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致辞 自我鉴定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之我见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谷幽兰 时间:2024-08-12 09:52:4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之我见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之我见

    树立一个意识

    “质量意识”是每位初中学校校长必须长期牢固树立的中心意识。学校办学如果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校长应牢牢地把握教育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学习的质量,应该充分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口号,更需要的是通过富有实效的创造性工作,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校长必须实行目标管理。不仅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还应该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在制定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引领每位教师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积极建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校长用价值引领,用目标凝聚人心的做法,有利于建立发展共同体。

    谈到树立质量意识,不能不提到相关的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对于“质量”的掌控,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必须十分明确。好的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确实能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

    课程改革实验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提高。校长要经常听课,指导学科教学工作,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尊重教师个人意见,营造求实氛围,肯定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善意地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亮点”,促使他们由不自觉的创新意识上升到自觉的创新行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不断完善。

    校长还应该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强调多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不仅注重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力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要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有利于呵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突出两个关键点 1.制度与目标管理

    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使全体教师确立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加速校园文化建设,使校长在实施管理时对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考量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一年前就推出了由学生干部填写《教师课堂情况登记表》这一举措,每班每周一张的登记表反映了教师课堂是否出现的10个方面:(1)是否迟到;(2)上课是否使用手机;(3)是否无故旷教;(4)是否辱骂或体罚学生;(5)是否拖课3分钟以上;(6)班级课堂纪律是否出现混乱情况;(7)上课时学生是否打瞌睡;(8)是否组织做眼保健操;(9)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0)中途是否离开教室等。我校推出由学生干部填写《教师课堂情况登记表》这一举措,使教学管理更具体、更直接。此外,我校还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对学生发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题目有:(1)你认为哪些老师事业心最强,工作最认真负责?表现在哪里?(2)哪些学科教学不尽人意,有何具体表现?(3)你对哪些老师的教法效果较满意?哪些不满意?为什么?(4)关心学生,管教管导,经常下班辅导的老师是哪几位?(5)你对各科作业布置有何意见和建议?作业批改较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作业批改不太认真的是哪些学科?(6)你对具体学科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由于设计巧妙,各班学生不记名填写的教学情况一目了然。针对出现的情况,我校适时进行点评或个别谈话,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谈到制度管理,不能不谈到目标的制定与管理。目标是教学管理的方向,没有目标便无法协调成员的行动。目标也是管理的手段,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们的行动,最终实现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具体做法可以是:

    第一,确定目标。我校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任职资格和所教学科的学生基础,制定出经过本人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但学校领导感到准确,也让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师认可,做到公正、公开,进而使教师在工作中虽然感觉有压力,但不背包袱,心情舒畅、有奔头。

    第二,兑现目标。这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它既是教学激励机制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每到期末,我校根据确立的目标进行检查,了解教师们是否兑现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未达到目标的教师,通过工作总结帮助他找出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达到理想的目标。2.人文与情感管理

    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整体发展。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优秀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如果教师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教书育人的激情,如果教师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烦躁与不满中,他们会带给学生什么?因此,校长在管理中应首先树立“教师第一”的人本理念,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信任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尽力满足教师的需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只有当教师的基本需要不成为问题后,他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校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并促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实施“情感协调”管理新模式,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奔头。所谓“情感协调”管理模式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对学校的运作借助广大师生的共同情感趋向,形成情感共鸣,对学校的奋斗目标产生共识,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让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校长首先要创造性地管理,也就是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的主动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校长把教师和教育教学管“活”,不要让制度成为束缚师生手足的绳索。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应努力使学校的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教师自我管理转化,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留有较大的空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上好每一节课,展示自己的才能;要鼓励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甚至删改,充分体现他们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把握三个阶段

    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一学年适应阶段;初二学年分化阶段;初三学年冲刺阶段。

    1.适应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有很强的新鲜感。我校要求教师应抓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抓好学生的中小学衔接以及学生对初中教学要求的“适应”。

    2.分化阶段。到了初二,学生的“老本”已经“吃光”,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加大,有些学生出现“掉队”、分化情况,因此,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分化。我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注意查缺补漏,适当放缓教学进度,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跟上“大部队”。

    3.冲刺阶段。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总复习,教师应把握冲刺阶段的学生心态和特点,以能力为目标,以“双基”为抓手,牢牢把握中考的动向,全面、扎实地推进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毕业时各科能达到课程标准设定的要求。

    在把握初中三个阶段的教学时,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智能”理论,运用智慧与合力,才能把握各年级不同学生的特性,做好教学工作。处理四个关系

    1.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上面提到的管理应突出的两个关键点“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这似乎有矛盾,是学校管理的“悖论”。其实不然。现在很多校长提出要多推行“人文管理”。但是如果完全推行“人文管理”或“情感管理”,可能出现诸多负面作用。校长在任何问题上都一味当好人、完全相信教师的自觉性,那么管理失度等情况就可能出现;而只强调实施刚性的“制度管理”,显然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可能引发“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笔者认为,两种管理形式应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把握“度”至关重要。我校作为发展中的新校,推行“制度管理”十分必要,这一管理比重可以大些,并适当赋予“人文管理”。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课题。总之,校长不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给予教师积极的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2.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笔者认为,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中“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最主要的是“整合”教材、“活化”教材,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的焦虑,真正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看来,这一理论和实践对各个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校长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耐心地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体验,要坚信教师是成功的创造者,探究发现的是充满生命的活知识,是知识之源,是发展之端。校长还应鼓励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统一的教材标准进行重组与整合,及时加上若干补充或修正,使之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校长还可以通过开展组织研讨、沙龙式的对话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上下功夫,把文本形式的课程、教材转化为活泼生动的师生双主体互动过程和情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发展。3.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课内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后,全国各地从专家到一线教师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教师既要会教教材,更要会用教材教”。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教材要怎么处理、整合的问题。中考试题强调能力的考查使得教材被直接考到的内容大为减少。教师们出现了疑惑:“还有必要认真、仔细地教教材吗?”

    答案是肯定的。教材作为教学的文本,要认真教。文本是物化形态的言语,也是我们教学的凭借。教材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教学应以教材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本宣科。教师首先要在“活化”教材上下功夫。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生语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对文本的朗读与体味。在一堂课上,也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学生的口头语言的操练密集,但如果没有对文本的解读,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一个支撑点。对文本的一次解读,就是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的一次经历。理解文本,便能从言语深处挖掘其内在的魅力,从而获得更深的人生体验。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课外的实践与辅导也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把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交际事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角色,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此外,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也是课外辅导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只有依靠认识主体——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成为具体、熟悉的生活对话,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生活化,才能真正使师生共同一起成长。

    4.个人实力与集体合力的关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个人的备课,有助于教师个人深入思考教材整合、教学方法等。但集体备课则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十分必要。备课组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只有管理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各学科备课组才能有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并能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总结、及时反思和调整。各学科备课组才能成为具有活力的共同体。

    在教学管理制度化方面,我校一年前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做出如下规定:

    要求教师备课做到:(1)独立(独立备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不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或现成的教案)。(2)提前(能提前备出两三节课,既不被进度落下,又不超出进度过多)。(3)环节(每节课教案,从开始到结束环节要全面)。(4)规范(备课要达到规范化)。(5)精心(要精心设计每一节教案)。(6)“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提问、备板书、备练习题的设计、备教学回顾)。

    要求教师上课做到:(1)贯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2)执行(要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表上课,做到不挤、不占、不串)。(3)不准(不准不备课就进课堂讲课)。(4)为主(以学生学为主体)。(5)坚持(坚持正面引导并渗透思想教育)。(6)突出(要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结合 —— 布置作业要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结合各年级作业时间要求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分层布置。四到位—— 练习题设计到位、布置要求到位、批改质量到位、讲评辅导到位。

    要求教师课外辅导做到:不管是个别还是普遍性问题,不管是课本内还是课本外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提出的问题,不管是不是喜欢的学生,任课教师都必须热情、耐心地辅导,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只有将个人思考与集体智慧有机统一,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必须指出的是,教科研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加速器,也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校长要确立以“科研带动课改”、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统领下,形成健全的科研网络,教师按照一定的维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这样,教师人人有研究的内容,个个带着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要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让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听课后举行沙龙式研讨,对执教教师进行对话式评价。例如本课教学中反映了课题的哪些思想?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对教学中不够成熟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案,让教师逐步积累成功的经验。

    第二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初中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

    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篇: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最欣赏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它阐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应有的最基本素质,但我又觉得它应该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暑假里,我看了电视剧《大宅门》剧中的主人公白景琦,小时候是一个“调皮捣蛋,无恶不作”的坏学生,曾先后气走了他家私塾的多位先生,以至于后来,无论他们家出再多的钱,别人只要知道是给白景琦当老师,没有一个人敢再应承此事,直到有一天季先生的到来,才让白景琦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蜕变成一个优等生,那么白景琦是如何完成蜕变的呢?那就是季先生用他渊博的知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使白景琦彻底卧服,他认为季先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很有本事,在敬仰中,不自觉的就愿意跟着先生学习。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该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等生、捣蛋生能跟你好好学习,做为一名传道者,你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知识拿来传授,即如果你想教给学生一瓢水,那么你自己至少应该具有一桶水,才能够更好给学生,也才能使学生佩服你,愿意跟你学。另外,你还应该自觉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对你的一言一行都自觉的模仿,把你当做他的一面镜子,时刻校正他自己的行为,我们都能做到这些,我想我们应该就不愁能教出好学生了。

    第四篇:教学管理意识之我见

    教学管理意识之我见

    【摘要】: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它应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尊重与信任也是一种“能量”,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在学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一条充满阳光之路。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任….氛围….和谐….创新….教学模式 阳光乃万物生长之源,无论是青青草木,还是莘莘学子,还是辛勤园丁在阳光下,皆能天天向上。为使学校的生命力更加蓬勃,生机更加盎然,就必须建构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阳光教学管理模式,以应对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和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通过远程培训学习,结合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教育发展现状,下面我从教学管理意识的角度谈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一、树立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学校教育要立足与“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在现代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发展,即以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强调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学校管理的诸多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教学管理者是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是学校阳光四射,生命涌动的重要标志。

    1、学会换位思考

    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如果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甄别事情的曲直和真伪,互相换位思考的话,则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和合作的氛围。在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中,经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领导“换位思考”,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对方的处境、情感和利益,那么,矛盾就少多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会尊重与信任

    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它应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尊重与信任也是一种“能量”。“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也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对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时,教学管理者不要在课堂听课,查阅学生反馈意见后,直接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因为这样评价的效果是不好的;应当通过与教师的接触,谈话交流,促使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让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做法是基于他们对专业人士学习特点的认识,即专业人士不愿意在对其能力怀疑和攻击的环境中工作;专业人士的学习是以自我评价为中心的,愿意保留和使用他们认为与其个人和专业需求相关的的事物;专业人士有自我指导的需求。其次要给于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强调的是教师的发展,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成长。不能把管理简单化为鉴别、考核和评价。教学管理者应在行为上、方法上和手段上,积极为教师提供一个人文化的成长发展的空间。

    3、学会赏识,满足成就需要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撘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付诸实践,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展示自我撘台铺路。例如:“走出去带回来”活动。走出去,去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派教学领导、部分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开阔教师视野。回来后,由带队领导做讲座,由教师做引路课,模拟创新课,使教师获得做示范榜样的成就感。各教研组每周一次的“特色绝活展示”,每周一节面向全校开放的“答辩式创新课”活动,每周一次的“四课”会诊(四课:研课、会课、上课和论课)即校本教研活动。“天天有好课,周周有

    精彩”即主题教学开放活动等。这些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潜能,激扬热情,展示教学风采,展示个人魅力,使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的满足其成就需要。

    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二、深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在学校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一条充满阳光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坚持“科研兴校”策略,以科研促教育,以科研求发展,“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思想,与时俱进,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做保证,大刀阔斧抓科研,聚精会神抓质量,做到“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人人有研究”,力争提高科研品味,把教育科研效能转化为素质教育效益,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

    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如: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创新十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只是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要从容面对教育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现代化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方面的条件,即先进性、特色性、完整性。可见,要办出具有先进性、特色性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者就必须具备较深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事业如朝阳般蒸蒸日上,永葆活力。

    总之,阳光有七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无论是人本意识的民主化管理,还是科研意识的课题化管理,还是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管理均能体现出金色的梦想,绿色的生机,蓝色的高洁,紫色的华贵。阳光教学管理模式真正地将教学活动视为鲜活的生命行为,以不断创新与生

    成的对生命行为关照方法为手段,真实地为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服务。

    第五篇:关于完善大调解机制之我见

    今年,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开拓突破,并不是原有民调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在对原调解方式从形式到体制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适应南京市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的必然产物,必将有效地提高社会矛盾调解的质量和效率,对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必将产生轰动效应和深远影响。

    一、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以前的人民调解是以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的调解体系,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民间纠纷,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时,调解力量和力度显然薄弱,不能很好的应对群体纠纷,而我市在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以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滞后行业的整治和取缔等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带来的矛盾,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加之群众民主、法律意识的增强,极易引发群众上访事件,甚至带来社会动荡。而对以上新情况,只靠调委会和民间调解显然不能应对,这就要构建大调解网络,把民间调解、治安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综合起来,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或司法牵头实施,由民政、城建、妇联、工会、公安、法院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解组织,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增强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确保调处成功率。

    二、确保信息畅通准确,掌握工作主动权。当前,社会改革的力度加大,城建速度特别是河西新区的建设速度加快,征地拆迁、劳力安置等工作,必然带来部分群体利益的再调整,这是群体性矛盾爆发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社会矛盾所具有的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为及时准确的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于未然,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信息员及党、团员的骨干力量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民情、社情,尽快取得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进行分析、判断,为化解矛盾提供依据。

    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调解重点。当前的社会矛盾多具有广泛性、多发性的特点。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应把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所关心的、社会所关注的拆迁补偿、就业安置等热点问题上。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阻挠某项工作的开展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调解中心在调解这类矛盾时,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想法,详细认真地解答有关政策、规定,真心实意帮助确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困难,但对个别无理起哄,不满现行政策,组织煽动的幕后策划者,则根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肃教育,必要时,对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以防事态扩大,对已经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要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兑现优惠政策,本着公开、公正、透明、关心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大程度的稳定群众情绪,尽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敏感时期的大调解工作,要认真、细致、深入、如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或活动期间,调解中心的工作要有~性,提前做好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动态,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以免由于群体上访给工作、生产、生活、交通秩序造成混乱,造成不良影响。

    四、抓好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当前的群体纠纷矛盾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安置、落后行业的整治等方面。群众是矛盾一方的主体,在解决群体矛盾纠纷时,应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抓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意识和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尤其是现行政策较高执行的政策有较大差距时,更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即使部分群众一时难以想通,由于时间或项目的特征不同,调解工作相对来讲也好做一些。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矛盾的产生不是一种因素所造成,不是靠一个部门或某个组织能调解成功的,在大调解机制下,必须多部门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才能较好地平息事态,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社会的快速发展。xx街道司法所 xxx



    推荐阅读: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之我见
    工作总结大三班2024.8(合集5篇)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反思
    2024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在公司2024年优秀劳模事迹宣讲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