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销售合同 教育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4篇

    栏目:整改措施 来源:网络 作者:雪域冰心 时间:2024-03-02 15:15:58

    整改,汉语词汇,拼音zhěnggǎi,释义为整顿并改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将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照常规进行,第二阶段则针对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应对策略改进。结果第二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环保意识、防护意识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环保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供应室消毒隔离是医院医疗用品、护理用品的灭菌消毒场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保护无菌物品的质量,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主要分析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24年1月~2024年1月,将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2024年1月~6月;第二阶段为2024年7月~2024年1月。 

    其中,第一阶段中,在从事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中随机选取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4~39岁,平均年龄为(30.09±2.54)岁。第二阶段中,另随机选取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0.15±2.56)岁。 

    参与研究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工作经验均在2年以上。 

    经确认,两个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经过t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对第一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第二阶段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落实,此外,还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格监督相关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2]、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护意识。 

    1.4数据处理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研究数据,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例数(%)表示的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则表明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之间,对比供应室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环境保护意识的数据存在着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第二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其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环保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较第一阶段好,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第一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其消毒隔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消毒隔离工作已经向专业方向发展,而我院大部分工作人员其工作思维仍然停留在旧的工作模式之中,对消毒隔离知识的专业掌握不够,认识不足。②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强,在消毒隔离过程中,存在着器械随意放置,对器械的搬运、关门等操作手套没有及时更换,经过病区时污水从车内漏出的情况,还有污染区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随意走动,垃圾未及时清理,对器械进行消毒前没有对消毒液的浓度监测等情况,工作人员的整体环保意识淡薄。③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主要表现在着装不严格,没有备齐装备,并且在对消毒器械进行分类清洗时,没有戴橡胶手套以及口罩、面罩等。④制度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器械的清洁不认真,包装台面不干净,器械包装与敷料包装没有分开进行;此外,还有洗手的依从性不高,在接触无菌物品以及操作之前没有严格洗手;车内的无菌物品、无菌垫巾放置不统一,无菌物品在卸载时由于未充分散热导致成湿包。 

    第二阶段所给出的应对策略:①依据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验收要求对每个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对重点环节加强监督,细化操作步骤。②建立质控监督小组,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问题发现后进行责任承担,并且监督小组进行1次/w讨论与学习,并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规范。③对消毒隔离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每周开设知识学习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并在培训学习完成之后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制作环保宣传片,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意义的教育。④细化消毒隔离工作流程,首先,对回收流程进行细化,对病区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污染程度分类,从轻度污染依次回收,并做好相关记录;严格要求着装配置整齐,包括帽子、口罩、防水鞋与防水衣等;对器械消毒前必须严格要求戴好橡胶手套;在分类之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对于消毒完成的物品要严格验收评审。⑤完善制度,制定敷料、器械、灭菌、包装、物品发放、卸载等操作流程的相关制度规定;并对地面、台面以及物品清洁的时间进行明确;制定空气消毒的注意事项,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制度规定。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环保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爱华.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24,15(6):156-157. 

    [2]莫惠梅.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24,(42):260-261. 

    【篇2】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医院是各种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院内感染高发区,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因此,我院对临床科室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减少了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1.1医疗垃圾收集封口不规范,未贴封条。注射器垃圾桶内有针头。

    1.2消毒物品未完全浸入消毒液中,未达到消毒目的。

    1.3个别科室止血带未做到一用一消毒。

    1.4灭菌棉球、敷料不能做到在有效期内用完。

    1.5个别科室器械杯、持物钳清洗不干净,有锈迹或血迹,包布也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

    1.6洗手后无擦手的设施,拖布无标识或挂错位置。

    2.1首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重新制定并完善《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2感染部门和护理部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清洗消毒灭菌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检查,指导以及考核,使全体医护人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引起高度重视。

    2.3规范使用医疗废物封标识并规范管路;统一全院的3M胶贴使用方法;统一拖布消毒桶的标识,拖布分类标识,统一悬挂;增加洗手设施,医院购进速干手消毒剂等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4重复使用的器械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由供应中心统一回收,统一发放,器械清洗,包装完全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执行标准执行,从物品的回收到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每锅次的灭菌物品全部在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到临床,保证灭菌合格率达100%。

    2.5科室根据输液病人床数配置足够的止血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科室护士长或质控小组长定期检查,保证质量。

    2.6针对临床科室棉球、敷料过期等问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购进塑封机,消毒供应中心根据临床科室不同需求,将棉球、敷料、棉垫等塑封成小包装供应临床使用。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做到的扎实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篇3】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环境保护和用具保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离意识。

    临床科室用过的器械随意、敞开放置,分类用的手套与清洗用的手套无分开、分类完毕未及时清理垃圾、消毒分类台、冲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监测消毒液浓度。分类前未准备好盛装用具、器械串子。盛装着污染器械的容器置于存放清洁物品的区域,用院未极时消毒清洗。

    2、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人员未严格着装。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类、清洗器械时不戴双层胶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项操作完毕未洗手。

    3、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包装台面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室同时间进行,过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装载,无菌物品御载时未充分散热造成湿包。启闭式容器未认真检查是否关严密。

    洗手依从性较差。操作前未严格清洗双手,接触无菌物品前未严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手;车内无菌物品放置无统一,造成用手接触的机会增加:到病区发放无菌物品时无菌垫巾未垫好,取出柜的无菌包未用又放回。

    4、手卫生中的特殊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消毒毛帅抹干手后细菌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结果仍超标。

    1、加强护理人员、保洁人员、护工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护培训护理人员、保洁人员、护工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工作中不断地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和职业防护教育,加深思想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建全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相应操作流程,提供合格的足量的职业防护用品,在工作中进行督导、奖惩,增强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牢固树立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等知识,除医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外,科室还应每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使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程,并了解和掌握新进展及新技术。

    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相关制度和卫生行业标准,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进行检查和监测,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

    护士长每天检查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执行情况,定其组织召开院感防控工作会,通过以制度为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监测为依据的方法,保证消毒隔离的环节质量,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4、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的管理,对体温计、压计、压脉带、网袋、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当每天更换消毒,各种管道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为患者扫床时要做到一床一套一清扫,治疗车、护理车上配速干洗手液,接触每个病人前后要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加强病房管理,床单位定位放置,病床、床头、桌椅一床一巾一摸。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清扫用具各病室、各区域专用胼有明显的标识,如有污染及时消毒处理。

    病室定时通风。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要进行终末消毒。各种污染物品不能在走廊或病室清理,必须放在处置室指定的容器内。

    【篇4】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根据市卫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市医疗单位消毒隔离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有关内容,我院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规范。我院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订了各层级院感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院感科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督导工作,并及时对科室相关工作予以指导,认真抓好日常消毒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强调各科室消毒隔离小组的职责,加强对消毒隔离小组成员的培训,定期检查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使各科室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1、加强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注射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重点部门对消毒隔离制

    度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学习,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规程。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消毒、各室间能按各项消毒规定执行,每月做空气、手术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各重点科室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空气、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具体到每一支灯管,准确登记消毒时数、更换时间、每周酒精擦拭时间,每季度测试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并作好详细记录。

    2、加强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落实。供应室坚持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每天进行工艺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3、加强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库房严格检查购入产品的证件是否齐全,包装及质量是否过关,把好关口,购进后对相关物品按照要求进行贮存管理。严格防止将不合格的消毒产品、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到病人身上,保证医疗安全。

    4、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从而使临床医务人员自发参与到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使每个人了解自己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5、医院洗衣房工作人员能执行洗衣房卫生消毒制度,保持洗衣房环境清洁,工作人员上班着装整洁做好自身防护。每天对于定点收集污被物做到分检、浸泡、洗涤、缝补、折

    叠、存放按照流程进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消毒剂有效氯含量≥500mg/L,时间不少于30分钟。

    6、内镜室认真对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的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的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完善清洗内镜时使用防渗透围裙等防护设施,以及在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使用计时器控制。内镜室使用多酶清洗消毒剂。同时加强科室间沟通联系,协同做好内镜诊疗前的检查,进行疾病的初筛,严把诊疗适应症。

    7、口腔科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对口腔钳等消毒灭菌要求高的器械增加了数量,并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进行灭菌,达到了安全、确切、有效的消毒要求。此外,对科内的无菌物品摆设进行了整理,并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其存放井然有序及符合规范。

    8、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保障员工安全,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规范锐器的处置流程。对已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按暴露源的种类进行追踪监测及指导,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

    9、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收集、归类,严禁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专人回收交接、运送至暂存点,避免造成泄漏、流失等不良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全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细节做得

    不够,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消毒隔离意识有待加强,相关知识有所欠缺,消毒隔离措施方面有些细节仍需加强,制度执行力需进一步提升;重点部门(产房、内镜室)的布局与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还需加强等。

    1、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对医务人员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健全完善医院各科室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报告、医疗废物处理等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极为重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

    (2)治疗处置病人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

    (3)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时间有累计,监测有记录。

    3、已计划好产房重新规范建设和调整内镜的室间配套,将按相关设置要求配置内镜的候诊室、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等。

    4、一次性物品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2)凡购入我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三证”齐全,有消毒灭菌标志,生产日期,失效期,产品包装符合要求。

    (3)药库建立登记账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

    良好的物架处。

    5、医疗废物管理

    (1)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消毒登记本,制定与处置单位人员交接、双签名制度。

    (2)临床科设立医疗垃圾统计本,医院专管人员与医疗垃圾专收人员交接双签名。

    (3)完善医院污水处理制度、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由于我院领导重视,我院消毒隔离工作在自查中不断地自纠、整改、完善,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阅读:
    消毒隔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4篇
    群众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3篇)
    开拓进取精神不足整改措施范文(精选四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整改措施【汇编四篇】
    政治信仰方面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