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租赁合同 策划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七色彩虹 时间:2024-06-04 22:30:4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有关人才工作的几个问题。我到人才信息科时间也不长,两个多月的时间。到科里之后,很多人都问我,归结起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再一个是:人才信息科到底干啥?这也是我到人才科之前一直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我对人才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什么是人才?

    也就是说人才的定义、内涵。我国人才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先秦诸子到近代思想家,对人才概念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下面我就做一下简单介绍,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春秋战国时期有三种不同的人才观

    一种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圣人”、“仁人”、“贤者”、“志士”等作为不同层次的道德型人才,其主要标准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这种“重德主义”的人才观强调道德义务,轻视功利目的,其根本就是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

    第二种是代表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利益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定义人才。也就是指道德、才智、方术兼优者。

    第三种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 1

    非,反对孔子、墨子的圣贤观,力主人才要按照功利标准选拔,主张“不务德而务法”的“重智主义”人才观。

    (二)汉至三国时期才性离合的人才观

    汉朝统治者从秦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先秦儒家思想的特殊价值。汉武帝提出了“用人如用器”的人才观,主张德才高下有别,量德而用,量才而用。也就是说凡能为国家所用,或德高或才高的人都是人才。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特殊政策。用人标准强调尚能、尚实、尚智,不拘小节,轻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他公开宣称“不廉”、“不仁不孝”都无关紧要,只要“忠能勤事,心如铁石”,便可称为“国之良吏”。把只要有才能并为我所用置于用人标准之首。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才能,并能忠于国家,就是人才。

    (三)唐朝时期才行并重的人才观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在争夺天下的艰难斗争中形成了讲求实际的风格,又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他的人才观主张才行并重原则下的“器用论”,主张在才行并重原则下,或有优秀品行,或有专长才能的人都是人才。

    (四)宋至明清时期德行为先的人才观

    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以“中正仁义”为人才的主要道德标准,又按道德境界把人分为圣、贤、士等。与周敦颐同时代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在《资治通鉴》首卷中也将“德”定义为“正直和中”,而把“才”定义为“聪察强毅”。并把才德的关系定义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由此把人群划分为圣

    人、愚人、君子、小人,即:“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不难看出,司马光的人才观十分强调道德在人才划分中的作用,具有“重德主义”的倾向,但他同时又能注意到人才的素质要素知识、能力以至技艺。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治久安邦,始终把品行放在人才标准之首。明太祖朱元璋说:“才德俱优者上也,才不及德者其次也。才有余而德不足,又其次也,苟二者俱无,此不足论矣。”康熙也说:“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五)近代思想家提出的经世致用的大人才观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些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为了拯救民族危亡,纷纷把人才问题提了出来,对人才概念赋予新的含义。一是提出了“广智论”下的大人才观。所谓广智,就是开发民智,广泛培养人才。人才不是少数几个英雄豪杰,而是多数的人才。康有为认为,“兴学校”是“开民智”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二是提出了服务于人民的人才道德和作用评价标准。三是提出了人才素质知识、技能适用发展观。梁启超从救亡图存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民”人才观。主张人才的知识、技能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发展。严复在《救亡诀论》中认为,“求才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主张造就学有专长人才。近代思想家的人才概念,总体上概括起来: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技能,并能尽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和国家图强作出较大贡献的都是人才。人才不只是少数杰出的人物,而人人都可以通过培养成才。

    (六)中央《人才工作决定》提出的科学人才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如何定义人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改革开放初期,有关部门从统计学角度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具有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现在看来,这个概念过时了,也是不科学的。

    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人才的定义进行了新的阐述:“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鼓励人人都能成才。”同时,提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构成要素。并且还提出了衡量人才要坚持“四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一科学人才观念突出了人才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导向性,对于人才工作乃至人们成才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中央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赋予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扮

    演什么角色、管什么,怎么管,怎样才能牵好头抓好总成为摆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突破的地方。参与了一些资料,也进行了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宏观指导实现牵头抓总。管宏观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责。一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大方向,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超前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把人才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到各个行业、业务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工作,掌握他们的重大活动,把人才工作与各单位的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在谋划业务工作的同时谋划人才工作,在研究项目工作的同时,落实人才工作,避免业务工作与人才工作两股劲的问题。二要牵头制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明确人才工作不同时期的培养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计划性、实施性。

    2.通过制定政策实现牵头抓总。管好政策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着眼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选拔、配置、激励等环节,组织各方面力量,牵头抓好事关人才工作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人才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定人才政策法规的统筹和指导,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政策的创新来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3.通过力量整合实现牵头抓总。整合力量、综合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是牵头抓总的核心任务。目前,全区各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安排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条条联系较多,块块沟通较少。因此,要抓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共同分析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新办法新举措,促进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全局人才工作的总体状况,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人才工作格局;要发挥组织部门的整体功能和优势,重视组织部门内部的力量整合,促进人才工作与干部工作、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整体推进。

    4..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牵头抓总。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要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全年人才工作要点的分工,定期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按照中央对人才的最新阐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鼓励人人都能成才,也就是说,人才不仅仅局限于几个主要职能部门,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单位之中,每个单位都有责任加强本单位、本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使用和服务等工作。因此,要不断强化“一把

    手抓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5.通过优质服务实现牵头抓总。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高为各类人才服务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直接联系和服务一批高层次人才;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休养、子女入学等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探索搭建信息查询、沟通交流平台,为高层次人才的学术研究、项目开发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要加大对人才工作政策、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各类优秀人才代表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7.通过重大活动实现牵头抓总。组织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热点,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有效载体。每年牵头组织谋划对人才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活动,办

    一、两件有重大影响的大事、实事,扎扎实实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更广泛地吸引各个方面和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激情。

    第二篇: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与一般的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高校党建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在整个基层党建的前列,必须作为硬任务来抓好并严格考评,必须形成工作特色,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校园文化品位.关键词:新形势,科学发展观,高校,党建,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题,对在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严格遵循我们党对党建工作的部署,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的任务.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与一般的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发表几点意见.一,高校党建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必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十七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党建工作,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对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主线,是我们把握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阐述,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高校党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正当的权益要求,构建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和党群和谐关系;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并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正建设等诸方面相互协调,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党的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党的光辉事业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抓住党建工作的重点,着力推进,又要统筹党的“五大建设”,统筹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抓好党的建设,又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新形势下的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党建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条主线”:增强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五个重点”: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十七大报告紧紧围绕党建的五个重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与相应的创新举措.报告还特别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程的总体部署,为我们明确高校党建的目标,方向,思路,重点和举措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遵循和实施的重大方针.二,高校党建工作应走在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

    高校虽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它是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大阵地,它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文化高地.我们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应高于社会,先于社会,优于社会.高校党建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走在整个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是以国家举办的公立高校为主体,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在国家举办的高校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居于学校的领导地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与廉正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其他工作的发展.如果学校党委领导不力,如果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模糊,各级党组织涣散无力,党风不正,党员和党组织行为缺乏严格规范,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学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要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好党建工作.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牢固树立高校党建工作要走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的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增强我们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三,高校党委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工作,把党建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并严格予以考评

    根据我们的了解,不少高校对党建不是十分重视,把党建作为软任务,缺乏严格的考评.诚然,不可否认,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育人为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但是党建工作也十分重要,因为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与组织支撑,精神动力与和谐环境.我们想说的是,党建工作也应该象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样,作为硬任务来抓好抓落实,要科学研究和制定党建考评体系,严格考评,以建立起党建工作的科学体制和长效机制.四,各高校要在党建上打造和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校园文化品位 特色是个性,是优势,是旗帜,也是品牌.各项工作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某个方面的特色越突出,越鲜明,这个方面就具有优势,越具有竞争力.一所高校不仅要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也应当在党建方面打造特色.我们认为,不容质疑,一所高校的党建工作如果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那么,这个学校不仅在党建上富有成就,而且肯定地讲这所学校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上也一定会有相当的成效.因为富有成就的党建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与组织支撑,精神动力与和谐环境.所以,我们认为,党建工作的特色,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构成学校校园文化特质的重要单元.各个高校应当努力做好党建工作,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要有追求特色的理念.要根据学校的校情与党情实际,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找到党建工作的亮点与今后的着力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工作思路.其次,要把特色追求的理念付诸实践,根据特色工作思路,努力开展党建活动,开拓创新,讲求实效.经过一定时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党建之树一定会开出艳丽之花,盈实之果.

    第三篇: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关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关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3-0055-02

    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中多样性与多元化、理性认知与感性认同、建设与管理这三对关系。

    一、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关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不等于“多元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阶级社会中,因为物质关系的不同,意识形态也会呈现多样化的现象,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然我国的经济制度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那么,反映不同经济关系的社会精神生活、价值观念,就必然是多样的、多变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打着“多样化”的幌子,大力鼓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主张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其险恶用心就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化”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化”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意识形态只能是“一元化”的,绝不可能“多元化”。马克思深刻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2]尽管意识形态“多样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意识形态多么多样,其中有且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居于支配地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识形态居于支配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只能是“一元”的,绝不可能“多元”。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无论价值观念怎样多样,都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补好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二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性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茫,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回答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正确回答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二、正确处理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关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理解、掌握,内化为价值观念,转化为行动自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是两条主要路径。因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关系,着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归属问题。

    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是有机统一的,理性认知是前提,情感认同是关键,二者有机统一于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践之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不但需要理论上的清醒,更需要情感上的认同。一方面要做好理论武装这个基础性工作。坚持依靠理论的彻底性说服人,依靠真理的力量打动人,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和制度的理性认知,使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理性认知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要突出情感认同这个关键。在意识形态感性化趋势十分明显的今天,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性认知的同时,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路径,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上下功夫。

    总书记强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努力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要树立大众化的形象。尽量多选择一些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先吸引他们关注,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如果只是灌输高深的理论、空喊政治口号,结果只能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导致群众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消极态度。二要树立世俗化的形象。为了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走下高高独居的神坛,拉近同普通群众的距离。为此,在语言的选择上也尽量做到“接地气”,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普通群众愿意听的话、能听懂的话讲出来,做好群众的“政治翻译”。三要树立现代化的形象。要跟踪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善于利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技含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当前特别要学会舞好网络这柄“双刃剑”,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网站,培养一批具有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的网络“意见领袖”,从而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切实提高舆论的引导能力。

    三、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一重要论述道破了意识形态管理的重大意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建而重管、建而善管,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强化使命担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关键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一要敢于亮剑。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做坚决斗争,在意识形态遭遇挑战时,有强烈的使命感,勇于担当,能够知难而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善于总结。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总结我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刻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教训,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要突出重点。强化阵地意识,对思想文化阵地,要突出党的领导,决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使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覆盖;加强队伍建设,把讲政治、懂业务、精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意识形态工作战线,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

    弘扬优良传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大力弘扬党管意识形态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牢牢握在手中。一方面要管好舆论导向。导向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龙头。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现代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同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联系密切,是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各种错误思潮及时给予揭露和抨击,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要善于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及动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解决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占领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意识形态的较量,其实质是制话语权的较量。谁拥有了制话语权,谁就能引导舆论,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要提高软实力,敢于发声。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必须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贵遗产,借鉴当今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成果,高度重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要用好网络,善于发声。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掌握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用好网络,善于发声。要切实用中央的声音主导思想舆论,用正确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

    第四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工作的思考

    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社会治安工作至关重要,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工作也就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课题。

    一、2024年以来全市在防范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2024年以来,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着眼于建立管用、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出实招、求实效,目标明确,始终稳扎稳打,使我市出现了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去年1月至12月,全市共发生刑事案件1876起,同比下降%;发生治安案件1737起,同比下降%。今年1-4月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治安案件同比下降%。

    1、以人防为主,大力开展城区巡逻活动。

    在城区:一是公安机关主动开展治安巡逻,确保全市人民欢度春节。从2024年元月7日开始至2月10日,市公安局组织局机关和城区派出所干警每晚7个组,每组5个人,坚持35个晚间进行整夜巡逻。白天干警还要到指定的商贸场所、车站等公共复杂场所进行阵地控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组建较大规模的专职巡逻队伍,进行社会面控制。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0名专职治安巡逻“警察”,与巡警大队17名正式警察合并,从去年4月5日开始上岗,除7人进行接警处警外,全部投放到城区社会面上,实行徒步式流动巡逻,进行社会面控制。今年1月8日,我市又将这支队伍扩大到104人,巡警增至27人,实行昼夜治安控制,为城区社会面治安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三是组织城区政法干警进行夜间治安巡逻,维护城区夜治安秩序。从去年4月25日开始至12月31日,市综治委组织政法各部门、街道和部分综治委成员单位的387名干警、干部和职工,划分18个巡逻区域,每晚分成18个组,进行彻夜治安巡逻。这种形式在全国可能也是首创。

    四是市公安局从去年5月8日开始,又组织局机关干警,利用夜治安巡逻以外的早晚2小时时间进入指定的城区居民委进行巡逻检查,维护居民区白天的治安秩序。同时,市公安局刑警公交中队还在城区二个主要出入口设置了“出租车出城登记站”,有效遏制了盗抢和利用机动车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五是发挥保安公司作用,保护重点要害部门及行业场所安全。从去年12月开始,市保安公司在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派驻了经过专业培训的保安员。目前,保

    安队伍已达76人。

    2、人防物防相结合,切实预防和减少农村各类犯罪案件发生。

    在农村:一是以自然屯为单位,开展村民常年轮流义务夜治安巡逻。目前全市854个自然屯基本上都实行了轮流义务夜巡逻。我们还采取新建、租赁、借用村民空闲房屋做为治安巡逻值班室的做法,保证了村民夜巡逻无论什么季节都能坚持下来。

    3、督查到位,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去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立足于“宁下笨功夫,也不干巧活”的指导思想,狠抓了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去年4月25日开展政法干警夜治安巡逻后,我们政法委的领导负责巡逻督查,委机关其他工作人员负责每天晚9点上岗、次日凌晨4点下岗的签到和情况汇总。同时,我们还利用工作日、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夜间,对全市16个乡镇村民夜巡逻进行每月至少一遍的逐一检查。

    在去年8个月时间里,全委累计成宿工作431人次、3000多小时,抽查2024屯次,行程达32040公里。今年前5个月,每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已成宿工作30次以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带动和影响了乡镇、街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许多乡镇、街道都实行了领导干部轮流排班督查制度。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经过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政法部门和综治组织的共同努力、辛苦工作,使我市防控措施在全市城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为推进我市经济建设尤其是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今年前5个月各类案件仍然保持了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势头。

    二、当前我市治安形势及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市出现了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但治安形

    势仍然存在严峻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1、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案件危害和后果仍很严重。

    2、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多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

    3、杀人案件稳中有降,但恶性程度有增无减。

    4、侵财案件比重大,侵害目标日益扩大。

    5、未成年人犯罪比较严重。

    上述发案规律和特点表明,虽然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防控体系还不尽完善。从刑事案件的性质看,可防性案件虽大幅度下降,可是盗窃案件等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而且较难防范的案件发生数量还很多,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防上工作力度较大,而在物防、技防等方面投入较小,致使防范工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摸索出适应形势发展、时代需求的综合治理新路,建立起具有我市特色的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政法部门和综治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深入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层层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基层综治机构成为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有权威性、有协调能力和有作为的机构,踏踏实实地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在基层的落实。

    2、加强人防力量,建立专群结合的防范队伍。人防是治安防控的关键,也是社会治安能否实现明显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一是要发挥城区专职治安巡逻

    队伍的作用。规范目前104人的城区专职治安巡逻队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巡逻时间和区域,努力保持城区昼夜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二是要加强乡镇(街道)治安联防大队建设。采取由辖区内单位出人出资等形式,健全乡镇、街道治安联防大队。三是加强保安员队伍建设。切实强化市保安公司对保安员队伍的管理,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场所及公共复杂场所的安全。上述3支队伍也是我市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专业防范队伍。四是要加强村民常年轮流义务巡逻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努力实现由村民被动参加巡逻向主动、自觉地参加巡逻的转变。五是要加强“三老”义务巡逻队伍建设。各街道要于每年5月-10月,以社区为单位,把这支队伍组建起来,使之与社区巡警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城区居民区白天的治安。这2支队伍也是我市治安防控的“地方军”。只有专业与业余队伍双管齐下,城乡联

    动,才能消灭我市治安防范的死角,真正实现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

    3、强化技防和物防措施,堵塞防范漏洞。技防物防措施是治安防控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人防的有效补充。科学的技防物防措施,对预防人防力量控制不到的较难防范的案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区,一是继续巩固居民住宅楼封闭式管理的成功做法。在达到有封闭院套、有更夫门卫、有自行车(机动车)存放处标准的同时,新建住宅楼必须全部安装楼道声控感应灯、住户防盗门和楼宇防护门。二是积极开展外凸式楼窗防护栏改造工作。外凸式楼窗防护栏给犯罪分子攀爬入室盗窃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公安、建设、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防护栏生产厂家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规范楼窗防护栏生产和安装工作,从源头上堵塞防范漏洞。三是争取5年内安装能够控制城区主要路段、重点要害部位的中央电视监控报警系统,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证据搜集能力和快速反

    应能力。四是力争3年内在城区5个主要出入口设立5处标准化治安检查岗亭,加强出租车出城登记管理,控制住城区出入口治安。在农村,一是继续加强治安岗亭建设。规范岗亭设施和管理,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解决利用机动车在农村进行盗窃耕牛等突出治安问题。二是加强村民巡逻值班室建设。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解决巡逻临时休息场所问题,确保村民轮流义务夜治安巡逻活动常年坚持下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规范财会室等重点要害部位的“三铁一器”建设,并继续推广安装110联网报警系统,切实提高防范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重点要害部位的万无一失。

    4、加强管理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项治本性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全民的法制教育。结合“四五”普法工作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强化守法观念。同时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努力减少因防范意识较差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是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教育。着重抓好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痴迷“×××”活动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三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高发问题。在切实抓好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作用。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依法控制和回收流失生工作,从源头上堵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漏洞。

    第五篇: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青年成长环境的瞬息变化,既是对共青团工作严峻挑战,也是良好机遇。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共青团的实力、魅力和竞争力,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三个“三”:

    一、完成三个转变

    1、虚向实转变。共青团工作要虚功实做,抓好基础工作和基层事业,加强阵地和队伍建设,增强自身的“硬实力”;同时,要利用好“硬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提供人才智力等“软实力”支持。

    2、官办向社办转变。共青团是社会群团组织,要用组织行为和力量去开展工作,逐渐从行政命令向行动号召转变,主动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用组织的魅力形象,用组织的奋斗进取去影响青年形成共识,去凝聚青年齐心协力。

    3、“小青工”向“大青工”转变。一是建立全社会、各部门、各年龄层次的人参与支持共青团工作的系统工程和长效机制;二是要向青年网民、进城民工等群体辐射,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使共青团工作覆盖面更宽、影响力更大、渗透力更深。

    二、达到三个成效

    1、科学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共青团工作首要任务,价值所在。一方面,多途径、多形式努力提高团员青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积极策划和实践共青团工作与全局工作、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有效方案、平台和形态,不断使共青团从边缘走向前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2、和谐的影响力。共青团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落实到工作中,把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和谐社会建设上。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广泛联系青年、联系基层的优势,有效调节各种社会关系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加强青年人自身的和谐以及引导青年人积极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文化的凝聚力。共青团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通过先进的“团建文化”把所有团员聚集在团旗下,打造信念坚定、充满阳光、积极进取的团员队伍。通过团自身的文化魅力和创造丰富健康的文化业态来吸引、凝聚更多的青年,使团员青年更有团员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团组织更有活力和战斗力。

    三、使用三个手段

    1、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共青团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性化的思维去开展工作,始终把尊重人、关心人、吸引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努力通过实现青年人全面发展进步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市场理念。现代青年人思维行为活跃,是一个竞争场。各级团组织要改变以往靠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方式,真正以共青团事业经营者的身份去开展好工作,充分运用市场方法手段,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参与青年思想、工作、生活领域的竞争,用美妙的现实和美好的愿景来巩固青年人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向,真正实现共青团事业的“获利”。

    3、创新方法。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设计新思路、新形象,推出新平台、新品牌,实施新策划、新技术,来适应形势的新需要和青年的新变化。通过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来拓展共青团的领域,巩固共青团的地位。



    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婚庆用酒今世缘 婚宴场合必备白酒
    观看《创新中国》纪录片有感[五篇范文]
    考察领导干部现实表现材料范例[5篇材料]
    公文写作必备金句2024新(含五篇)
    上一篇:室内给排水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