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合作协议 保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流年似水 时间:2024-08-09 00:46:1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于1948年颁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i]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并认真参与了相关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ii]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会议,包含了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表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iii]。

    毛泽东又强调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如此巩固,以至于没有一个认真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iv]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阶级基础关系着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政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物价、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关于调整工商业方案以及关于土地改革、惩治腐败、惩治反革命等发面的重大决策事项。在完成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整个架构之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是作为党的一项执政能力提出来的。202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报告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多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第二篇:关于加强政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政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协工作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区政协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观念激活政协工作,在加强委员学习、改变例会形式、开展调研视察、组织委员活动、办理委员提案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

    果。政协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但是,如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区委对政协的工作的领导;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逐步将一些成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实效;[feisuxs文章-http://www.feisuxs/feisuxs帮您找文章]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交流,发挥党派、界别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以及加强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等,都是做好新形势下我区政协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近期,政协办公室和区委党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政协章程》,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兄弟市、区、县的做法,进一步认识到增强政协工作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政协工作创新能力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必须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政协工作也不例外。中共中央《意见》中的许多新的提法,正是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的各地政协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只有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政协工作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因为,只有具备强烈的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欲望,才能激发积极的创新能力。我区政协在履行职能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性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但时代在发展,对一些惯性的思维方式,以至于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僵化观念,我们要防止,要破除。

    2,工作内容的创新是政协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因为,创新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区政协工作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在工作内容和成效上得到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区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随着党委在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变化,区政协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变化。譬如,今年举办的“加快新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政协论坛,工作内容涉及很多领域,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实践和创新,把政协论坛作为落实区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建邺发展、繁荣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以促进发展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只有这样,我区政协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着力解决履行职能中的薄弱环节是政协工作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协的民主监督历来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民主监督的内容、对象、方式和效力,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政协的提案、社情民意等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阅批,对办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各部门办理情况却不平衡,如有的部门对社情民意办理的反馈就不够及时。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大对提案、社情民意等工作的督查,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同时我们要用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的内容,创造更多贴近现实的监督形式,更有效地履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二、我区政协工作创新的具体实践

    政协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源于创新。我区政协领导形成共识:只有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政协事业才能适应新形势;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政协事业才能实现新发展。近几年,我区政协紧紧抓住“十运会”、“绿博会”等工作节点,围绕加快新区发展,促进繁荣和谐的总体目标,在推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中,努力实践“三个创新”。

    1、政治协商形式有所创新。自九届政协成立以来,我区政协紧紧围绕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履行政协三项职能中,大胆探索和创新政治协商的形式。一是创新全委会协商议政的形式。在九届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全会上,委员们围绕“一府两院”的报告,针对全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在会上建言献策,仅在今年第四次全会期间,就收集整理委员提出的建议23条,其中有16条建设性的建议被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二是创新主席会议、常委会议重点协商的形式。每次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凡是涉及到全区重要工作目标的,都邀请区政府分管区长到会,认真听取情况通报并组织协商讨论。在视察中,还邀请有关专委会的委员参加,充分发挥委员的作

    用,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办公室以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及时报送区委、区政府。仅去年以来,政协共召开主席会议21次、常委会议9次,先后就新区重点建设项目、整合区改造、城市建设与管理、征地拆迁、财税与招商引资、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等23项全区重要工作组织视察、听取区政府分管区长和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设。三

    是创新专题协商会议的形式。各专门委员会锁定新区建设中的工作重点,按照“少而精、专而深”的要求,集中就全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专题协商,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近两年来,各专门委员会紧密围绕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布局、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工作,共开展了40多项专题协商活动,促进了工作,取得了实效。

    2、民主监督机制有所创新。民主监督是政协主要职能之一。近年来,我区政协紧紧结合新区特点,在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在监督的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区政协围绕加快新城建设中党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征地拆迁速度与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区教育布局,老城改造和社区建设等重点问题,以提案、社情民意、课题调研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积极性的建议。据统计,近四年来,各界别委员共撰写提案36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120多条,完成调研课题17个,有的建议和调研课题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以及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新区建设与发展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在监督的形式上拓展渠道。我区政协针对主席、副主席直接参与新区道路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在参与中实施民主监督。按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促进工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在参与中有效地实施监督,促进被评议单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既创新了民主监督的形式,又实现了政协工作与部门工作的“双赢”。三是在监督的制度上不断完善。2024年,区政协首次开展对区市容局进行民主评议,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进一步巩固评议成果,第二年政协又对区市容局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查找问题,进一步制定了整改措施,使得市容局的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在2024年南京市市容行风建设评议中,取得了全市市容执法部门行风建设评比的第一名。

    3、参政议政机制有所创新。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政协参与全区重大决策,对政协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都及时采纳,在新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党政重视,指导得力。区委和区政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每年都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并及时指导政协围绕工作中心,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对政协提出的建议,党政“一把手”不仅亲自阅批,还认真督查有关部门的办理结果。二是政协主动,积极参与。我区政协除认真办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研究课题外,还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024年,政协针对河西征地拆迁中,失地农民就业、住房、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撰写《关于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思考与建议》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区委、区政府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对推进全市征地拆迁,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部门支持,狠抓落实。党政部门接到政协提交的调研报告、提案或建议后,多数都能做到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能办的立即办、暂不具备条件的及时给予明确答复;涉及多部门的则积极沟通协调、急事急办,并能在办结后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政协反馈。

    三、增强我区政协工作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为更好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意见》精神,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区委“四大名区”奋斗目标,并不断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区政协应着力增强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1、创新工作思路

    政协履行职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创造性地开展政协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建邺政协的一切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于建邺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始终把围绕大局履行职能当作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议大事、谋大略,做到同党委合心、合力、合拍,同心同德。二要正确处理“有为”与“有位”的关系。区政协在工作中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应有为,无位也有为,争为不争位”的意识,努力靠自身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认同,不断扩大政协的影响力。三要正确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要坚决摒弃被动应付、无所作为的观念,主动工作,勇于开拓,超前思维,超前谋划,自觉选择那些事关大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去做。

    2、创新工作方式

    中共中央《意见》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按照《意见》精神的要求,不断创新政协履行职能的方式和途径。专题协商,寻求突破。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会,每季度一次的政协常委会议,每个月一次的政协主席会议,以及不定期举行的常委专题座谈会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协商座谈会等,都是《政协章程》规定、已成惯例并行之有效的政治协商形式,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这些形式的作用。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发挥政协组织界别众多和智力雄厚的优势,努力实现协商形式多样化、规范化和增强实际效果的统一。二要不断加强对口协商工作,各专委会要建立与党委、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互相通报工作,共同研究、协商决定开展各项活动,做到沟通情况与提出意见、建议相结合,督促落实与帮助解决问题相结合,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积极探索政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的有效形式,改进方式,以求实效。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可邀请部分与议题相关的委员参加,并请他们建言献策、谋划支招,扩大委员参与面;会前,对协商对象要做到“学习在前、调研在前、视察在前”,认真谋划、充分准备;会后要及时整理报送。专题调研,注重质量。要按照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群众关心、政协力所能及的原则,在提高调研水平和建言立论质量上下功夫,把握好宏观性和超前性,权衡好时效性和实效性,注重于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新我深”,做出效果。要不断总结区政协与区委党校联合搞调研的经验,努力使调研报告做到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宏观建言与微观献策相结合,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又符合群众意愿,还切合本区工作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实用价值,以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专题视察,讲求实效。专题视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围绕中心,选好题目,着眼效果,精心组织。视察前要主动与党政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取得共识,使视察单位提前将政协视察纳入阶段性工作日程。同时还要认真制定视察实施方案,组织参与视察的委员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有关情况,做好相关准备。视察中,尽可能争取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提高视察效果。第三,跟踪服务,力求建议转化为决策参考。民主监督,加大力度。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不断加强民主监督的力度。一是要牢牢把握民主监督的本质是扩大民主,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使各界各方的不同意见、建议充分发表,通过充分发挥民主来加强民主监督。二是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我国民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保持民主监督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特征,区政协应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些新特征,加强和改进工作,密切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使民主监督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实效。三是要努力探索民主监督的新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监督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区政协总结和坚持了许多监督形式,收效良好。在继续沿用这些载体的同时,要探索新的有效形式,如建立听证会制度,使之成为知民情的直通车、聚民心的连心桥和政府决策与民众意见之间良性互动的纽带;建立健全双向交流会制度,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直接与委员就有关问题进行对话协商、听取意见;建立健全群众旁听政协会议制度,就涉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邀请群众代表旁听并允许在会上发言,积极稳妥地扩大人民群众直接、有序的政治参与,提高政协民主监督的参与面和影响力。特别是要探索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相结合的立体监督体系,增强民主监督的约束力。

    3、创新工作载体

    创新政协工作载体,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宣传,扩大人民政协的影响力,是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有效途径。拓宽社情民意信息新渠道。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我区政协近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首先,区政协要主动为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三个方便”。一是在委员所在的社区建立信息联络站。办公室通过联络站,直接了解委员在社区捕获的信息,方便了委员更好的了解社情民意;二是设立主席电子信箱、开通热线电话。方便委员有关政策咨询,减少委员投送信息的环节。三是建立主席接待日。把每周二定为“法定”接待日,每位驻会主席按月“轮岗”,方便与委员面对面交流。今年,区政协在南苑街道健园社区设立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系点,把委员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项创新工作。要加强对联系点工作的指导,不断总结和推广联系点的工作经验,下半年,要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多设立几个这样的联系点,不断拓宽信息的渠道,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其次,区政协还应在做好委员的知情服务工作方面,为委员建言献策搭建好平台。一要广开言路,经常组织委员开展大组协商活动。结合新区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教育、征地拆迁等方面,老百姓反映多的问题,认真组织委员参加各类协商活动。二要广献良策,要充分发挥政协网站作用,为委员建言献策广辟途径。三要集聚人气,丰富和活跃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区政协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意见》精神,制定和完善《加强专委会领导的工作意见》,把专委会“工作规则、视察规定、考核办法”等作为“意见”的主要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政协各专委会开展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水平。开辟宣传工作新阵地。要把宣传工作作为进一步活跃和促进政协工作,调动和激发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扩大政协社会影响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在办好政协简报的同时,积极向《人民政协报》、《江苏政协》和《南京政协》等报刊报道和反映我区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做法和经验。同时,要适时调整区政协网站栏目,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及时报道政协的工作动态和委员的先进事迹。

    4、创新工作机制

    要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履行职能的新机制。构建激励机制。为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和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区政协要进一步完善优秀委员和优秀提案评选实施办法,建立委员履行职责情况述职、考核制度,适时将委员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的出(缺)席情况向委员反馈,切实加强委员管理。对优秀委员和优秀提案,在政协年会上进行表彰,不断增强委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鼓励更多的委员关注政协工作、热心政协工作、投身政协工作,提高全体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构建考核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关于加强政协委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补充和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加强考核。

    《关于加强政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关于加强政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第三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2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24.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4(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24-03-28.

    第四篇: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对策建议思考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更是我们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推进协商民主取得实效的重中之中。与选举民主相比较,目前我国协商民主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规则和运作程序,特别对基层人民政协来说,协商随意化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更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要切实抓好基层政协协商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原则,把握四个重点,抓住五个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取得成效。

    一、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突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问题的领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必须坚持政协主题和职能。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也是开展协商的基础与前提。团结意味着公共,体现着协商各方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民主意味着平等,体现着协商各方具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三者相互关系、缺一不可,协商民主的各种形式要在这三大职能的履行之中都得以充分体现,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不能仅局限于政治协商的职能范畴。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政协的两大主题和三项职能,扩大包容性,增强广泛性,体现平等性,为各界人士参与政治提供畅通的渠道和良好的平台。

    第三,必须坚持以委员为本。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人民政协组织参与民主协商的主体。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协委员,来自一线,深入群众,更易听到和及时反映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是基层利益群体的忠实代表。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委员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保证更多、更广泛的意见建议能够真实、充分、有效地反映到协商过程之中。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开展。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到协商民主层面,就要求协商各方,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和给出的规则及程序来进行,不能“越界越线”。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法治的权威性,使协商过程始终在依法、平等的环境下进行。尽管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但不可否认,以人民政协为最重要载体和实践形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人民政协可以也必须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二、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把握四大重点

    第一,切实把握基层人民政协的特点。作为基层人民政协,要在中央和上级党委和人民政协制定相应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把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制定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协商规程,使协商成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通过协商制度的建立,真正做到从制度上确保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在集思广益中形成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从制度上有效实现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重大决策的及时协商,从制度上拓宽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充分反映民意。

    第二,建立有效的协商成果落实反馈机制。协商成果的有效落实体现了协商民主成效。要积极畅通,并不断创新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的落实途径,以自身的积极努力为前提,有效的程序约束为保障,促使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民主协商成果,避免协商民主流于形式,提升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有效性。

    第三,努力营造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事实证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人民政协制定协商制度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而党委政府自身层面制定相关制度,则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因此,要积极主动,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各方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要努力推动协商原则在党政及其部门的制度上得到体现,努力争取重要协商制度由党委政府出台,从而真正实现把协商纳入决策之中。

    第四,进一步发挥委员等协商参与主体的作用。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加强政协委员和专委会、界别建设的各项制度,提升协商参与主体的协商意识,增强他们对决策的影响力,促进参与协商各方更加平等。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界别的设置和功能,结合基层实际,注重吸纳新兴阶层,注重基层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在政协组织中的代表作用,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能够利用政协平台来进行磋商和协调。此外,基层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形式;要注重理论创新,深化对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内涵、要求和规律的研究;要在尝试建立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完善相关人员配置构成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三、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抓住五个关键

    作为基层人民政协,在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四条原则,把握四个重点,同时,也必须认真抓好五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确保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突出政治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诞生和发展的。党的十八大把协商民主放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里面进行论述,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指明方向。因此,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始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尽可能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到广泛而深入地协商活动中来,努力使党的主张和意愿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竭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级政协组织又特别是基层政协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丰富协商形式,提升协商质量,构建协商民主运行的新格局。从而更好地凝聚各界智慧,汇聚各方力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强规范性。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重点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最终要以制度作保障。多年来,邻水县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委员参与、群众实惠的政协工作格局。在协商民主中,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主客体并重、行为规则与实施机制并重,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协商客体看,坚持县委领导向政协常委会议通报专项工作制度,坚持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向主席会议汇报专题工作制度,实行政情交流会、委员约谈会制度,扩大知情议政的范围;推行年中年末走访慰问委员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渠道。从协商主体看,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并健全了政协提案办理、社情民意反映、对口协商等一系列制度。县委对坚持政治协商“三在前三在先”原则,既有实体性行为规则的要求,又有程序性实施机制的规定。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政协党组的工作情况汇报;每届县委召开不少于一次政协工作会议;坚持政协主要领导列席县委常委会议,副主席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政协委室负责人列席县委全体会议。每年召开县政府、县政协联席会议,相互交流重点工作,政府交课题,政协作调研。

    第三,提升操作性。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的包容性,能最大限度地吸取协商各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协商意见更充分地体现各方面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政治妥协和政治谅解,通过与党委、政府进行沟通或公民之间进行沟通,最终就本地区的公共利益形成共识,形成符合绝大多数群众利益要求的决策和具体政策,为有效的社会行动提供政治保障。参照有关文件规定,借鉴外地经验,邻水县政协在实践中建立了四种协商形式:一是例会式专题协商。每年全会期间组织的以“面对面协商”为特征的议政会。委员们就全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广泛议题,与县上领导即席现场互动。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上,根据协商议题,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通报专项工作情况,并听取政协专题发言和协商建议。二是视察式现场协商。县政协开展的专项视察,既有全面性视察,也有专项性视察;既有呼吁式视察,又有诊断式视察;既针对短期能解决的、比较具体的微观层面问题,也提出思路性、机制性的宏观层面对策。三是论证式决策协商。如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专门征求政协意见,县国土局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县住建局就城市规划修编、县文广新局就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等也诚恳地听取政协意见,体现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四是评议式即时协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个阶段都听取政协意见,约请政协进行明察暗访、接受民主评议;县政协针对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焦点问题,分别召开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民主评议会,寓评议于协商之中。

    第四,提高针对性。政协的地位与性质决定了政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上。而调查研究,是党委和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完善和发展协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政协调研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战略性为标准,以进入决策为目标。近年来,邻水县政协始终把专题调研特别是重大课题的调研作为协商前的“重头戏”,精心选题:一是坚持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题。结合慈善总会换届,重点确定了“关爱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课题作为新一届政协开局之年的具体举措和重要工作,专题调研、主席会议协商议政和重点提案督办“三管齐下”,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使全县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慈善基金得到了迅速壮大。2024年,《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建议》《关于实施饮用水工程的建议》《关于加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建议》3篇调研文章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所提建议被纳入了决策程序。二是围绕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选题。县政协每年确定一个事关民生的议题,在常委会议上开展专题协商,并从加大公益型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农村环境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力推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力助城乡差别缩小。同时,为确保基层协商民主工作视野更加宽广,活动更加经常,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该县政协注重在实践中抓好“三个结合”,在政治协商中把党委、政府的主导性与政协自身的主动性相结合,在民主监督中把柔性与刚性相结合,在参政议政中把专业性与界别代表性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以切实提高协商民主的针对性。

    第五,讲求实效性。协商民主的最大特点是要吸纳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协商基础上进入决策程序。邻水县政协在履行职能中,不满足于一议了之,每次协商后都要以《会议纪要》《社情民意》《调查与建议》等载体提出一个明确的意见建议,从而达到协商实效。县政协办公室会同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建立了跟踪问效和意见反馈制度,积极推进协商成果的落实。如每年的大会发言意见建议由县政府办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办理,并在来年的全会上以书面形式报告落实情况;每年在政协主席会议确定重点提案后,商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并对办理提案作出重要批示,提升重点提案运作层次;每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就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行研究,明确领办县长,落实领办计划和方案,每年向县政协常委会报告当提案办理情况;县政协根据提案内容和主席分工,明确主席或副主席领衔督办,并以主席会议、政情交流会的形式督办重点提案,实现了“提”与“办”的良性互动,实现了

    “提得好”与“办得好”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出台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社情民意信息的办复程序。政协委员不只是代表个人,还是所在界别的代表,在参政议政中,既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又要主动收集和反映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县政协把个人智慧与界别特色结合起来,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

    第五篇:论如何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论如何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以其精细的管理方法,及人性化的思维管理模式闻名全国,成为班组管理的楷模。班组作为最企业的最低单元,是落实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沿阵线,是体现企业活力的源头。只有班组充满了生机,企业才会有兴旺盛的发达。作为兵头将尾班组长则是班组的旗帜和“灵魂”,是掌控班组前进的“领头羊”,是企业实现奋斗目标的“加速器”。班组长的整体素质高低,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保证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的班组长队伍,对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带动和推广的效果。

    根据《怎样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这一问题,结合企实际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思考

    思考一: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班组是执行上级各项决策的排头兵,同时也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率高低、经济效益好坏和管理水平的源头。班组长能力建设是班组管理的基础环节,是落实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为紧要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班组长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组素质的提高,影响着企业的向前发展水平。

    思考二: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工作创新的需要。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班组长担负着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服从和执行任务,其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能力必须过硬,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工作创新的本质需求。

    思考三: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是打造创新型企业的关键所在。班组长在班组建设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传达企业的生

    产和管理政策,洛实单位生产目标和任务,因此班组长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综合业务水平、基础管理技能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懂得知人善任,挖掘班组职工内在潜能,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组工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素质影响和带动班组成员,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问题

    从目前的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在生产管理和业务素质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具体工作中有些班组长很难适应这样的发展,在工作上显得捉紧见衬。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从根本上分析查找阻碍班组建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管理高层,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基层班组长能力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运行机制。在班组长的培养和选拔使用上,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培养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在思想上认为班组长不是那么重要,谁便找一个都行,以致出现上雷声大,下边雨点小。形成上下两层皮的分离态势。

    二,是基层出现谁手掂表现:因为班组长不象中层干部那样,不可缺少,在者班组是松散管理体制,人员可多可少,领导一句话可以解散班组,所以在班组长的选拔利用上,多是靠自告勇,有力能干活,会管人就行,甚至一条烟几瓶酒都能搞定,缺乏培养优秀班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班组长的自身问题:班组长对其岗位职责缺乏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简单地认为,搞好当班安全、完成当班任务、质量上不出问题,就是胜任了班组长的工作。孰不知,班组长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班组的综合管理水平,打造出纪律严明、安全高效、科学创新、团结友爱、富有活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过硬队伍。这其中,需要班组长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有善于创新的思维意识、有协调班组成员关系的方法技巧等等,要求班组长对岗位工作要有激情、热情和感情,用奋斗目标凝聚人心、用团结友爱鼓舞人气、用拼搏精神创造佳绩,辛勤耕耘,勤勉尽责,锻造出无坚不摧的坚强集体。

    建议

    建议一:提高班组长学习能力,争做学习型班组长。当今社会,学习能力被誉为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新力、最本质的竞争力,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尺,是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班组长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自己的能力追求,增强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体现出超强的智慧力。

    建议二:提高班组长服务大局、助推企业发展的能力。在企业生产建设中,班组长的力量建设不容忽视。优秀的班组长,拥有超前的防范意识、科学的管理模式、超强的应变能力、民主的工作作风,其现场的技术指导作用、临危应变的技能本领、班组关系的妥当调解、上级政策的正确引领等等,其灵活的管理智慧,迸发出1+1>2的工作效应,对于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起着“定海神针”般的稳定作用。

    建议三:提高班组长凝聚职工、组织职工和动员职工的能力。优秀的班组长应当具备五种优点:一是有情,即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真挚感情;二是有理,即说话办事说理、讲理、在理;三是有信,即诚信守诺、公平公正,给人信任感;四是有德,即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五是有识,即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有思路、有能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管理才能,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最大限度地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支持。

    建议四:提高班组长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能力。班组长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班组建设方面,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相应地制定《班组合约》,建立班组考核制度、班组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沟通交流制度,认真总结班组的新情况,查找新问题,制定新举措,以选树班组“金牌员工”为活力点,激发每一名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释放出班组的潜力和活力,以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夺取班组集体的无尚荣誉。

    总之,加强班组长能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企业、基层和班组长的“三角”进攻,企业用机制铺设新路、基层用智慧培育人才、班组长用才能展现价值,最终实现“三位一体”的互利互赢。



    推荐阅读:
    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在全区各界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共5篇]
    生命人寿为您详解投保寿险注意事项生活保障不能少
    歌舞活动工作总结(必备21篇)
    城管围挡整治工作总结(必备84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