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5篇)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一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石集建设新篇章。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乡、村两级为单元,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创新性建设“志愿服务学校”、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格理念、道德观念,把广大干群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服务群众导向。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们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持突出志愿服务。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广泛调动、有效激活乡村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队伍,把志愿者培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使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保持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农闲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积极采用组合式、嵌入式、互动化、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法律普及、文化惠民、科普教育、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活动,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活动形式、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鼓励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乡土人才队伍、品牌活动载体等优势,用好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扩大参与率覆盖面、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不断探索创新,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可持续、更富活力。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强化系统思维,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无论是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还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新型社区建设,都要统筹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结合基层党员冬训、“百姓名嘴”基层巡讲、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节庆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基层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评选,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基层群众强化规则意识和律己意识。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传承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基层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身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家家爱整洁”“移风易俗”等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宣传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文化秩序和规则。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依法规范基层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多做解疑释惑、教育引导、解困帮困的工作。强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演出市场管理,推动“扫黄打非”深入基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成效、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规范建立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打造“五大实践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20_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五大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
一是理论宣讲平台。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分众化理论宣讲。
二是教育服务平台。打通中小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阵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学校教育培训等活动。
三是文化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艺团体、公共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四是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打通益农信息社、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活动室等阵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五是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健身活动场地等阵地,开展系列卫生、体育主题活动。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
(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由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
二是明确人员构成。实践所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关工作,同时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业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乡贤队伍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三是注重延伸拓展。依托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岗,引导广大群众以邻里守望、互帮互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形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学校。成立乡、村两级志愿服务学校,加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岗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对象数据库,建成“文明石集”标准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2个,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20支,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作为入党、入团、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党政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入党、干部选拔任用的人员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5小时;入团不低于10小时)。
(三)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各类阵地的承载能力、活动形式、功能设置、使用情况等,依托“志愿江苏”等平台,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组织引导志愿者采取开设讲堂、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上门拜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团队中参与志愿服务人数不得低于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70%。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宣传教育与引导践行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四)建立规范实践制度。按照“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经费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村居、各单位要精心制定年度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时间、地点、讲师、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站)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效和服务优势,以乡、村居为轴,以网格化为平台和纽带,按照“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突出效能”的原则,将村居辖区精确划分为小网格,干部全部下沉到二级或三级网格,实现文明实践队伍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切实做到问题发现无遗漏、治理无剩余、监管全领域、时间全覆盖,真正实现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建设在网格内达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中央、省、市委、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乡宣传办负责牵头组织,办公室设在宣传办,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乡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村居要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宣传办、纪委、组织办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审议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村居、单位各尽其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供需对接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社会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村居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对工作扎实、群众反响好、示范性强的站由乡财政进行激励。
(四)加强督考奖惩。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效果,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褒扬。宣传办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的指导,对全各村居、各单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二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_〕78号)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泗洪县石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石集建设新篇章。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乡、村两级为单元,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创新性建设“志愿服务学校”、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格理念、道德观念,把广大干群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服务群众导向。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们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持突出志愿服务。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广泛调动、有效激活乡村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队伍,把志愿者培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使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保持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农闲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积极采用组合式、嵌入式、互动化、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法律普及、文化惠民、科普教育、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活动,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活动形式、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鼓励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乡土人才队伍、品牌活动载体等优势,用好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扩大参与率覆盖面、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不断探索创新,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可持续、更富活力。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强化系统思维,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无论是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还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新型社区建设,都要统筹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结合基层党员冬训、“百姓名嘴”基层巡讲、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节庆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基层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评选,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基层群众强化规则意识和律己意识。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传承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基层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身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家家爱整洁”“移风易俗”等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宣传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文化秩序和规则。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依法规范基层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多做解疑释惑、教育引导、解困帮困的工作。强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演出市场管理,推动“扫黄打非”深入基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成效、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规范建立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打造“五大实践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20_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五大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
一是理论宣讲平台。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分众化理论宣讲。
二是教育服务平台。打通中小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阵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学校教育培训等活动。
三是文化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艺团体、公共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四是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打通益农信息社、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活动室等阵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五是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健身活动场地等阵地,开展系列卫生、体育主题活动。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
(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由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
二是明确人员构成。实践所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关工作,同时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业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乡贤队伍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三是注重延伸拓展。依托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岗,引导广大群众以邻里守望、互帮互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形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学校。成立乡、村两级志愿服务学校,加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岗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对象数据库,建成“文明石集”标准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2个,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20支,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作为入党、入团、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党政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入党、干部选拔任用的人员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5小时;入团不低于10小时)。
(三)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各类阵地的承载能力、活动形式、功能设置、使用情况等,依托“志愿江苏”等平台,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组织引导志愿者采取开设讲堂、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上门拜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团队中参与志愿服务人数不得低于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70%。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宣传教育与引导践行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四)建立规范实践制度。按照“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经费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村居、各单位要精心制定年度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时间、地点、讲师、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站)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效和服务优势,以乡、村居为轴,以网格化为平台和纽带,按照“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突出效能”的原则,将村居辖区精确划分为小网格,干部全部下沉到二级或三级网格,实现文明实践队伍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切实做到问题发现无遗漏、治理无剩余、监管全领域、时间全覆盖,真正实现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建设在网格内达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中央、省、市委、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乡宣传办负责牵头组织,办公室设在宣传办,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乡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村居要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宣传办、纪委、组织办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审议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村居、单位各尽其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供需对接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社会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村居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对工作扎实、群众反响好、示范性强的站由乡财政进行激励。
(四)加强督考奖惩。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效果,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褒扬。宣传办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的指导,对全各村居、各单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三
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宣传政策理论,传递文明风尚,明确时代主旋律,切实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有效管理,使之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经常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负责实践站建设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等工作,宣讲员负责活动组织和宣讲;管理员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活动计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精心策划每一次活动,建立工作台账。
三、学员管理。学员以本单位干部、教职工为主,要号召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法治意识,增强发展本领,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
四、资料留存。相关人员负责每次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
五、信息公开。通过短信、微信群等渠道提前发布活动信息,吸引广大党员教师广泛参加。
六、考核激励。领导小组负责对实践站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推进和考核评估,制定并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七、场所及人员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党员、教职工理论学习、道德实践、文明提升的品牌活动阵地。宣讲员要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努力提高传习效果。
丰城九中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四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_〕78号)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泗洪县石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石集建设新篇章。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乡、村两级为单元,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创新性建设“志愿服务学校”、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格理念、道德观念,把广大干群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服务群众导向。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们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持突出志愿服务。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广泛调动、有效激活乡村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队伍,把志愿者培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使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保持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农闲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积极采用组合式、嵌入式、互动化、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法律普及、文化惠民、科普教育、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活动,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活动形式、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鼓励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乡土人才队伍、品牌活动载体等优势,用好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扩大参与率覆盖面、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不断探索创新,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可持续、更富活力。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强化系统思维,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无论是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还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新型社区建设,都要统筹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结合基层党员冬训、“百姓名嘴”基层巡讲、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节庆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基层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评选,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基层群众强化规则意识和律己意识。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传承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基层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身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家家爱整洁”“移风易俗”等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宣传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文化秩序和规则。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依法规范基层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多做解疑释惑、教育引导、解困帮困的工作。强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演出市场管理,推动“扫黄打非”深入基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成效、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规范建立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打造“五大实践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20_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五大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
一是理论宣讲平台。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分众化理论宣讲。
二是教育服务平台。打通中小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阵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学校教育培训等活动。
三是文化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艺团体、公共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四是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打通益农信息社、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活动室等阵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五是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健身活动场地等阵地,开展系列卫生、体育主题活动。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
(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由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
二是明确人员构成。实践所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关工作,同时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业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乡贤队伍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三是注重延伸拓展。依托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岗,引导广大群众以邻里守望、互帮互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形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学校。成立乡、村两级志愿服务学校,加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岗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对象数据库,建成“文明石集”标准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2个,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20支,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作为入党、入团、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党政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入党、干部选拔任用的人员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5小时;入团不低于10小时)。
(三)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各类阵地的承载能力、活动形式、功能设置、使用情况等,依托“志愿江苏”等平台,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组织引导志愿者采取开设讲堂、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上门拜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团队中参与志愿服务人数不得低于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70%。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宣传教育与引导践行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四)建立规范实践制度。按照“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经费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村居、各单位要精心制定年度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时间、地点、讲师、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站)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效和服务优势,以乡、村居为轴,以网格化为平台和纽带,按照“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突出效能”的原则,将村居辖区精确划分为小网格,干部全部下沉到二级或三级网格,实现文明实践队伍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切实做到问题发现无遗漏、治理无剩余、监管全领域、时间全覆盖,真正实现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建设在网格内达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中央、省、市委、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乡宣传办负责牵头组织,办公室设在宣传办,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乡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村居要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宣传办、纪委、组织办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审议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村居、单位各尽其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供需对接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社会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村居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对工作扎实、群众反响好、示范性强的站由乡财政进行激励。
(四)加强督考奖惩。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效果,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褒扬。宣传办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的指导,对全各村居、各单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五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_〕78号)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泗洪县石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石集建设新篇章。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乡、村两级为单元,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创新性建设“志愿服务学校”、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格理念、道德观念,把广大干群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服务群众导向。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们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持突出志愿服务。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广泛调动、有效激活乡村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队伍,把志愿者培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使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保持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农闲季节、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积极采用组合式、嵌入式、互动化、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法律普及、文化惠民、科普教育、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活动,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鼓励探索创新。尊重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活动形式、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鼓励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乡土人才队伍、品牌活动载体等优势,用好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扩大参与率覆盖面、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上不断探索创新,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可持续、更富活力。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强化系统思维,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无论是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还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新型社区建设,都要统筹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结合基层党员冬训、“百姓名嘴”基层巡讲、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节庆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基层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评选,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基层群众强化规则意识和律己意识。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传承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基层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身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家家爱整洁”“移风易俗”等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宣传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文化秩序和规则。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依法规范基层宗教事务,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关爱帮扶、精神慰藉作用,多做解疑释惑、教育引导、解困帮困的工作。强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演出市场管理,推动“扫黄打非”深入基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成效、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规范建立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打造“五大实践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20_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标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打造“五大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
一是理论宣讲平台。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分众化理论宣讲。
二是教育服务平台。打通中小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少年宫、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辅导站等阵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学校教育培训等活动。
三是文化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艺团体、公共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四是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打通益农信息社、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活动室等阵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五是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健身活动场地等阵地,开展系列卫生、体育主题活动。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
(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大队,由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支队长和大队长。
二是明确人员构成。实践所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关工作,同时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业务骨干,各类文化、医卫、农技等专业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乡贤队伍走进实践现场,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三是注重延伸拓展。依托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岗,引导广大群众以邻里守望、互帮互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形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学校。成立乡、村两级志愿服务学校,加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岗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对象数据库,建成“文明石集”标准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2个,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20支,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作为入党、入团、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党政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入党、干部选拔任用的人员人均年服务时间不低于25小时;入团不低于10小时)。
(三)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各类阵地的承载能力、活动形式、功能设置、使用情况等,依托“志愿江苏”等平台,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组织引导志愿者采取开设讲堂、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上门拜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团队中参与志愿服务人数不得低于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70%。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宣传教育与引导践行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四)建立规范实践制度。按照“六有”标准,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阵地、人员、项目、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经费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各村居、各单位要精心制定年度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时间、地点、讲师、内容、受众范围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各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实践活动,并提前发布预告,便于群众知晓和志愿者报名参与。流动实践所(站)可建在生产生活一线,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效和服务优势,以乡、村居为轴,以网格化为平台和纽带,按照“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突出效能”的原则,将村居辖区精确划分为小网格,干部全部下沉到二级或三级网格,实现文明实践队伍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切实做到问题发现无遗漏、治理无剩余、监管全领域、时间全覆盖,真正实现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提升、建设在网格内达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中央、省、市委、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乡宣传办负责牵头组织,办公室设在宣传办,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乡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村居要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实践站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确保实
推荐阅读: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5篇)
有关驻村工作队第三季度工作报告(六篇)
如何写接待秘书工作总结(八篇)
推荐师徒结对徒弟总结汇总怎么写
描写市长在政协工作报告
相关文章:
- [ 工作总结报告 ]最新文明实践站工作汇报(5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有关驻村工作队第三季度工作报告(六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如何写接待秘书工作总结(八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推荐师徒结对徒弟总结汇总怎么写
- [ 工作总结报告 ]描写市长在政协工作报告
- [ 工作总结报告 ]最新新上任农村干部工作总结通用(5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主题防校园欺凌工作报告
- [ 工作总结报告 ]精选廉政监督员工作汇报(推荐)(2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精选秘书工作总结1汇总(3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关于驻村工作队员第三季度工作汇报简短
- [ 工作总结报告 ]2024驻村工作队季度工作汇报材料及感悟
- [ 工作总结报告 ]推荐以案促改阶段性工作汇报及感悟(二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对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十二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推荐交通局维稳安保工作汇报精选(6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主题度意识形态工作汇报材料精选(13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精选高校后勤党总支秘书工作总结通用(2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关于村级工作汇报材料如何写
- [ 工作总结报告 ]关于工作汇报格式范本(9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2024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工作报告(六篇)
- [ 工作总结报告 ]关于军训总结怎么写(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