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理工论文 日记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春暖花香 时间:2024-06-15 22:12:2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2024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2024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4年,GDp在2024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2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92.16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95.61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19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利润112.64亿元,增长27.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9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2.2%,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5.2%,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2024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24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4年,无锡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无锡的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四、无锡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无锡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无锡的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 ;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 ;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 ;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增长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全市GDp总量的33%;完成财政收入79.7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65.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2个,有31个集中在园区,其中当年新批的15个超亿美元项目中有14个落户在园区。全市累计兴外办外资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1家落户无锡。

    五、无锡成功经验的几点体会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处于沈阳、鞍山、大连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北距沈阳7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距大连港332公里,距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她在古代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辽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扩大投入、调整结构的效应逐渐显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相互促进,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后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城乡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新的国债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民资扩大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放大全社会投资总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推行开放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不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同等对待,鼓励公众创业,挖掘民智、民资潜力。加强产业导向,重点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大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拓宽多元融资渠道,规范担保基金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促进国有资本向先导性、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构筑梯度分布、有机联系的市域城市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合理调整乡镇区划,进一步密切城乡经济、文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联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全面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化农业生态环保、美化城市及产业经济等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四是进一步统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兴市。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开发。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五是进一步坚持富民优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富民工程实施意见,营造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居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为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双下岗人员、特困人员及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

    六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辽阳”。

    七是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全力践行执政为民宗旨。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按照省统一部署,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创新用人机制。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

    2024年11月2日

    第二篇: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2024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

    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2024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4年,GDP在2024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2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92.16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95.61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19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利润112.64亿元,增长27.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9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2.2,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5.2,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2024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24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

    第三篇: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2024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2024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4年,GDp在2024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2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92.16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95.61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19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利润112.64亿元,增长27.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9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2.2%,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5.2%,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2024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24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4年,无锡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无锡的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四、无锡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无锡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无锡的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

    第四篇: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XX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X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XX年,GDP在XX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XX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92.16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95.61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19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利润112.64亿元,增长27.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9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2.2%,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 效益指数达到145.2%,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XX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XX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XX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 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24.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XX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XX年,无锡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无锡的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 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四、无锡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无锡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无锡的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XX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 ;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 ;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 ;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增长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全市GDP总量的33%;完成财政收入79.7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65.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2个,有31个集中在园区,其中当年新批的15个超亿美元项目中有14个落户在园区。全市累计兴外办外资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1家落户无锡。

    五、无锡成功经验的几点体会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处于沈阳、鞍山、大连经济带 的中心位置。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北距沈阳7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距大连港332公里,距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她在古代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辽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扩大投入、调整结构的效应逐渐显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相互促进,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后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城乡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新的国债项目,落实项目配套 资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民资扩大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放大全社会投资总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推行开放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不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同等对待,鼓励公众创业,挖掘民智、民资潜力。加强产业导向,重点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大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拓宽多元融资渠道,规范担保基金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促进国有资本向先导性、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

    三是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构筑梯度分布、有机联系的市域城市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合理调整乡镇区划,进 一步密切城乡经济、文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联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全面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化农业生态环保、美化城市及产业经济等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兴市。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开发。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量。积极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富民工程实施意见,营造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居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为大龄下岗失业人

    六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

    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按照省统一部署,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创新用人机制。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XX年11月2日

    第五篇:萍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萍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概况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南与本省宜春、吉安接壤,西北与湖南株洲、浏阳相邻。地处国家京广、京

    九、浙赣经济发展轴带形成的“H”型中间地带,东接江西省经济中心——昌九景城市群,西连湖南省经济中心——长株潭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萍乡早在公元267年(三国时期东吴宝鼎二年)建县,1960年设市,1970年升级为省辖市。全市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0万,现辖芦溪、上栗、莲花3个县以及安源、湘东2个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下有28个建制镇,18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处,139个居委会,641个行政村。市中心城区面积目前是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

    萍乡交通发达,通讯便利。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320国道十字交叉通过萍乡,沪瑞高速公路东西穿过。历史上,萍乡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石灰石、粉石英、大理石、瓷土、矿泉水等,储量较为丰富。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灰石67亿吨。东晋时期就生产瓷器,唐朝时开发利用煤炭,明清时以盛产煤炭、瓷器、夏布、贡纸、鞭炮而闻名于世。1898年清邮政大臣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1908年又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修筑了株萍铁路,萍乡煤矿为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萍乡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特别是自2024年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在充分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进入全省第一序列,实现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二即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四即构筑新型工业城市、赣西经贸重镇、文化旅游胜地、现代农业区域四大特色;五即实施工业富市、三产旺市、环境兴市、人才强市、经贸活市五大战略。突出六个做大做强:即做大做和强工业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外经外贸,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县城经济。实践证明,这条发展思路是符合萍乡实际的,2024年,全市GDP和财政收入都以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名列全省前茅。2024年,江西省统计局对全省11个设区市2024的城市经济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萍乡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四。几个主要方面情况是:

    (一)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化水平全省领先

    萍乡因煤兴市,1908年,安源煤矿就是当时中国第一家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因此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陶瓷等行业为主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钢材、电瓷、工业瓷、烟花鞭炮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不仅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更为我市主攻工业,走新型化工业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材料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生物制药将成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全省先进的机械制造基地、江南最大的材料工业基地、亚洲最具规模的涂料基地将崛起在萍乡的红土地上。

    (二)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萍乡于公元267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古称“湘赣咽喉”“吴楚通衢”,近代更因煤炭的大规模工业化开采而被誉为“江南煤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工矿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市按照城市经营、以城建城的思路,在物力财力仍较薄弱的情况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使得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2024年,萍乡城市化水平为44.8%,比全省平均水平34%高10.8个百分点。在市委、市政府加

    快城市化进程战略指导下,萍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预计到2024年,萍乡城市化率将达到46%以上,中心城区面积将扩充到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50万,远景规划中一市多镇,卫星状环绕的270平方公里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加,将使资金进一步聚集,物流速度将不断加快,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三)农业耕作水平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已经具备,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萍乡属典型南方丘陵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4亩,农业资源较为匮乏,但萍乡人民精耕细作,惜地如金,运用科技、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农业辉煌与特色。萍乡农业在生产上保持了领先优势,2024年粮食播面单产435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百公斤以上,养殖水面单产340公斤,高出全省一百公斤以上,每亩耕地种植业产出1405元,高出全省1029元的平均水平。萍乡农业科技队伍健全,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全省一流。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行,农村“双增”效果良好,农业方面的“一园五工程”稳步推进。

    (四)革命圣地,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丰富

    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快速发展,城区环境优美,旅游设施齐全。旅游资源除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安源外,历史文化古迹有孔庙、杨歧寺、横龙寺、金山寺多年罗汉松等。万顷碧波的明月湖度假村和天堂湖度假村,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城区萍水河以及滨河东西两路形成的“一河两岸”风景带集交通休闲、绿化于一体,绿荫广场及面积达334亩的秋收起义广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亮丽窗口。秋收起义广场中心直径68米的彩色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高标准建设的城市路灯营造出迷人的城市夜景。

    如今,萍乡形成了以煤炭、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陶瓷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钢材、电瓷、工业瓷、烟花鞭炮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1978年至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构成的比例由1978年的33.3:43.8:22.9变为2024年的9.1:61.1:29.8。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421.49亿元,人均GDP在全省排第四位,财政总收入41.3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8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3亿元。目前,煤炭产量占全省的40%;钢材占全省的30%以上;化工填料产销量占全国70%;电瓷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低压电瓷在全国市场占有率60%以上,电瓷出口占全省的85%,PC电瓷为全国驰名商标;建材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重要建材生产基地,水泥年生产能力为 500多万吨。

    近年来,萍乡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努力增大工业经济总量。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加速建设工业园,构筑工业发展载体,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环境,改善招资环境,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搞好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萍乡工业经济一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萍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赣西明珠作出突出的贡献,



    推荐阅读: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返岗实践个人总结
    2024年疾控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安排[定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