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总结范文 观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范文模版]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醉人清风 时间:2024-06-03 03:10:36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范文模版]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1.《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二)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三)

    《望 岳》(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四)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爬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五)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六)

    《使至塞上》(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七)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八)

    《游山西村》(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注释】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附:名句综合运用

    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学习方法

    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兴趣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误区

    学习的四大误区:

    ①盲目备考 ②忽视教材 ③钻进题海 ④焦虑情绪

    考试成功的关键:

    ①钻研考试要求和对试卷编排胸中有数(初中阶段了解即可)②夯实教材,深刻理解考点内容 ③分析错题,提升解题能力 ④调整心态,从容应考

    首先明确考试考什么?

    ——考知识、考能力、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回归教材①基础知识是继续学习的工具。不仅是记忆,要理解和应用。②基础知识是应用分析的依据,考试题把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境问题重新组合。

    “四环一步”学习法:

    上课由:“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章节(单元)结束,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一、认真预习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听讲水平,可以提高笔记水平。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二、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

    2.抓住关键。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

    上课时要能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

    3.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生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

    一是课堂上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当老师、同学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漏掉。

    三、及时整理理解消化,有的同学课上听得很好,可能还有好的想法,但过几天就忘了,这就说明一部分同学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问问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地方现在懂了没有。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从头至尾地看教科书,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

    3.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笔记的内容应当简练明白,提纲携领,详略得当。一般来说,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

    2、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

    3、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关键。

    4、听讲看书时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5、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

    6、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7、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

    8、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对本课内容有极强针对性的材料等。

    4.看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不在看不看上,问题在于看什么样的参考书和怎么看。下面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1、选择深浅相宜,解疑释难的参考书。

    2、紧紧围绕老师讲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

    3、参考书中有精彩的论述、精彩的题目,可以缩写注在课本上的有关地方,也可摘录放入笔记本的相应部分。4、看参考书的时间也可以放在做完作业之后,时间长就多看,否则就少看。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知识点

    珍珠泉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定山西南麓以西,自古便是金陵“江北第一游观之所”。其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明人盛赞珠泉甲于江北,远近游人络绎如蚁,绮罗弦管,辉映山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知识

    一、生字词:

    1、多音字:

    铺 pū 铺路 pù 店铺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责

    倒 dǎo 倒闭 dào倒立

    2、近义词

    朴素—简朴 沉积—沉淀

    3、反义词:

    整齐—杂乱

    二、课文分析:

    1、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村子附近有一眼“珍珠泉”。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表达了喜爱珍珠泉的情感。

    本文通过描写珍珠泉的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沟很美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喜欢珍珠泉的思想感情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珍珠泉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喷泉也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就像书上说的那样有“白马泉”“犀牛泉”“双泉”“灯笼泉”等等,好多好多哪!

    春天到来的时候喷泉最好看,有的喷的高高的,有的斜着喷,喷泉在喷射时还可以看到热气,还有的吹起小泡泡,喷的像一朵朵小花,落下来的时候非常的快,像泉水姑娘一样,从这个泉眼里跳出,又从那个泉眼里钻回来,非常有趣。

    泉水不仅好看还有许多用处。泉水冬暖夏凉,还是酿酒、调配饮料的最佳水源,还能治疗多种疾病,用来发电、取暖。在农业上,可以用来浸种、育秧、等等用途。谢谢你泉水,你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甜美,带来了欢乐!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练习

    1.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 q ai j h y h

    镶 嵌 青 苔 蕨 草 青 褐 色 缘 故 干涸

    答案:iang ian t ue uan e

    解析:

    分析:“j q x”跟“v”相拼的时候上面两点应该省略,“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在做“xiang”“qian”拼音时候,注意不要漏掉了字母“i”.点评:考查“j q x”跟“v”相拼的规则,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读准字音和看准字形,就找出答案了。

    2.拼一拼,选一选。

    绽(dìng zhàn)开 镶嵌(kǎn qiàn)朴素(sù shù)

    清泉(quán chuán)泼(pō bō)洒 青苔(tái tāi)

    答案:zhàn qiàn sù quán pō tái

    解析:

    分析:“绽”加偏旁后读音变为“zhàn”,“嵌”在“镶嵌”中应读为“qiàn”;“青苔”的“苔”注意是“艹”,不要写错了。

    点评:考查常用字字形,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读准字音和看准字形,就找出答案了。

    3.拼一拼,组词语。

    qū()dān()

    曲 担

    qǔ()dàn()

    dǎo()shi()

    倒 dào()似 si()

    答案:弯曲 曲调;担任 扁担;打倒 倒立;似的 相似

    解析:

    分析:“曲”和“担”“倒”“似”都是意思变了,读音也就变了,在具体的语境中什么读音就会有什么意思。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4.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铺pū()尽jǐn()乐lè()

    铺pù()尽jìn()乐yuè()

    答案:铺床 饭铺;山穷水尽 尽量;乐意,音乐

    解析:

    分析:“铺”和“尽”“乐”等是多音多义字,都是读音不同了,意思也就变了,在具体的语境中什么意思读什么音。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5.辨字组词。

    密()滑()编()泡()桶()

    蜜()猾()扁()饱()诵()

    答案:茂密 滑头 编辑 水泡 水桶

    蜜蜂 狡猾 扁担 吃饱 背诵

    解析:

    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应该读准字音,如“泡”读作“pāo”,而“饱”读作“báo”。其次要分析字形。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如“密”字下部是“山”字旁,“蜜”下边是“虫”字旁;再如“滑”是“氵”偏旁,而“猾”字的偏旁是“犭”。

    点评:考查形近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近字的字音和字形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6.细读句子填标点。

    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

    答案:,?。

    解析:

    分析: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句号[用。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点评: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从分析停顿、语气、作用中中可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7.照样子,写词语。

    弯弯曲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束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风光光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一阵阵 一串串 一条条

    解析:

    分析:“AABB式”的词语是前后两个分别一样;“ABB式”是后面一个字重叠,他们大都是形容词。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

    8.仿写句子。

    例:石头上长着一层青苔。

    ——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答案:原句:红旗飘扬。

    扩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

    解析:

    分析:在“红旗”和“飘扬”的前面加上一些修饰限制的成分,这样这个句子就更为具体了。

    点评:把握好了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句式要求去做句子就可以了。

    9.在括号里填上量词

    一()清泉 一()泉水 一()珍珠

    一()金光 一()青苔 一()小路

    答案:眼 潭 串 道 层 条

    解析:

    分析: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的词。“清泉”用“眼”来表示,“泉水”则用“泓”或者“潭”来表示,不能混淆;“金光”可以用“束”,也可以用“道”来表示,“珍珠”自然是用“串”来表示。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它们是表示人或者物的单位就找出答案了。

    10.读句子,再仿照着写一写。

    水是那样的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是那样的高,高得像是直插上云霄里去似的;天是那样的蓝,蓝的好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蓝色的布那样,被蓝颜色刚刚染过似的。

    解析:

    分析:在做题时要抓住“山”“天”的特点,比如“山高”“天蓝”,然后找出它们的可比点就好做了。

    点评:这是句子的仿写,要注意,这个最好是自己写。针对薄弱点,强化训练,攻克难点,掌握方法才能学得轻松。

    11.想一想,填一填。

    美丽的()弯曲的()茂密的()清澈的()

    答案: 村庄 小路 森林 泉水

    解析:

    分析:修饰词语的后面是“的”,说明要修饰限制的词语要求填名词,这些词语在我们刚学的课文中出现过,可以填写课文上的,也可以从学过的课文里面选择。

    点评:考查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要结合前面的修饰成分去选择,认真体会弄明白词语特点就做出答案了。

    12.越升越高 越()越()越()越()越()越()

    闪亮闪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越来越好 越跑越快 越飞越远

    研究研究 活动活动 轻松轻松 放松放松

    解析:

    分析:“AABB式”的词语是前后两个分别一样;“ABAB式”是两个个字分别重叠,他们大都是形容词。

    点评:考查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

    13.写出近义词

    朴素()沉积()缘故()干涸()

    答案:朴实 沉淀 原因 干枯

    解析:

    分析:“朴素”①(颜色、式样等)不华丽,不浓艳。②(生活)不奢侈,节约。“朴实”①朴素。②踏实,不浮夸;从语素辨析...“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缘故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如下:“缘故”“缘由 ” “原因” “缘故”“原因”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14.写出反义词

    朴素()消失()喜欢()

    答案:华丽 出现 厌恶

    解析:

    分析:“华丽”形容词。美丽而有光彩。“朴素”形容词。(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消失”[xiāoshī]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出现”意思则恰好相反;“厌恶”的意思是“讨厌,憎恶”,恰好和“喜欢”相反。

    15.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镶嵌:

    干涸:

    缘故:

    太阳筛(shāi)下一束束金光,……

    “筛”在文中的意思是:

    答案:镶嵌:把一物嵌如另一物体内。本课指泉水周围有一圈石头,就像是泉水嵌如石头圈中一样。

    干涸:本课指村里的水井没水了。

    缘故:原因。

    筛:从缝隙中透过阳光

    解析:

    分析:“镶嵌”字形比较复杂,不要写错;“干涸”的“涸”字偏旁部首是“氵”,结合具体语境意思就明确了。

    点评: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也就是说,多义词的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判断。

    16.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句: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就是可亲可敬的老村长,这就是我们儒林村的老村长。

    解析:

    分析:“这就是……这就是……”这个句式是递进句式,一句更比一句深,突出表达一种感情。

    点评:把握好了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句式要求去做句子就可以了。

    1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水是那样(),()得像是被周围的()、()的。水是那样(),又那样(),()得能看见()的()的石头,能看见()在谭底的()和已经发黑的()。

    答案:这绿 绿 绿树 绿草 深 清 清 潭底 青褐色 沉积 沙粒 树叶

    解析:

    分析:三个“那样”写出了泉水的美感,“绿得……”“清得……”写出了“绿”和“清”的程度。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泉水“绿”“深”“清”的特点。

    点评:考查对段意的理解和掌握,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泉水的特点,此题从段意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理解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很简单。

    18.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朗读下面的句子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读这句话时,除注意停顿外,“美丽”和“我们村”还应读重音,因为这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自豪和赞美

    答案:自豪和赞美

    解析:

    分析:“水绿”“绿树”“绿草”这些词语就是突出一个“绿”字,猪猪关键词语去理解句子就容易了。

    点评:考查朗读的技巧,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理解句子。

    19.填空:“水是那样绿,绿的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这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

    答案:绿

    解析:

    分析:“水绿”“绿树”“绿草”这些词语就是突出一个“绿”字,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句子就容易了。

    点评: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理解句子。

    20.填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豪和赞美

    解析:

    分析:“美丽”和“我们村”这两个词语很关键,它们突出体现了“珍珠泉”的特征和所属,突出体现作者感情。

    点评: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1.珍珠泉有什么特点?

    答案:泉水绿、清、深;泡:多、美

    解析:

    分析:文段中“绿”和“清”“深”这些词语很关键,它们突出体现了“珍珠泉”的特征和所属,突出体现作者感情。

    点评: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2.我会理解课文最后这句话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泉啊!

    这句话中,作者把挑的一担水中的水滴比作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珍珠;喜爱

    解析:

    分析: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水珠”比作“珍珠”,表达了作者喜爱珍珠泉、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点评: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比喻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3.“珍珠泉”的美名是怎么来的?

    答案:从潭底冒出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因此,人们叫它“珍珠泉”。

    解析:

    分析:泉水不停地冒出像“珍珠”一样的小水泡,而且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彩,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故而得名。

    点评: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要是抓文段里面的一些关键比喻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

    24.课内阅读。(14分)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1).文中“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中“彩色的珍珠”指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写的是珍珠泉的()。

    A.泉水

    B.潭底冒出的水泡

    C.潭底的石头

    (3).请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5分)

    答案:(1).一串串水泡。(2).B(3).提示:第二句话。

    解析:

    分析:这段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扑哧一笑”写出了水泡的可爱,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一个“筛”字形象的写出了光影的斑驳和细的特点;把“水珠”比作“珍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点明了珍珠泉名字的由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评:考查对段意的分析和理解,抓住词语的运用,完成题目难度不大。

    25.课外阅读拓展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①给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犹如:(1)如同(2)还

    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

    ②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③用“”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④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四绝闻名中外。“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

    (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

    (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色。()

    答案:①犹如:(1)陶醉:(2)

    ②(1)举世无双(2)目不暇接

    ③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④(1)山青、水秀、洞奇、石美(2)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变化无穷

    ⑤(3)(√)

    解析:

    分析:这篇文章抓住了桂林山水“四绝”和“漓江之水”“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的特点写出了漓江之水不愧为“一流风景胜地”的奇丽景色,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抓住景物的写法,结合具体的题目,完成所有问题难度不大。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知识点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1

    课内重点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xūn)奠基(diàn)

    选聘(pìn)谣言(yáo)

    背诵(sònɡ)昼夜(zhòu)

    昆仑(lún)挚友(zhì)

    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jū cuì)

    当之无愧(kuì)家喻户晓(yù)

    锋芒毕露(lù)妇孺皆知(rú)

    萦带(yínɡ)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ɡ)燕然(yān)

    勒功(lè)殷红(yān)

    宰割(zǎi)筹划(chóu)

    仰慕(mù)马革裹尸(ɡuǒ)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梳头(shū)抱歉(qiàn)

    秩序(zhì)深宵(xiāo)

    伴侣(lǚ)小楷(kǎi)

    硕果(shuò)卓越(zhuó)

    迭起(dié)澎湃(pénɡ pài)

    锲而不舍(qiè)目不窥园(kuī)

    沥尽心血(lì)心不在焉(yān)

    慷慨淋漓(kānɡ kǎi)气冲斗牛(dǒu)

    兀兀穷年(wù)群蚁排衙(yá)

    衰微(shuāi)校补(jiào)

    赫然(hè)潜心贯注(qián)

    心会神凝(nínɡ)迥乎不同(jiǒnɡ)

    一反既往(jì)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舀鸡汤(yǎo)揩桌子(kāi)

    盘碟(dié)咳嗽(sou)

    调羹(ɡēnɡ)绞肉(jiǎo)

    薪金(xīn)校对(jiào)

    草率(shuài)洗澡(zǎo)

    悠然(yōu)吩咐(fù)

    抹杀(mǒ)疙瘩(ɡē dɑ)

    深恶痛绝(wù)阖眼(hé)

    5.黄河颂

    山巅(diān)劈开(pī)

    气魄(pò)狂澜(lán)

    浊流(zhuó)宛转(wǎn)

    屏障(zhànɡ)哺育(bǔ)

    浩浩荡荡(dànɡ)滋长(zī)

    6.最后一课

    捂住(wǔ)踱步(duó)

    婉转(wǎn)喧闹(xuān)

    气氛(fēn)诧异(chà)

    懊悔(ào)惩罚(chénɡ)

    字帖(tiè)钥匙(yào shi)

    祈祷(qí dǎo)哽住(ɡěnɡ)

    7.土地的誓言

    碾压(niǎn)誓言(shì)

    胸膛(tánɡ)嗥鸣(háo)

    山涧(jiàn)高粱(liɑnɡ)

    斑斓(bān lán)缠绕(rao)

    亘古(ɡèn)默契(qì)

    田垄(lǒnɡ)埋葬(mái)

    镐头(ɡǎo)土壤(rǎnɡ)

    丰饶(ráo)污秽(huì)

    挚痛(zhì)谰语(lán)

    哽咽(ɡěnɡ)怪诞(dàn)

    蚱蜢(zhà měnɡ)

    9.阿长与《山海经》

    搁浅(ɡē)投掷(zhì)

    肚脐(qí)憎恶(zēnɡ wù)

    菩萨(pú sà)烦琐(suǒ)

    辫子(biàn)胸脯(pú)

    疮疤(chuānɡ bā)诘问(jié)

    哀悼(dào)书斋(zhāi)

    霹雳(pī lì)震悚(sǒnɡ)

    粗拙(zhuō)守寡(ɡuǎ)

    孤孀(shuānɡ)惶急(huánɡ)

    渴慕(mù)陆玑(jī)

    惧惮(dàn)

    10.老王

    蹬车(dēnɡ)绷紧(bēnɡ)

    惶恐(huánɡ)肿胀(zhǒnɡ zhànɡ)

    荒僻(huānɡ pì)取缔(dì)

    镶嵌(xiānɡ qiàn)门框(kuànɡ)

    滞笨(zhì)侮辱(wǔ rǔ)

    愧怍(kuì zuò)眼翳(yì)

    骷髅(kū lóu)伛偻(yǔ lǚ)

    11.台阶

    撬开(qiào)门槛(kǎn)

    糟糕(zāo)醒悟(xǐnɡ)

    晌午(shǎnɡ)烦躁(zào)

    头颅(lú)大庭广众(tínɡ)

    凹凼(dànɡ)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修润(rùn)生疏(shū)

    商酌(zhuó)譬如(pì)

    朦胧(ménɡ lónɡ)累赘(zhuì)

    别扭(biè niu)拖沓(tà)

    妥帖(tiē)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颠沛流离(diān pèi)

    以身作则(zé)丁卯年(mǎo)

    14.驿路梨花

    寨子(zhài)撵走(niǎn)

    驿路(yì)陡峭(qiào)

    露宿(lù)竹篾(miè)

    简陋(lòu)修葺(qì)

    晶莹(yínɡ)花瓣(bàn)

    麂子(jǐ)温馨(xīn)

    15.最苦与最乐

    招揽(lǎn)契约(qì)

    循环(xún)如释重负(shì)

    海阔天空(kuò)悲天悯人(mǐn)

    17.紫藤萝瀑布

    瀑布(pù)迸溅(bènɡ)

    挑逗(dòu)凝望(nínɡ)

    繁密(fán)笼罩(zhào)

    枯槐(huái)遗憾(hàn)

    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ɡ)

    伫立(zhù)盘虬卧龙(qiú)

    伶仃(línɡ dīnɡ)沉淀(diàn)

    18.一棵小桃树

    褪色(tuì)忏悔(chàn)

    哆嗦(duō suo)矜持(jīn)

    服侍(shì)猥琐(wěi suǒ)

    渺小(miǎo)魂魄(hún)

    幼稚(zhì)颤抖(chàn)

    赤裸(luǒ)轰轰烈烈(hōnɡ)

    祸不单行(huò)摇撼(hàn)

    淅淅沥沥(xī lì)恍然(huǎnɡ)

    马嵬坡(wéi)火灼灼(zhuó)

    19.外国诗二首

    瞬息(shùn)涉足(shè)

    萋萋(qī)怆然(chuànɡ)

    21.伟大的悲剧

    拽住(zhuài)绑好(bǎnɡ)

    搂住(lǒu)辜负(ɡū)

    凛冽(lǐn liè)吞噬(shì)

    疲惫(bèi)钦佩(qīn)

    鲁莽(mǎnɡ)毡鞋(zhān)

    保佑(yòu)厄运(è)

    拯救(zhěnɡ)耀武扬威(yào)

    姗姗来迟(shān)忧心忡忡(chōnɡ)

    语无伦次(lún)海市蜃楼(shèn)

    无垠(yín)癫狂(diān)

    销蚀(shí)羸弱(léi)

    毛骨悚然(sǒnɡ)怏怏不乐(yànɡ)

    告罄(qìnɡ)毋宁(wú)

    战栗(lì)徒劳(tú)

    夺眶而出(kuànɡ)精疲力竭(jié)

    履行(lǚ)

    22.太空一日

    弧线(hú)炽热(chì)

    轮廓(kuò)俯瞰(fǔ kàn)

    模拟(mó nǐ)遨游(áo)

    严谨(jǐn)稠密(chóu)

    概率(ɡài)烧灼(zhuó)

    五脏六腑(fǔ)千钧重负(jūn)

    惊心动魄(pò)负荷(hè)

    屏息凝神(bǐnɡ)

    23.带上她的眼睛

    点缀(zhuì)迟钝(dùn)

    闲暇(xiá)凸现(tū)

    拍摄(shè)蔚蓝(wèi)

    合拢(lǒnɡ)吟唱(yín)

    不期而至(qī)心有灵犀(xī)

    天涯海角(yá)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2

    课内重点成语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懈,放松。

    【蓬断草枯】干枯、断折的蓬草,后用来比喻生活不稳定,到处漂泊。又形容环境恶劣。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形容非常危险。

    【昂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大庭广众】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蜂围蝶阵】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仙露琼浆】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3

    1.《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2.《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作者热情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4.《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5、《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国籍)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课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8.《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9.《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10.《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24),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11、《台阶》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记述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课文通过对叶圣陶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简洁”的语文主张。

    14、《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5.《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课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1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以爱莲来表达自己对这洁身自好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浊世风的鄙弃。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的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国籍)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其中传记文学代表作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等。《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传记。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

    22、《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课文通过叙写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赞扬了宇航员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科学严谨的精神。

    2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4、《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学问渊博,曾任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不少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属于笔记体小说。课文通过叙述找寺庙石兽一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践出真知。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1)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

    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有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1)人民是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

    (2)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是人民的一定是公民,是公民的不一定是人民。

    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

    (2)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其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如何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含义不同: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

    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规定的法律不同: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规定。

    8.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

    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在网络上,常有人散播谣言,散播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1)会导致人们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产生恐慌心理

    (2)会导致社会秩序会乱,扰乱公共秩序。

    11.当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

    公众要理性对待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12.发帖子是公民的自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法律制裁[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和自由]

    答: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力,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且要遵守和网络规则。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驶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此类事件对青少年的启示[谣言]

    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广泛性、真实性

    15.如何看待言论自由

    答: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16.辨析:命题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甲:权利法律赋予,如何行使由我做主

    乙:权利义务紧密联系,权利行使遵循法律

    (1)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

    该履行的义务。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

    履行义务。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叫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具体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

    3.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5)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5.什么叫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法定义务的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 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 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 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 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 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和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 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 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 受到重力,且有 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 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 =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 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 W t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动物()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额=FS =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推荐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范文模版]
    初中寒假写事日记(最终定稿)
    最新最新述职报告(三篇)
    2024年描写春天的作文300字(五篇)
    最新匆匆一文作文(六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