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半年工作总结 满分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案例[大全五篇]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6-18 15:08: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积的乘方教学反思案例

    有了好的开始,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教学就可以用好原有的课堂模式处理,在教学中,学生对法则的探究和归纳,计算中法则的直接应用、间接应用和逆向应用的操练,注意点和解题经验的强调,能够比较好地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的乘方教学反思案例,望大家喜欢。

    乘方教学反思案例范文一

    在这节课的“探究新知”中,在这个运算过程中用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或乘方的意义),但是学生在回答时除了回答以上内容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回答用到了乘法分配律。我听见后反问:“用到了什么运算律?”学生听我这样问顿时有几个不说分配律了,但仍有两三个同学还坚持。因为有领导听课,我想做到完美,所以就直接说:“这里 用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没有分配律。”而并没有讲解为什么没有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继续进行。在学生板书解决练习题时,一位叫李晴的同学这样做了一道题目:(-2xy)3=(-2)3(x)3(-2)3(y)3=64x3y3.评析时很多同学都说“错了。”而这时我看了一下教室后面的钟表,时间不多了,于是我就画了个错号。下课后,我 向其他老师请教,让他给我提一下缺点,在给了一番肯定之后,提到学生做的那道题,说我应该给学生讲解清楚这道题李晴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我当时就想:学生这样做只是单纯的做错,没有这样讲的必要,并且只是她自己这样做,她知道错之后就会改正的。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等到下午我改作业时竟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一道题目还是按上午的思路完成的。这时我意识到学生对这样的题目真的理解成了乘法分配律,于是,下午自习的时候我特地讲解了这种题型,给学生讲清了上午探究中的题目为什么没有用到分配律以及分配律应该在什么时候用。

    对于这件事我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在备课时备的不全面,没想到学生会把分配律与交换律、结合律混淆。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提到分配律时,为完整的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而没有认真的对待,给他们讲解清楚,致使学生模棱两可;而在练习学生出现错用分配律时,我又为了不拖堂,又是一提而过,使学生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产生错觉,一错再错。究其原因,是自己上课前对学情分析不够,教学时太死板,只是一味追求自己所要的完美,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这件事之后,我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的准备一定要细致认真,上课时要灵活驾驭课堂,因材施教;课下要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体会到反思对于老师的重要性,经常反思会使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经常反思、坚持反思。

    乘方教学反思案例范文二

    有了好的开始,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教学就可以用好原有的课堂模式处理,在教学中,学生对法则的探究和归纳,计算中法则的直接应用、间接应用和逆向应用的操练,注意点和解题经验的强调,能够比较好地实施。

    计算a12=()2=()3=()4=()6, a12=()2×a2=()3×a3=()4×a4=()2×()3,转入逆向应用法则,逆向应用法则我是由学生独立探究的,特别是比较3555,4444,5333的大小,钱泽宇、顾家玉同学作了很好的变形,将这三个幂的形式转化成指数相等都是111,从而比较大小。计算2100×0.5100时同学们小组进行了探究,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做得较好,为此,补充计算0.1252009×26030,小组研究,老师讲解,以求真正领会。

    在计算2a2b4-3(ab2)2时,两个班的同学出现了同样的错误,第二项的计算错误地用了乘法的分配率。解题习惯和注意点要再三体会,“观察运算情形,注意运算顺序,用对运算法则,关注符号确定”,要提高运算的正确率,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反复指导,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和反复训练,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体会到,教学是“水磨的功夫”。

    乘方教学反思案例范文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这节课的主要易错点是对符号的处理,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因此在例题里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易错的题让他们训练。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法则理解不到位。2、积的因式模糊不清。3、符号应该视为因式的一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的几点:第一、不能把学生看得很聪明,该下细的地方就要反复讲解。第二、对难点问题要析出几条线、不同角度加以说明。第三、多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总结。

    第二篇: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刘艳辉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展开的.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用符号表示.难点在于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我主要通过计算(23)2,(a4)3,(am)5的引入.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让学生归纳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计算依据,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对于公式的记忆,怕有些同学记不住.因此,我把底数比作是同学的脚底板,指数是学生的手指,同底数幂的乘法比作同学手牵手.将课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做题时候出现了很多错误,例如 1.负数的奇次方与偶次方的符号的混淆,(-2a2)2=-4a4,(-2a2)3=8a6(奇负偶正法)2.乘方运算的错误,如32=3×2=6

    学生分不清各种运算性质是错误的关键,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多练,这是一个熟悉的过程。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再构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的作业是每节课后必须进行再构,利用作业的再构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做一些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活动。

    第三篇: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酒泉第五中学 七年级组 李建春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幂的乘方是单项式乘除运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复习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再引入幂的乘方的意义和性质,这样比较自然,易于学生理解。

    把幂的乘方的性质应用于计算,培养学生使用一般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我在这个环节的处理力度还不够大,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在这个方面应该让学生正确识别幂的“底”是什么,幂的指数是什么,乘方的指数是什么,然后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正确计算。

    让学生探究幂的乘方的性质时,发现有少部分学生不能进行必要的推理,而是直接使用教材的结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来解决做一做的内容练习。直接借用结论来使用的学习怕有这样几种情形:(1)学生懒得动脑,做一个实足的“拿来主义”更为合算,这种情况日久会养成一个不愿动脑的习惯,习以为常,学生的推理能力会得到“退化”。(2)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如何进行推理——说理为什么?。这种情况的学生应得到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老师必要的帮助或指导。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幂的乘方时,对学生易混淆的式子或错误从各种性质的本质入手进行必要的区别,从而明确错误的原因何在。学生练习时,并没有鼓励学生直接套用公式(法则)进行解题,而是让他们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

    第四篇: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

    1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动手做一做:计算:25×0.55

    练一练:(1)(3×2)3 =__________,33×23 =___________.(2)[3×(−2)]3 =__________,33×(−2)3 =_________.(3)(×)3=__________,()3×()3=_________.二、探索活动

    通过计算思考:

    1、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2、换几个数再试试。

    3、猜想(3×2)n(n是正整数)、(ab)n的结果。

    前面我们研究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并得到相应的法则,根据事物的发展,以下应研究一个单项式的乘方问题,如(2a3)4,怎样计算呢?这就是积的乘方所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从上面的计算于是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是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引导学生剖析积的乘方法则。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如(abc)n=anbncn

    (2)a,b与前面几个公式一样,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代数式。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5m)3;(2)(−xy2)3;

    解:(1)(5m)3=53•m3= 125m3;

    (2)(−xy2)3=(−1)3•x3•(y2)3=−x3y6.第(1)小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板演,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第(2)小题由学生板演,根据学生板演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1)系数的乘方;(2)因数中若有幂的形式,要注意运算步骤,先进行积的乘方,后作因数

    课堂练习:P55

    练一练2

    例2 计算:

    (1)(3xy2)2;

    (2)(−2ab 3c2)

    4解:(1)(3xy2)2 = 32•x2•(y2)2 = 9x2y4;

    (2)(−2ab 3c2)4 =(−2)4•a4•(b3)4•(c2)4 = 16a4b 12c8.先由学生观察、讨论解题的方法,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说出运算中每一步的依据.课堂练习:练一练 1、3、4

    四、思维拓展

    计算:(−)4×210,并说明计算的理由。

    五、小结

    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注意积的乘方要将每一个因式(特别是系数)都要乘方。

    灵活地双向应用运算性质,使运算更加方便、简洁。

    第五篇:《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课 题:积的乘方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能灵活运用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整式的简单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整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完成复习题,(学生演排)

    展示复习题:(ppt)

    计算:(a2)4..a-(a3)2.a3

    通过此题,让学生复习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及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1、展示问题(ppt)

    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 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2、点学生列出算式

    3、提问:(2×103)3,是幂的乘方形式吗?(底数是2和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它是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规律。

    4、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得出积的乘方的计算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并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完成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探究。

    2、独立完成尝试练习题。

    展示自学提纲:(ppt)

    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2=()·()=()·()=a()b()

    (2)(ab)3=______=_______=a()b()

    (3)(ab)n= =

    =a()b()(n为正整数)

    2、请归纳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3、完成课本p98练习题

    巡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推导和简单运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交流

    1、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第1题,并说明每步的依据。

    2、演排自学提纲中第3题,非演排学生思考查找评价演排学生的解题。

    3、举手交流发言。

    1、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2、板书积的乘方运算性质。

    3、根据学生演排交流情况,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提炼性质及运用方法。

    巩固训练

    完成训练题

    1、出示训练题:

    计算:(-a)6-(-3a3)2-(2a)2.a42、点学生演排

    3、请学生评价,适时点拨。

    通过巩固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级交流、讨论

    1、出示问题:

    计算:42013.(-0.25)20xx2、巡视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参与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适时点拨。

    4、总结归纳。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拓展性质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拓展提升训练

    完成训练题

    1、出示训练题:

    计算:(1)22013.42013.(-0.125)20xx

    (2)(2/3)20xx.(-1.5)20xx2、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3、组织交流、讨论,适时点拨总结。

    通过提升训练延伸知识的运用。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并适时总结。

    通过小结活动加深知识的理解。

    当堂检测

    独立完成检测题

    1、出示检测题(ppt)

    计算:(1)(-2m3n2)3

    (2)(-a2)2.(-2a3)2

    (3)(-x2y)3+7(x2)2·(-x)2·(-y)3

    (4)(0.125)7×882、请学生演排,订正答案,统计学生完成情况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

    布置作业题:课本p104习题第2题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运算性质:(ab)n=anbn(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积的乘方性质的逆用:anbn=(ab)n

    同指数的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2.积的乘方教学反思范文

    3.八年级数学上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4.乘方测的试题及答案

    5.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6.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7.《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8.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9.《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推荐阅读: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案例[大全五篇]
    2024深圳公租房申请条件及材料[范文模版]
    喧宾夺主成语经典谜语[范文大全]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初三[合集五篇]
    2024年读平凡的世界有感300字(六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