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十二篇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庄严载入党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和统一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现就将我村乡村振兴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奎山街道大岭三村现有户,人,党员 名,全村共有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计4人。近年来,大岭三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落实乡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大力推进村居旧村改造,创新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
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于年适时启动了一期旧村改造,并于2年和华纳房地产达成一致并签订合同。同年5月顺利开工,我村将支部建在工地,让党员活动在工地、作用发挥在工地,组织党小组长积极参与。监督、督促地产方保质保量的按照合同在工期内按时完成安置楼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以“红色传播”、“目标管理”、“工程廉洁”为工作内容,助推安置楼顺利竣工。目前,一期拆迁户已于年分配完成并入住。年启动的二期旧村改造拆迁户已基本完成安置。
党支部深知旧村改造的功能不仅在于为老百姓建设一座外壳漂亮的居所,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处舒心港湾。在村生活小区建设过程中,同步设置了中心广场、购物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幸福院及休闲公园等配套齐全。同时,村党支部聘请了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日常物业服务,及时解决居民居住中的实际问题,把为居民服务的意识落到实处,营造了优美舒心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如何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克服安于现状,疏于进取的思想,努力培植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产业。目前我村有沿街出租、便民市场、建材市场等村集体经济项目。
沿街出租主要是以多层安置楼沿街和高层安置楼沿街,多层安置楼沿街面积为6988平方米,高层安置楼沿街面积为3700平方米,沿街商铺租赁每年为村集体收入206万元。
便民市场是我们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一个试点,是以市场化管理,增加集体收入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是办事处和村委会认真贯彻农村振兴发展战略,投资项目转型的体现。
建材市场是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能更好的为村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同时给村集体带来了更好的良性收益,为村里建设增加更多的灵活性。
现村集体为了壮大村集体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备在重庆路东侧,沙墩河两侧建设以商业、酒店、宾馆、办公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奎安老年康养中心、奎安老年照料中心。按照休闲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健康产业的养老养生方式及理念,打造具有养老养生功能的康养中心,营造出一个具有高品质养老养生、医疗健康、娱乐休闲、生态养老文化社区。
四、富民增收动能工程。
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倡礼貌用语,热情接待,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公示、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惠农政策的合理性及优越性。引导村民合理选择。为五保户、特困户争取最低生活保障、为残疾村民争取残疾人就业基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文化赋能聚力工程。
我们以村文化宣传、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教育融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能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并使村民在自觉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了能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我村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开展了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一个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2024年我村将建立一个百姓大舞台,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党员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了村归属感和凝聚力。
面向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村两委将始终抱着发展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强烈使命感,勇立潮头,负重拼搏,后发崛起,凡事都要争一流,当先进,创特色,将我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
谢谢大家!
第2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24年30%、2024年40%、2024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24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第3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全面落实国家补贴政策。将扶贫部门的贫困家庭信息库与学生学籍库进行数据比较,确定受助学生的范围。同时,结合扶贫信息库动态调整的特点,组织镇中心学校不间断调查该地区的贫困学生,提高资助学生信息检查的准确性,使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确保资助没有遗漏。2024年春季学期,为1709名享受扶贫政策的学生支付各种生活补助费、教育保障费和国家助学金85.6625万元,为1366名义务教育阶段脱贫享受政策的学生支付营养餐费54.64万元。目前,贫困学生资助信息已经汇总统计完毕,全部录入资助系统,等待财政部门筹集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
第二,正常开展控制辍学,保护学校。建立彻底的调查机制,对因病、因残、因厌学、因缺乏关怀等原因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进行分类调查。,特别是对四类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以每年3月和9月为重点监测时间,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一生一案,对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劝说和返校。截至目前,全县已发现5名疑似辍学生,其中2名因病因残、3名重病重残。在分包商的积极帮助下,他们的病情痊愈后都返校。
第三,加强农村学校建设。规划建设23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涉及12所学校,建设面积8050平方米,投资1886万元。目前,该批项目的地质勘探和图纸设计已经完成;规划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建设学生宿舍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面积1350平方米,投资32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招标;计划确定6所包容性幼儿园,目前正在修订中,以确保认定在7月底前完成。
>二、下一步计划
第一,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理解卡、宣传栏、给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和维度的宣传。,确保全社会都知道政策。二是建立教师一帮一帮扶制度。安排教师与每一位贫困学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孤儿、残疾学生等学生一帮一帮
”联系帮扶,定期进行走访,向家长宣讲政策,及时了解学生就学情况和受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资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第4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24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24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第5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县关于提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资料的分工安排》要求,现就我局承担的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及文化创意相关工作作以下报告。
> 一、推进情况
1、农村文化创意 以举办夏季雅克音乐季为契机,加快打造大草原雅克音乐文化产业公园,让音乐产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进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大招商、大进展、大跨越。
2、加快建立乡村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爱护传承机制
县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两水的分水岭,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传统游牧文化中有着天然的自然生态爱护意识,这种意识植根于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特有的“牦牛、游牧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单纯追求利益的猎取,造成了现有牧场的退化、沙化,牦牛超载的咨询题,经济的进展在旅游之外,急需另辟蹊径;因此,为经济的进一步进展,植根于非遗的创意农业成为了必定的选择;在县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整合各界力量与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非遗创意农业,以期解决非遗传承与进展的全然咨询题,发扬长征精神开创文化扶贫新局面。二、现状咨询题
> 二、举措经验
建设“美丽草原、和谐家园”;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团结力量,共谋进展;以奋斗者为中心,构建农村文化创意园,展示草原文化魅力,开创新时代;以大生态建设为指导思想,遵循草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进展、文化承载运行规律,以科学的进展观,开放的胸怀构建平台,共谋进展。
1、搭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非遗文化爱护、传承、进展、旅游生态体验园,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盘活现有牧场,恢复草原自然生态,利于环境爱护,利于牧区进一步进展;激发牧民参与意识,在平台学会先进技术及经营理念,利于草、畜的高技术转化,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服务意识,增加牧民个体素养;传承爱护传统民族文化,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增加民族自豪感。2、畅通国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解决咨询题渠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优质草畜种,改良,草、畜种产品加工销售)(种、养、加、销一条龙),集中资源建立集恢复生态、传承文化(红色、生态种植、养殖、藏饮食),旅游观光,草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加牧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进展、生态恢复、牧民致富的“和谐家园”。
3、拓展非遗文化进展空间,优选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进展,以传统文化为特色建设文化市场,构建非遗文化生态圈,以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
> 三、需求建议
开发民族特色创意民俗文化产品,做好牧民、牧场现状调查,充分考虑牧民现实需求与文化承载土壤生态结合点,做足了专业合作社与渠道平台建设的融合,规划切实可行落地的实施方案,加强和现有专业合作社的沟通,寻求最佳切入点。1、在、县城和日干乔湿地建设红军长征文化产业体系,建成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和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在镇依托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包括马术培训基地、马术表演场地及队伍建设,格萨尔营地建设;在镇建设牦牛文化博物馆,开展牦牛文化节;在乡依托寺院进展宗教文化产业;在镇、镇适度规模进展唐卡、地毯、帐篷编制、牦牛绒手工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和传承,产业化进展工作差不多开展。
2、依托镇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提供马术培训、马术表演、马背文化产品销售;挖掘地域文化,展示高原牧民人马合一、刚健不息的奔腾和豪迈。
3、凉快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开展了文体活动、经贸活动、论坛活动。包括进行凉爽千人大型锅庄盛会,服饰、藏戏、草地山歌、面具、民间弹唱等表演等现代体育大赛。
4、加强长征文化与当地历史文脉的整合,与茶马古道以及元代忽必烈大军南下的路线的整合,与雪山草地景观的整合。通过长征主体文化演艺、餐饮、特色酒店等产业实现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业融合进展,在县建设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和“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5、依托、经幡等人文资源资源和宁静草原绝美的自然景观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提供优质禅修体验场所,展现了藏文化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灵魂与肉体关系的精髓内涵。
6、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公路、半山及山巅观景平台,将如同“蓝月河谷”般的“水韵草原”开发建设成高端文化旅游生态体验产品。
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就业、带动创业、助农增收、助推脱贫。
> 四、规划总结
(一)、技术
以非遗传承人为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专家意见为指导,充分考虑旅游市场专业导师意见,复原草原牧场游牧设施建设,传统中包含现代旅游人理念。
充分研究藏族文化,充分结合实际,规划和寻求适合进展的产业项目及以后进展方向。
(二)、销售
整合专家、企业家们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保证稳定的收益,为非遗后续项目的产业化进展,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奋斗者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激发奋斗者激情,合理而有吸引力的游客营销机制,吸引客人成为合伙人。
有味,生动的体验项目,精心生产的非遗作品及产品,是体验、休闲、购买的不二选择。
(三)、处理关系
参与式方式处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咨询题,极大激发参与者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认同,对企业的进展,个人的进展提供了有力前进动力。
牦牛文化博物馆为进行非遗传承学习创业的人们提供了有得的场所,勾勒了美好的以后前景,每个进入平台的人都能寻到适合自己发光发热的位置。
让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化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进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进展、大跨越,实现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区域特征、草原游牧文化的活态体验爱护区。探究进展立体化高科技农业和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第6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第7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2024年,我镇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良好发展状态。现将有关工作向调查组领导汇报如下:
>一、党建+基层组织,让乡村振兴“党建强”
2024年,我镇创新“党建+”模式。一是积极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全面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目前全镇打造了2个高标准非公党建示范点,1个廉政教育基地;2个统战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在12个村(居)委实现全覆盖。二是出台《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试行)》,要求党组织书记带头“规矩上班”,确保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同时开展村级代办服务,实现镇村屯三级无缝衔接。
>二、党建+乡村风貌,让乡村振兴“乡村美”
我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提升农村形象、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一是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群众中选出了146名有劳动力、能干事的保洁员队伍,对集镇及153个自然村全覆盖,做到“全天负责,一日两扫”。二是我镇从四站组、城管、居委等抽调17人组成“党员先锋队”,集中整治集镇秩序、卫生检查,要求城管坚持每天全天候执勤维持集镇秩序、疏导交通,并且每月至少进行4次无死角清洗街道,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 三、党建+产业调整,让乡村振兴“产业强”
我镇按照绩效考评细则,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扎实做好耕地地力保护工作,强力推进撂荒田整治,今年全镇整治复垦7000余亩,新增粮食产量600多万斤,共投入60余万元修建了2024多米灌溉水渠,1座电排灌溉站,解决了3个村委8个自然村5000余人“挖水难”问题,并且作为全县撂荒田整治示范点,在8月份迎接了区市县三级核验,并获得上级认可。同时我镇狠抓“一产+三产”融合发展,集中发展以茶花、沃柑、金槐、莲藕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建设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目前全镇种植金槐3000余亩、油茶1000余亩,柑橘10000余亩、莲藕2100余亩。共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乡级2个、村级8个,成立专业合作社27个。
>四、党建+脱贫成效,让乡村振兴“农民富”
为解决农村贫困户、零就业家庭户、长期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我镇开发保洁员、基础设施抢修员、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按照“自愿报名、驻村干部+村干部推荐”的原则,安排169人实现就近上岗。同时积极引导家乡致富带头人成功创建木材加工、绿云沃柑种植3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人次,发放工资39万余元。并且强化金融扶贫,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截至10月底,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47.6241万元,今年全镇小额信贷任务数403.62万元,目前已完成新增425.5万余元,完成率达105.42%,居全县前列。目前我镇2024年预脱贫户28户97人已顺利完成“双认定”,将如期圆满脱贫。
第8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2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24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24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第9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第10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2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24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24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第11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只有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引擎,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乡村振兴绘制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近年来,保民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部署安排,突出红色引领、产业先行、三治融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 一、红色引领,点燃乡村治理“引擎”
实施党员职责一张表,服务群众一名单,办事服务一站式,党群议事一月开,后备干部一队伍等“五个一”工程,通过明确党员职责、明确服务对象、提升办事服务水平,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坚强堡垒。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核心,探索党组织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能人带
动的“一引双带”人才振兴模式,回引返乡创业就业优秀农民工23名,并作为村“两委”后备人才储备培养。
> 二、产业先行,培厚乡村治理“沃土”
村党总支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大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对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5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00万元,连片发展优质柑橘2024余亩,水产养殖180亩,农家乐4家,打造形成了集乡村旅游、民俗体验、露营、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村集体收入90万元。
三、三治融合,搭建共建共治“舞台”
把营造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民俗作为美丽乡村之魂,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工程建设为总抓手,建立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人居环境管护、移风易俗、绿色殡葬、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内容,完善村民监督平台,建立“一事一议、
一月一议”议事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台下比、定期评,引导民风向上向善向好,共建和谐文明乡村。
第12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2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24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24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十二篇
工会工作总结2024年【十四篇】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星级创建工作总结集合3篇
云浮小学德育工作总结(精选48篇)
大学工作总结评议(合集23篇)
相关文章:
- [ 工作总结范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十二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工会工作总结2024年【十四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星级创建工作总结集合3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云浮小学德育工作总结(精选48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大学工作总结评议(合集23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服务企业科技行工作总结(必备3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家长寒假课堂工作总结(共44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语文学习小组工作总结(通用37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气象防灾的工作总结(推荐2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服装流水线工作总结(2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园务工作总结2024后勤(热门10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国企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精选25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艺研所工作总结(热门2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智能安防建设工作总结(通用37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学生教育体验工作总结(精选36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健步队俱乐部工作总结(实用8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二零二一年的工作总结(合集50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婚庆服务工作总结范文(推荐1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跟岗实习后工作总结(优选31篇)
- [ 工作总结范文 ]老师开会后的工作总结(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