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总结范文 担保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语风铃 时间:2024-06-02 09:45:25

    第一篇: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央提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按照这一部署,各级党组织均成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选育、人才培训等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或继续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职能部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不够,机构设置与应该担负的职责还不相称。当前,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虽然均已成立,但其规格、编制、投入等还不够完善。从人员组成上看,大多是一些相关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领导还是没有真正将人才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对这项工作的关注也大多体现在与所在单位相关利益的活动,这对组织部门抓好日常工作协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客观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人才工作的健康协调开展。

    二是各类人才界定标准不够明确,工作推进与党管人才的要求还不相符。按照“四个尊重”和“四个不唯”的人才选育理念,人才的概念基本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央“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但同时也对具体的人才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进行准确统计,但对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如何进行界定相对较难,这就造成这几类人才数量及结构统计上的不准确性,从而影响到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是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机制运行与管好用活的目标还有差距。以前人才工作一直由各级政府牵头抓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都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操作,人事、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多年的人才工作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工作模式。现在中央提出人才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虽然明确指出组织部门管人

    才就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但作为基层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该怎么抓,抓哪些方面,抓到什么程度,各级均无具体规定。

    四是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缺乏,机制体系的现状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适应。不管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训都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证,但各级财政直接拨付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经费比较有限,大部分涉及到人才工作的经费都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培训费的形式下达各职能部门,但这部分资金使用均受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限制,加之行业规范和要求不同,各类人才工作经费整合使用难度较大,导使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最根本的就是要走创新之路,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上不断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首先,转变人才工作观念是前提。要大力宣传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认识到坚持党管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的需要,是大力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转变“管人”观念,既注重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做好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培养和保障,鼓励和引导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理顺人才工作关系是基础。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中,组织部门作为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的部门,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来抓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人才力量和资源整合,人才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人才工作检查、监督、落实工作等重点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沟通,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既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间又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有效措施,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再次,创新人才工作制度是保证。要坚持以“刚性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相结合、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级各类人才考核制度,其结果与人才的使用、升降、待遇挂钩,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要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在内的服务保障,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科学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弥补欠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最后,创造人才工作环境是关键。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现有的人才培训基地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配置,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要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人才工作经费,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和个人捐款为补充的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体系。采取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会议表彰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使各类人才在环境宽松、心情舒畅的氛围中干事创业,回报社会。

    第二篇: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央提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按照这一部署,各级党组织均成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选育、人才培训等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或继续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职能部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不够,机构设置与应该担负的职责还不相称。当前,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虽然均已成立,但其规格、编制、投入等还不够完善。从人员组成上看,大多是一些相关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领导还是没有真正将人才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对这项工作的关注也大多体现在与所在单位相关利益的活动,这对组织部门抓好日常工作协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客观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人才工作的健康协调开展。

    二是各类人才界定标准不够明确,工作推进与党管人才的要求还不相符。按照“四个尊重”和“四个不唯”的人才选育理念,人才的概念基本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央“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但同时也对具体的人才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进行准确统计,但对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如何进行界定相对较难,这就造成这几类人才数量及结构统计上的不准确性,从而影响到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是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机制运行与管好用活的目标还有差距。以前人才工作一直由各级政府牵头抓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都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操作,人事、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多年的人才工作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工作模式。现在中央提出人才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虽然明确指出组织部门管人

    才就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但作为基层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该怎么抓,抓哪些方面,抓到什么程度,各级均无具体规定。

    四是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缺乏,机制体系的现状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适应。不管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训都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证,但各级财政直接拨付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经费比较有限,大部分涉及到人才工作的经费都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培训费的形式下达各职能部门,但这部分资金使用均受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限制,加之行业规范和要求不同,各类人才工作经费整合使用难度较大,导使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最根本的就是要走创新之路,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上不断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首先,转变人才工作观念是前提。要大力宣传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认识到坚持党管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的需要,是大力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转变“管人”观念,既注重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做好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培养和保障,鼓励和引导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理顺人才工作关系是基础。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中,组织部门作为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的部门,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来抓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人才力量和资源整合,人才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人才工作检查、监督、落实工作等重点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沟通,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既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间又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有效措施,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再次,创新人才工作制度是保证。要坚持以“刚性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相结合、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级各类人才考核制度,其结果与人才的使用、升降、待遇挂钩,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要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在内的服务保障,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科学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弥补欠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最后,创造人才工作环境是关键。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现有的人才培训基地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配置,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要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人才工作经费,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和个人捐款为补充的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体系。采取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会议表彰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使各类人才在环境宽松、心情舒畅的氛围中干事创业,回报社会。

    人才工作中如何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的思考

    zzb.yiwu.gov.cn 2024年10月22日 来源: Z--组织部 浏览次数:

    〖 背景色:

    〗 〖打印〗〖关闭〗

    人才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组织部门的一项新任务。如何正确认识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加强对牵头抓总实现途径和工作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一、我市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所做的工作

    自党中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以来,尤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人才工作《决定》的要求,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成立党管人才工作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领导。2024年3月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又于2024年10月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将农业、卫生、文化、统计等部门也列为成员单位,现共有成员单位18个。市委办下发了《市委人才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2、初步建立了一支人才工作队伍,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市编委给市委组织部增加人才工作专项行政编制1名,以加强组织部的工作力量。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员,作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部门进行人才工作沟通联系的桥梁。

    3、制订了几项人才工作制度。实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每年年初制订全年人才工作要点,年底各单位总结汇报人才工作。

    4、牵头组织调查摸底,掌握全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一是会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制订了“十一五”人才规划,通过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二是认真开展人才工作调研。对“党管人才”工作中组织部门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组织部部门牵头抓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途径等。还开展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调研,分别召开了有关部门、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分析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三是完成全市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工作。组织了统计、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开展了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等“三类人才”的抽样调查,前后历时3个月,初步掌握了我市“三类人才”的基本情况。

    5、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了义乌市第六批拔尖人才选拔活动,共选拔出38名拔尖人才,为他们

    举办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关心拔尖人才的学习和生活,如免费向拔尖人才赠阅报纸,组织疗养,安排体检。二是会同人事部门开展“优秀引进人才”和“人才开发先进单位”评选,被评为“优秀引进人才”的每人给予5000元的奖励,被评为“人才开发先进单位”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3万、2万、1万元的奖励。三是每年春节期间,举办在义中外高级人才联谊会。

    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市委组织部围绕牵头抓总的要求,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离党中央提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人才工作机构还需完善。现在人才办还与组织部的干部科室合署办公,机构没有单设,也还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工作力量还比较薄弱。

    2、人才工作网络还不够健全。现在只是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设立了联络员,各镇街的人才工作还没有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导致基层的情况很难收集上来,市里的人才政策、工作要求很难落实下去。特别是非公企业和社团组织中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没有真正有力的抓手,仍处于一种失管的状态。

    3、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完备。人才领导小组是人才工作的决策机构,但关于如何定期研究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虽已下发,但如何督查、考核还没有制订相应的办法。每年初制定的人才工作要点,虽然都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但人才工作目标如何细化分解,如何考核,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市委组织部作

    为牵头抓总单位,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平时怎么协调,以及成员单位之间工作怎么配合,也缺乏相应的制度。

    4、人才工作专项经费还没有设立。金华要求各县(市、区)建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形成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专项经费管理主体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市的人才工作经费均分散在各有关部门,总量比较大,要统起来难度较大,如何加强统筹协调,同时又有利于发挥部门工作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对更好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的对策建议

    组织部门是人才战略的参谋部、执行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抓重点突破,找准人才工作抓手。组织部门在“党管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党管人才”领导和服务体系。在党委领导下,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建设骨干人才队伍。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储备人才、激励人才和培养使用人才,形成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骨干队伍。三是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着力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流动、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四是优化人才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人才发挥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抓制度建设,整合人才工作合力。组织部门在“党管人才”牵头抓总工作中要避免事事揽、事事管,要做到到位又不越位,把人才工作重

    心放在定目标、定任务、抓落实、抓督查上。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调动职能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用人单位重视人才开发的自觉性,以制度来规范、激励和评价职能部门人才工作,真正形成抓人才工作落实的“刚性”制约,形成落实“党管人才”要求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要着力建立和落实以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形成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推行职能部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重点职能部门责任意识。

    3、抓手段创新,提升人才工作实效。工作手段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措施保证。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依靠政策指导,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依靠职能部门,整合力量,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依靠用人主体和人才主体,调动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能动作用;四是依靠市场机制,推动两个主体到位;五是依靠宣传激励,营造“四个尊重”氛围;六是注重工作手段制度化,制定并实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工作大事报告制度、人才工作情况通报制度、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等人才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

    4、抓基础夯实,构建人才工作保障。当前,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的队伍建设中尚需加强以下四方面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理顺组织系统内部人才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二是重视对组织系统人才工作人员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有先进人才理念、有创新工作方法、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工作者,以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三是注重人才工作的硬件建设,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普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

    步掌握人才队伍和人才开发现状,形成规范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统计手段,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规划;四是重视人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从事人才工作人员的职业品德,建设“人才之家”。

    第三篇: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剖析了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效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干部作风;现状;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4)01-0033-04

    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的形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本文剖析党的作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固然是可喜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党的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和党的干部队伍的形象。

    1、以权谋私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党员干部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用权中的以权谋私;其二,用权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某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攫取“剩余价值”,将个人私利溶入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某些党员干部在用权中的作风问题。江泽民曾经深刻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一些党员干部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还有些党员干部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眼光只盯着权力,却看不到权力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任人唯亲、“看票用人”等不良作风还没有完全根除。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最大的不正之风,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任人唯亲、裙带风、“看票用人”等作风问题。为了扩大权力的覆盖面和拉拢更多的亲朋好友进入自己的权力圈和关系网,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违背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大搞任人唯亲和裙带风。在选人用人作风上“看票用人”,根据提拔或考核对象“送钱”的多少决定他们的升迁去留,将党管干部的权力变成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3、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一直以来,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被定义在男女关系的狭隘层面上。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包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上的作风。有的党员干部忘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腐化;有的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在精神生活上萎靡不振、颓废消极,追求西方腐化的生活方式,信奉封建迷信,甚者乱搞男女关系、“包二奶”、“包二爷”;有的党员干部忘掉了人民公仆的身份,在家庭生活上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的妻儿谋取非法利益;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庸俗违纪,以身傍大款、与大款称兄道弟,还耍老板做派,摆官架子、装腔作势,无论喜事丧事都大操大办,借机大肆敛财,等等。

    4、学风不浓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学风不浓仍是党员干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却有时间泡在酒店里喝得昏天黑地、唱得歇斯底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称抽不出时间学习,却有时间游览国内名山大川,饱览国外风情万种。这种学风不浓、忽视理论学习的直接后果就使得一些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低、思维逻辑混乱,大腹便便,却内存为零,不能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5、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发生还处于上升趋势。党员干部腐败是党的作风不正的产物和必然结果。虽然各级党委、纪委在预防和惩治党员干部腐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党员干部腐败案件频发、高发的态势还没有完全改观。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个人欲望的急剧膨胀下,干出了种种违法乱纪的勾当。从客观上讲,一些职能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审批权、人事权、采购权等大搞权钱交易,一般党员干部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敛取不义之财,也直接引发了党员干部腐败。近来发生的党员干部腐败案件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_{十会风气,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

    二、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探源

    1、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进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结果出现一些党员干部将等价交换原则运用于政治全力的行使过程,借机大搞不正之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引发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与民争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效率,追求发展速度,诱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为树立政绩不择手段,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市场经济诱发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很容易让他们迷失政治方向;市场经济强调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这也很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处心积虑地保护个人私利,甚至不惜为此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2、权力本身所具有的腐蚀性。权力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东两,它既是天使,也是恶魔。而权力之所以是恶魔,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本身具有腐蚀性。正因为这种腐蚀性,它可以让一个掌权的人“由天使变成恶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印”。任何掌握政治权力的人都要谨慎用权,时刻警惕权力的这种腐蚀性。否则,一旦放松对权力腐蚀性的警惕,任凭这种腐蚀性自由释放,就会对公共权力的正当行使造成危害,让掌权的人身陷腐败泥潭。一些党的干部对权力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腐蚀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习惯于人为地偏转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轨道,将公共权力的利益砝码向私利倾斜,结果,他们自己已经被权力腐蚀了还浑然不知。

    3、是党文化、民文化与官文化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党文化是党在吸收、借鉴社会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领域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民文化是指人民大众的文化,是符种民间文化的总和,其中许多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细胞。官文化当然是指官场文化,具体指官场道德、官场作风、官场规则和“潜规则”,等等。在一个执政党发育完备、公民社会健康发展、官员廉洁自律的社会中,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能够吸收借鉴彼此有益的成份,共同进步。但在一个执政党尚在转型、公民社会刚起步、官员廉洁自律还比较差的社会中,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既归属于官文化的范畴,也同时属于党文化的范畴。在党文化、民文化、官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党文化中的腐败文化、民文化中的小农文化、官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可能勾结在一起,形成恶性互动。使党的作风建设既不能从党文化中找到方向,也不能从官文化中发现出路,更不能从民文化中得到慰籍。

    4、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影响。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辩证关系上,既要看到党风对社会风气的主导、决定作用,也要看到社会风气对党风的反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领域的社会风气由清变浊、由浊变污、由污变臭,办事要拉关系、要请客送礼、要吃吃喝喝,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一些人社会道德缺失,为了一己私利干出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勾当,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严重颠倒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地方和领域内逐渐变坏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自然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于其中的党员干部,而由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改变,偏离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道德的发展轨道也就并不奇怪了。

    5、在党内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不够。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与我们从严治党,惩治和预防党员的干部腐败的力度不够有关。在党内,各级党委、纪委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大力惩治和预防党的干部腐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治党不严、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不够的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少数党员干部姑息往往会使他们得寸进尺,犯下不可饶恕的腐败大案。在实际查办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过程中,有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不力、深挖不够,这实际上也是在纵容党的干部搞腐败。已经查办的各级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线索,80%是通过群众举报或腐败集团内部“窝里斗”的形式浮出水面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发现的案件线索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6、党员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GDP成了我们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政绩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和测评体系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了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快速出政绩,不惜大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另外,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没有将选人用人上的失误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测评中,这也使得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毫无顾忌地在选人用人上大搞不正之风。目前,各级党委已经充分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不科学对党的作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也已经在着手研究改进,但毕竟科学的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强化教育功能,建立党员干部作风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对各级各类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在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上,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忽视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必须建立各级各类党员干部作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党员干部进行作风教育的三结合。一是经常教育与专门教育相结合。把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纳入各级党委、纪委和党的干部所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之中,定期开展专门性的党员作风教育活动。二是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以党内优秀人物的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以反面典型的来警示党员干部。三是正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党的干部进行作风教育既是组织上的事,也是党员干部自己的事。各级党委、纪委、组织人事部门、党校和行政院校在抓好对党的作风的正规教育的同时,也要鼓励党员干部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2、要构筑监管网络,健全党的作风建设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预防党的作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管网络建设,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制约机制。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管中,要将各种层次的监督形式统一起来,使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检察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使党纪监督、政纪监督、法纪监督呈现有序格局。其次,将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位都纳入监管之中,形成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全方位监督,形成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内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监督的闭合体系。第三,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督贯穿于党的干部任职的立体过程,抓好对党员干部任前、任中和任后的作风监督,及时提醒在作风上已经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

    3、完善制度体系,形成保障党的作风建设良性发展的制度系统。“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制度不好将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良性发展也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保障党的作风建设良性发展的制度体系。第一,建立党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全面负责,各单位主要领导同志具体负责,党员干部本人自负其责的党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第二,建立党的作风“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作风上出现大的问题的党员干部,在考核和提拔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政绩再突出也不予考虑。第三,建立党的作风建设巡视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组成巡视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地的党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第四,建立党的作风建设谈话和诫勉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对党的作风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谈话和诫勉,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

    4、要高悬反腐利剑,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党的干部腐败的力度。一要完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在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中的合力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全面负责,各单位各负其责,依靠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惩治预防党员干部腐败体制和机制。二要坚持“有腐必反”的原则。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党员干部、无论其背景有多复杂,出现了腐败问题都要一查到底。三要拓宽腐败案件线索的收集渠道。建立起包括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电子信箱等在内的举报平台;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下访”基层。四要建立腐败案件公开制度。以往查处的一些党员干部腐败案件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5、要变革观念理念,形成良好的官德和官文化。党的作风既是道德层面的东西,也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可以从道德上找寻出路,也可以从文化上寻求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和官文化建设,无疑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可行思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从逻辑上看,党员干部就应该着力培育符合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要求的良好官德和官文化。毋庸置疑,任何党员干部只要在道德和行为理念上坚持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民主公正的原则办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就能够抵御住不正之风的侵蚀。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科学从政、民主从政、依法从政的良好官德和官文化建设,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6、要更新测评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政绩测评系统。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的政绩,都应该是实绩;凡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的政绩,就不应该算作实绩。正确政绩观则是指要用全面的、群众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和评判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评判党员领导干部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定党的干部政绩;用历史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政绩必须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就是实绩,偏离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就不应该算作实绩。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起党员干部的政绩测评体系,自然能够解决由于党员干部政绩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不科学引发的党的作风问题,同时也会为培育良好的党的作风指明方向。

    7、要践行党的优良作风,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2024年1月9日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因此,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胡锦涛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对胡锦涛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进行解读,不难发现:这八个方面的优良执政作风基本上囊括和涵盖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学风建设上,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工作作风建设上,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在领导作风建设上,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生活作风建设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第四篇:当前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今年征兵时间和政策的调整,对吸引高学历的青年入伍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高中以上学历青年比例明显上升。但当前征兵热降温、“征兵难”趋势上升,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很多,概括基层反映,主要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是基层国防教育薄弱。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地区的基层特别是农村,国防教育相当薄弱,“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渐渐失掉,导致人们的国防观念日趋淡化,这是产生“征兵难”的重要因素。现行征兵的整体思路,没有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职业性、福利性征集的思维定势,弱化了应征主体的兵役法规意识。比如将军人职业视为优等职业,片面强调参军人伍的优越功能和福利功能等等。而在市场经济现实面前,这种理念与现实的落差会日趋加大,降温问题自然而然的事,二是适龄青年升学、就业渠道增多,兵员基数继续分流。由于高校扩招和自学考试、电大、函大、职大和民办大学增多,入学标准放宽,吸引了相当部分高考落榜生。近年来,岳阳县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校学习的在70~75%之间;另外,一些三本以下的大专院校为了生源和学校自身利益,拒绝向有意当兵的学生发录取通知书,动摇了这些学生当兵入伍的愿望,从而导致高中毕业可应征的适龄青年群体所剩无几。加之现在非农义务兵退伍不再安置,城市农村非对称性征集的优抚标准,当兵对家长和适龄青年更加缺少了一分吸引力。三是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惩处规定尚缺可操作性。现行兵役法规对履行兵役义务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兵役法规对逃避服兵役问题缺乏硬性处罚措施,《兵役法》第61条规定,对拒不履行兵役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责令其限期改正?期限怎么确定?何部门实施?怎么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罚款交谁?操作和落实起来问题不少。往往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搞不同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四是缺少严格督察,宽严不一的体检,淘汰优秀青年较多。新的征兵体检标准使征兵体检工作更加规范,但从更科学合理地实施体检看,还有值得完善改进处。如辅助检查项目繁琐,缺乏标准性督察。有的青年仅血压一时偏高或感冒等轻微病症,即可引起化验结果不合格被淘汰。而其病症一段时间后就完好如常。体检最终合格与否的认定和宽严不一致,给个别人征兵中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也为一些欲自我淘汰者提供了方便。如有的故意纹身、升高血压或装聋作瞎夸大毛病。有的标准过于死板,比如身高、体重问题,常常是高点低点、重点轻点就可能淘汰。加之现行教育体制,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质锻炼,往往是文化素质相对高的青年,视力等身体条件方面相对较差,同一标准下体检淘汰率相对较高。从当今初中生以上视力越来越差的实际出发,体检标准可否增加弹性,朝有利于提高新兵文化素质方向放宽。五是独生子女成为适龄青年主体,家庭影响因素不可排除。目前,适龄青年群体中,独生子女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尤以城镇最为明显。这也无形中为兵员征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从我县近3年的兵役登记情况看,在报名参军的应征青年中,独生子女占了约一半。有的乡镇比例更高。相对而言,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吃苦受累少,自理能力较差,家长也不很放心。六是现行的非农退伍士兵实行货币安置后,许多非农青年家长认为当兵没有前途,解决不了后顾之忧,回来后仍然要为自己小孩找工作,所以不愿送孩子去当兵,加之非农青年一般在家都是娇生惯养,怕吃苦,本身不愿去当兵过艰苦生活;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羡慕或者嫉妒城镇非农青年,货币安置出台前,非农青年退伍安排工作,农村青年回家种地,似乎心理还能接受,面上可以接受,货币安置后,非农退伍青年补1.4万/年,而农村青年5000元钱每年,在这种情况下,非农青年还不愿去当兵,那农村青年凭什么还去呢?再加上非青年与农村青年都有联系,如同学、同事、朋友等关系、加之少数非农青年还做此负面影响工作和煽动,使得农村青年更没有心情去当兵。因此、导致整个应征青年热情不高。

    对征兵降温现象,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去研究、探讨,切实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出台一些既适应经济发展,又利于征兵工作开展,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一是要将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参军光荣”的社会氛围。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都应该设立国防教育专门课程,并将学生的国防知识水平与升学就业挂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应增加国防教育内容,使国防观念进入决策层,让各级领导在抓经济的同时,不忘搞好国防建设。新闻、出版和文化宣传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国防教育,让社会都认识、了解、关心国防建设。县市乡镇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分管和负责指定国防教育计划、教材,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教育效果,使国防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将征兵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切实把依法征兵落到实处。首先要有法,按照《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地方兵役法规。其次,要依法对拒绝参加兵役登记、拒不应征入伍、阻止子女为国家尽义务的实施处罚,以保证征兵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三是要将征兵工作转变为全年性任务,不断改革方式方法。要改变突击性、季节性的工作方法,转变为全年性工作,年初就要进行动员、开展兵役登记,早做工作,早打基础,将适龄青年牢牢抓在手中,实行跟踪管理。要调整征兵机构,吸收政策观念强、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同志参加征兵。要注重发挥征兵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不间断地对基层进行检查督导。要强化保障措施,依法保障征兵经费足额划拨,保证征兵工作的需要。四是要注重提高现役军人的物质待遇,切实以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考虑出台优抚安置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提高现役军人的物质待遇,进一步激发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积极性。保卫祖国尽义务,当然不能实行商品交换的原则,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一个人的行为长期与物质利益相脱节,其积极性、进取心肯定难以长久维持。因此,对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军人相应提高其物质待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稳定军心,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当前国际化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国际化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各工程承包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海外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海外经营指标贡献度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各企业从事海外业务的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较为紧缺,难以适应海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国际化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优先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国际化人才紧缺问题,关键是如何高效引进国际化人才。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以某大型央企A集团为例,深刻剖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践行“走出去”战略中,在国际化人才引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方案,通过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人才引进的工作成效。

    首先对国际化人才进行界定,国际化人才指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思维模式,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财务等知识,并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

    一、当前国际化人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缺乏系统性、灵活性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体系

    近年来,集团及各子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支撑了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但目前还未建立起系统性、灵活性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体系,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制度。

    目前各单位的国际化人才引进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国际化人才招聘还未形成系统化招聘,对国际化人才的招聘评估、使用、培养开发、薪酬激励与晋升等方面缺乏规范管理。

    二是尚未建立国际化人才引进的长期规划。

    多数单位不能很好地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人员引进类型上一刀切,以引进本单位传统业务专业人员为主,未能紧贴集团业务转型升级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新兴领域国际化人才引进相对不足。

    三是国际化人才的用工形式不够多元化。

    目前现有的国际化人才多以集团和各单位内派中方员工为主,系统内外借调、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交流、属地化外籍人员自聘、新兴领域高端人才聘请等用工形式相对较少,尚未形成多元组成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二)国际化人才引进来源不够通畅

    目前,各单位国际化人才的招聘渠道比较狭窄,还未形成系统化招聘,未能建立起有效、快捷、畅通的信息渠道,引进渠道和方式有待拓宽。

    一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方式单一。

    目前各单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渠道主要通过熟人推荐,而通过自主社会化招聘、高端猎头招聘、国际公司合作交流、海外专场招聘等方式运用较少。

    二是对国际化人才市场了解不够充分。

    缺少对国际化人才市场的调研分析,对国际化人才结构、专业分布、行业特点等缺乏数据支撑。

    三是与海外人才机构合作力度不够。

    目前各单位的国际化人才招聘工作,大多是亲力亲为,招聘效果和成果不显著,没有有效借助外脑,借力于国际化人才招募机构。

    (三)国际化人才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由于A集团属中央企业,受国资委在工资总额管理上的制约和北京、上海等城市户籍等的限制,对国际化人才的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是薪酬激励措施相对不足。

    目前多数单位的国际化人才薪酬体系不健全,以照搬国内的规章制度为主,尚未制定适应国际化特色的薪酬激励措施。

    二是人文关怀还需进一步加强。

    海外人才长期驻外工作,组织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容易不高,他们面临着婚恋、子女教育、家庭照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难以切实解决。

    (四)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国际化水平欠缺

    一是缺少国际化视野。

    负责管理国际化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国际化战略眼光、自身国际化水平不够,对国际化人才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能力不强。

    二是缺乏对当地法律、文化的深入了解。

    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海外了解不夠深入,属地化知识结构欠缺,对当地法律法规,文化背景等方面融合不够。

    二、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的主要措施

    为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有效解决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人才紧缺问题,确定和实施“一三五七”的人才引进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即构建一套体系,拓宽三个来源,完善五个保障,提升七个水平。

    (一)构建一套系统性、灵活性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体系

    1.完善国际化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对标国际同行或先进公司的成功经验,指导驻外机构在总部国际化人才引进体系总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国际化发展并适应属地特色的人才引进管控体系和工作流程。重点把握好关键岗位和高端职位的岗位职责和授权与权力约束机制,确保国际化人才不仅招得来,而且用得好。

    2.制定国际化人才引进战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紧跟公司发展战略,进行前瞻性谋篇布局,制定国际化人才长远规划,加强人才选配体系制度建设;突出“机制创新”,要打破人才引进中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束缚,力求机制和体制创新;注重“高端引领”,要把国际化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上,有效提升整体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和水平。

    紧贴自身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制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差异化人才引进标准,引进未来重点开发的新业务领域所需国际化专业人才,提前为业务转型升级进行人才储备。

    3.采用多元国际化人才用工形式。紧贴国际市场实际,创新用工形式,灵活采用公司内派,系统内外借调、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人员交流、自聘属地化外籍高级管理人员、聘请新兴领域高端人才等多种用工形式,将国际化人才大胆“请进来”。

    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化人才体系。利用海外高校教育资源、海外人才服务咨询机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网络,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大力借用并引入“外才”、“外脑”致力于中国交建海外建设。

    (二)拓宽国际化人才引进来源

    1.丰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方式。

    一是从社会招聘具备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中高端人才;

    二是从国内一流高校择优选聘外语水平好、综合素质强、具有国际化人才潜质的应届毕业生;

    三是将招聘行程走出国门,在海外举办专场招聘会,如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大力引进具有工程及语言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四是与行业知名国际公司和业内兄弟单位开展人员合作交流,实现国际化人才有效流动;

    借助外脑,利用信息化高端猎头招募平台,针对性引进高端国际化人才。

    2.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市场的调研,建立国际化人才数据库。对国际化人才市场进行系统调研,充分了解境外不同区域和地区的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特点及分布行业等,要同步思考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海外人才资源需求及配置,要对海外人才现状进行全面盘点,厘清现有人才队伍的结构和规模,分析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结构及层次,对所需国际化人才的类别、数量、质量有针对性地提供数据支撑,并系统性地提出引进计划。

    建立国际化人才数据库,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在全行业范围内收集国际化人才和专家信息,建立便于检索统计的国际化人才数据库和国际专家信息库,为未来的海外人才引进提供人员储备。

    3.加大與国际化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力度。

    深化与境外专业人才招募机构的合作,借助专业化招聘外力,为我方提供打包式招聘服务,加大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力度。

    加强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整体人才管理或技术团队的引进,迅速填补人才弱项,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财富。

    (三)完善国际化人才薪酬福利保障措施

    1.优化国际化人才薪酬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协议薪酬、谈判制工资等灵活的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年薪制和期薪制,探索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完善杰出人才奖励制度。

    2.建立海外本土化薪酬体系。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差异化”的薪酬和考核体系,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属地国家规范和特定文化背景的人才薪酬和激励体系,在传统的协议工资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特色的激励机制逐步引进国际化、属地化团队中,确保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完善海外福利保障制度。在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并满足员工精神层次的需求。处理好“个人合理诉求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制定更加人性化的轮岗轮换、探亲休假、配偶随任等福利保障制度。

    4.加强人才精神激励。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为员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机会。对长期坚守海外一线的员工给予特殊奉献奖励。

    5.注重员工人文关怀。加强对海外人员个人婚姻家庭的关怀、安全和医疗保障、协助解决落户、子女入学等,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国际化水平

    “打铁首先自身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总部和境外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引进、培养和建设,提高对国际化人才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能力。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建设。

    2.提升对海外高端人才进行全球化配置的能力。

    3.加强对不同政治体制、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的了解。

    4.提升跨文化沟通、管理的水平。

    5.外部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方HR管理者。

    6.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籍属地化人力资源总监。在条件成熟的境外区域机构,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属地HR管理者,甚至是HR总监,负责建立并运营维护属地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对属地人才的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

    7.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境内外轮换力度,形成境内境外有效联动。

    三、结语

    文章探讨了处理好不同绩效考核体质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并讨论了如何才能处理好公司总部与各区域人才中心的管控衔接的问题,为解决国际化人才紧缺问题,高效引进国际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推荐阅读: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信仰的力量专题党课讲稿(大全5篇)
    校长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XX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人选考察工作方案
    领导在2024年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5篇模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