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观后感 整改措施
  •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栏目:经济论文 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时间:2024-02-19 02:37:00

    要改变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经济薄弱化、分散化、粗放型以及依赖于手工操作的实际状况,就应当积极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经济的规模化、多元化以及信息化。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科技创新型城市分析论文

    [摘要]:该文从推进德阳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把德阳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迫切性以及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步骤、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城市建设

    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已经密不可分,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德阳未来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德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企业集群特征显著,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德阳建市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我市区域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德阳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由主要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发展到以创新引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这是关系德阳兴衰的必然选择。

    1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按照市委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德阳的要求,以创新为城市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加快建设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以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优质的科技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2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

    着眼未来,扬长避短,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由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建成西部制造业中心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服务体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打造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经过10 余年左右的努力,将德阳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到2024 年主要目标为: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以上。

    到2024 年主要目标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取得一批重要原创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体系。使德阳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一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成为在中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有较大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西部充满活力和竞争能力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3 实施步骤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24- 20010 年)。制定相关专项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启动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4- 2024 年)。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第三阶段:加快发展和完善阶段(2024- 2024年)。实现各项目标,全面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4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重点任务

    4.1 工业科技。实施工业强市科技推进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科技成为德阳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到2024 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GDP 的15%以上(2024 年达到20%以上,2024 年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24 年达到70%以上,2024 年达到80%以上)。

    加快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三大特色装备(发电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六类新型设备(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和系统、工程机械设备、环保节能设备、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成套设备、军工配套产品、其它新型设备),三个特色装备制造业园区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重重工业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以及天元工业集中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到2024 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60 亿元,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达到185 亿元, 年均增长15.5%; 新建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新建立3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以二重、东电、东汽、川油宏华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把德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壮大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三大类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两大类新材料产业。到2024 年,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306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 亿元;形成3 家年销售额超过50 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10 家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1/3 的重点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建1- 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5- 6 个具有明显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使新材料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德阳的支柱型产业。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在化工、食品、服装、建材、医药等行业深入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育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队伍;突破一批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装备产品,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艺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德阳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加强新药研究、制药新技术应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生物能源研发,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生物技术解决环保问题研发,发展生物环保产业。

    4.2 农业科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推进行动,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专家大院)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建设科技示范、培训阵地(高产示范园、科技示范村和星火学校),不断提高技术辐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重点抓好以油菜、水稻、各优果品育种攻关为代表的新品种选育和粮食丰产工程。2024 年,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2024 年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到2024 年,形成5 个优势产业,建成13 个星火产业基地,面积100 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4年的3585 元增加到5000 元。扶持4- 6 个大型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10- 20 个,农业企业销售收入50亿元。建设区域农业科技转化中心1 个,以县为单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1 个,各类专业技术示范协会13 个,培训农民100 万人次。

    针对德阳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循环经济、产业组织形式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在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4.3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按照《21 世纪议程》要求,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合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德阳、和谐德阳和创新德阳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德阳社会全面发展。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一是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以广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依托,推动全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强废弃物治理与循环利用的科技攻关;加强生态环境监控与修复,加大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重点推广应用常见病多发病社区预防、早期诊治和康复技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反应相关科技攻关和运用。三是城乡建设与发展,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综合系统;城市高层住宅的安全解决方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等。

    5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措施

    5.1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5.2 重点抓好果蔬、畜禽、粮油和中药材4 个产业的产业链延长,大力发展加工业,狠抓产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成立技术创新中心;抓好专家大院建设,把大院建成技术孵化器、传播器、效益放大器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心。

    5.3 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校(院、所)、市合作。

    围绕改造提升机械、食品、化工、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天然气化工等新兴产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合作共建工作机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和校(院、所)市重大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校(院、所)市合作协调办公室的作用,组织我市与校(院、所)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的统筹、协调和实施。

    5.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商品价值的评估体系;培育创新服务机构,加快搭建产业设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创新型企业提高良好的服务和支撑。

    5.5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科技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以人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创新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制度,推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探索股权、期权奖励制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我市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提供资助,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开展市科技进步奖、市科技杰出贡献奖等的评选和奖励,进一步提高奖金额度,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我市科技工作者给予配套奖励。

    5.6 加大对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扶持力度。

    5.6.1 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用好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额度。调整原创新人才奖,设立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 万元,对全市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等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

    5.6.2 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5.6.3 实施税收激励政策。加大落实国、省已出台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贯彻《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财企[2024]383号文)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德委发[2024]8 号文) 中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5.6.4 建立新型的融资机制,加大融资力度。继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探索利用新型金融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发展。

    5.6.5 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孵化机制,完善孵化设施。

    5.7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建设,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形成功能完善配套、水平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发展需要、产业发展方向协调一致,体现创新型城市内涵和特色。

    5.8 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各种科学普及活动,实施全民学习计划,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创新培训计划,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把创新内化为城市精神。

    5.9 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德阳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列入有关目标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超级秘书网。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二:资源型城市发展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新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煤炭工业城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城市类型,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现象的出现,煤炭工业城市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征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分析煤炭工业城市的发展特征、新经济时代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以邯郸峰峰新市区为案例,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0前言

    煤炭工业城市是因当地的煤炭资源开发而形成、发展,并且煤炭资源型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城市,这些城市在我国分布面广,数量多,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使过去曾经辉煌一时的煤炭工业城市,现在面临如何持续发展的困扰。

    峰峰新市区位于冀南平原、太行山东麓的邯郸市西南部,是一座因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地跨一区两县,面积1260kni。峰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不仅储量大,而且埋藏浅、品位高、宜开采,这些优势条件为峰峰的煤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区主要企业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下设45个子公司,在册职工4.6万人。现已发展成为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基建施工、建材、现代物流等以煤为基础,多产业综合发展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全国许多资源型工矿区一样,峰峰矿区在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积淀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受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资源型工矿区所特有的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矛盾使峰峰的发展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如何使城市持续发展、保持城市的持久活力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1.1经济可持续问题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立市之本是煤炭资源,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煤炭的开采和初加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取决于其资源的品种、质量和储量。因此峰峰的城市的发展表现出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于是城市会因矿业开发的周期性而表现出明显的成长周期性。表现为在资源开发初期,城市发展较慢;到了发展、繁荣期,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了资源衰退期,煤炭煤炭资源必然会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走向枯竭,仅峰峰集团17家国有大矿中就有8个矿井资源枯竭,注销了生产能力。这样下去,如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将逐渐失去依托,必将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

    在城市开发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煤炭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有形资源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小,而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无形资源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资源型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于下降。因而市场对资源型产品需求的周期性也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波动性。峰峰在工业经济时代的那种靠大量出售本地煤炭资源,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峰峰开发历史较早,带有工业经济时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偏重,产业结构效益低下等特点,使得这一危机更为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资源型城市现在的资源耗竭型的发展模式,是以牺牲后代人获取资源的权利为基础的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1.2生态可持续问题

    1)煤炭工业城市在煤炭开采、加工、储运和燃烧使用的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景观受到极大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对地下矿产的过度不合理开发,产生大面积的塌陷,大量良田和土地丧失;开采过程中来自矿井排风、煤层瓦斯抽放和煤矿矸石山的自燃都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峰峰镇袁洼村、大社镇南岗村等煤矿资源枯竭塌陷区情况严重急需治理。

    2)在选矿和资源的初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泥水、洗矸、煤尘和有害气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峰峰矿区都是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这种污染尤为严重。

    3)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用于堆放,而且其内部的重金属等污染物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渗透对周边地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4)在煤炭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飞扬对矿区及运输线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污染。峰峰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干旱少雨,区内工矿企业集中,城乡交错,人口密集,空气污染较重,绿色稀少,生态不良,林业、绿色植被先天不足等因素使矿区的生态问题更加严重。

    由此可见,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的。

    1.3社会可持续问题

    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矿产开采企业和资源初加工企业职工的下岗,造成结构性失业。

    由于开发较早、工业发达、企业众多,计划经济时期,峰峰一度是周边吸纳劳动力较多,就业比较充分的地区。20世纪中期以来,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受枯竭、体制束缚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一大批煤矿关闭破产,许多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高峰时驻区企业有千名职工下岗,区属企业也有大量职工失去工作,这两方面的下岗职工一起涌上社会,都要在峰峰这个有限的市场中找工作谋生活,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紧紧围绕其所在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的,其产业结构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偏重。资源型开采和初加工产业的前后关联度低,对其它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带动力或推动力不足。不能给下岗职工提供足够的再就业机会,并且下岗职工缺乏其他行业的就业技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就业的转化。在一些资源枯竭的矿区,呈现出一派衰败景象,人们的文化、生活设施处于瘫痪状态,下岗职工由于收入水平降低,生活困难,出现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并且随着矿区的多年开采,矿业企业的职工也逐渐出现了老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矿区发展。

    2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弱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以调控,使其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2.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城市与区域联系,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依矿而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往往是区域的生产中心而非社会经济中心,城乡割裂突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就是要加强资源型城市对周围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强与周围区域的交流、合作,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在比较优势原则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与区外要素相结合,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

    邯郸把峰峰问题放到全局考虑,保持由主城区、峰峰城区、马头镇构成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发挥主城区的辐射作用。实施大园区战略,实现产业园区化,不仅便于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而且还能节约投资成本和商务成本。邯郸规划建设了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马头生态工业城、标准件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峰峰煤化工工业园等重点园区,不仅使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大提高,还形成了优势板块经济,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峰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把握矿业生命周期特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陶瓷、旅游等替代产业,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提高城市经济的稳定性。

    2.2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邯郸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以高新技术加强对资源型产业的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峰峰集团的煤炭可采储量为5亿t,目前已有4亿余吨被开采出来,余量日见减少;而煤矸石在已积存54oo万t的基础上,每年还要新增17.5万t。面对煤炭日减、废物日增、企业日衰的现实,峰峰集团及时制定了一、二、三发展战略,即: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焦化两个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建材、机械制造和煤化工三个支持产业,确保集团公司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稳步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已投产和在建综合利用煤矸石电厂6个,装机容量127MW;焦化厂4个,年生产能力135万t。电厂、焦化厂在用活煤矸石用精煤炭资源的同时也会以每年15万t粉煤灰、17.5万t炉渣的速度排出大量新的废物,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为此,峰峰集团又建起了两座矸石(粉煤灰)砖厂,一年就可利用煤矸石或粉煤灰26万余吨;还新上了一条每天就可吞掉2500t工业废渣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针对因长年开采造成的公司范围内4000余万平方米的地表塌陷,集团也搞起了煤矸石回填复垦,迄今,全公司已复垦土地200多万平方米。

    2.3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巨大压力之一是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员。由于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矿业企业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并且就业门路狭窄,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再就业,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解决结构性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首先必须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矿业企业职工的短期困难。其次,要实施系统性的再就业工程,包括就业机会的创造和下岗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资源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缺陷是产业结构单一、偏重,产业链短,所能提供的非矿业劳动就业机会少,对劳动力吸纳力不强。在实施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再就业计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职工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时,国家和企业应当支付培训的费用。

    2.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新经济时代,资源型城市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理念,以现代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城市与区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规划,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搞好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加强政策法规的配套、土地的复垦、三废的治理、矿区的绿化几方面的工作,要将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工作纳入到城市发展计划中,拨出专款用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实施,逐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3结语

    煤炭工业城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城市类型,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征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必将使煤炭工业城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推荐阅读: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元旦晚会开幕词范文(通用47篇)
    学校门卫用工协议范本
    探究地方税收受“营改增”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私人用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