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疗医药合同 历史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流年似水 时间:2024-06-22 21:49:1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沙流河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雷焕新

    听了有关领导关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讲课,很受启发,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的看法和体会,不妥之处,请领导、党校老师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党中央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区沙流河镇党委、政府就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来抓,全面系统地进行谋划,提出了“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为目标,以规划为先导,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改革发展重点镇。

    通过总结分析,发现这镇的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1面: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经济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导致企业布局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不易治理,基础设施难以配套,不能激发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较强的集聚效应。针对以上问题,沙流河镇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发展;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城镇特点;突出发展经济,注重工业小区建设;突出布局合理,注重功能分区;突出功能齐全,注重设施配套;突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注重生活环境的原则,聘请河北理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科学的考察和勘测,由唐山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15年的城镇化总体规划以及村镇体系、交通、通讯、环保、消防、电力、绿化、给排水、居民住宅、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科学划分功能分区,发展工业小区和商业区,加强功能区建设,筑巢引凤,为各类经济实体进区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促进工业小区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800亩,38家企业落户区中,年产值可达14亿元,创利税超亿元。

    二、搞好建设,改善环境

    营造良好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形象,是推动城镇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沙流河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条件,搞好环境整治和绿化,几年来,逐步形成“六横四纵”道路网,总长60公里,建成排水管路21公里,安装路灯1500盏,建成3000平方米的邮电大楼,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架设高压线路50公里;镇区设有医疗卫生、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电力等公共事业单位和法庭、派出所、交警队、刑警队等执法单位;建有灯光球场、公园、图书馆、文体馆等文化娱乐场所。镇区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城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吸引了社会各界能人志士纷纷来沙流河镇投资建企、经商置业,仅2024、05两年就吸引镇外资金2亿多元。

    三、以产兴镇,促进发展

    几年来,沙流河镇确立了“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兴镇”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以产兴镇,不断把经济发展推向新阶段。

    1、实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开发新项目。几年来,这镇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加大工业小区开发开放力度,利用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一大批企业入住小区,产生了较强的聚集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建材为主导,冶金业、塑料加工业、木器加工业、金钢砂制品业等几大产业的几十家企业。全国大型企业冀东水泥集团与沙流河冀丰水泥厂联合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的年产60万吨的水泥厂,是中国市场研究中心确定的AAA级企业,年产值可达1.75亿元,利税1500万元;民营企业汇丰家具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3亿元,年创利税1000万元。今年5月,有引进了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的超薄带钢企业,年底投入试生产,年产量在50万吨以上,产值20亿元,利税1.2亿元。

    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构筑农业现代化格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根本途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结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日光温室大棚、奶牛养殖和林果种植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名优特产品,逐步扩大规模经营,以沙流河、石佛寺蔬菜大棚特色村,蘑菇台、大张屯等果品特色村为带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林果面积达到3740亩;建成沙流河1000头奶牛养殖基地和潘家庄、安家坨、葛家屯、薛家屯、张家庄奶牛养殖专业村,全镇奶牛存栏达到4000头,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靳家屯、池家屯、吕家洼等养鸡专业村为带动,全镇鸡只

    饲养量超过200万只,每年出栏肉鸡80万只,年产鲜蛋1万多吨,农民人均农业收入超过2500元。

    3、兴市场活流通,发展繁荣第三产业。加强城镇商业街和市场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占地190亩开发建成两个综合市场,摊点达到3000多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年交易额近亿元,客户覆盖京津唐秦和东北三省。在镇区内拆迁改建两条商业街,建商业楼228栋,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商业街的开发建成,促进了餐饮、服务、商品批发零售等三产业的发展,新增个体经营者280多户,年经营额达到8000万元,创利税600多万元。

    小城镇建设还带动了建筑业、运输业、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工程直接拉动了沙流河镇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到202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达1400万元。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区,镇区沙流河村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目前,沙流河镇还在不断改善城镇环境,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共同繁荣,向全国示范镇迈进!

    2024年9月13日

    第二篇: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闻日期: 2024年09月20日 09:59:39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市六次党代会勾画了濮阳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段喜中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城建、发改、规划、交通等部门肩负着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重要使命。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濮阳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濮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用市场经济观念经营城市、按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城市、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城市”的理念,坚持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县城“骨干”支撑、小城镇“支点”吸纳的作用,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实施“北进东扩”战略,着力打造省级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北进东扩”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濮阳县城“中心城区”清丰县城一体化,加速濮阳中心城区与现有油田基地、老城区的融合,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形成核心增长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构建豫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社区四级城乡体系。按照“新区树形象,旧城换新貌,建筑有品位,文化显特色的总体要求,突出城市特色,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通过管理、改造、建设、教育等有效途径,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环境卫生、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大提升,带动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2024年春节前)以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六乱”为重点,启动部分设施改造和规划建设项目;第二阶段(至2024年5月1日前)以城市设施改造为重点,巩固市容环境“六乱”整治成果,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建设;

    第三阶段(至2024年年底)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实现管理出规范、改造出效果、城市出形象;第四阶段(至2024年年底)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大发展、大提升。

    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管理提升成效显著,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改造提升效果明显,绿化、美化、亮化改造进展顺利;建设提升态势良好,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路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区在建房屋加快推进。当前,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濮阳新区和东南片区建设。强力推进濮阳新区“五纵四横”路网和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庆路南延、胜利路东延等8条道路建设,年内新修城市道路力争突破50公里。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工程、保障性住房、在建房屋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升级改造、地下水源续建工程、外来气源输气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旧商业中心、旧商业街改造提升。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严管重罚、严防死守,完善

    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增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按照复合型城市、紧凑型城市及绿色低碳、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组团式集群发展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各类规划,实现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全覆盖,引导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全面完成县(区)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社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县(区)域村镇专项规划、各类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的修编和编制,形成中心城区和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层次分明的发展格局。注重城乡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统一配套的规划体系。认真开展了濮阳新区总体方案构想、新区空间战略规划编制方案和濮阳新区规划建设研究等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8个省定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并重,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濮阳在豫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大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力度,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型城区。按照“组团式、集群化”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促进组团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基本功能,构建周边与中心城区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集群。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的大城市,充分彰显中心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

    提升城市功能。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以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发展的功能支撑。用2到3年时间,打通城市断头路。抓好南水北调受水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和引黄供水系统改扩建工程,提高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完成与渝济供气线连接工程,敷设高压外环储气工程,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5%。增加集中供热能力,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增加中心城区绿量,三绿指标逐年增加,到2024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启动污泥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等环保工程项目。2024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

    打造城市水域亮点。加快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打造城市亮点。加快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建设,谋划金堤河北岸开发,加强马颊河、濮水河综合治理,实施“亲水临河”城市水系工程,引水入城,引水入园,形成“清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景观。实现沿河两岸污水排放的根本整治,建设高效可靠的地下污水排放网络,彻底实现城市水系水质的根本好转。

    加快旧城改造。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建成区内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对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但尚可使用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善。对不具有改善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建,争取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旧住宅区改造任务。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24年前现有建成区城中村要全部完成改造。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身份转变等问题,加快中心城区内现有旧商业中心区、商业街区改造,整合优化提升商业业态,加快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按照“向心布局、组团发展、两规衔接、四个层次”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一是优化行政区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把临近中心城市的县改设区,使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中心城区、南北两个副中心城区。按照复合型新区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区,优化居住、产业、生态布局,实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加速周边县城与中心城区整合,南部副中心城区以濮阳县城为主向南亲水临河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和商贸服务区;北部副中心城区以清丰县城为主突出居住、文化、教育功能,作为产城互动和生态宜居示范区。二是提质扩容发展县城。支持南乐、范县、台前县城与周边城镇组团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发展壮大小城镇。支持中心镇特色发展,建设专业园区,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向城镇转移。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经济基础好、特色突出的乡撤乡建镇,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四是积极稳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用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重要载体,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口集中。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北部的清丰县重点发展食品和家具制造业;南部的濮阳县重点发展医用新材料。其他县城产业错位发展。南乐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范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台前县重点发展羽绒服装和石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广泛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人口聚集,加快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形成依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态势。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林高速东延、濮范高速东延、德商高速范县段的规划建设,在我市境内形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实现河南高速公路网与山东和环渤海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对接,彻底打破豫东北地区的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开展市区—东明黄河大桥、柳屯—濮城、清丰—南乐、濮阳县城—黄河、范县—台前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动三条干线铁路在濮阳境内交会。协助推进晋豫鲁铁路尽快通车。加快郑州经鹤壁、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安濮荷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来源:濮阳日报)

    第三篇:服务农村青年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黄陂区版图面积226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农村人口92.1万,其中农村青年22万,是武汉近郊农业面积最大、农民数量最多的远城区。全面建设黄陂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区上下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乘势而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团结带领全区广大青年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这已成为摆在我区共青团组织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近期,共青团黄陂区委深入到蔡店、长岭、滠口、王家河、罗汉、前川、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等7个街乡镇(开发区)就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团组织意见,探讨对策。

    一、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农村青年始终是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现状又如何呢?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致富心情迫切。95%以上青年想致富、盼致富,并且部分人通过努力,辛勤劳动,实现了富裕。但更多的青年由于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缺引导等原因,还在致富路上徘徊。二是流动速度加快。受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外青年与留守青年的比例高达4:1,流向以江浙、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也有一部分就地就近从业。在转移中也暴露出无序化、盲目化、素质低的问题。三是就业方式多样。由原来的建筑大军,逐渐向餐饮、电子、经贸、鞋帽服装、物流等二、三产业领域渗透。务工方式已由简单出卖劳动力向依靠技能专业转变,据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技术工种与普通工种比例由原来的1:10提高到现在的3:10。四是劳动技能缺乏。大多数农村青年由于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就业竞争力低下,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加之对国家有关政府、法规了解甚少,其权力有时无法行到保障。五是富余量增长。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每年以近2万人的速度增长,而我区农村从业人口按现有耕地面积框算,只需要近20万人。大量农村青年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区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区共青团组织坚持以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线,通过实施“富民兴团”计划、青年创业行动、青年文明工程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初步实现了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以调研的团组织为例:如蔡店乡团委以“富民兴团”计划为载体,帮助农村青年领办芦笋、茶叶、海狸鼠、特种水产养殖四个科技项目,培养了以市级青年星火带头人李家喜、韩赛琼为代表的一大批致富能手,使农村青年富有门路、学有榜样;长岭镇团委一手抓生态项目领办,一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20多农户走上生态致富路,推出了狮子山村等一批青年文明乡村,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滠口街、盘龙城开发区团委抓住我区南部经济发展带和小城镇发展的契机,加强与外地企业和本地在外能人的联系,帮助近万名农村青年实现转移就业;王家河镇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在村“两委”配备年轻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并加强35以下农村青年后备梯队建设,使村级团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前川街团委创新社区团建,选配得力的青年人进入居委会,下发团支部书记任职文件,使社区团的工作有了抓手。

    三、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尽管我区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团组织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一是服务农村青年缺乏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手段单一。基本上是还停留在思想教育、选才树才方面,对农村青年急需的科技培训、转移输出、权益维护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二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青年、贴近青年不够,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团内发动,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服务战线拉宽。由于农村青年流动速度、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农村团组织在服务范围、服务层面、服务需求上已难以适应。二是服务农村发展大局处于配角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团组织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青年的教育就可以,经济工作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共青团往往要依托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真正自己独立开展的较少,甘当配角,争当主角意识不强,因此团组织影响力不大,地位不高。三是由于基层团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团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部分团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农村经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三是农村团组织建设陷入空前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团员数量急剧下降、组织活力不足,村级团组织甚至出现了“空壳化”的现象。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如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农村青年对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缺乏热情,导致村团支部书记难选,造成现在村团支部书记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去年我区村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0岁。三是村团组织开展活动少,服务青年缺乏手段,松、散、软、瘫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凝聚青年,战斗力不强。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机构压缩、团的活动经费缺乏、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村级团组织的后续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团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组织青年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引导农村青年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这对团组织带领青年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增收成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思路。结合我区农村共青团工作实际和农村经济状

    第四篇:服务农村青年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黄陂区版图面积226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农村人口92.1万,其中农村青年22万,是武汉近郊农业面积最大、农民数量最多的远城区。全面建设黄陂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区上下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乘势而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团结带领全区广大青年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这已成为摆在我区共青团组织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近期,共青团黄陂区委深入到蔡店、长岭、滠口、王家河、罗汉、前川、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等7个街乡镇(开发区)就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团组织意见,探讨对策。

    一、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农村青年始终是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现状又如何呢?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致富心情迫切。95以上青年想致富、盼致富,并且部分人通过努力,辛勤劳动,实现了富裕。但更多的青年由于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缺引导等原因,还在致富路上徘徊。二是流动速度加快。受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外青年与留守青年的比例高达4:1,流向以江浙、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也有一部分就地就近从业。在转移中也暴露出无序化、盲目化、素质低的问题。三是就业方式多样。由原来的建筑大军,逐渐向餐饮、电子、经贸、鞋帽服装、物流等二、三产业领域渗透。务工方式已由简单出卖劳动力向依靠技能专业转变,据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技术工种与普通工种比例由原来的1:10提高到现在的3:10。四是劳动技能缺乏。大多数农村青年由于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就业竞争力低下,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加之对国家有关政府、法规了解甚少,其权力有时无法行到保障。五是富余量增长。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每年以近2万人的速度增长,而我区农村从业人口按现有耕地面积框算,只需要近20万人。大量农村青年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区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区共青团组织坚持以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线,通过实施“富民兴团”计划、青年创业行动、青年文明工程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初步实现了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以调研的团组织为例:如蔡店乡团委以“富民兴团”计划为载体,帮助农村青年领办芦笋、茶叶、海狸鼠、特种水产养殖四个科技项目,培养了以市级青年星火带头人李家喜、韩赛琼为代表的一大批致富能手,使农村青年富有门路、学有榜样;长岭镇团委一手抓生态项目领办,一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20多农户走上生态致富路,推出了狮子山村等一批青年文明乡村,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滠口街、盘龙城开发区团委抓住我区南部经济发展带和小城镇发展的契机,加强与外地企业和本地在外能人的联系,帮助近万名农村青年实现转移就业;王家河镇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在村“两委”配备年轻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并加强35以下农村青年后备梯队建设,使村级团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前川街团委创新社区团建,选配得力的青年人进入居委会,下发团支部书记任职文件,使社区团的工作有了抓手。

    三、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尽管我区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团组织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一是服务农村青年缺乏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手段单一。基本上是还停留在思想教育、选才树才方面,对农村青年急需的科技培训、转移输出、权益维护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二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青年、贴近青年不够,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团内发动,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服务战线拉宽。由于农村青年流动速度、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农村团组织在服务范围、服务层面、服务需求上已难以适应。二是服务农村发展大局处于配角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团组织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青年的教育就可以,经济工作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共青团往往要依托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真正自己独立开展的较少,甘当配角,争当主角意识不强,因此团组织影响力不大,地位不高。三是由于基层团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团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部分团干部存在畏

    第五篇:服务农村青年 加快经济发展 推动城镇化进程

    黄陂区版图面积226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农村人口92.1万,其中农村青年22万,是武汉近郊农业面积最大、农民数量最多的远城区。全面建设黄陂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区上下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乘势而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团结带领全区广大青年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这已成为摆在我区共青团组织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近期,共青团黄陂区委深入到蔡店、长岭、滠口、王家河、罗汉、前川、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等7个街乡镇(开发区)就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团组织意见,探讨对策。

    一、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农村青年始终是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现状又如何呢?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青年现状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致富心情迫切。95%以上青年想致富、盼致富,并且部分人通过努力,辛勤劳动,实现了富裕。但更多的青年由于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缺引导等原因,还在致富路上徘徊。二是流动速度加快。受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外青年与留守青年的比例高达4:1,流向以江浙、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也有一部分就地就近从业。在转移中也暴露出无序化、盲目化、素质低的问题。三是就业方式多样。由原来的建筑大军,逐渐向餐饮、电子、经贸、鞋帽服装、物流等二、三产业领域渗透。务工方式已由简单出卖劳动力向依靠技能专业转变,据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技术工种与普通工种比例由原来的1:10提高到现在的3:10。四是劳动技能缺乏。大多数农村青年由于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就业竞争力低下,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加之对国家有关政府、法规了解甚少,其权力有时无法行到保障。五是富余量增长。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每年以近2万人的速度增长,而我区农村从业人口按现有耕地面积框算,只需要近20万人。大量农村青年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区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区共青团组织坚持以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线,通过实施“富民兴团”计划、青年创业行动、青年文明工程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初步实现了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以调研的团组织为例:如蔡店乡团委以“富民兴团”计划为载体,帮助农村青年领办芦笋、茶叶、海狸鼠、特种水产养殖四个科技项目,培养了以市级青年星火带头人李家喜、韩赛琼为代表的一大批致富能手,使农村青年富有门路、学有榜样;长岭镇团委一手抓生态项目领办,一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带动20多农户走上生态致富路,推出了狮子山村等一批青年文明乡村,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滠口街、盘龙城开发区团委抓住我区南部经济发展带和小城镇发展的契机,加强与外地企业和本地在外能人的联系,帮助近万名农村青年实现转移就业;王家河镇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在村“两委”配备年轻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并加强35以下农村青年后备梯队建设,使村级团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前川街团委创新社区团建,选配得力的青年人进入居委会,下发团支部书记任职文件,使社区团的工作有了抓手。

    三、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尽管我区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团组织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一是服务农村青年缺乏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手段单一。基本上是还停留在思想教育、选才树才方面,对农村青年急需的科技培训、转移输出、权益维护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二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青年、贴近青年不够,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团内发动,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服务战线拉宽。由于农村青年流动速度、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农村团组织在服务范围、服务层面、服务需求上已难以适应。二是服务农村发展大局处于配角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团组织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青年的教育就可以,经济工作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共青团往往要依托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真正自己独立开展的较少,甘当配角,争当主角意识不强,因此团组织影响力不大,地位不高。三是由于基层团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团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部分团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农村经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三是农村团组织建设陷入空前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团员数量急剧下降、组织活力不足,村级团组织甚至出现了“空壳化”的现象。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如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农村青年对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缺乏热情,导致村团支部书记难选,造成现在村团支部书记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去年我区村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0岁。三是村团组织开展活动少,服务青年缺乏手段,松、散、软、瘫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凝聚青年,战斗力不强。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机构压缩、团的活动经费缺乏、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村级团组织的后续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团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全面繁荣农

    村经济,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组织青年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引导农村青年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这对团组织带领青年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增收成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思路。结合我区农村共青团工作实际和农村经济状况,我们以为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一)发挥培养人才的优势,形成成熟完备的农村青年人才开发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村青年人才。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势所在。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要抓住教育、培训、挖掘、培养、举荐五个关键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比较完备的机制。一是要抓住德育的这个根本。培养农村青年,不仅是增智,更重要的立德,德才兼备才是目的。农村团组织要始终把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农村青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农村青年的思想支柱。要通过评选“青年文明乡村”、“十星级青年农户”等活动,在农村青年中倡导文明新风,培养高尚情操。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依托各类“富民兴团”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农技人员、科技专家和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向农村青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传授致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积极挖掘致富典型。要深入农村生活,善于发现农村青年典型和好的人才苗子,建立人才信息库,做到为青年所用,为团组织所用。四是做好跟踪培养工作。团组织要主动与优秀的农村青年人才交朋友、结对子、服好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反馈、奖金扶持等方面的服务,使他们顺利创业,成功致富。五是大张旗鼓地举才荐才。定期开展“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青年兴业领头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青年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建功立业。

    (二)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体系,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最有效的一个办法是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尽可能地转移出来。广大农村青年不仅是农村就业的主体,也是带动农民群众转移就业的重要力量。转移一个青年,可以致富一个家庭;转移一批青年,可以激活一方经济。共青团组织虽然不是从事此项工作的政府主要部门,但是可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网络农村青年,探索建立“组织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转移就业体系,切实服务农村青年,推动城镇化进程。一是抓宣传。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经常深入青年,了解广大农村青年的所想所盼,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农村青年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二是抓培训。摸清农村青年的数量、分布情况、相关特点,建立农村青年基本情况信息库。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原则,依托团属阵地,整合劳动、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大集中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是抓信息。加强城乡团组织联系,广泛搜集各类有效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在这方面团黄陂区委已经与昆山市共青团建立起“青年平安务工通道”,与外省市团组织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四是抓组织。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好区、乡(镇)、村三级团组织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减少外出的盲目性,降低输出成本。注重抓好能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典型带动,在规范他们行为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劳务输出献计献策,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五是抓阵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劳务输出阵地,通过提供真诚周到的服务,树立良好信誉,畅通劳务供需渠道,建立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走劳务输出产业化之路。

    (三)发挥凝聚青年的优势,探索灵活开放的农村团建模式,带领广大农村青年投身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也是凝聚农村青年主阵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没有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也难以落到实处。抓农村团组织建设,首先是选好团支部书记。可以尝试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产业经营带头人、青年经纪人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既有利于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才。其次,在团组织设置上不拘一格。根据农村青年和农村经济组织分布情况,采取联合建团、网络建团、依托建团等建团模式,重新把农村青年网络进团组织。第三,优化农村团组织工作环境。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农村团建纳入基层党建。加强村团干部选配,把村团干部作为村委班子的后备梯队建设。改善乡村二级团组织办公条件,保证团组织的活动经费。建议团市委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对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第四,抓好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原则,吸纳农村基层各类青年专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致富大户等团体和个人,通过团组织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平



    推荐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课程大纲
    全县教育庆功会上的经验发言
    在市人才工作宣传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结婚流程—新婚注意事项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