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其它礼仪 六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叶飘零 时间:2024-07-27 18:56: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浅说语文教师的成长

    武汉

    程璐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感谢界中,感谢田校长的高瞻远瞩,为我提供了一次与大家交流,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田校长给我布置的话题是《谈谈语文老师的成长》。

    这是一个很大而且很有意味的话题,我在此必须先进行几点说明:

    首先,此话题,应由特级教师,名师首席来讲方显合适。我们界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语文大家,如陈主任、徐辅导员、田校长、吴启胜组长等,让我一个普通老师来讲,总觉得有一种“班门弄斧”、“自以为是”的嫌疑。这个话题缘于一年前的一次谈话,在与陈主任、田校长进行了一整下午的交谈后,他们觉得我讲得比较实在,要是讲给界中的语文老师听听就好!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相会。所以,在此我只是在此将自己的一点浅陋的做法说出来,与大家进行汇报交流,期望共同探讨、摸索出一条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来!

    其次,谈论这个话题,必然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痴迷”,要像钱梦龙老师说的那样:“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以恋人般的痴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否则,把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的话,不如像李镇西说的那样,最好转行!

    当然,还有一个认识的问题。语文老师达到怎样的效果才叫做成长了呢?我觉得,成为特级、名师、学带、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只是一种标志,但不是终级标准,因为正如赵谦翔老师所说,在拥有名气之前,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而后来就越来越虚了,为名所累。终极标准应该是能得心应手地从事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学生中得到很高的声望!从学生中成长起来,成长之后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钱梦龙先生用诗句将语文教育分为四种境界:

    1、“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实践操作);

    2、“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经验积累);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理论探索);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想、风格、体系)。这四种境界其实就很好地揭示了语文老师的成长四个阶段。我可能还处在2、3之间吧,所以只能从一个小的角度来谈语文教师的成长了。

    我讲话的题目是《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一、在“学习”中研究

    我这里所谈的学习,主要指的是读书!关于读书,我写过两句自我激励的话:

    书,是一道分水岭!不读书,似乎人人都能教语文,而读书,却能让人更会教语文!书,让教师变得更加专业!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难以教会学生阅读的!因为,阅读只能用阅读来培养!

    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乡镇学校的语文老师,信息来源上往往受到特定地域的影响,要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做一个明白的教书人,读书是一条最好的途径!还有,为什么有的老师参加这个课题,加入那个组织,拜这个为师,向那个请教,却就是提高不了呢?原因很简单,没有沉下心来多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学习内化!教师的成长是自己的事,厚积方能薄发,除了读书学习别无它法呀!

    读什么书呢? 我认为应该读好三类书: 一是语文期刊杂志。用余映潮老师的话来说:语文专业杂志应成为语文老师的第一书籍。这样的杂志最好有三本以上,如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湖北的《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海的《学习语言》、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从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中去选精品,便能让全国各地语文领域的最新信息尽收眼底。读这样的书,能让自己始终站在最前沿!我今年便订了三本。

    二是全国名师的教育专著。主要指的是第三、四、五代老师的著作,相比于期刊杂志,这类书更有系统性,书中的一系观点、做法形成了系统,经过了检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模仿起来,可立竿见影。

    我就读过这样的一些专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于漪《追求综合效应》、钱梦龙《导读的艺术》、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欧阳代娜《呼唤“整体改革”》、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洪镇涛《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张富《“跳摘”教学模式》;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系列》——《蔡明讲语文》、《胡明道讲语文》、《李卫东讲语文》、《赵谦翔讲语文》、《程红兵讲语文》、《程少堂讲语文》、《褚树荣讲语文》、《邓彤讲语文》、《黄厚江讲语文》、《李海林讲语文》、《李胜利讲语文》、《陈军讲语文》、《肖家芸讲语文》、《严华银讲语文》、《尢立增讲语文》、《余映潮讲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家成长丛书”系列中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 还有韦志诚、洪镇涛、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史绍典、魏智渊、万玮等教育名家教育专著不下40本。

    三是教育经典著作:主要指国内早期,在教育上、哲学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家个人或集体智慧的结晶,如卢梭《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三老的著作、《教育学》、《心理学》等。这类书,能让自己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天空中审视语文教育教学,在感性的基础上,做到更加理性。

    怎么读呢?

    对于期刊杂志,可采用分类摘引、软硬件同时保存的方式进行。

    如果不对手头杂志分类,无异拥有一盘散沙。借用余映潮老师的一句话:没有分类,便没有研究!对于杂志的研究,就应该从学会分类开始。当然,对期刊杂志的分类,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不断完完善,以求调用方便,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左右手”

    我是这样进行分类的: 第一级目录:教研园地

    第二级目录: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第三级目录:“教学研究”下有:前沿理论与视点、教学案例与资源、语文名家风范、初中教材相关案例与资源录引、名著有约。

    “教育研究”下有: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百篇育人故事、百篇育人佳作。第四级目录:“前沿理念与视点”下有:语文教学前沿总揽、课标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作文教学、语法教学、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评卷课、说课活动、评课活动、关于考试、字词教学、关于中考复习课、语文知识教学共15个子目录。

    “教学案例与资料”下有:阅读课教案与资源、作文教案与资源、其它教案与资源、网络精案临时站、教育专著中的案例共5个字目录。“语文名家风范”下有: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余映潮、于漪、洪宗礼、胡明道、新舞台新时代、众说纷纭等子目录。

    (因为这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研究,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所以详举,其它略过。)第五级目录:在“教学研究”的“前沿理念与视点”与的所有第子目录中都有这样几个部分:教学争鸣、网络在线、学考指引。而其中的“阅读课教案与资源”下的所有课文的子目录则为案例资料、论说资料、媒体资料。它们的更下一级为“网文全录”和“杂志索引”。

    有了建好的文件夹,便可以建立统一的索引格式,对文本资料进行索引式的摘录了。摘引的方式可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如目录式摘引(只显示位置、时间、作者、杂志等信息)、点要式摘引(在前者基础上,摘录重点句段)、全部摘引(与前者的区别是,全部摘录)。

    如:《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杂志目录式索引——

    1、《导读,从有效的朗读指导出发》——罗唆与省略之美

    金戈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24年第2期

    第20页

    2、《我的叔叔于勒》——编写回目

    蒋光宏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9期

    第41页

    3、《例说课堂导入的思想内涵》 林峰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24年第12期

    第25页

    又如:《阅读教学,如何为生命注解》点要式摘引—— 题目:《阅读教学,如何为生命注解》

    作者:陈万清

    通联: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225800 杂志:《语文教学通讯》

    期号:2024年第12B期

    页码:第19页 摘录:

    珍爱生命不能只是不再食用动物肉,如果再当真一下,可以说,谷物也汉吃了,因为即使是谷物,也是有生命的种子啊。

    当我们粗浅地注解“生命”这一词语的时候,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十分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关爱生命,保护生命。

    尊重生命,还应该是对生命结束的尊重。

    善待生命,这才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所有生命应持的态度,也是阅读教学中对“生命”最值得倡导的注解。

    尊重、善待生命,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动物福利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传统的活动卡片、摘抄本等形式,虽然有效,但不如电脑管理来得方便有效。电脑处理方式灵活,便于编辑、保存、修正。我称这种保存资料的方式为软件管理,它使得资料信息尽收眼底,随时听侯调遣,为我所用。

    与此相配套,我们应保存好手头的期刊杂志,否则,我们的软件只能是“空中楼阁”。我称保存期刊杂志为硬件管理,以前我采用“分年装订”的方式保存,2024年开始,我改为“分年装盒”的方式保存了。

    对于教育专著和经典著作,可采取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即每读一本书,写一篇或多篇读后感,也可以是做分块摘引加写感言式细读。如:读李镇西《做最优秀的家长》,我写了《用爱心育人》;读铁皮鼓的《语文课》,我写了《让语文课更有深度》;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写了《爱的教育中的爱》;读《心理学》我写了《读读原典》、《与阅读有关的心理过程》、《几个与名人有关的术语》;读万玮的《班主任兵法》,我写了《班主任兵法》浅读„„。

    二、在“实践”中研究 俗话说,学以致用。有了前面的学习积累,接下来便是实践运用了。所谓在实践中研究,便是运用学习成果,在模仿、摸索中内化为个人能力的过程。

    我认为,受学科性质的影响,相比于其它科的教师而言,语文教师的成长,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我们不能因为上了一堂成功的课,发表了一篇高级别的论文,参加了某个课题揭了题,受到了某位名人的提携,考了几次好试,悟出了一点真义„„便好大喜功、自欺欺人地自称为“名师”了,这样的“名师”必然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成长起来,没有个十年八载,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名师”或许源于“民师”吧——自然生成于民,自觉服务于民。

    我还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师的成长至少应有“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发展时期。实践的过程,是与个人的教学的这一成长过程相伴而生的。成长的不同阶段,实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否则互相串位,必然事倍功半,反之亦然。

    第一个时期为“生长期”,也就是开始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这一时期的总特征应是全面学习模仿,迅速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它包括基本功,如一颗红心、一肚知识、一张利嘴、一手好文、一笔好字的“五个一”,又如琴、棋、书、画的“四个专长”。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有些语文教师说不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不出一手像样的字,甚至从未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更不谈什么专长了,他们站在讲台上,居然也能心安理得地以语文老师自居——据说,在新课改实验背景下,容易滥竽充数,还大有市场,遇到了这样的语文老师,恐怕是学生的悲哀了吧!回想我自己,从教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便坚持练魏碑、三川,练吉它,画年画,走象棋,写总结、论文,钻电脑„„,或许就是有了这种语文情结吧。

    除了基本功外,它还包括基本教学能力的全面学习尝试。从对象上来说,主要是向几代名师学习,尤其是“于漪们”,但这是“非常态”的,他能让自己欣赏到语文高远的风景,美化自己的课堂愿景;更要向身边的名师学习,他们的做法才是日常教学的“常态”。从内容上来说,最应该学习的文本解读能力、文本处理能力、文体教学能力、不同课型设计能力等,能全面适应语文教学,使语文课上得像模像样。在这一阶段,我们应有海纳百川的心胸,百家之法尽可尝试,哪怕是生硬的模仿、借用也未尝不可,有了体验,才有辨别。

    记得,我参加工作的第一次检验课——《卖炭翁》,给老师们留下了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便是背着韦志成教授的《语文教学艺术》中的课例进行的。我在全郑店街上过一次较为成功的连堂现场作文课,便是借用杨初春的快速作文“理论指导型”模式进行的。我也曾在没有备课(当时不是集体备课)的情形下,突然被下达了要接受区教研室胡老师听课的指令,距上课时间不到一节课的时间,我也能从容应对了,因为我借用了余映潮老师的“品读、积累、运用”的文言文设课理念,现场设计了《满井游记》的课案,居然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时间的脚印》、《看云识天气》,借用了余映潮老师的“长文短教”的理念设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前者让我在区督导听课中受到表扬,后者不仅让我在公开课中大受赞誉,它的设计更是在多年以年的今天黄厚江老师在文中引用并首肯(详见《语文教学通读》2024年第2B期第17页《阅读教学要强调本位思想》)

    他说:“„„而一位教师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让学生从各种云朵中选择一种,以第一人称说说自己的特点以及和天气的关系,我认为这就是语文的方法。„„(注:我的教学设计在网上被多家网站转载,并拥有很高的点击率)” 第二个时期为“发长期”,也就是开始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二个五年或稍长时间,这一时期的总特征应是定向创新。有了“生长期”的体验,我们基本上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得有更为深入的定向研究创新过程。这一阶段,可以是对主流思想进行碰撞、置疑,也可以是顺应某种思想进行深钻,我们可以尝试着每学期给自己定一个研究方向。如:如何设计导语?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进行文体教学?怎样上好复习课?同体裁多篇课文的怎样处理?同课如何异构?单元教学的怎样进行整体设计处理?如何进行周记的管理?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更有趣味?„„不一而足,这样的一些定向研究,应该走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视野!

    我就进行过这样的一些尝试——

    我的《变换视角,分块品析,促学生“自悟”——教《记承天寺夜游》一得》,便是在参加语文本体改革后,对洪镇涛老师的“学习语言”理论的一次实践尝试,这便是典型的“顺应某种思想进行深钻”。该课设计在公开课中被全校老师大加赞赏,该课例文章于2024年发表在山西《语文报》上。

    我的《第六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便借用了余映潮老师复习课的设计理念自行设计,取得了进一初中“选拔课”第一的好成绩;《乡愁诗两首》余映潮采用了板块理论“1+1”模式设计,在2024年全区300名校长会上大受赞誉。

    区竞赛课《心中的鹰》,便是对胡明道“生成理论”的一次尝试。作文评讲课《紧盯评价标准,营造作文亮点》,则是对《中考作文新视野》中的中考评卷思想的创新设计。

    „„

    第三个时期为“成熟期”,也就是开始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三个五年或更长时间,这一时期的总特征应是专题研究。

    关于专题研究,余映潮老师说过这样几段话: 教师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探究专题;教师在教学业务提升方面,坚持“专题研究”是成功的秘诀。

    我所说的“专题研究”,指的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结合自己的爱好,考虑到教学实际的需要而独立进行的关于语文教学某个方面的定向研究。

    做也自己选定的专题研究,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极大的好处。它能够锻炼、提升教师这样一些基本能力:科研话题的定向能力,设想与策划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实验能力,收集整理提炼能力,资料参读能力,还有论文写作能力。

    如果一位老师能够实实在在地先做好一个方面的专题研究,那么他就有可能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趟出一条或浅或深的路子。有了这样一趟旅程,就会兴致盎然地去走第二条、第三条路。

    名家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专题研究,是一种连点成片的教研过程,可以说是“定向研究”的系列化展示,它能让老师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钻的基础上,形成个性,甚至是教学风格!这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大境界,是每一位真心追求语文教育事业的人的光荣与梦想!

    专题研究不等于课题研究,它不需要繁文缛节,它也不必一定成功,可以一个人磕磕碰碰地默然前行!今年,已是我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虽然自身愚钝,远未踏入“成熟期”,但也不泛试足之举。如——

    诗文诵读教学序列:结合鄂教版教材,我进行了“诗文诵读”课的系列化教学尝试。我针对每册书六次诗文诵读及两首唐诗的特点,主张并实践出了 “诗文诵读八种课型”。2024年12月18日在凤凰中学的送教课《诗词诵读》——《〈正宫〉端正好》与《卜算子》便是这一课型追求的体现之一;2024年4月7日,在《学语文报》上发表的《让“精细化”走进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一次背诵活动引发的教学反思》,便是“诗文诵读”在教法与学法上的一次尝试;2024年4月9日,在《学语文报》上发表的《合理切分,化长为短》,更是“诗文诵读”的一次学法指导尝试。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今年,我还探究了“学生讲学”的四步自学法(这样来读,这样理解,这样欣赏,这样领悟)。

    中考阅读复习课序列:为了避免中考复习的零乱,抢攻阅读高地,我针对中考阅读题的五个能力点,创设了这样几个简明易做的几个课题序列——《读懂文章,只须三步》、《文意把握,关注首尾》、《词句理解,内外兼顾》、《要点概括,分条精答》、《内容探究,定向细答》、《作品感受,答出层次》;为了克服复习课案的空洞简略现象,我创设了这样几个“例说大印象式课案的细化处理系列”——《以审准题目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为视角》、《检阅、补充》、《从好人、坏人说起,作好铺垫》、《把一篇文章读透》、《应有“略讲”的一席之地》、《统筹安排,小步轻迈》。

    当然,还有对复习课例的研究,如实验课《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题解答训练指导》;大小作文创写展示序列:如《妙花》集的编制,周记以月为单位的序列自写;散文教学的多向(主问题、线条化、细节化、文体变式、切入口)尝试,如到五里界的学科带头人送教课《最苦与最乐》,校展示课《骆驼赋》(另教学反思《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在2024年《江夏教育》上发表。)

    在选择专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蹦现出一些新的想法,它们必将构成下一个新的研究专题。如“应试三宝”(语文知识本、文言积累本、诗文诵记卡)、“素质三宝”(勤练书法、常写“一言心得”式的阅读、坚持“自写序列”式的周记)等。

    没有实践,便没有研究,这种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

    三、在“反思”中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书本学习、课堂实践的亲身体验后,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些深切的认识,这时,我们便可以写教学反思了。

    我这里的所说的“反思”,指的是用文字所进行的一种自我批评方式,它既可以谈成功的经验,也可以说失败的教训。我认为“今天批评自己,就是为了明天别人表扬自己”。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记得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程良焱老师提醒我说:必须多写!我很赞同这种看法。写的方式有多种,而我喜欢的一种反思方式是“写教育博客”。不同的时期,评价一名教师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认为,在现代教育语境下,一个没有教育博客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教学博客,最应该写的是教学反思类的文章,往往是一课一得,随教随思,随思随写,我称之为“教艺自悟”,如我写过的反思类文章有:

    讲《骆驼赋》后,我写了《做一名优秀的导游》;

    讲《事事关心》后,我写了《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后,我写了《过程简约,细节丰趣》; 讲《语文知识竞赛卷》后,我写了《化繁为简,趣味操作》; 讲《明湖居听书》后,我写了《用艺术来领悟艺术》; 讲《听泉》后,我写了《内行笔下的乐曲》; 讲《观舞》后,我写了《抓住舞这个牛鼻子》;

    讲《重复与变化》后,我写了《融入文体,用足例子》; 讲《窃读记》后,我写了《简化程序,细化操作》(获区教学反思一等奖)与《带着学生去体验》;

    讲《论读书》后,我写了《不妨来点整体感知》 讲《我的四季》后,我写了《有深度才有感觉》;

    讲《香菱学诗》后,我写了《从<香菱学诗>看教师的评价艺术》; 讲《李将军列传》后,我写了《传记特点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

    教育教学博客,最不能忽视的是定向系列的思考,这是与前面的“学习”、“实践”相应而生的,它让我们的研究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呈现。在我的教育教学博客中,就有这样的一些系列定向研究:

    “教育思考”、“论语说文”、“品课评课”、“经常读书”、“语文训练”、“作文教学”、“学生习作”、“每周印象”、“诗文随笔”、“学法指导”、“行万里路”、“应试感言”、“育人故事”、“复习漫谈”、“教学记事”等

    教育教学博客,最不应该忘记的是教育教学的一些只言片语,它们往往浓缩的是精华,用最简短的语言,揭示最大的真理!因而,我在教育博客中专设有“教学小语”:

    如:我写过这样一些话: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一切教育教学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程璐 2024年4月12日)

    我以为,只要不是另有所图,一个教师要证明自己:最容易的是动嘴巴表白!最难的是用行动付出!最愚蠢的是讨好同事!最聪明的是亲近学生!(程 璐 2024年4月12日)

    我想,教室最让人留恋的地方,莫过于心与心的真实交谈,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没有虚伪,没有猜妒,没有打压!如果说,校园还是一块净土的话,那它就是教室!

    如今,没有教育博客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更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程璐2024年4月29日

    失意时,请仰望天空,你会有一份高远;得意时,请仰望天空,你会有一份清醒!程璐2024年5月9日

    正直的人,背地里说,当面也说;狡诈的人,背地里煽动着说,当面却一句也不说!程璐2024年5月16日

    任何没有规律的阅读,只能是乱读!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先定格,后变格,最后达成无格之格!什么是中考精读指导过程中的格呢?我以为应是在全面整理同类试题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读题,利用简明的规律用图示的方法教会学生想题,用明晰的操作步骤教会学生答题。(程璐2024年5月22日)

    文章是有思想的,因此,我们阅读文章时,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会误读!解答题目时,更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会误答!(程璐2024年5月22日)

    每一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精神的“原典”,有时候,读原典,比读对它阐释性的专著,更让人明白!《论语》是原典!《心理学》也是原典!(程璐2024年6月21日)

    书,是一道分水岭!不读书,似乎人人都能教语文,而读书,却能让人更会教语文!书,让教师变得更加专业!(程璐2024年6月24日)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难以教会学生阅读的!因为,阅读只能用阅读来培养!(程璐2024年7月1日)

    在应试背景下,教学改革必须以帮学生考出好的成绩为前提!否则,脱离实际的改革,会让人心里发虚,只要还有中、高考,考好永远是硬道理!(程璐2024年7月4日)

    在分数面前,语文应该求真;在艺术面前,语文更应求美!求真,利于一时;求美,利于一世!(程璐2024年9月8日)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学的正义,这所学校,必将离衰败不远!(程璐2024年10月27日)

    虽然,被评上了中高。但我认为:中高,不应是教学的终点。而应是,教学的起点!(程璐2024年11月4日)

    就像农民种田一样:积累是语文田地中的底肥,它能让你的语文底气十足;而训练则是语文田地中的追肥,它只能混一个暂时的枝繁叶茂。而对于中学教学而言: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更应偏重于语文积累,这样会让学生积淀养分,使语文后劲十足;初

    三、高三更应偏重语文训练,这样才会让学生学会考试,让语文立竿见影!(程璐 2024年1月3日)

    正如语文的其它活动一样,语文的训练也具有裹携功能,它能带动我们的语文大面积地提升。自然,不搞训练,语文会失守;但是,只“练”而不“训”,语文依然会失守!(程璐 2024年1月3日)

    学习的本质是自学。这句话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有效,对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样有效。一个丢掉自我学习钻研的教师,即使给了他(她)再多的机会!顶多是闹个水响而已!是难有实质性的提高的!(程璐 2024年3月2日)

    在应试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会,做好学生 “长线发展”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平衡工作!一名优秀的老师,往往是一个平衡的高手!(程璐 2024年3月8日)

    教学的高效源自于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教学管理!只埋头教学,不去经营管理,或者一心经营管理,却不懂教学,都会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常态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管理手法的创新比教学艺术的丰富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以极具亲和力的约定的形式,规划着学生语文发展的阶段性方向,极大地和谐着师生关系,也自然地决定了常规落实的力度!对于一个班级语文教学来说,最高的教学管理境界是融聚着班魂!(程璐 2024年3月29日)

    音乐里有《吉祥三宝》,语文天地里也有“吉祥三宝”:从迎考的短线眼光来看,语文的“三宝”是文言词汇积累、诗文名句积累、语文知识积累;从语文素养形成的长线眼光来看,语文的“三宝”是勤练书法、常写“一言心得”式的阅读、坚持“自写序列”式的周记。

    几年来的写博经历告诉我,利用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的回望,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完美,越来越成功!从2024年7月开博以来,截止今天,我共写了博文206篇,平均每篇2024字以上,有10000字以上的作文教学实录《互动最精彩》,也有每周连写从不间断的几十篇的《每周印象》,为自己的教学平添了许多乐趣。

    当我们带着研究的眼光,进行新一轮的“学习”、“实践”、“反思”大循环时,我们也就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生态的语文教师成长之链。我们会在领略、碰撞、探寻中不断地成长!

    换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发展学生的最好方式,或许是先发展我们教师自己呀!最后,祝大家都能“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成名成家,造福一方!

    第二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相信阅读过《做研究型教师》一书的教师们一定会找到研究的自信和乐趣。

    第三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如果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知识,那我就会成为教育的工具,活生生的教书匠,没有活力的教书机器。那么,我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呢?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最近学校要求我们学习《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从该书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学会从事研究,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处处充满挑战,处处充溢着新奇,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乐趣,处处尽显我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如何让自已由一名由传统型教师,转变为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前看到同事在搞课题研究感觉很深奥,自己想进行课题研究又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是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做终身学习的教师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做到了节节课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双向互动反思;与同事合作碰撞中反思;再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学反思。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已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巧,从而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再迈近一步。

    三、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研究。

    有的老师认为做“研究型教师”太难了,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搞研究呢!艾青说为什么你的眼里总含着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数学题材;张爱玲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只要我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会发现原来研究比教学更有趣,它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把“问题”变成“课题”,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与创新。有人夸华应龙老师勤于研究,他说:“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在探索、研究中达到华应龙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四篇: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利用寒假学习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这本书集中呈现了名师于漪、李吉林、刘京海等如何走进研究型教师的不同发展历程与故事,由此解释出做研究可以加速教师成长的多种因素和一些规律。这本书通过描述大量案例,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经验加以概括,提取了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七大关键要素——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经验积累、实践反思、知识转化、回应环境和团队合作,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本书给我的不仅是指导作用,还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将为我尝试着进行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我也要向这些专家们学习,加强行动研究,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一、加强自我学习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从简单的书本、粉笔和黑板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去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研究消化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

    2.认真向老教师、名师、专家们学习

    老教师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少走弯路,名师们的成长过程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专家们更是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能够指导我们更快成长。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还要向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3.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参加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很有效、快捷的途径。现在国家也很重视教师再培训,每年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各种培训,这些培训都能让我们获取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因此,我们要抓住各种培训机会。

    二、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同样,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往往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上升。教育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支撑,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气魄和胆识。有详细的计划,周密的安排,既要敢于冒风险,又要努力地减少失误。教学改革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有很多时候过分追求显现的教学效果,常常会陷入急于求成的境地。

    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无不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在学习中丰富,在实践中积累,在思考中升华。

    三、加强自我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现在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整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四、加强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要加强课题研究,首先要提高问题意识,即要善于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作为课题加以研究。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有时这些问题常常会被我们的习惯思维所掩盖,因此许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其实,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发现问题,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照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与同行的教学对照中发现问题。在确定好问题后,认真制订研究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要明晰研究课题的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问题的假设、研究的对象与变量关系、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进度、研究团队中的分工责任和最后的成果形式等。

    总之,现代教育改革已经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向我们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传授和重复经验性的教学活动,更应该带着思想上路,带着智慧上路,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加强自我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行动研究中发现真谛,探寻规律,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这是一本讲教育研究的书。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是研究、什么是教育研究、教师为什么要搞教育研究的的书。

    社会上有不少人,也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教师仅仅是一个“教书的”,即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一个“出书的”,即不是一个知识的创造者。这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把书教好了,就算尽职了,不去琢磨探究“书”以外的事情,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是研究者的事情。还有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做非重要的任务。实际上,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只有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从书中我领悟到,这些教师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曾有老师所说的,忙的时候,问问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这么忙?其实这就是研究。教学研究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凡事多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想想这些为什么?那些老师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完全认为的分开了。教学研究其实就是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力争下节课不再出现。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我们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案例研究的特点、研究步骤和常见的案例研究形式,对我们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研究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给我的不仅是指导作用,还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将为我尝试着进行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

    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

    “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做研究型教师(修订版)》以丰富鲜活的案例、生动平实的语言阐述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特征和价值,展现了其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详细地说明了其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要求和技巧。《做研究型教师(修订版)》对于引导教师参与研究、丰富和规范教师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推荐阅读:
    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乡村学校少年宫总结)
    2024音乐室总结下
    美丽中国梦
    怒江2024年学前教育特岗教师重点题型六
    上一篇:如何留下良好印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