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摘要】剩余劳动力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将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益,并能促进 经济 增长。 中国 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如何?这一转移究竟在中国经济 发展 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其再配置效益到底有多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益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from the less profitabl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profitable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can hoist the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gains.The economic growth arising from such transfer is a result of rearrangement of resources.By means of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 models,this article views the transfer of China's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s and the gains stemming from this transfer since the outset of China's reform..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 社会 向城市型 工业 社会这一 历史 转型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果与标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因为这一转移拉开了以劳动力资源流动为龙头的全国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序幕。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如何?这一转移究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其再配置效益到底有多大?本文试图对这一 问题 做一探讨。
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以乡镇 企业 为载体的就地转移,另一是进入城镇就业的异地转移。
二、 中国 农业劳动力转移效益
劳动力转移效益即为劳动力再配置所带来的 经济 效益,属于资源再配置效益或结构转换效益 问题 。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是以不同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为前提的,劳动力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转移,势必提高劳动力的总体收益率,因此测量在具有不同边际生产率的部门之间劳动力转移对增长的作用,就要比较生产率总增长率与生产率部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劳动力再配置或劳动转移效益。
一个比较简单的测算模型可以从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公式中得到。总产出为总劳动生产率与投入的总劳动力数量L之积:
(1)
由
(1)式可得到总产出的增长率为投入的全部劳动力的增长率与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和:
(2)
(3)
式中为不同部门在总产出(GDP)中的比重,代表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代表不同部门就业比重的变化率。
(3)式表明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由两项因素构成:一是劳动者人均产出的部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即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记为;二是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可见,第二项代表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就业变化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 影响 ,我们视其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益,记为。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及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4)
(5)
在我们的具体测算中,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是通过
(2)式由总产出(GDP)的增长率与总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之差决定的;同样,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益是通过
(3)式由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分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和之差决定的。
1991~1999年的整个90年代,中国劳动力增长放慢,年均增长率为1.11%,但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却相对较快,年均增长率达9.14%,劳动力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该时期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0.7%与88.3%。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80年代高出34个百分点。但这一时期由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增长放慢,尽管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4.7%,与80年代相差无几,但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却降到16.6%。
1986~1990年,由于中国经济既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又经历了国内首次市场“皮软”的影响,宏观环境较差,从而使经济效益出现较大程度的滑坡,GDP年均增长率为降至7.9%。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下降引起了全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它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因此降到33.7%;另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使其对GDP增长的贡献降到7.5%。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下降到17.8%,进而又使得这一转移对全社会GDP增长的贡献受到影响,贡献率下降到6%。
1996~1999年,中国尽管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GDP年均增长率降为8.3%,劳动力与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降到0.9%与7.3%。虽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仍有87.6%,但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放慢,甚至出现19
9
7、1998年的连续回流,使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由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部分仅占9.1%。这一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的贡献也仅为7.9%,是继1985~1990年的第二个低贡献期。
三、结语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金融产品创新建言
幼儿园教师师德计划师德工作计划8篇
物业工作新年工作计划7篇
小区保安下半年工作计划7篇
相关文章:
- [ 经济论文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 [ 经济论文 ]金融产品创新建言
- [ 经济论文 ]中国农业需要政府做什么
- [ 经济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积极财政政策
- [ 经济论文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研究
- [ 经济论文 ]房地产企业特殊业务的财税处理分析
- [ 经济论文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 经济论文 ]论税法上的可税性
- [ 经济论文 ]完善我国税收管辖制度的思考
- [ 经济论文 ]中国税收立法问题研究(上)
- [ 经济论文 ]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
- [ 经济论文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 [ 经济论文 ]《立法法》与税法的两个基本问题
- [ 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
- [ 经济论文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 [ 经济论文 ]生态文明的基本经济形态
- [ 经济论文 ]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需求分析
- [ 经济论文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 [ 经济论文 ]浅论新经济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
- [ 经济论文 ]浅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外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