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
一、对有效增长的催化
经济增长不仅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数量有着密切关系 ,而且 ,在社会投资总量既定的条件下 ,为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 ,要求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投资结构上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对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来说 ,政府投资是国家利用所掌握的财力资源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直接资金投入 ,其投资活动是影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重要因素 ;政府投资方向的确定 ,依据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直接体现着国家对国民经济全局的部署和投资意向 ,有选择地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等部门 ,并以追求宏观经济利益为前提。
在现代经济运行条件下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增长率。为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中国“九五”期间开始的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 ,一项长期的战略重任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从速度型转向效益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 ,与财政投融资的运作紧密相关。
1 .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 ,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本增长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高 ,如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率较低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低。这说明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国家 ,急需疏通和完善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财政投融资的基本功能 ,在于通过政府信用将民间闲散资金转化为社会投资 ,并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完成财力资源的转移与配置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
2 .经济增长率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在资本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 ,资本配置效率越高 ,经济增长率也越高 ;资本配置效率低 ,经济增长率就低。就财政投融资对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来分析 ,首先 ,通过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使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良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能够得到超常的发展 ;并由此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其次 ,通过财政投融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 ,消除企业存量资产长期凝固的障碍 ,推动存量资产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流动与重组 ,充分利用企业存量资源。再次 ,通过财政投融资合理配置资源 ,促使企业经营机制发生转换 ,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营造具有良好约束力度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 ,铺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
3.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与投资方式的转换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运行中几次出现的大波动 ,都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和投资需求膨胀相关 ;说明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系统施以巨大的影响。同时 ,投资在创造社会需求的同时 ,也会增加社会供给 ,成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通过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实力 ,对社会投资规模进行调控 ,改善经济结构 ,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换。并且 ,财政投融资的诱导和扩散的导向效应 ,促使社会投资方向趋于合理。
4.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体现着对科技进步的要求 ,特别是在对现存产业结构的改造中要加大技术含量 ,加快技术改造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在目前我国产业部门设备老化和总体技术水准较低而政府公共预算资金十分拮据的状况下 ,急切需要运用财政投融资 ,为政府和企业筹集更多的长期建设资金 ,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 ,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投融资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 ,因此 ,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 ,运用财政投融资 ,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二、对经济结构的优化
国民经济运行中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 ,从静态上看 ,是决定于存量资本的结构状态 ;从动态上分析 ,则与资本的投入紧密相关联。由于社会总投资的投向与部门投资份额决定着各产业发展速度的大小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所以 ,增量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和优化程度 ,就影响着现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演变趋势 ,需要通过合理的增量结构来实现对既存产业结构的变革。财政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调节手段 ,存在着对增量结构内在的调节机制 ;可以通过债券、股票、投资基金、BOT等融资手段 ,增加对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和农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以缓解和消除“瓶颈”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财政投融资运作具有明显的产业政策倾斜 ,对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合理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财政投融资对增量资本的结构调整变化 ,来促进资产存量的调整 ,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比较落后国家向中等发展水平国家转变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中的国家往往是结构变化最为显著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能否转变成功 ,成为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乃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主要取决于能否通过急剧的结构变革来推动的。从中国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来看 ,中国从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的落后国家成长为初步工业化的国家 ,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发生了巨变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然而 ,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 ,中国始终受到结构制约的困扰 ,投资结构的扭曲已经成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地域布局结构不合理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投资结构的转换成为当务之急。在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中 ,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别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调节方式也就大相径庭了。从而 ,体现政府政策意图的财政投融资之运用以及运用程度在客观上就有着极大的差异性。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基本处于现代化 ,根本性的结构转换已经完成 ,新的结构变革不存在技术上和组织制度上的障碍 ,产业之间的结构均衡主要依靠市场的自组织过程或部门之间的协调来实现 ;故对发达国家来说 ,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途径来辅助或微调。与此相反 ,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所面临的发展要求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经济结构不仅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局部问题 ,而且具有宏观战略上的重大意义。调整产业结构 ,促使其向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既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目标 ,又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经济发展的一般环境 ,而且是作为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和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组织者。因此 ,财政投融资就必然在以下方面起着较大作用并成为政府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重要调节工具。
1 .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现状 ,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 ,同时并存着的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 ,不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技术基础上 ,而且具有不同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在某种意义上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就是结构转换和组织制度创新的过程。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投融资 ,加大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 ,来保护和扶植我国新兴的幼小产业 ,促进这些产业的尽快成长 ;同时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进行比较和选择 ,促使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结晶在我国的采用" 和发展 ,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现实基础上有一个较高的新起点 ;从而加快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2 .由于目前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市场要素发育不良 ,市场体系不健全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极大抑制 ,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现实中似乎一时难以达到 ,而通过政府的适度干预、产业政策的导向以及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给微观经济组织指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 ,有利于促使企业作出长期决策的正确选择。
3.在加入 WTO与实现产业发展和结构转换的外部环境上 ,国内生产及供给结构与国内需求结构 ,特别是同国外的需求结构之间的差距很大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出口产业不仅是国内生产部门的量的扩大和延伸 ,而且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结构调整 ,存在一个明显的外向化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整个国家的产品竞争力和它在世界市场的参与度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竞争力的提高 ,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就不可能迅速提高 ;同时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的引导 ,也难以增加出口竞争力。因此 ,要实现外向化发展过程的良性循环 ,需要财政投融资配合相关的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的运营 ,在利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不断地形成一些具有新的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 ,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市场的参与度。
4.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较大的结构偏差 ,并处于产业成长过程中结构重组的转变时期 ,面临着重新构造产业结构的重大选择。伴随着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革 ,几乎会引起一些重要的经济过程、经济变量及其相互联系的深刻变化。偏差协调成为产业结构变革的基本内容 ,而且这种协调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投融资运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作用 ,在于配合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 ,促使国民经济的流量结构发生变化 ,引致社会资产存量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有效地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三、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投融资作为政府的一种重要财力资源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对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功能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
1 .充实社会先行资本 ,填补财政公共预算和银行信贷的投资空白。财政投融资在实施过程中 ,既体现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经济政策的政策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运行 ,以确保资金投放的安全性和必要的增值性。通过发展财政投融资 ,形成财政预算、金融、财政投融资三足鼎立结构的宏观投资体系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投融资作为既具有财政性质、又具有金融性质的政府投资 ,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建立财政投融资体系 ,就是规范政策性银行和财政信用 ,转变财政职能 ,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深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 ,财政投融资承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 ,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以及其他一些长期、风险性和地缘政治因素而需要的政策性投资项目。
2 .通过发展财政投融资 ,增强政府对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调控能力。社会基础设施是经济基础结构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是人类在长期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的基础条件。社会基础设施对生产和再生产、国民生活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的巨大作用。由于其重要性和自身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手段予以调节、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即使是在以私有制为基本社会制度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 ,对此也是实行相当程度的管制。如美国政府始终对交通运输业、信息业 (主要是电讯、邮电 )、公用事业 (供水、电力、水利 )进行较多的干预 ;在日本也同样对电力、煤气、水道、交通运输、通讯等进行专门的干预和控制。政府通过财政投融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营运管理 ,实行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实际上是通过利用基础设施的基本特性以及营运的外在经济性 ,对市场主体实行利益诱导而实现的。
3.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对投资需求来说 ,既要在投资规模上有一个合理的扩大需求 ,也要求投资结构能适应国民经济协调和稳定运行。前者是依据“九五”和“十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 ,只有保持一定投资率才能实现相应的经济适度增长。财政投融资是该时期一条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将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途径。同时 ,财政投融资对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的技术含量 ,也显得极为重要。近几年对某些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所增加 ,但如何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支柱产业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以消除政府宏观调控的“缺位”现象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 ,政府财政通过其内在伸缩性功能和运用财政政策 ,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调控。财政投融资既是实现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节的财力保证 ,同时也是对市场在市场资源品种中难以解决和不足的地方的必要补充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以及技术经济政策 ,合理引导社会资源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5.财政投融资运作具有对经济波动进行逆向调节的功能 ,从而增强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力度。由于财政投融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调节方式灵活、力度较大、效果较强等优点 ,政府可通过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自主地调节经济运行的景气状况 ,以达到宏观调控之目的.
推荐阅读:
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于护理部个人工作计划模板(推荐)
最新街道办事处工作计划实用篇(推荐)(4篇)
2024年公司安全生产下半年工作计划(推荐)(六篇)
相关文章:
- [ 经济论文 ]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
- [ 经济论文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 [ 经济论文 ]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 [ 经济论文 ]对采矿业税收筹划构思探索
- [ 经济论文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
- [ 经济论文 ]简论基于关系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 [ 经济论文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探究
- [ 经济论文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的思考
- [ 经济论文 ]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的思考
- [ 经济论文 ]探析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
- [ 经济论文 ]德国房地产评估的考察与思考
- [ 经济论文 ]公共财政对税收体系的要求
- [ 经济论文 ]分析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与破产债权分配顺序的不合理性
- [ 经济论文 ]演化经济学: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新思路
- [ 经济论文 ]文化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改革思路初探
- [ 经济论文 ]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和调控思路
- [ 经济论文 ]经济社会水资源保障思路论文
- [ 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转型思路论文
- [ 经济论文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 [ 经济论文 ]当前财政秩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