打造品牌的实践中分享更大的改革红利。

    第五篇:课改材料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课改春潮涌圣源

    河南省夏邑县圣源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改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改,就会朝气蓬勃,一片光明;不改,只会是死水一潭,没有出路。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在课改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回顾几年来的课改工作,我校以“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挖掘学生潜能”为指导思想,坚持“发展素质、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立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了课改实验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特对前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不断加快了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探索步伐,并初步取得以下诸多成绩:

    一是依据现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去洋思、杜郎口、求实等学校参观学习,经过科学论证,认真分析,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县教研室在全县开展实施高效课堂重大教学战略活动,我校以此为契机,制定计划,成立领导组,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课改向高层次发展。

    三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构建多渠道、多途径的育人环境,开展了“科技制作”、“书法”、“象棋”、“故事会”、“绘画”、“网页制作”等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给学生提供全方

    位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四是采取素质教育的“科研兴校”手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研实力。牢固树立“学校是实验基地,教室是教研场所,教师是教研主体”的观念,每学期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教材大赛”、“首席教师观摩课”、“同课异构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二课堂活动”、“校本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新课程改革实现“面上把握、点上突破”的效果,使教育研究和教育科研成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成效显著,我校多次被上级教育部门评为各类“窗口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注重校本培训与研究

    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为适应课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与研究。

    首先,深入细致地做好课改的宣传、动员工作。

    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教师开展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转变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普及过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研活动,让他们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力争变观念为行动、变行动为结果,变结果为理论,变理论为指导。

    其次,健全培训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初登讲坛的新教师分学科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上岗后选派有经验的老教师跟踪听课指导。并写出听课记录(存在问题、指导建议),于期末上交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总结材料。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各备课组也单独定时定点组织集中学习课改理论。通过学习,给老师们带来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再次,加强理论检测。

    学校定期进行理论学习。近几年来,我们首先是加强《新课标》学习,让每一位老师对该学科课标理念了熟于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加强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让老师了解高效课堂的几种常见课堂模式,结合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模式,通过教学,强化改进。再次,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我们都要开展说教材活动,先让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写出本册说教材稿,画出知识结构图,然后组内开展说教材活动,并从中选出一位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级说教材大赛,这些做法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夯实了教师的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理论检测成绩纳入教师的个人考核,激发了老师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引导教师主动关注课改,向往课改的目的。

    二.突出重点,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改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全校工作的重点、焦点。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针对课改要求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研究,强化“课改”即“改课”观念。每学期初组织上学年的首席教师上观摩课,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做示范。然后组织有全体教师参与的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活动采取同课异构方式,采取南北楼分别派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讲授同一节课。讲授内容相同课堂设计不同,然后该学科所有备课组在周一组织的集体备课中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要求上课教师说课时根据课改精神谈教学设想,设计目的,课堂中的得失等等。议课时改变以前人人叫好,无所收获的场面,要求人人发言,谈收获,谈感想,谈不足。议课后讲课教师要写出课例分析,听课教师要写出课例评析,最后讲课教师再写出教学反思,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交流”与“合作”,是否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是否进行整合或延伸,教学过程是否存在遗憾,应如何改进等方面加以思考。每学期末,我们都要组织青年教师

    课堂大奖赛,检测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提升的程度,达到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切实可行,效果显著。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的参加市县级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取得可喜成绩。

    2、改变备课模式.全校成立28个集体备课组,分学科进行备课,立足于教法、学法指导,教法改革的创新和反思。形成“理论学习——个人预案-----集体整合----创新复案”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个人预案。这样能充分展示他们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在集体讨论时,采取先逐人谈谈设计意图、教法学法指导、学生参与情况、后共同探讨的办法,确立共性的东西,形成共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教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集体备课的复案。这种备课方式改变了班际间封闭的教学方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组内互听互评互导的教研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集体备课的成果有了动态的展示,也便于今后改进和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在互听互评互导过程中,我们是在用真诚对话,领导与教师间的真诚、教师与教师间的真诚,这种真诚使他们的评课不再是以往的模糊评课,而是变得有针对性,很犀利的那种有益评课。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补充,既是自学,又是互学、群学,备课的效能得到最有力的彰显。

    3、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课到底怎么教、怎么学?我们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为策略,借助于“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等这些重要的行为动来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习得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索中、体验中、收获中学会认识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好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重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树立“我要学,我会学”的理念,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实践。比如:我校作文教学实行“师生互评,以评促写”的模式,学生怎样

    评,教师要引导好。我们给学生评改作文制定细则,让学生从十八个角度赏析评改。文末总评实行三段论,每一段评什么规定好,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点可赏,不空洞,不肤浅,实事求是,效果明显。

    三、多元评价,以激励促发展

    我们尝试改革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原则,进行了教师、学生评价的探索。号召教师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校报栏内以较大篇幅宣传“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各项比赛奖、优秀班级、文明宿舍等,每学年评出校“十佳少年”,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并制作精美广告牌在学校显著位置悬挂宣传,这些做法记录了同学们这一学期的努力和收获。总之,多样化的评选标准和奖励政策,使同学们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上进心。

    教师的工作很难以数值来评价,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把所有体现教师工作成绩、教育教研成果的材料,装入档案,并从各个角度评选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感动圣源十佳教师、感动圣源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突出了对教师的过程评价、行为评价、多元评价的新理念。

    应该说,从课改实验开始,我校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良好局面背后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2、大班教学,对开展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淡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较少。

    3、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存在差异,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难以做到随心所欲。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有的一节课根本不要45分钟,有部分教

    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新教材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

    4、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没有变,家长需要的还是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将难以得到保证。无论怎么说,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作为基层教师──课改的具体承担者,任何逃避和畏惧都是不负责任的。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既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还要积极、稳妥、富有创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特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该过多关注阶段性的考试成绩。

    (2):尽可能走出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3)尽一切所能为课改创造条件,如导学案设计印刷,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班教学尝试,教师出外培训等要加大力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某中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怀揣一颗“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去开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不断追求课程改革的新高度。



    推荐阅读:
    课改材料
    如何带好体育实习生
    水产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精)(合集)
    对新时期思品教学的粗浅认识[5篇范文]
    四化三促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