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诗句大全 其它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如止水 时间:2024-06-22 04:21:4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2024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24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24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24年从业人员比2024年提升了4.2%,至2024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24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24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24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2024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24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2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24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2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24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24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24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二、市场需求旺盛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24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24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2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

    (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

    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

    (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三、就业竞争激烈

    (1)买方市场已经形成2024年至202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2024年,IT行业硕士生、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别为3738元、2943元,与2024年相比下降超过1000元。

    (2)就业格局逐渐明朗

    2024年、2024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分别为6.5万人、9.5万人,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3)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2024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微电子、软件设计和测试等专业毕业生走俏。2024年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3615人,在就业市场上备受IT企业青睐。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专业排行中,计算机、电子学、信息学位于前十位,大量海归人员抢滩外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人才,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趋强。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应用领域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

    (4)就业影响愈加广泛

    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理性调整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2024年、2024年稳定在10.85万人。毕业生就业困难,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增,2024年计算机学科报考硕士人数位于各学科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形式正在淡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

    四、就业工作滞后

    (1)疏通就业渠道

    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加强就业指导

    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24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24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

    算机人才严重短缺。

    (3)提高学生素质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五、人才培养脱节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24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73.8万人。在学历教育IT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层次性和交叉性,办出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1)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工程

    我国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缺乏系统从事开发软件的研究和实践。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研究生主要培养途径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项目课题积累,在IT企业难当将才。

    (2)本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特色

    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宽口径、分层次的模式,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机电、管理、财经、新闻等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实践

    专科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科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专科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职业技术学院要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供大于求”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瞄准IT人才市场变化,调整模式,突出特色。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景分析与职业规划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09级学期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景分析与职业规划

    摘要: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专业前景

    正文:

    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

    面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学科发展前景应该十分看好,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随着学科的建设,原来的图情档专业设立的信管专业的学科实力也逐步增强,在信息科学的冲击下完成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

    总体而言信管专业应以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三个方面的知识为平台,构筑信息管理学科基础。

    中美信管专业背景对比分析

    全世界最早的信息管理(MIS)专业起源于60年代末的美国,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后。我国1980年开始,清华大学试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点;此后,我国的MIS专业迅速发展。1995年以后,MIS成为全球的热门专业。

    美国的MIS专业一贯强调管理与技术并重,认为技术对MIS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远远超过对MIS专业本身的关注,理工科偏向特别明显。世界上很多国家,例如国立新加坡大学,也是如此。而我国由于各个院校的长处或优势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原因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学院或信息学院等等。其专业偏向的差别也非常大,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甚至偏文科,莫衷一是。另外,该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也没有统一,这些使MIS专业毕业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很难胜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称目录),改变了上述混乱状

    况,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管专业的市场需求

    说说我们现在的就业环境吧,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24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市场需要的是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抱怨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说法。解决办法还是靠自己吧,大学四年,不要像上面说的无所事事,对自己的专业有所熟悉并且精通一个方向,相信前途会是美好的。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认真调查和分析了我国人才市场的需要,指出:我国企事业从事管理和经济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严重老化和缺残,绝大多数人无法参与本单位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的过程。他们认为我国很多企事业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数据库、网络、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这个人数巨大的群体,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大业,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和办法,严重制约了企事业的发展。

    我国迫切需要信管人才,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步伐的加快,这种迫切性必然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高。信管专业本科毕业生能从事的职业除了中小学IT课程的教师和高校的专业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还有: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分析员、信息系统设计员、网络应用系统维护员和服务员、程序设计员、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员(DBA)、IT项目开发组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电子商务的技术员和网站管理员、信息部门主管或信息产业或其它企事业、农村乡镇村的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等等。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关系。目前我国该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中有两种倾向均不可取:一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仅仅给学生教授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传统管理手段,计算机化即告完成;另一种则过分夸大计算机的重要性,恨不得将所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传给学生,将信息管理系办成准计算机系。这都是未弄清专业知识结构中计算机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信管”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领域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不是计算机算法理论或硬件理论,也不是计算机自身资源的管理,只是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因而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侧重应用。

    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现代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其学科体系从一种角度看可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从另一种角度看又可分为理论与应用两个层次。在软件方面又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前者指管理计算机本身资源的软件,后者指利用计算机管理其它资源的软件。应用软件中又可分为数据处理类、计算机类、人工智能类等。计算机科学知识无异在“信管”专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本学科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但信管专业毕竟不等同计算机专业,它们在共同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信管专业偏向管理,而计算机专业则以技术为依归。

    学习生活规划

    在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计算机以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英语更上让我们无处不体会到它的重要,因此,在大学的学习规划上,我将这两科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一年级:了解大学年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大学二年级: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计算机2级考试;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大学三年级: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四年级: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求职计划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结束语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这个规划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年

    2、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编:《信息管理》,上海: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 2024年

    3、李艳林:《中外信息资源管理的比较》《情报理论与实践》1994年4期

    4、柳晓春,涂启建:《关于信息管理学领域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夏永玲:《关于信息与信息科学的研究》,《图书馆》1998年1期

    第三篇: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前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很广,它具体涉及管理、信息处理、计算机及办公网络应用、电子商务、通信交流等不同的行业门类,包括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以及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单位。目前,人才市场上对这一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公司企业都处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传送、储存、加工以及综合运用,来完善内部组织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工作性质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以及使用,具备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状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并且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制定规化的目标。

    第四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2024年,是电子商务学院中最早成立的专业,与我校同成长共发展。从目前市场来看,对于信管的人才需要程大幅度上升趋势。本期我们请到了电子商务学院王勇老师,希望他的讲解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介绍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管理概论、统计学原理、数据库原理、运筹学、商务英语、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营销、网站建设、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ERP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信息业务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有关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原理。

    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应用计算机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具有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分析预测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掌握电子商务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

    考研方向

    考研专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科学与工程、情报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

    研究主题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信息系统管理研究分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研究、信息技术组织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研究等。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分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信息系统实施方法研究等。信息技术研究可分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研究等。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可分为: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电子商务研究、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研究、企业资源规划研究、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数据挖掘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等。就业方向

    计算机方向。如软件编程、数据库、网站建立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等。可以考虑进专业的系统开发公司,提供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的公司,开发信息系统软件,或者从事信息咨询工作。系统分析员、信息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以及通信工程师等。

    管理方向。特别对口的是从事信息系统集成相关的市场开发、销售、客服之类的岗位。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主管、信息中心主任、ERP实施工程师、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IT管理类岗位、客户服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信息服务方向。因特网信息服务/经济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科技信息部门、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企业、经济、金融、咨询及管理部门。从事文档、数据、信息分类管理工作,从事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工作,从事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等。

    第五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调查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调查分析

    严世奇07信息管理2007111110

    1近几年以来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24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24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24年从业人员比2024年提升了4.2%,至2024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24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24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24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2024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24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2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24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2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24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24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24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二、市场需求旺盛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24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24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2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

    (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

    (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三、就业竞争激烈

    (1)买方市场已经形成2024年至202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2024年,IT行业硕士生、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别为3738元、2943元,与2024年相比下降超过1000元。

    (2)就业格局逐渐明朗

    2024年、2024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分别为6.5万人、9.5万人,社会需求愈

    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3)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2024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微电子、软件设计和测试等专业毕业生走俏。2024年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3615人,在就业市场上备受IT企业青睐。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专业排行中,计算机、电子学、信息学位于前十位,大量海归人员抢滩外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人才,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趋强。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应用领域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

    (4)就业影响愈加广泛

    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理性调整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2024年、2024年稳定在10.85万人。毕业生就业困难,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增,2024年计算机学科报考硕士人数位于各学科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形式正在淡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

    四、就业工作滞后

    (1)疏通就业渠道

    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加强就业指导

    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24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24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人才严重短缺。

    (3)提高学生素质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五、人才培养脱节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24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73.8万人。在学历教育IT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层次性和交叉性,办出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1)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工程

    我国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缺乏系统从事开发软件的研究和实践。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研究生主要培养途径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项目课题积累,在IT企业难当将才。

    (2)本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特色

    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宽口径、分层次的模式,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机电、管理、财经、新闻等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实践

    专科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科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专科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职业技术学院要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供大于求”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瞄准IT人才市场变化,调整模式,突出特色。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推荐阅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关于新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之我见
    第三期人才培养简报
    生命人寿保险公司骗保投诉书
    [西安]兴业银行西安分行2024校园招聘范文大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