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书信 借款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幼儿园观察记录:我和女儿共成长(合集五篇)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青灯古佛 时间:2024-07-03 09:51:4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我和女儿共成长

    《我和女儿共成长》是一篇幼儿园观察纪录,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

    幸运的是,女儿6个月来,我们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案例组的研究。在叶令仪老师和案例组成员的帮助下,我以母亲和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对女儿案例的观察记录和研究。从那以后,我成为了幸运的研究者,女儿的案例为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为自我管理和反省成长提供了反馈,同时我成为了幸福的母亲,我深刻体验女儿的成长,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轨迹。现在女儿已经二十七个月了,回顾过去两年经历的一切,共同成长这四个字最能总结我的心情,在这里首先感谢叶老师和课题组给我这次参加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会把它做到最后

    在观察女儿记录的过程中,有以下经验

    体验1:观察记录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在最初的观察记录中,关注孩子的新发展,比如新动作的发生和习惯,自由性很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如事件的环境、背景等。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缺乏科学、严格的态度。之后,在案例组活动的学习和研究中,对观察记录的认识逐渐明确

    一是观察记录是目的性的行为。记录可以作为观察和反馈的中间环节,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记录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婴幼儿在动作、语言、感情、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征,以及婴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观察记录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婴幼儿的发展。但是,观察记录后不进行利用、分析、整理,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以前的观察记录从研究的角度没有意义。

    其次,观察记录是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1、观察记录以书面和照相机等形式保留,比大脑记忆更客观和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易消失

    2、在记录过程中,记录者重新整理观察到的现象,有思考和重新整理的过程

    3.观察记录能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引起有价值的思考和研究

    4.长期观察记录不仅能促进记录者的专业水平,还能充分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5.有一定目的的长期观察记录可以检查一些研究问题

    6、观察记录的资料作为案例研究的资料,对研究者和监护人有很高的价值。

    体验2:观察记录的做法从零散到规范。

    早期观察记录中采用过多种方法,如书面记录、摄影记录、摄影记录等,方法多但分散,缺乏规范性。通过与案例组专家的沟通,大家的指导,逐步规范做法,重点采用书面记录为主,声像记录为辅的方法,突出目的性、过程性、接近性、客观性、有效性。

    一是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和情景观察记录。

    1、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过程中,记录和分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言、动作等。孩子处于自然状态,不受干扰和控制,得到的信息不仅真实,而且丰富。这样的原始记录客观具体,重视细节和过程,抓住孩子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等,保持行为事件的原始顺序和真实面貌,同时为分析和研究提供线索和切入口。

    2、现场式的情景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注重生活场景性,观察记录儿童在特定场景中的行为表现等,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最有效。在场景观察记录中,在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时,必须保持场景的自然和真实性,在记录中不主观猜测儿童的动机、心理等。

    其二,回忆式的开放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采用往往有特殊因素。例如,在与儿童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现场不允许记录的儿童突发事件现场有时无条件记录的观察有在观察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之后也许会因为某种感动而回忆起来,特别有价值的情况。这样,由于一些特殊因素,记忆可以在事后开放的记录和分析中大大丰富记录的内容。

    但是,任何观察记录都应该考虑背景和过程,不是孤立的,有可能有一个坚定的背景、影响因素、连续性等。

    体验3:观察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问题一,观察记录的持续性与个人能量、体力不能保证的矛盾。

    问题2,观察记录的感情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矛盾(这对于既在母亲身上又在研究者身上的我来说很难把握和处理)。

    问题3,观察记录的质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质量和质量都很难保证)。

    以上只是我对女儿观察记录中的点滴心得。关于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今后案例研究组的活动一定会解决。就像童话《青蛙王子》所说的那样,公主在找到真正的王子之前一定会吻很多青蛙。我们也真诚地关心孩子们,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

    附上观察记录案例:

    2024.7.29(15个月17日)

    糖手里拿着爸爸的手机玩弄。父亲进了房间,发现手机被女儿推着,很快就生气了。是谁给她的?她自己有,我说。不要给她玩!说了好几次,不要让她玩手机!爸爸说话的声音又响又凶。旁边的糖瞪着眼睛向父亲看。爸爸走过去,一下子抢走了糖手机。糖糖哇哇叫了,没哭。然后,她伸出双手,向父亲喊道:拿,拿,拿!父亲生气地说:不要玩!拿着父亲的手机打屁股!糖糖立即站起来,踩着双脚(带跳跃),双手用力摇晃,然后大声生气地说着自己的话。#¥**********************************

    喊了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张开双手抱我,说:去街上。

    分析:分析:::

    糖的行为:最近,糖的感情和行为发展进入了暂时的不平衡期,变得不听话。而且,最近突然各方面获得了很多新能力,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必须尝试新鲜的东西。她主张自己做很多事情,但是不清楚或者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发脾气。这次和父亲的冲突是因为玩手机得不到父亲的支持,被父亲斥责。但是,脾气来得快,去得快,稍微转移注意和引导,就容易平息。这种现象可能是情感和行为循环的表现。

    父亲的行为:在处理糖玩手机的问题上,父亲的态度粗暴简单,结果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知道停止和斥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介入。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孩子面前的争吵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而且生气的父亲不会听我对孩子的发展特征问题的说明,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夫妻冲突。之后慢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必要让孩子在这样的自然家庭环境中成长。

    第二篇: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我和女儿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很有幸,在女儿六个月时我俩共同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个案组的研究。在叶令仪老师与个案组组员的帮助下,我以母亲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对女儿个案的观察记录与研究。从那时起,我成了一位幸运的研究者,女儿的个案将为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而其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又可为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同时我成了一位幸福的母亲,我将深切体验女儿的成长,见到孩子成长的轨迹。现在,女儿已二十七个月了,回顾近两年所经历的一切,“共同成长”这四个字最能概括我的感受,在此先感谢叶老师及课题组给我这次参与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会将它进行到底。”

    在对女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得到以下体会:

    体会一:对观察记录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

    在起初的观察记录中往往关注孩子新的发展,如新动作的发生与习得,随意性比较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如事件发生环境、背景等。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之后,在个案组活动的不断学习与研究中,对观察记录的认识逐步清晰:

    其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记录可作为观察与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记录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婴幼儿在动作、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不同发展特点以及采取何种有助于婴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观察记录的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婴幼儿的发展。然而,当观察记录后不进行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的启示,那么,先前的观察记录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是无任何意义的。其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1、观察记录以书面或摄像等形式保留下来,比大脑记忆更具客观性与真实性,不容易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重新整理,有一个思考与重整的过程;

    3、观察记录中能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引发有价值的思考与研究;

    4、长期的观察记录不仅能促进记录者的专业化水平,还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与不同特点等;

    5、有一定目的的长期观察记录能检验某些研究的问题;

    6、观察记录的资料能作为个案研究的档案资料,对研究者与家长都有较高的价值。体会二:对观察记录的做法由零散到规范。

    在初期的观察记录中采用过众多方法,书面记录、照片记录、摄像记录 等,方法虽多

    但零散,缺乏规范性。通过与个案组专家的交流,大家的指导,逐步规范了做法,有重点地采用书面记录为主,声像记录为辅的方法,突现目的性、过程性、递近性、客观性、有效性。其一,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与情景观察记录。

    1、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对孩子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发生的语言、动作等进行记录与分析。由于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受干扰与控制,所以得到的信息不仅真实,而且丰富。这样的原始记录应当是客观的、具体的,重细节与过程,抓住孩子的神态、心情、语言、动作等,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与真实面貌,同时也为分析与研究提供线索与切入口。

    2、现场式的情景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注重生活情景性,观察记录孩子在特定情景中的行为表现等,对某方面特定的领域研究最为有效。情景观察记录中,在控制与改变某些条件时要保持情景的自然与真实性,记录中切忌对孩子的动机、心理等做主观的猜测。

    其二,回忆式的开放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采用往往有特殊的因素,如当与孩子在共同参与式的活动中,现场不允许即使记录;有时孩子突发的事件现场没有条件即使记录;有的在观察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触动回忆起来,认为特别有价值的。这样由于一些特殊的因素,事后回忆性地进行开放的记录与分析,也可大大丰富记录的内容。但无论是何种观察记录都应考虑其背景与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可能有一定的背景、影响因素、它是连续的等等。

    体会三:观察记录中遇到的问题日渐突现。

    问题一,观察记录的持久性与个人精力、体力无法保证之间的矛盾。

    问题二,观察记录的情感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既处于母亲又处于研究者双重角色的我来讲很难把握与处理);

    问题三,观察记录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难以既保质又保量)。

    以上只是我在对女儿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至于那些遇到的问题,我想,在以后个案研究组的活动中定会得到解决,正如童话故事《青蛙王子》中所讲的那样:公主在找到真正的王子之前定会吻许多的青蛙,让我们也真诚地去关心孩子们,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后附观察记录案例:

    2024.7.29(十五个月零十七天)

    糖糖手里拿着爸爸的手机摆弄。爸爸走进房间,发现手机正被女儿乱按,立即生气了,说:“是谁给她的?!!”“她自己拿的,”我说。“不要给她玩!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让她玩手机!”爸爸说话的声音又响,又凶。在一旁的糖糖瞪着眼睛朝爸爸看。爸爸走过去,一下子夺走了糖糖手中的手机。糖糖“哇哇”叫了起来,但没有哭。然后,她伸出双手,冲着爸

    爸大叫:“拿、拿、拿!!”爸爸生气地说:“不许玩!再乱拿爸爸的手机打屁股!”糖糖立即由坐站了起来,跺着双脚(带跳),双手使劲乱甩,随后大声而生气地说了一串自己的语言:“#¥*****—……%¥·¥%……*¥*”那大声叫喊的神情与刚才爸爸训她的一模一样。

    大叫了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张开双手要我抱,并说:“街街去。”

    分析:

    糖糖的行为:近阶段,糖糖的情感和行为发展进入了一个暂时的不平衡期,变得很不听话。而且,近期突然间各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能力,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的范围也日渐广泛,对新鲜的事物都要尝试。她坚持自己要去做许多事情,但又表达不清或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支持而常发脾气。这次与爸爸间的冲突就是由于玩手机得不到爸爸的支持并受到爸爸的训斥而引起的。不过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只要稍转移注意与引导,还是比较容易平息的。可能这种现象正是情感与行为循环性的表现。

    爸爸的行为:在处理糖糖玩手机的问题上,爸爸的态度过于粗暴、简单,因为他毕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知一味阻止与训斥。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介入,因为当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当着孩子面的争执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而且在气头上的爸爸是根本不会听我的关于孩子发展特点问题上的解释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夫妻冲突。事后慢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让孩子在这种自然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可能在父女的冲突中,糖糖也会得到某种发展的。

    第三篇:我与女儿共成长

    我与女儿共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女儿许一上五年级了。女儿在一点一滴中成长,很让我们欣慰,虽然她还不够全面,比较内向,自信心不够,但现在品行良好,健康成长。现在许一已经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一成果得益于我们和孩子一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来农村,学历不高,由于小时候家庭条件不足,自己就没读过课外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买的最早的一本育儿书是《卡尔·戚特的教育》。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早教育儿知识。从许一出生后,我就创造条件,让许一听一些儿歌与故事磁带,2岁时看一些“读书好”、“大公鸡”类儿歌碟片。3岁开始每天晚上给她照书读故事,要是当时给她讲故事现在效果会更好。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到上完一年级,到了上二年级的时候许一才自己看书。我就把书摆在电视机柜上,让她随手就能拿到书。有时吃饭时还要拿本书一边吃一边看,有时晚上十点才上床,睡觉前还要看一会书。我也就再次翻阅那本《卡尔·戚特的教育》,《卡尔·戚特的教育》书中说天才儿子是教育的结果。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外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现在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卡尔·戚特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由于他父亲教育有方。他父亲给他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我给许一创造的环境虽然比我儿时好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3岁之前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没有做到卡尔·戚特他父亲那样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如果我做到像卡尔·戚特他父亲努力教育卡尔·戚特那样教育许一,许一各方面发展的会比现在还要好。

    第四篇:2024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一日生活观察记录

    班级:小班

    观察者:黄争艳

    观察日期:2024年9月12日

    观察对象:吴晓东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

    观察地点:教室

    活动内容:一日生活

    一、观察记录:

    1、早上来园时,有一点点舍不得妈妈,在我的热情拥抱下,他的情绪很快变好,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

    2、早餐时,他主动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分以碗筷,表现非常积极。

    3、自由活动时,他主动地承担起“小班长”的责任,摆放凌乱的椅子,在工作过程中非常认真。

    4、午饭的时候,他用餐比较安静,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下来说不想吃了,当我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时,他听后若有所思,然后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5、他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忘记了自己是小班长。午睡结束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我给他穿衣服。

    6、放学时,他主动和我打招呼:“老师再见!”

    二、解释: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前几天,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能够很快和班上的其他同学融合到一起了。

    三、评价:

    吴晓东对“班长”的这块牌子是情有独钟,当我给他挂上班长牌子那刻起,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玩玩具、洗手、吃饭、与人交往都和善、斯文了许多,即使发现他有不守规则的时候,只要一说“哎呀,王佳晨表现不好,当不了班长了,‘班长’牌子要跑掉了。”他就会立刻表现得很乖。通过这样的尝试,吴晓东的表现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

    第五篇: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

    大二班观察记录

    东桥中心幼儿园胡细玲

    观察记录一: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2024.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活动持续情况:

    幼儿的活动持续情况较好,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观察记录二:

    观察内容: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时间:2024年3月24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黄萍如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蔡冰茜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黄萍如、张旭琨、张莹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黄萍如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张莹两张呢!(范文)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黄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蔡冰茜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观察记录三:爱护小草

    观察对象: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内容: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老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来,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老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老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们一起去拿吧!”

    情况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观察记录四: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



    推荐阅读:
    幼儿园观察记录:我和女儿共成长(合集五篇)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一节铁的多样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厨师的劳动合同标准范本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 同步练习 (I)卷
    关于清理整治“大棚房”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