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个人简历 经济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全文5篇]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上花开 时间:2024-05-27 12:45:49

    第一篇:【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区域活动又马上开始了,我针对前面几次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有的区域孩子多、挤;有的区域无人问津)进行了调整,包括投放的材料及目标的设定,并及时投放和更换区域材料。同时,在选择区域时,针对个别孩子不遵守规则,我采用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选区域。

    这时候,贺文君小朋友一边举起小手,一边又和旁边的邹思颖小朋友不停的说话,我一直没有叫他的名字。他看到江信佚和朱潇然小朋友走进益智区,选中他喜欢的积木准备搭建时,他紧张了,急得直跺脚,嘴里还嚷嚷着:我要去益智区搭建......当进区人数已满,委屈的大哭起来。

    因为,那是他最喜欢玩的区角。我走过去和他交流,和他说为什么刚才老师没叫你的名字,等会你表现好了就可以去玩了等等。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不以为然,一直哭闹不止。后面我给他冷静的时间,而我去观察其他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孩子哭闹一阵后,看着孩子们都在开心地玩,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了。等孩子的情绪平稳后,我走过去与贺文君小朋友沟通,孩子变得温顺了,认识到了自己没有遵守规则,以后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很聪明,都会察言观色。当自己犯错时,很多孩子常常用哭来为自己解脱,有的孩子则喜欢乱发脾气或对老师不理不睬。通过这件事,让我发现了冷处理法的效果,同时也让孩子知道:这样发脾气,哭闹是没有用的。我想孩子经过这个过程,他会意识到倔强、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作为老师,对待个性倔强的孩子决不能随意的训斥,而应该采取冷处理,然后用激励的手段正面去引导孩子。

    第二篇: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发脾气是孩子不安或者愤怒的表现。孩子最初发脾气,是因为不能够做或者不被允许做他想要做的事时他感到挫折的一种表现。此外,由于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词语来解释他的感受或者告诉别人他想要什么,这时他也会发脾气。孩子失去控制,这对他自己也很可怕。

    一、对付孩子发脾气的方法1.父母能通过下面的方式对孩子的发脾气作出反应

    (1)承认孩子的感情。(2)找出他发脾气的理由。

    2.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来承认孩子的感情。例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生气,但是你现在还是不能吃饼干。”对孩子的解释应该简短而且是用平静和关心的口吻。

    3.父母能帮助孩子处理他的情感并且恢复自控力,但不必因孩子发脾气就对他让步。如果转移孩子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父母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让孩子单独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待一会对他有帮助,父母也应该试一试。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给他他想要的东西。这些方法会使孩子意识到,父母已经明白他的感觉有多么糟糕,但是如果将发脾气作为自己想随心所欲的一种技巧是行不通的!等孩子平静下来,一个温暖的热烈拥抱能使他再次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

    4.父母必须承认,这些行为是孩子发展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孩子必须认识到,那些规则和限定是不会更改,而且父母期望严格执行它们。父母应该态度镇定、充满慈爱和对孩子的支持,用一种平静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有抵触时,避免对孩子尖声喊叫或者变得感情用事。孩子表现出他的愿望的表现正反映了他内在的冲突,渴望独立自主,但这并不能表明孩子想激怒或者违背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二、发脾气和其它负面情感在大约三岁时开始减少在三岁以前,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持一致的规定和行为约束,孩子在处理情感和按照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上就会具有更多的内在控制力。孩子不再需要被提醒纪律或者是考验这些限制。他能够依赖他自己的个人期望。孩子可能会发现,让父母或者其他的亲人加入到关于愿望的辩论或者竞争中来是件有趣的事情。这些小插曲显示了孩子的能力,他已经意识到操纵控制的力量,它对孩子在未来的快速发展大有裨益。

    三、处理孩子愤怒的方法孩子需要明白,愤怒是一种自然和合理的情感。他们也需要知道引起他们愤怒的原因。愤怒的情感不应该被抑制或者被忽视,相反应该用建设性的方法予以承认和输导。孩子的愤怒通常是由于挫折和压力引起,这两者都可以被人为的降低。父母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发泄愤怒的感觉。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释放愤怒的方式。可以选择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跳跃、击打枕头、把(内装豆子)沙包扔进洗衣篮里、到室外散步、跑步或者大声叫喊。父母需要从身体上安慰他们的孩子,显示出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并且用爱来平息孩子的愤怒。

    四、孩子需要偶尔认定他们的独立并且表达挫折和愤怒的感情在那些孩子不能公开表示愤怒的环境里,孩子看上去更有依赖性、很安静和被动、喜欢模仿而缺少个性,很少能处理困难或者混乱的局面。为了使他们对长大以后的复杂环境有所准备,孩子看上去似乎需要体验这种激烈的行为。

    第三篇:教学随笔: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教学随笔: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见得世面多了,聪明了,但是问题也多了,有时候老师必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家人对孩子的宠爱,凡事千依百顺,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倔强、自私的个性,因此现在的幼儿园中,不乏倔强的幼儿,倔强幼儿的思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自我中心不仅在他们的言语中,也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在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任性、哭闹,甚至打斗的行为状况。但是孩子虽小,可都有个性,我们老师在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时,我们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我班有个小朋友叫刘肇维,在N2时老师就发现了他是个倔强和脾气暴躁的孩子,只要事情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发展,他就会大发雷霆,敲桌子打椅子,躺在地上打滚哭喊,现在升入K1这种性格没有任何改变。这一天在吃下午茶时,他吃完了他喜欢的馒头,还想再多吃一个,但是没有多的馒头给他了,他就开始发泄他的情绪了,老师们都去安慰他,没有效果,上英文演艺课的时间到了,他还在椅子上大哭,并且哭喊着要演艺课的老师来他的班上上课,他不要离开他自己的班,我不断的安抚他,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这使得我不禁火上心头,但随即我又压下怒火,想了想处理方法,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则关于教养的视频,视频里提到了冷处理法,所谓冷处理法就是当幼儿不良个性发生时,将他置于一边,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个性就有可能消退。我把他放在演艺课室的门口,让他看着其他幼儿上课,他个性虽然很倔强,但非常聪明,看到同伴们和老师玩得很开心,而他只能眼看着,渐渐的他不再哭泣了,他慢慢走到老师的身边,表示他想上课。下课后,我和他谈心,告诉他这样的任性行为是错误的。当他回家时,我把他的行为反应给了家长,妈妈说,他在家里最会见风使舵,看到家长真的生气就会乖乖听话,尤其怕爸爸用藤条打他,希望老师严格地管教他,不然他会不怕老师还会骑在老师的头上,并且表示支持老师,不会投诉老师。我听了他的妈妈的话,心里很欣慰,虽然作为老师不能做伤害到孩子的事情,但家长的态度是正面的,不会袒护自己的孩子。第二天早上,肇维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老师道歉,他的奶奶对我说,昨天回家爸爸和妈妈教育了他,并让他向老师道歉。

    对待个性倔强的孩子决不能随意的训斥,而应该采取正面引导,激励的手段,那就是讲道理,通过讲道理来改善孩子的个性行为。当有情况发生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客观的分析原因。帮助幼儿查找发生倔强的原因,然后耐心、细致地为幼儿讲明道理。孩子在逐渐长大,其实他们懂得很多道理,只是在发脾气时,控制不住自己,为了进一步让他懂得倔强是达不到目的的,更重要的是要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今后,如果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时,我要抓住机会教学,让幼儿们参与讨论,步步引导,让他们说说哪些是错误行为。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

    第四篇: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推荐)

    《爱发脾气的孩子》讲的是一个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在本课中第2至第5自然段介绍男孩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思考:1爸爸想了一个什么办法?2.小男孩有哪些变化?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课中的难点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儿说的话含义深刻,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围绕“发脾气和钉钉子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理解无法填平的洞?”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复习导入,然后进入课堂。

    一、成功之处:

    教师教态大方自然,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在课堂上教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的跟孩子们沟通交流;在本课中理解词语“大发雷霆”中同学们的体会不错,有的说脾气暴躁,有的说火冒三丈,还有的说怒发冲冠等,说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的词语很多;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小男孩对爸爸说不再需要锤子和钉子的时候,能联系实际,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突破难点时,应该直接让学生体会钉钉子与发脾气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明白发脾气给朋友造成的伤害好像在木桩上钉钉子留下的洞。在第三环节的过渡语上自己有些慌乱,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的用意。2在课堂中学生的朗读不多,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朗读。3最后一个自然段隐含的深意,师应该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节奏有些快了。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思: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好课?在课堂中如何驾驭学生的情感,做到课堂游刃有余学生学有所得。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足,不够深刻,没有真正明白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将文本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教学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课也要做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你就要想好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要为这个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这堂课的时间及顺序。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所教的知识。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寓教于读,以读促悟,善待“插嘴”!

    《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课,讲了一个小男孩很爱发脾气,在爸爸的教育下改掉坏毛病的事。

    本课我采用了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的方法,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质难点,质疑而问,比如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让他往木桩上钉钉子?钉钉子和发脾气有什么关系?男孩子为什么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此时,我没有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读文,在读中解疑。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读和我的适时点拨,明白了发脾气好比在别人身上钉钉子,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好比拔掉钉子后留下的洞。

    樊博文同学插嘴问“木桩上的洞填不平也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这个男孩会非常难受呢?”我先一楞:这正是我马上要提的问题,还有周济翔等几个平时最爱插嘴的学生也在附和着,我顺势引导,说:“这正是我要问的问题,你能回答吗?”他摇了摇头,认真地和同学们一齐思考,忽然陈果插嘴叫道:“爸爸让他发一次脾气就在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他每钉一颗钉子就代表自己又发了一次脾气,虽然他向同伴道歉,可道歉有用吗?他的朋友不是照样越来越少吗?”赵治斌也说到:“他的朋友少是因为他伤害了朋友。如果他伤害到我,我也不会再理他的,他当然难受啦!”同学们经他一提醒,便纷纷举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当时我想:正是这两位同学的“插嘴”带动了其余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得以从学生口中说出,不然从我口中宣布答案后,学生一定又是一副似懂非懂、没有兴趣的表情,那样教学效果可是大打折扣哦。

    课后我认真反思,觉得教师应善待这种“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我认为有时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鲇鱼效应” 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这几个会“插嘴”的同学不正是那几条“鲇鱼”吗?保护这种“插嘴”,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一味受到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使他们以后连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严禁学生上课“插嘴”,而是友善地默认了这种“插嘴”。我趁热打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以后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发脾气不好,会带给别人伤害;有的说:尽最大努力控制自己„班里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他们更深刻地体会了课文内容,悟出课文揭示的道理,从而激发情感,受到教育。

    整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寓教于读,以读促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反思性教学方法。因为有了反思,才能有效结合教研,开拓研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研究实践;有了反思,就能促进教师与课改、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能达到“教学相长”。

    2024年4月11日



    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全文5篇]
    县委书记在X县“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辅导报告会上的讲话
    赴**地区特色小镇考察报告
    在省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公司党委书记七一专题讲稿(仅供学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