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七号文库 理工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改革

    栏目:其他论文 来源:网络 作者:心旷神怡 时间:2024-03-02 03:28:10

    【 内容 提要】辛亥革命的爆发,猛烈冲击了旧的盐务体系,加速了旧体制的崩溃,使1911-1913年 中国 政治 舞台上,"盐政"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央和地方的盐务改革,尽管存在种种局限,但它延续了清末盐务改革所开拓的思路,并在短期内迅速使盐务改革的 问题 成为公众的观念,其所起的作用需要认真地予以 研究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摘 要 题】专题研究

    【 英文 摘要】 The eruption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old mechanism of salt administration and quickened the pace of the breakdown of the old system.Salt administr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political arena from 1911 to 1913.In spite of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limitations,it kept to the route of the salt reform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made salt reform accetped by the public.Its function is worthy of serious study and discussion.

    【关 键 词】辛亥革命/盐政/盐务改革

    the Revolution of 1911/salt administration/salt reform

    【 正 文】

    张謇,字季直,清末民初实业家,光绪二十年(18

    9

    4)状元,退居家乡江苏南通,创办实业。为振兴日趋衰落的淮南盐业,1903年张謇集资规银十万元,收购淮南吕四场李通源盐场,设立了同仁泰盐业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改良盐业的活动,包括拟定公司管理章程、革除旧盐垣的官衙作风、破除陋规、尝试手 工业 工场式的集中生产等等,给当地淮盐生产带来了新的气象。

    这期间他还曾亲赴日本考察美国和日本的制盐法以及日本制卤、煮盐的工具,率先引进外国制盐先进技术,试验松江板晒法获得成效,所制精盐盐白味鲜,曾于1906年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优等奖牌,是为我国盐产品在世界上最早获得的国际大奖。在经营盐业的过程中,张謇备受两淮运司的留难与困扰,所制新盐常常无端受阻,无法外销,在盐务实践活动中,他亦深悉专商引岸的弊害,由此孕育了改革盐务的思想。

    就在这一年,张謇上书清廷,畅言废引,主张就场征税,任其所之;如果政府担忧税收短绌,他愿组织公司承担此税。户部震于张謇之名,不敢虚词搪塞,乃将原案交两湖总督张之洞拟批。结果批语要张謇预缴全国一年盐税1700万两,方许试办。不料各省引商大起恐慌,辇金入都,运动户部,拼命反对。户部因顾及盐商之利害,对张謇的议案不再理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元年(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张謇任实业部长,兼两淮盐政总理。就任之始,张謇以曾任两淮盐政总理十年之经验,发表《改革全国盐法意见书》,揭橥其"就场征税、废止引岸"的主张。他指出:"中国旧时专制政治之毒最为灭绝人道者,无过盐法。"并对旧盐法的丁籍制度、引岸制度、缉私制度、定价制度逐一进行批判,并由此提出由改革两淮盐业入手建设新盐法的基本设想,即"建设之道,唯有设场聚制而就场征税"。并按照制盐、运盐、销盐、税盐的顺序,设计成大要条文。张謇主张实施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就场征税制度,认为只有消除专商引岸,才能不仅使众多商人,同时也使盐工与百姓得"自由之福"。[1](卷18)可以说,张謇的设想,大体具备了民国新盐法雏型的基本因素。

    张謇的《意见书》,得到临时政府的认可,但遭到各省各地既得利益者的群起反对。湖南总督谭延kǎi@①致电张謇,认为新法"滞碍甚多";扬州民政部长李坚在致张謇电文中,更是危言耸听:"地方持为生计者数百万人……况淮税甲于天下,为财赋之大宗,军需所系,商民生命所关,……如有更易,而失业者众,滋生事变,祸莫能测。"[3](P664-6

    70)两淮盐商也群起反抗,联合向南京临时政府发出《四岸盐商上临时政府电》。张謇为此写了《答复湘鄂西皖全体运商函》,[1](卷18)针对淮商为保护运票和引岸而对改革所作的种种攻击进行批驳。由于淮商的不合作,加之各省军阀以筹办军饷为名纷纷截留盐税款,在一片反对声中,改进盐政,虽有理想,终因临时政府为时短暂而未能付诸实行。不久,张謇辞去两淮盐政职务。

    张謇抵京后,首先征得袁世凯赞成,并得到熊希龄、张弧、梁启超诸先生的支持,然后与袁的心腹,时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会晤,商议先以政府名义将计划书提交给临时参议院,然后改组盐务署,为实行改革之筹备。周学熙是民初北方财政、实业界的著名人物,为振兴 经济 出谋划策贡献诸多,当时中国实业界就有"南张(謇)北周(学熙)"之称。但在盐务问题上,周一向是保守的,就像后来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的英国人丁恩所说"对过去怀有深情"。[7](P

    6

    8)他曾于1906年任长芦盐运使,在他筹办中国实业银行时,就拟以长芦、山东、两淮、浙江等地盐商为主要股东,并得到盐商们的大力支持。景学钤揭露他是淮商领袖,家财巨万,手中现握盐票40余张(每张时价万余金)。周虽与张謇素有戚谊,但为保护手中引票,蓄意阻扰改革,先是将《计划书》原文泄漏给淮商,致使上海报纸登载原文时逐段加以反驳;随之各省盐商攻击反对电文雪片而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继而周又另抛一案,称《财政部改革盐务说帖》和《财政部改革盐务计划书》[8],与张謇改革案一并提交临时参议院。该案几乎全文照抄张謇的计划书,仅将官收改为官收、商收并行,将商运改为保存专商引岸。周氏此举,乃釜底抽薪,全盘否定改革计划。张謇目击此状,知现政府万无改革希望,遂决计即日南归。

    表1 1911-1913年各大盐区盐政基本情况表

    盐区 盐务管理基本情况

    东三省 吉林黑龙江:官专卖 奉天:自由贸易

    长芦 官专卖

    山东 官专卖

    河东 官专卖

    淮北 官专卖

    淮南 商专卖 就场征税

    两浙 商专卖

    福建 官专卖

    广东 就场征税,自由贸易

    四川 就场征税,自由贸易

    云南 自由贸易

    西北 官专卖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中央和地方的盐务改革,尽管存在种种局限,但它既延续了清末盐务改革所开拓的思路,又为继之而来的由洋会办丁恩主持的1913-1918年全国盐务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注:关于1913-1918年盐务改革的情况,请参见拙作《论洋会办丁恩在民国初期的盐务改革》,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其所起的作用需要认真加以讨论。

    盐务 问题 也 影响 到袁世凯与国民党的关系。为了否决张謇在临时议会上的改革提案,周需要当时在议会占多数的国民党的支持,并加入了与国民党的联盟。景学钤认为这纯粹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行为,"周氏入国民党,欲借党争,以破坏盐政之改革,于国民党内设立'盐务 研究 会',以维持现行制度,列为国民党政策之一。"[2]或许也可以认为,在与共和党的联合失败后,周的行动是渗透和稳住国民党计划的一部分,其时国民党某些领导人如黄兴也赞同这种联盟。周学熙试图利用这种联盟来反对盐务改革的企图遭到主持国民党党务的宋教仁的反驳。宋教仁指出:"引制万难存在。南通(张謇)计划,准淮商组织公司,余尚认为不彻底,照余主张,非自由贸易不可。南通此计划,系彼二十年苦功。又经全国改革家共同研究,并非共和党之计划。吾党对于共和党可以攻击;对于张南通可以攻击;万不可以此为武器。若意气用事,以此为党争,其结果无异于自杀,万勿被盐商利用,自损本党之信用与名誉。"[2]国民党得宋氏警告,遂不为周氏所利用。周学熙乃不提改革,只议盐官制度,任张謇的改革计划在临时参议院搁置数月。周一面又乘举借外债之机,在善后借款草约中,将引岸制度列入合同中,其目的即在"引票由洋员签字"一语。周学熙认为俟国会开幕,即使改革法案通过,而国际条约之效力,更胜于宪法。是以在签字之日,周氏大放厥词,称"改革派无论如何,在三十七年内,决无废引可能。"[2]因盐政改革所引起的宋教仁与周学熙的政见对立,由于两人在政界地位之举足轻重,也可视为国民党与袁氏政权之间的隔膜与猜疑,迨至宋教仁被暗杀一案发生,借款合同正式签字,参众两院议长通电宣布政府违法借款,最终导致国民党与袁世凯政府的决裂,有200余名国会中的国民党员加入了盐政讨论会。在这里"盐政"又一次扮演了分裂的角色。

    其次,辛亥革命时期中央政府试图彻底结束省自为政的盐法混乱状况,建立起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独立的国家盐政管理系统的种种努力,虽然成效甚微,但它标示了中国盐政走向 现代 化的起步,特别是改革中"就场征税"制与"就场专卖"制的提出及其实践活动,锋芒直刺弊窦丛生的专商引岸制,应视为最富创意的制度安排,与后续民国盐务改革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对推进中国盐务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再次,盐务改革激发了新观念。清雍正以来,政府不满任何公开政治团体的存在,只有在《经世文编》之类的文集中可以读到有关盐法的短论、杂议。辛亥革命打破了这些限制,盐政讨论会不是政府组织,却可以公开履行职责并通过发行刊物自由发表观点,盐务政策成为 社会 大众的热门话题,可以公开讨论,所谓"今则因《盐政杂志》,鼓吹之力,全国大半,皆知改革之要"。[13]这有助于扫除改革思想上的障碍。此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清末以来积极参与盐务改革的人员,不少在民国初年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中担任要职。如张謇、景学钤、梁启超、熊希龄、张弧等都是民初力主盐务改革之士,他们特别是曾任国务总理、财政总长的熊希龄与曾任盐务署长、稽核所总办张弧二人在丁恩改革中作用显著,出力尤多。可以说,正是中国改革者们的努力,以及后来善后借款所造成的外国势力对征税的控制,这两方面因素几乎伴随辛亥革命同时发生,并有效地阻止了盐政旧体制的再生。

    总之,尽管在辛亥革命浪潮推动下发生的局部性或区域性改革缺乏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大都为时甚暂效果未彰;尽管在当时的形势下,只要周学熙独掌财政,盐政讨论会对袁世凯的影响力就是有限的,而且控制全国盐务的希望也由于善后借款协定的签署而破灭,然而在革命中兴起的盐务改革以其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集合起全国范围内支持或同情盐务改革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使盐务改革的问题成为公众的观念,酝酿着更大的改革浪潮的到来.

    总之,尽管在辛亥革命浪潮推动下发生的局部性或区域性改革缺乏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大都为时甚暂效果未彰;尽管在当时的形势下,只要周学熙独掌财政,盐政讨论会对袁世凯的 影响 力就是有限的,而且控制全国盐务的希望也由于善后借款协定的签署而破灭,然而在革命中兴起的盐务改革以其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集合起全国范围内支持或同情盐务改革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使盐务改革的 问题 成为公众的观念,酝酿着更大的改革浪潮的到来,其意义和作用不可低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参考 文献 】

    [1] 张謇.张季子九录[M].北京:中华书局,1931.

    [2] 盐迷(景学钤).四十年来盐务革命之总检讨[J].盐迷专刊,1935.

    [3] 许师慎.国父当选临时大总统实录:上册[M].台北:国史丛编社,1969.

    [4]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Z].台北:世界书局,1958.

    [5] 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 政治 [M].台北:食货出版社,1978.

    [10] 曾仰丰. 中国 盐政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3] 熊希龄.熊会长盐政讨论总会演说词[J].盐政杂志,1913,

    (10).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门内加岂



    推荐阅读:
    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改革
    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
    对于新改革、新发展: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促进性论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