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企业文化 转正申请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半年工作总结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四篇)

    栏目: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网络 作者:风月无边 时间:2024-02-22 16:09:23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一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知道不露痕迹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获得他们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说实话,有太多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激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如果要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是不是也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呢?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敬请同仁批评。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和一个作文教学的研究者。

    我们学校正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学校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年必须订阅一些与语文学习、研究相关的报刊,学校在经费上适当给予补助;鼓励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和教育教学论文并给予较高的奖励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师的成长。仅仅是从20__年到现在,笔者就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30余篇,这样不仅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质上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我经常将个人的作品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流,交流写作的得失,交流写作的技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50余篇(首);在刚刚结束的20__年高考中语文成绩名列本地区前茅,我想作文一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申请了一个市级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阅读积累·咀嚼消化·感悟创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苏省作文大赛中我校选手获一、二、三等奖人次居全省前列,学生发表作文300余篇,学校校刊《风帆》在兄弟学校享有盛誉。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和有方法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学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课题。

    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谈到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实例。《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题的提出与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不无关系。在全校上下积极申报校本研究课题的氛围中,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就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一箭双雕”,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务的同时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目前,我们的课题已经结题,一本有关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即将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高中三年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高中三年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此外,每学年订阅报刊杂志时期,要求学生在老师开具的若干目录中选择订阅。这些目录包括《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读者》《意林》《语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网上交流平台,如“阅读bbs”等。

    “阅读bbs”是学生最喜欢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在校园局域网上开设一个专区进行阅读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台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小平台,每个小平台下又有班级交流平台。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做好各个平台(论坛)的版主,每天实时为学生解决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鼓励各班语文教师随时(尤其是假期)参与与学生的交流。

    3.开放阅览室,让学生阅读有地方

    阅览室有两种:常见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我校图书馆藏书30万册,订阅期刊100余种,三个大型阅览室可供300位学生同时阅读;网上阅览室就是学校与一些著名的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打开网络,进入学校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作品,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下载保存。当然,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都经过了过滤!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这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时间有地方阅读,又有东西可读。

    4.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总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定会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文教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二

    一.高二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__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学校实行了文理分科,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不过是“鸡肋”、“豆芽”,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甚至出现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现象,认为“人文科学”比不上“科学技术”, “得理综者得天下”、最终学文科的都是成绩不行的,而学语文,“就像吃中药,吃与不吃都没什么明显的效果”。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1.理科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

    现象一:理科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很抱怨,说语文学习没规律,学了跟没学一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没时间、没动力做语文作业,有学语文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题目,成效立竿见影。

    现象二:对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很重要的一环“朗读”,许多理科生认为像教师示范朗读、自读、默读等都是在浪费时间。

    现象三:理科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评讲考试试卷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有些人偷偷在课桌底下看杂志或做其他科的作业。

    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科生不爱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把激发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日常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均衡学习各科的能力不强

    本届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二届,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既要每天应付大量繁复的数理化作业,又要应付本年6月份的学业水平考试(相当于小高考),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学习内容矛盾中,学生欠缺科学分配各科学习时间的能力。结果把本来不能像理科那样立竿见影的语文学习课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⑵学生学习功利心强,认识上存在偏差

    语文学习是一个“持久战”,需要耐心和恒心,急功近利搞“闪电战”是看不出成效的。但理科班学生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成绩退步。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功利心理的学生对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就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

    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考在课外,功在课内”。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我们从基础开始日积月累,没有恒心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课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

    ⑶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各学科之间尚缺乏一种“一盘棋一起下”的全局观念

    这种观念致使本位主义色彩十分浓厚,教师纷纷向学生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分身乏术,尤其是理科生,在数理化巨大的分数诱惑下(语文主观题写100个字最多也就5分,而理科一道大题就十多分),只能在一番权衡之后,把语文抛在一边,成为“鸡肋”。

    ⑷语文同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不同。

    ①理科以探究式的研讨入手,每一个环节有逻辑性,而且每一个步骤不可以跨越,学生会循着一定的规定来进行,而语文却是要学生把握一定的思想感情来思索别人的思想,用语言来表现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情感,这样,就显得有很大的主观性,不易把握。而且语文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积累,要求有很强的基础,而一般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机械的学习记忆,没有正确的语文素养的培训,这就使得高中阶段不能够连结。

    ②理科学习在于掌握规律,追求的是精确性,理科的标准是规范的、统一的,理科强调客观事实,学生喜欢理科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有规律可循,它有较高的效能度,而语文却不是,学生答语文题往往是凭感觉,学好语文,仅凭感觉是不行的。

    二、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气功冥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和《唐宋散文选读》应重视作品的阅读欣赏实践,教师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找寻资料;可组织诗歌散文朗诵会或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和多媒体展示会,交流阅读欣赏心得。还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仿写古代诗词或撰写对联,撰写鉴赏小论文,编纂自己的古代诗歌散文集。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向学生推荐《咬文嚼字》等语文报刊,指导学生对教科书、报刊、商品包装、街头广告、电视字幕、播音员用语进行纠错。可以自己编写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还可以与必修课中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与高考的语文文字应用题结合起来。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视其积极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较高的语文修养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偏科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三

    一.高二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__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学校实行了文理分科,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不过是“鸡肋”、“豆芽”,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甚至出现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现象,认为“人文科学”比不上“科学技术”, “得理综者得天下”、最终学文科的都是成绩不行的,而学语文,“就像吃中药,吃与不吃都没什么明显的效果”。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1.理科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

    现象一:理科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很抱怨,说语文学习没规律,学了跟没学一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没时间、没动力做语文作业,有学语文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题目,成效立竿见影。

    现象二:对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很重要的一环“朗读”,许多理科生认为像教师示范朗读、自读、默读等都是在浪费时间。

    现象三:理科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评讲考试试卷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有些人偷偷在课桌底下看杂志或做其他科的作业。

    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科生不爱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把激发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日常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均衡学习各科的能力不强

    本届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二届,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既要每天应付大量繁复的数理化作业,又要应付本年6月份的学业水平考试(相当于小高考),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学习内容矛盾中,学生欠缺科学分配各科学习时间的能力。结果把本来不能像理科那样立竿见影的语文学习课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⑵学生学习功利心强,认识上存在偏差

    语文学习是一个“持久战”,需要耐心和恒心,急功近利搞“闪电战”是看不出成效的。但理科班学生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成绩退步。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功利心理的学生对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就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

    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考在课外,功在课内”。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我们从基础开始日积月累,没有恒心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课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

    ⑶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各学科之间尚缺乏一种“一盘棋一起下”的全局观念

    这种观念致使本位主义色彩十分浓厚,教师纷纷向学生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分身乏术,尤其是理科生,在数理化巨大的分数诱惑下(语文主观题写100个字最多也就5分,而理科一道大题就十多分),只能在一番权衡之后,把语文抛在一边,成为“鸡肋”。

    ⑷语文同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不同。

    ①理科以探究式的研讨入手,每一个环节有逻辑性,而且每一个步骤不可以跨越,学生会循着一定的规定来进行,而语文却是要学生把握一定的思想感情来思索别人的思想,用语言来表现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情感,这样,就显得有很大的主观性,不易把握。而且语文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积累,要求有很强的基础,而一般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机械的学习记忆,没有正确的语文素养的培训,这就使得高中阶段不能够连结。

    ②理科学习在于掌握规律,追求的是精确性,理科的标准是规范的、统一的,理科强调客观事实,学生喜欢理科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有规律可循,它有较高的效能度,而语文却不是,学生答语文题往往是凭感觉,学好语文,仅凭感觉是不行的。

    二、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气功冥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和《唐宋散文选读》应重视作品的阅读欣赏实践,教师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找寻资料;可组织诗歌散文朗诵会或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和多媒体展示会,交流阅读欣赏心得。还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仿写古代诗词或撰写对联,撰写鉴赏小论文,编纂自己的古代诗歌散文集。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向学生推荐《咬文嚼字》等语文报刊,指导学生对教科书、报刊、商品包装、街头广告、电视字幕、播音员用语进行纠错。可以自己编写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还可以与必修课中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与高考的语文文字应用题结合起来。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视其积极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较高的语文修养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偏科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四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推荐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总结(精)(四篇)
    最新支部建设会议记录总结(四篇)
    描写工作能力改善提升建议总结(4篇)
    主题家庭成员政审表填写内容模板总结(4篇)
    关于出纳个人工作总结(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