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观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思修复习整理[推荐阅读]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中情人 时间:2024-06-14 21:50:1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思修复习整理

    思修考试要点整理

    一、理想和信念基本概念。

    (1)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受时代条件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古代不可能有现在的职业和理想追求。

    (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永远是高不可及的,不可能是你唾手可得。但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实现后,原先的理想就不存在了。

    (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性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5)信念和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6)信念是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同个人会对不同的社会生活会有不同层次的信念。

    (7)高层次的信念决定这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余高层次的信念;高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因为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8)一般信念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二、理想和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关系,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爱国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获益(经济层面)但是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等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3)一个人一出生便属于一个国家,无论这个人到了哪里依然代表了国家,一个人在国外是否受到歧视,取决于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爱国主义依然不过时,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三、人生观与人生态度的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观定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所以说,人生态度从属于人生观,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端正人生态度的方法: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企图。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自觉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线自己的人身价值。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社恒目标。

    (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遂,也可能有失望和暂时的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为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更不能因此而轻生。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事要想得开,做人要心胸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音节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四、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本质:道德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功能: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除了主要功能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道德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成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五、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识: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相互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相互渗透,交叉并行的。

    (3)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

    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2.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六、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作用:两大类(一类为规范作用,另一类为社会作用。)规范作用部分:指引作用:法律具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评价标准为合法与非法。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障。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国家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为被动主体。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

    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为三种实现方式:1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2.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收到教育。3.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法律上的行为楷模。教育作用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社会作用方面: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与最高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普通法律只要半数通过即可)。

    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P132

    七、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时间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在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和吸取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凝聚和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有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有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

    特征:法律至上,权利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八、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观,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职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4.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5.要有创业的勇气,6.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4.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5.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6.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7.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8.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第二篇:思修复习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

    三、论述题;

    四、材料题;

    五、案例题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

    理想、理想的类型、信念、信仰

    第二章重点:

    全章都要仔细看

    第三章重点

    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特征、人生价值的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重点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三节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第六章重点第三节

    恋爱、婚姻、婚姻法、重婚、离婚

    第七章重点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重点:民法、刑法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不考试的内容

     第五章

     第三节138页第(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140页第(三)《环境保护法》

     第六章职业家庭

     第一节 153页与《公务员法》相关内容

     第二节实体法律

    223页《合同法律制度》

    224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25页《商事法律制度》

    226页《行政法律制度》

    229页《经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备考提醒:

    一、认真通读两本教材,明确主要的章节和概念。

    二、到公邮下载各类法律条文,阅读并适当理解。

    三、回顾课堂所涉猎过的案例和视频。

    四、在试卷问答中注意:

    第一,寻找与题目相关的道德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和法律依据(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等等)。

    第二,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条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主观上说、从客观上说;从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一二三)。

    第三,回答主观题一定要尽量填写完整,多表述一些文字,切忌空白。

    第三篇:思修复习材料

    1、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3)

    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创新的概念(5)

    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认真学习,善于思考、掌握、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还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勇于开拓,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将来的创造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

    第 一 章

    1、理想的含义(15)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大学生为什么树立理想信念(18)

    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3、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体系

    第 二 章

    1、爱国主义概念(39)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理论是什么(4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民族精神(48)

    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52)

    4、做忠诚的爱国者(55)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

    5、国防观念的概念(59)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6、新的国家安全观(61)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第 三 章

    1、人生观定义(65)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目的的定义(66)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价值(74)

    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 因此,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第 四 章

    1、道德的概念(90)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90)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和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3、道德的功能系统(91)

    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4、道德的社会作用(92)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95)

    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99)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虚无论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复古论对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都缺乏科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主张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德。二者都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6、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 五 章

    1、法律的定义(120)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24)

    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25)

    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定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4、法律运行的过程(128)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5、宪法的特征(130)

    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6、宪法的基本原则(131)

        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4)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37)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144)

        宪法是中国特色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54)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论述题

    1.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律维系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校园生活是重要的公共生活它具备了公共生活的开放性、透明性等特点,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要自觉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某某同学不遵守规定,不服从管理说明该生„„作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应该有序参加公共生活。2.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座位大学生应将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作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应该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与**集团作斗争,保障西藏安全。以中华民族为己任,做忠诚的爱国者。3.

    人生价值的概念: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人生价值的作用

    结合材料,XX的行为感动了老百姓,受到了人民的认同可,通过他的贡献,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XX是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辛勤劳动、为人民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4.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诚信美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XX同学违反„„作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五种方法:学思并重的方法(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明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省察克治的方法(通过自我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医治和克服)慎独自律的方法(没有在监督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做事)积善成德的方法(积累善行或者善德)知行合一的方法(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

    第四篇:思修复习201205

    思修复习思考题

    1、大学学习理念。

    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内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6、大学生如何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7、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9、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来制约和保障?

    10、网络生活中的社会公德。

    1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

    1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3、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4、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思考)

    15、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思考:金钱和爱情的关系;如何面对失恋)

    16、“法治”与“法制”。

    17、国体和政体的概念,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18、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19、公民的基本权利。20、公民的基本义务。

    21、人格权、身份权及其种类。

    22、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23、如何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思考)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展开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答题样式

    一、1-5 AAAAA6-10 AAAAA

    11-15 AAAAA16-20 AAAAA

    二、1234

    5三、13 4 5

    四、12

    第五篇:思修辨析题(复习)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的涵义: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涵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应,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3)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4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2)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

    3)调节方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5总述

    道德和法律是味,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表现形式、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处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特点: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他律,以强制性为基础。

    2以德治国的涵义: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强调道德内省与实践磨练的统一,强调个人修养和集体修养的统一,强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人们行为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发展完善的统一。

    特点:以说服力与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自律,以自觉性为基础。3区别

    1)治国方略上的差异:法治主要侧重于先治“法”,德治侧重于先治“人”。治人是治法的依托,治人有助于更好的治法,要实现法治的理想目标,还必须把依赖点放在治人上; 2)法治是他律之治,德治是自律之治。法律只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不仅仅约束外在行为也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

    1)法治与德治密切联系,互相支持,互为关系,彼此缺一不可;

    2)法治与德治有着共同的精神——秩序;

    3)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的涵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区别

    1)理想的稳定性低于信念;

    2)信念比理想传播的范围要广,也可以说,理想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信念具有同一性。4联系

    1)理想是信念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缺一不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3)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4)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证

    四、民法与刑法的关系 1民法的涵义: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涵义: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联系

    1)民法和刑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法和刑法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3)民法和刑法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 4)民法和刑法都符合法律的假定、处理、制裁的原则。4区别

    1)二者的基本原则不同:民法讲究主体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愿原则以及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刑法讲究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2)二者实质不同:民法注重调整并解决问题,通过仲裁的方式,而刑法注重犯罪与刑罚,追究犯罪,用强制力实施制裁;

    3)目的不同:民法目的在于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刑法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4)主体不同:民法主体是公民法人或者可以说是当事人,刑法主体是三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5)程序不同:民法是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法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5总结

    民法和刑法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二者在原则、实质、目的、主体、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五、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1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2刑事行为能力是指刑事主体独立实施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3区别 1)范围不同

    民法: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6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 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刑法:

     完全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 相对无刑事行为能力(14~16周岁)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14~18周岁) 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14周岁以下)2)目的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民事法律关系,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刑事法律关系 3)条件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有相对适应的行为能力、不违背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真实

    刑事行为能力: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4)9个特殊行为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爆炸、强奸、贩毒、纵火、投放危险品 4联系

    1)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都是法律赋予的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权利;

    2)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目的都在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和谐。

    六、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3联系

    1)二者都是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二者都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4区别

    1)二者程序不同:民事诉讼 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事诉讼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2)二者管辖范围不同:民事诉讼分为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裁定管辖三大类,刑事诉讼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大类。

    3)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主体是公民法人(当事人),刑事诉讼主体是三法机关。



    推荐阅读:
    思修复习整理[推荐阅读]
    在人代会上的讲话
    2024年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科学防控新型肺炎保平安方案
    2021XX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