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诘问--有感于《科学怪人》
第一篇:永远的诘问--有感于《科学怪人》
永远的诘问
有感于《科学怪人》及《科学文明与技术进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直是亘在人类心头的力。百多年前,作者写下了《科学怪人》这本书,以前看的时候直感不驻震撼,直到今天,看完电影《科学怪人》都是一样的迷惘和震撼。
对于过往的迷惘是影片的一个主题。另一个则是对技术的诘问。科技这把双刃剑让人类在自我中膨胀,用科技造人,在过去是幻想,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寻找人类的过去,就是在寻找人类的本在,更是在寻找人类的未来。
男主角为实现他疯狂的科学设想付出了沉重代价,牺牲爱妻以及全家的性命,导演试图为影片多添几笔悲剧色彩,可在我看来最悲最惨的还是被他制造出来的怪人。从他丑陋的面目中时常流露出无辜无助的眼神。一生出来就被“父亲”遗弃,科学家还盼望怪人能在瘟疫中早早死去。他遭到世人追打,踉踉跄跄逃到树林中,本以为遇到了一户好人家,想送一朵小花给那家的老人,却把老老少少吓得魂飞魄散。曾经让他倍感温暖的小木屋也在一夜间人去楼空。他悲痛,他愤怒,一把火烧了屋子。在一次又一次被人们伤害后,他从一个纯真的新生儿转变为可怕的魔鬼,开始向制造他的科学家报复。看到怪人的种种遭遇,竟然心生怜悯,而对描写科学家失去弟弟、妻子被杀的部分却没怎么动容,反而觉得他有点自作自受。
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问卜未来,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方式,但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却是我们需要不断求索的。影片就描绘了一幅误入歧途的人类的悲惨境地。人类无所顾忌地征服自然,渴望改变自然规律,但反自然注定是要遭到惩罚的。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被机器所包围。机器看似无生命,但它却没有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内。我们发明的机器就像弗兰肯斯坦的巨人一样,有自己的,不被我们约束的意志。我们发明的机器就像弗兰肯斯坦的巨人一样,有自己的,不被我们约束的意志。汽车带来了交通便利,但也带来了车祸和死亡;手机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但我们从此被骚扰短信,广告和垃圾信息淹没。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和克隆羊这些烦恼科技发达带来的烦恼不断地拷问我们。科技带来了生产力的爆炸,但也带来了大规模失业,让人的劳动变得重复而机械。我们在向科技疯狂索取时,科技也像弗兰肯斯坦的怪人一样不断地报复我们。
要说人类史上最大的机器反抗,非两次世界大战莫属。由于有了高科技武器,全球性战争成了可能。一次十年的战争吞噬5000万人的生命,这在冷兵器时代根本是不可想象的。科技越发达,我们面临的危险就越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愈发无法控制的世界里。这种无法控制的极端,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被人类自己毁灭,就像弗兰肯斯坦被自己创造的巨人毁灭一样。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有超越本能的意识。我们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将要死去。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大自然,因此面临着动物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于是人类感到孤独、感到恐惧。除非实现与他人的结合,否则我们无法消除恐惧和孤寂感,并最终走向疯狂和毁灭。弗洛姆在书中提出了简短有力的总结:没有爱,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
巨人被创造后的遭遇正印证了这一点。被创造出来后,巨人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任何身份认同的归属感。因此它极度渴望人类的爱。但由于巨人长
得庞大丑陋,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人类吓跑,甚至不断遭到毒打,尽管巨人心地善良,曾经勇救落水女童。
为了和人类交流,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依赖。巨人躲在一户人家窗外,日复一日地学习人类的语言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建立,美洲的发现,了解了各项基本技能。但是,这一切能让巨人幸福吗?不能!这一切不过是让巨人的自我意识和孤寂感继续加强,对爱的渴望更加强烈。由于它主动和那户人家交流反而导致被毒打,原本善良的巨人的心理走向了极端。它疯狂地想要报复创造了它的主人弗兰肯斯坦,最终接连把弗兰肯斯坦的亲人杀死„„
弗兰肯斯坦的遭遇和巨人是一样的。野心勃勃地获取知识,最终破坏了他宁静幸福的生活,并且终日被恐惧包围。玛丽.雪莱的故事似乎和卢梭一样,是反智力和反理性主义的。这样的观点让我们恐慌。毕竟没有不断发展的智力和大脑,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到如此绚烂的文明和丰裕的物质条件。但反理性主义毕竟对我们的心灵归宿提出振聋发聩的追问。事实上,古希腊人就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拷问。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故事,可以诠释成普罗米修斯给愚昧的人类带来智慧之光,也可以理解为普罗米修斯违反了自然规律,遭到众神的惩罚。
那么人类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当然不能返璞归真拿起石器工具,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进程。既然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那么我们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历史向着一个更完善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而科技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调和发展才是应该走下去的一条路。涂有科技文明的飞跃,没有精神文明的追逐,只能是愈加的使人望尘莫及。科技文明的发展与精神层次的提升交互渗透,才能相互制约,协同进步。
我们今天再一次面对这个诘问,他只会比它问世的两百年前更加无情,过去已然成为历史,将来只会更甚。因为近两百年的人类历史,某种程度是我们不断制造怪物把自己逼到墙角的历史。
第二篇:科学怪人观后感
《科学怪人》观后感
刚看了一部1994年的美国电影《科学怪人》,布莱纳导演,罗伯特德尼罗、肯尼斯布莱纳主演。
这是一部有点类似于先前接触过的《香水》的电影,片中的那个执着追求医学研究的主人公因为自己偏执的追求创造出来了一个全身都是拼接起来的科学怪人,并让其复活了。
“科学怪人”起初看片名还以为是执着追求科学的人因为过分的执着而变成了科学怪人,后来看片子才知道原来是讲这个科学家(维多)创造出了一个拼接起来的怪人。越看越发现,其实“科学怪人”这词是双关语,既形容了那个怪诞的科学产物也说那位执着追求的科学家。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悲剧。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怪人他也有情感,他渴望得到朋友和关爱,他内心也是很有爱的,其中一句台词印象深刻“你根本不知道我内心有多有爱”(大致是这样的),让人动容也怜悯那个科学怪人。从他帮农夫一家从地里摘了很多筐食物帮农夫一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就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在得知自己是个怪诞的产物人人讨厌和畏惧之后,他也悲伤和愤怒。最终找到了主人公维多报复。
他报复的手段残忍令人畏惧。在维多一家人都被害之后他为了追到怪人复仇远上北极。数月后在北极一艘来北极探险的船队在冰山上搁浅,维多也将整个故事都告诉了船长,最终因为身体已经完全被拖垮和心灵巨大的创伤而离世,当知道他死了的消息令科学怪人悲伤不已。在为维多火葬之前船长念了一段简短又适合维多的悼词。其中有两句说到“越有智慧,则越苦恼。学识越高的人,其生命则越悲惨。”,这两句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追求科学的那份执着有时会抵触道德违背常理,单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非常伟大和高尚的。但是如果从伦理角度来讲,这是极其偏执和邪恶的,正如片中的大学教授极力阻止维多这么做,人必须尊重自然的法则,人有生必有死。而维多正是违反了这个自然法则,他从不同的死人尸体上切割摘取下不同的器官拼接在一起,靠电流、羊水、氧气等制造了新的生命,让死者复活。这是偏执的,也是一种科学的伟大创新,只不过违背自然的法则的东西必然无法长久。
最终怪人没有选择上船长的船逃生而是在破碎的冰面上点燃维多的尸体和他一道往生极乐。而一直偏执去北极最高点的船长,也由起初不惜牺牲自己和船员的性命而改变了初衷,船没有继续北上,当大副问他“我们要向哪个方向行驶?”船长久久地看着被点燃的维多和怪人的火焰,静静地说了句“Home”。船长最终也明白了,有时候不合规律的偏执追求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维多就是一个眼前的例子。
整部影片的节奏较为紧密,2小时的片长中故事叙述得很完整而且疏密有致,看得出来导演娴熟的处理技巧和对画面感的把握。那些实验的画面很逼真写实,效果很好,看得出来那份对造型、氛围、环境的严谨。
这部影片也有很深刻的教化意义,让观众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故事来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好影片。推荐一下。
林思新
2024/9/15
第三篇:论《科学怪人》
论《科学怪人》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醉心于创造新的生命,由于医学不允许他进行此类的实验,因此他前往巴伐利亚古堡,从坟墓中偷来的尸体继续工作,他从不同的尸体上取下各个部位用针拼接在一起组成了一具新的躯体。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的痛苦。他变得憎恨一切,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威廉,有企图谋害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他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在和怪物搏斗中两人同归于尽。
这部小说让我想到了现在很多科学家还在为能不能有克隆人而争论不休。科学家们最初本着“科学至上”的观点,部分科学家在克隆技术产生的时候,便会想到将其应用于人类身上,以此“创造”出一个人。也许他们纯粹是为了科学,只是想要研究一下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常常不会考虑到研究时或者说研究后会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很少甚至不曾考虑克隆出来的人将何去何从。如果克隆技术被一些不良分子利用来实现一些不良目的,那不但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更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就像是文中的那个怪物,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和企图谋害他的妻子,最后主人公为了报仇和他亲手创造出来的怪物一起同归于尽,这是多么
可悲啊!
我们大家对克隆科技还存在着很多方面担忧的,一是从生态上看,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如果克隆人大规模的出现,人类的基因种类将会显得很单一,对人类的生存极为不利。二是从文化上看,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人类进化的自然规律。并且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违背的。三是从人性上来看,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当然,克隆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巨大冲击。自从人出现以来,就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的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两者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年龄差距,非父子,非兄弟,也只能说是有相同基因的陌生人。
在文中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一个怪物,在这个社会当中受人嘲笑、歧视,让他最终变得仇恨一切,想毁掉一切。这就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人那么简单,而是创造一个撒旦,一个魔鬼。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接受不了克隆人这一个观念。有一个人和自己一模一样,甚至是指纹,血型都一样,而且不知道他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有时甚至会非常害怕这个人会对自己不利和被他人利用,使自己陷入险境。
一部分人希望能通过克隆得到一个备份,等以后衰老或出什么
意外能无排斥现象的器官可移植。这一点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从法律上来讲,克隆人一旦他们出生,他们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迫使他们拿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有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克隆技术可以解决无法生育的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对克隆技术研究还很有限,谁也不知道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克隆的下一代还会没有生育能力。如果是天生没有生育能力的人,他们克隆得出的“下一代”还是会没有生殖能力,他们又会为了孩子而克隆,这样不断循环下去,永永远远都是同一个人,只是思想不同,那样克隆还有意义吗?
现在我们的观念、社会的制度,都不知道该如何来接纳克隆人,也不知道克隆人是否真的如预期那样能够帮助人类,解决一些我们当下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不想出现和文中所写的那样惨剧发生,也是因为很多克隆技术还都不成熟,很多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盲目地克隆人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我们也知道克隆技术也是可应用于克隆人体的器官的,这对于人还是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是要慎用。
姚莉
10级艺术翻译班
第四篇:科学怪人读后感
一、好词
1、overflow with…充满……
2、put …in practice实施
3、advance towards…朝……走去
4、with superhuman speed以远超正常人类的速度
5、reproach sb with sth谴责
6、intreat sb to do请求
7、an accumulation of…由……组成8、no community between … and ………和……之间没有共同点
9、turn a favourable eye upon …善待
10、shut one’s eyes闭上眼睛
11、become accustomed to sth适应
12、by degrees渐渐地
13、be composed of由……构成14、reflect on反思
15、sink into sleep进入梦乡
16、in vain白费劲
17、for the convenience of …为了……方便
18、consist of包括
19、lean on倚靠
20、the contrast between … and ………和……之间的对比
二、好句
1、Justine assumed an air of cheerfulness, while she with difficulty repressed her bitter tears.贾丝廷强忍着悲痛的泪水,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2、The blood flowed freely in my veins, but a weight of despair and remorse pressed on my heart, which nothing could remove.我的血液依然在自由地流淌,而绝望和悔恨压迫着我的心,无法解脱。
3、Sleep fled from my eyes.我彻夜难眠。
4、I wandered like a evil spirit, for I had committed deeds of mischief beyond description horrible, and more, much more was yet behind.我像一个幽灵四处游荡,因为我犯下了难以言表的可怕的罪行,而且更多的不幸还在后头。
5、She sang, and her voice flowed in a rich cadence, swelling or dying away, like a nightingale of the woods.她的歌声悠扬、婉转,就像树林里的夜莺。
6、Of what a strange nature is knowledge!
知识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啊!
7、Why, in that instant, did I not extinguish the spark of existence which you had so wantonly bestowed?
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熄灭你随便赋予我的生命之火?
8、Despair had not yet taken possession of me.绝望并没有完全主宰我。
9、I gave vent to my anguish in fearful howlings.我用可怕的号叫来发泄心中的痛苦。
10、What a miserable night I passed!
多么难熬的痛苦之夜!
三、好段
1、Frankenstein, your son, your kinsman, your early, muchloved friend, he who would spend each vital drop of blood for your sakes——who has no thought nor sense of joy, except as it is mirrored also in your dear countenances——who would fill the air with blessings and spend his life in serving you——he bids you weep——to shed counfiess tears.弗兰肯斯坦,你们的儿子、亲属,你们早先亲爱的朋友,这个会为了你们而流尽每一滴血,让空气充满快乐,全身心为你们服务的人,他让你们哭泣,无尽地流泪。
2、Happy beyond his hopes, if thus inexorable fate be satisfied, and if the destruction pause before the peace of the grave have succeeded to your sad torments!
他已经没有快乐的想法和感觉,除非快乐荡漾在你们脸上。如果无情的命运得逞,如果悲伤的折磨之后是毁灭后死亡的平静,那么快乐对他根本就是无望了。
3、Thus spoke my prophetic soul, as, torn by remorse, horror, and despair, I beheld those I loved spend vain sorrow upon the graves of William and Justine, the first hapless victims to my unhallowed arts.这是我看到亲人们在威廉和贾斯廷的墓前无奈地痛哭,我那被悔恨、恐惧和绝望撕碎的心灵所做出的预言。威廉和贾斯廷是我那亵渎神灵的技艺所造成的第一批牺牲者。
4、I can hardly describe to you the effect of these books.They produced in me an infinity of new images and feelings, that sometimes raised me to ecstasy, but more frequently sunk me into the lowest dejection.我简直无法描述这些书对我的影响之深。它们在我心中激起了无限的想象和情感,有时是狂喜,更多时候是深深的失落。
5、The cold stars shone in mockery, and the bare trees waved their branches above me.Now and then the sweet voice of a bird burst forth amidst the universal stillness.天上的星星冷冷地嘲笑我,光秃秃的树枝在我头顶挥舞,偶尔有一两声清脆的鸟叫打破寂静。
四、人物分析
1、怪物:He is kind and friendly at first.But after being treated unfairly as well as badly, he becomes evil and kills many people.2、弗兰肯斯坦:He is kind and friendly.He loves his family and his friends.He is so clever that he creates a life.But after his family and friends are killed by his creature, he feels guilty and blames himself everyday.3、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She is a beautiful, clever and kind woman.She loves Frankenstein very much.But she is killed by Frankenstein’s creature.五、读后感
Everyone has two sides.One side is good, while another is evil.If a person is hated,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persecuted for a long time, he will become evil and do something wrong, or even worse.For example, after being treated so badly and unfairly, the monster who is told in the novel kills many people for revenge.From what have been mentioned above, I have an opinion that we’d better do what we can to be kind to other peop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all of us.
第五篇:阅读教学诘问
阅读教学诘问
(2024-08-16 14:41:09)转载▼ 标签:
教育
——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后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李亮
2024年10月在银川举办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可谓盛况空前。这是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大聚会,也是全国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的一次大展演,同时还是全国小语界的一次大交流和大讨论。跟大家一样,作为活动的亲历者,我在分享和体味这次盛会的过程中,也生出些许疑惑、忧虑和思考。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既是对自己的诘问,也是就教于同行。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
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感觉累!我也有同感,有时听着听着,就会想: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得到什么?„„
设身处地站到学生的角度审视面前的课堂,便不难发现一些“被累”的缘由:
——教学的立足点偏离,学生被“拖得累”。一些教师课堂的提问、对话偏向少数人,那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而另一些(常常是大多数)反应稍慢的孩子则往往被忽视,这部分孩子只能亦步亦趋“往前赶”;一些教师教学的进程显得过分跳跃,有时为了“赶趟儿”,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又跳到另一个问题,大多学生疲于奔命,吃力地跟着老师后面转悠;仔细分析孩子的课堂发言,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琢磨老师的心思,言说“教师想要的话语”,“感悟教师的感悟”。
——教学内容贪大求全,学生被“灌得累”。教师总想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出,试图让学生也达到自己的理解程度,于是不得不强拉硬拽,不得不“灌输”;教师对于文本的“精彩”常常一处也不舍得放弃,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学生“吃得太多,消化不良”。
——教学手段过于花哨,学生被“换得累”。现代教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个立体的空间,从二维的平面(粉笔加黑板),到现在声、光、电立体影像的呈现,让孩子的感官接受了更多的刺激。而这往往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刚刚看完视频(还在体会)就要说说感受,刚刚欣赏完图片(还在回味)就要读出感情„„在频繁的切换之中,孩子或许会有新奇感,但新奇的背后掩盖着“感觉的疲劳”,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语文的应有之义。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感受孩子的感受。我们已经站在教师的立场、成人的视角太久了,不妨假设自己是一个孩子。适当的换位思考,也许会对教学领域、甚至成人世界的两难问题,能有些返璞归真的解答。
于是,对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
——学生能有所得吗?我们需要认真地替孩子想一想,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有一种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批评值得重视:“学生上两个月语文课,几乎没什么长进;缺两个月语文课,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语文学习离不开最基本的语文实践,如读书、写字、朗读、感悟等,一堂语文课孩子应该有些实实在在的收获。
——学生学得有兴趣吗?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某某兴趣,但是否首先应当考虑,如何不破坏孩子已有的兴趣?一篇课文没教之前,孩子往往读起来津津有味,可是老师教着教着却让他们反倒厌倦了。这也许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背景,但语文教师似乎也难以置身局外。
——学生学得幸福吗?孩子需要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人,诚如杜威所说,将家长或教师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荒谬可笑。”孩子不是“预备的成人”,“今天受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这种说辞是在抹杀童年的价值。童年与成年实在是等价的,都是人生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经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童年的“语文生活”充满愉快的体验,洋溢温暖的阳光!
二、语体文怎么教?
这也是一个与“被累”关系度极高的问题,同时又是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观摩间隙,听一位曾参加过全国首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并获大奖的老师感慨道:前后八届大赛的课看了不少,每每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不满足”,近20年了,阅读教学的格局似乎没什么大的改观,“涛声依旧”,年复一年。是啊,难道语文课堂就非得这一种样态吗?语体文(也称白话文)就非得这样教吗?阅读教学就非得如此耗时费力吗?我想,肯定不是!关于当前小学课本中语体文的教学,笔者也有一些不揣浅陋的想法。
1.症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悖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所以吕叔湘先生说,“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体文与文言文相对,正如孙双金老师在点评时所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白、易懂”,平白如话。即它是一种生活语言,不是“贵族语言”,大多数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孩子是可以通过独立阅读而理解的。因此,对于这样平白易懂的教学内容,恐怕就该用一种清晰简明的教学方法,无须总是领着学生反复咀嚼,也不需要过于繁复的精巧设计。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被批评“少、慢、差、费”?大致就是“用大炮打蚊子”,用过于繁杂的手段去应对平白简易的教学内容,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相反还人为制造了问题。
2.溯源:“两个传统”的惯性与沉淀
一是我国几千年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学生不懂的词、句、段弄懂讲明。因此,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二是上世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所形成的以“红领巾教学法”为代表的“新传统”。在二十世纪这个“躁动的百年”中,我们先后学习过日本、美国(以杜威来华讲学为代表)和苏联(建国初期),尤以“苏联”专家的“红领巾教学法”影响最深。然而,正如赫尔巴特主义由于较多倾向约束和控制,使其在美国的传播也只能沉淀下那些理性成分一样,进步主义在东方更多创造的也是肤浅的形式,并未触及东方的传统深层。因此,我们至今为止似乎仍然很难跳出这种深究、评析的传统套路。
3.超越:可能的视角
如果我们跳出这个内容分析或文学赏析的传统套路,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集中的精力,探索更为简明、高效的教学方式? 叶老早就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胡适先生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中谈到“小说与戏剧”(其实就是相对浅白的文章)的教授法时指出,“先由教员指定分量„„由学生自己看。课堂上只有讨论,不用讲解。”而当他谈到(即便是)古文的教授,上课时也只有三件事可做:一是学生质疑问难,教员帮助解释;二是大家讨论所读的书的内容;三是教员可加入一些参考材料。吕叔湘先生认为,“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
重温这些大家的言说与教诲,笔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我大胆地“臆测”,语文教学在一些基本取向和策略上是可以有所突破的,比如:
——能否教得简单一点。简简单单教语文!事实已经证明,繁复的教学并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些什么有意义的东西,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不但耗费了老师和学生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还让颇具美感的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我们为何总是舍不得放弃那些吃力却不讨好的努力呢?请相信,能够把课教得简单有效,是一种不凡的教育素养。“大道至简”——乃是人生也是教育所能企及的至高境界!——能否教得清楚一点。清清楚楚教语文!模糊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以其昏昏只能使人昭昭。教学目标(为何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怎样教),这些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教者理应清清楚楚、了然于胸。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的一个突出的区别在于,教材的课文并非教学内容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挖掘和选择隐藏在一篇篇课文“例子”后面的课程内容。孙双金老师执教《推敲》(苏教版)一课,将教学目标和内容锁定为:讲述一个故事,理解一首古诗,欣赏一段佳话,玩味一种现象。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能否教得轻松一点。轻轻松松教语文!语文教学应该给孩子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而不是折磨,应该给孩子享受一种求知的快乐而不是灌输的痛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教师、一群学生,即使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没有小组讨论,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又意境深远。”其他姑且不论,单就这种价值取向而言,谁能说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会体验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呢!
三、课堂需要“另一种”语言吗?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间或会面对一种现象:有些执教的老师一走上讲台,从喊“上课”两个字开始,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语言世界”,开始说“书面语言”“主持人语言”。有的课教师还没找准文本的情感基调,就开始“深情款款”,让人忸怩不安;有的课教师从头至尾情绪高涨,激情演绎,给人一种“强势”的压迫感。
显然,问题并不在于需不需要“深情款款”和“激情洋溢”,而在于这些语言我们是否用对了地方。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语言就其功能来看是有其类型分别的,无论哪一种语言似乎都不能包打天下,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教学语言的功能来看,教师的课堂语言大致有这样三类:
一是陈述性语言。这是一种独白式的语言,往往是教师介绍、陈述、承接时所用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情感基调主要由教学内容所决定,表达时,应力求恰如其分、自然平实,避免说过多的书面语。
二是交际性语言。这是一种交互式的语言,往往发生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包括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启发等,它的情感把握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来调适。正如孙双金老师点评时所言,这种语言应该力求“生活化”,即生活中如何与孩子说话,课堂上也该如何说话。
三是评价性语言。这是一种反馈式的语言。它需要给孩子的发言及课堂表现以得体、及时的评价。在课堂上,学生的成功和失误都是教育的良机。高明的教育者,既不会有半点吝啬赞美和激励,也不会轻易放过眼前哪怕是一闪而过的瑕疵或沙粒。沐浴在那样真诚、熨帖的评价语言中,学生总能找到自己,总能焕发出不竭的求知欲望和蓬勃的生命活力!不同类型的语言需要协调地分配、取舍,这就是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一个教师的语言折射出的其实是整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它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知识教授的范畴。教师的语言就是一本书,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体态语言,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我们总是以“另一种”语言在课堂上言说,我很担心它会埋下儿童成长的隐患。
四、教师如何设问?
“问答模式”差不多是当下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场的观摩课也差不多都是在师生的问答中过去的。问答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并没有好与不好,但当它充斥我们的课堂,就成了问题。李吉林老师世纪初就敏感地指出,如今语文教学的园地里,有“两座山”挡住了小学语文发展的出路,其中之一就是课堂上“问答式分析”如山(另一座是“习题式训练”如山),必须搬走这两座山!品评面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设问到底有哪些偏失? ——问题太多。教师在课堂上似乎除了问答就没别的招数,课堂教学的展开几乎都有赖于问答,这就出现了课堂上总有问学生“是不是”,“喜不喜欢”之类“不是问题的问题”的现象。
——问题太浅。教师的设问总在浅层次漂浮,没什么思维含量,有的问题仅仅是“把课文中的陈述句改为疑问句”而已,久而久之,易养成孩子的思维惰性,比如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止于在文中寻找答案,缺失了对于问题的思考。
——问题主要来自于教师。常见的现象是让学生先提各自的问题,然后僵硬地附会到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上来,使得原本让学生“质疑问难”这一极有意义的环节形同虚设,成了一个“幌子”。
人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教学,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教学。可是我们仿佛习惯了把孩子教得“没有问题”,教得“都明白了”,其实这并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掩盖了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学会设问,关注问题的质量。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一个“好问题”?第一应是学生需要的。如前文所说的让孩子有所得,并且是“应需之得”。这就需要教师的设问基于孩子的发展水平;第二要来自学生。只有真正来自学生的问题,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应需之得”。过往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常用的“质疑”环节,非常有价值,不该被遗忘和忽略;第三要有思维的价值。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能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相应的刺激和挑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第四是要有统领的效用。一篇课文总有独特的“文眼”,抓住文眼设问,往往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效。有统领价值的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动脑子,还能让课堂教学呈现“板块化”的特征,避免繁复。
以上是自己作为一位现场观摩者的疑问。此外,还有两点感触—— 语文教学的前路充满了不确定,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它“好比一次有计划的旅程,和一伙叛变的水手在一只漏水的船上,驶进了没有海图的水域”。因此,我们需要警惕对课堂的习惯性漠视,保持一种“问题意识”也许很有意义。
可是,如此的不确定岂不让人沮丧?这里我想再次借用叶老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学习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什么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施方法来的。”
一是不存成见,二是不忘实际,三是究学生学习语文之本。细细品味,叶老的这番话也许在今天仍然可以成为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行!
推荐阅读:
永远的诘问--有感于《科学怪人》
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自然辩证法推荐参考文献
公司办公室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策论文-突出人才工作重点,统筹协调队伍建设
相关文章:
- [ 九号文库 ]永远的诘问--有感于《科学怪人》
- [ 九号文库 ]初中地理组工作总结
- [ 九号文库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 [ 九号文库 ]资源工程学院班导师制度(大全5篇)
- [ 九号文库 ]xxxxx局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 [ 九号文库 ]2024年行政后勤年度工作计划 后勤工作年度工作计划书(十六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网站服务协议是否有效 网站服务协议的规定是否有效?(25篇)
- [ 九号文库 ]夫妻离婚协议书 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书(五篇)
- [ 九号文库 ]最新二手房交易合同(9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防溺水安全广播稿50字(6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广播稿子(五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大学规划书100(五篇)
- [ 九号文库 ]开学第一天为主题的作文(3篇)
- [ 九号文库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100字(4篇)
- [ 九号文库 ]混凝土购销合同协议书 商品混凝土购销的合同书(23篇)
- [ 九号文库 ]加盟代理合同纠纷 加盟代理合同纠纷案例(8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的格式(3篇)
- [ 九号文库 ]2024年不可撤销的担保书(二十三篇)
- [ 九号文库 ]最新运动会新闻稿400字(四篇)
- [ 九号文库 ]最新每周早上问候语(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