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检讨书 邀请函
  •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栏目:经济论文 来源:网络 作者:寂静之音 时间:2024-03-08 00:13:13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一、教育,一个特殊的行业而非普通产业。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无论对国家而言还是对家庭而言,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它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投资项目和事业,根本不同于任何产业。国家投巨资办教育,目的是培养下一代,以便将来更好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自己的国家;家庭投巨资送孩子上学,也是希望他(她)将来能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宗经过盛衰沉浮得出的结论,在今天“教育产业化”的宣传下,一下子变得如此轻微和苍白。

    那些提倡“教育产业化”的人们,确实有“标新立异”的革命性思想。但这种思想是否科学、合理和正确,则有待历史来证实。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所以,我国才摆脱了贫穷、满足了温饱,并继续向国富民强的小康社会前进。但决不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幌子下,把所有的行业和部门统统纳入追求经济效益的范畴。记得在上世纪

    60、7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以粮为纲,农、林、牧、副、鱼全面发展”的农业方针。可是,各地的基层官僚们认识肤浅,一窝蜂地劈山造田、填湖造田、毁林毁草造田,不但粮食生产没有搞上去,还造成了大量的长期的生态灾难!这难道不是惨痛的教训吗?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即使讲“教育产业化”,也是无论如何不能按照“投入——产出”之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衡量的“产业”!如果以“教育产业化” 来片面追求当前的经济利益是合理的,那么,晚清时期明码标价的“卖官”现象也是合理的。因为“卖官”所得的金钱,可以弥补官方财政的不足;而且官位可以年年换人,财政可以岁岁有入。这不是荒唐至极吗?

    国防是一个只有巨大投入而没有当前的利润回报的行业,国防投入的回报是当国家面临战争威胁和战争时,能遏止战争的爆发或以胜利回报国家。国家和政府办教育,也同样只有金钱的持续不断地大量投入,没有利润的滚滚回报。所回报的产出是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文化、科技、管理人才和建设者,他们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有可能回报国家和政府。从这个层面上分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是何等荒唐!

    民间办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在追求利润的现代市场社会,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慈善家是少数;商人和投机者是多数。为了赢利目的的民间办学,是商人和投机者寻找新利润的一个领域和行业。只要它教育出的学生质量好、水平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有生源,也就会有利润,就可以长期办下去。否则,就关门大吉。

    政府投资教育的目的如果被歪曲,转而追求以利润为目的的眼前利益,则弊多利少、误入歧途,而且贻害无穷!笔者从来没有听说有哪个科技水平发达国家,其政府的教育搞“产业化”? 因为这样会导致教育的真正目标丧失!从而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以科技、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强国而言,这些国家还没有实施这种执政措施。如果有某个国家这么做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肯定不是很发达。如果有某个国家这么提倡了,也仅是当前的执政者为了掩人耳目、搜刮钱财的一种幌子,是这个国家的政府对外吸引教育资金的一种手段。

    在教育要实行“产业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各自具体利益的直接驱动下,学校收取学费就成为一种最简单、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敛财手段。只要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招收学生,就可以获得最多的金钱!这种做法是在政府保护下的强制行为,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它不具有产业领域的任何公平竞争性、开放性、自由进出性和科学性,也不具有必要的法律基础!

    首先,任何一所官方学校,都是政府多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投资的积累。如果讲“产业化”,这些积累就是投资的资本,就象一座工厂,资本应该有回报。对学校投资的回报应该通过不断收取学费而逐渐获得,这些收入应该上缴国家财政、而且还应该缴税。所以,学费应该至少包括四部分:国家的投资、学校的费用、学校的利润及相应的税收。从产业化这个方面谈,目前我国教育的体制还不具备“产业”的基本素质或条件。其次,对于依法治国、依法从政而言,向民众收取任何一项费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手续或程序、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否则,就是不合理的收费。学费收入规模巨大,涉及到中国的家家户户,可是,目前我国竟没有一项有关收取学费方面的法律。所以,收取学费缺少法律基础。而且,目前对学费的收入和使用不透明、不公正、不科学,缺少有效的制约、监督。难道总理或教育部长的行政批文就可以有这么大的权利吗?再次,对于接受教育的一方而言,由于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学费已经成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屏障。从而就有可能造成贫者更贫、穷者更穷的恶性结果。这是不公平的和不合理的,是社会文明某种程度的倒退。另外,对于官方校长而言,只要其在任内收取了足够多的学费——支付教职员工的奖金和补助、购买教学设备和仪器、兴建校舍等,其就有一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注重于表面的“形象工程”的思想和做法,有可能使这些校长陷入官位与权势、人事与金钱的“经营”之中。这与现代学校管理所要求的科学与民主性、开放与进步性以及非官位性与非经营性大相径庭。

    学校本来是一片净土,学习与研究的净土。可是,近几年来,你看那些鼓起腰包的官方的校长、书记,转眼之间财大气粗,变得如此嚣张、猖狂和不可一世。从幼儿园的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或院长,他们手中有巨大的财务权和人事权,似乎个个是老子天下第一。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在乎培养出的学生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优劣,而只有招收了多少学生、发了多少奖金和补贴;他们的眼里多半是金钱、地位和权势。你看那些校长、书记,已经失去了昔日教书育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和情操,变得和一心牟利的资本家一模一样。你看那些本来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校长、主任,已经没有任何知识分子的谦虚、好学和奋进,变得如同那些官僚们一样勾心斗角、花天酒地。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制度的竞争,而教育质量的竞争则是其核心。看一看目前的中国学校,有多少校长、主任、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教育质量的提高、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他们至多不过是希望并努力使学生们考个“高分”罢了。照这样下去,学校还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吗?呜呼,中国的悲哀!呜呼,民族的悲哀!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政府教育的“产业化”,势必造成教育的根基——官方学校——的“牟利化”,同时造成学校校长、主任的“官僚资本家化”和“官位化”。这与教育的无牟利性、追求科学性、自由开放性、民主性和不断进步性根本对立,无益于我国教育的长期、健康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二、高校发展是一个过程,扩招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度”。

    高校实行扩招,圆了许多渴望步入大学门槛的年轻学子的梦!使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使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飞翔。这是好事!培养更多的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贯彻和实施。但是,高校扩招应该有一个“度”,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阶段,超过这个“度”就弊多于利!

    就政府而言,基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定规模的人才储备,或者出于拉动内需市场的动机,或者是为了减轻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者是遏止教育资金的大量外流…… 爆炸性地实行高校大规模扩招,在短期内无疑会一定程度地达到上述目的。但长期看,就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水平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临界值,从而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过程,教育规模的扩大也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过程。过多地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就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很坏的影响。高校扩招的步子,应该稍微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子,不应该太大、太急,不应该急功近利,否则要栽跟头。面对数量巨大的刚大学毕业就要失业的“高级失业人才”,我们当时政策的制订者以及受益的学校,应该有什么感想呢?难道仅仅是专业不对口、择业面太窄、择业眼光太高或目标太理想等简单的理由可以回避的吗?难道与盲目地大规模扩招没有必然的和直接的关系吗?

    改革原来科举式的“精英教育” 而推行素质式的大众教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不可能让所有的年轻人都接受高等教育,也没有财力来保证每年500万、600万甚至700万的大学生招生规模。在现阶段,盲目追求高等教育人才占国民人口较高比率的做法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片面性。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以设法保证让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成材、设法使他们成为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并且设法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投入于工作以回报社会、国家和他们的家庭。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有能力每年能培养500万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只能是高级劳动力;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造成了巨大的财富浪费、人才浪费和社会心理负担,是政策的片面性和短视性。

    三、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扩招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显现出来。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费的措施,正在使中国的教育步入另一个误区:刚摆脱传统僵化的单一模式而又进入追求经济利益的畸形。昂贵的学费使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这些家庭“望学生畏”,从而有可能导致这一阶层的更加贫困。通过大规模扩招引致教育消费,从而试图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的观点是短视的和片面的。

    大学前几年大规模扩招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显现出来,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显现出来。等两者的影响相互叠加作用的时候,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第一: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如果到在今后5——10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就失业的话,那么,有许许多多的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在分析了“投入——产出”的效益比后,会断然中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的投入,转而引导其孩子从小就学习挣钱的手艺或一些初级的技术,以便能很快地谋生。笔者的几位朋友,其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在是否复习而明年再考的问题上,这几位朋友则持反对态度。他们顾虑到“如果明年仍考个专科或一般的大学,毕业后则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还不如现在直接到社会上闯,比如学习一手专门的技艺如汽车修理、电器修理或者厨师什么的。”

    第二:如何保证城市低收入家庭和众多农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规而持续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如解决不好,也必将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将是教育及社会文明的倒退!搞勤工俭学只是获得一定的收入,仅仅是大学生阳光灿烂下的一面。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发现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巨大。他们最痛苦、最艰难的时期是每学期交纳学费的时候:苦于学费的巨大压力,许多女孩子做了娱乐圈里的“小姐”或有妇之夫的第三者;也有男孩子不时冒出想偷盗的念头。

    第三:对于那些高收入家庭,出于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和对孩子未来的就业前景的忧虑,也将会越来越多的把子女送到国外的大学学习或深造。这就更加无法遏止中国教育资金的外流趋势。笔者的两名同事就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一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加拿大读高中以及大学;另一位则把儿子送到意大利读大学——学时装设计。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相互影响,笔者担心:一定时期以后,没有足够生源的且没有高素质生源的、经过大规模发展建设的高校,将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的教育界,也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的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但应做好全方面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应有科学规划和长远眼光,应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或消除消



    推荐阅读: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浅谈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税收征管对策研究
    改革国债回购制度的思考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管理硕士论文:国债回购放大套息投资策略研究计划书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