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疗医药合同 委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3篇】

    栏目: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成痕 时间:2024-02-23 19:04:18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在空间上”新媒体&rdquo尤其是现在和未来传统媒体&rdquo相应地,在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我们可以跨越地理边界,最终实现全球媒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

      摘要】时政新闻进行融合媒体报道是当下新闻报道的趋势,当前,新媒体日益壮大,舆论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势在必行。但是,融合的是手段方式,而内容的独特性是重点,融而不同是时政新闻进行融合媒体报道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http://

       关键词时政新闻融合媒体融而不同

     

      当前,新媒体力量日益壮大,舆论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如果我们还抱着“新闻体”还沉浸在“强调”“指出”里,必然会失去市场、失去受众、失去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场。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势在必行。但是,融合的是手段方式,而内容的独特性是重点,融而不同是关键。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时政报道需要通过融合媒体报道来改变报道方式,更加贴近群众、顺应时代,借助融合媒体报道形式丰富报道样式。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以往的电视媒体都将新闻分成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板块,最终时政新闻充斥着各种会议各种领导人的各种活动,报道方式单一拘谨,报道内容单调冗长,导致观众群体大量流失,而民生新闻就只报道一些家长里短、简单琐碎的百姓生活,最终也没能留住观众。

      与此同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民作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养的高低将会对我国今后的政治、民主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当下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获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这也就导致信息获取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政新闻报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吸引观众进而引导舆论。

      融合媒体报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样融合后的媒体能以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手机的速度以及其他媒介形式的特色搭建起更好、更新的传媒平台,在新的平台上新闻信息能够更好地被发布、被接受、达到融合的目的。

      当下,众多的新闻报道已经通过融合媒体进行了创新与改革,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采用融合媒体的报道方式,将电视、网络、手机各种传播通道结合起来,借用各种渠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总而言之,新闻立台一直都是广电媒体的宗旨,而时政新闻又是新闻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广电媒体的竞争力,时政新闻的转变至关重要,而面对新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一,要做好融合新闻报道

      融合新闻报道是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之下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所收集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归纳而后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公布,而信息接收者则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态接触新闻信息,如受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视、电脑、电台等媒介工具了解实时新闻信息。其融合的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发布,即统一平台发布、多媒介终端。融合的只是技术手段,是做好时政新闻融合媒体报道的第一步,将电视时政新闻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接受群体。

      第二,要做好全景化新闻报道

      全景化新闻报道是整合专业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内容资源,集合文字、声音、图片、flash、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体现新闻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的报道形式。全景化新闻是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式上的主动转变,它意味着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一改过去简单追求“短平快”的报道模式,转变为对新闻事件进行非线性、动态的、综合视角的全媒体传播。全景化新闻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形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新闻事件,更为客观的认识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一个事实的三维时代。全景化的新闻报道整合了各种新元素,增加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欣赏性。

      当下已进入视觉时代,感官刺激是第一步,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融合多种新技术手段,使得新闻报道的视觉体验更加精彩,同时也能增加观众的真实全方位的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当下演播室的全景式主持,主持人手指轻轻一触,新闻现场便呈现在眼前,观众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新闻现场,这就是全景式新闻报的魅力,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这样的转变。

     

      这不仅包括核心的应用技术,还包括时政新闻本身。对于时政新闻节目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其可以利用全新的传播平台实施多渠道播出。集中时政新闻节目精华,建立时政新闻网页,可以使时政新闻内容,已不再只是电台、电视台制作的线性节目,而是包含双向互动的内容,这有利于扩大时政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提高广电传媒的竞争力。时政新闻节目网页的内容,应当以社会民生为主,兼顾艺术、传统和历史。包括主流的权威的、公信力强的观点。这样,可以培育潜在的目标受众群,更有利于挖掘时政新闻的市场潜力。

      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会再和以前一样等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节目,所以,时政新闻需要将这一线性的、转瞬即逝的电视节目放到网页上去,并且不断地丰富内容,使之不仅是电视节目的重复,而是增加了诸多潜在的、相关联的报道,进而抓住更多的观众。

      时政报道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报道形式上,也体现在报道内容上,贴近群众的内容,可以拉近新闻与百姓的距离,使之产生强烈共鸣,实现新闻的广泛阅读和认同。所谓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就是减少现有时政新闻报道存量,降低领导人活动报道时长;扩充新增量,主要包括使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本体价值、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推动公共利益的表达和公共议程的设置。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采用合理的“加减法”,本质上是卸下包袱,回归新闻的价值导向,最终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认知共识。时政新闻还要重视民生化,就是以民生的视角、用民众的话语,关注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公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将“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发掘时政新闻的民生内涵和角度,找寻政治事务与百姓民生之间的结合点,将关涉百姓生计的内容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先天具备形象化、生动化表达的特点,电视媒介在时政新闻民生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可以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的固定模式,丰富时政报道的形式,有利于时政报道的可视性。

      融合媒体报道无疑是当下时政新闻的一个重要的势在必行的变革,正如上文中分析的,融合媒体报道将给时政新闻报道带来崭新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合的一定是报道内容的同步转变,双管齐下,将会开创不一样的时政新闻报道局面。需要注意的是,融合媒体报道是要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并不是完全得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而是要在保持电视特性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受众面积扩大。

      总之,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大势所趋,是时政报道走向广大观众的必由之路,是增加时政报道可看性和欣赏性的重要手段,但是,融合报道是形式的多样,终端的增多,其报道的内容还要更加注重民生化,要更加贴近群众,要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融而不同是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的关键。

    【篇2】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迅速,基于网络出现的新媒体,自出现后,迅速得到大众的认可。新媒体的发展,为党报尤其地方党报带来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网、端、微等平台全媒体发布信息,对地方党报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地方党报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地方党报媒体人要挣脱思想束缚,改变传统媒体的老思维,适应变革,掌握主动权,创新采写手段、传播方式,才能推出有力度有深度,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

      近年来,郴州日报紧扣强责、提质、增效主题,全面改革,走创新、转型之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尤其在主题报道创新上,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先后推出了与新华社现场云合作的“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县市区委书记直播访谈、京广线T179次列车侧翻事故报道、“我与河流的故事”等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探索出一条独具郴州日报特色的融媒体转型创新之路。

      

      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不论如何竞争,制胜的首要法宝还是靠内容。实践中,郴州日报始终坚持将“内容为王”作为党报应对全媒体变革的利器。

      在融媒体时代,遇到突发事件,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主导作用?笔者以今年郴州日报社对京广线T179次列车侧翻事故报道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从策划、采编等方面阐述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出有品质的突发新闻,让报道更出彩。

      3月30日11时40分许,从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客运列车行经京广线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路段时,因突发山体滑坡,导致列车撞上塌方体脱轨。在“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融媒体时代,网络谣言顿时漫天飞。得知线索后,社领导迅速做出反应,郴州日报迅速启动全媒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及时赶往永兴火车脱轨事故现场,采访火车脱轨的背后故事,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第一时间发布机制,在传播中抢得了先机。同步组建高效率后方指挥部,建立畅通的网络传稿通道,全程关注事件进展。同时,后续根据事情的发展态势,各平台根据策划全面展开工作,兼顾速度和质量,多角度采写,多渠道播发,运用全媒体手段向受众传递第一手新闻信息,积极抢占新媒体舆论场的话语主导权,成功报道这次突发事件。郴州日报在这次突发事件应急新闻报道中践行了“四全媒体”建设理念,提升了郴州日报全媒体报道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融合的前提是应正确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真实性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深入,“内容为王”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不仅是原来字面意义上的狭义内容,而是指那些具有创新个性,不能被迅速复制的内容,应是指“内容生产+产品包装+渠道占有”为一体的广义内容。

      

      好作品还要有好传播,好传播才有好影响力。“我与河流的故事”专题宣传策划之初,我们就构建报纸+网站+微信+视频“四合一”全媒体矩阵协同平台,全时段发布、实时发布、多屏发布、立体发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互融、互动的传播新格局。

      郴州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的城市,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此,郴州日报策划了“我与河流的故事”专栏,派出全媒体记者深入郴州各县市区的东江湖、舂陵江、武水河、西河、热水河等当地的“母亲河”。记者发挥聚合作用,精心准备、协同作战、火力全开,全方位、多角度对每一条河流进行创新报道,尤其是把短视频运用到报道中,视觉化表达,情景真实性使得新闻受众者感官体验度方面堪称经典。

      “我与河流的故事”报道形式力求丰富多样,文字、图片、视频全景式记录。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分工不再刻板局限,文字记者抓拍,摄影记者摄像,新媒体记者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反应迅速、即时采集、即时推送,每一篇融媒体报道通过一个平凡人与河流的不平凡故事,以小见大,全篇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主题。

      在融媒体报道上,郴州日报在报纸上开辟“我与河流的故事”专栏,并用连版的方式推出了《一江春水在舂陵》《扎根热水河畔的追梦人》《流淌在东江的美好时光》《郴江幸自绕郴山》《草色花香醉汤河》《百里丹霞入梦来》《青山叠翠映东江》等7篇系列报道特刊,并同步推出7个视频报道刊发在郴州发布、今日郴州、郴州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上。同时,社内各媒体根据读者对象、媒体特征,在语言风格、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各有侧重,总计阅读点击量超过万人次,通过全媒体融合报道、立体推送,大力度推进了郴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落实,大篇幅介绍了郴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知识,实现了扩大覆盖面、拓展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大型主流媒体、网站等转发和关注,“我与河流的故事”视频和稿件被新华社分为上下两集刊登采用,“我与河流的故事”融媒体报道产品走出郴州,走向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创新。郴州日报一些主题报道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成立郴州日报社融媒体平台指挥中心,实行项目负责制。

      近些年来,郴州日报主题宣传均实行主创人员项目负责制,制定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匹配的制度,从人员抽调、采访内容、版面安排、全媒体发布体系构成、经营方式等,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访,滚动发布”;实行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传播”,打破了原有日报、网站、微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固有模式,建立一套从理念、流程、技术、产品、渠道、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统筹于一体的融媒体运行机制,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共生、共融、共担、共享。

      传统媒体创新融合发展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最难的也是体制机制。近年来,郴州日报以创新融媒体报道为契机,逐步探索建立起“精选议题——高端策划——项目运作——全员联动——全媒融合——立体传播——促进共赢”的新链式体制机制,效果明显。

      体制机制理顺之后,激活了郴州日报社的采编队伍。融媒体时代,要求每人都为全媒体记者,既要写文稿,还要拍图片和视频,既要会写党报政宣稿件,还要会用新媒体语言、新媒体技术,通过项目运作、全媒传播,倒逼传统纸媒记者走上融合发展之路,切实提高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融媒体”要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目标。近年来,郴州日报社抢抓发展机遇,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解决了思想观念、采编流程、组织架构、平台载体、内容形式、管理机制、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经营管理9个方面“融”的问题,从单一的纸媒发展成了融媒体平台下的报纸、数字报、微信、微博、客户端、新闻网、抖音、学习强国、新华社现场云、今日头条号、人民号、新华号、快手、微视、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16个全媒体矩阵,有效促进了“策、采、编、审、发”的新闻生产发布过程更加科学、简约、及时、高效和精准。

    【篇3】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

      在新与旧的交织中,融媒体时代不期而至。特别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后,网络技术展示出它更加强大的力量,传统媒体苦心经营的坚固疆界和引以为傲的核心领域不断被突破和侵入,而互联网、智能手机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新闻报道积淀的模式、规范、伦理,已经倾斜或正在倒塌,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理念和方法正在酝酿和萌芽。

     

       受众正在被重新塑造。受益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进入新的世纪,媒体多功能使用已经成为30岁以下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些受众不再希望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强烈要求主动参与到他们阅读、视听、评论的内容之中,依据自己的兴趣融入其中并参与报道。融媒体时代“受众为本”的理念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只要受众需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媒体必须提供让受众可以参与、可以分享的新闻报道。

       受众为本,意味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应该视受众为合作伙伴,甚至与受众一起共同参与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来源确认、报道角度选取等各个环节。

       19世纪的电报、20世纪的广播和电视激发起了新闻报道追求时效性的欲望,今天,移动通信技术推高了新闻报道追求更强时效性的预期。传统媒体记者精心撰写新闻以吸引读者,而融媒体时代的记者也需要撰写微博或在线新闻以捕捉受众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发布文本和图片,融媒体时代的记者把新闻不断“推向”公众;同时,还可以“拉入”想要与其他人分享自己信息的新闻当事人。为增强公众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应全面提供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和见解。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一种设备同时承担多项沟通任务成为现实。如果只选择或偏好使用一种工具采集和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在限制自己新闻报道方式的同时,也限制了受众渴望多样表达的意愿。多重工具应用,正在打开记者的报道思路,拓展记者的报道领域。

       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应该明确自己新闻报道工具箱中每种工具的优势。一张新闻图片可以提供新闻现场的视觉聚合信息;一段声音可以让新闻报道内容权威、可信、感人;图表让数字和数据一目了然;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报道创意;视频片段可以展示行动过程;链接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语境信息。

       多重工具应用的意识,是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意识。仅凭借一支笔和一本记录本,一名记者可以把一篇“房屋着火”的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得既及时快捷又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具备多重工具应用意识的记者,若只有文本报道,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来说无疑是个遗憾。他的报道之中可能有:一段表现消防队员跳下消防车、抱起水龙头、冲向火势肆虐的火灾中心的长镜头视频;一段采自第一位目击者讲述火灾发生之初情形的声音;一张定格在一群互不相识的人七手八脚把一名受伤的小女孩抬上救护车感人情景的照片。

       尽管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多种工具,但这种支配和使用应该是明智的。可以使用媒体工具,并不意味着必须使用。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已经斟酌使用了各种报道工具,但他们也必须在新闻信息的传播终端开放式地使用各种设备。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和讲好一个故事,这在业界已成为普遍的共识。生花的妙笔、华丽的辞藻、飞扬的文采,对故事驱动型的新闻报道是必需的,但不能冲淡报道的主题和弱化事实的真实。故事驱动,意味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必须是有效的。无论是来源于像GoogleNews之类的新闻聚合平台,还是来源于朋友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推荐,每篇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重要性,更多地存在于每一个新闻故事之中。

       GoogleNews以及社交产品的高级执行官RichardGingras,早在2024年就对新闻教育者指出,他的新闻网站开始重新诠释一篇新闻报道的概念。他认为,过去的新闻媒体在构建单篇新闻报道“内容结构”方面给予了过多的关注。现在,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创建在线的“微型网站”和“话题页面”。他说,一篇新闻报道的发布不是记者工作的终结,相反,记者应该建设一个“微型网站”,提供新闻事件在线的、最新发生的内容,受众在这里可以浏览最新更新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背景,也可以参与对新闻事件报道的讨论和评论。

       按照RichardGingras的思路,故事驱动还要求记者发展出针对某一新闻主题的“小型区域”以放置专家的观点,同时,在这里还要提供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各个元素,如文本、图片、音视频、统计数据等。

       社交媒体天生具备互动和开放的特性,已经触发对新闻媒体记者职能的新一轮争论。博客作者能被视作一名记者吗?向视频网站上传有新闻价值的视频或在社交网站上更新对新闻事件的文字记录,能算作是一名记者吗?

       这种争论可能还会继续。但是,现在的情形往往是,正是那些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却知道人们何时需要、需要何种信息的人,仅仅利用一篇博客、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就能够制造出传统媒体持续跟进、网络媒体强烈渲染、全体公民围观和评论的媒体事件。

       在任何人都可以随机报道新闻的今天(很多个体也是这么做的),一名专业记者仍然可以通过满足公众服务而建立起媒体的可信度。一名专业记者还可以通过以专业的角度提供更加专业的新闻和信息而向受众证明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已经成为新闻伦理法则的一部分,并传承了一个多世纪。讨论记者如何适应新媒体的应用,远比争论使用新媒体的人员是不是记者更有现实意义。

       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新闻和信息,但专业新闻记者有所不同。尽管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他们每一次发布的新闻和信息都必须被证实是真实和准确的。这也是专业的新闻记者与随机报道新闻的人的区别所在。报道风格的一以贯之和新闻伦理的一贯坚持,给了受众相信专业新闻报道的理由。

       受众为本、多重工具、故事驱动、专业主义,定义着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理念和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虽然并没有取代记者的传统价值和报道技巧,却是对它们的重新发掘和再次补充。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正在路上。遵循这四条理念和方法,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完全可以实现与受众分享和邀请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目标。



    推荐阅读:
    2024年二月份时政新闻【3篇】
    大学生植树节活动新闻稿范文三篇
    关于实时热点新闻事件【五篇】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集合3篇
    最近新闻短评范文(通用6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