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总结报告 自我鉴定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高考语文知识点点拨(范文大全)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枫叶飘零 时间:2024-06-26 06:10:4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点拨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知识点点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1

    【新闻类文本】

    一、标题作用

    引题——引出正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标题核心,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补充正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

    ①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⑤分析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二、新闻导语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②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或呈现具动感和现场感的典型镜头),激发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陈述。

    ⑤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三、新闻背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段落作用

    ①段落内容能体现与相关事实、事物的关系。

    ②能表现新闻主题,使之更有深广的意义。

    ③照应上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④充实新闻内容,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知识性,增强表达效果。

    五、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

    ②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

    ③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六、语言特色

    ①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

    ③更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

    七、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八、新闻的真实性

    ①分析再现采访过程。

    ②分析再现现场情形。

    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

    ④分析细节描写作用。

    ⑤分析新闻数据运用。

    九、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

    ②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③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十、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题。

    ②思考结构是否完整。

    ③思考群众能否想到。

    十一、表达技巧的巧妙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①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②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③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④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⑤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高考语文知识点2

    【传记文学】

    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信息主要有:

    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

    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

    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

    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⑦不成因果。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方法: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二是联系社会背景。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

    三、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方法: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1.位于文章的开头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2.位于文章的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衬托作用。③渲染,烘托气氛。④点明主旨。3.位于文章末尾①总结上文。②呼应上文。③卒章显志。三是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四、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越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五、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段落作用或效果1、开头段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2、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3、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六、分析运用表现手法

    (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呼应、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1.人称

    ① 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

    ③ 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引用

    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

    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3.表达方式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

    倒叙:①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②强调作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放到开头强调了传主的什么。(与传主精神、品质等的关系)③表达作者对传主怎样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关系)④深化了主旨。(与主旨的关系)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

    内容上:①(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话,或是传主自己的话、书信等)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使文章内容更充实。②深化了文章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话等就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传主的什么。⑤(如果插叙的语段拿传主和其他人对化)通过比,衬托出了传主的什么。

    结构上:⑥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使结构更紧凑集中。⑦对什么做了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采分点与插叙、倒叙同)

    七、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⑥ 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对比、引用

    八、认识探究问题

    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2.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并且联系生活。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3.探究题的考查方向(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高考语文知识点3

    【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我’的作用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A.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 F.比较

    三、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四、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朴实.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1)分析小说的标题

    常见的作用有:一、线索 二、情节 三、暗示 四、主要人物 五、内容 六、事件

    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2)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七、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第二篇: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文化常识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2、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明清开始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3、《离骚》:《楚辞》的代表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备注:《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抒情诗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14、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没有《离骚》拥有的韵律,因为《史记》是散文,不需要押韵。

    成语

    1、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常用作谓语,定语。

    2、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

    3、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褒义词。

    4、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仅用于形容写文章,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作品均不可用。】

    5、鳞次栉比:栉(zhì),梳篦(bì)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6、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刊:削除。

    7、敝帚自珍: 敝,破的,坏的。珍,珍惜。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谦辞。

    8、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栋:栋宇,屋子。充栋:充满屋子。本义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书籍存放时放满了整个屋子。形容藏书非常多。

    9、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10、明日黄花:明日,本义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1、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12、不为已甚:已甚:过分。意思是指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13、颐(yí)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来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反义词:谆谆(zhūn)教导、诲人不倦

    14、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2、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菜根谭》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在文言文中,“善”翻译成“好”就行了。至是最,比如至理名言、至尊。所以至善就是最好。在谦虚低调的古人看来,最好是永远达不到的,那么说在最好的时候停止(止于至善)的意思就是一直不断的努力,从不停止。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清华校训)

    6、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康德(德国哲学家)墓碑铭文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8、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

    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

    善人:品德高尚的人。芝兰之室:比喻良好的环境。鲍鱼之肆:意思是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

    12、名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西格里夫·萨松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替代的古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今日题目:

    1.《左传》属于二十四史吗?试着说出原因。----不属于的,《左传》是《春秋》的注解,而《春秋》是“五经”之一。

    2.写出与怙恶不悛意思相反的成语两个(重点在“悔改”)。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3.管子(管仲)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法家? 4.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你是怎么看的? 文明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经济的发展决定文明的进步。暗示了在人们没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时就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荣辱是非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主义。

    第三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高分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积累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知识,提升我们的境界和知识库,锤炼我们的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知识点1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高考语文知识点2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 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考语文知识点3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高考语文知识点4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a href='//www.feisuxs/naoli/younao/' target='_blank'>右脑蚰下牢奚溆χ?/p>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高考语文知识点5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第四篇:[高考][语文]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作文开头结尾 技巧点拨: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 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作文开头结尾

    第五篇: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知识点点拨

    小升初择校考试中,数学题型一般是:判断、选择、填空、直接写得数(口算)、脱式计算(简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图形解答题(一般是求阴影部分面积居多)、应用题等。

    数学考试往往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同样语文考试也是不容小觑,下面简单说一下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及考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语音

    出题方式:读拼音,写字、词; 给汉字注音; 多音字; 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字形

    出题方式: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把词语补充完整;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字、词义

    出题方式: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按照语体色彩给词语分类;用所给词语造句;选择正确的词项;下列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是;关联词的使用。

    4.句子

    出题方式:句式改写; 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古诗句积累

    出题方式:默写一首大纲所要求背诵的古诗;按要求默写诗句。

    6.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出题方式:语言是否得体,如何修改;仿写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写对联;如何表达更得体。俗语、谚语;拟写广告语;言外之意;通知、书信、表扬稿、请假条的拟写;根据主题,写一段话。

    第二部分: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考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对文言文的领悟。

    (三)诗歌鉴赏

    考点:对意象的分析;对某一句诗的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押韵;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的体裁。

    第三部分:作文

    常考记叙文,分为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审题,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楚、贴切,行文是否生动形象,表达是否条理清晰,思想是否深刻,以及书写是否规范。



    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知识点点拨(范文大全)
    最新护士述职报告简短(12篇)
    2024年语文教师述职报告小学(13篇)
    最新税务局长述职述廉报告(十四篇)
    2024年六年级班主任述职报告总结 六年级班主任述职报告德能勤绩廉(十六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