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名人名言 个人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中国加工贸易顺差探析(1)论文

    栏目:经济论文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无言 时间:2024-02-27 15:33:26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对我国加工贸易产生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出口方面探究了原因。文章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年增长主要源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逐步降低的交易成本,以及近年来外商投资的不断引入。

    通过实证表明长期中出口与劳动力工资负相关,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投资额呈正相关;并且在短期,加工贸易出口呈现出明显的惯性。 【论文关键词】 加工贸易 单位根 协整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品进出口连续5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巨额顺差的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24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103.84 亿美元,进口额为3214.96亿美元,顺差达到了188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

    2024年加工贸易顺差额占全部对外贸易顺差额的106.43%,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由加工贸易顺差问题所引起,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 本文主要分析加工贸易顺差状况,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要素转移迅速增加,特别是国际经济中产业内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和大量产生的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国际间的加工贸易活动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并且加工贸易顺差为对外贸易顺差的最主要部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加工贸易分析清楚了,整个对外贸易的情况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第二,是由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加工贸易的特点在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加工贸易是由“进口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产成品”三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成为加工贸易。

    因此加工贸易只是在中国加工生产,其两端都是外币主要由美元计价,这样就规避了汇率波动的影响。第三,外资在加工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虽然自1995年开始,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有所下滑,但比重基本维持在80%左右。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将其生长过程外包出来,我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拿到了国外厂商的外包,通过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获得价值链最低端的那么一丁点收益,同时,还要背负巨额贸易顺差的“恶名”。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问题都有论述。张薇,陈仲常(2024)指出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来源于不断涌入国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则源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从比较优势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我国商品贸易顺差的贡献。

    但是,文章同时指出这种仅仅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来促进贸易的手法是不利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的。张曙光(2024)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长短期压力的同时测度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函数和进出口函数及其汇率弹性,估算了不同幅度汇率升值的成本,主要包括引进外资和出口贸易减少的数量,以及由此带来的GDP 和就业人数减少的规模。

    文中发现汇率升值对进出口额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三个季度后下降了一半以上,七个季度以后近于消失。这从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从汇率的角度上分析了贸易顺差的成因。

    陈继勇、刘威(2024)指出我国贸易顺差激增源于以下几点:首先,投资需求的减少和消费的有效不足抑制了进口;其次,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得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间接扩大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从而贸易顺差“虚增”;最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外出口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迅速提高也产生了做用。胡吉嵘(2024)指出我国的顺差产生的原因除了别国转嫁和消费品进口偏少之外,还源于我国对于一些产业先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的效益。

    汽车、钢铁等产业初步完成了进口替代的过程,使得我们国家对这些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减少。同时,国内市场对于先期发展的一些产业产能已经趋于饱和,使得这些产品不得不出口,从而扩大了顺差。

    此外,文中还指出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储备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也加速了国外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促进了出口的快速发展。 上述论文着重分析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原因,主要表现在理论逻辑阐述方面,很少有实证检验,而且专门分析加工贸易顺差的论文极少。

    本文重点对产生加工贸易顺差一些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产生加工贸易的因素,以期为中国解决贸易失衡提供一些思路。

    三、中国加工贸易顺差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和跨国公司投资作为实证分析的变量,研究它们对加工贸易顺差额的影响。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从1981年到2024年的时间序列。

    由于早期的加工贸易为逆差,如果选择加工贸易净出口作为因变量,该变量就不能对数化,于是很难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现象。为了能够对模型中的变量对数化,本文采用加工贸易出口额作为因变量,分析它与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和跨国公司投资的关系,得出影响加工贸易顺差的效应。

    加工贸易出口(PTE)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4),劳动力成本选取制造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wage)加以度量,交易成本选取公路里程(road)加以表示,跨国公司投资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金额代表,这三列数据均来自中金网数据库。本文运用EViews3.1进行分析。

    1.单位根检验 对各变量及其差分变量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在给定的检验类型(c,t,k)下,lnPTE、lnPTI、lnroad是二阶单整I

    (2)序列,lnwage、lnFDI为一阶单整I

    (1)序列。由于lnroad为二阶单整,和lnPTE同阶单整,所以lnPTE与lnroad、lnwage、lnFDI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同理lnPTI与lnroad、lnwage、lnFDI之间也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这样。

    下面就对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进一步的检验。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c,t,k)分别表示ADF检验中是否会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以及滞后阶数为k,*表示1%显著水平 2.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2)表明,lnPTE与lnroad、lnwage、ln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为 这表明在长期lnPTE和lnroad之间正相关,lnPTE和lnwage之间负相关,lnPTE和lnFDI之间正相关。协正方程的系数说明,公里里程每增加1%,会促进加工贸易出口增加4.2989%;工资每增加1%,加工贸易出口减少8.8378%;FDI的引入每增加1%,加工贸易出口增加5.3876%。

    三个因素都对加工贸易有显著影响。 表2 Johansen协整性检验结果 3.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方程式

    (1)的残差项ECM,建立下列误差修正模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首先需要选择每一个变量的滞后长度,本文使用Hendry的从一般到个别的建模方法。

    一开始,每个变量滞后2期,然后,删除那些不显著的滞后期,获得最终的简洁形式模型

    (2)。误差修正项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误差修正模型

    (1)中,差分项反映的是短期波动的影响。加工贸易出口额的短期变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期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变化对本期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变化有的影响,即:加工贸易出口有一种惯性,本期的出口额会促进下期的出口;另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系数表明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当变量偏离长期平衡时,0.96%的偏离均衡部分会在一年之内得以修正。

    四、政策建议 1.区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 开展加工贸易是现阶段与外资合作,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外商投资的利用,可以减少资源和资金的约束,推动企业与国际接轨,增加出口的各种渠道,将国内生产的产品打人国际市场。

    而且,随着外资进人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也在提高,所以,它对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更大,而且外商独资的来料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增强。

    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外销渠道和市场均优于国内企业。未来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主动权将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其发展战略势必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方向。

    从国际生产布局和技术周期来看,电信、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硬件制造都实现标准化生产,逐步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我们必须引导外商对我国进行高技术含量的投资,争取使我国尽早介入到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以跟随世界工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使整体加工贸易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可以减少贸易顺差额,又可以分享更多的贸易附加值。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交易成本 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中国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铁路、公路的发展非常迅速,铁路已经第四次大提速,高速公路的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基础设施作为硬件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投入,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外资的合理转移。适国际产业的转移,在中国内部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减少加工贸易的数量,增加加工贸易的质量。

    3.积极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链条的延伸 配套产业发展是加工贸易带动当地产业成长、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基础。为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和不断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配套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微观主体。

    最终带动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延伸加工贸易在中国的产业链条。这可以通过改革关税制度,逐步降低制成品关税,减少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税收差异; 改革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为深加工结转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出门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减少退税环节。

    今后还要加快培育能为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配套的各类中小企业,逐步实现产品的配套与服务的配套,尽快融人跨国公司的生产链



    推荐阅读:
    中国加工贸易顺差探析(1)论文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的讨论
    企业投资业务的所得税的处理
    面对入世:财政政策的调整和选择
    证券交易印花税亟待调整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