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经济学: 时间规划和理论意境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领域有两个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是在经济思想不断涌现、学科分化日益精细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经济学形式化和专业化反思理论整体性问题,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定位和学科建设问题;二是在现代西方经济学, 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和经济学界的影响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如何在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经济社会发生巨变过程中, 不走 老路和 邪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问题,这关涉到我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方位和未来走向问题。本文尝试从经济时间层面阐释马克思经济学及其理论整体, 并以此为基础和视点, 促请广大同仁关注上述问题.
一、真的呈现
如果把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分为规律体系和真理体系加以考察, 前者可以分为浅层经济规律和深层经济规律两个层次, 后者则包括前者且不限于前者。
1 . 浅层经济规律的揭示
经济现象是感性的现实, 存在于时间之流中, 要对其进行理论把握, 必须把它从活的经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 将其静止化和片段化。这需要注意两个环节:一是使对象出离真实时间, 成为 死 的研究材料;二是利用既有认知图式对材料进行加工。经过整理, 使经济现象间的联系有序地呈现出来, 赋之以形, 即形成经验规律。显然, 这个意义上的科学规律是对既成现象理析的结果。
马克思借助形式时间, 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形成一系列经济规律, 诸如剩余价值量( 率) 计算公式、资本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两大部类间社会总产品的结构平衡和总量平衡公式、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计算公式等。这些公式既揭示出马克思经济学范畴间的客观联系、构成表征资本主义经济概念之网、形成结构完整的浅层经济规律体系, 又图绘出资本主义经济表象的图像, 在一定范围和层次上科学地回答了困扰古典经济学家的相关经济问题。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剖析远非仅限于此。
2 . 深层经济规律的揭示
经济关系在经济活动中不断生成, 随着实践发展, 深层经济关系和规律逐步得以呈现并加以揭示, 经济理论也就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延展。马克思深知这一点, 并认为经济活动是经济时间之源。以此为基础, 马克思通过实践辩证法的逻辑翻转把时间引人经济学本体之中, 借助范畴的辩证运动把握深层经济规律, 超越了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仅仅停留在 现象的规律的视界, 使经济理论发展到新阶段。所以美国学者熊彼特说, 马克思是 系统地看到 经济理论如何可以进人历史分析和历史叙述, 如何可以进入历史理论的第一个一流经济学家 ?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诸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平均利润规律等基本规律, 是对隐藏在社会经济表象背后的 本质关系的纵向透视和理性把握。当然, 它们的发现也是基于对经济范畴间横向转化关系进行考察的结果, 诸如产品、商品、货币、资本之间的依次层级矛盾运动及转化, 又如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剩余价值向利润和利息及地租的转化, 再如价值规律向剩余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的转化等。这些范畴和规律之间的辩证运动及其转化, 显然需要将时间引人经济学本体之中, 使范畴由 死 变活,流动起来。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辩证分析, 将范畴之间的内在矛盾及其转化建立在现实经济活动基础之上, 既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缺陷, 又彰显了经济范畴及其理论体系应对现实复杂问题的活力。但是,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本真的揭示还不止于此。
3 . 非形式化真理性思想的阐释
在经济认知活动中,要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需要将其置于现实经济环境中,借助技术等中介系统,在历史演进中, 通过现实的力量, 使本质规律客观抽象出来, 进而加以把握和利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真理性思想就是对现实历史中客观抽象出来的真实关系的观念把握, 其间自然离不开科学的 抽象力。但是, 真理性思想中相当一部分认识不能完全取得科学规范的形式, 对于那些不能以直接科学化的手段加以表述的思想体, 只能采取非科学语言加以阐释。这些方式主要有类比、明喻、隐喻、寓言、诗歌等。在这一意义上, 恩格斯说: 思想是同诗的艺术一起出现的。 ? 因此, 《资本论》中运用了诸如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一系列隐喻、诗性语言和艺术手法, 把深奥的经济学思想作为艺术的整体 ? 呈现出来。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马克思借助非科学化的语言和手法阐释了一系列非形式化真理性思想。例如, 在谈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规律强制性地起调节作用时, 采用 房屋倒在人的头上 的比喻加以阐明。又如, 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时, 借助雇佣劳动者、物化技术、异化环境等一系列中介手段和衬托手法加以阐述。此外, 马克思还运用这种方法阐明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和平均利润率下降等真理性思想。
马克思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运用 革命 后的 科学的术语和相关的 工艺术语, 对从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抽象出来的本质关系加以概括和加工, 形成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和真理性思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恩格斯说, 马克思持有的历史观内在地要求他把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不能看做 永恒的真理, 仅仅将其视作 某种暂时的社会状态的存在条件的表述。
二、善的向往
在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视域中, 如果说对真的把握, 离不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寄望,更多地倚重科学理智; 那么对善的把握, 则需要将时间之箭侧重于指向未来, 离不开价值的牵引,更多地诉诸实践意志。
1 . 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的揭示
资本主义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只有从这一完整过程加以考察, 才能对它予以总体把握; 只有对它进行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考察, 才能把握其完整过程; 只有把实质时间引入经济分析视界, 才能在肯定其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同时确认其历史暂时性。这是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和历史趋势的理论视点和逻辑理路。
把客观对象嵌人其所在的特定环境, 使之在时间之流中保持原有活力, 必然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历程。其中, 特定事物一旦在高级阶段上重复出现低级阶段的某些本质特征,就转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而成为它物。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也一样, 各种关系在其早期只是以 十分萎缩的或者完全歪曲的 形式呈现出来, 以后则以各种展开的形式呈现, 于是对其把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富。一旦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必然性丧失, 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就终结了。如果把这种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投射到思想层面, 在观念中加以运演, 就呈现出原始返终的范畴运动的总特征。对此, 马克思曾以人的成长为例加以说明, 并以反问的方式强调指出, 人类童年时代 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 应该在高级阶段上 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他对 人 劳动 生产 等范畴的分析, 都是按照这一理路展开的, 且强调说,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是因为只见一般和特殊及个别之间的统一, 不见其差异, 从而将时间抽离出资本及资本主义, 把它们永恒化和绝对化了。
按照原始返终的理路考察资本的辩证运动过程, 必然得出资本具有历史暂时性的结论。资本关系最初以 萎缩 和 歪曲的形式潜在于简单商品经济时期, 并带有原始公有制的胎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别是所谓无人工厂的出现, 大批工人被资本排挤, 资本时钟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方面, 资本日益缩减必要劳动时间, 以创造更多的剩余时间; 另一方面, 资本又通过劳动时间保存更多价值, 以支配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样, 资本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 即财富的创造取决于直接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 必将遭到破坏。不仅如此, 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依赖社会化的生产条件与环境。一旦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程度呈现主导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自身发展的手段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终将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更高社会形态所代替
2 . 跳跃 性方案的提出
马克思所在的历史时期, 以劳资矛盾为基础的阶级冲突日益激化。这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体制机制出了问题, 集中体现在资本时钟运转的内在速度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关系上。一方面,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要求资本时钟的转速越来越快, 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将劳动时间降为次要地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 大量自由时间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私有制却要求资本借助劳动时间保存价值, 并将由社会支配的自由时间转化为资本家垄断的自由时间, 劳动者自身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时间越来越少, 生产力发展受到根本限制, 为资本时钟运转提供的增幅空间一再收缩。这样, 资本时钟运转的速度越快, 所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反过来对其运转速度的致命限制就越大, 最终必然造成资本时钟运转停滞。这是马克思所谓资本用 时间去消灭空间 ? 思想的深层意蕴所在。这种情况下, 资本主义经济崩溃不可避免, 时代向何处去的问题就提出来了。就这个问题的解答, 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提方案的要点包含三个基本假设:一是人是自私的, 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合乎人的自私性, 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永存。其致命缺陷是, 把客观经济现实看作抽象范畴的表现材料, 把抽象范畴看作永恒的经济规律。其应对危机的基本出发点是, 拒斥实质时间进人经济分析视野, 以坚持对资本主义的盲目信仰。对此, 马克思批评说, 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 总是怀揣 从世界开始存在时起就已安睡在天父心怀中的公式, 并坚信它是揭示所有秘密的 天机?。无产阶级经济学所提方案, 即马克思解答时代课题的主要思想包括: 第一, 资本主义的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 第二, 劳动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 第三, 必要的跳跃是社会历史前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马克思认为, 资本的困境由自身造成, 资本发展的空间被资本的内在时钟挤占,这是资本的宿命;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提示了资本主义寿命的短暂, 当劳资间利益的冲突达到量的调和失效的情况下, 政治革命是最有效的选择。
3 . 狡狯的精灵 的降服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指出, 资本主义是现代奴隶制, 对其历史审判必须由劳动者执行。原因在于,劳动者不仅是历史的剧中人, 而且是历史的 剧作者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 理应拥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处置权。所以他强调指出, 只有光荣的工兵革命 才能降服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 狡狯的精灵 ?。然而, 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理想、信仰和意志。马克思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基础上, 实现了经济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体现出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例如, 早在中学毕业论文中他就表达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崇高目标。再如, 针对有人说他。只是埋首《资本论》研究、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困苦这种做法很不实际的说法, 他予以严厉驳斥, 并批评那些所谓 实际的 人 不管人类的痛苦, 而只顾自己身上的皮 。相反,一些庸俗经济学者, 为了眼前的声誉, 不惜出卖自己的科学, 终日不是高谈 和谐 , 就是 纠缠在最平庸的矛盾中 ?
三、美的追求
与立足于理智和意志透视时间思想视域中的马克思经济学, 使其分别展示出真和善的理论境界不同, 诉诸情感, 从审美意义上对其加以考察, 就呈现出美的理论意境。
1 . 内容美
马克思经济学客观、历史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呈现出真实美。马克思阐明, 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古典经济学把 单个的孤立的人作为出发点, 是 缺乏想象力的虚构, 是企图回到自然生活中去的 美学上的假象 。接着, 他分析指出, 越向过去追溯, 个人就越抽象和简单、从属而完整; 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 个人就具体而丰富、独立却片面; 未来社会中个人将在更高层次上从属于社会联合体, 更加具体、丰富和完整。所以, 是历史造就了 合乎自然的个人。进而,马克思阐明了 劳动 生产 资本等范畴的辩证发展过程, 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本真和客观规律。正如英国学者霍奇森所指出的, 马克思经济理论是 依据一个实际的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建立起来的,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规律和特点 。揭示真实、呈现本真的马克思经济学蕴含着激励劳动者团结进取、变革社会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展示出力量美。以时间思想为内核的马克思经济理论由一系列范畴构成,它们是基于客观历史抽象的科学概括, 源于客观, 折射真实, 由此构建起来的科学理论, 指向历史深处,揭示了客观规律, 回应了时代召唤,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感召力。正如霍奇森所说, 马克思的思想包含着一套深刻有力的概念体系 ?。恩格斯直截了当地指出, 《资本论》就是一个 武库。马克思经济学作为一个 艺术的整体 保存了活的历史, 负载了无产阶级使命, 体现出意义美。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趋势, 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并呼吁无产者联合起来, 通过解放自己进而解放全人类。这些规律、原理和革命的话语保存了其所在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活的历史, 提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契机, 对现时代的建设和改革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呈现出崇高的意义美。
2 . 形式美
马克思经济学所蕴含的内容美, 是通过巧妙的辩证结构、 透彻和精确的逻辑分析以及清晰明了的科学表述得以呈现的, 是按照 美的规律 构造起来的通观以时间思想为内核的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不难看出, 其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 逻辑自洽、首尾一致。《资本论》开篇阐明了价值决定价格原理, 第三卷论述生产价格理论时又指出, 生产价格决定市场价格, 似乎出现 价格决定价格 的循环论, 但实际上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仍符合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这体现出逻辑结构的一致性。虽然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等人据此对《资本论》的逻辑一致性提出质疑, 但历史证明, 这种指责是带有偏见的。第二, 结构秩序井然。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马克思对经济时间思想进行了深人系统的阐述: 从经济发展过程看, 先后分析了自在之物的自然时间、劳动产品的生命时间、商品的社会时间、货币的标准时间、资本品的规制时间等; 从经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 分析了客体系统的时间构成、中介系统的时间构成以及劳动主体的时间构成等; 就经济运作机制看, 分析了资本高效运行的微观层面的时间条件与要求、中观层面经济周期的运行特征和超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这些阐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体现出逻辑结构的井然秩序。第三, 浑然一体、功能一致。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从范畴运演到体系建构、从矛盾运动到结构失衡、从生产调节到分配计量、从财富主导因素到生产力发展条件、从周期性运动到历史性跳跃、从宏观历史条件到微观经济规制等, 所有这些逻辑分析和安排都是基于对以劳资关系为轴心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 围绕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核心内容和环节展开。这种逻辑安排使得《资本论》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和 巧妙的辩证的总体结构 呈现出来, 体现出马克思关于 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 精神产品的思想。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马克思对经济时间的剖析是精妙的。仅就对资本时钟的剖析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他的论述表明, 资本有一个内置时钟, 其转动有一个最低时速和最高时速。最低时速是保证资本实现最低限度的自我增殖, 劳动时间必须大于用于补偿劳动力商品价格的生产时间,其前提是资本满足并存性和继起性。这种情况下, 资本能够正常运转, 却不是最大化运作, 个别资本的长期存在仍需致力于平均利润的获得。最高时速是保证资本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增殖, 在主客观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 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这需要资本在运作中适时动态调整生产资本的结构和最大限度地缩减资本周转时间。在客观经济环境中, 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的个体资本家的资本时钟总是在最低时速和最高时速之间摇摆, 并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做出最大化调整。在这一过程中, 制约个体资本时钟运转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条件所允许的资本运作的时间就是资本的外部时钟, 它客观上要求全社会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保持平衡、社会总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相等。这样, 资本在内部时钟和外部时钟的综合规制下, 展开实际的矛盾运动。现实资本主义运作过程中, 资本时钟必然遭遇双重矛盾, 即劳动时间的排斥与利用的矛盾以及自由时间的创造与毁灭的矛盾。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时间结构的双重失衡, 即必要劳动时间缩减与剩余劳动时间增加的失衡以及非劳动时间创造与自由时间剥夺的失衡。于是,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空间的资本运作不能继续, 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崩溃。这不仅表明马克思对经济时间思想的分析是透彻和精确的, 而且体现出他在经济学研究中 辩证综合 艺术的高明。所以,恩格斯说, 这种精妙剖析 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 看得明白且一览无遗。
马克思对以时间思想为内核的经济理论的表述美与其科学内容、结构安排和理论分析密切相关。《资本论》中关于语言的运用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 科学严谨。这体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中。保证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坚持收集和使用第一手研究资料, 并注意及时更新和补充。他表示, 要在理论的表述中力求做到 更加科学而严密 。第二, 注意修辞润色。经济理论拥有大量专业术语, 特别是引人辩证法后, 范畴间的逻辑运演关系错综复杂, 不易理解。为此,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两次提到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辞润色问题。第三, 表述富有感染力。由于注意使用 工艺术语 和修辞润色, 理论虽有难度, 却富有感染力。所以熊彼特说: 经济理论冰冷的事实, 在马克思的文章中用大量热气腾腾的言辞表达出来。
四、真善美
把实质时间纳人分析视野, 总体性地考察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将展示出科学性、价值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 呈现出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理论境界, 并集中体现在生成论、发展论与和谐论的逻辑一致性上。
1 . 科学性、价值性、艺术性的统一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所把握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世界本质上是同构异形体,对其进行多维透视, 自然呈现多重世界。基于科学理性的向度, 马克思借助形式时间和实质时间,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群和真理性思想体系, 阐明了剩余价值论的深层时间结构和矛盾集,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呈现出科学性; 基于实践意志的向度,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翻转, 把时间引入经济学本体之中, 借助范畴的矛盾运动, 解开原始返终的社会历史现象之谜,阐明了资本时钟以浓缩的形式规定了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空间, 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提出现实的解决方案, 指出劳动者革命的历史正当性与现实合法性, 呈现出价值性; 基于生存情感的向度, 马克思从存在论的高度, 在批判资本主义作为现代奴隶制的丑的过程中发现了新世界的美, 并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体现出来, 其经济思想指向了历史深处, 承载了历史使命,武装并激发出劳动主体无尽的社会变革力量, 透过其内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呈现出艺术性。这三种属性在科学实践观上统一起来, 构成呈现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意境的三重视域。
2 . 真之意境、善之意境、美之意境的统一
马克思基于未来立场, 致力于解答时代课题, 追问高于或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是否存在,超越了传统认识论的视界。这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真善美三种境界统一的本体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 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本质上是将无产阶级的目的诉诸革命行动, 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 完成了使命就实现了善; 把资本主义投入到时间之流中加以总的把握,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其客观历史过程相一致就是真; 对未来社会追求的善和对资本主义把握的真的统一就是美, 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美总是相对于过去和现在而言的。可见, 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 从超越当下的将来的立场即本体论意义上看, 真善美三种理论境界是内在统一的, 它们在经济学时间思想视域中本然的逻辑顺序是善真美。
3 . 生成论、发展论、和谐论的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揭示, 旨在唤起劳动者通过革命消灭不合理的雇佣奴隶制, 建立适合人类发展的理想社会, 这是对善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作用。这里, 马克思事实上指认了社会的历史生成过程, 与达尔文所谓 物竞天择的自发生成过程不同, 也与基督教所尊崇的 兽群道德 牵导下的历史生成过程有别, 它本质上由革命阶级主导, 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恩格斯曾严正声明: 马克思和我是 不断发展论者 。
正是在无产阶级主导下,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现代奴隶制的历史审判, 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阶级差别得以消除、劳动者获得自由、社会实现和谐。所以列宁说:马克思的全部理论, 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 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 才能谈到 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在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视域中, 求真活动和向善活动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劳动者阶级依据客观规律, 通过社会革命, 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改造, 这一实践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间,通过将资本主义合理因素融进未来理想社会之中, 实现生成论、发展论、和谐论的内在统一,呈现出真善美内在协调一致的理论新境界。这里特别强调时间的基础性作用, 因为时间是把一切确定的定在加以抽象、消灭并使之返回到自为存在之中 ?
五、必要的反思
一个时期以来, 学界由于对马克思经济时间思想缺乏深人系统研究, 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理论功能和现实价值认识不足, 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亟待反思?
1 . 理性至上主义
当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所谓科学主义的倾向, 主要表现在纠缠于既成的经济现象, 认为经济研究就是对既成经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探究。研究采取还原主义方法, 选择一般不超过两个要素作为经济建模的基本变量, 借助相应的经济假设、数理推演和计量检验, 诊断经济现象, 预测经济发展。这样做的一个所谓依据是, 马克思多次重申他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并致力于 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实证科学?。借用逻辑、数理和计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 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专业化和时代化是有裨益的, 但如果仅流于把脉既成经济现象而无视 隐蔽背景的各种互相矛盾的事实和实际的对立, 只关注数理模型和几何曲线的形式美而屏蔽制度背景和人文关怀, 是有悖于时间思想视域中马克思经济学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这种研究方法无视当下问题聚焦和情愫所系, 拒斥未来价值牵引和意志诉求, 拘泥于冰冷逻辑和干瘪形式, 自觉不自觉地陷入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 本质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主义、数理主义和技术主义并无二致, 是对经济学理性至上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盲目崇拜。事实上, 马克思经济学并不拒斥经验事实, 更不拒绝形式时间的逻辑推演和经济计量, 但其对经济事项本真追求的理论意境远不止于此。
2 . 意志至上主义
如果说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科学形态的寻求上, 忽视当下和未来研究视角, 仅仅聚焦于既成经济现象, 寻找在场经济事项间的直接关系和浅层规律, 而对不在场的间接关系和深层规律隐去不提,本质上是理智至上主义的, 属于科学至上主义的研究范式。那么, 在对马克思经济学价值形态的寻求上, 忽视过去和当下研究视角, 仅仅执著于未来理想主义, 把马克思的科学论断当作烤乳鸽 张开嘴等着 , 面对现实问题, 或机械僵硬地比附, 或坐而论道地玄谈, 甚至以理论裁剪现实,这本质上是意志至上主义的, 属于教条主义的研究范式。这种执著于纯粹未来视角的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错误定位和理路, 是对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研究缺失以致遮蔽马克思经济学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误读、曲解和误导, 必然陷入凌空蹈虚的学究型研究模式之中。基于未来视角研究马克思经济学, 将其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和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 非常必要。但是, 缺乏像马克思那样为了解决现实中令其 苦恼的疑问, 不得不去熟悉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本身以外的实际的细节的 诚实研究 态度, 以及 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 的科学精神, 抽掉过去、无视当下的单一未来视角的研究, 将会堕入幻想的无根境地, 势必贬损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所蕴含的崇高的善之意境。
3 . 情感至上主义
单一过去视角的研究, 限于既成现象间关系和规律的把握, 将不及马克思经济学应有的理论本真; 而单一未来视角的研究, 陷入超现实的价值悬设和信仰盲从, 又会越过马克思经济学内蕴的善之意境。所以, 只有通过实践构境, 把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视线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才能使 过去与 未来 研究视角相互牵引, 并在其矛盾张力中回归治学本位, 从而恢复马克思经济学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理论意境, 彰显其应有的科学指导功能和理论建构功能。然而, 回归现实,关注实践, 并不意味着仅盯现在。当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还存在实用主义的心态和做法, 主要表现为缺乏总体视野和战略眼光, 执著眼前, 用情当下, 驻足于流俗的经济物象和问题,纠缠于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式的应景研究; 遭遇难题, 既不能探赜索隐, 又不能补苴罅漏, 反而饥不择食, 偏执于西方经济学这根稻草。马克思经济学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整体观照, 仅仅截取当下时点, 通过空间化将其拉伸,把过去和将来强行塞进当下之中, 并用现在去透支未来, 所有经济事件都被视作可以完全掌控的当下, 这是典型的神性思维范式在作祟。这种做法势必陷人 徘徊在倒退想象或反面乌托邦堕落和几乎仅止于完善眼前既有事物的有限进步的观念之间的学术境遇之中, 而这正是马克思所反对的,因为它会造成穆勒认识论的逻辑困境, 即在 清楚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甚至在它不存在的时候也总是存在的以后, 又完全合乎逻辑地证明, 资本主义生产在它存在的时候也是不存在的 ? 棘手问题。这种研究方式看似移情众生、用心良苦, 实则丧失了理智, 驱除了意志, 是情感至上主义的。而理智的丧失将导致现实穿透力下降, 意志的欠缺将致使价值虚无和信仰失落。这将屏蔽马克思经济学真之呈现和善之意境, 进而损及其美之意境, 相关研究陷于流俗和尴尬, 必将一事无成, 甚至贻害社会。时下流行的所谓马克思经济学过时论 或 无用论、西方经济学 成熟论 或实用论 等论调, 无疑是这种实用主义研究范式的代表。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经济学时间思想进行深度透视, 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理论特征。从分类依据看, 经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成为马克思划分经济时间的内在依据; 从分析模式看,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存在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四层次内在关联的经济时间模式; 从分析层次看, 马克思对微观经济运行机制、中观经济运行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精深且系统; 从分析技术看, 马克思对实质时间与形式时间、演化时间与可逆时间、过程时间与阶段时间、内在时间与表征时间、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资本主义时间与未来社会时间等进行了辩证分析; 从理论特征看,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辩证性和历史性。
需要强调的是,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大厦的核心构件, 是马克思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标识, 是深度系统解读和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绕不开的理论硬核,也是马克思经济学解答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以时间思想为内核的马克思经济学具有深邃的理论意境, 是真善美的统一, 其本体论基础构成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立论之基和理性之根, 需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过程中不断得到自我反省。而对其准确把握则需要基于经验科学和超验科学、形式时间和实质时间相统一的学术视野, 需要基于知性理性和辩证理性、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统一的思想维度。否则, 无论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现实运用抑或理论研究,必将有意无意地肢解其理论整体、弱化其理论功能、贬损其理论品格, 甚至在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过程中误人歧途, 需要我们特别予以重视。
推荐阅读:
浅析马克思经济学: 时间规划和理论意境
伟大历史的跨越论文1500字集合3篇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运用
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论文1500写范文(通用5篇)
浅析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 以人为本” 的启示程
相关文章: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经济学: 时间规划和理论意境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 以人为本” 的启示程
- [ 哲学论文 ]基于经济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 [ 哲学论文 ]破除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误读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STS思想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的科技思想
- [ 哲学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多维审视及其当代价值
- [ 哲学论文 ]浅析马克思生态幸福思想
- [ 哲学论文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本质上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 [ 哲学论文 ]浅析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
- [ 哲学论文 ]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 哲学论文 ]哲学与生活论文范文(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