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文学论文 四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创新党委领导主席团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夜幕降临 时间:2024-07-17 06:54:1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创新党委领导主席团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县委人大工作

    会议发言材料

    创新党委领导主席团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蜀河镇委员会 文永明

    (2024年9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蜀河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机制建设及运行情况与各位进行交流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每次镇人代会选举的人大主席团既是本次大会的领导机构,又是主持和召集下一次人代会的组织机构,法律既没有明确规定在闭会后解散其机构,又没有对主席团的性质、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地方组织法》、《陕西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对镇人民代表大会、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人大代表的职权、职责作了明确,但从对有关规定的理解和乡镇人大工作的实际上看,镇人大主席团是事实上的常设机构,因此必须加强镇人大主席团建设。去年以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就人大主席团机制建设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有些方面得到了市、县两级人大的赞同和 1

    认可,这些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开展好人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向在座各位汇报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保障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夯实工作基础。人大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委决策合法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民意志的重要体现。为了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人大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既为人大工作把好‚方向盘‛,又放手让人大依法行使各项职权的原则,努力为人大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在贯彻党委意图中充分相信人大。坚持把应该由镇人大决定的事项及时安排在人代会上审议决定。凡是人代会通过的决议,镇党委成员和党员干部都带头执行,以推动其在全镇范围内的贯彻实施。二是在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中充分依靠人大。为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镇党委支持人大主席团结合本镇的实际,开展相关的执法检查,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在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人大作用。镇党委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履职,要求人大主席团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努力增强监督实效。人大主席团先后听取政府以及部门多个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工作评议活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以及部门改进工作。四是全力抓实人大工作基础。先后六次组织人大代表及人大干部进行履职、‚三查一评‛工作、主席团议事规则、会议制度、职责、会议内容、程序、议程、日程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宪法》、《地方组织法》、《陕西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律知识以及上级人大会议精神、公文写作、人大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人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创办了

    《蜀河人大》内刊,首次编印了《蜀河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刊》。另外,镇党委、政府抽调得力人员2名专职从事人大日常工作;积极筹措资金,为人大办公室配备了空调、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了人大办公条件,提高了人大工作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二、建立党委领导主席团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心。围绕党委工作中心,我们将‚强领导、重基础、讲规范、求实效、创特色‛和‚加强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代表工作、监督工作、自身建设‛等作为人大工作的重心,写进镇十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年度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中,并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范畴全盘谋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五项‛(即:每次参加上级人大召开的会议精神都在党委会议上传达学习;每年制定的人大工作要点都在党委会议上研究审定;每做一项重要决定、决议时向党委请示汇报;每一次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或代表活动都及时请示报告党委,并邀请党委领导参加会议或活动;每季度主动向党委汇报一次人大工作)人大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和党委‚五个一‛(即:在每一届党委任期中召开一次党委人大工作会议;每一年党委工作要点对人大工作明确任务要求;每一季度党委会议听取人大工作汇报;每一位镇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一个人大代表小组工作;每一年将镇人大工作列入镇对村(社区)和镇属单位绩效目标考核)重视支持人大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2024年蜀河镇人大工作要点》,提出‚1235‛重点工程(即:突出 ‚科学发展、富民强镇、建设美好蜀河‛这一主题;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和人大规范化建设‛两项建设;开展建设‚五有‛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五型‛人大代表小组、争当‚五型‛人大代表

    三项活动;做好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六项调研视察,开展代表的培训、创优、测评、述职、建议案督办,建立健全基层人大各项制度,探索创新人大工作机制等五项重点工作),做到人大工作与党委目标同向,与政府工作同步,与群众的要求符合。

    三、指导主席团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主席团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创新开展镇人大工作的有效保证,因此,我们依据法律规定,先后制定了反映人大工作特点的系列制度,创新镇人大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建立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主席团会议通过了《蜀河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职责》、《镇人大主席团议案办理制度》、《镇人大主席团联系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制度》、《镇人大评议工作办法》、《镇人大调研工作办法》、《镇人大视察工作办法》、《镇人大执法检查实施办法》、《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及工作人员职责》等22项制度,确保主席团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创新主席团例会机制。我们从规范主席团会议程序,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做起,探索实行‚三会五步‛主席团例会机制,‚三会‛即主席会议、主席办公会议、主席团会议,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会议内容及议程由主席会议提出,提交主席团办公会议确定,列为主席团会议议程;‚五步‛即筹备主席团会议从选择议题—深入调研—撰写视察调研报告—会议审议—严格交办督办的程序做细会务工作。如烟草生产是镇上中心工作之一,抓好烟草产业建设关系镇域农村经济发展,更是农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把该项工作列为镇人大主席团第五次会议议题,组织代表视察,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报告,提出意见建议3条,督促整改,成效明显。三

    是创新主席团活动机制。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及年度工作要点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以‚三查(察)三评一案‛活动。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对旅游景点建设、‚六五‛普法、依法自治、村民民主议事制度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蜀河法庭工作等六项工作进行调研,对油桐基地与明文油厂技改、烤烟生产、板石生产、蜀河水运码头、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双创‛工作等六项建设进行视察,其中在调研听取政府实施的‚六五‛普法、村级依法自治、村民民主议事制度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工作中,将全镇市、县、镇82名代表编为五个组,对22个村(社区)进行走访、听取村委会主任工作汇报、召开有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支书、村文书、各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会议代表、包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采取问卷和测评的方式,对政府和村委会开展这四项工作的村民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测评。四是创新主席团建议案办理机制。按照《蜀河镇人大主席团办理建议、批评和意见办法》,加强对代表提写议案、建议的指导,为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案奠定基础。今年82名代表,共分别提写并提交市、县、镇人代会立案的建议案41件;建立健全办理议案、建议规定,严格规范代表议案、建议案的办理;定期组织代表对建议案办理工作进行视察、检查,加强了对重点建议的办理,促进了建议案办理落实。五是创新主席团工作激励机制。今年,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建家创‘双五’‛争先创优活动,作出了《关于开展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五型‛人大代表小组、争当‚五型‛人大代表活动的决定》,结合‚作风转变年‛和‚三问三解惠民生‛活动,评选先进‚五型‛人大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激发代表积极履职,制定出台《蜀河镇人大代表小组目标任务考核

    办法》和《镇人大代表履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代表履职规范化。

    我们在重视和支持人大主席团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支持人大发挥职能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蜀河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XXX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24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请予审议。

    一年来,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镇二届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促进全镇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年来,镇人大把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与依法行使职权有机结合起来,并始终贯彻于镇人大的实际工作中,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的,把种亚麻、强畜牧、抓项目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积极协调畜牧贷款,大搞反季节育肥,扶持经济大户上规模、出效益。完成亚麻种植面积1.68万亩,交售麻杆3165.7吨,牲畜最高饲养量21.05万头(只),反季节育肥牛羊11706头(只),完成退耕还林2306.6亩,农田防护林1043.6亩;完成了XX村3.9公里的柏油路铺设和XX村9座温棚的修建等工程,引进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3项,50万元以下的项目3项,完成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39人,创收42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人均纯收入802元,超额完成了镇二届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二、监督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镇人大坚持把监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大事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司法监督、工作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一年来,镇人大先后组织检查了《代表法》等9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听取和审议了17项工作汇报,有重点地对政府工作进行了4次视察和调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镇人大始终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代表对减轻农民负担、种植业结构调整、牲畜品种改良及防疫、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粮食直补及亚麻补助政策落实的情况进行“三查”(察),要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将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提高产量作为农业增收的主渠道。对于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及时反馈并提出好的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促进了全镇农村工作的发展。今年,镇人大还关注于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并组织代表认真听取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汇报,提出了一些符合我镇实际的建议和意见,发挥人大广泛联系群众、直接反映民意的自身优势。

    监督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为确保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深入选区督查选举工作,坚决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的规定,严格依法监督,保护选民的民主权利,坚决纠正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健康、圆满完成。

    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镇人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有重点的对《森林法》、《草原法》、《水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在我镇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全镇在林业生产、畜牧业发展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监督其认真进行整改,增强了站所为民服务的意识。另外,镇人大始终把推动依法治镇的进程摆在首要位置。在镇二届人大第十次主席团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镇政府2024司法行政工作,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进一步要求司法人员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意识,依法开展好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抓好农牧民群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合同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宣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为了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镇二届人大第十一次主席团会上听取了政府副镇长的述职,并对其工作进行了评议,在述职前代表们深入述职人所包单位、村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述职人的工作情况。在听取述职后,主席团成员重点就述职人依法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评议,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评议,增强了被评议人的法律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规范了依法行政的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年来,镇人大认真研究改进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增强监督实效。紧紧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影响全镇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

    第三篇: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提升贵州省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提升我省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对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2024年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

    ◆全年减贫50万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实施2024个村整村推进、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亿元;

    ◆突出五项工作重点,抓好七项试点工作,组织编制我省2024-2024年扶贫开发纲要,研究制定《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草案)》;

    ◆平稳开展扶贫开发重点县调整工作,实现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至今已历时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10年来,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行各业成果斐然。扶贫开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满足了群众最迫切的基本需求;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提高。扶贫开发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注贫困农民

    实现共同富裕

    我省作为西部农业省份之一,“三农”问题仍较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差距不断扩大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深刻指出:“目前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在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凸显出扶贫开发在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并制定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现代化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制了宏伟蓝图,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4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的目标,并明确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抓紧抓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充分表明,经济社会越发展,越要关注贫困;发展速度越快,越要关注发展的不平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作为最薄弱的环节,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最弱势的群体,需要下更大的力气给予扶持。国务院扶贫开发纲要的序言中明确写到:“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此,我省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能否顺利实现“到2024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的目标,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衡量扶贫工作执政能力、体现扶贫开发成效的“试金石”。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思想符合国情、省情。省委书记石宗源曾说:“我们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省扶贫开发的成效和进程,取决于能否早日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强调要“坚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注重从制度上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机制”。省长林树森在扶贫开发暨草地生态畜牧业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要不断强化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要求:“省扶贫办一定要有求变、求快、求发展的思维,站在更高起点上来思考全省三农工作的发展。要认真剖析造成贵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农民素质低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理清发展思路,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副省长禄智明强调:“扶贫开发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在发展现代农业、缓解农村贫困、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针对问题和困难,当前和下一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将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坚决贯彻执行‘两个重中之重’思想,切实打好扶贫攻坚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没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因此,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省领导的指示,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巩固、完善、提高,从思路、制度、机制、措施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让贫困地区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认清当前形势

    创新工作思路

    当前,既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最好的机遇期,也是对扶贫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的“啃硬骨头”挑战期。执行1196元扶贫新标准后,我省贫困人口增加到585.38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4.6%;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97元,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8.8%,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有明显增长,但绝对数很小;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贫困问题亟待解决;全省尚有5198个贫困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占全国的1/5,已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投入少、效果不明显,还需要巩固和提高;保护与开发、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突出;扶贫工作自身也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积累的有效经验不多。

    在经历了大规模扶贫开发(1986—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1994—2024年)和新阶段扶贫开发(2024—2024年)三个主要阶段后。当前我省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进入到了开发扶贫和社会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进入了“生存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的关键时刻,进入了农村改革、制度创新、现代农业建设推动的重要时期。我们既要清醒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扶贫开发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国家扩大内需,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扩大了扶贫政策的覆盖范围;扶贫开发多年的工作实践,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积累和探索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给予广泛的关心和支持,推动了“大扶贫”格局的形成。但是,正如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指出的那样:“针对贵州目前存在的贫困问题,完全有效的经验不多,迫切需要大胆探索、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因此,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下,迫切需

    要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投入体制、主要政策措施、资源整合、评价方法与体系等方面作出新的调整,力求抢占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政策制高点。

    明确指导思想

    提高开发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三农”工作的部署,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到2024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三大目标,抢抓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性“兜底”安排和实行扶贫新标准的机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产业化扶贫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发展力度,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轮驱动作为工作手段,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整乡推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构建“大扶贫”格局,切实改变我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区域的贫穷落后面貌;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目的,围绕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化扶贫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转移、转产、创业;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大扶贫”的部门责任落实机制、以效益优先竞争入围的扶贫项目安排和合同管理机制、以扶贫效果为导向的“以奖代补”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以扶贫开发规划为统筹的整合政策、资金、项目机制、以激励为目标的扶贫工作绩效考评奖惩和问责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和成效。

    突出五项重点

    促进协调发展

    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求,今年,我省扶贫开发要突出五项工作重点。

    突出产业化扶贫。坚持“统筹安排、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大力发展产业化扶贫。“抓大”就是突出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实施区域性连片开发,重点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打造一批产业扶贫亮点。“不放小”就是把扶持发展特色经济作为瞄准贫困农户的重要举措,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找准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按照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统筹兼顾,线、面产业带建设,整村、数村、区域、县域推进的思路,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做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根据“东油西果南药中蔬面上牛羊”的区域产业布局雏形,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重点抓好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优势产业的连片开发。按照“增点扩面做大规模,重点突破做强大县,一般项目县巩固提高,破解原种扩繁、饲料加工、防疫体系制约瓶颈”的指导思想,做大做强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使草地生态畜牧业切实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重点扶持发展油茶、蔬菜、果药竹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市场化引导、梯度式培育、滚动式发展、做强做大产业”的要求,连续集中投入资金,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围绕重点产业,扶持发展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大、与基地农户衔接紧密、能拉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

    突出整乡推进工作。创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在整村推进基础上整合资源,整乡数乡区域化连片推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改变“存量资金”的安排方式,在“存量不变”的前提下,把过去单一贫困村投入25—50万元的分散投入方式转变为数村乃至整乡集中连片投入,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果。在全省产

    业布局的框架下,把产业化作为整乡推进的核心内容,集中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化发展区域与整村推进区域的有效衔接。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扶贫开发综合治理为目标,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构建整合项目、资金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下,统筹各部门的力量,重点突破、协作推进,共同推动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集聚效应”和财政扶贫资金的“黏合剂”作用。

    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思路,结合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以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未入学的“两后生”为重点对象,围绕促进劳动力稳定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化扶贫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时限和培训内容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省、地、县三级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同时,加强与国家助学补助制度的对接,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再补贴的具体办法。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突出社会扶贫。继续加强与4个对口帮扶城市在经贸协作、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劳务输出、旅游产业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扶与协作,确保对口帮扶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实现帮扶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导向、做大做强产业的要求,搞好产业的梯度对接。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按互利共赢的要求,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着力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按照“统筹规划、自主选择、集中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管理使用社会帮扶资金,推动完善《关于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四市对口帮扶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引入激励和责任机制,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对口扶贫,完善集团帮扶办法,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整合到扶贫开发领域,提高社会帮扶水平。

    改革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方式。不断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全程管理,突出抓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以资金类别、资金投向、程序管理、使用效果、合同管理、量化管理、以奖代补”为核心的源头控制、程序规范、行为遏制、下管一级、全程监控的资金使用监管体系,从而实现主要靠定性评价到细化实化量化考评管理、从静态数据库管理向开发大型网络化信息化动态管理的转变。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改变传统的财政扶贫资金安排方式,按照“存量不变、增量用好、培育(产业)样板”的原则,认真处理好点、面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扶贫资金存量主要用于以村为基础的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增量主要用于产业化扶贫项目,培育典型、树立样板;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整乡推进结合项目;村级互助扶贫资金主要投向省扶贫领导小组规划建设的贫困乡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培训资金主要围绕提高贫困人口劳动就业技能和满足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化建设需求,以贫困地区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未入学的“两后生”为重点;社会帮扶资金主要按照“统筹规划、自主选择、集中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管理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县为单元、规划为龙头、项目为载体”的思路和“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在申报程序、资金拨付、项目监管上按有关规定执行,继续实行资金使用部门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年初备案和年底报告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发展产业为主、以奖代补的符合我省特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认真研究并确定各产业和产业中主要指标的合理权重,以客观评价不同地区的工作绩效,形成以扶贫成效为导向的进退和激励机制。

    抓好七项试点

    探索扶贫新路

    抓好试点工作是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把各项试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累扶贫开发工作经验,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主要围绕七个方面来开展。一是高标准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围绕到2024年基本摆脱现有贫困状态,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2024年基本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目标,分四批做好试点规划编制工作。在科学规划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薯类、蔬菜、精品水果、核桃等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按照参与式扶贫的方式,以市场为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精神,在全省探索总结出一条成效突出的特殊类型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新路子,为全国提供可鉴经验。

    二是积极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试点。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今年在重点县全部开展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强与统计、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的联系,认真研究我省新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分布与特征,按照共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成果、分别满足工作需要的思路,调整统计指标,完善政策数据,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瞄准度”,使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今年上半年在50个扶贫重点县推开,年底前覆盖87个县(市、区、特区)。加强扶贫统计监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的识别和监测机制,不断完善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

    三是拓展小额信贷扶贫和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创新互助资金试点和小额信贷有机结合的方式,按照“商业性信贷+政策性贴息+商业性政策性融合共担风险”的运行机制,采取“三补一贴”(补充互助金资本金、补助工作经费、补偿信贷风险、对农户贷款进行贴息)的激励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模式,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村级互助资金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并在取得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向全省有序推广。

    四是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民利益连接机制试点。结合推进产业化扶贫,采取扶贫贴息贷款、灵活运用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等有效措施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为政策底限,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过程的有效方式,使贫困农户真正成为扶贫资金使用的最大利益主体。五是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根据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布局,先期在生态条件优越、自然风情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探索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坚持以贫困农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的利益主体,通过加大投入,让农民从乡村旅游产业各链条环节中获益,努力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民收益中的比重。

    六是重视推进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试点。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在巩固发展毛南族地区扶贫开发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对遵义市务川、正安、道真仡佬族聚居区以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等较少民族聚居区实施扶贫开发。

    七是开展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要求,把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在我省武陵山区等1-2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攻坚,推进区域综合治理,提高扶贫开发效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一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确定,省扶贫办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扶贫攻坚作为贵州

    最大的民生,增强执政能力,破解发展难题,“行动行动再行动,落实落实再落实”,努力开创我省扶贫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第四篇:人大主席团怎么工作

    人大主席团怎么工作

    2024年03月05日12:19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 我有话说

    本报特派记者 张榕博 王僖

    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选举产生大会主席团,主席团又举行第一次会议,推选张德江等6人为常务主席。主席团是怎么产生的,在会议中起什么作用?

    提名部分国家领导人人选

    每年人大开幕前都要举行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主席团领导并主持代表大会会议。

    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由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主席团名单草案由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会议举行前提出,经各代表团审议后,提请全国人大预备会议选举产生。主席团的成员必须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宪法,主席团的主要职责包括:(1)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人选,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2)决定议案提交审议,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3)组织各代表团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4)决定对各代表团和代表提出的罢免案、质询案的审议程序等。

    国家领导人包括谁

    “„国家领导人‟这个词常在媒体上出现,但大家要是谈到国家领导人都包括谁,却不一定说得准确。”国家行政学院宪法学专家任进教授说,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6个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和政协领导人。“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按照级别是国家级正职,„两高‟虽然在架构上与国务院相当,但在级别上仅略高于部级,因此„两高‟院长是国家级副职。”任进对记者说。

    我国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不过,在具体的选举过程中,国家领导人是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的。

    任进说,中国共产党向国家机构推荐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这是党对国家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共中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名单,需经人大主席团审议。主席团再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交由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听取意见后最终确定正式候选人,最后提请人大全体会议选举。

    “„两高‟院长由全国人大直接选举产生,但每年对候选人的推荐都颇费心思。”任进说,“两高”院长至少都是中央委员或中央政法委委员,知识层面还要有法律背景,候选人一直是中央政法委和中组部慎重考察遴选出来的。

    例如,2024年至202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肖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王胜俊曾担任过安徽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也是中央委员。

    (原标题:人大主席团怎么工作)

    第五篇:以机制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机制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机制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是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禄丰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由软约束向硬约束、由时段性主题活动向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不断转变,在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抓根本,层层落实管党责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建党、管党职能。禄丰县从2024年起,探索实行了党建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抓基层党建工作根本的制度保障。一是党建引领,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党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云岭先锋”工程、经济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工作督查五大子体系,共50余项指标、400多个评价标准,涉及党建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综合考评各基层党委抓党的自身建设以及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成效,从制度上保证了各级党组织抓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的要求。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书记、书记抓”要求。每年年初,根据全县党建工作重点对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层层签订到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结合党员岗位实际,将责任书进一步分解细化签订到党员个人,建立起了县委考核基层党委、基层党委考核党总支、党总支考核党支部、党支部考核党员的“四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通过推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党建双向述评制度,实现了“抓书记”有措施,“书记抓”有责任,抓党建有内容。三是严格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每年末,抽调纪检、组织、政法、统计等部门力量组成党建考核组对党建责任制指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颁授“流动红旗”和奖章,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书记推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真正体现“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要求。

    (二)激励保障增活力,激发基层源头动力。始终把对党建工作的投入作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党建工作。一是在保障性投入方面,每年预算354万元,按照每个村党组织2万元、每个社区党组织5万元的标准补助村(社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安排30万元,按照农村党员人均50元的标准补助农村党员教育经费。加大农村老党员关爱力度,采取财政拿一点、县级留成党费补一点的方式,每年预算65万元,使用县级留成党费35万元,对60、70、80岁不同年龄段的农村老党员分别按照每月15、20、35元的标准发放定补。同时,努力加快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步伐,每年预算125万元用于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在激励性投入方面,每年安排10万元,用于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奖励;按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每年预算安排400万资金,专项用于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奖励,通过“一定”(设定目标责任)、“二考”(年终严格考核)、“三挂钩”(奖励金额与工作绩效相挂钩)的方式,全方位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认真落实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定向考录公务员、优秀村官评选表彰等制度。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保证了基层干部收入待遇的稳定增长,同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保证了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全面贯彻落实。

    (三)培育典型抓示范,以点促面整体推进。按照“以点示范、连点成线、合线成片”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带动网络。一是三级联创在“点”上“百花齐放”。按照“高起点、品牌化、强带动”的创建工作要求,建立了党建工作示范点“三级联创”制度,采取“乡—县—州”逐级申报、逐级考核命名、由低向高稳步提升创建水平的良性争创机制,不断扩大示范点创建规模。到2024年6月,全县培树县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49个,8个党组织被州委命名为楚雄州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党组织被省委表彰命名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组织被授于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示范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二是分类创建促“线”上科学规范。在农村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在机关党组织大力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创建活动,按照 “五规范”、“五个有”的标准,打造机关党建品牌;在非公企业大力实施以“强党性、夯基础、树形象、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强基立业”工程,进一步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三是科学统筹实现“面”上整体推进。紧扣“强基固本”这一重点,围绕党建工作责任系统化、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党建创新工作项目化、队伍教育管理质量化、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跨越发展目标化、示范典型品牌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党建宣传立体化的“十化”建设要求,采取“分(分任务)、联(联合力)、创(创业绩)、评(评先进)”四部曲工作法,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强化创建措施,统筹抓好落实,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项目带动求创新,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着眼于破解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抓项目的理念抓党建。2024年以来,探索实施了“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工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每年,由各基层党委结合本地区党建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至2个有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的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向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书面申报。党建项目经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由党委书记与县委签订责任书,并按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实施期为一年,由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党委共同做好项目的日常督促落实。项目实施基本完成,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项目品牌打造和典型树立进行巩固提升。项目实施完成后,采取由上级党委点评、基层党委互评、实施地党组织自评和党员、群众代表测评的“五评”方式,对申报完成的党建项目进行集中统一评比,评选出影响深、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新项目在全县广泛宣传推广。“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的实施,对破解基层党建难题、提高党建效率、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

    二、主要成效

    通过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禄丰县构建起了抓根本、统全局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党建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建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广大党员及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凝聚民心、助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明显增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得到提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全县1092个基层党组织,被评定为“好”的有483个,占44.23%,评定为“较好”的有415个,占38.1%,评定为“一般”和“较差”的有194个,占17.67%。广大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新跨越进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显现。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99亿元,同比增长8%,地方财政总收入顺利突破1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30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实现了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推荐阅读:
    创新党委领导主席团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路遥《人生》(最终五篇)
    省委读书交流会讲话
    论文答辩自述
    小学英语介词总结(精选多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