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购销合同 礼仪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平安夜习俗与来历说法(全文5篇)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芸轻舞 时间:2024-06-13 21:10: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平安夜习俗与来历说法

    平安夜,即圣诞前夕,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平安夜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平安夜习俗与来历说法,希望大家喜欢!

    平安夜习俗

    1、平安夜也被视为短日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

    3、教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

    传统上不少教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4、互赠苹果

    在中国人们也会在平安夜的时候相互赠送苹果,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苹果也就寓意着“平安”的意思。

    5、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6、与家人团聚

    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

    平安夜来历的说法

    1、平安夜的来历第一种说法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这个活动。

    到了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着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他坐下来,踩着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发出几声呜咽似的微弱气息。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它越过国界,随着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

    2、平安夜的来历第二种说法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教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平安夜的意义是什么:平安祥和

    圣诞节是救世主耶稣基督的生日,是为了纪念耶稣降生而定的节日。正是因为耶稣基督的降生,人类才有了拯救的盼望。所以才将这个伟大的夜晚定为平安夜。真正的平安是心里的平安,是在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平安。

    到了现在,平安夜不仅代表了平安祥和,其背后团圆和希望的美好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大多数欧美家庭的平安夜会选择所有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

    节日期间,各国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是西方似我国过春节。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平安夜习俗与来历说法

    第二篇:端午节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篇一: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 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 年 6 月 16 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 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的故事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

    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

    《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传说

    话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老百姓对黄巢有很多误解,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有一天,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批批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的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阳节,黄巢的军队果然攻下了邓州城,只见城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因而全城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端午节的对联

    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汨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篇二: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课题:端午(加考前辅导)

    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2、复习观察法、写人、写事方法,与考试相结合教学重点:感受民族文化,感受快乐课堂

    教学难点:复习观察法、写人、写事方法,与考试相结合教学用具:粽子,雄黄酒,艾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点评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呀?

    今天,我们金笔作文的家人们就要在一起度过这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竖起你的耳朵听好了,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诗人节等,记住这些回家可以向你的家人炫耀炫耀!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我们这儿比较常见的是吃粽子,看看还有哪些习俗是你不知道的。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荡秋千、给小孩子涂雄黄酒、饮用雄黄酒、吃咸蛋、吃粽子、吃时令水果。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也要来个正式一点的,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咱们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新授

    (一)艾草

    刚刚进教室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传说艾草是神仙的宝剑。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

    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同时,艾草也有杀菌除虫的功效。夏天到了。艾草正当时。六神也推出了艾草杀菌皂。艾草也是一种中药。

    现在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传说了,以后让你写民俗文化,应该不成问题吧!接下来,欢迎咱们的另外一位嘉宾登场„„

    (二)涂雄黄酒

    这就是出现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那壶神奇的雄黄酒,白素贞喝了此酒之后,便闪现了真身,吓得许仙两腿直哆嗦,以至于两腿一软晕倒了。

    端午节之后,气温升高,炎炎夏日来临,蚊虫就开始猖獗了。给小孩儿的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上一个“王”字,不但可以驱蚊虫,还可以像猛虎一样辟邪。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涂雄黄酒的仪式,听话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王”字,老师会把对你的祝福融在里边,希望得到老师祝福的同学,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向老虎一样凶猛,考出好成绩!(给孩子们涂,强调纪律)

    (三)吃粽子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粽子来了。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跳汨罗江以后,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水中,以免鱼虾吃他的身体。这个习俗延续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们金笔作文的同学跟别人都不一样,因为我们不仅听话,而且懂得观察。那我们拿到粽子第一件事是?观察?举起来?

    (每个孩子一个粽子)用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去观察这颗粽子。

    眼睛:1、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粽子穿着一件件漂亮的绿色外衣,仿

    佛是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舞会。

    2、没有拆封的粽子被五花大绑地请到了课堂上,真可怜!

    3、我的粽子外衣已经变成了深绿色,甚至有些发黄了,看来它在蒸锅里吃了不少苦头呢!

    4、粽子是三角形的,像极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又像是陪伴着我的三角板。同桌的粽子是四角形的,跟我的不一样,有一个角的粽子已经忍不住探出头来。

    5、黄黄的苇叶上一条条深深的纹路,像一条条羊肠小道。

    手:1、我刚拿到粽子的时候,一种黏黏的东西就沾到我的手上,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2、粽子热乎乎的,应该是从蒸笼里出来不久吧。

    3、粽子外边的苇叶硬硬的,还很粗糙,摸起来有点扎手。轻轻捏捏粽子,会感觉里边的粽子是软乎乎的,真想赶紧拆开把它吃掉。鼻子:1、刚拿到粽子,一股淡淡的苇叶的清香就钻进了我的鼻孔,紧接着,一股浓浓的迷香也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惹得我肚子里的馋虫大脑我的五脏六腑。

    2、甜甜的蜜枣味儿,我的这颗粽子是不是蜜枣粽呢?

    嘴巴:1、舔上一口,舌尖从软软的黏黏的糯米上滑过,就像触摸到丝滑的丝绸。

    2、打开粽子以后,里边可是大有文章啊,糯米、蜜枣、红豆应有尽有,小小的粽子里却装满了祝福。蜜枣象征生活甜甜美美,红豆象征红红火火,糯米象征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小小粽子里边有大乾坤啊,只要我们动用我们的器官去观察,就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老师把最真诚的祝福已经送给你们了,现在轮到你们表现了,把你们的祝福也送给老师吧。(让孩子给自己和在场的老师涂雄黄酒)

    (四)带五彩绳

    刚刚咱们是互相送出了祝福,接下来,咱们要把祝福带在身上,当当当当,要这些线干什么呢?待会儿每位同学都要把这五种颜色的绳子搓到一起做一条五彩绳,然后把它送给你在金笔作文的好朋友或者老师,在做五彩绳的时候把自己的祝福放进去,让带着你做的绳子的同学或者老师,能时时刻刻感受你送的祝福。

    四、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不仅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端午节,也获得了很多写作的素材,现在回想一下,从你进入这个教室开始,这个教室哪些人都做了哪些事,这些人或事如果让你写成作文,你会起个什么样的题目。

    人:《有创意的老师》《我的好朋友》

    事:《一堂有趣的课》《欢度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假如我是一个粽子》《民俗节日——端午节》《美好一刻》《舌尖上的美味》《美味三角粽》

    物:《粽子》《粽子的新发现》

    篇三:15-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英文为 DragonboatFestival 或 DoubleFift(: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h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 5 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

    端午赛龙舟活动

    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XX年,6 月 14 日,6 月 15 日,6 月 16 日为法定放假日子。20XX年 6 月 16 日为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 年 5 月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20XX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法定节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XX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 20XX 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名称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

    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

    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

    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

    第三篇:关于“三八”来历的说法

    关于“三八”来历的说法

    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的压力,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并开放宁波、上海、青岛、厦门、广州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侵略者肆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那时,厦门、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鬼子,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国鬼子就成群结队到处横行,有的开着汽车在路上横冲直撞,有的拦劫妇女施以强暴,有的拿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射击,有的借酒疯殴打行人真是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对此行径非常痛恨,所以一见外国鬼子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赶快逃避。

    后来,三八鬼子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了简便,就缩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三八妇女节中妇女的年龄范围:

    三八妇女节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女性的节日。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妇女一词的含意,仅指成年女子并无其他特殊意指。已婚女子被称作妇人。

    也就是说成年女子只要是年满十八岁,就属于是妇女的范畴,并不是专指结了婚的女性!它是属于所有年满十八岁周岁以上女性的。

    三八从来非敬语,白骨精群起而攻之,不悖情理。但因厌恶三八一词而攻诘妇女节,则是选错了靶子。盖三八妇女节是舶来品,三八却是土产品。二者巧合,只在字面。大陆人见台湾人喜用三八形容女性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遂以为该词源于粤语或闽南话,实则不然。三八乃道地中原词汇。刘福根着《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自魏

    三、生张八。另外,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早载此事,唯生梗作生硬,人谓作士人谓,文字稍异,当为《拊掌录》所本。

    宋代中原地区百姓大量移民闽、粤,遂将家乡俗语三八带到此地,最终越过海峡、传到台湾,成为台湾省骂。骂人也讲性别对等,台湾又用半生头专骂男性,意与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语。而在大陆,生张熟魏不载现代汉语辞典,成语词典尚存。随着两岸交往日深,三八方有返乡之旅。

    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传云其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上述赠妓诗纯属打油,无意间给后世留下三个词语,堪称一桩趣事。

    第四篇:平安夜习俗

    平安夜习俗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热油泵大部份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份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KCB齿轮油泵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非基督教文化圈

    日本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ZYB渣油泵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台湾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

    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此外,浪漫气氛浓厚的假期容易导致纵情,再加上未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后往往出现女性的堕胎潮。

    香港和澳门

    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平安夜KCB不锈钢齿轮油泵也令不少年轻人在这晚“初尝禁果”,因此当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母亲的抉择等组织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门,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会粉饰得充满浓厚的欧陆圣诞气氛,圣诞树、马槽、彩带、灯色随处可见。在平安夜,年青人联朋结队到中区逛街,又喜欢到议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赏分别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团体所举办的圣诞报佳音。到了午夜,澳门各堂区的天主教堂分别举行圣诞子夜弥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数最多,圣诞钟声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欢到教堂感受圣诞节的宗教气氛。而澳门的皇朝区亦人潮如鲗,年青人到酒吧狂欢佳节。

    中国

    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

    夜晚.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平安夜即将来临 苹果“着装”悄然传递“平安”祝福

    圣诞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还没到,一种叫做“平安果”的礼物,开始在人们手中悄然传递。

    据了解,“平安果”是用一个个色泽鲜艳、样子好看的进口苹果装扮而成的,多为红蛇果、青蛇果,当然也有把国产的红富士苹果进行包装扮成“平安果”的。据说,“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中国人都是喜欢平安长寿的,国外圣诞节简简单单吃苹果传入中国就变得麻烦了,据说在平安夜那天,分别向24个人,每人各要1毛钱,请记住:不能向姓吴(无),王(亡),李(离),施(死),贾(假),傅(负),梅(没)的人要钱,因为他们姓氏的谐音不吉祥,凑到2元4后,用它买一个苹果,只能买一个哦,如果还有剩钱,千万不能就随手丢了,要好好保留。晚上把苹果吃了,就可保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哦,还可以把苹果送给喜欢的人,至少看到她/他咬下一口,那么你就可以和她/他在一起,并幸福。

    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第五篇:“愚人节”的来历与习俗

    “愚人节”的来历与习俗

    潍坊师范学校鞠贵芹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开各种各样的玩笑,可以撒善意的谎,“骗”与“被骗者”最后都以哈哈一笑了之。

    关于愚人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在中世纪时,多数基督教国家都根据儒略历,把4月1日定为新年节日来庆祝,这一天,人们要互赠礼物致贺。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法国率先改革纪年法,首先采用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把1月1日作为一年之始。但一些保守的人士旧俗难改,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这个“新年”,便成了一个虚假的节日。有些爱恶作剧的人,干脆有意地把礼物也变成虚假的,举办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西方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愚人节起源于一个希腊神话传说。农业女神得墨忒尔,有一个聪慧美丽、活泼可爱的女儿佩尔塞福涅。在爱神的撺掇下,冥王哈得斯不可遏止地爱上了佩尔塞福涅并抢走了她。得墨忒尔发了疯般地寻找女儿,但众神慑于哈得斯的威力,或者闭口不谈,或者撒谎欺骗她,使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都见不到女儿的踪影。后来在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帮助下,她才得以见到女儿。在这个故事里,得墨忒尔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她不知道爱神的把戏,不知道哈尔斯的阴谋,又屡屡受众神所骗。此后,人们便据这个传说设立了愚人节,以示劝诫。

    不管愚人节究竟来自哪个故事,它都无可遏制地成为人们喜欢的节日;而且约定俗成了各种看似荒诞的风俗。有的地方,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装饰房间,用布景法布置出象圣诞、新年一类的假环境,互相“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还有的地方是举办别开生面的鱼宴:纸板做的彩色小鱼请帖,餐桌上小巧的钓鱼竿,挂着一条小鱼,或是装满糖果的鱼篮,作为礼物送给客人,而后饱食一顿百鱼宴。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青青的菜叶下也许是一瓶鸡尾酒,红红的西红柿色拉下面却可能卧着大盒冰淇淋。

    随着时间的推移,愚人节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样翻新,新意百出。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愚人”。这一天,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设计恶作剧捉弄人,甚至报纸、电台也可以报道假新闻,被骗的人也不会生气,反而认为自己是最幸福最有好运的人。而且被骗者还被赋予了许

    多可爱的称谓,诸如在苏格兰冠以“布谷鸟”之美名,法国人则俏皮地称之为“四月鱼”,可能是取其如四月小鱼,糊里糊涂地见饵就吞,容易上钩之意。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精华,如一条条隔离带将冗长的、重复的日子,分成一个个“区域”,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赋予它丰富美好的内涵,表现人们的情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民族传统与地域特色。试想,紧张劳动了一年的人们,终日蹙眉凝神的人们,一年中有这样一天可以放下所有的禁忌,如淘气的孩童般任性一回,不也是别一种幸福与轻松吗?



    推荐阅读:
    平安夜习俗与来历说法(全文5篇)
    初中政治听课反思[共五篇]
    初中体育课课后反思(共五篇)
    校园保护水资源倡议书[样例5]
    夯实基础凝聚合力努力实现党建工作(5篇可选)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