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职业工作总结 行政公文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读后感

    巨人陨落读后感5篇

    栏目:读后感 来源:网络 作者:紫竹清香 时间:2024-02-29 01:12:22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通过有计划地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书中的主题,理解作者的用意,这有助于我们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巨人陨落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从小我对历史便没有太多兴趣,感觉这些历史事件似乎离我很遥远。这本书却让我对一战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实的历史事件随着小说中五个家族人物的爱恨情仇而展开。

    小说里的五个家族分别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因此作者着重描绘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纠纷。印象深刻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在英军炮火轰炸下艰难的战壕生活;正式战争开始前英德两国士兵们越过无人区,在平安夜里互相问候,交换礼物;英国指挥官愚蠢无能直接把十几岁的年轻小兵推到战场的无人区,列队站立成为德国枪口下的炮灰。

    主角之一是俄国的工人阶级,当时沙皇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人人为了一个面包可以牺牲很多东西,极境下最底层的革命者奋力崛起推翻沙皇,那一刻我似乎亲生经历了这热血沸腾的年代。

    还有两位女性,一位时英国贵族女爵,一位是平凡的人家的女孩,她们联手为争取女性权利而奔走:支持妇女参政,争取妇女投票权。书中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在推动历史进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厚厚的三大本书,看起来却一气呵成。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在书中可以看到人们不断的追求美好、幸福、和平、平等,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奋力抗争。

    终于得空来写书评。天呐我哪有资格来评论这本书,每一章节 每一个人物 细节的描写都让我惊叹于作者的缜密。

    我最害怕的是我被一家之言蒙蔽了眼睛。我在教科书里遇见的列宁没有狂躁,丘吉尔没有这么残忍好战,托洛茨基也没有如此软弱。当然作者写出来的也只是他们的一面,他们依然伟大,只是也和常人一样存在些微瑕疵。我只是个普通人,但在某些事上我却会对自己十分苛刻,那份执着更多情况下是在毁灭自己,不管是精神 心态 或者是健康。我不允许自己的失败弱小无力,我想成为一个完人,可是哪里有完人?

    我依然有讨厌的人物。奥尔加的傻 菲茨的傲 列夫的无良都让我恨的牙痒痒,领导者的无能与自私带来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生命陪葬更让我唏嘘不已。我庆幸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感恩生活的美好。

    看了这部书里的爱情,我对这件事情更加的谨慎了。我羡慕茉黛和沃尔特,但却一次次的为他们间的感情感到担忧,会不会输给旁观者的态度?会不会输给柴米油盐?他们一起经历了战争的隔绝所以每一天都在感谢心上人在身边,可是这种由失去造就的珍惜始终让我觉得有些唏嘘。我更喜欢格斯和罗瓦,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倒是让我觉得多了份真实以及美好。

    小人物的崛起让我读的酣畅淋漓!爽快!耶稣比利说我们不靠出身,我们要看的是清醒的头脑,未来是我们的!ok我会好好努力的。我会去努力学习比利的坚韧,格里的隐忍,艾瑟尔的自强,茉黛的独立,米德里尔德的大胆,诸多诸多。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朝着内心的理想努力奋斗吧。艾瑟尔花了七年才重新走进议院,我的时间还长。

    一战的硝烟下,每个人都在热烈的生长着!

    肯福莱特讲述了一战中五个家庭的故事,其虽处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社会阶级,但在肯福莱特的笔下,却因一战中发生的各种故事,而相互之间产生了各种纠缠。当沉入到书中的故事,斑驳的历史,波澜壮阔的世界,不由感叹那段历史的残酷以及书中各位人物命运的崎岖!

    从书中可以看出,肯福莱特作为一位作家,有着超乎常人的近乎苛刻的严谨,书中现实与虚幻交织,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入故事情节,使人分不出哪是真实,哪是虚构,细细读下来,仿佛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而就是以上帝视角对当年发生的真实的事件的记录,肯福莱特,不愧经常被冠以“全球读者xx个通宵读完一本书”的作家!

    对于这个上帝视角,肯福莱特真正做到了,同盟国与协约国,肯福莱特并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而偏袒哪一方,他都是客观的讲述,而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描述,他也没有因为他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全盘否定,相反,我认为他对十月革命充满了赞美,俄国工人和农民奋起反抗推翻贵族统治的那一段描述读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我猜当时肯福莱特写这一段时应该也是充满激情的吧!

    同时,这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却并不生硬,书中处处充满了温情,包括工农阶级的觉醒,共产主义的诞生,女性地位的上升,超越国界甚至战争的爱情,对苦难人民的不屈奋斗的赞美等等,所以,当沉浸书中,经常会被书中的情节调动感情,或悲伤,或激动,或愤慨,或欣慰……作者的人文关怀让这本书读来很舒服!

    书中的战争以及各个国家政权的更迭构成了主要的世界观,但书中的爱情线却更让人印象深刻,更让人迷恋。

    格雷戈里和卡捷琳娜的爱情读来让人揪心,卡捷琳娜首先选择了弟弟列夫,因为他高大帅气,能说会道,哪怕是格雷戈里从警察手里救了她。后来弟弟用哥哥的机会去了美国,全然忘记了身处俄国的哥哥和恋人,以及他的还没出生的孩子,哥哥格雷戈里开始照顾她们,哥哥也就成了所谓的“接盘侠”,日子再苦,形势再危急,格雷戈里也没有放弃他们母子,最终打动卡捷琳娜收获爱情!我想此时格雷戈里的爱才是真爱!

    沃尔特和茉黛两人虽一个在同盟国,一个在协约国,身处敌对阵营里,但他们的爱情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战争,战争四年,通讯联系几近于无,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这份坚守令人动容!

    比利和米尔德丽德、艾瑟尔和伯尼、格斯和罗莎的爱情故事略显平淡,但他们让我们知道爱情应该建立在共同的追求上,在爱情面前,其他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足为道,哪怕一方贫穷一无所有,哪怕米尔德丽德已有一儿一女,哪怕罗莎只有一只眼……但他们最后都成功克服了一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至于菲茨赫伯特伯爵,可以看出他是爱他的祖国的,但是他的思想太保守,一直在努力维持着自己贵族的地位与财富,同时,因为所谓的地位,玩弄了包括艾瑟尔在内的多位女性的感情,其漠然的行为真是令人厌恶!对于这位伯爵,结尾的一段,艾瑟尔牵着菲茨的私生子在议会的大楼从菲茨和他的正统儿子面前走过,全是给他的一个最残酷的报复了!

    用“历史小说”来形容《巨人的陨落》应该是比较贴切的。肯·福莱特用巨大而精彩的篇幅将一战前后时期的国际形势、国家状态、民众情绪描摹得鞭辟入里,真的能让阅读者埋头其中,沉浸在一个个异乡国度里,流连于一段段动人故事里。

    书名叫做“巨人的陨落”,是一个对当时世界环境的生动比喻。“巨人”代表了英德美法俄等强国,代表了各国的统治者,代表了世代传承的贵族。在一战这个残酷的绞肉机中,“巨人”们划分阵营、互相攻伐,最终纷纷“陨落”。不过,大矛盾必然激发大变革,有陨落必有崛起,每个国家都发生着巨变,造就了一批新的统治阶级和群体。

    在战争还未爆发之前,因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各国国力昌盛,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实力迅猛发展。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德美法俄等国紧随其后,几乎整个世界都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强国的附属。各国国民生活水平相比农业社会实现质的提升,无论是物质温饱还是精神教育,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可是,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欧洲强国倾尽所有资源投入到战争中,生命、物资、武器等等,只要能够帮助战争取得胜利,就不惜血本。最终,参战国满目苍夷,经济遭受重创,前线无数生命毫无意义地逝去,后方无数生命忍饥挨饿地挣扎。即便是最后参战的美国,也经历了生命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战后世界格局改写,美国毫无疑问成为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而英法虽然成为战胜国却外债高举,至于战败国德国、奥地利等则背上了沉重的赔款负担。显而易见,欧洲成为了战争的失败者。

    没有战争的刺激,各国政局相对稳定,无论实行民主制度还是专制制度,经济的发展暂时冲淡了国内矛盾。俄国沙皇专制下,等级森严,农民几乎没有地位可言;德国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议会形同虚设;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是当时国内两大政党。在战争的冲击下,各种矛盾逐渐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外强中干的俄国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就爆发了革命,沙皇失去统治地位,专制制度被废除,走资本主义之路还是共产主义之路在国内摇摆不定。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皇帝也在耻辱和压力中退位,共和制度被建立起来。在英国,自由党产生内部分歧逐渐走向分裂,而工党慢慢崭露头角。战争,似乎扫除了专制的阴霾,迎来了民主的光亮。

    贵族,在欧洲各国是普遍存在的阶级,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国家权力。英国的上议院仍由贵族掌控,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并未完全被限制。德国和俄国则实质上完全处于贵族统治下,民主仅仅是一种形式。贵族拥有天生的崇高社会地位,拥有继承的巨额财产,生活普遍要比普通民众好上千万倍,每天都在聚会社交、穿着打扮中消磨时间。然而,战争将这一切“美好”摧毁了。民众通过战争看到了统治阶级的无能和腐败,于是革命和改革应运而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相继被推翻,建立共产主义政权;德国在战败后求助于共和制度;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上议院权力被进一步削弱。贵族的地位一落千丈,原来的弱势阶级和群体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战争在无意中带来了多么正面的影响,其本质依旧是残酷无情的。生命、爱情、亲情、友情、财产······都被战争机器践踏得粉碎,在这些面前,任何的正面都微不足道。

    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的各种规模战争,理由千奇百怪,有为利益的,有为面子的,也有无端起哄的······但每一次战争,都暴露了我们的无知和愚蠢。

    其实《巨人的陨落》这本书,很早便收入囊中了,但一直被琐事所扰,读来断断续续,想想还是搁置一边,等待闲时。所幸这阵子稍微有些空闲,终于拜读完毕,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先说说对这本书的总体印象吧。个人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是透过它,你有意愿、有兴趣去了解以往你不熟悉的世界,去获取你所缺乏的知识,而《巨人的陨落》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历史小说,这里面不仅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有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很容易让人有种自然而然的带入感,仿佛身临其中,肯叔沉稳的文字叙述,精致的细节描写,庞大的家族纠葛,充满矛盾、对抗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严谨认真的历史观,一击便击中了很多人的心灵,无怪乎这部作品受到全球千万读者疯狂追捧,一跃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作品。

    肯叔将故事的时间轴设定为1911年—1924年,一战前后。看似波澜不惊的世界局势,实际上正酝酿着一系列的剧烈变革,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已走到了水深火热、日益胶着对抗的阶段,一点火星便能引来世界巨变。肯叔从几条线着笔写出五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向我们揭露了整个时代变革的脉搏,故事从叙述一名不列颠岛上的未成年矿工经历着他人生中一大考验——来自其他矿工的欺凌捉弄开始,讲到富有的英格兰伯爵为即将到访的乔治五世进行紧张的筹备,接着又说道在沙皇残暴统治下的青年工头向自己的杀父仇人做着生产演示……看似各自独立、迥然不同的人物命运在历史的浪潮下已相互交织纠葛。书中人经历纷繁复杂的变化,而我们则看到鲜活生动的历史:一战、十月革命、凡尔赛和约……紧凑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人目不暇接,这也许就是众人手不释卷的原因吧。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那样,肯叔讲述的这个时代,同样繁荣与腐败共生,热情与冷漠相伴,昔日的权威正统正逐步走向没落,而来自社会底层的新兴力量不断崛起。对于昔日大英帝国、固步自封的权贵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寂寞无奈的时代。用内忧外患来形容英国当时的处境其实是比较贴切,内部固守传统与改革创新持续对立,阶级矛盾和地区分野时常引发社会和政府内部的冲突;在外部,英国正陷入一战的巨大冲击,逐步失去霸主地位。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于英国、世界、劳苦大众、平民阶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不破不立,越是走向穷途末路越需要有人在背后助推一把。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然而,对于有英雄情结的我看来,正是有了这些敢为人先、不断抗争的英雄们,历史才有了今天的面目吧。无论是代表女性意识觉醒的艾瑟尔、茉黛,还是代表工人阶级、劳苦大众崛起的比利、格雷戈里,他们都积极向上,热情似火,为了个人的命运勇敢地与整个社会的偏见、不公积极抗争,显示出了完全、极致的生命之美,就像一团团红色火焰照亮了20世纪初黑暗沉寂的天空。

    最后,就以这句彰显英雄色彩的话结尾吧: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推荐阅读:
    巨人陨落读后感5篇
    被嫌弃的松子读后感5篇
    教育输在细节读后感6篇
    最新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优质10篇)
    精选《时间简史》读后感汇总(二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