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个人工作总结 用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龚武生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山幽谷 时间:2024-06-24 01:06:3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龚武生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龚武生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 2024-04-07 16:03:24 浏览次数: 1 字体:[ 大 中 小 ]

    同志们: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兴工强市基本战略不动摇,千方百计上项目,想方设法调结构,全力以赴扩规模,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实施“五百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百亿集群,壮大百亿产业,培育百家亿元企业,打造两个百亿园区,每年竣工、开工、储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各100个,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翻番。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保增长促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实施“五百工程”这个战略重点。刚才,张正副市长对去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等会,天锡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实施“五百工程”讲五点意见。

    一、再发动,再升温,形成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这几年在抓工业这个问题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是统一的,工作力度是很大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去年面对冰冻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全省第五位,技改投入增幅排全省第三位,推新工作在全省排位前移一位。但是,我市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一是总量不大。去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07亿元,仅占全省的3%,排全省第十二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二是结构不优。优势产业不明显,列入全省产业集群规划的只有汽车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产业,全市5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高能耗企业较多,占到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近40%。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9家。三是后劲不足。主要是,工业投资总量不大,去年完成129亿元,只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大项目不多,今年市里调度的581个重点项目中,工业能源项目只占18.2%。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以说,我市工业正处在生产经营的困难期和提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更加重视工业发展。必须看到,加快工业发展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在产业发展中,工业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撑地位,工业发展了,才能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三产业的繁荣;工业发展了,才能支持反哺农业,推动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工业的大提速,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以东莞和桂林两市为例,多年来东莞大力实施工业化主导战略,桂林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所走路径不同,发展效果大不一样,去年东莞地方生产总值完成3700亿元,是桂林的4倍多,财政收入完成600亿元,是桂林的近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40亿元,是桂林的3倍多,就是旅游收入,东莞也比桂林多30亿元。实践证明,要实现跨越发展,核心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看到,加快工业发展是保增长、保财政、保就业的关键所在。保增长,工业是主力。去年我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4%,今年全市要确保13%的经济增长目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

    必须达到21%,否则就难以实现。保财政,工业是主体。目前农业已全部免去“皇粮国税”,我市三产业还不发达,不抓工业,财税就缺乏支撑,丧失来源,在今年减收增支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死死抓住工业不放。保就业,工业是主渠道。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创造不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到头来还会影响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必须看到,加快工业发展我市面临难得机遇和条件。中央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我市上项目增投入、搞活企业经营拓展了更大空间;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为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创造了难得契机;省委、省政府给了我市先行先试的机遇,为我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特别是随着以交通、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快工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韧劲和毅力,在全市上下来一次再发动、再鼓劲、再升温,进一步形成力抓工业、大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永州的新型工业化达到一个全新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抓重点,上项目,紧紧扭住“五百工程”不放松

    加快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从今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精心培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外向型加工、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等五大百亿集群,发展壮大汽车制造、林产品加工、冶炼建材、粮油果蔬烟酒、光伏电子、出口加工、再生资源加工等七大百亿产业,着力打造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两个百亿园区,形成1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每年竣工、开工、储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各100个。到2024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在2024年基础上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翻番。

    一要着力发展五大百亿集群。农产品加工集群,以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道县、新田、江永等县区为重点,做大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度和附加值,积极引进发展一批新的龙头加工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250亿元左右。矿产品加工集群,以冷水滩、零陵、祁阳、道县、东安、双牌、江华、蓝山等县区为重点,淘汰落后技术,整合矿产资源,做大骨干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160亿元左右。机械制造集群,以冷水滩、祁阳、道县等县区为重点,壮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到2024年产值达到130亿元左右。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集群,以冷水滩、零陵、祁阳、江华等县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光伏电子产业和以废铜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到2024年产值达到230亿元左右。外向型加工集群,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承接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2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二要着力壮大七大百亿产业。林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湘江纸业、山香油脂、科茂林化、希尔、大自然药业等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壮大长丰汽车、恒远发电、科力电机,引进发展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冶炼建材产业,重点抓好中大、榕达、鑫城、荣华等冶炼企业,九嶷骄阳、莲花、创普、华新水泥等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160亿元左右。粮油果蔬烟酒产业,重点支持零烟、熙可、永罐、天龙、银光、金浩、永大高科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到2024年产值达到130亿元左右。光伏电子产业,重点抓好华源光伏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硅片项目,加强配套项目建设,到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出口加工产业,重点扶持丽宏、承阳、湘威、协威、新美雅、钻石鞋业、长兴、捷宝、中球、鑫龙等现有企业发展,承接引进一批规模出口加工

    企业,到202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再生资源产业,重点抓好湘龙铜业等项目,到2024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三要着力打造两个百亿园区。凤凰园经济开发区要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快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电子工业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实现“二次创业”,到2024年,园区面积达到26.5平方公里,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8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要大力发展以纺织、建材、陶瓷、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到2024年,开发面积达到23.5平方公里,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8亿元。

    四要着力培育百家亿元企业。推进集群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关键是要有一批骨干企业作支撑。各县区要把培育发展亿元企业作为实施“五百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资源要素,全力扶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冷水滩、零陵、祁阳、道县等县区要力争每年新增3-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其他县每年要新增2-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到2024年,全市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要超过110家。

    五要着力推进百个工业项目建设。通过严格工作责任,强化协调服务,优化建设环境,确保全市每年竣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100个;通过向上争取一批、承接引进一批、对接发展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科技创新一批,确保全市每年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100个;通过拓宽思路,深度挖掘,整合包装,确保每年全市储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100个。

    三、抢机遇,增投入,推动工业经济上水平

    实施“五百工程”,加快工业发展,关键在项目,核心在投入。各级各部门要抢抓当前扩大投入的大好时机,全力争资金抢项目,以大投入推动工业大发展。

    一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去年提出了两年4万个亿的投资计划,今年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为历年之最;信贷投放不受规模限制,计划今年广义货币量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一季度已发放4.29万亿元。这些投入很大一部分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企业发展,而且这些政策时效性很强,不及时跟进,主动争取,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紧密跟踪国家投资方向,特别是要瞄准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省里的“四千工程”、“双百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优势工业项目,积极跑部进厅,加大项目申报衔接,千方百计争取进入国家和省里的计划笼子。市里对已确定的62个重点工业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全程跟踪对接,确保申报成功。同时,加强与央企、省企和上市公司的对接,争取每年有1-3家企业落户永州。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我市进入省千亿产业龙头企业的只有长丰、金浩、天龙、银光、熙可、湘纸和华新道县水泥等7家,进入省“双百工程”的只有湘龙铜业、江华广通节能、华源300兆瓦太阳能硅片等10个项目,无论企业、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度,都处于全省靠后位置,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更多企业和项目进入省“四千工程”和“双百工程”扶持范围。

    二要着力扩大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政策形势,对重点工业项目和骨干企业

    要主动对接,大胆投入,今年新增信贷投入中,用于工业的要达到40-50亿元。要放宽企业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允许用工业项目用地按市场评估价进行抵押贷款,主要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要完善信贷机制,改善金融服务,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信用评级系统,对中小企业单独安排信贷规划。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今年市本级安排200-300万元,重奖有功单位和人员,同时实行奖励资金、财政性存款与各金融机构的总存贷比例和当年新增存贷比例“双挂钩”。要加强银企对接,市政府每年组织1-2次银企合作洽谈会,重点推介“五百工程”建设项目。要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争取潇湘农村合作银行组建我市第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县区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三年内每个县区成立一家村镇银行,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

    三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要做实做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财政融资中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融资平台。市里多次研究,要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集中起来,注入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财政融资中心,增强其融资功能,力争今年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融资10亿元以上,市财政融资中心融资5亿元以上。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市里已经成立运作的3家担保公司要多方做好增资扩股工作,不断增强资本金实力,力争年内每家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1亿元以上。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组建或开办信用担保公司。抢抓今年5月创业板正式启动的机遇,大力扶持金浩茶油、时代阳光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同时培育一批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帮助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积极探索吸引社会投资的有效途径,运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小额贷款等多种手段,撬动和激活民间投资。

    四要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市县区要加强对工业的扶持和引导,逐年增加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要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扩大融资,同时,对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和担保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四、优服务,解难题,创造工业发展好环境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各级各部门要以服务企业为己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要减轻企业负担。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减税让利政策,做好取消和停止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落实工作,年内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准出台增加企业负担的收费项目和规定,凡是进入园区的工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40%收取。规范中介机构等经营性服务收费,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规定了收费标准下限的,要按下限执行,特别困难的企业要予以优惠或减免。实行阶段性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企业在停工停产期间,经审查批准,可暂缓缴纳养老保险,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可适当调低费率。严禁到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严禁对企业随意查帐、封帐、停水、停电。

    二是要保障要素供给。新增建设用地要向“五百工程”倾斜,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支撑带动作用大的工业企业新增电量给予优惠,对符合产业政策、诚信度较高的企业暂停电费预缴。做好煤炭、燃油等要素的协调调运工作,保障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需要。加快工业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决不能因配套设施不到位而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

    三是要切实优化服务。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服务年活动,重点抓好对“五百工程”的优质服务。从4月中旬开始,到今年年底,市里由11个单位牵头,29个单位参与,组建11个工作组,进驻35个重点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各县区也要组建工作服务队,深入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进一步清理和减少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凡是发达地区已经取消的一律取消,年内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20%,一般项目审批要在法定时间内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全面实行审批项目“代理制”,收费项目“打捆制”,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和审批行为。开辟“五百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列入“五百工程”规划的企业项目,优先推荐申请国家和省里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优先纳入市重点工程进行管理。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凡是能够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都要进入,凡是能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在中心办结。要组织开展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地痞地霸强揽工程和强买强卖行为,严厉打击违法阻工的挑头者和幕后操纵者,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五、定责任,严奖罚,狠抓落实促成效

    “五百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入手,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分解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将“五百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面负责。要按照三年实现工业翻番的要求,将“五百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到每个年度、每个县区和部门,以及每个行业、产业、企业,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对骨干龙头企业,要建立直通车服务协调机制和部门负责制度。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实施,一年一年去努力,下死决心、坚持不懈抓三年,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加强督查调度。实施“五百工程”,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强化督查,狠抓落实。要建立“五百工程”协调服务体系,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负总责,日常调度由市经委具体落实,市经委每月调度一次“五百工程”推进情况,有关单位确定专人负责情况调度和联络,发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提交市推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把“五百工程”作为督查重点,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要实行跟踪督查,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严格奖罚兑现。市委、市政府态度很明确,今年除政府绩效考核外,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单独考核、单独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考核对象主要是各县区政府、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市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央省属垂直管理部门。对县区主要考核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工业投入增长等情况,对企业主要考核业务收入、实缴税金以及技改投入等情况,对部门主要考核为企业争项目、争资金和服务情况。考核结果,分别按县区、企业和部门评出三个等次,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完不成任务、搞不好服务的要予以问责。

    这次会上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五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四个讨论稿,可以说,这是一套推动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的“组合拳”。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市经委要在充分听取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市政府和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审定后,下发执行。

    同志们,实施“五百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抓住了“五百工程”,就抓住了我市工业发展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全市上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五百工程”这个重点,抓住“五百工程”这个关键,以“五百工程”的顺利实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的更大跨越。

    第二篇: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突出稳中求进 加快转型升级 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等会,克保副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系统总结新型工业化工作成功经验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2024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以来,全省上下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认识高度一致、力度空前、成效巨大,工业经济实现了科学跨越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122.76亿元,为2024年的2.85倍;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为2024年的3.04倍;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250亿元,为2024年的2.56倍;工业经济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 56.1 %,比2024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成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工业经济高新化、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全省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1、总量规模再上新台阶。2024年,全省工业经济保增长成效明显,规模工业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一是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全省工业领域千亿产业达到8个,电子信息产业成功跨入千亿产业行列。机械和食品等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6000亿元、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03.39亿元,同比增长31.1%。二是企业实力持续壮大。五矿有色控股成为首家千亿企业,华菱、中联、三一等企业加快向千亿企业迈进;晟通科技、蓝思科技、唐人神跻身百亿企业行列,全省百亿企业达到15家;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2家,比上年新增68家。三是园区工业提速发展。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3.3%,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8.8%。继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之后,株洲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千亿园区达到3个。益阳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园区。

    2、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出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省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一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顶级履带起重机、高性能计算机、光伏装备、中低速磁浮核心模块、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等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3084.41亿元,增长24.1%,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3.8%。三一重工SCC86000TM履带起重机、湘电集团300吨交流传动轮自卸车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三是培育了一批新名牌。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启动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全省新增驰名商标64个,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工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把“两型”理念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4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幅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二是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长株 潭城市群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完成1400家“数字企业”创建任务,全省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0.512,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总产值和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0.1%、44%,呈现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结构和质量同步优化的发展态势。三是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突出产业集群、企业集中和资源集聚,重点扶持专业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企业配套协作和产业链式扩张,继长沙工程机械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之后,岳阳石化产业集群迈上千亿台阶,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度不断提高。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全省工业经济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环长株潭地区核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长株潭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环长株潭城市群在主动对接长株潭中实现错位发展,在扩大工业经济投入、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产业基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湘南地区开放崛起步伐明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3%,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2%,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1个百分点,正日益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大湘西地区后发赶超态势强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一批以农林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资4 源利用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及基地,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5、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投入、全民创业等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累计新开工建设技术改造项目9500多个,富士康衡阳工业园、广汽菲亚特乘用车、三一建筑机械技改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随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加快建设,将形成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812.1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2.1%。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6.49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75.59%。在全部工业投资中,投入新兴产业的比重大幅提升,全省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三是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省属国企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全省1143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国有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81.5亿元、实现利润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62.2%。四是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218.6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19%;其中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34.67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9%,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上下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各个 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南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探索积累了深入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2024年以来,在相继遇到罕见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要素供应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调整变化,紧紧围绕“一化三基”、“四化两型”战略的总体要求,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强化了“七个着力”、“四千工程”、“五化发展”等重点工作。实践证明,确立这一系列创新思路和重点工作,符合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效化解了形势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又正确把握了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方向。

    二是必须突出综合施策,全面增强发展动力。运用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法,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规模扩张,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科技成果并重,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迅速提升;坚持扩大央企对接与承接产业转移并重,累计与69户6 央企实施对接合作项目270个、实际到位资金1810亿元,先后引进119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非公经济并重,国有企业实力加快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形成了国有民营共同推动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综合施策,全省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要素集聚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必须创新服务举措,有效破解瓶颈制约。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抓住能源保障、金融支持、土地供应、人才支撑等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服务举措,有效破解了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能源保障方面,各级各部门实施联动协作,强化省内资源调控,开辟运煤新通道,加强省外煤炭调运,有效缓解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力保障了能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出台金融扶持政策,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有力保障了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在土地供应方面,对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移项目用地计划实行单列,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了优势项目及时落地,提升了工业集约用地水平。在人才支撑方面,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着力培训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扎实开展定向培养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必须健全推进机制,切实凝聚工作合力。全省新型工业 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成效,主要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书记、省长的直接推动下,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全省各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形成了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省里设立了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专项引导资金,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机制。制定了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奖惩办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宣传部门和广大新闻媒体切实加大了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型工业化工作总体要求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科学研判、准确把握。

    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之中,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相互渗透。一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在更大空间进行配置和组合,既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使围绕市场、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二是全球科技8 产业革命深入推进,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有利于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后发赶超;但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加紧在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如果应对不当、措施不力,我们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陷入长期被动局面。

    要科学分析国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综合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同时存在。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居民消费加快升级、科教水平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以及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市场、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市场等环境进一步趋好。另一方面,国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政策,环境制约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增长空间受限等压力不断增大,对工业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要准确把握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诸多阶段性的新特点。一是政策机遇叠加。长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板块均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我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个湖南”、实现“两个加快”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全省工业经济提速提质、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撑。二是要素制约加剧。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资源刚性需求将持续攀升,土地保障难度将越来越大,资金短缺将由小微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波及,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将日益突出。生产要素供应的持续趋紧,将对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较为严重的制约。三是转型任务繁重。我省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偏重化、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工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在国际市场要素争夺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湖南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繁重。

    根据当前形势的新变化,中央及省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抓好落实。一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既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稳定,又着力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在推进自主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成效,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二要牢牢把握“四化两型”的总战略。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体现了主题与主线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要切实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10 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三要牢牢把握“两个加快”的总目标。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和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要求,把新型工业化工作重点更多地置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发展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之上,真正把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富民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支撑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新路子的主导力量。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要突出“一个坚持”。就是要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尽管近年来我省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仍然是现阶段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把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作为一项重大责任、使命和追求,勇于自我加压,敢于自我超越,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努力把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推进得更富成效。

    二要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突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多点支撑格局。要依托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推进工业经济高新化、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着力促进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加快构建集创新性、开放性、融合 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为一体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要深入实施大产业、大企业、大集群、大园区、大项目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多点、多元、多极共同支撑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突出“三个结合”。就是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功能与城镇承载功能同步提升、工业发展环境与城镇服务环境同步优化,夯实工业发展载体,筑牢城镇建设支撑。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积极运用现代工业理念服务农业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渗透,在深化两化融合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动力。

    四要突出“四个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工业经济加快由重工业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过渡、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跨越。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和“两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12 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进率先发展,坚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湖南工业经济发展置于更大范围来比较和衡量,力争在中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抓好2024年新型工业化重点工作 2024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力争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3.5%和14%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以上,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0.55以上。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规模。

    一要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要着力开发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空间、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重大工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要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引导资金的作用,逐步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突出支持重大技改、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要突出推进“四千工程”重点项目,加强项目调度督查,强化要素和环境保障,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尽快实现投产增效。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要加快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和引导创业者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改善新创中小企业结构。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尽快跃上5亿、10亿台阶。要引导中小企业退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资源精深加工行业。要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嵌入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链,建立供应、生产、销售协作关系和资源、产业、产品的配套协作关系。要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二)着力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我省工业经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步伐。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制造企业由传统加工方式向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转变,健全产14 业配套体系,延长制造产业链,增强全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尽快将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成首个万亿产业。要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支持食品、有色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二要优化企业结构。要大力引导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拥有市场话语权的行业龙头企业。要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强企,引导中小微型企业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优化布局结构。环长株潭地区要突出先行先试,努力在发展高端产业、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方面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对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湘南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落地,实现借力发展。大湘西地区要抢抓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环洞庭湖地区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协作,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要始终把转方式作为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整合重点园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科研设施和信息共享,加快开发一批满足产业转型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专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创新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优存量与控增量并举,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准入标准,严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强化实时监测,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升企业能效水平。重点推进湘江流域工业行业和企业清洁生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关闭小企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产品研发设计、实施测试技术的智能化,加强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积极探索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16 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大力推进长株潭和13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以点带面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

    (四)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要突出深化央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区域合作,在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中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在扩大开放合作范围中开拓产品市场空间,在提升开放合作层次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深化央企对接合作。延伸拓展央企对接合作范围,大力开发目标央企资源,把对接合作范围扩大到所有央企,把对接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向央企重要子企业拓展。创新央企对接合作方式,积极推动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由传统产业领域向新兴产业领域拓展、由引进产业项目向对接产业链条延伸、由建设单一项目向建设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转变。要通过加强央企对接,打造一批在国内同行业领先、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较高技术水平、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央企对接合作产业基地、专业园区和央企在湘区域总部。

    二要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把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结合起来,重点承接一批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做大做强的项目,大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效益和水平。要扎实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抓紧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特色基地,加快形成规模 效应和带动效应。

    三要扩大区域经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关联度和互补性强的重点区域联姻,扩大合作范围,努力形成跨区域产业链和配套协作体系,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效产业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境外并购、投资合作、设立境外工业园等形式,拓展国际市场。

    (五)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完善配套政策,努力破解能源、资金、土地、用工等瓶颈制约,切实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一要继续抓好能源保障。要积极开辟新的煤源和运煤通道,加大外省电煤调运和外购电力度,畅通能源入湘渠道。加强省内煤炭资源控制,支持省内大型煤炭企业开发省外煤炭资源,加快筹建与神华集团合作共建的煤炭储备基地、火电和运输通道项目,继续深化与大型中央能源企业的合作。尽快出台《能源保障条例》,建立完善能源供应的长效机制。

    二要优先保障土地供应。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计划指标。科学合理确定工业用地布局和规模,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要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以及城镇规划圈外工矿废弃地进行整理,并等量置换成工业用地指标等办法,努力满足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三要着力强化用工保障。要依托重大科研、工程、产业项目18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要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不断满足企业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四要切实加强金融扶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银政企合作,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贷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支持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及企业债券、私募融资等,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广大企业要努力扩大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工业经济发展领域。

    (六)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采取综合措施,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为全省新型工业化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要形成推进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在规划引导、项目建设、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各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要牵头组织解决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要完善政策体系。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加强对 当前我省工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完善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三要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形势和市场变化,加强运行监测预测,加强数据统计调度,为广大企业提供前瞻性和指导性强的信息。要继续深入开展产需对接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开拓市场。

    四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新型工业化宣传,重点宣传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宣传各级各部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典型经验。要加强对国家和省里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机遇。要切实凝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形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绩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县委书记严兴德在全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严兴德在全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严兴德

    (2024年6月2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今天召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这是一个重要的会议,高规格的会议。从参会人员来看,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部办委局一把手都来了,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亲自参会,这充分就明全县对“推新”工作的重视。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推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县推新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下段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刚才,惠兰同志就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讲了很好的意见,我表示完全赞同,同时也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为宁远推新工作再立新功。下面,我就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化,推进全县经济的跨越发展,讲四

    点意见。

    一、以思想的大解放进一步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

    解放思想无止境。招商引资需要解放思想,项目建设需要解放思想,园区扩张需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成为宁远人民最大的财富。如果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没有对外的大开放,就不可能有宁远工业的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落实省委、省政府“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的战略部署,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体制的大改革,对外的大开放,实现工业的大提速、经济的大

    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从县情来看:壮大县域经济,培育主导税源,应该发展工业;扩大社会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应该发展工业;推进“三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应该发展工业。目前我县工业占GDP的比重还很小,仅为18.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也只有17.8%。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40.3%,宁远和全省水平来比,相差22个百分点。全县2024年的GDP只有53亿元,三产业比为30:30.5:39.5,工业总量不大,占比过小。我们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工业做大做强,提高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提高工业对财税的贡献,使工业成为财税的主导税源。所以,大家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工业强县”、“无工不富”的认识,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坚持发展经济唯此为大,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即一切要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保障工业经济发展。

    二是要牢固树立“四个对接”的思想。宁远靠近广东,在发展理念和路径上,要积极研究广东、学习广东、跟进广东,努力实现与广东的观念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体制对接、产业对接。要增强“今天不主动对接产业转移,明天就会被产业所转移”的危机意识,以更大的气魄、更硬的措施,营造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和谐的治安环境。要紧紧盯住珠三角、瞄准长三角、放眼闽三角和东盟,招更多的商、招更大的商、招更好的商。三是要牢固树立“五个第一”的思想。不论从现实情况还是发展趋势来讲,宁远要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根本出路是发展工业,最大潜力也是发展工业。因此,我们必须全力推进“一化三基”,牢固树立“五个第一”的思想: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把对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抓手,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对接产业转移的第一位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菜单。这“五个第一”的思想要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业发展原则。

    二、以全县之力推进工业项目大突破

    中央、省、市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经济结构怎么调?发展方式怎么转?在宁远关键要看工业项目有没有大的突破,关键看新型工业化有没有大的进展。要以工业项目的大突破落实结构的调整,以工业项目的大落实体现方式的转变,举全县之力大干工业。

    1、全力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业要发展,园区是平台,是载体,是硬环境。筑巢引凤,没有“巢”,哪来的“凤”。宁远工业园作为全市最早批准的省级园区之一,作为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的中心地带,虽然已经号称扩规30平方公里,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工业园区规模不大,设施不够配套,载体作用不强,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规划。对外商吸引力不大,外企落地困难。因此,要做好对接文章,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的现状,举全县之力规划建设好园区。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分区的原则,做到用地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投入向园区倾斜,高标准规划建设好20-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今年下半年务必要完成园区规划的论证、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园区主干道建设。

    2、全力抓好现有骨干工业项目的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共76家,其中冷水滩21家,祁阳12家,道县9家,东安、蓝山各8家,零陵、江华各5家,双牌3家,宁远3家,江永和新田各1家。宁远是永州的人口第二大县,骨干工业却耍了全市尾巴,这个滋味大家好受吗?当前各兄弟县区工业发展的势头都很强劲,如果我们把发展工业当做平凡事,抱平常的心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努力抓工业。要想方设法保障生产要素,积极支持现有的工业项目扩大规模,支持现有工业项目进行技改升级,支持现有工业项目满员生产、满负荷生产,支持现有工业项目搞创新、创品牌。重点扶持莲花水泥、榕达钢业、伟明服饰、奕坚鞋业、湘威鞋业以及其他有潜力的现有骨干项目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上效益。要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以大企业催生大产业,以大产业形成大集群,以大集群带动大发展。

    3、全力抓好已落户项目的投产达产。对已签约项目,已开工工业项目,要做到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承诺兑现。要追进度,赶进度,超进度,早日实现企业投产达产。要盯住大的工业项目,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服务,确保福嘉有色、莲花水泥二期、新美雅陶瓷二期、榕达钢业二期、蓝海化纤等项目年底建成投产。

    4、全力抓好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发展要突出经济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融资以民间为主。发展工业要突出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一样待遇,内商外商同等对待。鼓励全民招商、全民创业,鼓励打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归雁经济”;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向城镇转移;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办厂、置业。要下大决心、下死决心,动员一切力量抓招商引资,要倡导和发扬“蚂蟥精神”、“敲门战术”、“保姆作风”,为招商引资不惜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要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突出引进科技环保项目、突出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确保年内新引进1-2家产值过亿的工业项目,要确保现有标准厂房年底前都有企业落户生产。

    5、全力抓好规模企业入统。今年我县新增规模企业入统任务是16家,这是硬指标、硬任务,必须想方设法完成,只能多不能少。要帮助一些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跻身规模企业行列。要整合米业、纸业、电力、水泥等传统行业,通过资本运营、技术辐射、强强联合、精心包装争取上级扶持等方式,做大规模,提升

    产能,壮大方阵。

    6、全力守住国家产业政策底线和环保底线。发展工业经济要在转方式上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落实到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宁远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我们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住青山绿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顾及子孙后代。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损害长远利益,断了子孙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动摇,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在项目准入上,要严格守住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两个底线,不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不要区域布局内重复建设的项目,不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实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环境治理上,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对省、市明令关闭、停产整顿和限期整改的企业坚决按要求关闭、整顿、整改到位。

    三、以优良的作风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优良的作风,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力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机关,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做到优质服务无上限。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因县情、因产业、因行业、因企业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对在县工业园区范围内兴办投产的项目,在收费、财政、土地、服务管理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优惠,特别是对投资额大、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要充分倾听项目业主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出台尽可能宽松的政策,使我县的政策环境比周边地区

    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优化人文环境。什么是环境?人就是环境,“一把手”是最大的环境。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对工业企业,经济部门要开展挂牌服务,执法部门要实行亮牌服务,职能部门要推行代办服务,县级领导要实行保姆式服务。要下大气力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要在全县人民和外来投资者形成一种共识:环境看政务中心,形象看政务中心,效能看政务中心,效率看政务中心。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行政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的要求,统一进驻政务中心,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必须进入政务中心办理。做到该进的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漏。要实行审批、收费、服务三集中,一个窗口办事,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让群众满意,让客商满意。要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弘扬诚信美德,努力打造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做到“政府服务、企业诚信、老板发财、宁远发展”,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三是优化治安环境。平安是福,平安是财。政法各部门要全力维护和保护人民群众及企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实行挂牌、亮牌服务,政法各家要从“一把手”做起,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要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下陡手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插手、阻工挠工、敲诈勒索、欺外排外、强买强卖、强行参工参股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工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里,我要重申,宁远要做到白天见警徽、晚上见警灯。外地车辆进入宁远,只纠章、不扣证、不罚款,这要作为一条规

    矩定下来。

    四是优化生态环境。要按照“山青水秀地干净”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秀美山川和自然生态。要抓好城市卫生,认真搞好县城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作,切实解决脏乱差和秩序乱的问题。对街面道路,要做到裸土硬化、路灯亮化、街面净化,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设施布局和广告牌管理,要体现白天见绿、晚上见灯,真正使宁远靓起来,让客商来得开心、住得舒心、走得高兴,让宁远的优美环境留得住人,使人留

    连忘返。

    四、以坚强的领导保障目标任务的落实

    1、切实加强领导。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领导小组,由我任顾问,建华县长任组长,卫华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苏昭部长、学斌副主任、佑生副县长、惠兰副县长和工业园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要坚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抓工业经济,领导抓、抓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对重大工业项目、骨干招商企业,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对口联系,专人服务。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和工作分工,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2、强化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县委、县政府已经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研究具体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各级领导要把研究、吃透、对接上级扶持政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对重大工业项目,要实行项目指挥长包干责任制,指挥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人员全力配合。

    3、严格督查考核。对重大工业项目,要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结,全年算总账。要采取一事一调度、一项目一调度、领导现场办公、主要领导督办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督促检查。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两办”督查室和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督查考核。在年终考核结总账时,对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差的要实行问责,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使用的依据之一。经济工作也要搞一票否决,请县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和两办督察室拿出具体意见,予以实施。

    同志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争朝夕,扎实苦干,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创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陈肇雄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肇雄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3-02 13:33 湖南经济网 编辑:张先华

    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四化两型” 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新的科学跨越发展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2024年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及“十一五”期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思路,对2024年工作重点进行具体安排。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守盛省长、克保副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就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安排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2024年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一系列的风险挑战,我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工业经济呈现逐年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16.7:39.6:43.7调整为14.7:46:39.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2024年的33.3%提高到2024年的39.5%,工业占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24年的37.2%提高到2024年的56.1%;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的互动性增强,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4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整体上呈现出规模迅速壮大、效益大幅提升、结构明显优化、后劲全面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总量与效益快速增长。2024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275.1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890.29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排名全国第7位。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04.4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855.49亿元,同比增长46.1%.与此同时,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94%.2、转方式与调结构成效显著。一是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强劲。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0%,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7%,形成了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两个千亿产业园区。优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形成了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7个千亿产业和工程机械千亿子产业。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3.5%,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加速优化。三是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现。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达到3家、过百亿元的达到12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3、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79.72亿元,同比增长40.6%;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056.7亿元,同比增长32.3%。特别是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陆续投产,将有力支撑我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大型盾构设备研制及其产业化、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关健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规模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489.7亿元,增长41.3%;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3.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三是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936.75亿元,同比增长15.8%,占GDP的比重达56.2%;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41.93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总额的51.8%;非公经济投资占全社会的六成以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区域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优先发展态势强劲,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大湘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各地工业经济竞相赶超氛围浓厚,13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20%。

    4、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果丰硕。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全省新批投资总额2024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4个,成功引进三菱、富士康、戴尔、住友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全省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81.98%;实际到位内资1809.63亿元,占全省引进内资的62.9%。二是央企对接合作再上新台阶。全省新增对接合作项目40个,签订意向项目30个,涉及投资金额1136亿元。中国五矿重组湖南有色控股,着力打造千亿有色企业;中航大飞机起落架系统和机轮轮带及刹车系统项目、中航科工湖南航天城、中国南车千亿轨道交通设备项目、中核桃花江核电站等重大央企对接合作项目相继落户或开工建设。三是国际合作创出新佳绩。华菱、中联、三

    一、南车时代等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去”获取资金、战略资源和关健技术,全省核准境外投资企业124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00个,中联重科完成H股上市一次性融资150亿港元,我省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显著增强。

    5、要素保障与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快推进;煤电油运、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融资担保等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园区科技孵化、产业承载、要素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工业文明进步与发展环境优化成效明显。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高度一致,全社会谋工业、抓工业,促工业的力度空前,工业经济发展氛围日趋浓厚。全省上下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的把握更加系统深入,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2024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取得如此重大的新突破,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周强书记、守盛省长的直接推动,得益于各市州及省直各厅局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更得益于各级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借此机会,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分析2024年新型工业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综观发展大势,立足湖南实际,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科学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为我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了的契机。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继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近年来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机遇。从我省看,全省经济社会正步入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稳定和拓展外需压力加大。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势紧、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发展指标或约束目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将明显加剧。三是要素成本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振荡上升态势;资源税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趋弱,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四是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既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欠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压力同时存在、任务极其艰巨。

    综合分析判断,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科学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新的跨越。

    三、准确把握2024年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四化两型”建设,促进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建设,坚持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高新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撑。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是我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要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二要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大力发展“两化”融合产品,促进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三要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工业经济标准化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

    (二)要突出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竟争的焦点,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突出创新引领、企业带动和基地支撑,加快把湖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支撑力量。一要突破一批关健核心技术。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健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二要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更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扩大投入的主体、产业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体作用,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在各个重点领域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三要建设一批产业承载基地。加快建成一批涵盖高校、院所、企业的重点科研成果研发基地。抓紧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体系,建设一批涵盖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点人才培养基地。以省级以上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优、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要突出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色是区域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着力培育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区域、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培育特色区域。要加快形成全省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环长株潭城市群要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抢抓“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发挥科教人才密集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上实现优势优先发展。湘南地区要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湘西地区要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以农、林、矿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利用和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二要培育特色集群。要按照优势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要求,重点扶持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以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发展水平与规模效益水平。三要培育特色名牌。要坚持以品牌强省为目标,把加强品牌创建、培育特色名牌放在优先位置,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更多的湖南品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名牌。

    (四)要突出绿色化发展,加快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着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更加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二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项目建设,推进重点工业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加大湘江等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排放煤炭技术、先进电网等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引导企业走绿色制造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在造纸、纺织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示范。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抓好钢铁、水泥、造纸、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集中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严格投资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部分行业过剩落后产能盲目发展,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五)要突出国际化发展,加快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我省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一要加大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工作力度。突出承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产业链关健环节和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加快建立与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以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基地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二要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的工作力度。坚持招大引强、联大联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拓宽招商引资领域,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湖南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引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三要加大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工作力度。坚持国内与国际市场、省内与省外市场、农村与城市市场相结合,大力支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省外、境外设立营销和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借助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切实强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保障措施 立足新的起点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方略,合力推进工作落实,促进全省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的科学跨越发展。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经济发展是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当前,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形成“四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统筹推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处于由重工业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过渡、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跨越、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进军的关健时期,总量规模迅速扩张,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聚发展态势强劲,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支撑条件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科学分析国内外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展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三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和吃透国家关于实施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的政策,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工作予以重点支持。还要结合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快培育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切实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打造一支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加紧造就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庞大技工人才队伍。五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能力。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要强化煤电油运工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同志们,新型工业化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是“四化两型”建设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湖南工业经济新的科学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关于加速推进湘阴新型工业化的

    关于加速推进湘阴新型工业化的

    调查与思考

    (2024年8月20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我局成立专门班子深入部分规模工业企业和相关部门,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湘阴工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始终把工业摆在突出的位置,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效益稳增、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上半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784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9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实现工业税收4680万元。总的来看,我县工业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改制招商成效显著。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以两个置换为主要手段,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目前,21家国有工业企业已有19家实行“两个置换”,共置换职工身份9000多人,盘活存量资产4.8亿元,终结债务标的5.1亿元。先后引进客商整体收购县酒厂、印刷厂、电池厂、电机厂、人民纸厂等改制企业,工业存量资产得到有效盘活。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工业项目20个,协议引资26亿元;从2024年到目前全县招商引资项目达到248个,项目总投资约119亿元,其中远大科技园、轻工产业园、中铁轨道等18个项目投资过亿元,长沙毛巾集团、大金钢结构等28个项目投资过5000万元。着力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改的裂变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重大技改项目8个,完成技改投入1.6亿元。如义丰祥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引进国内高科技油脂提炼技术,实施一次性出脂脱磷,建成1.5万吨菜籽油生产线,年新增产值达5000万元;宏耀工业通过与四十八所合作的太阳能光电一体化项目,计划完成技改投入3000万元,主要生产以太阳能为能源的路灯。

    2、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产业格局日益明显,农产品加工、轻纺服装、板材家具、电子信息、变压器制造、船舶制造、造纸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24年,七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90.4%,上缴税收占全部工业的93%,已成为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力量。通过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板材家具业已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特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变压器制造、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整合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产业扩张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3、平台建设日臻完善。大力实施“强园兴工”战略,切实加快园区建设,全力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洋沙湖工业园现已拉通三纵二横主干道,完成了主干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供水、排水、排污、通信等配套工程,园区产业承载力、吸纳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将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平台,采取“行业牵头、产业集聚、政府支撑、专家管理”的模式运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协调服务。当前,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征地1000多亩,主干道全面拉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户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临港新区已完成征地680亩,码头二期选址、立项、规划设计等工作基本完成,进港公路建设完成了设计、评审工作。金龙新区南片4700亩预征地范围内的房屋已全部登记造册,控建控违工作同步到位;主供水管道现已拉通,保证了新区正常供水;袁家铺至南片的万伏线路已连接至康达塑业,可适时拉通至南片工业区;通过大力招商,长沙奥莎富士电梯、西姆西焊接材料、百固标准件和曾祥环保设备制造等一批项目已正式落户。

    4、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县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大力扶持企业创建科研机构,聘请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全县有26家企业与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了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如福湘木业与湖南大学合作成立涂料研发中心,其研发的“福湘”牌乳白胶、油漆迅速打入高端市场。目前有9家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认证。工业企业中已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7个省名牌产品,19个省著名商标,成为了全省名副其实的品牌大县。

    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重点表现为“两个增加,两个下降”。“两个增加”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增加,规模工业税收占税收比重增加。2024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4.3亿元,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23%,较2024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税收由2024年的1900万元增至2024年的1.03亿元,净增8100万元。“两个下降”即工业能耗下降,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年来,我县依法取缔、关闭排放不达标的小化工、小造纸、小建材生产企业20余家,督促5家重点整改企业生产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2024年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16.74%,万元规模工业能耗降低率为25.22 %。

    二、湘阴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产业结构整体不优。除近几年引进的项目外,原有的工业企业主要是传统产业。相当一部分都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不好、工艺不先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缺乏市场竞争力,税收回报低。产品配套不足,本地化、区域化协作不够,聚集效应不强。如变压器生产和船舶制造是我县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分别有生产企业9家和12家,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技术合作和业务往来,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现象,难以做大做强,形成集群效应。食品加工、建材装饰、纺织服装、造纸化工等主导产业内部也缺乏合理的分工协作,依存度不高,无法形成集群优势。

    3、三、几点建议

    要建设强盛湘阴,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的目标,我县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发展举措,努力加快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1、坚持引进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县域经济之所以呈现了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后劲更足的良好局面,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招商引资、引进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我县要做好引进文章,我们认为要把好如下几关:

    一是把好项目引进关。引进的方向为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类项目。引进的重点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规划、无污染、资源能源耗用少且附加值高的项目。

    二是把好项目联审关。发改、工业、招商、环保、电力、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参与项目考察、合同谈判。建立长效机制,合同签订前召集相关部门就投资方向、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建设时间、规划布局、税收回报、要素供应等方面进行项目联审。

    三是把好项目管理关。项目落户后,除应成立专门班子搞好服务外,还应对项目建设加强跟踪管理。管理的重点是看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强度、规划布局、建设进度、投资回报是否严格履行了合同。对投资强度不够、用地规模过大、投资回报不实的项目要通过收回土地、提高地价、取消优惠等办法进行制约。

    2、坚持改造发展。

    为了适应“两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使工业企业加快“转型”、为了使工业企业从技术上、规模上、品牌上、管理上实现“升级”,我县工业企业要做好改造文章。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型”“升级”工作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要利用会议、文件、领导调研、部门检查等方式大力宣传“转型”“升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之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之了解企业为什么要“转型”“升级”,知道怎样“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三是加大联合力度。我县的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多,研发能力不强,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光靠企业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要倡导、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实施“拿来”主义,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转型”“升级”工作。四是加大“两化”融合力度。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倡导和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提倡无纸化办公,从而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3、坚持绿色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县应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抓绿色引进。在招商引资时,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污染程度较高、产能过剩的“五小”项目和“两高一低”项目应拒绝引进。

    二是抓落后产能淘汰。要制定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对已有的“五小”和“两高一低”企业及落后的工艺、设备按国家要求分步实施淘汰。

    三是抓产业转移。要制定规划,搞好承接平台建设,倡导长江化肥、湘龙装饰等沿江、城区企业逐步从中心城区退出,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推荐阅读:
    龚武生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航运行业银行信贷市场竞争分析
    请分析目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5篇)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现在及需求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汇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