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结婚祝福语 四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报告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栏目:工作总结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05-03 18:22:13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物态变化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凝华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_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_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3、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7、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8.“PZ220V,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1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5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商务局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2024度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报告集合9篇
    2024底工作总结报告十四篇
    乡镇年度统战工作总结报告集合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