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演讲稿 名人名言
  •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600字作文

    生命资源作文600字(3篇)

    栏目:600字作文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5-26 21:50:27

    生命资源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如果没有了水,也就意味着“母亲”没有了血液。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水,在你的眼里可能像阳光、空气一样普通,普通到你丝毫没有想过水的意义。然而对于黄土高原上的他们……广阔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黄土深厚,拥有无可比拟的深厚与凝重,然而这里自然条件的严酷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极度缺水的陕西省北部地区,水是最宝贵的生命之源,是那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们终生奋斗的冀望。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市,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成了老乡们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没有水,只好花钱到远处去买,水比油还贵,买不起,只好喝水沟里的高氟水,哪怕明知道这水对身体有害。(这水含氟太高,不少喝高氟水的人都患上了俗称“大关节”的氟骨病。)

    白于山区位于陕、甘、宁3省区交界处,由于海拔高、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埋藏深且含高氟,不能直接饮用,致使这里成为吃水最困难的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连喝的水都没有,哪里还有水洗脸?有时全家人用一碗水把脸擦擦就出门,就这也算极其奢侈的事情!由于用水奇缺,白于山区的人们个个都很节约水。淘过米的水洗菜,洗过菜的水洗碗,洗过碗的水喂牲口。”榆林市慈善协会秘书长刘振华说,至今榆林白于山区仍有40万人饮水困难,为此,榆林市12家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各界人士为“让40万人都喝上净水”奉献爱心。

    生命资源二

    ;

    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拥有无限潜力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生命的活力呼唤出来,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操作、想象、观察、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尝试着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中打实基础。《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这个特殊工具来说,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无法在表达中运用。为此,开学初,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册子,专门搜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一些名人名言、美词佳句、对联、笑话、绕口令、歇后语等,整理自己创作的故事(听别人讲或自己看的故事,动笔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写明白)。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小组交流搜集内容,评选最佳收集小能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小册子写满了,积累与运用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让学生在自由放飞的想象中孕育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一本教材,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想达到举一反三,方法很多。我喜欢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授完《七色花》一课后,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使用呢?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瞬间出现了几十种想法。李亚楠同学的作文《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被收集到了班级作文集锦中,转抄到墙报上,邮寄到《小学生学习报》编辑部后被采用。后来,我又让学生续写《第六颗钻石》、《中彩那天》、《猪八戒吃西瓜》等等,让学生自编童话,办童话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中迸发写作灵性。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其实,“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作文之本。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生活,解决写作素材欠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鲜活动人。按一定的顺序写,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项目之一,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后,我带领学生按参观的顺序参观了我们的学校,几十名学生把学校写的如诗如画般的美好,令教师赞不绝口。为加强训练,我又带领学生参观了我校刚刚建成的住宅楼,让学生随笔写下了自己参观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有十多名学生的本次作文入选在作文集锦中。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我让学生们自带自己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认真观察水果的颜色,触摸水果的形状,品尝水果的滋味,小组交流评议以后写成文章,效果很好。后来,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就放手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观察自己家中喂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活动情况,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来校后小组交流观察情况,然后写成文章。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植物(月季花、松树、广玉兰),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盒)等等。在观察、触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捕捉瞬间,及时取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好方法。记得三年级的下期,有一天上课前,我发现教室门前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原来是我班刚从武术学校转来的和万里同学在给同学们表演武术。当时,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同学们乘兴到草坪地观看和万里的武术表演,有一个要求,把精彩的表演在纸上“讲”给我听听。此次作文同学们既写出了和万里表演的过程,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真情实感。现在我们班学生最爱上语文课,最喜欢写作文。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让学生在观察、触摸的基础上,自觉练笔,放胆表达,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在“纸”上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挥特长。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在学科整合中发挥特长。去年元旦前夕,我动手为我班81名学生每人制作了一份贺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贺卡的图案,书写合适的祝语。例如;成绩优秀的同学写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绩合格的同学写上:“努力吧,相信你是最棒的!”;成绩差的同学就写上:“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同学们拿到贺卡,有的心花怒放,有的热泪盈眶。我启发同学们:新年来临之际,想不想也动手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亲人?一节课外活动课结束了,82张鲜活的贺卡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都一张张呈现在老师眼前。我被同学们新奇的构思,独特的表白感动了。发现了同学们喜欢动手操作,我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办剪贴报,将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图片剪下来,贴在纸上,附上插图或者留言。操作熟练后,放手让学生办手抄报。初办手抄报难度大,我让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擅长绘画的插图,钢笔字写的好的编写;有审美能力的设计版面。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慢慢放手,独立完成。除此之外,还进行绘画训练,组织了班级绘画展。如今,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共收集贺卡80多张,剪贴报、绘画报、手抄报共200多份。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足以让我为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叹服。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的点滴尝试。今后,我将沿着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挖掘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生命资源三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都将停。因此,我们应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你知道吗?明天可能没有水喝

    虽然地球上的江河、湖泊、海洋很多,水储量很大,但是人们可利用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在世界总储水中,97.5%是海水、咸水湖、的咸水,不能被我们直接利用。淡水总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且又因某些原因,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仅占其中的一部分。

    山东是一个贫水的省份,就以济南为例,“泉城”早已名不符实。1988年3月25日,群泉沉睡了,停涌时间长达两年半之久,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中国青年报》曾刊登过一张照片:一群小学生满脸忧虑的地举着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救救我们吧!水被污染了,我们要喝清洁的水!”“要喝清洁的水”多么可怜又揪心的要求啊!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当淡水枯竭的时候,濒临死亡的人终于醒悟——人不能等到自己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时,才想到应该去爱护我们的水资源!“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无法替代、极易受污染的,因此必须备加保护。

    “停电了,蜡烛可以给你带来光明;道路不通,可以另批新径;水污染了,水没有了,水无法代替”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荒已经向人们逼近!这是铁的事实。明天可能真的没有水喝!惜水节水迫在眉睫!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推荐阅读:
    生命资源作文600字(3篇)
    元旦作文600字作文(三篇)
    最新春天的田野作文600字(六篇)
    2024年亲情无价作文800 亲情无价作文600字(八篇)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作文200字 关爱留守儿童作文600字(7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