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七号文库 观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职业工作总结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栏目:职业工作总结 来源:网络 作者:轻吟低唱 时间:2024-09-12 12:39:24 下载.docx文档
    政务,汉语词汇。指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1篇

      上半年,市政务办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各项任务,紧盯主线,狠抓落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牢牢把握平台建设、审改推进、项目服务等核心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窗口创建等重点任务,以“三大一实干”活动为抓手,积极促进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各项工作起步顺利,主要任务推进有力,全面建设稳中有进,为年度目标任务的有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6月30日,市政务中心累计办件量达到582267件,其中即办件526435件,承诺件55800件,同比降幅7.48%,群众满意率100%。

    >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把握节点,统筹实施,“一办四中心”建设推进顺利

      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方案要求,围绕大楼建设、资产处置、后勤保障和物资筹备等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整体建设临近尾声。一是加快工程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入驻时间表,倒排工作计划,细化施工内容,严格把握工程进度,确保了时间、标准和要求三个落实。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实地勘查,妥善做好市领导视察指导的相关工作,广泛听取领导、专家和使用单位的指导意见,不断优化设计施工,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二是推进资产处置。认真贯彻2024年市政府第24号会议纪要的有关要求,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步展开社保大楼、审图中心、采购中心和工程交易中心等各处资产的处置工作,按计划稳步展开中粮大厦二次安置装修工程,妥善安排实地测量、资产评估和相关划转手续的办理,整个处置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三是落实后勤保障。会同市编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展开后勤保障基础调研,全面摸清入驻单位后勤工作底数,论证商定“一办四中心”后勤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及具体管理模式,修订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制度,积极筹开各类后勤管理工作协调会议。完成各物管专业政府集中采购,安排相关物管中标单位进场熟悉情况,召开物管各专业的过渡交接及后勤工作协调会,牵头组织进驻单位实地对接。四是加强物资筹备。认真分析把握工程建设特点,按照进度时序妥善组织档案密集柜和活动家具的政府采购工作。目前,档案密集柜已完成集中招标、后续深化和合同签订,计划于本月内完成生产安装;活动家具完成招标采购和现场深化,产品加工安装工作正在密集推进中。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认真研究后勤管理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结合“一办四中心”后勤工作特点,从保障的规模、范围、数量、标准等基础要素入手,详细制订了后勤设备的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围绕大楼整体搬迁入驻,组织相关部门对所需开办物资进行集中商议,基本完成了购办清单的梳理制订。五是筹划入驻搬迁。按照市政府明确的批次进驻安排,结合整个建设工作的总体任务,广泛征求入驻单位和保障部门的意见,针对此次搬迁单位集中、头绪繁杂、周期较长的特点,围绕业务系统整体切割、重要档案设备迁移等难点问题,组织相关保障单位集中研究,制订了较为可行的整体搬迁方案。

      (二)健全机制,优化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平稳有序

      深入贯彻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我市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市级平台整合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照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要求和功能标准,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市级公共资源中心的机构三定方案,按照职能分类和交易内容设立9个处室,分别明确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以现有在职工作人员为班底,针对不同的交易类别和业务要求,科学编配岗位,合理调配力量,促进了人岗相适。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研究颁布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梳理优化标准化交易流程,修订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规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软件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推动信息配套。按照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开发建设进度,集中组织软件平台上线试运行,广泛征求并听取各用户单位的使用意见,组织相关领导、专家二次论证,不断优化系统的设计功能。按照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交互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进行研究攻关,从各级各类平台数据参数的特点入手,妥善开展系统端口的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省市系统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三是促进协调发展。围绕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研究确立了辖市(区)交易分中心的设立办法,协调撤并了新北区部分原有交易机构,并就钟楼、天宁、新北交易功能统一归并市级平台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初步调研。在此基础上,集中组织溧阳、武进、金坛公共资源交易分平台建设情况调研,结合发展现状,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了后续两级平台实现化学整合的具体要求。

      (三)综合布局,分类整合,“12345”公共热线筹建成效明显

      按照全市“12345”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方案的具体部署,围绕平台搭建、热线整合、平台对接及配套服务等主要内容,有序推进热线筹建工作。一是加快基础平台构建。会同市编办、市财政对“12345”基础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机构组成进行细化论证,明确外包服务的采购规模和实施办法,按计划完成了服务外包采购工作。及时调整充实机构管理人员,协同服务供应商组织话务人员招录,补充完善各类业务题库,分批展开话务人员培训,平台框架基本形成。二是有序推进热线整合。严密组织原信访局“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交接,妥善安排过渡期各项工作,并有序完成了政务办(67886869)、编办(12310)、商务局(12312)、民防局(86900589)4条热线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就12329、12333、12315三大热线平台的整体进驻进行基础调研,结合现有平台的业务实际和运营特点,围绕功能布局、技术衔接和日常管理等基本需求广泛交换意见,初步明确了热线进驻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计划。三是加强各级平台衔接。按照全省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建设要求,完成与“江苏12345在线”的技术对接,及时受理省平台的业务派单,加强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截止5月份,共受理“江苏12345在线”派单166件,已处理回复165件,满意率86.27%。积极推进辖市(区)热线平台的建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集中组织调研,针对各地在筹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时梳理汇总,妥善给予协调解决,有力促进了各级热线平台的同步快速建设。四是不断完善服务配套。着眼拓展提升平台的服务功能、应用水平和服务范围,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常州12345”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开发工作。目前,公众号已正式上线测试,并受理有效投诉16件。

      (四)巩固成果,突出亮点,全面深化审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围绕我市政府职能转变“5416”工程的总体部署,着眼深化建设项目审批“五联合、一简化”、辖市(区)审批局试点和涉建中介管理平台等重大课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着手调研论证,审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巩固提升“五联合、一简化”改革成果。认真总结前期建设项目审批“五联合、一简化”的经验成果,围绕联审联办、集约增效的思路,积极探索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式”受理新模式,会同有关涉审部门就“一窗式”设置的功能定位、流程环节及标准要求等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初步的共识。配合编办与审图中心、软件公司进行对接,修订完善了《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数字化联合审查规范》具体内容,提高了《规范》的可操作性。二是全面推动辖市(区)审批局改革试点。按照全市审改工作要求和辖市(区)审批局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配合市编办积极展开摸底调研,主动与有关辖市(区)政府、相关部门接洽沟通,全面梳理改革试点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会同市编办组织相关辖市(区)编办、政务办赴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学习考察,实地了解先进城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优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参考前期摸底和外出考察的总体情况,指导相关辖市(区)政务办调整完善试点方案,着手启动政府投资和市场准入两大领域行政许可事项的梳理,为后续的改革推进提供了保证。三是加快实施“中介超市”筹建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涉审中介收费管理,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目标任务,会同市编办、市发改委展开联合调研,广泛吸收兄弟城市加强中介管理的经验做法,围绕全市《中介管理推进工作计划》的总体设想和规划,进一步讨论明确政务办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工,以此为依据,集中梳理进驻“中心”事项涉及中介服务和收费的有关文件,着手“中介超市”平台功能和业务模块的设计思考,全面启动平台开发方案的起草工作。

      (五)把握重点,协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主线,紧盯“一办四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网上审批系统拓展项目两大重点,立足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潜力,各项工作同步协调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是全面铺开“一张网”建设。深入贯彻《省政务服务网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全市“一张网”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现状走势,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梳理制订任务细化分解表,下发相关的工作通知,明确辖市(区)、市级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标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性工作网络。配合政府办召开全市“一张网”建设工作推进会,传达解读上级精神,部署我市具体任务,严密组织各级各类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为筹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扎实开展“一张网”建设督查工作,组建成立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相应的督查工作方案,在组织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抽调精干人员对25个市级部门的入网事项进行拉网式普查,详细列明问题清单,逐项落实整改时限和措施办法,起到了良好的督导效果。不断加大“一张网”建设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体验活动,努力提高广大企业群众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截至6月12日,江苏省政务服务网累计访问量38.71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九名,APP下载量13.33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二名,用户注册量3.49万户,暂列全省第八名,实名认证量2.17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七名。二是积极推动“一办四中心”信息化建设。全力跟进政务服务“一办四中心”信息化配套建设,结合进驻单位使用需求的调整变化情况,加强与施工现场的沟通协调,督促代建单位及时安排变更。加快推进信息化终端设备采购,会同财政、经信等部门多次展开协商,明确了采购范围、内容、数量和方式,在此基础上,按照采购流程,委托相关中介代理机构进行询价,确定采购规格和技术参数,有力配合了大楼智能化建设的实施。三是努力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在现有建设项目网上审批一期项目上线运行的基础上,按照省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的建设标准,不断加快功能拓展和技术改造,先后完成了投资项目外网预受理、在线监管平台对接和一般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的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同步跟进组织辖市(区)预受理窗口的业务培训,审批平台功能得到了巩固强化。

      (六)把握关键,强化机制,重大项目服务代办取得实效

      认真贯彻“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要求,着眼项目特点,加强分析研究,充分发掘自身在服务企业、推进项目上的资源和功能优势,不断提升综合代办服务水平。一是充实代办服务力量。全面加强代办中心自身建设,按计划完成人员调整补充,健全完善业务培训、进度研究、情况通报、问题会商等各项工作制度,巩固拓展分类指导、分组服务、分段考核、分项跟踪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服务代办水平得到加强。二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组织召开重大项目分析解读会,细化领导分工,落实具体责任,按照重点项目全程办、一般项目结合办的原则,合理制订分类代办计划,分组编配代办人员,保证了重大项目跟进服务到位,促进了审批效能的提升。三是深化市区联动服务。坚持“走进去”和“落下来”相结合,以园区服务为中心,巩固拓展联动服务的范围和层次。继续深化科教城“主题服务日”,会同区政务办定期走进园区,掌握项目实情,汇总矛盾困难,协调工作难题,切实为园区企业和项目主体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现场服务。加强园区服务分中心建设,广泛采取现场查看、会议座谈等形式,实地了解分中心服务情况,及时协调园区管委会和主管部门解决矛盾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任务要求,有力促进了分中心的建设发展。

      (七)突出党建,教管并举,大厅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

      牢固树立党建育人、管理增效的工作理念,坚持把主题活动和品牌创建作为今年党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教管并举,双管齐下,有力促进了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活动。深化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建设具有窗口服务特色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分类分段制订相应的标准,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活动效果。周密部署开展“三大一实干”主题活动,全员发动赴奔南社区入户走访,广泛组织一线人员和企业群众大讨论,在全市窗口单位中牵头开展“有激情、重责任、敢担当、守规矩”大转变活动,在深入听取基层一线需求和企业群众诉求的基础,从窗口特点出发,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办法,带动了窗口单位作风效能的全面转变和提升。二是持续创响党建品牌。在首批推出十大特色党建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品牌的深化拓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加强本级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建强班子队伍,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狠抓创新理论武装,通过规范支部各项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人心士气,进一步激发党建品牌的形象生命;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品牌影响,把党建品牌与平台建设、体系发展和服务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为全力创建全市“第一窗口”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三是加快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力推动窗口服务标准化申报工作,围绕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监管流程、保障体系等主要指标环节,梳理编制服务标准目录,广泛征求辖市(区)政务办、入驻单位、工作人员和部分企业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制订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表并按程序组织上报。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2篇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一、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大力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工作要求,在统一审批平台基础上,完成全市审批系统梳理和升级工作。打通部门专网壁垒,导入专网数据22.3万余条。我市市级许可事项办件量及外网申报量名列全省第一。推行审批事项“立即办、马上办、网上办”,市级大厅“立即办、当天办”数量达到50%以上,100%事项实现“只跑一次腿”、40%事项实现“零跑腿”。我市连续两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互联网+行政审批”工作试点城市。

      二是网上中介超市有效运行。积极推广宣传网上中介超市。目前,网上中介超市共招标项目58个,节省资金共计185.6万余元,资金节省率达42.6%。《山东政务信息》对我市的网上中介超市先进做法给予了肯定。

      三是统一制证送达范围不断扩大。结合V3审批系统升级,进一步完善统一制发证系统,扩大统一制发证的范围和数量,目前大厅制证中心共统一打印审批证照9500余个,快递免费送证5200余件。进一步破解审批放权“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了大厅与办事群众之间“零距离”。

      (二)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一是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学习借鉴广州等城市先进做法,会同14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审批全面提速的工作方案》,创新推行“大容缺、大并联”改革措施,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早开工、早落地。

      二是不断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组织召开国信金融中心、青岛二中、海业油码头等10余个项目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土石方提前开挖、竣工验收、资格资质等审批事宜。积极发挥重点项目代办作用,帮助公共卫生中心项目、晓港名城项目审批手续,得到了项目单位的高度认可。

      三是继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会同市编委办对市直部门、区市贯彻落实行政审批改革政策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水利局等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处并整建制入驻大厅。黄岛区成立了行政服务局,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口受理、受办分离”审批服务模式。

      四是强化审批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系统超时、挂起和补齐补正审核工作,对办理超时的审批业务进行红灯提示,督促审批部门及时改正。对360余个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流程之外的环节逐一调研梳理,发现项目堵点,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建议。

      (三)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

      一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各环节工作。完成了政府采购项目监督、管理职能移交。召开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会议,市内三区公共资源交易大厅整合为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的分大厅,其他四市三区交易机构整合为市级分支机构。完成了项目概算及建设、采购方案,公开招标确定了软件开发、硬件购置及监理单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二是构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初步建立了“部门联动、市场主导、社会监督、依法惩处”的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联合惩戒制度,自6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对被人民检察院列入行贿犯罪档案、人民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或经营异常名录、税务部门列为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的五类严重失信法人或其他组织限制参与依法应当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其分支机构进行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参与各方行为的监督,上半年,共处罚评审专家5人次,考核扣分代理机构4次,受理行政处罚案件27起,全部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处罚完毕,累计处罚金额73万元。

      三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开评标工作规程,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大纲和服务指南。完成了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代建共11类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修改完善工作。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窗口未使用审批系统办理业务。由于部分专网的建设部门是国家或省级主管部门,整合工作难度较大,大厅部分窗口仍未使用专网系统办理审批业务,全市统一审批平台的外网申报、统一制发证、证照共享库等功能不能有效实施,影响了审批服务效率。

      (二)网上审批办件量有待提高。审批系统升级后,网上申报高速路已建成,但是办事群众外网申报意愿不足,实际外网申报数量较少,影响了网上审批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推进不到位,审批事项“厅外循环”问题依然存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推进不到位,个别审批事项在大厅正式受理前存在预审,办事企业和群众仍需多次跑手续,增加了审批办理环节,导致了审批超时。

      (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围标串标、暗箱操作、代理机构违规操作等问题仍然未能杜绝,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深化“互联网+审批服务”工作。完善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加快专网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全程网办事项的比例,2024年底,实现全市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只跑一次腿”,40%实现“零跑腿”。

      (二)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大容缺、大并联”。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的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扩大“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并联审批和代办服务”范围,推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再提速。

      (三)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入场范围,整合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方式。

      (四)提高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水平。开放建设项目中介服务市场,积极引入国内外中介机构。规范网上竞价选取中介机构程序,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效率。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改革、管理、服务”三条主线,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全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共受理审批业务132502件,办结132642件。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完成工程招投标项目438个,交易金额248.75亿元;政府采购项目343个,交易金额128.52亿元(含PPP项目3个,交易金额120.03亿元)。

      (一)突破改革难点,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设。研究起草《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实施方案》、《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对中介超市的适用范围、选取方式及职责分工、入驻条件等做出了明确规范,推动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健康发展。二是探索实施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起草《关于优化青岛市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意见》,通过向经济功能区下放审批权限、相对集中审批权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项目提前介入服务、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等改革措施,提高经济功能区审批效能。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再上新台阶,青岛海关、市侨办、市司法局等部门新入驻市审批大厅。市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将审批事项和人员集中到行政审批处并整建制入驻大厅,实现建设项目审批在大厅“一窗式”办结。开展审批证照统一制发工作,市城乡建设委等17个审批部门的53类审批证照纳入统一制发系统,进一步破解审批放权最后一公里难题。截止目前,大厅制证中心共统一打印审批证照2840余个,快递免费送证1370余件。开展证照批文信息共享试点,实现市、区市两级工商营业执照信息共享。继续做好全市重点项目督查公示系统,并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截止目前,836个市重点投资项目纳入该系统,其中2024年新增市级重点项目及问责项目266个。加快市、区(市)两级标准化建设,目前,共梳理事项1450余项、事项要素信息153500余条,并将标准化成果录入审批系统。

      (二)严格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有关要求,在借鉴昆明、宜宾等地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拟采用类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开展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制定PPP类项目示范性采购文件和交易操作规范,并指导完成了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A包等PPP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在试行政府采购货物类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基础上,制定了服务类、工程类政府采购文件示范文本,已投入使用。二是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制发《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开标评标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划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试行《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开评标预案》、《政府采购项目开标预案》,对开评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置,确保开评标组织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构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起草《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信用评价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标一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社会信用“红黑名单”,为招标人、采购人科学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重要依据。全省率先组建由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律师组成的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以来,依法受理各类异议、投诉案件8起,受理行政处罚案件19起,对12家单位进行了处罚,累计处罚金额231.7万元。

      (三)优化服务流程,建设全国一流政务服务大厅

      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制定《青岛市网上行政审批规划建设方案》,整合各区市网上审批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新华社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从“催着政府办”到“政府催着办”》为题,对我市的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做好全市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启动“绿色招标直通车”,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化解招投标难题,确保新机场、地铁等重点项目及时推进。做好项目代办帮办工作。先后赴李沧区、市北区召开项目协调会,协调推进项目进程,办理项目施工手续。积极联系服务企业,先后走访了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现场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市级绿色通道共办理重点项目209个,代办项目42个。三是研究支持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广泛调研福州、长沙、宁波等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支持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四是提升大厅综合保障服务水平。结合“两学一做”有关要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市级专业分大厅和区、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审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开展服务对象第三方工作评议,引导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廉政勤政情况进行评价,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改造大厅软硬件设施,完善大厅各功能区,开辟大厅停车场一处,新增停车位20个,有效解决办事群众停车难问题。

    >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审批事项“厅外循环”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部门未使用审批系统办理业务。部分审批部门没有完全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将大厅窗口当作“收发室”,大厅受理后审批件流转回局内处室,企业仍需在部门和大厅来回“跑”手续,导致审批超时等问题。部分部门由于办件量大、使用部门专网系统等原因,未使用大厅审批系统办理,大厅无法对此类业务办理进行全程监管,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厅外循环、办理超时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二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到位。行政审批中介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特别是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环境、安全、水土保持等多项评估、评审,中介服务收费高、耗时长,工作效率不够高。由于缺乏统一的执业规范和监管措施,中介机构自律意识差,违法违约成本较低。

      三是改革工作受制于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政府采购平台运营开发商技术力量薄弱,政府采购各项工作受此制约很大,很多改革工作无法开展。

    >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深化网上审批服务工作,升级改造区、市行政审批办理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开发手机APP,为办事企业提供网上申报、预约咨询、服务评价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介网上超市,实施中介机构网上抽取和网上评价,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考核管理。结合全市中介机构改革工作,会同市编委办等部门在市审批大厅设立中介服务窗口,实行网上全程监管。

      三是加强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业务指导工作。制发《青岛市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意见》,在经济功能区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升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四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探索将工程项目资格审查环节纳入评审流程,实现工程项目招投标全程电子化。研究制定《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借鉴外地先进做法,采用类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投入方式,开展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        



    推荐阅读: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骨干教师工作简单总结报告
    省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中学数学教师学期末总结
    最新英语教师年终教学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