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借款合同 入党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它范文

    2024年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12篇)

    栏目:其它范文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9-01 19:31:29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 巧 专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兰兰过桥》,全班齐读。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急:上面是“刀”字头,下面是横折,横, 横,不是“山”字,最下面是“心”字底。

    桥: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是“乔”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最原始的桥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笔顺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注意与“矛”字区分。

    巧: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专:独体字,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工程师。一天,他开车带兰兰去玩,过大河的时候来到潜水桥上,他们看到了鱼和船;要过小河时,爷爷取出塑料管子充好气,就和兰兰走上了塑料桥。过桥后,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1、指导学生

    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原野 野花 桥梁 专家 桥顶

    提包 结实 轻巧 取出 惊奇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9 兰兰过桥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

    (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

    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

    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想象塑料桥的样子。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

    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二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祝寿》这首好听的小诗。(板书课题)

    2、上节课学的词语,你还认识吗?

    祝愿庆贺温暖儿孙祝寿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看图,猜猜这是上节课学过的哪个成语?(三世同堂)

    咱们班谁生活在三世同堂的家里?在三世同堂的家里,不仅有爸爸妈妈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的照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觉怎么样呢?

    师:一定很温馨、很融洽。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其乐融融。

    (学习词语:其乐融融)

    学习第一小节

    1、师:小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家里,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师:看来他已经把爷爷的生日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爷爷的生日到了,他为爷爷准备了什么特别的生日礼物呢?(出示主题图)

    3、师:一副对联承载了孙儿对爷爷的一片深情,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4、师:读诗不光要流利,更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斜线处稍停顿,带点的字重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后齐读)

    5: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读,大家体会到了孙儿为爷爷送上了一片什么情呢?带上对爷爷深深的祝福之情,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更有感情。(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小节:

    1、师:此时,寿筵已经备齐、全家人正围坐桌前、生日蜡烛已经点好,让我们一起唱生日歌来祝福爷爷生日快乐吧。

    2、师:唱完生日歌,爷爷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小孙子为爷爷送上了最真情的祝福,他祝福爷爷---------?

    3、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小孙子希望爷爷的福气就像东海的水一样长流不息,希望爷爷的寿命就像南山的青松一样永远不老永远健康长寿,多么美好的祝福呀!一起把这祝福送给爷爷。

    (齐读: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4、师:不光送给爷爷,我们还要把这最真的祝福送给谁呢?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师:天下的老人都为子孙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让我们一起祝福全天下的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6、师:子孙们祝福的话语就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句句都是那么温暖,情真意浓。谁能带着浓浓的深情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7、师:让我们一起用最认真的声音读齐读全文,读出这种浓浓的祝福,也读出子孙们对老人的一片孝心。(齐读)

    指导书写:

    1、师:大家读得很用心,所以很动听。相信大家不仅读得好,写得会更好。“孙”这个字很简单,下面大家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回忆一下,“一看”是看什么?“二写”是什么意思?“三对照”是什么意思?

    2、生独立写后教师针对性评价,重点评价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提出改进意见。

    3、师:第二个要写的字是涌,“涌”字是三点水旁,说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看图猜猜“涌”字是什么意思?

    4、师范写后生自由练写。

    1、师:同学们,“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孝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好品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那么爱我们,照顾我们,可他们一天天的老了,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尽我们的孝道呢?

    2、师:心动就要行动。说做就做,也许过一段就是长辈们的生日了,现在我们就为爷爷、或者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下真心的祝福,今年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好不好?

    3、师:同学们,行孝要及时,不用惊天动地,但要持之以恒,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听话懂事,用实际行动回报长辈们的关爱!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三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3 、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1、导入。

    ①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②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预习提示: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②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交流。

    ①读词语:小手锯台阶多音字(量盛)

    ②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③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

    ④文章哪几段写的是这些内容?

    1、埋木匣

    (一)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1、交流。

    (第一次)

    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 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 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 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 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指名读。

    (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这个句子。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

    5、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四

    1、通过讲评,进一步学会根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通过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根据要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他的语言和行动。

    (一)复习引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3分)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最熟悉的人》的习作训练,谁能说说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小黑板出示,并齐读。)除了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外,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还学懂了什么?(板书:根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行动)

    2、本堂课,我们要评一评同学们的习作,重点看看是否根据人的思想品质写好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如果没写好,那我们又该怎样来修改?

    (二)讲评学生习作一,感知感悟根据人物的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品质。(15分)

    1、学生分组自读一篇习作,找一找、划一划小作者要反映人物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哪些语言和行动来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否和他的言行一致?

    2、逐组(逐篇)交流。

    3、小结:四位小作者都能根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其实,还有很多同学也能根据人物的品质写好他的言行。下面就请这些同学自己站起来读一读自己习作的有关语句。注意读前请讲明我要反映的品质是——,然后开始读。

    4、学生交流成功的习作片断(抓住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言行。)。

    (三)讲评学生习作二,引导学生修改没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品质的有关习作,培养学生自该作文的能力。

    1、修改习作二(1)。(15分)

    (1)学生自读习作,发现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全班讨论怎样修改——提出修改的方向。

    (3)学生动手修改习作。

    (4)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5)小结:刚才同学们齐心协力帮助这位小作者修改好了文章。同时,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不合格的做文经过修改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

    2、提出修改习作二(2)(3)的修改方向。(5分)

    习作二(2):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材料写过。应选择一件爸爸在酒宴上大显身手的事来写。

    习作二(3):应去掉其中的一件事与一方面品质,把留下的品质通过言行反映出来,再写具体些。

    3、小结: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要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认真修改,人人都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读读、想想哪些地方不和习作要求、哪些句子不够通顺、明白、哪些字写错了,请认真修改。要重写的请重写。习作已符合要求的同学,可以再给自己的习作加工,使之变得更优秀;也可写写另外熟悉的人。

    (四)学生自改习作。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五

    教材说明

    《草船借箭》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确立国号为魏、蜀、吴。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才干超群,引起孙权军队的首领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诸葛亮在10天内监造10万支箭,企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万支箭,使周瑜阴谋破产。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胆识超群,赞扬了他以大局为重、团结对敌的可贵品质。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的内容改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120回。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至东吴灭亡止,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对本文标题不能当主谓词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应当作偏正词组理解。即(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草船”,扎了草人的船。

    文章是按事件发展顺序,紧扣“借箭”展开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借箭”的准备。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其一,周瑜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并派鲁肃探听情况;其二,诸葛亮求鲁肃帮忙,为“借箭”作准备;其三,鲁肃没向周瑜如实报告情况,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借箭”的过程。分三层意思,其一,写诸葛亮“借箭”的时间;其二,写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其三,写诸葛亮“借箭”结束时戏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借箭”的结果。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这是本文开篇的话,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是蜀吴联军的总负责人。周瑜字公瑾,聪明过人,但心胸狭窄,忌妒心太重。多次与诸葛亮较量均失败,后忌恨而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极尽崇敬和赞美,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在民间,人们把诸葛亮说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诸葛亮的纠葛,大都是才智与气度的较量。两个人都有才干,但诸葛亮高周瑜一筹。诸葛亮心胸豁达,关注大局,讲究团结,而周瑜则气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这是周瑜与诸葛亮商议军事时说的话。表面看,客客气气,内心里却暗藏杀机,他一步步引诱诸葛亮就范:让诸葛亮自己答应短时间内完成造箭任务,再以完不成任务为借口剪除之。“水上交战”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引出“箭”的问题。“这是公事”话,外软内硬,以“公事”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不要推却”,口气上紧逼不放。“军情紧急”句的真正含义是:军中无戏言。在周瑜看来,10万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诸葛亮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是文章的结尾句。这句话照应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两人的斗智;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挫败周瑜的阴谋,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叹曰“我不如他”。“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人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和利用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在本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预见到周瑜的险恶用心。在第一部分里,他是顺着周瑜意思说话的。表面看,似无觉察,其实了然于胸,甚至变周瑜的10天造箭为3天造箭,出人意料。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从下文可看出,诸葛亮是成竹在胸。这种预测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确实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筹划借箭之策。他预测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雾,足见他通晓天文。他设计在船接近曹军水寨处擂鼓,恰好可让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敌人追上,足见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故求他帮助干事;周瑜聪明心狭,故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谨慎多疑,虚实不清时必不敢出兵追击,故大张旗鼓,佯攻曹营;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让鲁肃取箭,做个见证。这些足见他了解诸人。他设计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数量,足见他“老谋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诡计。蜀吴是联合抗曹的,如周瑜与诸葛亮相斗,可能坏了抗曹大计。所以,当发现周瑜耍阴谋时,诸葛亮机智地化解。他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取胜,回避了与周瑜的正面冲突,顾全了大局,实在是妙极。

    1.人物个个性鲜明。

    本文有4个主要人物,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周瑜阴险妒嫉,诸葛亮从容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

    谨慎多疑。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写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语言描写。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都鲜明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活动。

    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紧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开始,似乎诸葛亮“中计”了,读者会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鲁肃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后来,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却大擂战鼓,更让人惊诧、担心。最后,巧取10万支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传,历久不衰。[ 内 容 结 束 ]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六

    1、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感受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要沉着、机智、勇敢。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特点——交流感受,感情升华。

    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诺曼底”号船遇难的危急时刻,领略到船长在危机时刻表现出的那种镇定自如和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起去看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好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这小组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概括,很简洁。是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4、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你第一个举手,请你说。

    哦,三次:第一次是当德军把蜡烛点燃;(点)第二次呢。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点)第三次是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夺)。

    (评价:你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收获很大!)

    过度:当危险步步逼近的时候,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周旋的。想出了什么办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师:找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说,(录音)他们一共想了三个办法,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伯瑙德夫人是轻轻地把蜡烛吹灭(师板书:吹)从第五自然段中我发现雅克是想办法把烛台端走(师板书:端)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杰奎琳借睡觉把蜡烛端走。(师板书:端)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读课文,抓住了那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知道德军一次又一次点燃了蜡烛,危机一次又一次降临,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那就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师:情况是危急的,但当危险步步逼近的时候,伯瑙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请带着审视的目光,研究的态度,再到3—7自然段中去尽情发现吧。(首先,请大家看学习提示)

    师:我发现孩子们很会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愿意把你们的感受在小组内和同伴分享吗。

    师:那好,现在就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孩子在组内先读读自己找的句子,说说理由,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为你的补充做好准备。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在危急时刻,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伯瑙得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描写她的句子。请小红读。(出示课件、录音)

    生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我听到有同学说夫人临危不乱,很好,还有吗。嗯,急中生智,镇定自如。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你们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急忙、轻轻变红)

    师:这些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理解,真是越琢磨越有味道。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读。

    生读。听得出,你在夸赞伯瑙德夫人的聪明。

    师: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谁来试试。

    生。哦!你读出了他的沉着、冷静。

    师:一个句子,大家的体验不同,就有不同的读法,这就是你们的读书收获。

    总结:伯诺德夫人此时此刻其实也是“心急如焚”!但是她却故作镇定地端上油灯,这个举动不仅是想用油灯换走蜡烛保护情报,而且她也在给孩子们作表率,告诉孩子们要镇定、要勇敢、要坚强、要机智。所以说伯诺德夫人是个机智勇敢、了不起的妈妈。带着你的理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没有读久,蜡烛又被德军重新点燃,第二次危机又降临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出示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相信收获一定很大。谁来谈谈。(重点句子变红)师、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不堪设想”变红)

    师、不堪设想是什么意思。

    师、不能想象,后果很可怕。后果会多可怕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再说。请你说。

    师:是的,如果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将告结束。还有吗。对,如果情报暴露,这个反法西斯计划就会遭到重创。

    好,请你接着补充,嗯,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死亡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师:是啊,这份情报不仅关系到一家三口的生命、工作人员的生命,还关系到战争的胜利,甚至是国家的存亡。后果是多么严重啊!

    师:同学们,带着你们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表现生死攸关的句子。

    师:很好,你们出色的朗读,你们凝重的神情告诉我,你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此时的生死攸关了。

    师: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关战争的资料,请看:(出示二战时期的幻灯片一边出示画面,一边用一句话解释)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德军、盟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2支对立的军队。德军是侵略者,他们在别人的领土上烧杀抢掠、肆意妄为。据统计,二战期间,光是奥斯威辛这一个集中营,死难人数就达到100万——150万人。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雅克却能沉着冷静的想出对策,真是了不起呀。谁能读出雅克的沉着与冷静。请你试试。(生读书)你也是个勇敢的孩子。

    师:尽管雅克想出了好主意,但他还是没有成功,失败后的雅克为什么还要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此刻他在想些什么。

    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是呀,他明明有机会逃走,却选择了留下来。他不愧是家里的顶梁柱、妈妈的好儿子。还有吗。杰克能在母亲拯救情报行动之后,而且自己的行动也遭到阻止之后,依然表现的镇定自如,依然去搬柴,完全不动声色,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更是一个男子汉悲壮的从容!来,男子汉,读出他的从容来。(指一男生读书)。

    师:多么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雅克啊!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和敬佩,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录音:男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蜡烛马上就要燃烧到铁管处了。此刻,它那微弱的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让我们感觉死亡正一步一步走近。请再来读读课题(生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1、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0岁的杰奎琳挺身而出,她娇声地对德国军官说:(点击幻灯片、录音:一生接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她娇声地说:——(录音:一学生再接读)

    2、从杰奎琳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嗯,她天真、可爱、聪明,镇定)

    师1:她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对女儿的思念。

    师2:时间刻不容缓,他非常聪明的拒绝了少校想和他交谈的要求,既委婉又得体,在这么危急的时刻,她还想出这么好的主意,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3、让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分角色来读读这段话吧。女孩子们,让我们用读来感受杰奎琳的可爱和机敏吧!

    杰奎琳端着牵动家人生命,关系情报站安全的烛光慢慢走上楼,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生接:蜡烛熄灭了)同学们,此刻,再来读课题的话,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

    生: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心情,再来读读课题吧!

    啊!这——(生接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刚才,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进行学习,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得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用词准确巧妙。希望同学们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师:生死攸关的烛光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化险为夷,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我们也感受到了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与勇敢、镇定与从容。

    此时此刻,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母子三人说。想一想,把它写下来。谁来读读你写的内容。

    生汇报交流:

    师:是啊,他们都仇恨战争,渴望和平;还有吗。

    师:对。我们要向他们那样永远有着一颗永远燃烧着得像蜡烛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啊!请这位同学接着说。嗯,说得好,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因为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是战士们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希望再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

    师: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祈祷全世界人民永远地:远离战争、共享和平。(出示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铭记这段没有硝烟却依旧扣人心弦的战争,铭记这英雄的母子三人,再次发出来自心灵的呼唤:远离战争、共享和平。

    同学们,课下有兴趣的可以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七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 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屏弃而不用 蜀之鄙 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e、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f、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g、贫者语于富者曰:

    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1、研读课文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

    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

    第2-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2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了昏庸聪敏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理。

    第3段叙述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在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法,用贫富两僧的故事来讲道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运用对照比较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十分鲜明,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看法有什么关系?

    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

    4、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背诵课文

    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然后老师读课文,学生随之默读;请若干学生试背,全班结合投影提示背。

    (1)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鄙”和“曰”

    (2)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人之为学

    贫僧:一瓶一钵

    富僧:欲买舟而下,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八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两课时。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九

    本次习作的内容为选题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段说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范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习作的两方面选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方面,展开来写。第四段讲明了要联系实际生活,写清楚,并有真情实感。第五段是对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由发挥。

    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

    ①什么是选题作文?

    ②这次作文写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

    首先要综合评述本次习作情况,着重评述两点:⑴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⑵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

    具体讲评可采用“对比式讲评”或“开放式讲评”。“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开放式讲评”即引导学生相互品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十

    1、学会本课“卧、钻、剩、欺、啄、讨、厌、离”这8个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烘、篱、笆、猪”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2、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

    3、丑小鸭的成长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以讲故事揭示课题。

    1.听老师讲配乐故事。

    思考:故事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2.回答问题,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事。)

    板书课题:26丑小鸭

    3.齐读课题。

    (1)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它为什么离开家?离开家以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这些问题,通过学课文,找出理想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逐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

    4、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

    (三)理解第1、2自然段,读出情感

    1、指名读第l、2自然段,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段读懂的?

    2、出示第1幅图,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结合插图,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第l、2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注意体会“暖烘烘”、“特别”、“出世”。

    5、大家想想,“特别”这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用“特别”说一句话。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l、2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丑小鸭为什么会受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结合插图,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他的?他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重点理解:“孤单”、“……除了……谁都”体会到丑小鸭当时单身无靠,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他,这是他出走的原因。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他,也想帮助他,说明你们都很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丑小鸭在家时的孤单。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他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4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抓住“只好”、“才敢”让学生体会丑小鸭离家出走以后,环境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更糟。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小结:小鸟讥笑,猎狗

    追赶,白无躲,晚上才敢出来,说明丑小鸭出走后并没有获得自由和幸福。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

    着重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他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思考: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他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他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反复朗读,理解内容,理清这个自然段顺序,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丑小鸭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启发学生领悟这样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一)指名有感畅地朗读全文

    (二)练习背诵第5-7三个自然段

    朗读、背诵指导

    指导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恰当地运用语气,读出丑小鸭在家时的孤单,离家后处境的悲惨。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采用“看图提示背诵”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1、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汉字基本知识,分析记忆字形,重点分析下面几个字形比较复杂的字:

    剩:左边是“乘”,最后一捺,改为“点”,右边是“刂”。

    欺:右边是“欠”,不是反文,可与“期”比较字形。

    啄:右边是“豖”,不是“豕”。

    厌:“厂”的里边是“犬”,不是“大”。

    2、指导书写生字。指示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分析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认真描红仿写。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卧:左宽右窄,左边是“臣”,笔顺是: 。

    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右边时不要忘记“豕”加一点。

    剩: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 。

    厌:不能丢掉最后一笔“点”。

    3、把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讲一讲丑小鸭的故事,互相评议

    (五)扩展练习

    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先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准备,然后在小组里讲,各小组再推荐代表参加班级举行的故事大赛,要求故事的内容要健康,要把故事的内容讲完整,语句要通顺。

    随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钻( ) 欺( ) 对( ) 剩( )

    沾( ) 期( ) 讨( ) 乘( )

    2、词语搭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例子,再想一想,然后把句子的意思写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1)丑小鸭说:“这漂亮的天鹅难道是自己吗?”

    (2)鸭妈妈说:“这漂亮的天鹅难道是_____”

    (3)猎狗说:“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

    说:“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十一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识记“勋、岔、瘫、褒”4个生字,重点掌握“褒”的书写,并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勋章、呼啸而过、褒扬”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危难关头”,感受扳道工十分尽责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

    3、能借助板书,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4、能借助提示,展开想象,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尽责。

    1、辨析词语“奖状”、“勋章”。

    (1)媒体出示词语“奖状”,按要求练习说话。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请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曾经得到过什么奖状,它是谁奖给你的?

    (2)媒体出示词语“勋章”,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借助字典,了解“勋章”的意思。

    师:你从字典上了解到“勋章”一般是奖给怎样的人呢?

    出示:勋章是国家授给有特殊贡献的人,是一种代表最高荣誉的证章。

    (3) 小结:是呀,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都曾经得到过奖状。而勋章却不是一般

    的人能得到的,它是由国家授给……,是一种代表……的证章。

    2、揭示课题,补充资料,了解“扳道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关于一枚“勋章”的故事。题目就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预习过课文以后,你知道是谁把一枚勋章奖给扳道工的?

    (2)看动画演示,听补充资料,了解“扳道工”的职责。

    师:德皇为什么要把一枚代表最高荣誉的勋章授给一个普普通通的扳道工

    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扳道工”的工作吧。请你一边认真地看,

    一边仔细地听,扳道工的职责是什么?

    补充资料:铁路扳道工的职责就是按照列车运行时刻表的要求,准时扳动道岔,使列车能够安全通行。如果扳道工没有准时扳道,就会造成火车相撞事故。

    出示:

    铁路扳道工的职责是 ,使列车 。

    (板书:职责 准时扳道 安全通行)

    3、小结,引出学习重点。

    师:扳道工的工作虽然普通,但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德国的一位十分尽责的扳道工的故事。(板书:尽责)那么,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恪守着自己的职责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深入学习课文。

    师:现在,老师请5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同时,思考一下,这位尽责的扳道工遇到的是怎样的突发事件?待会儿请你借助填空简要地说一说。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2、借助填空,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

    有一次,这位扳道工正准备扳动道岔 ,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站在铁轨中间玩,而两列载着数百名旅客的火车即将通过车站。

    (1)指名填空。

    (2)引读填空。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危难关头”。

    师: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另一边是两列即将通过车站的火车,车上有数百名旅客。作者称之为“危难关头”。(板书:危难关头)

    (1)默读课文第3节,联系相关词句说说你对“危难关头”的理解。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3节,边读边圈划出能够帮助你理解“危难关头”的

    词句。然后,在小组里做交流,联系你找到的这些词句说说你对“危难关头”的理解。

    (2)交流。

    (随机将关键词语“一念之间、来不及、数百人伤亡、大吼、随即、迅速、呼啸而过”翻红)

    交流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

    ①“一念之间”是否会想很多?

    一念之间——时间相当紧迫,容不得多想。

    ②来不及——孩子和旅客都面临着死亡,而当时是救孩子还是保证旅客的安全,是难以两全其美的。列车相撞可能造成数百人的死亡,这对国家而言是一场灾难。对父亲而言,失去爱子也是一场灾难。

    ③大吼——时间紧迫,父亲已来不及跑过去救孩子,只能大吼一声,希望孩子能听到。

    ④随即、迅速——时间很紧,所以,扳道工动作很快。

    ⑤呼啸而过——(看媒体理解词义)火车开得很快,耽搁一分一秒都可能发

    生火车相撞事故。

    (3)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2、 再次品读第3节感受扳道工的“尽责”。

    (1)引读:在这危难关头,扳道工是怎么做的呢?

    (2)细细品读第三节,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出扳道工的尽责?

    一念之间——出于做父亲的本能他想救自己的儿子,但这念头仅仅是一闪

    而过,很快理智战胜了亲情,他作出了尽责的抉择。

    大吼——在当时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扳道工仍然想尽一份做父亲的责任,

    想出的唯一的救子办法。

    随即、迅速——扳道工的动作非常快,此时,他一心想着的是旅客的安全。

    呼啸而过——火车运行速度像风一样快,如果扳道工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可能造成火车相撞;正是因为扳道工及时扳道,火车才能顺利地呼啸而过。

    (看媒体体会“及时”:扳道工刚扳好道岔,火车就……。读到这里,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这一扳真是……)

    板书:及时扳道

    (3)引读。

    师:当扳道工发现自己的儿子正站自铁轨当中玩耍时,他出于做父亲的本能,

    一念之间,他想……。但直觉告诉他如果……。在这危难关头,扳道工仍然想救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可此时他想到的更多的是数百名旅客的安全。所以,几乎是在大吼的同时,他……。这真是人命关天的一扳啊!

    (1)引读,出示:扳道工瘫倒在地,不敢看前面的铁轨。他

    师:当火车安全地呼啸而过时,扳道工却……此时此刻,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请你联系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同桌之间,借助提示说一说。

    (2)小结,再次引读第3节。

    师:这一扳对扳道工个人而言,可能将意味着痛失爱子。这是多么痛苦的事。但他没有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强忍巨大痛苦,对孩子大吼一声……

    (3)继续引读第4节。

    师:然而,危难过后,作为一位深爱着儿子的父亲,他不敢面对可能发生

    的一切。他瘫倒在地,不敢看前面的铁轨。但意外的是……。原来……。

    1、引读第5节。

    师:后来,这件事被德皇知道了,他认为……。不仅……,还……。

    2、指导“褒”的书写,通过找近义词,理解“褒扬”。

    3、借助板书,简述“这件事”的内容。

    师:德皇因为什么事褒扬他,还授给他代表最高荣誉的勋章呢?请你借助板

    书简要说说“这件事”的内容。

    4、小组讨论:你觉得扳道工所做的这件事是否对国家有特殊贡献,这值得德皇授给他代表最高荣誉的勋章吗?(小组讨论)

    出示:一枚勋章。(上面刻着“一位尽责的公民” )

    5、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师:如果你就是两列火车上的一位旅客,事后,当你从报纸上看到这位扳道

    工的事迹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小结: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扳道工身上得到这样的启示——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尽责。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篇十二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1、喜欢旅游吗,看这里,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1.通过预习请你用最简单的话介绍一下李白,注意不要重复。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白,谁来读一读。

    a出示课件,请一名生读。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他的诗想象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广为流传。

    b师:我们曾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书81页)请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2人)

    1.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读的好吗?男、女生比赛读一次可以吗?

    师:好了,读的有进步,下面谁能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看庐山瀑布,而用望这个字呢?

    生:因为作者是从远处看瀑布。

    师:对了,那你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生:我在长白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oo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oo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oo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水流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oo师:瀑布宏伟壮观,一泻千里,而庐山的瀑布更是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师:那么作者都望到了什么,让我们到诗句中去感悟吧。请大家小组四人互读古诗,结合注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oo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oo遥看瀑布挂前川。o

    飞流直下三千尺,oo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所描述的景物。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看图片),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望庐山瀑布》来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可以跟着唱。

    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望到(香炉 紫烟 瀑布)雄伟

    想到(三千尺,落九天)壮观

    热爱祖国山河



    推荐阅读:
    2024年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简案(12篇)
    高中教师辞职信有文采 高中教师辞职信(5篇)
    葡萄酒情人节的意思 葡萄情人节祝福语(17篇)
    2024年维修工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维修工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简短最新
    2024年物流公司员工简短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