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租房合同 工作总结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西乡县多举措助力茶产业发展提速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梅无痕 时间:2024-10-15 13:00: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西乡县多举措助力茶产业发展提速

    陕西西乡:多举措助力茶产业发展提速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部的西乡县,依托区位优势、发挥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茶叶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为茶农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去年底,截止2024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2.4万亩,茶叶年产量5500余吨,实现总产值6.5亿元,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7.7%,全县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1997年西乡被授予“中国著名茶乡”; 2024年西乡县政府被国家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2024年西乡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

    在迎来“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该县多措并举为茶产业发展助力。一是领导重视,信心坚定,认识统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县上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茶叶主产镇调研,召开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剖析产业现状,破解发展难题,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今年8月份召开了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9月份召开了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县长及县上其他主要领导都亲临会议,听取各方面建议意见,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茶叶发展工作,特别是对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坚定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发展茶叶产业“不争论、不折腾”的思想,真抓实干。二是目标明确,夯实责任,严格考评。落实了年度茶叶发展指标任务,与各镇签订责任书,并将茶叶发展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特别是茶叶发展中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任务重,推进难度大,县上将其纳入县考核体系的月查、季评、年总评,更加注重于月查。在今年的茶园建设月查工作中,将对良种茶园的大田移栽面积确认首次采用GPS实地定位测量,使良种发展更加实际。三是规范程序,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在良种茶园建设中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栽植标准、统一现场技术指导、统一考核验收,规范建园标准,确保建园质量。四是严格核验,实行奖补,分批兑现。对新发展的良种茶园,首次实行了在严格核验栽植面积基础上,将分梯次给予奖补,补助标准较原来每亩100元有了很大提高。对集中连片发展100亩以上茶园分三个格次给予补助,100亩以下、零星分散的发展不予奖补;并把补助资金分两次兑现,其中第二次40%资金补助安排在第二年9月份、查验成活率达到相关标准才予兑现。

    该县在县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今年在原财政预算2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800万元,共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同时还提出了多项扶持茶产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为茶产业发展提速助力。

    第二篇:关于发展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发展茶叶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年以来,总书记就精准扶贫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茶叶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如何围绕发展茶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则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发展实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座谈,形成了一定的初浅思路。

    一、当前现状

    (一)发展优势

    1.产业发展有底子。全县发展茶园面积18万余亩,茶叶主产乡镇7个,千亩茶叶专业村32个;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7家;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158家,利益联结茶农10万户,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茶叶6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主产区乡镇茶农的家庭经营收入65%以上来自茶叶。全县有20家茶叶企业取得了QS(SC)产品认证,拥有茶叶注册商标18个,“古洞春”获中国驰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多个茶叶产品获得国际、国家、省奖项30多项,为全市最多。

    2.政策扶持有力度。先后出台《****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4)》《****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发展规划》《****县重点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将茶叶扶贫产业融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大布局。设立了250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覆盖贫困人口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的茶叶等特色产业。连年举办“****红茶节”“硒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提升了***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24年,县政府通过整合255万元的涉茶项目,有效撬动300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全县310户、798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3.龙头带领有成效。注重产业帮扶主体的优中选优,确保了帮扶成效。以君和野茶和益峰尖两家龙头企业作为委托帮扶主体为例,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基地,将项目收益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途径,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户脱贫问题。君和野茶开发公司牵头组建了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益峰尖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峰尖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营运模式,共吸收贫困人口2024余人入社,享受公司年底产业收益分红,并每年可解决就业700余人,帮助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2024元以上。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地建设不优。****种植茶叶乡镇有10个,茶叶面积18万亩,但集中成片上1000亩的基地只有23个,企业拥有基地上5000亩的只有3家,大部分茶园基础设施落后,大面积茶园没有灌溉条件,机械化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品牌不够响。虽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古洞春”及省著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等,但没有一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旗舰品牌,虽然当前正全力打造“****红茶”公共品牌,但也刚刚起步,后续跟进依然任重道远。

    2.龙头带动相对较弱。全县有大小的茶厂百余家,工商注册的企业有近40家,但作坊式加工厂占多数。虽然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也有10家,但规模都不大;古洞春、百尼茶庵、君和等算发展较好的茶叶公司,但受资金短缺、营销人才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等因素限制,还无法很好的起到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缺乏一家旗舰型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规模茶企的产业链条囊括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说,无论是从基地扩张、产品研发、市场开辟还是茶产融合,****茶企都是有想法也有行动的,但是由于分工不细,由单个企业全部实现均衡推进,很难实现某一领域的突破。特别是目前开发的茶产品,还没有与特色旅游资源以及茶文化的发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发展“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促进脱贫事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4.利益联结仍需完善。目前,贫困地区茶叶产业企业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仍主要停留在原料收购及务工就业两个方面,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参与企业,或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分红的形式较少,贫困农民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农民从茶叶产业开发中分享到的收益非常有限,产业开发对促进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效果不明显。

    二、加快茶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调研,我们看到了茶叶产业对促进脱贫攻坚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根本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部署,有效对接精准扶贫举措,用开放的理念、踏实的行动,加快我县茶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1.科学编制规划。对茶叶发展进一步全面规划、优化规划,明确到2024年,全县要实现茶园面积20万亩、综合产值30亿元、利税2个亿的目标。特别是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省市规划相结合,要积极向上汇报衔接,把****茶叶的发展融入到省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规划中,突出“****红茶”在“湖红功夫”品牌战略中的地位。二是与基础优势相结合,结合“全国十大富硒县”、“全国生态县”等品牌优势,对****茶叶注入“生态”、“富硒”等重要元素。三是与产业融合相结合,要把茶叶产业与旅游开发、地方文化特色等相结合,形成行业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

    2.提升基地品质。一是开展标准化茶园提升工程。整合涉农项目,不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茶园建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基地。二是发展高山有机茶基地。以“绿色防控”为方向,综合运用生态控制、生物治理、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等技术,实行茶叶统防统治工作,做响高山生态茶市场,以达到“山上创品牌,山下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3.强化品牌建设。一是定期办好活动。坚持在每年4月,举办“世界茶节暨4·20****红茶品茶周”活动,并将此活动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万元,形成举办红茶节的长效机制。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中博会”等大型展销会,每年组织参加5次以上。二是打响公共品牌。集中对“****红茶”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统一品牌名称、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监管、统一对外宣传”,逐步实现

    “**红茶”作为统一的公共品牌,合力缔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响亮而优质的品牌形象。

    4.强化政策扶持。建议重点对品牌建设、市场开辟等方面给予奖扶。一是奖励品牌创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湖南老字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给予奖励。二是奖励终端销售。对传统、电商销售、一二线城市市场开发、茶产品进超市等达到一定销售额,或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或新增额给予奖励。

    5.严格质量监管。一是推进相关认证。县内各茶叶企业都必须进行质量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C生产许可认证等。二是严格质量检验。规范富硒质检中心的运行,建立**茶叶的质量检测中心,从种植、原材料到终端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测,确保产品符生态化、安全化、营养化的要求。三是实施农资全程追溯监管。积极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推进茶旅融合。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和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好“岩吾溪富硒茶叶示范园+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松阳坪标准化茶园+马坡岭高山有机茶园”、“***风景游+大樟树茶园体验”、“**生态观光茶园+乌云界自然风光”等4条经典茶旅线路,形成生态茶园、景区景点和特色民宿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推进茶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7.紧密利益联结。一是推广专业合作形式。鼓励茶叶产业大户、龙头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地或周边地区的贫困农民入社。二是推广股份合作联结。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茶叶合作社,参与产业开发经营,并建立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贫困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收益。三是推广订单联结机制。鼓励各类茶企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共同进行产业开发,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合作过程中,由茶企提供茶苗以及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等免费服务,贫困户负责按要求进行生产,提供合格的茶叶产品,让贫困户就地就近创业增收,并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4~2024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24年我县计划新建茶园4万亩,实际完成3.91万亩,现将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来源

    到2024年全县共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2611万元,其中,新增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茶园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第一批“三江源”资金313万元、第二批“三江源”资金600万元,第三批“三江源”资金1000万元、202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7万元、202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9万元、2024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资金42万元。

    二,完成情况

    今年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安排种植4万亩,实际种植约3.91万亩。其中,草海镇种植7447亩、炉山镇种植9377亩,双龙乡种植5072亩,幺站镇种植2918亩,金钟镇种植3160亩,东风镇种植9353亩,黑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1198亩;哲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04亩。

    由于受年前冰冻及四五月份天气干旱的影响,全县茶苗受灾面积15875.88亩,成灾11350亩。其中,草海镇受灾面积3723.86

    1亩,双龙乡受灾面积2268.58亩,炉山镇受灾面积3906.93亩,么站镇受灾面积1458.76亩,金钟镇受灾面积1580.42亩,东风镇受灾面积2024.28亩,黑石镇受灾面积599亩,哲觉镇受灾面积302.04亩。

    到目前为止,平均成活率约为60%左右。经初步查验,其中有4525.88亩还须补苗。

    三,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今年8月,合计使用茶产业发展资金1361万元。其中,2024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42万元、2024年茶苗采购资金1319万元。

    四,采取的措施

    2024年入冬以来,威宁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农牧局、林业局、财政局、质监局、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电力局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青松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建成光和副县长祝德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办公室,县农牧局局长罗永宽任主任、常务副局长李阳胜任常务副主任,同时,从相关单位抽调7名同志至茶产业办公室,全面负责业务工作;县农牧局副局长刘重林分管茶产业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1名副科级领导亲自抓。二是措施到位。一方面采取茶苗公开招投标,并对翌年茶产业发展所需茶苗实行招标订单育苗,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为确保2024年计划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已在炉山镇、草海镇、哲觉镇和麻乍乡共育苗1200亩;另一方面逐级分解下达新茶园建设任务,并认真签订责任书,确保相关单位人人有责、个个参与。三是宣传到位。县委、政府积极组织涉茶乡镇负责人、村级干部、种植大户赴湄潭参观学习茶产业发展经验,并引进贵州省茶科所在东风镇建立5000亩示范茶园;涉茶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工作组深入涉茶村组宣传讲解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威宁县发展茶产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通过广泛宣传,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资金投入到位。五是茶苗验收到位。每一批茶苗调运到种植点后,均安排县纪检、植保、茶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场抽样验收,凡达不到国家二级茶苗标准的不合格苗必须按验收比例扣减,县财政仅支付合格茶苗款。六是技术指导到位。县茶产业办公室的全体成员从2024年9月初开始分片把关,培训和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茶,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简单易懂的“十字”(牵线、深挖、打浆、踏紧、剪技)种茶经。七是督促检查到位。县乡督查组经常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有力地保障了新茶园的种植质量。到2024年3月10日前,全面完成2024年的种植任务并安排技术人员分片联系田间管理工作及抗旱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是第一次大规模发展新茶园,因而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任务重,新茶园种植时不开种植

    沟种植的现象比较普遍,对茶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二是部分农民群众认为补助资金少,并对政府能否兑现补助资金和成功引进茶叶加工企业持怀疑态度,因而参与热情不高,极少数茶农甚至在种植茶苗时敷衍了事,不按茶产业办的要求和指导的技术规程操作,不打浆、不踏紧、不回土,造成茶苗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死亡现象。

    三是草海镇部分农民群众因种植反季节蔬菜已经尝到了甜头,对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抵触情绪相对要大,因而在草海镇的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比较被动。

    四是我县冬春季节比较干旱,茶苗移栽后蓄水灌溉措施跟不上,茶苗成活率受到影响。在三月份的检查中,尚有85%左右的成活率,四月后的干旱造成了茶苗的成活率只有60%。

    五是由于技术人员少,种植面积分散,茶产业办即无经费又无交通工具,因而技术指导工作顾此失彼,达不到钉死钉实的效果。

    六是在茶地中普遍套种洋芋、荞麦,致茶叶生长的肥力和长势受到极大影响,茶苗生长受到抑制。茶苗成活后部分农户管理不当,导致部分茶苗受损。

    六,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一年来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下步茶产业发展工作打算如下:

    一是集中资金以点带面,打造亮点,即以3000至50000亩为一片,重点指导农民种植,种植一片巩固一片,稳扎稳打,不搞

    大面积齐头并进,采取建设好一片再建一片的工作方法。同时,在每亩补助茶农242元的基础上增加农民种茶补助费以确保农民种好茶、管好茶的积极性。

    二是超前安排茶苗补种工作,以挽回去年的损失和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对已经成片死亡的茶园,不再补种,对部分死亡的茶园进行补种。在土质、气候都适宜种茶的乡镇应多作宣传、转变工作作风,纳入目标考核管理才能有利于奠定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干部支持不力的乡镇或村组,不再安排该项目。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兑现成活率达标的茶农补助以充分调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四是调整种植方法,对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采取本地育苗,就近移植的办法进行种植;对于土质干燥、气候干旱的乡镇采用茶果直播以保证成活率达到标准。

    五是为使我县茶产业能够做强做大,增加农民收,应及时引进和扶持本县茶叶加工企业,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

    六是抓紧对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以及利用荒山种茶。我县老茶园有效面积在8000亩左右,集中成片在炉山—金种、小海—兔街、哈喇河—秀水、黑石—哲觉和么站—草海—双龙,结合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认真抓好荒山种茶工作,在适宜茶叶生产的荒山种茶,即不占用耕地,农民又能接受,这种方法虽然不显眼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并便于项目实施,因此,建议老茶园改造及荒

    山种茶按新建茶园扶持标准给予农民补助支持。

    七是根据全县的土壤化验检测结果,及时安排2024年至2024年的种植面积及2024年新建成茶园的订单育苗,保证我县的茶产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八是为确保新建茶园的成功,请县委政府安排水利和交通部门在新建茶园内修建蓄水池和耕作道。

    九是建议设立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常设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以利于茶产业项目发展工作。

    2024年8月25日

    第四篇:西安高新区多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西安高新区多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24年至2024 年西安高新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发展数字传媒与出版、影视及文化资源数字化交易、研发设计、数字化版权交易、数字娱乐及建筑设计、策划咨询、数字文化艺术等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富有创意的高端文化产业。”

    “可以说,西安高新区已是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和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基地。”

    ……

    9月25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都市之门”千人会议室,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召开,是因为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借鉴国内外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西安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高新区在软件、网络、通讯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实力,确定了新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向:打造以高科技手段支撑的、富有文化创意的高端创意产业基地,并把动漫原创、游戏研发、影视制作作为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因此,当日“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成立后,西安高新区同时发布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计划在2024年至2024 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选择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西安高新区已完成35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并且被国家确定为六个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高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形式,这也就预示着高新区正处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预示着高新区将进入一个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高新区在软件、网络、通讯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实力,加快发展动漫原创、游戏研发、影视制作等重点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新区实现新发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

    2024年,省级相关部门、西安市政府及高新区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规划西安建设“动漫游戏之都”的发展思路。同时,陕西省、西安市和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和《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对西安发展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合力推动下,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众多的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形成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文化创意产业正作为高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引领着西安市未来经济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是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和陕西省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基地。高新区将以夯实产业基地为突破口,加快以互联网增值服务为主,并与国内外知名动漫游戏厂商合作,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网络视听、网络商务、网络营销等行业,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动漫及网络游戏产业基地。同时,联合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移动公司、陕西电信公司及国内外的投资公司和知名龙头企业,建设以数字出版传媒业为主,集大型策划、研发、创作、生产、营销与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以图书传媒出版、报纸传媒出版、期刊传媒出版、数字传媒出版、音像传媒出版、影视传媒等为主体,广泛吸收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形成多媒体、综合性、立体化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的数字出版传媒基地。

    高新区还将以西影集团国家级数码基地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电影电视剧后期制作、电影电视动画片制作、影视剧包装制作中心、电视节目制作、音像制品制作和物流、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等为一体的大型影视拍摄与制作产业基地。并充分利用3G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手机娱乐业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围绕移动网络的强大平台,以其增值服务提供为主,聚集和培育一大批从事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电影、手机电视、手机音乐以及基于手机娱乐终端的内容提供等,构建中国西部最大的手机娱乐产业基地。

    发挥资源集中优势

    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聚集

    如果说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人才、软件、网络、通讯等等方面资源优势,那么,政策的扶持更是为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驶入快车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24年,高新区为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就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发布了高新区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上半年应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又制定出了“西安高新区创意企业房租补贴暂行办法”。这一政策和办法的初衷是,通过政策和办法的吸引,促进创意企业大量和快速的向高新区聚集。

    据统计,目前,高新区文化创意企业数量累计已达2215家。仅2024年就新增文化创意企业306家,新增注册资金25.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8000多名,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万的企业40家,上缴税金5.24亿元;2024年动漫、网络游戏总产值达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总额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新增文化创意企业200余家,其中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新增80余家,预计今年动漫游戏产业产值可以达到6亿元,出口额达到800万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仅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高新区就达到14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可以说聚集了西安85%的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我们原有政策实现了企业聚集,而现在在思路上主要是进行行业聚焦,并对原有产业发展目录进行调整,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文化和文化艺术四大类产业。因此,在产业发展关键要素上,原有政策的促进作用显得不足。”谈到此次《西安高新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布的目的时,西安高新区创意产业发展与促进办公室负责人说到。

    据了解,此次《扶持政策》将在2024年至2024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其中,重点支持发展的创意产业领域包括:数字传媒与出版、影视及文化资源数字化交易、研发设计、数字化版权交易、数字娱乐及建筑设计、策划咨询、数字文化艺术等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富有创意的高端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涉及房租补贴、创意企业的融资、产业宣传、推介和交流、支持行业协会工作、人才奖励、培训补贴等多个方面。

    此外,此次新政着重鼓励“原创”,以提高本地原创动画和漫画的产量和质量。比如,凡在西安高新区备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原创动画片,在各省级电视台首播的,按二维动画片每分钟1000元、三维动画片每分钟1500元标准奖励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按照二维动画片每分钟2024元、三维动画片每分钟3000元标准奖励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第五篇: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三年来,某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茶产业发展机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以茶园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加工升级为重点,以质量安全建设为核心,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为引领,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和效益驱动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优势逐渐形成。

    一、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基地发展情况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打造茶园。2024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2024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投产面积※万亩,全县※万亩茶园预计2024年全部投产,茶叶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二)茶叶产量及产值

    1、总体情况。202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2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2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2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总产值※亿元,综合产值超过※亿元,产值产量相较2024年末分别增长※%和※%,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2、白茶情况。2024年末,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万亩,白茶产量※吨,白茶产值※亿元;2024年全县白茶种植※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白茶产量※吨,产值※亿元。

    (三)茶叶加工发展情况

    1、茶叶企业不断增加。2024年底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24年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24年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左右。

    2、加工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末,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链※条。2024年3月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线※条,其中:年加工能力※吨以上※家,茶叶加工厂房面积※平米以上※家,年产值※万以上茶叶企业※家。

    3、管理水平不断增强。2024年3月底,全县茶叶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获得QS认证※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HACCP食品安全认证※家,※家茶叶企业获得茶叶出口资格。

    (四)质量安全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工作。2024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2024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亩,完成有机茶园认证※万亩。

    二是建立和完善某白茶地方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某白茶

    加工技术规程》(DB52

    1016-2024)、《某白茶》(DB52

    835-2024)、《某生态绿茶

    综合标准体系》《某生态绿茶

    栽培技术》等多个地方标准,同时加强茶叶标准宣贯,为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供参考。

    三是完善茶叶投入品管理制度。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资销售店,对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规范、统一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化肥、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建成茶叶农资专卖店(专柜)※个,建立了农资进出台账,规范了农资管理。

    四是逐步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建设。通过在企业基地种植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

    (五)茶叶宣传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广告宣传。2024、2024和2024年,我县每年投入高速公路宣传经费※万元,分别在某高速发布※块印有“上善若水、至境唯白”的“某白茶”形象宣传广告。

    二是不断扩展宣传方式。每年组织电视媒体报道宣传※次以上,报刊杂志报道宣传※条以上,网络宣传报道※条以上。2024年10月,《某白茶》宣传片亮相央视,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等央视频道高频次播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参加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某县把参加茶事活动当作品牌宣传的重要方式,三年来,累计牵头组织茶事活动※次,组织参加品茗活动※次,推进茶文化六进活动※次。

    (六)品牌建设情况

    一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24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某白茶”品牌价值为※亿元,2024年为※亿,2024年“某白茶”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24年,“某白茶”被指定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产品,从斯里兰卡到到马耳他,再到米兰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第一次代表中国茶文化站上世界舞台。2024年9月,由某县人民政府独家授权经营“某白茶”品牌的某茶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委托交易中心成功上市,“某白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品牌内涵不断丰富。2024年7月,“某白茶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某县历史上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也是全省第六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

    (七)市场拓展及销售情况

    (一)大力拓展目标市场。在北京、大连、贵阳、遵义等地建立了专卖店,与“国品某茶”合作在上海、呼和浩特设立代销点;与北京企业合作在首都北京开设了某白茶体验中心。某白茶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家经销商和※个终端销售点将某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25个省(市、自治区)。

    (二)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某茶叶公司、某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某茶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引进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某白茶古镇,某茶叶经营主体实力逐渐增强。

    (三)积极建立销售渠道。2024年6月,某县人民政府与贵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某县※家茶叶企业和某茶公司签订茶叶销售合同,某茶叶借助某茶公司经营和销售优势,将某茶叶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创建省级出口茶叶示范区,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办理了茶叶出口资格,打开了茶叶外销渠道,每年出口茶叶※吨左右,出口创汇※万欧元以上。

    (八)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情况

    1、全县涉茶贫困户情况。我县※万亩茶园覆盖全县※个乡镇※余个行政村,涉及贫困乡镇※个,贫困村※个,带动茶农※万户近※万人,其中贫困户※万户※万余人,涉及茶园面积※万亩。

    2、茶叶企业带动贫困户情况。全县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涉及贫困人口※人以上。

    3、茶叶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一是安排茶叶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例如:规划实施的双龙茶旅一体化项目促进了贫困户※户※人增收脱贫;实施建设的某山茶旅一体化扶贫产业路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通过项目带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授人以渔,提高贫困茶农素质,增强贫困茶农增收致富本领。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茶叶培训※期,培训茶农※人次;三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识别贷款茶农中的贫困户※户,并对贷款贫困茶农进行贷款贴息,共计贴息※元,有效减轻了贫困茶农负担。

    (九)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坚持规模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动形成茶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协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实行茶叶订单生产,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种植大户和新型农场的扶持引导,着力解决其发展瓶颈和资金困难问题;加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和联系,实现了产业互补、渠道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细分细化,提升了茶叶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茶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宽了茶企、茶农增收渠道,提升了茶叶产业效益。

    (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文化宣传情况

    1、科技创新。鼓励支持茶农茶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运用,推广机械采制,控制采摘成本。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例如:我县2024年投入※余万元采购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提高茶青下树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人才支持。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对茶叶技术、生产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名,培养茶叶中级职称人才※人。不断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开展茶叶培训班※期,培训茶农※人次,进一步加快了茶农职业化进程,不断壮大我县茶叶产业技术队伍。

    3、金融服务。努力推进金融扶持茶产业发展,破解茶农茶企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国开行茶产业贷款情况。2024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累计向我县发放茶产业贷款共七个批次※亿元,其中涉及农户※户※亿元,企业※家※亿元。二是农村信用社茶产业贷款情况。2024年至今,某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亿元,对某茶业公司等※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某白茶“上善若水,至境为白”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气质,通过制作宣传片、茶艺表演、茶事活动等推广某茶品牌、展示某茶文化。先后制作了以某白茶青山绿水白茶为背景的《白茶恋曲》;拍摄了展示某纯美自然生态、优良地质条件、生态某白茶的茶叶宣传片;出版了记录某茶产业发展变迁的《某茶叶志》。

    (十一)基地提升情况

    1、茶园集中度。2024年末,全县万亩以上乡镇※个,※亩种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截至目前,全县万亩以上茶叶乡镇※,※亩茶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户,建成※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产业化经营程度极大提高。

    2、配套设施。2024年以来,全县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个,安装太阳能频射式杀虫灯※余盏,建成灌溉水池※余口※平方米,完成茶区主公路、机耕道和生产便道建设※余千米,茶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3、产业链拓展。一是茶旅一体化打造。按照全县※万亩茶园区域分布状况,结合茶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条件,规划打造六个茶旅一体化园区。即: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龙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偶洞茶旅一体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场茶旅一体化园区。该六个园区分别围绕“茶园八卦图”、“迷宫茶园”、“知青文化”“傣楼”和“山水田园”等特色进行建设和打造。同时,紧密结合生态、人文、养生、休闲、观光等,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布局,让茶农从单纯的种茶收入增加旅游收入,延长产业链。二是茶叶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力度,研发新产品和衍生产品,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例如: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某公司建立某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某县工业园区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平方米,新建清洁化生产线※条,进行茶叶深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差异化发展优势明显,自2024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某茶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茶产业投入力度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在基地建设上。茶园老化,产出率低;茶园管理难度大,投入多,茶园水、电、路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茶园管护不到位,下树率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值。

    (二)在加工升级上。老厂机械设备落后,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新设备成本高,更新迭代快;加工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三)在质量安全上。仍然存在对质量安全认识不够的问题,加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大,企业质量安全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品牌打造上。“某白茶”公共品牌和周边公共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在影响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茶叶企业自主优质品牌不多,宣传经费有限。

    (五)科技服务上。基地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成本大;茶叶精深加工投入高,茶叶衍生品开发难度大,科技服务茶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人才上。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高精尖人才缺乏,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发展。

    (七)金融服务上。贷款渠道少,贷款门槛高,融资平台少,.资金流动困难,贷款利息高,企业壮大发展举步为艰。

    (八)茶旅一体化打造上。全县多个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打造进度慢,规模不大,打得响、拿得出、吸引人的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少之又少。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茶叶基地建设

    围绕茶园提质增效,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投产茶园管护,把茶园建设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是以※万亩茶园管护为主线,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抓好茶园投入品管理,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三是抓好生产组织化建设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四是抓好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套服务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茶园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确保“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做到“扶优扶特,扶优扶强”。着力争取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规划等方面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公众对上市茶叶的信心,树立自身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消费形象。

    (三)支持茶叶品牌建设

    以“某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设某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个以上,把“某白茶”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同步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公共品牌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品牌不断跟进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销售渠道和模式,积极开辟外销渠道。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外各类茶事活动,支持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三是加强某绿茶品牌建设及宣传推介,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四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企建立并完善销售渠道网络。五是建立品牌专卖,改善交易环境。六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推进电商全网覆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实力雄厚、规模大、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某茶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企业的带头作用,学习引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推广先进做法,攻坚茶叶发展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

    (六)抓好质量安全工作

    严把质量安全关,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茶叶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茶叶疫病疫情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全面推进QS认证、ISO9000质量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不断提升茶叶品质。



    推荐阅读:
    西乡县多举措助力茶产业发展提速
    五马镇卫生院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方案(范文大全)
    全县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讲话
    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关于与新华网重庆频道开办《人口计生》栏目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