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辞职报告 入党申请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关于信息化战争论文【十一篇】

    栏目:其他论文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3-03 00:23:45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化战争论文【十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军事经济动员;特点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  一、在动员类型上。作战应急动员地位突出

      作战应急动员属于局部动员。当前,局部战争是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国军事经济动员的准点。高技术局部战争规模和时间有限、作战需求相对集中,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和范围。同时,与局部动员的快速反应、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相适应,在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仍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局部动员(包括跨战区动员、战区动员和边防省区动员以及国家部分领域和部门的动员)的地位更加突出。

      作战应急动员的核心是快速反应。作战应急动员是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实施的,其目的在于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为夺取战争胜利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性强,防御一方战争预警时间短暂,战争进程迅速,作战时间短暂,战略目的快速达成。“快”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一个基本特点。这种突发性和快节奏性,要求战时军事经济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为此,作战双方都更加重视首次打击力量的积蓄和释放。这就使作战应急动员的地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作战应急动员的灵魂是灵活应变。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时间、地点、规模、强度上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战争一旦爆发,则进展速度很快、情况复杂多变、性质难以掌控,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真正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有条不紊地展开动员工作。

    >  二、在动员目标上。精确动员取代“粗放型”动员

      精确动员是指遵循“精确模拟、量敌用兵”原则,以动员实施的精确性为目标,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把作战需求、企业生产、政府采购、军事输送、后勤补给等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对整个动员活动实施组织和指导。精确动员是信息化战场精确交战的产物,已逐步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事经济动员的主流理念。精确动员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预见性强。具体来讲,一是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战争的性质、规模、程度;二是要全面掌握社会资源潜力信息;三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确的分析方法,评估作战需求和动员潜力,尽可能使作战需求与动员保障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四是拟制好动员预案。按照上级赋予的各军兵种部队战时动员指标进行细化、分解,由国动委的相关办公室指导其制订预案和制订平转战计划和保障预案:五是要通过战前建立各种作战模型进行模拟和仿真试验,精确计算出未来各种情况下不同作战规模与样式的物资消耗量,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生产、运输和储备,防止盲目生产和储备,造成积压浪费。

      第二,准确性高。信息化战争精确、速决的基本特征,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作战应急动员保障也必须精确无误。要通过数字技术将军队对人员、物资、装备的种类、数量等需求信息详细、准确地传递到动员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据此迅速拟定最佳动员方案,进而将动员命令准确地传递到动员对象,从而使战场需求系统、动员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动员指挥系统等链接成元缝的数字网络,使战争需求与动员保障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动员的高度精确化。

      第三,讲究效率。军事经济动员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有效地满足军队战时各方面的需求。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己能对战场上的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实现较为精确的控制,从而减少动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大量的物资堆集于战场,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有助于提高军事经济动员的综合效能。

    >  三、在动员要素上,信息和科技成为核心内容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的科技合量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军事经济动员需求的结构要素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科技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作战应急动员的核心内容。

      在传统战争中,军事斗争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定点释放以达到摧毁对方的目的,军事经济动员主要表现为人力动员、财力动员和物力动员。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性资源。与此相适应。在军事领域和战争系统中,信息已经上升为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一个重大要素,并成为取得战争胜利的主导性、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战争要素构成的这一巨大改变,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军事经济动员领域的拓展和结构的调整,信息己经成为新的动员对象,信息产业动员将继工业动员后逐步成为军事经济动员的重心。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动员保障工作还将从过去以保障飞机、大饱、坦克、军舰的机械维修保养和供应油料、弹药、备件等传统的军需物资器材为主,逐步向以保障高技术装备的维修保养和供应高技术装备所需精密仪器、电子器材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咨询、技术保障以及高技术人才为主转变。科技动员成为军事经济动员的制高点。成为能否维护部队战斗力和保障部队战斗力再生的关键。

      因此,必须确立科技参战、信息支前的思想。要突出科技和信息动员这个重点,补充增加科技、信息的生产储备能力,信息安全和防护技术,从事计算机、电子等相关技术设计、生产和维修的高技术人才等方面内容,充实完善军事经济动员的内容体系。要制定高技术后备兵员培养、储备规划,出台高技术军民通用装备管理、征集法规政策,逐步实现军事经济动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

    >  四、在动员模式上,一体化动员成为主要模式

      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决定军事经济动员实施模式。战斗行动一体化、力量部署一体化、战斗保障一体化、情报信息搜集一体化、信息战网电一体化,构成了现代一体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一体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推动着军事经济动员向一体化动员方向发展。具体说,一体化动员模式必须做到三个“一体”:

      一是军地一体。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开始出现特定意义上的“民间化”趋势,“军”与“民”的边界日趋模糊。比如在美国商务部和国防部开列的“关键技术”中,重合率高达80%,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防和军事经济活动也交由民用系统承担。据统计,美国国防部中有70%的科研任务、90%的武器装备生产任务是由民间私营企业完成的。不仅如此,在战争参与者上。军人与平民之间的界限也将变得模糊不清,越来越多的非军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作战行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由军火商派遣的技术保障分队走进了一线战场。

      二是平战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平”与“战”界限的模糊性。在以往战争中,平时与战时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到了信息时代,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争的平战界限日趋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实施为主、准备为辅、“决于战”的战争经济动员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决于备”的、贯穿平时的、实施和准备并重的新的军事经济动员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事经济动员的准备本身也将具有战争活动的性质,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的平战结合较以往更为紧密。

      三是攻防一体。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战争中,由于信息流动加快、武器装备改进,战争节奏明显加快,交战双方的攻防转换更加频繁,攻防界线变得更加模糊。作战方式通常是寓攻于防,寓防于攻,攻防一体。交战双方在作战行动中,既将进攻矛头指向敌方的重点目标,同时又必须十分注重防止敌人对自己的远程打击。攻防一体的作战方式,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准备必须既注重满足军队对于进攻性作战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及各类作战物资的要求,同时又必须注重满足军队对于防御作战的各种要求。

    >  五、在动员的技术上,数字化动员成为主要手段

      数字化动员,是指通过加强军事经济动员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与资源动员能力建设,将军事经济动员工作中的各种动员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利用传输、处理系统将这些数字信息在动员机构、动员对象及作战单元之间进行传输、处理,实现动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的一体化,以更加及时准确地预测、分析和跟踪战争需求,精确地组织动员实施,进而全面提高军事经济动员综合效能的一系列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需求即动员需求预侧分析的数字化、动员供给的数字化、动员过程中各种反馈信息收集及数字化、军事经济动员数字化的处理,以及部队作战平台及各分系统平台数字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军事经济动员各分系统平台的协同等。

      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动员的基础。对军事经济动员的主体和客体进行数字化改造,才能使军事经济动员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层次之间以及军事经济动员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也正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军事经济动员决策主体、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对于整个军事经济动员的感知度大大增强,使他们根据军事经济动员进程的变化情况,根据部队一体化作战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军事经济动员系统的功能。

      网络技术是数字化动员的实现平台。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系统可以从纵向与横向辐射整个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辐射整个战场空间,辐射整个军事经济动员领域。网络的全方位覆盖,使得军事经济动员所需要的情报信息搜集一体化,情报信息处理一体化以及情报传递高速化成为可能。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经济动员网络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实现平台。

      数字化动员是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军事经济动员领域运用的必然结果。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为动员工作中信息的数字转换,以及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处理、显示和实时交换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如果没有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没有信息收集和存储管理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地理信息就不可能有数字动员的出现。

    第二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随着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的突破,电影《星球大战》当中的机器人战争将成为现实。文章认为,在不远的将来,要想在战争时代赢得主动,需要重点关注3个方面。

      关键词:未来战争;准备;因素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小米公司的CEO雷军这样说,这句话的意思反过来看,就是说如果错过了风口,连猪都赶不上。“互联网时代”成就了处于市场竞争当中的小米公司,倒下的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而军事斗争准备中如果错过了“风口”和关键的转折点,拖累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满清的刀枪棍棒惨遭列强的火枪大炮蹂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甲午之殇至今还历历在目。目前,全军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指挥信息系统不断在实兵对抗演练中得到应用,全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思想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说,在“军队信息化”这个21世纪的第一个军事变革风口,我们已经把准了方向,但这仅仅只是开始,目前我军做的大部分的工作,军事发达国家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就已经完成,而在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平台上,我国的差距还不小。

      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军事上的差距,必须赢在转折点。把准了方向,则事半功倍,把不准方向,则事倍功半。目前,美国正在加速推进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尤其重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建设,酝酿着在下一个风口把我国甩开一大步。那么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呢?美军把宝压在了人工智能及无人兵器上。目前,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正在研发能够高速奔跑的猎豹机器人以及有2条腿能够平稳越过障碍的人形机器人等,可以说已经得到令人惊奇的成果,加上复杂的程序代码及智能控制技术,这些机器人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判断,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例如机器狗在被人踹一脚后,能够立即调整自己的姿态保持平衡而不摔倒,像一只活生生的动物。而跳蚤机器人在前方探测到障碍物时,能自动切换到弹跳模式,跳过障碍等。随着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的突破,电影《星球大战》当中的机器人战争将成为现实。如果无人战争时代真的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我军将如何面对?本文认为,在不远的将来,要想在无人战争时代赢得主动,有3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电磁频谱是无人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拥有无人机及其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这对各个国家的军事安全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例如20_年1月26日,一架中国大疆公司生产的无人机闯入了美国白宫,虽然该飞行装置没有造成任何安全威胁,但也让美国的安全部门惊出一身冷汗,就连奥巴马也坐不住了,在接受CNN采访时,他强调民用无人机使用亟待进一步规范。这类事件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朝鲜曾经使用国产无人机航拍韩国总统府青瓦台,而美国在海外作战当中,经常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与火力打击。有人曾认为,对抗无人机需要用精准的地空导弹将其击落或者使用战斗机与其进行空战,而美军陆军军官们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无人机战争当中,真正的较量不是发生在空中而是在电磁频谱空间。这样的观点显然具有充足的理由,因为所有的无人机都以某种方式依赖于电磁频谱,它们都利用射频连接进行终端导引、导航、目标瞄准传输信息,因此,与飞机的任何连接都容易受到电磁频谱内的攻击。例如,20_年伊朗就通过电子战的方法,成功迫降了美国的“RQ-170”哨兵无人机,在这次战例当中,伊军就是利用了“RQ-170”需要依赖于地面站进行远距离遥控这一弱点。美军目前在航母上测试的无人机“蜂群”战术,就是让无人机像蜂群一样从航母上起飞,实现编队飞行、编队攻击目标以及编队返航,这就需要无人机之间依赖于无线电通信互相传输GPS坐标来实现精准的编队,如果这种通信受到干扰,整个编队将一片混乱。大部分的无人装备,都依靠数据链回传数据和图像,如果这些重要的作战频率无法保证安全,这些无人机都将变成“无头的苍蝇”。很显然,维持在电磁频谱空间的优势,将成为决定无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人工智能技术是无人战争中的制高点

      最近一段时间,美军的“RQ-4”全球鹰无人机在我国南海的侦察活动越来越频繁,意图制造地区不稳定因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目前,在南海问题的处置上已经关系到我国的核心利益,有人认为我军应该效仿伊朗对全球鹰进行电子干扰,迫使其降落将其俘获,但也有军事专家认为,“全球鹰”不同于“RQ-170”这种“低档”无人机,因为全球鹰属于战略型武器装备,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更为高端的智能技术,这就决定了这种无人机是很难“被俘”的,而世界上能够干扰“全球鹰”的国家也不多。全球鹰能够不依赖于人为遥控信号控制,可以完全通过各类灵敏的传感器和高度智能的飞行控制系统实现自主巡航和自动返航,例如它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气压传感器保持固定高度飞行而不会受到任何人为的干扰而迫降,而这种高度智能的飞行器大部分的GPS导航和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卫星进行收发,机载天线辐射波瓣向上,几乎不会受到地面干扰信号的影响,虽然我国有干扰卫星的能力,但难度更高,代价也更大。这样的无人机对电子对抗有着天生的适应能力,就像一个会感知、思考的人_样。而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就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产生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未来如果高度智能的无人机器投入战斗,将变得非常难以对付。这些智能机器人可以空中飞行,也可以地面越野,甚至可以水中航行和潜水,能够执行各种危险且复杂的任务。例如,英国的“玄色年夜黄蜂”无人机,体积微小,能进入敌人营区甚至飞入房间侦察,并且自身还是一个GPS追踪器,能够为制导武器提供末端指引,完全能够替代特种部队从事这项危险的工作。试想,如果高度智能的水下自爆机器人潜入三峡大坝,结果会是怎样?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防的地方。毫无疑问,高端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赢得无人战争的制高点。

      3.3D打印技术是无人作战的后勤保证

      无人战争,打的不是人,打得是机器,归根结底,打的是经济、技术和后勤保障。无人机器虽然是钢筋铁骨,在状态良好时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如果一旦出现了损坏,那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未来的战场可能不再需要大量为人疗伤的医护人员,取而代之的是一支规模巨大且十分专业的工程维修队伍。而在作战当中将受损的机器送回兵工厂维修,或者更换固定的零件和模块将是一个十分繁琐的工作,这个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将极大地影响无人作战的能力,如果不是在本土作战而是在海外,这个过程将更加漫长和艰辛。而3D打印技术将会为军事装备维修、更换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美国的Picatinny兵工厂的研�咳嗽本鸵恢碧剿髟谖淦髯氨钢圃旆矫嬗τ�3D打印技术来打印电子、武器部件和训练模型。工程师们可以快速打印出武器天线、引信原件和电池等,就算是形状怪异的零部件,只要有软件设计模板和材料,就能够在数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打印出来。工程师们甚至可以在打印无人机机翼的同时打印出该机型的电子设备、天线和传感器和各类的连接孔线槽等。

      3D打印技术之所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因之_就是它是非常经济、高效的技术。一件物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制造出来,这使得它非常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而这种技术将更适应未来的无人作战。例如,在作战中把军用地雷一次性打印出来,而省去了从后方向前方输送的过程。将来前线作战部队都会配有自己的战场3D打印机,一旦作战机器人的零件有损坏,就能够很快地更换,而不需要多花2-3周的时间更换零件,最大可能地保证战斗力的完整性和可修复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的目的不是否定人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而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变革进行一次大胆的想象,以便能够更好地把准时代的脉搏,紧跟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有责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每一次的付出都能产生最大化的军事价值,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强军梦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一体化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  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第四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高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德育功能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高校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德育意义出发,为提升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策略,更多军事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军事论文

    >  1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正确认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一所大学,一个好的军事教员,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入学第一门要掌握的公共课;学习军事理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想学生的国防意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军队优良的传统。

      在高等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学习军事理论课,培养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第一时间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关键时刻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来。在当下,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使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可以调动全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集体主义。我国一直坚持和维护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它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也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奉献社会,回报祖国,保卫国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的正确价值取向。

    >  2提高创新意识,掌握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而不能随意为之。具体而言,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时代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军事理论课需要根据社会军事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更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在教学中,务必紧跟时代,找准学生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对于当下新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授课课堂的质量。

      2.2针对性原则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网络得到普及,这使得大学生了解知识更便捷、更快速,同时也使得他们的理解力更强,接受能力更强,对待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热点更加有浓厚的求知欲和感受力。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要有新思路,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接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军事理论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用新的知识理念解释新的热点新的故事,用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思考。由于军事理论课包含较多的交叉学科,而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又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兴趣点不尽相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文科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古今军事思想比较感兴趣,而工科理科生则可能对高科技军事和信息化军事感兴趣。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员必须要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合理分配内容。要抓住学生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信息,有重点的抓住学生关注的热会热点,将最前沿的知识问题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

      2.3时效性原则

      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当中确实存在时过境迁、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面对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军事科学技术,中国军事信息化不断加强,军事理论课也因此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走在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的前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最新最热点的军事理论,国际形势、军事技术讲给学生,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因此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为学生传递最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国际热点、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最新式的战法战略等等,紧扣时代特征。

      2.4启发性原则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以启发性的原则作为改革指导原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的分析问题,使国防教育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国家民族到达危难的时候的危险性和紧迫性,感受到国家必须要发展才能有出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使他们产生发愤图强,不断进取的心态。

    >  3提高授课能力,掌握授课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3.1第一节课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叫:万事开头难;好的事情,一般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实际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一节新课的开始,我们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以一个小故事展开课程,或者讲一个实际案例,或是以一个小视频导入,让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讲古代军事思想,一般开头比较枯燥,尤其是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是在夏商周时期,一般教员会一带而过,学生一般也听得了然无趣。实际上我们可以以当时一场战役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等等典故或者神话故事开场,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就使得学生带着(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53页)期待的心理进入到课程钟来。

      一般在第一节课程当中,教员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打开渴求知识的心理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入要讲授的知识,顺利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当然,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找寻合理的切入点,在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时候,适时采用悬念式,视频开启式等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3.2教学内容精挑细选,吸引学生注意力

      现在很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都是以军事思想,中国周边环境,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军事信息化等内容,无论教材如何改动,但是大方向是基本没有改动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本的内容掌握好其中知识的深浅,精选教学内容。例如军事高技术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抓住军事高技术的几大特点,进行讲授,从而也可以引出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一举两得。教员根据课本上的不同内容,讲清重点问题,讲透难点问题。再如军事思想这一章,中国古代现代军事思想,国外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思想等内容很多,在一节课中讲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从其中一个点下手,从军事思想的延续方面进行扩展,以古代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延续为核心进行主要讲述,分析出我国军事思想的核心,并交待出其他军事思想的特点,这样以点带面,就可以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3.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共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员不再是把现有的军事理论知识填鸭式的塞给学生,而是通过设问,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就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从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中提炼出新的理论和感悟。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员在不停的说,学生在听,我们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例如讲到孙子兵法这个部分的时候,在讲授之前我们可以提问:我国由一位军事家是站在二战最前线,指挥了一场成功的大战,请问他是谁?之后我们可以回答,这个人是孙武,他的所著的孙子兵法中的计谋被二十多个国家沿用至今等等。

      在授课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出现兴致不高,或者没有理解讲授的内容时候,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课堂提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把讲台交给学生,军事的魅力在于交流和探秘,交流中能通过灵活的语言形式更能让人接受,而好奇心能在揭秘军事事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论是研究过往的军事战役,还是交流现在的全球军事形式,对学生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_.

      [2]艾跃进.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目标化教学及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20_(10).

      [3]辛维刚.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国防,20_(10).

      [4]罗朝晖.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深讨[J].科技咨询,20_(11).

    第五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  1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  2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  3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_,(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_,(04).

    第六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提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有限、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模糊、对抗手段出现了多样化、战争主体多元化、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作战时间短等特征。作战形式出现了情报信息战、网电一体战、精确火力战、心理作战、特种作战等。在战争形态上,信息化战突破传统战争的界限作战效能,把常规作战效能推到极限,大量使用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战争中军队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特征 作战形式
      正文:人类战争史的发展,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时代,目前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运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时代、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用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有限的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
      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信息化战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21世纪各种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及其产业群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面貌已经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军事领域的发展。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其中所应用的高科技技术也强烈的凸显。
      [百度百科]
      >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武器系统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
      化。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
      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
      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
      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
      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
      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
      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
      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
      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
      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
      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
      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
      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
      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
      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
      作战方式多样化:信息化战是全方位的面临,其包含了情报信息
      战、网电一体战、精确火力战、心理作战、特种作战等各方面的作
      战内容。一场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
      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
      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
      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
      术使用.
      [搜搜百科]
      >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信息战:信息战主要包括信息攻击和信息防御两个方面。信息攻击作战时利用我方电子信息系统,识别和确定打击目标,并采取具体的作战方式进行主动攻和控制攻击过程,达到预期作战目的。信息防御则是保护己方的信息的安全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能力。网络中心战与网络战:网络中心战主要是以网络为中心和重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分配所有作战实体的监测、侦察、指挥控制、武器平台等作战子系统,从而达成物理域、信息域和感知域的高度统一,夺取各种作战优势,高效达成作战目的。网络战是在与计算机网络观念相应的客体之间,使用网络设施或用户设施,利用一些广泛普遍而易行常见的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冲突行为。网络战主要有三种方式:黑客入侵、病毒破坏法和信息阻塞法。
      电子战:电子战主要是利用电磁能来确定、利用、削弱或阻止敌方使用电磁频谱的行动和保护己方使用电磁频谱的行动。电子战是在确保己方能充分利用电磁频谱的同时,阻止敌军利用电磁频谱的一系列活动,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所进行的电子斗争。情报战:情报战主要是通过人或简单的机械化方法来获取情报,让指挥官敌明了敌军部署、位置和意图的情况。以提供制定作战计划的依据和参考。情报战分为进攻性情报战和防御性情报战两类。进攻性情报战是指:利用多种手段,主要是具有各种有效作用距离和分辨率的探测器材。实时地获取、传输、使用情报信息。防御性情报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施放烟幕、使用防雷达涂料和保持无线电静默等伪装、欺骗措施;二是用多种手段对敌情报信息系统实施的攻击行动。
      太空战:太空战是指敌对双方在太空或利用太空进行的军事对抗活动。太空战按
      照作战区域分。太空战可分天地对抗战、天际对抗战和天地一体战等三种作战样式;按照作战行动的性质,太空主可分为太空动摇战、太空攻击战、太空封锁战、太空电子战和太空威慑战等四种作战样式。
      精确战:精确战是建立在精确的导航、定位等信息获取技术基础上,力求零误差、
      无任何附带性负作用地达成作战目的作战样式,主要包括精确打击、精确运动(战术和后勤两个方面)和精确防护三个方面。在精确战中,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具备和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精确战对战场的透明程度要求很高,

    第七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一、信息化战争主要特征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  二、信息化战争给军队管理带来的挑战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  三、信息化战争对军队管理理论创新的需求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第八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论技术自主创新及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  1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  2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  3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_,(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_,(04).

    第九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军事经济动员;特点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  一、在动员类型上。作战应急动员地位突出

      作战应急动员属于局部动员。当前,局部战争是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国军事经济动员的准点。高技术局部战争规模和时间有限、作战需求相对集中,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和范围。同时,与局部动员的快速反应、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相适应,在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仍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局部动员(包括跨战区动员、战区动员和边防省区动员以及国家部分领域和部门的动员)的地位更加突出。

      作战应急动员的核心是快速反应。作战应急动员是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实施的,其目的在于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为夺取战争胜利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性强,防御一方战争预警时间短暂,战争进程迅速,作战时间短暂,战略目的快速达成。“快”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一个基本特点。这种突发性和快节奏性,要求战时军事经济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为此,作战双方都更加重视首次打击力量的积蓄和释放。这就使作战应急动员的地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作战应急动员的灵魂是灵活应变。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时间、地点、规模、强度上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战争一旦爆发,则进展速度很快、情况复杂多变、性质难以掌控,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真正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有条不紊地展开动员工作。

    >  二、在动员目标上。精确动员取代“粗放型”动员

      精确动员是指遵循“精确模拟、量敌用兵”原则,以动员实施的精确性为目标,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把作战需求、企业生产、政府采购、军事输送、后勤补给等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对整个动员活动实施组织和指导。精确动员是信息化战场精确交战的产物,已逐步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事经济动员的主流理念。精确动员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预见性强。具体来讲,一是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战争的性质、规模、程度;二是要全面掌握社会资源潜力信息;三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确的分析方法,评估作战需求和动员潜力,尽可能使作战需求与动员保障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四是拟制好动员预案。按照上级赋予的各军兵种部队战时动员指标进行细化、分解,由国动委的相关办公室指导其制订预案和制订平转战计划和保障预案:五是要通过战前建立各种作战模型进行模拟和仿真试验,精确计算出未来各种情况下不同作战规模与样式的物资消耗量,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生产、运输和储备,防止盲目生产和储备,造成积压浪费。

      第二,准确性高。信息化战争精确、速决的基本特征,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作战应急动员保障也必须精确无误。要通过数字技术将军队对人员、物资、装备的种类、数量等需求信息详细、准确地传递到动员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据此迅速拟定最佳动员方案,进而将动员命令准确地传递到动员对象,从而使战场需求系统、动员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动员指挥系统等链接成元缝的数字网络,使战争需求与动员保障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动员的高度精确化。

      第三,讲究效率。军事经济动员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有效地满足军队战时各方面的需求。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己能对战场上的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实现较为精确的控制,从而减少动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大量的物资堆集于战场,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有助于提高军事经济动员的综合效能。

    >  三、在动员要素上,信息和科技成为核心内容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的科技合量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军事经济动员需求的结构要素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科技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作战应急动员的核心内容。

      在传统战争中,军事斗争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定点释放以达到摧毁对方的目的,军事经济动员主要表现为人力动员、财力动员和物力动员。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性资源。与此相适应。在军事领域和战争系统中,信息已经上升为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一个重大要素,并成为取得战争胜利的主导性、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战争要素构成的这一巨大改变,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军事经济动员领域的拓展和结构的调整,信息己经成为新的动员对象,信息产业动员将继工业动员后逐步成为军事经济动员的重心。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动员保障工作还将从过去以保障飞机、大饱、坦克、军舰的机械维修保养和供应油料、弹药、备件等传统的军需物资器材为主,逐步向以保障高技术装备的维修保养和供应高技术装备所需精密仪器、电子器材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咨询、技术保障以及高技术人才为主转变。科技动员成为军事经济动员的制高点。成为能否维护部队战斗力和保障部队战斗力再生的关键。

      因此,必须确立科技参战、信息支前的思想。要突出科技和信息动员这个重点,补充增加科技、信息的生产储备能力,信息安全和防护技术,从事计算机、电子等相关技术设计、生产和维修的高技术人才等方面内容,充实完善军事经济动员的内容体系。要制定高技术后备兵员培养、储备规划,出台高技术军民通用装备管理、征集法规政策,逐步实现军事经济动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

    >  四、在动员模式上,一体化动员成为主要模式

      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决定军事经济动员实施模式。战斗行动一体化、力量部署一体化、战斗保障一体化、情报信息搜集一体化、信息战网电一体化,构成了现代一体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一体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推动着军事经济动员向一体化动员方向发展。具体说,一体化动员模式必须做到三个“一体”:

      一是军地一体。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开始出现特定意义上的“民间化”趋势,“军”与“民”的边界日趋模糊。比如在美国商务部和国防部开列的“关键技术”中,重合率高达80%,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防和军事经济活动也交由民用系统承担。据统计,美国国防部中有70%的科研任务、90%的武器装备生产任务是由民间私营企业完成的。不仅如此,在战争参与者上。军人与平民之间的界限也将变得模糊不清,越来越多的非军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作战行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由jun火商派遣的技术保障分队走进了一线战场。

      二是平战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平”与“战”界限的模糊性。在以往战争中,平时与战时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到了信息时代,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争的平战界限日趋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实施为主、准备为辅、“决于战”的战争经济动员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决于备”的、贯穿平时的、实施和准备并重的新的军事经济动员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事经济动员的准备本身也将具有战争活动的性质,这就要求军事经济动员的平战结合较以往更为紧密。

      三是攻防一体。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战争中,由于信息流动加快、武器装备改进,战争节奏明显加快,交战双方的攻防转换更加频繁,攻防界线变得更加模糊。作战方式通常是寓攻于防,寓防于攻,攻防一体。交战双方在作战行动中,既将进攻矛头指向敌方的重点目标,同时又必须十分注重防止敌人对自己的远程打击。攻防一体的作战方式,要求军事经济动员准备必须既注重满足军队对于进攻性作战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及各类作战物资的要求,同时又必须注重满足军队对于防御作战的各种要求。

    >  五、在动员的技术上,数字化动员成为主要手段

      数字化动员,是指通过加强军事经济动员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与资源动员能力建设,将军事经济动员工作中的各种动员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利用传输、处理系统将这些数字信息在动员机构、动员对象及作战单元之间进行传输、处理,实现动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的一体化,以更加及时准确地预测、分析和跟踪战争需求,精确地组织动员实施,进而全面提高军事经济动员综合效能的一系列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需求即动员需求预侧分析的数字化、动员供给的数字化、动员过程中各种反馈信息收集及数字化、军事经济动员数字化的处理,以及部队作战平台及各分系统平台数字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军事经济动员各分系统平台的协同等。

      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动员的基础。对军事经济动员的主体和客体进行数字化改造,才能使军事经济动员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层次之间以及军事经济动员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也正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军事经济动员决策主体、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对于整个军事经济动员的感知度大大增强,使他们根据军事经济动员进程的变化情况,根据部队一体化作战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军事经济动员系统的功能。

      网络技术是数字化动员的实现平台。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系统可以从纵向与横向辐射整个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辐射整个战场空间,辐射整个军事经济动员领域。网络的全方位覆盖,使得军事经济动员所需要的情报信息搜集一体化,情报信息处理一体化以及情报传递高速化成为可能。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经济动员网络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实现平台。

      数字化动员是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军事经济动员领域运用的必然结果。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为动员工作中信息的数字转换,以及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处理、显示和实时交换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如果没有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没有信息收集和存储管理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地理信息就不可能有数字动员的出现。

    第十篇: 信息化战争论文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  一、信息化战争主要特征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

    推荐阅读:
    关于信息化战争论文【十一篇】
    机器人论文【十篇】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自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查报告集合14篇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查报告7篇

    上一篇:机器人论文【十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