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800字作文 证券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2024年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青苔石径 时间:2024-07-14 14:04:46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它上承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容与本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民主。

    因此,学习本课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基础知识:清朝的军机处

    (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形成学科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2)通过学习本课,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一部分内容,看过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剧,对明清史也有一些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片面,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所以,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图片,补充材料等方式,使之更生动形象,以增加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提问式,谈话法、阅读指导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清朝的设立军机处史实。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师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说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后的知识链接。

    (二)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和展示图片,最后引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军机处的设立(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展示课标及本课具体教学目标(见上)

    (三)新课的学习

    (2)清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职能特点、作用

    总结: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师补充)

    (四)课堂总结

    清明的军机处重处在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等机要政务,但轻处在于“跪奏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达标测试,巩固练习

    例题2、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内阁

    c、六部d、南书房

    (六)布置作业:p18

    历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请分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六、板书设计

    军机处的设立

    1、军机处设立的过程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2、原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影响了皇权集中。

    3、职能:

    4、意义: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1个课时。本次课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2024年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我给大家读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板书

    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根据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王室贵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板书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板书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课本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3、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5、布置作业

    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

    六、教学总结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既点明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还不够完整。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篇三

    【一】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篇四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特点

    (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设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指导学生阅读p5学思之窗,回答: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4、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渡: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继经济特区后,我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5)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请同学们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

    a.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b.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c.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面积556平方公里,是上海面积的1/12,过去的浦东仅表示位置在黄浦江以东,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2、开发的目的

    (1)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3)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时间: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格局: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篇五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对比分析 史料研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

    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

    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

    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

    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

    (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师:(多媒体打出问题,思考)

    美国的冷战具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多媒体提供有关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残破、_的典型事例)

    提问: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原因?

    过渡:对西方国家进行援助,对于东欧各国不愿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政治上进行遏制,经济上的封锁

    (多媒体投出“北约海军军事演习”图片以及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条约网”的相关资料)

    提问:北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过渡:随着美国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以打破美国的遏制。

    提问: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强调:

    1、东欧各国中很多国家是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对苏联又很强的依赖性。

    2、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2)提问:欧亚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过渡: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军事上的合作。

    (3)提问: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师:处于美苏冷战下,整个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中,虽然从整个世界看,美苏实力的均衡,对峙保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但从局部地区来说,美苏的冲突却是非常激烈,甚至是武装冲突。

    柏林危机

    (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柏林墙图片,文字资料)

    朝鲜战争

    (讨论:你认为柏林及朝鲜分裂以及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师:(点评)

    1、朝鲜分裂是由于美苏在战后处于政治原因认为的割裂了朝鲜半岛,处于美苏自身的战略需要,不顾弱小国家的利益。

    2、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亚洲地区的战略军事。

    过渡:美苏除了政治对抗外,在军事上也激烈对抗,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

    (多媒体打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

    讨论: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除的内在原因?

    (苏联的实力要略逊于美国,同时双方都保持了克制)



    推荐阅读:
    2024年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
    2024年夸父追日作文600字(4篇)
    2024年多孔砖销售合同(3篇)
    2024年祝福新婚搞笑祝福语(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开课教案部编版(九篇)
    中学生
    Top