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合同书 管理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精品范文

    最新寒食名师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三篇)

    栏目:精品范文 来源:网络 作者:轻吟低唱 时间:2024-06-10 18:25:40 下载.docx文档

    最新寒食名师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一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小黑板。

    1课时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最新寒食名师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二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隋唐以前,农历三月间带有祭祀意味的节日,其实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这天去河边举行袚禊仪式,即在水里洗澡,驱除旧的一年里的秽气。《论语》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到后来,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边聚会,也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还有招魂的习俗,即在野外召唤祖先和亲人的魂魄。

    寒食传说和介子推有关,说介子推不受禄,带着母亲逃到绵山,晋文公去找没找到,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和他母亲一起烧死。晋文公大为后悔,于是在这天不举火,纪年介子推。——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不是真的。《左传》中仅仅记载了介子推不受禄的故事,说他“隐而死”,没说被烧死的。

    事实上,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寒食节的由来是先民“换火”习俗的遗留。上古时期,为了驱除野兽、照明取暖,火塘中的火是从不熄灭的。——但不是说永远不熄灭,到了每年三月,就要熄灭旧火,重新点燃新火,以驱除旧年灾秽,除旧布新。寒食节不举火,就是这一习俗的遗留。

    所以,三月里就有了三个节日,一个是具有天文历法意义的清明,一个是上巳,一个是寒食,这三个日子相隔得非常近。众所周知,寒食是清明前一天,而上巳是三月三,和清明一般也就相差几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着有三个和祭祀有关的日子,(上巳袚禊、招魂,寒食祭奠介子推,而二十四节气在古代都是祭祀的日子),那这么一来,这三个日子逐渐演变,就合而为一了,上巳日最早消失,到唐朝时就只有寒食和清明了。

    唐朝时,家家都在寒食和清明这两天去扫墓,然后顺便在野外踏青,拿了祭奠先人的饭食,在坟前就地举行野餐,兴高采烈。这事情唐高宗就看不下去了,说你们去扫墓,那是祭奠祖先,是肃穆沉痛的事情,你们怎么还能兴高采烈的举行野餐寻欢作乐呢?还是在坟前。以后再不许在寒食清明去上坟了。(“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1、寒食扫墓,在唐代已经蔚为风俗,全社会都会在这天去扫墓。

    2、这个风俗形成不久,没有理论依据,所以皇帝会下诏禁止。

    然而一个风俗已经形成,一道行政命令哪里能禁得了。所以大家该上坟还去上坟,该野餐还去野餐。直到唐玄宗时,看看实在没办法了,于是顺应大势,又发了一道诏书,说:寒食节上坟这事啊,理论上是没有依据的。但近代以来大家都这么搞,已经在社会上形成风俗了。这也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嘛。所以我允许大家去扫墓。但要记住,上完坟后,把祭祀的食品拿到别的地方再去吃掉,不许在坟前就兴高采烈的搞野餐。(“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为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于茔南门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

    因为寒食和清明相连,所以唐朝人扫墓活动既在寒食扫,也在清明扫。看唐人写寒食和清明的诗,都有提到扫墓的。

    再到后来,寒食这个节日也消失了,扫墓的功能就全部放到清明节一天了。

    最新寒食名师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推荐阅读:
    最新寒食名师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三篇)
    有关大学生实习手册实习计划汇总(三篇)
    最新参观米厂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2篇)
    庆祝同事生日祝福语一句话
    最火的妈妈生日祝福语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